14.1《故都的秋 》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14.1《故都的秋 》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6.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1-02 16:15:0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必修上册14.1故都的秋 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找出文中表现故都秋 “清、静、悲凉” 特点的景物,分析作者的描写手法。
2.通过朗读、小组合作探究、深入研读文本等方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与合作交流的能力。
3.体会作者对故都之秋深沉复杂的情感,感受其在秋景描绘中蕴含的人生感悟。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梳理文中描写的秋景,紧扣 “清、静、悲凉” 分析景物描写的精妙之处。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突破常规审美,真正理解并接纳以 “悲凉” 为美的情感内涵。
三、教学方法
朗读法、小组合作探究法、讲授法、文本细读法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同学们,秋天,是一个充满诗意与韵味的季节,古往今来,无数文人墨客为它挥毫泼墨。在大家的印象中,秋天是什么样的呢?是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的豪迈,还是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的壮阔,亦或是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的艳丽?然而,现代作家郁达夫笔下的故都之秋,却有着别样的风姿。今天,就让我们一同走进《故都的秋》,去探寻那独特的秋味。
(二)初读析景,探讨选材
1.请同学们快速默读课文,思考并回答:文章描绘了故都秋天的哪些景物?这些景物总体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学生默读、思考,教师巡视指导)
预计学生回答:秋晨小院、秋槐落蕊、秋蝉残声、秋雨话凉、秋果奇景等。
2.继续提问:从这些景物中,大家能概括出故都之秋的总体特点吗?
引导学生用文中的词语回答。明确:“清”“静”“悲凉”。
3.大家仔细研读文中对这些景物的描写,探究作者是如何紧扣“清、静、悲凉” 的特点来描绘它们的。每个小组选择两到三个景物进行深入分析,讨论结束后,推选一名代表进行发言。(学生自主阅读、圈点批注,小组内交流分享)
示例:(1)秋晨小院。清晨时分,抬眼便能望见 “很高很高的碧绿的天色”,仿佛天空被水洗过一般澄澈,视觉上的开阔让人心旷神怡;耳边还 “听得到青天下驯鸽的飞声”,以动衬静,在这静谧之中,仿佛时间都慢了下来,我能尽情享受独处的宁静,仿若自己化身为那个在秋意中沉思的文人,去感受秋的 “清”“静”“悲凉”,去体悟岁月的悠长,想必会是一场难忘的心灵之旅。
(2)秋槐落蕊。当秋风吹起,槐树的落蕊纷纷扬扬飘落,“像花而又不是花的那一种落蕊,早晨起来,会铺得满地”,这般景致别有一番诗意。走在落蕊上,脚下发出 “极微细极柔软的触觉”,就好像是秋姑娘在轻轻地跟我打招呼,那种细腻的触感让人瞬间与秋意相融。而且,看着满地的落蕊,周围一片寂静,只有偶尔的风声,能让我深切体会到秋的 “静” 与 “悲凉”,仿佛置身于一个遗世独立的世界,忘却尘世的喧嚣,沉浸在这独属于秋的氛围中,去静静品味自然与人生的滋味。
(3)秋雨话凉。想象一下,在阴沉的秋日天空下,“息列索落” 的秋雨淅淅沥沥地落下,打在屋瓦上,打在街道上,整个世界都被这雨幕笼罩。此时,找一处街边小店,坐在门口,看雨丝纷飞,听秋雨滴答。“一层秋雨一层凉”,那凉意不仅侵袭着身体,更沁入心间,让人不禁思绪万千。在这凉意满满的氛围里,或许还能邂逅几位同样沉浸在秋雨中的路人,与他们轻声交谈,分享彼此对秋的感悟,感受人与人之间在秋意烘托下的温情,体悟郁达夫笔下秋的独特魅力。
(4)秋蝉残声。听,那 “衰弱的残声” 在寂静的秋日里回荡,仿佛是秋的使者在诉说着岁月的沧桑。“无论在什么地方都听得见它们的啼唱”,这无处不在的蝉声,让秋的气息愈发浓烈。身处此地,闭上眼睛,静静聆听,似乎能感受到时光的流逝,以及生命在秋的怀抱里走向尾声的那种凄美。它就像一首低沉的乐章,奏响着秋的旋律,让我在这残声中触摸到秋的灵魂,去思索生命的轮回与无常,这种带着哲学意味的秋景,怎能不让人向往呢?
4.教师提问:同学们,我们发现作者没有详细描绘陶然亭、钓鱼台、西山等北平著名景点,而是着重描写牵牛花、槐蕊、秋雨、秋枣一类平凡细小的事物,这是为什么呢?大家结合刚才对景物的分析,再思考一下,小组内交流看法。(学生思考、讨论)
明确:一方面,这些平凡细小的事物贴近生活,能让读者产生共鸣。比如我们日常就能见到牵牛花、感受秋雨,读起来就像发生在身边一样。另一方面,它们以小见大,更纯粹地反映秋的特点。像宏大的景点有诸多元素,容易分散对秋味的关注,而这些小事物原汁原味地传递着秋的 “清”“静”“悲凉”。再者,这也体现了作者的个人情感与审美情趣,在当时的心境下,他从这些细微之处能找到情感寄托,展现独特的审美。
(三)再读悟情,审美思辨
1.在作者的笔下,故都的秋天,深沉而静谧,散发出一种阅尽人间沧桑的厚重和悲凉。同学们,悲凉是一种可以欣赏的美么?请大家默读课文相关段落,结合自己的理解,谈谈看法。
(学生默读、思考)
在古典文学里,诗人常沉浸在悲愁中倾诉愁苦,但郁达夫笔下,秋天的悲凉、衰败本身就是美好的,他沉浸其中,当作一种人生享受,赞美沧桑生命。如文学评论家孙绍振所说,当现代作家大多聚焦秋天欢乐境界时,郁达夫展现秋天的悲凉美,是审美情感的开拓,丰富了心灵境界。这是悲秋传统的现代变奏。
2.把秋的悲凉当作美来欣赏是有难度的,那么在作者看来,我们该如何欣赏这种悲凉呢?请同学们再次研读文章,从文中找一找作者是如何欣赏故都的秋的。(学生研读文本)
作者提到 “秋并不是名花,也并不是美酒,那种半开、半醉的状态,在领略秋的过程上,是不合适的”,而应该 “饱尝”,也就是要投入全部精力、情感,下大气力、花大工夫去感受,这样才能体会 “清、静、悲凉” 的故都的秋的美感。
五、课堂小结
同学们,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跟随郁达夫的笔触,领略了故都之秋独特的韵味。我们找出了承载秋味的景物,分析了描写的精妙,探讨了选材的奥秘,还对以 “悲凉” 为美的审美观念进行了思辨。希望大家课后能再次回味这篇美文,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阅读和写作中去。
六、布置作业
选择文中一处你最喜欢的景物描写,进行仿写,要求突出某种特定的情感,不少于 300 字。
板书设计
14故都的秋
总写(1-2)北秋 南秋 向往
分写(3-12)记叙 议论 品味 赞美
总写(13-14)南秋 北秋 眷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