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高中济钢高级中学语文鲁人版必修2第三单元“感受艺术魅力”之《琵琶行(并序)》课件(9张ppt)+教学设计(4份打包)

文档属性

名称 山东高中济钢高级中学语文鲁人版必修2第三单元“感受艺术魅力”之《琵琶行(并序)》课件(9张ppt)+教学设计(4份打包)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8.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鲁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04-13 07:43:44

文档简介

课件9张PPT。
童子解吟长恨曲
胡儿能诵琵琶篇
唐宣宗李忱挽白居易联琵琶行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
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
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
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
环境描写:
渲染悲凉气氛, 奠定全诗基调。(互 文)江头送客闻琵琶景物描写“惨”!(离愁、沦落)侧面烘托:音乐的美琵琶女:寂寞 诗人、客人:离愁(惨将别)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移船相近邀相见,添酒回灯重开宴。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琵琶女出场琵琶女为何“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答: 矛盾、含羞。转轴拨弦三两声,
未成曲调先有情。
弦弦掩抑声声思,
似诉平生不得意。
低眉信手续续弹,
说尽心中无限事。
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
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琵琶女演奏第一
乐曲第二
乐曲第三
乐曲曲终舒缓流畅 逐渐低沉 雄壮激越 强音收束 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
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意。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
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
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此文中,白居易对音乐的描绘可谓绝唱,大量的使用“比喻”的修辞方法,你能找出几处呢?一:大量运用比喻。二:叠字摹声与比喻结合。三:动静对比,
妙语点睛。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余音绕梁东船西舫悄无言,惟见江心秋月白。用悄寂无声的环境来衬托演奏的效果,乐声
已停,然而余音饶梁,经久不息,人们还久
久沉醉在音乐创造的氛围中。“悄无言”的
寂静,实则是充满了感情的时刻,听众的忘
情和如痴如醉的神情,从侧面烘托出琵琶女
技艺的高超绝妙。诗人所创造的这个画面,
有着及其感人的艺术魅力。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通篇之绝笔音乐休止 弦外之声想像空间情未休止每一个乐音似乎都 游荡在长短莫测的时空里 教学设计
教学主题
琵琶行
一、教材分析
《琵琶行(并序)》是鲁人版必修2第三单元“感受艺术魅力”组块的一篇讲读课文。《琵琶行(并序)》是唐代著名现实主义诗人白居易写的一首歌行体长篇叙事诗,是我国古代叙事诗和音乐诗中的“千古绝喝”。诗歌主题鲜明、人物形象生动,抒情真切细腻,具有深刻的思想内容和卓越的艺术技巧。对学生通过语言文字感受诗歌、音乐等艺术之美,提高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
二、学生分析
这篇课文的教学对象是高一年级的学生,他们已有初步的文言知识的积累,已具备了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的能力,主体意识、参与意识较强,这为阅读教学的顺利进行提供有利的因素。
?
三、教学目标
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要求:在阅读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感受文学形象,品味文学作品的语言和艺术技巧,初步鉴赏文学作品”。而本单元的教学要求是培养学生诗歌鉴赏的能力。根据课程标准和单元教学要求,结合本课特点,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①.知识目标:了解文学常识;积累重点文言实词;品味主旨句“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内涵;感知作者把音乐描写与听者、演奏者的感情融为一体的写作特点。
②.技能目标:让学生掌握用比喻、通感、烘托的写法来描写音乐;培养学生诗歌、音乐的鉴赏能力;培养学生的想象联想能力。
③.情感目标:让学生认识封建社会的黑暗现实,从而激发学生热爱新社会的感情;引导学生领会诗人情操里体现出的人性美,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
四、教学环境
□简易多媒体教学环境???□交互式多媒体教学环境???□网络多媒体环境教学环境???□移动学习? ?□其他
五、信息技术应用思路(突出三个方面:使用哪些技术?在哪些教学环节如何使用这些技术?使用这些技术的预期效果是?)200字
使用课件、音乐录音,小视频。在教学刚开始的时候播放琵琶曲,营造创设环境和氛围,然后在教学过程中采用课件展示教学的过程。尤其是问题引导,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呈现。
在理解的基础上,将文章整体上以小视频的方式呈现出来,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最后在优美的琵琶曲中让学生尝试背诵。
六、教学流程设计(可加行)
教学环节
(如:导入、讲授、复习、训练、实验、研讨、探究、评价、建构)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信息技术支持(资源、方法、手段等)
激情导入
播放曲子,激情导入
安静聆听
生播放《高山流水》的曲子
整体感知
向学生展示多媒体动画配乐朗读
体会到诗中沉郁悲凉的感情基调
配乐朗诵
?
巡视学生
自由诵读

探究深化
围绕三次弹奏诱导点拨,让学生去领会音乐的特点、写作技巧
学生再读作品,找出描写作者感受的句子,选择其中一两句,谈一谈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受
课件琵琶行课件.ppt
拓展延伸
?
明代四大家之一的宋濂诗
这首诗的评价你是否赞同?帮助老师设计一个板书出来解答这个问题,并说明。
思考回答
投影展示琵琶行课件.ppt
自主建构
描写音乐的方法技巧总结
尝试背诵描写音乐部分,体会音乐描写的方法技巧

布置作业
?
模仿白居易的语气写一段话,给诗中即将离别的朋友和萍水相逢的琵琶女,不少于200字。
?
课下完成
课件展示琵琶行课件.ppt
七、教学特色(如为个性化教学所做的调整,为自主学习所做的支持、对学生能力的培养的设计,教与学方式的创新等)200字左右
①根据学生的水平特点,我觉得学生对文意的疏通应该没有问题,可以布置他们课前预习,进而积累重点文言实词,如:左迁、明年、因为、凡、言等。
②情境教学法
无论是自然美还是社会美,无论是音乐美,还是绘画美,不入其境就不可能有对美的强烈感受和尽情想象,不能领略作品的美妙和作者的情怀。采用此法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进而入境,深入体会作品的意蕴。
③点拔法。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遇到障碍,通过自己的独立思考和同学的讨论还难以解决的问题,教师要适时加以点拨,以推动学习的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