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教版七年级上册(新)第二单元第12课《孙权劝学》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鲁教版七年级上册(新)第二单元第12课《孙权劝学》教学设计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鲁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04-13 07:53:1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孙权劝学》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积累文言词语,疏通文意,背诵课文,领会文章给人的启示。
(2)通过学生用现代语再现故事,揣摩文中对话描写,品味用对话来刻画人物的表达效果。
(3)理解刻苦治学、不断提高自己的学识修养,于国于己都意义重大的道理,从而勉励同学们重视学习,养成爱读书的好习惯。 21·cn·jy·com
(4)比较《孙权劝学》和《伤仲永》的异同,深入了解作品,逐步提高阅读能力。
【教学重点】
(1)学习一些文言实词和虚词的用法。
(2)学习运用"吴下阿蒙""刮目相待"等成语。
(3)理解文章的内容和主旨。
【教学难点】
1、美读课文,力求声情并茂,读出人物个性,读出文章特有的意味。
2、理解鲁肃与吕蒙的对话,体味这段话的情味。
【教学设想】
1、以“朗读——译度——思度——演度”逐步理解课文,体会人物的心理和感情。
2、比较阅读。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同学们学了历史,而且不少同学也看电视剧《三国演义》。我们知道,三国是个战乱的年代,也是个人才辈出的年代。能说出几个三国人物的名字吗?(通过学生回答引入正课。板书课题 ) www.21-cn-jy.com
二、自读与感知
1、 朗读课文,准确认读。
(1) 示范朗读——配乐朗诵(录音)
(2) 学生朗读。要求:读准字音,读出感情。
2、译读课文,整体把握文意。
(1)学生结成四人小组,参照注释,借助工具书,理解字词,翻译课文。
(2) 翻译竞赛。规则:全班分为四大组,底分各为100分,竞赛分为2轮进行。
第一轮:翻译课文。各组各选一名代表,口头翻译课文。把课文分为四部分,每组代表各翻译一部分,错一处扣5 分,师生共同评议。 21cnjy.com
第二轮:认读课文。教师多媒体显示去掉标点符号的课文,由各组各读一个部分,错一处扣10分,师生共同评议。 2·1·c·n·j·y
3、教师质疑:(大屏幕显示)
1) 提问:题目《孙权劝学》,哪孙权到底劝谁学习?
2) 提问:孙权是怎么劝学的?该怎么读?
——"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语重心长,谆谆告诫。读出孙权对吕蒙的严格要求,显出君主的身份,读出领导对下级的亲切关心和期望。)
——"邓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反问句,强调并不是要目蒙研究儒家经典,当专享经学传授的学官,而是有别的目的。) 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卿言多务,孰若孤?"(反问句,否定吕蒙辞以多条的理由。要重读强调。)
3) 提问:吕蒙接受劝告吗?
4) 提问:阿蒙读什么书?(想象)
5) 提问:怎么读书?请以阿蒙读书为题,按“( 的阿蒙)”形式进行口头创作,补充出阿蒙学习的故事,填补文章的空白。
6) 提问:阿蒙学习的结果怎么样?该怎么读?
——"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感叹句,要选出惊讶不解的语气。)
——"大兄何见事之晚乎!"(反问句,指责中带有自豪的语气。)
4、 演读课文。
请四个朗读水平较高的学生用现代语言分角色讲故事,进一步体会人物的对话的语气和心理,同学们共同评议。 【来源:21·世纪·教育·网】
四、反思与探究:
1、学与不学,使吕蒙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也使仲永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我们今天学习《孙权劝学》、《伤仲永》是为了什么呢?难道说只是为了知道古人的言行吗?对比两篇古文的内容与写法,你从中得到什么启示呢?
2、很多同学都谈到了学习的重要性,那么古人在学习上还有哪些说法值得借鉴?
学生展示收集到的名人读书故事和名言。
教师总结:总之:知识能够改变人,知识能够塑造人。
五、拓展与延伸:(大屏幕显示)
成语竞查——刮目相看、吴下阿蒙
六、总结:
跨越千百年的时空,古人劝学的声音还在我们耳边回响,“莫等闲,白了少年头”,让我们牢记古人的教训,珍惜时光,好好学习吧。
七、作业:(大屏幕显示)
1、课后大家熟读课文,让它成为自己的知识储备。
2、我们学过《方仲永》,大家一定还记得那个天才少年,方仲永与吕蒙相比,恰恰相反,一是幼年不学,毫无所成,一是年长好学,学有所成,请同学们大胆设想一下,假如有一天方仲永巧遇吕蒙,他们会演绎出怎样的一段故事呢?请以《方仲永巧遇吕蒙》为题,展开想象,写篇作文,文体、字数不限,只要你觉得表达出你的意思就行。21教育网
板书
孙权劝学
孙权 劝 吕蒙 赞 鲁肃
关爱部下 好学 善劝 能听取别人意见 爱才、敬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