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单元逻辑的力量《一 发现潜藏的逻辑谬误》 同步练习(含答案)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四单元逻辑的力量《一 发现潜藏的逻辑谬误》 同步练习(含答案)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0.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1-03 08:50:2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时1 发现潜藏的逻辑谬误
(30分钟 100分)
班级       姓名       成绩     
【课时目标】
基础 达标 能发现语言表达中潜藏的逻辑错误
素养 突破 思维发展与提升
【课时必刷】
A级 素养提升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当下,随着传播媒介的多元化,从事文学批评,发出自己的批评声音,已经成为相对容易的事情。因此,在当前的文学批评场域中,围绕文学热点与现象,往往形成多种声音并存、众声喧哗的批评景观。在此情境下,我们应该践行一种怎样的批评伦理呢
首先,要尊重审美差异性,倡导具有包容性的批评文风。文学批评在本质上是一个审美、判断和阐释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批评主体知识结构、审美趣味的差异性,会带来审美的差异性。因此,面对同一部作品,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判断,甚至同样是肯定性的判断,也会有不同的角度、不同的逻辑、不同的阐释方法。这一特征是由批评主体的个体差异性和作品本身意义的丰富性决定的,是不可忽视的客观存在。要尊重这种审美差异性,而不是追求审美的绝对性、单一性、排他性。当下文学批评场域的很多论争其实是忽略了这种审美差异性而产生的讨论,很多论争看似热闹,实际上是无效的;其根源在于大家在不同的维度上讨论问题,自说自话,无法产生真正的对话和争鸣,这无疑是一种批评资源的浪费。
其次,要坚持文学批评的客观性。文学批评是一种审美判断活动,必须坚持好处说好、坏处说坏的客观立场和批评精神。批评主体要对作家作品、文学现象进行严格审美与谨慎判断,这样才能创造出具有说服力的批评文本。当前存在一种畸形的批评现象,即很多批评者以否定批评对象为荣,刻意追求“批评家”的形象标签,有时甚至为了否定而否定,故意夸大不足和问题。要知道,否定和肯定作为阐释的两条轨道并不存在价值上的高低之分。否定并不能证明否定者的水准高人一等,肯定也并不说明肯定者的能力低人一等。无论从哪个向度展开批评活动,都需要将客观性作为前提,而非一味地肯定或一味地否定。
最后,要深刻认识到文学批评的根基和力量在于学理性,要以学理性建构批评的专业性和权威性。弗莱认为:“文学批评是思想和知识构成的大厦,能够凭借自身而独立存在。”文学批评要建立自身的专业性和权威性,就必须做好自身的学术建构。在这一过程中有两个因素极为重要。一是知识结构。文学批评作为批评主体与作品的对话结晶,是一种思想的碰撞和认知的深化,其基础在于知识和思想,缺乏这一基础,对话就无从谈起,审美和甄别也无法进行。二是逻辑性和学理性。批评的阐释过程是以逻辑结构思想并形成文本的过程,缺乏逻辑性和学理性的文本只是一种观点的合集,并不具备说服力。
作为一种思想的容器和观念的载体,文学批评需要对话。在对话过程中,无论是肯定还是否定,都是有价值的批评向度,但不管是哪种路径,都必须以包容性、客观性、学理性为前提。失去了这些前提,批评本身的有效性和说服力都将大打折扣,同时极易滑出文学和学术的边界,演变为一种无效的实践或扭曲的闹剧。
(摘编自辛文岩《我们需要什么样的文学批评 》)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10分) (  )
A.传播媒介的多元化使从事文学批评更容易了,形成了多种声音并存的批评景观。
B.很多看似热闹却无效的文学批评上的论争其实是忽略了审美差异性而自说自话。
C.要想创造出有说服力的批评文本,必须对审美对象进行严格审美与谨慎判断。
D.不以包容性、客观性、学理性为前提的文学批评极有可能会演变为扭曲的闹剧。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15分) (  )
A.文章第一段以当下的社会现象引出了论述对象,并在最后一段总结概括出论点。
B.文章第三段用对比论证阐述了文学批评要坚持客观性,不可一味地肯定或否定。
C.文章引用弗莱的言论强调了文学批评必须做好自身的学术建构,增强了说服力。
D.文章主要运用了道理论证的方法,析理透彻精辟,层次清晰,有较强的逻辑性。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15分) (  )
A.批评主体的差异性和作品本身意义的丰富性决定了文学批评无法达成审美共识。
B.以否定批评对象为荣的畸形批评现象,就是不坚持文学批评的学理性的主要表现。
C.即使在学术边界之外故意夸大文学作品某一方面的问题,也是有其审美价值的。
D.要想做好文学批评,批评者需要努力丰富自身的知识结构,扩展个人的思想视野。
B级 情境创新题
4.正方形是有角的图形,这个图形没有角,所以,(15分) (  )
A.这个图形是个圆。
B.无确切的结论。
C.这个图形不是正方形。
5.当B等于Y时,A等于Z;当A不等于Z时,E要么等于Y,要么等于Z。所以,(15分) (  )
A.当B等于Y时,E既不等于Y也不等于Z。
B.当A等于Z时,Y或者Z等于E。
C.当B不等于Y时,E既不等于Y也不等于Z。
6.当B大于C时,X小于C;但是C绝不会大于B。所以,(15分) (  )
A.X绝不会大于B。
B.X绝不会小于B。
C.X绝不会小于C。
7.只要X等于红色,Y就一定等于绿色;只要Y不等于绿色,Z就一定等于蓝色。但是,当X等于红色时,Z绝不会等于蓝色。所以,(15分) (  )
A.只要Z等于蓝色,Y就可能是绿色。
B.只要Y不等于红色,Z就可能不是蓝色。
C.只要Y不等于绿色,X就不可能是红色。
参 考 答 案
课时1 发现潜藏的逻辑谬误
1.A(“传播媒介的多元化使从事文学批评更容易了”错,原文是“随着传播媒介的多元化,从事文学批评,发出自己的批评声音,已经成为相对容易的事情”,原文“成为相对容易的事情”中,“相对”表示进行文学批评本来是不容易的,选项换用“更”则表示“从事文学批评”本来就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2.B(“用对比论证”错误。第三段说“当前存在一种畸形的批评现象”,是列出现实生活中的这一现象,只是增强了文章的社会针对性,没有运用对比论证)
3.D(A“文学批评无法达成审美共识”错,根据原文可知,批评主体的差异性和作品意义的丰富性使人们对同一部作品产生不同认识,但“文学批评无法达成审美共识”这一说法于文无据,且太过绝对。B第三段说“当前存在一种畸形的批评现象,即很多批评者以否定批评对象为荣”,这个现象是没有“坚持文学批评的客观性”的表现,而不是“不坚持文学批评的学理性的主要表现”。C“也是有其审美价值的”错,根据原文可知,作者对“在学术边界之外故意夸大文学作品某一方面的问题”是持否定态度的,作者认为这种做法没有“审美价值”)
4.C(正方形是有角的图形,没有角的图形当然不是正方形)
5.A(当A等于Z时,E既不等于Y也不等于Z;当B等于Y时,A等于Z。所以选A)
6.A(C必定小于或等于B,X小于C,所以,X小于B)
7.C(只要X等于红色,Y就一定等于绿色;但是,当X等于红色时,Z绝不会等于蓝色。所以,只能选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