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6单元第22课《唐雎不辱使命》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6单元第22课《唐雎不辱使命》教学设计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7.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04-13 08:13:5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唐雎不辱使命》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积累文言词汇,培养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2、学习本文通过对话描写,刻画人物形象的写作方法。
3、学习唐雎作为小国之臣却不畏强暴、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精神。
重点:学习本文通过对话展开故事情节,刻画人物性格的写法。
难点:
1、课文如何扣住“不辱”二字在选材上有所取舍的。
2、把本文内容编成课本剧,让同学们在喜闻乐见的形式中感受精彩的故事情节和写作特色。
教时: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激发情趣。
《完璧归赵》的故事大家都听说过吧?主人公 ( http: / / www.21cnjy.com )是谁?(蔺相如)是哪两个诸侯国之间的故事?(赵国和秦国)谁能用一句话概括故事情节呢?(秦国想用本国城池换赵国和氏璧的骗局巧取豪夺赵国的和氏璧,被蔺相如识破,蔺相如用生命和智慧保住了和氏璧安全送回赵国完成使命的故事。)蔺相如不辱使命“完璧归赵”,是一个儒雅勇士,今天我们要学另一个勇士捍卫国土不辱使命的故事----唐雎不辱使命。(板书课题)
二、 谁能介绍《战国策》这部书?(可结合资料)见书下注释及《导与练》的知识卡片。
三、 迁移文学常识(结合课后习题四完成)
1、战国四公子: 战国末期,养士最著名的贵 ( http: / / www.21cnjy.com )族有齐国的孟尝君,赵国的平原君,魏国的信陵君和楚国的春申君。四个人养士都在三千人以上,被称为战国“四公子”。
2、战国时期的士:本文中的唐雎,就是战国时 ( http: / / www.21cnjy.com )候的“士”。战国时期,由于七国间尖锐复杂的兼并斗争,各国统治阶级千方百计地搜罗人才,为自己出谋划策,以便取得优势或保住自己。于是,那些出身于地主阶级或没落的贵族阶级的士,就应运而起,成为政治方面最活跃的特殊阶层。这些士,既有统治人民的经验,又多才善辩。他们向统治者分析形势,提出有利于他们政治、军事、外交方面的主张,以谋取高官厚禄。一时,各国诸侯、卿大夫养士之风大盛。他们和士结成了互相利用的依存关系。
士,大体可分为四类:一类是 ( http: / / www.21cnjy.com )有专门学问的学士,如儒、墨、道、名、法、农等专门家,都是这一类。他们代表社会上不同的阶层,著书立说,提出自己的政治主张,在文化上有重大贡献。这类人声望和地位最高,无论到哪国都受到优厚的待遇。如孟子每次出游都有几十乘车和几百随从,所到之国,国君都赠送黄金、供给饮食。第二类是策士,也叫纵横家。这类人了解天下大事,长于政论、富有才能,凭着多谋善辩,取得高官厚禄。有名的有苏秦和张仪,就是策士中的代表人物。孟尝君的门客冯谖,平原君的门客毛遂,本文中的唐雎,都是智勇兼备的策士。第三类是方士或术士。其中有搞天文、地理、历算、医药、农业、技艺的,在文化上也有较大的贡献;还有的搞阴阳、卜卦、占梦或者装神弄鬼以骗取衣食的。最下一等的士是食客。包括鸡鸣狗盗之徒和恶霸、无赖、赌徒、罪犯、刺客等。他们因死心塌地的为主子卖力而受优待。例如,孟尝君曾被秦昭王请到秦国去,秦王因听信大臣谗言,把孟尝君软禁起来。孟尝君的一个食客为救主子,就学狗叫,从狗洞里钻进库房,盗出孟尝君送给秦王的银狐袍子,转送给秦王的宠姬燕姬。燕姬受了重贿,就在秦王面前替孟尝君求情,终于释放孟尝君回国。孟尝君带着食客跑到函谷关,已经半夜了,城门早已紧闭。一个食客就学鸡叫。看城门的人误以为天亮,提前打开城门,放孟尝君一帮人出了关。“鸡鸣狗盗”一词,就是这样来的。
四、师范读课文,并出示小黑板,本课重点文言知识积累。
(1) 正音
弗(fú) 雎(jū) 怫(fú) 跣(xiǎn) 抢(qiāng)
傀(guī) 祲(jìn) 缟(gǎo) 挠(náo) 谕(yù)
(2)找出本课的通假字:错:通“措”,“置”;仓:通“苍”。
(3)重点字词翻译,见《导与练》“基点梳理”2。
(4)古今异义,见《导与练》“基点梳理”5,补充如下:
①易 古:交换(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
今:容易(这件事对他来说,易如反掌)
②徒 古:只(徒以有先生也)
今:徒弟(严师出高徒)
(5)词类活用,见《导与练》“基点梳理”6。
(6)一词多义,见《导与练》“基点梳理”3及课后习题二。
(7)特殊句式,状语后置句和判断句,见《导与练》“基点梳理”7。
五、生自由朗读课文,结合书下注释和古文资料翻译课文,师抽查书中重点句,如:课后习题三的翻译,以检测学生对课文译文的掌握情况。
六、你能划分本文的结构并尝试概括大意吗?可填整体感知1的表,来完成此任务。
七、生齐读全文,注意不添读、不漏读,读音要准确。
八、作业:认真看课文,会翻译课文,并动脑筋试把课文改成课本剧。师可找一例文点拨示范。
附例文:
《唐雎不辱使命》的剧本
第一场
[安陵国]
秦国使者(傲慢地):我们国君打算用五百里的土地换安陵,安陵君可要答应!
安陵君(为难地):我应该谢谢大王赐给我恩惠,用大的换小的很好,虽然这样,但我从先王那里接受的封地,愿意始终守卫它,不敢交换!
[使者回到秦国,向秦王禀报,秦王大怒,消息传到安陵国,安陵君怕得罪秦国,派唐雎出使秦国。]
第二场
[秦国朝廷]
秦王(怒气冲冲地):我用五百里的土地交 ( http: / / www.21cnjy.com )换安陵,安陵君为什么不听从我?况且秦国灭亡韩国灭亡魏国,可安陵君却凭借五十里的地方,幸存下来,是因为我把安陵君当作一个忠厚的长者,所以不想打他的主意。现在我用十倍的土地让安陵君扩大他的领土,但是他违抗我的愿望,岂不是小看我吗?
唐雎(凛然地):不,不是像您说的这样,安陵君从先王那里接受封地,并且守住它,即使拿到一千里土地来,也不敢交换,何况五百里呢?
秦王(勃然大怒):您也曾听说过天子发怒吗?
唐雎(直视秦王):小臣不曾听说过。
秦王(威胁地):天子一发怒,将有百万人死亡,血流千里。
唐雎:大王曾听说过平民发怒吗?
秦王(不屑地):平民发怒,也不过是摘掉帽子赤着脚,用头撞地罢了。
唐雎(正色地):这是庸人发怒的样子 ( http: / / www.21cnjy.com ),不是说志士发怒。专诸刺杀吴王僚的时候,彗星的尾巴扫过月亮;聂政刺杀韩傀的时候,有一道白光直冲太阳;要离刺杀庆忌的时候,老鹰在殿堂上博击,这三个人,都是平民中的有起之土,他们胸怀愤怒还没发作的时候,天上就降下了征兆,加上我就有四个人了。如果志士真的发了怒,将会有两具尸体倒下,血流五步,天下的人都将穿上白色的孝服,今天的情况就是这样。(说罢)拔出宝剑站了起来。
秦王(顿时脸色沮丧,挺身跪起向唐雎 ( http: / / www.21cnjy.com )道歉道):先生请坐,哪至于这样!我懂了,韩魏灭亡而安陵却凭着五十里的地保存下来,仅仅是因为有您唐雎先生在啊。
九、附板书设计:
结构理路:
1、(1)唐雎出使秦国的背景。
2、(2—3)唐雎同秦王进行针锋相对的斗争经过。
①坚决抵制秦王的骗局。
②“士之怒”反击秦王的“天子之怒”
3、(4)唐雎取得了斗争的胜利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分析课文、处理习题及拓展课文内容。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一起疏通了字词,扫清了文字障碍, ( http: / / www.21cnjy.com )理解了课文内容,那么这节课我们就一起研读课文,看唐雎怎么不辱使命,捍卫了国家领土,成为一个勇士的。
二、合作与探究:生默读课文,认真研读,思考并找出答案,难题可小组讨论找答案。
1、阅读本文后,你们认为秦王要求“易地”有怎样的用心?(课后习题一1)
肯定是“黄鼠狼给鸡拜年-- ( http: / / www.21cnjy.com )--不安好心”,诸侯国中最强大的秦国正在到处攻城掠地,吞并别的小国,现在却要给最小的诸侯国安陵国用大的换小的土地,这不是明摆着有欺诈吗?所以安陵君和唐雎坚决不答应。
2、秦王是怎样恐吓唐雎的?唐雎是如何回应秦王的?(课后习题二2)
①劈头严厉质问,而且不容 ( http: / / www.21cnjy.com )对方分说,炫耀自己“灭韩亡魏”的武功,暗示他可用武力吞并安陵,但还想兜售“易地”的骗局,又假意称安陵君为长者,用“不错意”麻痹对方软硬兼施后,又进一步向唐雎施加压力,以“逆寡人”“轻寡人”大兴问罪之词,盛气凌人。待唐雎表示“不易地”的强硬立场后,立即进行恫吓,要发“天子之怒”,唐雎针锋相对,要行“布衣之怒”,“挺剑而起”时“色挠”,“长跪谢罪”。
②a、当秦王以“轻寡人”责难时,唐雎予 ( http: / / www.21cnjy.com )以驳斥“否,非若是也”。b、为了掌握斗争主动权,主动激怒秦王,以“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进一步揭穿骗局。C、当秦王以“天子之怒”相威胁时,唐以“布衣之怒”相反击,历数专诸、聂政、要离三个刺客的壮举,从气势压倒对方,并“挺剑而起”,秦王就只剩“长跪而谢之”了。这一斗争,表现了唐雎的凛然正气和不畏强暴的布衣精神。
3、找出课文中表现秦王嬴政在唐雎出使前后不同态度的语气、语调的句子,并思考作者这样写的写作意图。
①秦王(神色):不说→怫然怒→色挠→长跪而谢之。
秦王(语气):其许寡人!→不听……何也?→轻寡人与?→尝闻天子之怒乎!→寡人谕矣。
②写作意图:衬托了唐雎不畏强权敢于为国牺牲自我的精神。
4、为什么说唐雎没有辜负使命?
秦王要求用五百里土地换安陵君的封邑,实 ( http: / / www.21cnjy.com )际是要并吞安陵。而在当时,这是不可抗拒的。唐雎奉命出使,凭着自己的机智勇敢,而对横蛮狡诈、色厉内荏的秦王,他不畏强暴,敢于斗争,不被威势压服,最后使秦王放弃了易安陵的打算。唐睢维护了本国的尊严,出色地完成了使命。
5、你认为文章在语言上有什么最大特点?【叙述很少,几乎全是对话】
6、那么这些人物对话对人物形象的刻 ( http: / / www.21cnjy.com )画起到了什么作用?【更好地表现了人物的精神面貌。如:安陵君是委婉而坚定的;唐雎是沉着干练、又义正词严;秦王是骄横无理。】
7、课文主要刻画了唐雎和秦王这两个人物形象,你能概括这两个人物的性格特点吗?
A、唐雎:他机智、勇敢、不畏强暴,沉着干练,义正词严,敢于斗争而且善于斗争,是一个有胆有识的谋臣。
B、秦王:骄横狂暴、阴险狡诈、同时又色厉内荏、虚伪,是一个残暴之君。
8、那么,你能总结本文刻画人物的方法吗?
A、简洁干练的人物对话描写。
B、运用对比和衬托刻画人物。
①秦王前后态度行为对比;②秦王与唐雎互为衬托。
三、再次朗读课文:男生读第一段,男生读第二段,全班齐读第三段。
四、师小结:
成功的人物对话塑造出成功的人物形象,其成功主要表现在“言之有节”、“言之有据”、“言之有力”三个方面。
五、迁移体验:你认为现在我们学习唐雎不辱 ( http: / / www.21cnjy.com )使命不畏强暴、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精神还有现实意义吗?(可从国家、集体、个人的角度来谈,思想意识要积极健康。)
六、拓展创新:见《作业手册》拓展阅读。
七、课本剧表演:以小组为单位,选本组写得最好的剧本进行演出,小组优胜者加10分鼓励。
八、积累摘抄:寓言故事中的成语:亡羊补牢、画蛇添足、狐假虎威、南辕北辙、惊弓之鸟、鹬蚌相争、渔翁得利。
九、作业:复习巩固,做本课的《作业手册》。
十、附板书设计:
秦王(神色):不说→怫然怒→色挠→长跪而谢之。
秦王(语气):其许寡人!→不听……何也?→轻寡人与?→尝闻天子之怒乎!→寡人谕矣。
秦王:骄横狂暴、阴险狡诈、色厉内荏、欺软怕硬、前倨后恭,是一个残暴之君。
↓衬托
唐雎:沉着干练、大义凛然、不畏强暴,是一个有胆有识的谋臣。(不辱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