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65张PPT)
在异国他乡漫长等待了三年的孟晚舟,
于2021年9月25号晚上,顺利抵达深圳机 场。在踏上祖国大地那一刻,她几乎哽咽 地说道:“我终于回家了"、“祖国,我 回来了”。简单几字,十分感动。
我们为什么感动 为坚强的孟晚舟而 感动,为强大的祖国而感动,为团结的人 民而感动。
苏武庙
(唐)温庭筠
苏武魂 销汉使前,古祠高树两茫然。 云边雁断胡天月,陇上羊归塞草烟。 回日楼台非甲 帐,去时冠剑是丁 年。 茂陵不见封侯印,空向秋波哭逝川。
苏 武 传
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
班固
思 维 发 展 与 提 升
把握作品的内容,概 括内容要点,分析本文塑 造人物形象的技巧和方法。
文 化 传 承 与 理 解
学习苏武的民族气节, 弘扬爱国精神。
语 言 建 构 与 运 用
了解班固及《汉书》
相关知识,积累文言常见
字 词 。
审 美 鉴 赏 与 创 造
品味文中体现的史学 价值和文学审美价值。
学习目标
苏武留胡节不辱!
雪地又冰天,苦忍十九年。
渴饮雪,饥吞毡, 牧羊北海边。
历尽难中难,
心如铁石坚。
夜坐塞上时,
闻笳声入耳痛心酸。
心存汉社稷,旄落犹未还。 转眼北风吹,雁群汉关飞。
白发娘,盼儿归, 红妆守空帏。
三更同入梦,两地谁梦谁。 任海枯石烂,大节定不亏。
终教匈奴惊心碎胆,
共服汉德威。
la
作者简介
班固,字孟坚,扶风安陵(今陕西咸阳)人,东汉著名
史学家,文学家。
①家庭
父亲:班彪(史学家,文学家)
弟弟:班超(投笔从戎)
妹妹:班昭(续写《汉书》)
②作品
史 书 : 《 汉 书 》
辞 赋 : 《 两 都 赋 》
诗: 《 咏 史 诗 》
①(虽)才高八斗
史学界:与司马迁并称为“班马 ”;
文学界:与 扬雄并被称为“班扬 ”;
地理界:与张衡并被称为“班张 ”;
辞赋:汉赋四大家(司马相如、扬雄、班固、张衡)
之一,作《两都赋》
作者简介
班固,字孟坚,扶风安陵(今陕西咸阳)人,东汉著名
史学家,文学家。
作者简介
②(却)官卑位低
永平五年,有人向朝廷告发班固"私修国史"。皇帝下诏入狱。幸 得其弟班超上书申说班固著述之意,地方官也将其书稿送到朝廷。汉明帝 了解情况后,任命他为兰台令史,掌管和校定图书,先后任郎官、校定秘 书、玄武司马(都是下级官吏)。 章帝后期,班固辞官回乡为母亲服丧。
③(竟)含冤被害
班固从窦宪北征匈奴以后,进入窦宪幕府,后来,窦宪专权,甚至 谋划杀死皇帝,后被和帝一举铲除。班固受到牵连,被进监狱拷打折磨, 冤死狱中,卒年61。
作者能尊重客观实际,揭露统治阶级的残暴,赞扬清廉的官吏, 史学价值:
流露了对人民的同情。
叙事详明,详赡严密,语言典雅繁复,富于文采,有骈体化 文学价值:
倾向,对后世散文发展影响很大。
《汉书》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是古代传记文学名著。
记录了汉高祖元年至王莽新地皇四年共230年的历史,共100篇。
分为十二帝纪,八表,十志,七十列传。
常识积累
体例 说明
《战国策》《国语》
《汉书》《后汉书》
史书体例
《资治通鉴》《左传》
国别体
断代史
《 史 记 》
《 史 记 》
编年体
纪传体
史书
通史
背景简介
匈奴的起源和族属问题一直存在较大的争议。学 者认为,商朝时的鬼方、混夷,周朝时的猃狁(xiǎn yǔn), 春秋时的戎、狄,战国时的胡,都是后世所 谓的匈奴。控制着从里海到长城的广大地域,包括今 蒙古国、俄罗斯的西伯利亚、中亚北部、中国东北等 地 区 。
自西周起,戎族开始威胁中原王朝,周幽王烽火 戏诸侯后,犬戎部落入侵,迫使平王东迁。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命蒙恬北击匈奴,收河套,
“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过 秦论》)。
真正与匈奴进行大规模战斗是在汉朝。
伊犁河谷
河西走
塔里木烧 廊
演
背景简介
@ 动图 简 史
肃 慎
匈奴
背景简介
汉初前201年,韩王刘信投降匈奴。 次年,刘邦亲率大军征讨,在白登(今山 西大同东北)被匈奴冒顿单于30余万骑 兵围困七昼夜。后用计逃脱,之后开始与 匈奴和亲。其后的文、景诸帝也是沿用和 亲政策以休养生息。到汉武帝时,汉朝从 战略防御转为战略进攻。前127年,派卫 青占领河套地区,前121年派霍去病夺取 富庶的河西走廊,前119年卫、霍分东西 两路进攻漠北。
背景简介
武帝时,汉国力逐渐增强,多次与
匈奴作战,取得了几次胜利后,转而重 视结盟,指望通过恩威兼施之策来解除 匈奴对汉王朝的威胁,恰好匈奴单于有 意示好,汉朝也想趁机和解,于是派苏 武出使与匈奴修好。
读准字音
第一段 移( yí )中厩( jiù)监
且(jū) 辊(dī) 单(chán )于(yú) 遗(wèi)
第二段缑(gōu)王 昆(hún)邪(yé) 王 浞(zhuó)
阏( yān)氏( zhī ) 弩( nǔ)
第三段 重( zhòng)负国 訾( zī ) 第四段煜(yūn) 火
第六段窖(jiào) 啮(niè) 旃(zhān) 徙(xǐ) 抵(dī) 廪(lǐn)
旄(máo)於(wū)轩(jiān)弋(yì) 缴(zhuó)檠(qíng)
读 准 字 音
第七段 械( yù ) 辇 ( niǎn )
劾(hé) 斧钺(yuè) 汤镬(huò)
第八段 沾衿(jīn)
情境:我班准备把《苏武传》
搬上冬瓜一中课本剧舞台,开始 了前期的剧本改写工作。现请你 担任本剧的编剧,完成以下任务。
任务:《苏武传》剧本需要定 哪些角色 可以分成几幕 请 你 朗 读课文,仔细梳理文章脉络,给出 你的意见建议。
任务:《苏武传》剧本需要定哪些角色 可以分成几幕 请 你阅读课文,仔细梳理文章脉络,给出你的意见建议。
虞常——投降汉使
卫律——投降汉使 李陵——投降汉将
苏武——以中郎将使持节送匈奴留在汉使者
缑王——昆邪王姊子
常惠——假吏
张胜——副中郎将
美应江辆生豪串 法 民 的 主 子 浩 氯 置 長 红 家 妾
而 心 爱 擔 千 7 沙
2 2: □
张胜、常惠、士卒、侦察兵(100多人)
(副中郎将)(使臣属官)
叔 侄 追 随
有 交 情 私 候
昆邪王 浞野侯
(降汉匈奴亲王)(降匈奴汉将)
陷没匈奴
卫律(降匈奴汉将)
苏武(中郎将)
匈奴阵营
汉使阵营
虞常
(降匈奴汉长水校尉)
卫律率领的降兵
(降匈奴使者)
缑王
(降汉匈奴亲王)
人物关系
欲 伏 弩 射 杀 之
谋反阵营
情境任务
任务:《苏武传》剧本可以分成几幕 需要定哪些角色 请 你阅读课文,仔细梳理文章脉络,给出你的意见建议。
北海牧羊
(第六段) 获释归汉
(第九、十 段 )
自杀殉汉
奉命出使 (第三段)
(第 一 段)
卫律劝降
(第四、五 段 )
李陵劝降
(第七、八段)
因变被扣 (第二段)
武,字子卿。少以父任,兄弟并为郎。稍迁至移中厩监。时
凭借 被任用 都 渐渐 管事的官员
汉连伐胡,数通使相窥观。匈奴留汉使郭吉、路充国等前后十
屡次 窥探观察 jū dī chán
余 辈,匈奴使来,汉亦留之以相当。天汉元年,且辊侯单于初
十余批 相抵 háng 长辈
立 ,恐汉袭之,乃曰:"汉天子我丈人行也。"尽归汉使路充
即位 丈 人:对长辈的尊称。 使 ……
回
国 等 。
郎 :官名,汉代专指职位较低 皇帝侍从。汉制年俸二干石以 上,可保举其子弟为郎。
苏武的父亲苏 建, 有功封平陵侯, 做过代郡太守。
第1段
兄苏 嘉,弟苏 贤
厚赂单 于 ,答 其善意。武与副中郎将张 胜及假吏常 惠等募士
赠送丰厚礼物 回报 …之后 临时委任的使臣属官
斥候百余人俱。既至匈奴,置币遗单于;单于益骄,非 汉 所
侦察兵 一同(前往) 备办财物 送给 渐渐
望也。
临时委任:假、摄、权、行、署、守
判断句
使臣所持信物,以竹为杆,柄长八尺,
栓上旄牛尾,共三层,故又称“旄 节”。i
赞许 宜,做事合乎情理 定后句
武帝嘉其义,乃遣武以中郎将使持节送匈奴使留在汉者,因
第1段
趁机
身份
……
凭
思考2.思考:苏武奉命出使匈奴这一幕需要呈现出汉朝和匈奴怎样的关系
表明苏武出使时的严酷历史环境;同时交代了匈奴尽管“尽归汉使路充国等”却 只 是! 因为“单 于 初 立 ,恐汉袭之”的缓兵之计,并非真心和好。所以当汉武帝派苏武护送| 扣留在汉朝的匈奴使者还朝,并“厚赂单于”时,"单于益骄”,这也是后来单于敢! 扣留苏武一行的原因。
思 考问题1.苏武出使匈奴的背景怎样 出使的住务是什么
(提示:用原文回答) 这样的背景暗示了什么
背景 任务
"时汉连伐胡 ,数 通 使相窥观。匈奴留汉使
郭吉、路充国等前后十余辈。匈奴使来,汉 亦留之以相当。"
“送匈奴使留在汉者”
“厚 赂单于,答其善 意”
第2段 派遣 gōu
方欲发使送武等,会缑王与长水虞常等谋反匈奴中。缑王者,昆
正 判断句 适逢 zhuó 陷入不能脱身 率领
邪王姊子也 ,与昆邪王俱降汉,后随浞野侯没胡中,及卫律所将降
会武等至匈奴。虞常在汉时,素与副张胜相知,私候胜曰:"闻汉
痛恨 名作状,用弩 希望
天子甚怨卫律,常能为汉伏弩 射杀之,吾母与弟在汉,幸 蒙 其赏
指一般财物(古今异义) 汉天子,皇帝
赐。”张胜许之,以货物与常。
者 ,阴相与谋劫单于母阏氏归汉。
适逢,正好碰上 平时
暗 地 里 互相,一起
匈奴单于正妻的称号
相熟识,有交情
yānzhī
拜访
第3段 只有 准备动手 他们
后月余,单于出猎,独 阏氏子弟在。虞常等七十余人欲发,其 一人夜
[在夜里]跑出来 与(之) 被活捉 审理这个案件
亡,告之。单于子弟发兵与战,缑王等皆死,虞常生得。单于使卫律治
告发 n.谈话 暴露、泄露 把情况告诉,v.
其事。张胜闻之,恐前语发,以状语武。
牵连 被侵犯、被侮辱才[更加 对不起
武曰:"事如此,此必及我,见犯乃死,重负国!"欲自杀,胜、惠共
牵扯 贵族大臣 zī
止之。虞常果引张胜。单于怒,召诸贵人议 ,欲杀汉使者。左伊秩訾曰:
假如 “以何”用什么 使 … .投降
"即谋 单 于 ,何以复加 宜皆降之 。"
|2. 此时遇到意外的变故,他为什么说是“负 国” 呢
由此可看出苏武什么样的性格特征
①手下人勾结匈奴叛乱
②作为汉使,任务未完成,有愧于国家。
苏武作为代表团的正使,副使出现问题了,这是他严重失职。
③处理不好会引发两国的矛盾
很有可能汉匈的战争就会因此而起。
概括内容 第2~3段:羁留原因:缑王谋反,祸及汉使。
1.请简述“事如此,此必及我”中“事 ”发的经过。
缑王、虞常谋反,勾结卫律的部属
虞常私候张胜,得到张胜的支持
趁单于出猎准备起事
被人告发,起事失败
忠贞不渝、刚烈难犯、
义不受辱、国家利益至上
性格特征
第4段
污损了节操,辜负了使命
单于使卫律召武受辞。武谓惠等:“屈节辱命,虽生何面目
听取供词 即使活着
以归汉 "引佩刀自刺。卫律惊,自抱持武,驰召医。凿地为
yūn 拔出、拿出 抱住扶好
坎 ,置 煜火 ,覆武 其 上 ,蹈其背,以出血。武气绝,半日复息。
坑 放 使…覆 同"韬(tāo)", 叩击,拍打
惠等哭,舆 归营。单于壮其节,朝夕遣人候问武,而收 系张胜。
名作动, 认为…….豪壮 问候 逮捕监禁
用车载送
自杀情节 自杀原因
他人反应
欲自杀 事如此,此必及我, 见犯乃死,重负国。
卫律惊;
惠等哭;
单于壮其节。
引佩刀自刺 屈节辱命,虽生, 何面目以归汉!
思考问题 苏武的形象在这两段中是通过两次自杀表现出来的,自杀 的情节,在文中是哪几句话 从原文中找出其自杀的原因 和其他人看到苏武自杀时的反应 (用原文的话)
正面描写(语言描写)、侧面描写
自杀突出的是一个人的人格魅力,这就是他对国家忠贞不渝、刚 烈!
难犯、义不受辱、国家利益至上、以死明志。
思考问题
在当时的情况下,你是否同意苏武以自杀证明清白、 维护国家和民族尊严的做法 请简要阐明理由。
示例:不同意苏武的做法。
①苏武虽然为了国家尊严,以死来承担责任,大义凛然,但作为 大汉使者,他的使命是缓和汉匈关系,谋求两国和平,不能在意外变 故发生时选择自杀这种较消极的方式,这有负使命;
②在当时汉朝国力相对强盛的情况下,匈奴应该不会与汉朝决裂, 虽然叛乱事件牵涉使团,但该事件与苏武并无直接关系,所以苏武应 以自己大汉使臣的身份积极、主动地与匈奴沟通、交涉,化解矛盾, 完成使命。(若答同意,言之成理亦可)
武益愈。单于使使晓武,会论虞常,欲因此时降武。剑斩虞常已,
判处
律曰:“汉使张胜谋杀单于近臣,当死;单于募降者赦罪。”举剑欲击
相连坐(治罪)
之 ,胜请降。律谓武曰:“副有罪,当相坐。”武曰:"本无谋,又非
“谓何”,说什么 比画
亲属,何谓相坐 ”复举剑拟之,武不动
背叛 幸运地
律曰:"苏君,律前负汉归匈奴,幸蒙大恩,赐号称王,拥众数万,马
满 也会这样 白白地
畜弥山,富贵如此。苏君今日降,明日复然。空以身膏草野,谁复 知
渐渐痊愈 通知
之 "武不应。
使……滋润肥美
第5段
判 罪
使 … .投降
趁
后
律曰:“君因我降,与君为兄弟;今不听吾计,后虽复欲
通过 做,结交为
见我,尚可得乎 "武骂律曰:"汝为人臣子,不顾恩义,
哪,怎么
畔主背亲,为降虏于蛮夷,何以汝为见 且单于信汝,使
同“叛”,背叛做 “以何见汝为” 让
决人死生,不平心持正,反欲斗两主,观祸败。
决定,判定 使……相斗
(南越条汉使者,屠为九郡。宛王杀汉使者,头县北阙。
朝鲜杀汉使者,即时诛灭。独匈奴未耳。)若知我不降明, 欲令两国相攻,匈奴之祸,从我始矣!" 你
任务:请你找出卫律劝降的说辞和动作,概 括其劝降策略。
卫律——傲慢自大、阴险狡诈,卖国求荣
说辞
单于募降 者赦罪
副有罪, 当相坐
苏君今日降, 明日复然
动 作
举剑欲击之
复举剑拟之
策略
杀鸡儆猴— —威逼
威胁恐吓
放大招—— 利诱
思考:苏武自杀两次,在这里为什么不让卫律的 剑杀了自己
之前想要自杀是在劝降之前发生的,苏武不 自杀就要受辱对不起国家,所以他自杀表现出自 己不怕死的那一面;
可是现在,匈奴一心想让苏武归降,借此羞 辱大汉,这是一种外交活动,那么苏武此时的抗 争方式,便是顽强地活着,像一面旗帜一样屹立 在匈奴的国度,绝不屈服于匈奴的意志。所以苏 武被流放到北海也要坚强地活着。
思考:“武骂律曰”是如何让卫律知难而退的 这一段是什么写法
①人格攻击——卖国求荣的小人,我为什么还要 见 你 ;
②夸大影响——卫律杀掉苏武就是陷匈奴于不义, 挑起两国政治纷争。
③反客为主——因为你的挑拨,真的开打,匈奴 肯定打不过汉,匈奴灭亡的灾难就是从你这里开 始 的 。
对比映衬刻画人物
任务:在卫律劝降之时,苏武 一 开始“不 动”“不应”能否体现苏武精神 能否在这里给苏 武设计几句台词
①如果给苏武设计“我不要钱”或者“我苏武岂 是这财物能动”一类的语言,很容易让对方继续 追问,容易落入对方的语言陷阱,“不应”苏武 则不会让自己沦为话题。
②苏武也不屑与卫律这种阴险狡诈,卖国求荣的 人对话,直接无视是最好的选择。
③苏武在蓄力准备放大招。
第6段 告诉,报告 囚禁
律知武终不可胁,白单于。单于愈益欲降之,乃幽 武置大 断绝(饮食) yù niè zhān
窖 中 ,绝不饮食。天雨雪,武卧啮 雪,与旃毛并咽之,数日不
名作动,下 咬,嚼 同“毡” dī
死。匈奴以 为神。乃徙 武北海上无人处,使牧抵。 羝乳乃得归。
把……当作 流放 公羊 名作动,生子
别其官属常惠等各置他所。武既至海上,廪食不至,掘野鼠去
分开、离析
草实而食之。
同“弄”jǔ, 收 藏
本义:米仓。此 指公家
别的 … 之 后
王弋射海上。武能网纺缴,檠弓弩,於轩王爱之,给其衣食。
打猎 名作动,结网 名作动,用檠矫正 供给
三岁余,王病,赐武马畜、服 匿、穹庐。王死后,人众徙去。
年 丁灵 盛酒酪的容器
其 冬 ,丁 令盗武牛羊,武复穷厄。
陷于困境。穷,失意。厄,困窘
第6段 wūjiān
杖汉节牧羊,卧起操持,节旄尽落。积五六年,单于弟於鞋
执、拄,名作动 拿着
qíng
过了
zhuó
思考问题 苏武不愿意投降,匈奴是怎样对待他的
(1)肉体折磨:"幽武"、"置大窖中,绝不饮食"、"啮雪,咽
毡毛"、"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等。
(2 ) 精 神 折 磨 :“羝乳乃得归”、“别其官属常惠等”等。
苏武不畏艰苦,长年累月与恶劣环境作斗争的生存勇气,展现了他顽强 的意志和坚忍不拔的精神。
最能体现他气节的一句话是哪一句
"杖汉节牧羊,卧起操持,节旄尽落。"
思考问题
苏武在被囚禁流放以前两度要自杀,后来又想方设法要活下去。 这是否矛盾
明确:苏武的求死与求生并不矛盾。
第一次自杀是因为苏武意识到一旦被匈奴审讯,就会给国家带来耻辱,所以 要自杀避免受辱;第二次自杀是在审讯时他说完一番大义凛然的话语后,这是为 了杀身息祸,为国雪耻。 以 死 拒 降
但是后来匈奴企图用艰苦的生活条件来逼迫苏武投降,所以苏武采取的反抗 方式也由之前的求死转为求生,因为他要证明汉使的气节不可折辱,所以,他 “杖汉节牧羊”,时时提醒自己不忘使命。 以生明志
可 见,他的求生求死都是为了维护国家民族的尊严,只不过在局势变化的情
况下,他的对抗方式也在发生着变化。生 死 之间 显气 节
第7段 汉代在其本官职处的加官 第二年
初,武与李陵俱为侍 中。武使匈奴,明 年,陵降,不
访求 音节助词,不译 趁机
敢求武。久之,单于使陵至海上,为武置酒设乐。因谓武曰:
一向关系很好 劝说 尊称,您
"单于闻陵与子卿素 厚,故使陵来说 足下,虚心欲相待。终
不得归汉,空 自苦亡人之地,信义安 所见乎
译文:当初,苏武与李陵都做皇帝的侍从。苏武出使匈奴,第二年,李陵投 降匈奴,不敢访求苏武。过了很久,单于派遣李陵去北海,为苏武备办酒宴安 排歌舞。李陵趁机对苏武说:“单于听说我与你一向关系很好,所以派我来劝 说足下,愿谦诚地对待你。你终究不能回归汉朝了,白白地在荒无人烟的地方 受苦,信义何处显现呢
白白地 同“无”
同“现”,表现
哪里
第7段
前长君为奉车,从至雍械阳宫,扶辇下除 ,触柱折辕,劾 大不
都, 管, 。 皇帝的车子 殿阶 被判决
敬,伏剑自刎,赐钱二百万以葬。孺卿从 祠河 东后土 ,宦骑与
跟随 祭祀 地神
黄门驸马争船 ,推堕驸马河中溺死,宦骑亡 ,诏使孺卿逐 捕,
上船 逃跑 追捕
不得,惶恐饮药而死。来时太夫人已不幸,陵送葬至阳陵。子
妻子 表修饰 改嫁 对去世的委婉说法
卿妇年少,闻已更 嫁矣。
皇帝的车驾
皇帝出行时
掌
尉
的侍从
即奉车
独 有女 弟二人,两女 一 男,今复十余年,存亡不可知。人生如朝露, 何必久久的 使…受苦 刚刚 精神恍惚 为…痛心囚禁犯罪大臣及其眷属之处。 何久自苦如此 陵始降时,忽忽如狂,自痛负汉;加以老母系保宫。
超过 年纪,古今异义 同"无" 诛灭,指全家杀尽
子卿不欲降,何以过陵 且陛下春秋高,法令亡常,大臣亡罪夷灭者
定语后置
数十家,安危不可知。
译文:家中只有两个妹妹,两个女儿和一个男孩,如今又十多年了,生死不知。 人生像早晨的露水,何必长久地像这样折磨自己!我刚投降时,精神恍惚,好像 要发狂,痛心自己对不起汉廷,加上老母关押在保宫,你不想投降的心情,怎能 超过当时我李陵呢!并且皇上年纪大了,法令没有规定,大臣无罪而全家被杀的 有 十 几 家,安危不可预料。
第7段
妹妹
子卿尚复谁为乎 愿听陵计,勿复有云 !"武曰:“武父子亡功德 ,
被动句 栽培,提拔 名作动,成为亲近之臣
皆为陛下所成就,位列将,爵通侯,兄弟亲近,常愿肝脑涂地。今得
牺牲自己报效朝廷 即使 的确 侍奉
杀身自效,虽 蒙斧钺汤镬,诚 甘乐之。臣事君,犹子事父也。子为父
同“无” 遗憾
死 ,亡 所恨,愿无复再言。"
译文:你还打算为谁守节呢 希 望你听从我的劝告,不要再说什么了!”苏武说: “我苏武父子无功劳和恩德,都是皇帝栽培提拔的,官职升到列将,爵位封为通侯, 兄弟三人都是皇帝的亲近之臣,常常希望为朝庭献出生命。现在得到牺牲生命奉献 自己的机会,即使遭受斧钺和汤镬的 极 刑 ,的确甘心乐意。大臣侍奉君王,就像儿 子侍奉父亲,儿子为父亲而死,没 有遗 憾 的 ,希望你不要再说了!”
第7段
宾语前置
还
说
陵与武饮数日,复曰:"子卿壹听陵言。"武曰:"自分已死久矣!
尽,结束 欢聚 献出 状语后置
王必欲降武,请毕今日之欢,效死于前!"陵见其至诚,喟然叹曰:
向上 于是 同“诀”,辞别、告别
"嗟呼!义士!陵与卫律之罪上通于天!"因泣下沾衿,与武决去。
译文:李陵与苏武共饮了几天,又说:“你一 定要听从我的话。”苏武说: “我料 定自己已经是死去的人了!单于一 定要逼迫我投降,那么就请结束今 天的欢聚,让我在你的面前死!”李陵见苏武对朝廷如此真诚,慨然长叹道: “啊,义士!我李陵与卫律的罪恶,上能达天!”于是眼 泪 直 流 ,浸湿了衣
襟,告别苏武离 开。
fèn 料想,断定
第8段
一定
李陵,名将李广之孙,曾率军与匈奴作战,经过数日的
战斗,斩杀了一万多匈奴士兵,由于得不到主力部队的支 援,矢尽粮绝,不幸被俘,然后投降。汉武帝误信传言,灭 李陵三族,致使其彻底与汉朝断绝关系。汉昭帝即位后, 霍光、上官桀当政,派人劝其归汉,李陵恐再受辱,拒绝归 汉,于公元前74年老死于匈奴。
李陵和卫律不一样,他不是彻底的卖国之人。他对 汉朝还有感情,对自己叛国的行为也深感羞愧,但他意 志不够坚定,对国家不够忠诚,因一己之私背叛祖国而 投靠匈奴,而后又后悔不已,说明这个人物的懦弱和意 志的不坚定。
悲剧人物—李陵
归纳李陵劝降过程中采取了哪些步骤。
第一步
第三步
第四步
以情相动 以家事相激 以身相比
以现实相警
单于虚心欲相待。 前长君为奉车,从 “陵始降时,忽忽
“且陛下春秋高,
“空自苦亡(同“无”) 至雍械阳宫,扶辇 如狂,自痛负汉,
法令亡常,大臣亡
人之地,信义安所见 下除, ……两女一 加以老母系保宫。
罪夷灭者数十家,
(同“现”)乎 ” 男,今复十余年存 亡不可知。 子卿不欲降,何以 过陵!”
安危不可知,子卿 尚复谁为乎 ”
第二步
思考问题
人物 身份 语 言 、 动 作 方式 形象
苏武反应
卫律 汉之 叛将 “当死,单于募降者 赦罪 ” "苏君今日降,明日 复然 威逼利诱 软硬兼施 气焰嚣张 傲慢自大 阴险狡诈 卖国求荣
杀,不动;
逼诱,不
应;再逼,
大骂反击
李陵 汉之 叛将 终不得归,信义安所见, 何必空自苦 兄、弟皆因帝自裁,母亲 已故,妻子改嫁,儿女生 死未卜 陵始降时. …子卿不欲降, 何以过陵 汉法令无常,安危不可知 动之以情 晓之以理 为一己之私 而 叛 国 意志不坚定 矛盾痛苦
蒙受国恩 理应报答 君臣关系 理应如此。
思考问题
①身份上: ②劝降方式:
不同的
卫律原是汉使,但已投降匈奴,是 卫律劝降时手段卑鄙, 无气节的武夫、希冀献功的小 人;态度傲慢,软硬兼施; 李陵曾为汉朝立下战功,因寡不敌 李陵以老朋友、老同 众战败投降,被汉武帝诛灭家族; 事关系劝降,采取动 同时与苏武“俱为侍中”“素厚”,之以情,晓之以理的 是亦敌亦友的关系。 文雅方式。
回答,表
现了苏武
爱憎分明、 立场坚定、 大义凛然
的品格。
思考问题
面对卫律和李陵的劝降,苏武的措辞和态度为何迥然不同
思考问题
有人认为,真正的忠诚是忠于国家、人民,而非忠于君主。 苏武忠于汉武帝那种“法令亡常”的君主,是一种“愚忠”, 不值得提倡。你同意这种看法吗 请说明理由。
观点一:同意
的确,真正的忠诚是忠于国家、人民,而非忠于君主一人。汉武帝 晚年昏庸残暴,“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 ”,苏武自己的两个兄弟尽心 为国却枉死,这样的君主不仅不值得效忠,反而应被赶下台。而苏武却 仍然愿意为其“肝脑涂地”,确实是一种“愚忠”。
首 先 ,他忠诚的对象是国家和
人 民 。身为汉使,当卷入匈奴政变 时,他首先想到的是自己的汉使身 份,因此不愿引起汉匈两国不必要 的 纷 争 ,甚至愿意牺牲性命来平息 祸端,可见他把国家、人民的利益 放在第一位。
其次,他保持民族气节十
九年是对国家、对人民的,因 为在封建时代,皇帝即代表着 国 家 。
思考问题
观点二:不同意
反转来了,后面我朋友和我说,老师说他在学校谈 恋爱,所以才导致高考一落千丈,连一个好的大专 都考不到。知道这件事后给我的冲击还挺大,虽然 我不反对高中恋情,但是我觉得人应该视自己的情 况和能力去做相应的事情, 一个重病的父亲和奶
奶,无工作的母亲,年迈的爷爷和幼年的兄弟。怎 么有能力给另一半幸福 如果真的爱得不行,高考 过后再约定谈恋爱也不迟,最可恶的是隐瞒真实情 况,其他资助人都知情,我被蒙在鼓里,还在以为 是家人离世导致的高考失利。
现在他上大学了,我想知道要不要再资助他 或者 直接给他转账1w 元,直接了结了这段资助。
因为从一开始我为了顾及这个年龄段孩子的感受, 从来不提任何关于资助或者是捐赠的字眼,每次都 是到时间默默转账,然后他有心情不好的时候找
我,我都是努力安慰,说出的话都是斟酌再三,努 力保护好这个年龄段孩子的自尊,也一直和他说学 习是给自己的,我们不需要任何回报。
哎,现在也不知道该怎么办了,我一年做的公益很 多,这是唯一一个出问题让我苦恼的,其他资助的 孩子也都是努力踏实,考上自己心仪的大学,努力 回报父母回报社会。每个月都会拿出5000来资助不 同的孩子,想问一下还要不要继续资助这个小孩
编辑于2024-12-1316:33海南
奶思咦 关注 C
资助的孩子谈恋爱了该不该继续资助
一直资助的贫困学生,家里经济情况不好,已经是 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奶奶身体不好,没钱治病, 父亲生病,母亲照料,家中还有一个小的孩子。可 以用家徒四壁来形容,我每个月和朋友一起资助
他,因为当时看了他的资料,老师说这个孩子有机 会考上一个本科。 一开始资助也是想着千难万难不 能让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吃不饱,资助虽然不多,但 是足够每个月的伙食费。后面高考成绩出来,考的 不理想,我以为是家里人去世对他打击很大,因为 平时除了转账,不会过问太多关于他们的隐私。后 来这个孩子找到我,我表明高考失利,可以去部
队,然后第二年从里面考军校,因为对于穷人家的 孩子,这不失为一条出路,我还向家里询问了
budui里的一些规定,向他表明,应届毕业生进
budui 有很好的待遇,可以第二年参加考试,人数 也没有好看,那么多。唯一需要付出的就是能吃
苦。后面第二天他向我表明说想继续复读,下次一 定不会让我们失望,我一直和他说读书不是为了别 人,是为了自己,我们也没有任何要求,尊重他的 选择。虽然没有明说,但是我也听出言下之意想要 资 助 。
柯 基
我以前不懂什么叫文化入侵因为我觉得为自 己好是一个很正常的行为
最近就是理解了一点点文化入侵随着外国的 思想来到中国他们富裕发达大都过着很好的 生活让很多年轻人都很羡慕为之效仿慢慢 的学习他们甚至他们的意识形态之类的说不 清道不明的东西
然后我看到楼主跟别的层主的对话又深刻的 给我了具象化!属于自己的教育真的太重要 了!!昨天18:17安徽回复
奶思咦作者
我的钱也有花自己身上,但是我从小出 生在军人家庭,家里基本都是公务员和 编制,所以从小给我灌输的道理就是学 到教人,挣到帮人,而且我家两门三烈 士,我又是从小和爷爷一起生活,受到 的教育也都是尽自己的能力去回报祖
国,将来我还会给国家捐赠更多东西, 你理解不了也没关系,这也是我的一个 信仰。3天前海南回复
慧
虽然我也是精致利己主义,但是别人有 善心的话,我们作为旁观者也不能反对 吧 本来她的那种价值观才是正确的。 3天前湖北回复
启辛的鹿角
回复奶思咦:你好像我爱看的救国强国 文女主3天前四川回复
瑶木兮
回复奶思咦:你帮助更需要的人嘛,我 觉得贫困的孩子很多的呀,选择帮扶可 以看看人品3天前海南回复
豆乳蛋挞
回复 奶思咦:希望可以转向帮助贫困女
柯 基
可能有点偏题不知道有没有人懂 就 是觉得作者这种帮助他人的信仰很强大 的精神力量的感觉很让我感动
我觉得这才是属于我们民族的东西 昨天18:19安徽回复
1.1万
6119
2284
905
1190
4131
时光不语
你就不能把钱花你自己身上吗3天前德国回复
28
17
L 说点什么…
6165 ☆479
置顶评论
8451
第9段
昭帝即位。数年,匈奴与汉和亲。汉求武等。匈奴诡 言武
寻求 欺骗说 死。后汉使复至匈奴。常惠请其守者与俱 ,得夜见汉使,具
同他一起去(省略句) 完全、详尽 自陈道。教使者谓单于,言:"天子射上林中,得雁,足有
陈述说明 对……说 依照,按照
系帛书,言武等在某泽中。”使者大喜,如 惠 语以 让单于。
看,环顾 道歉 确实活着 责备
单于视左右而惊,谢汉使曰:"武等实在。"
思考问题
匈奴与汉已经和亲,为何还要“诡言武死”
①虽然汉匈 之间已经和亲,但 匈奴仰慕苏武的气
节,仍幻想苏武可 以归附,因而不想 让他回去。
②匈奴长期
扣留、虐待苏武本 身就是一种不道义 的行为,“诡言武 死”是为了遮羞。
③当 时 汉 朝
实力强于匈奴,匈
奴“诡言武死 ”,
是害怕汉朝知道真 相后报复匈奴。
第10段
召集会见 随 行 官 员同“已” 总共, 一共 介词,在
单于召会武官属,前以降及物故,凡随武还者九人。武以始元六年 被扣留 死亡(古今异义)
春至京师。武留匈奴凡十九岁,始以强壮出,及还,须发尽白 。
总共, 一共 年 当初 出使 等到
译文:单于召集苏武的随行人员,除了以前已经投降和死亡的,总共跟 随苏武回来的有九人。苏武在始元六年春回到京师。苏武被扣留在匈奴 共十九年,当初在壮年出使,等 到回来,胡须头发全都白了。
主要经历 精神品质 两次自杀 牵连叛乱自杀
守节不移、宁死不辱忠于国家大汉忠贞 守节
受辞之前自杀 两次劝降 卫律劝降
无所畏惧的英雄气概有气节,威武不屈, 富贵不淫
李陵劝降
知恩图报、忠于君事轻私情,重大义
两次绝境 幽置大窖
意志坚强、坚守使命、自强不息始终不 渝的爱国精神
苦守北海
思考问题
梳理苏武主要经历,分析苏武形象
1.以语言、行动、细节刻画人物。
(1)语言描写:
① "屈节辱命,虽生,何面目以归汉!"
②武骂律曰:“女为人臣子,不顾恩义……匈奴之祸从我始矣。”
③武曰:"武父子亡功德,皆为陛下所成就, ……愿勿言。"
(2)动作描写:引佩刀自刺。复举剑拟之,武不动。
(3)细节描写:
①杖汉节牧羊,卧起操持,节旄尽落。
②武留匈奴凡十九岁,始以强壮出,及还,须发尽白。
2.对比中凸现人物性格
哪些人物对苏武性格起到了对比反衬的作用 试作简要分析。
三种对照:
在以情相劝之时,
与降将李陵的对照。
在出使匈奴之初,
与副使张胜的对照。
在威逼利诱之时,
与叛徒卫律的对照。
清醒地认识到使节行为不当会引起两国纷
争,欲以死息祸;面对匈奴的劝降始终保 持着可贵的民族气节。
糊涂地帮助了缑王的谋反,事情败露后又
经受不住考验,叛变投降。
苏武的大义凛然
张胜的贪生怕死
2.对比中凸现人物性格
▲张胜投降
卖国求荣,阴险狡诈,气焰嚣张,不可一
世。
为国效命,忠贞不二,不卑不亢 一身正
气,光明磊落。
苏武的高风亮节
卫律的卖国求荣
2.对比中凸现人物性格
▲苏武驳斥卫律
为一己之私而叛国,懦弱,意志不坚,矛盾,
痛 苦 。
以国家的利益为先,忠贞不渝,坚韧不拔,
无怨无悔。
苏武的忠君报国
李陵的计较个人
2.对比中凸现人物性格
▲劝归李陵
3.用环境描写烘托人物
单于和卫律逼降
社会环境: 副使张胜的屈降
朋友李陵的劝降
幽武置大窖:绝饮食,天雨雪
自然环境:
北海无人处:天气寒冷,廪食不至
4.详略得当
课文在写人时,有详有略。本文主人公是谁 哪几个人物写得详细 哪些人物写得简略
苏武
张胜、卫律、李陵 单于、汉使者……
主人公
主要人物
次要人物
卫律和李陵对苏武的劝降是最能表现苏武
的气节的,所谓“真金不怕火炼”,面对威逼 利诱,面对死亡威胁,多少所谓的英雄好汉都 经受不住考验而变节投降,唯有苏武始终信念 如磐石般坚定,宁死不屈,忠贞不渝。
4.详略得当
以上是人物安排上的详略处理,其实本文在叙事上也做到了详略得当。 哪些事详写了 哪些事略写了
作用:突出主题,苏武的崇高的民族气节、强烈的爱国意识、艰苦卓绝
的斗争精神。
苏武宁死不降(卫 李劝降)、卧雪牧
羊………
苏武为於革干王赏
识及牛羊被盗 ……
详 略
1、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论语 ·子罕》
2、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论语 · 子罕》
3、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论语 · 卫灵公》
4、不降其志,不辱其身。 ——《论语 ·微子》
5、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孟子 ·滕文公下》
6、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孟子 ·尽心上》
7、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司马迁《报任安书》
8、不为穷变节,不为贱易志。 ——桓宽《盐铁论 ·地广》
9、宁可玉碎,不能瓦全。——《北齐书 · 元景安列传》
10、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 ——李世民《赐萧璃》
11、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周敦颐《爱莲说》
12、时穷节乃见, 一一垂丹青。——文天祥《正气歌》
13、名节重泰山,利欲轻鸿毛。 ——于谦《无题》
14、粉身碎骨浑不怕,留得清白在人间。 ——于谦《石灰吟》
15、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南西北风。 ——郑燮 (xiè)《 题画 · 竹石》
名言 积 累— —“气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