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上海弄堂 说课课件(共26张PPT) 沪教版美术五年级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10.上海弄堂 说课课件(共26张PPT) 沪教版美术五年级上册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33.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沪教版
科目 美术
更新时间 2025-01-02 19:26:4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6张PPT)
上海弄堂
目录
·课程目标、准备
·课程导入
·课程讲解
·课程观察与分析
·课程创作指导
·参考范画
·课程目标、准备
课程目标:
1.引导学生了解上海弄堂的历史文化背景,增强对本土文化的认同感。
2.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通过绘画表达自己对上海弄堂的独特感受。
3.提升学生的绘画技能,学习运用色彩、线条等基本元素进行创作。
课程准备:
1.教学材料:彩色铅笔、水彩笔、蜡笔、画纸、橡皮、铅笔、画板等。
2.辅助材料:上海弄堂的图片、视频资料,相关历史文化小故事。
3.教室布置:展示一些上海弄堂的画作或照片,营造氛围。
·课程导入
课程流程(导入 5分钟)
教师活动:播放一段简短的上海弄堂介绍视频,引导学生进入主题。
同学们,今天我们要踏上一场特别的旅行,不是去遥远的山川湖海,也不是飞向浩瀚的星空,而是走进一段充满故事与温情的时光隧道——上海弄堂。想象一下,在繁华喧嚣的大都市背后,隐藏着一条条静谧而充满韵味的小巷,它们就是上海独有的弄堂,承载着几代人的记忆与梦想。
现在,请大家闭上眼睛,深呼吸,让我们的心灵先一步启程。接下来,这段视频将带领我们穿越岁月的长廊,走进那些被岁月温柔以待的弄堂里。
课程流程(导入 5分钟):
学生活动:分享自己对上海弄堂的第一印象或已知信息
旅游与探索的价值
上海弄堂对于游客和学生来说具有探索价值,是了解上海历史和文化的重要途径。
学生可能将弄堂视为一个充满故事和发现的地方,愿意深入其中进行探索和学习。
文化符号与象征
上海弄堂被视为上海文化的象征之一,代表着这座城市的历史变迁和人文底蕴。
学生可能将弄堂与上海的文化身份和独特性联系在一起。
现代与传统的交融
尽管弄堂代表着传统的上海生活方式,但现代元素也逐渐融入其中。
学生可能注意到,在保留传统风貌的同时,弄堂内也出现了现代设施和商业活动。
课程流程(导入 5分钟):
学生活动:分享自己对上海弄堂的第一印象或已知信息
生活气息浓厚
弄堂是上海人日常生活的重要场所,充满了浓厚的生活气息。
学生可能了解到,在弄堂里可以感受到上海人的市井生活,如早晨的油条摊、傍晚的闲聊声等。
历史文化背景
上海弄堂作为上海特有的住宅形式,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
弄堂里的建筑往往反映了上海不同历史时期的风貌,如石库门、新式里弄等。
狭窄而拥挤的巷道
学生对上海弄堂的普遍印象可能是其狭窄而曲折的巷道,给人一种迷宫般的感觉。
弄堂内的空间布局紧凑,房屋密集,形成了独特的城市景观。
·课程讲解
课程流程(讲解 10分钟):
教师活动:介绍上海弄堂的历史、特色建筑(如石库门)、生活方式等,穿插小故事增加趣味性。
历史
上海弄堂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世纪中叶,随着上海开埠和外国租界的设立,大量华人涌入租界寻求庇护,推动了里弄住宅的兴起。最初,这些住宅多为木板结构,成本低廉且建造速度快。然而,随着城市的发展和租界当局的管理,简易木板房逐渐被更为坚固和正规的石库门里弄所代替。从此,弄堂住宅成为上海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形成了独特的弄堂文化。
课程流程(讲解 10分钟)
特色建筑——石库门
石库门是上海弄堂最具代表性的建筑形式之一。它起源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是一种中西合璧的建筑风格。石库门建筑的特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门框与门扇:石库门的门框通常由石头砌成,门扇为乌漆实心厚木,上有铜环一副,显得庄重而气派。
空间布局:石库门住宅的平面和空间布局接近于江南传统的二层楼三合院或四合院形式,有楼上安静的内室、习惯中常见的两厢以及正当中规的客堂。
建筑风格:石库门建筑在保持中国传统住宅建筑对外较为封闭特征的同时,也融入了西方的联立式住宅布局方式,形成了独特的建筑风格。
生活方式
上海弄堂的生活方式充满了浓厚的生活气息和独特的文化韵味。以下是一些典型的弄堂生活方式:
邻里关系:在弄堂里,邻里之间的关系往往非常紧密。大家常常在弄堂里相遇、交谈,甚至一起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这种紧密的邻里关系构成了弄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日常生活:弄堂里的日常生活充满了烟火气。早晨,人们会在弄堂口的小吃摊上买早餐;傍晚,家家户户会搬出桌椅在弄堂里吃晚饭、乘凉。此外,弄堂里还经常会有各种小贩的叫卖声和孩子们的嬉闹声,充满了生机和活力。
文化活动:在弄堂里,人们还会举办各种文化活动。例如,在传统节日期间,弄堂里会张灯结彩、举办庆祝活动;在闲暇时光里,人们还会聚在一起下棋、打牌、聊天等。这些文化活动不仅丰富了弄堂居民的精神生活,也传承了上海的文化传统。
课程流程(讲解 10分钟)
·课程观察与分析
课程流程——观察与分析(10分钟):
建筑细节观察(10分钟):
引导学生观察:提问:注意看这些建筑的门窗设计,它们有哪些共同点和不同点?
强调:观察石材的质感、木门的纹理、砖瓦的排列等细节。
课程流程——观察与分析(10分钟)
人物活动捕捉(10分钟)
引导学生观察:提问:这些人物在做什么?他们的表情和动作传达了什么信息?
强调:观察人物间的互动、服饰特点以及活动背景,感受弄堂的生活气息。
课程流程——观察与分析(10分钟):
环境色彩分析(10分钟)
引导学生观察:提问:这些图片中的色彩给你什么感受?哪些颜色最为突出?
强调:注意色彩的冷暖对比、明暗变化以及色彩与建筑、人物的协调关系。
·课程创作指导
课程流程——创作指导(15分钟):
构思与构图:
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想象,构思一个关于上海弄堂的画面。
讲解构图的基本原则,如画面的平衡、层次感和视觉焦点等。
课程流程——创作指导(15分钟):
色彩运用:
分析弄堂环境的色彩特点,如古朴的砖红色、青灰色等。
课程流程——创作指导(15分钟):
细节刻画:
强调细节的重要性,仔细观察并刻画弄堂建筑的细节、人物的表情和动作等。
课程流程——创作指导(15分钟):
细节刻画:
教授一些绘画技巧,如如何画出石材的质感、如何表现人物的动态等。
课程流程——创作指导(15分钟)
创意发挥:
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将传统与现代元素结合,创作出具有个人特色的作品。
·参考范画
参考范画
下课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