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教案:第1单元《“表达·交流”综合实践:心灵的欢歌》

文档属性

名称 北师大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教案:第1单元《“表达·交流”综合实践:心灵的欢歌》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5.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04-13 08:36:1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表达 交流”综合实践 心灵的欢歌
(一)课堂教学要求:
【教材分析】
“‘表达 交流'综合实践”主要是为教师如 ( http: / / www.21cnjy.com )何更好组织、指导新型语文实践活动提供一些具体的意见、建议和补充资料,总体上可概括为以活动为依据,在活动中承载知识,在实践中培养能力。本册书第一次的综合实践活动:“心灵的欢歌”,是比较探究第一单元教材内容的诸多“不一样”,并请学生说出自己与众不同的认识、理解和感受;感悟文章体裁的多样性、语言风格的多样性、作家情感的丰富性;展示自己丰富而独特的情感体验,难以忘怀的人生经历,用自己最喜欢的方式,敞开心扉,说出来与同学分享。
【教学目标】
1.体会阅读:辨析文体,把本单元阅读的感受说出来。
2.写作指导:发现“不一样”,把感受到的写作方法加以提升。
3.表达实践:力求从全面的角度进行观察,在表达中写出、说出“不一样”,形成有个性的表达。
【教学重点】
1.帮助学生在生活中选择素材。
【教学难点】
知道“不一样的” 重要性,知道该如何“不一样”地去习作。
【教学建议】
1.播放歌曲,话题导入。课前播放《阿佤人民 ( http: / / www.21cnjy.com )唱新歌》,让学生在听了这首轻快而动听的曲子之后,谈谈自己最想说的感受是什么?并请同学试着大声地表达出来。同时提醒学生要说出自己真实、独特的感受。学生的回答可能丰富多彩,但教师要灵活地概括总结,联系到本课课题,这样就自然地过渡到本教学单元的课题上来。
2.比较课文,问题探究。请学生通过具体的语 ( http: / / www.21cnjy.com )言,如词、句来比较不同的体裁、不同的表现方式、不同的语言风格、不同的观察角度、不同的感情等,来比较第一模块里的几篇文章。然后再提出不同的人如果用相同的体裁能否写出相同的感情?更重要的是请学生说出自己独到的与别人“不一样”的见解和感受。这样就慢慢使学生学会从课本上学到的语文能力进行迁移,如把对任何事物的独到观察点、独到的理解角度,运用于自己的感悟、见解表达上。
3.给定题材,初步练习。可 ( http: / / www.21cnjy.com )以请学生欣赏几段音频、视频,可先请学生欣赏二胡独奏《江河水》,说出自己最富个性的认识、理解和感受,并可提供一些参考句式:这首……的曲子,把我的思绪带到了……的情感之中,仿佛又让我回到了……的场景之中。然后再播放第二段音频,如《青春圆舞曲》,再次请学生仿照句式说出自己最想说的感受,并谈谈听了这两首曲子后两种截然不同感受。最后,可以看影片谈感受讲故事,可以从画面、联想、回忆、感动谈起。
4.相互交流,深化提升。在完成上述三次 ( http: / / www.21cnjy.com )写作训练之后,同学之间可以进行交流,教师可简单讲评一二,更重要的任务是让学生有一个优劣标准,可以通过几篇不同体裁的例文进行写作提升,如:可以用记叙文、散文、诗歌等不同体裁的《家乡的小河》进行写作提升。然后再进行写作尝试,如,再联想与回忆自己家乡的景物,写出自己独特的感动,这样下来,应该能一定程度上改变学生怕写作文的境况。
(二)教学课件(积件)要求:
1.播放音频、视频,想象场景。
课件使用目的:让学生展开联想、想象,从中生发出自己独特的感动。
2.展示本节课应完成的探究及训练任务。
课件使用目的:让学生明确第一单元教 ( http: / / www.21cnjy.com )材内容的诸多“不一样”:文章体裁的多样性、语言风格的多样性、作家情感的丰富性,说出自己与众不同的认识、理解和感受。
(三)教学资料要求
1.文章、音频、视频:同一题材不同 ( http: / / www.21cnjy.com )体裁的《家乡的小河》,《阿佤人民唱新歌》、《江河水》、《青春舞曲》和一些电影的片段等。教师主要以此激发学生与众不同的感受。
2.评析资料:
寻找“不一样”、有特点的事物,取决于“发现”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能力。“发现”事物的“不一样”,这是人的天赋,每一个孩子看(感觉)到的事物都是与众不同的。能不能有所“发现”,关键是你的眼睛、思想和心灵是否能保持敏锐,是否能保持着孩子般的对事物的新鲜感和好奇心。人的“不一样”的感知,是从普通的事物中,生成出属于自己的一份收获,这种独特的发现,也可以说是一种对事物的“误读”,就像从同一篇文章中,别出心裁地读出新意来一样。区别只是在于一是对文本的误读,一是对生活、现象的误读。随着时间的推移,阅历的增长,人往往会受到越来越多的观念、知识、陈见等的遮蔽,对生活这本大书“正读”太多,童心便消隐,误读的机能便逐渐退化,产生了巨大的思维惯性和惰性,变得麻木不仁,面对世界万物、精妙纷呈的大自然,所“看”到的越来越少,甚至全无感觉和知觉。
美国有一个著名的女教育家、 ( http: / / www.21cnjy.com )演说家海伦 凯勒,在生下来才19个月时,就因为疾病变得又聋又瞎,在她的一篇题为《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的精彩演讲中,对感官健全的人们不能珍惜他们的感官而大为惊叹:
近来,有一个朋友来看我, ( http: / / www.21cnjy.com )她刚从森林里散了很长一段时间的步回来,于是我问她观察到了什么。“没什么特殊的东西。”她回答道。如果不是我已习惯这种问答的话,我是会怀疑的,很久以前我已确信明眼人看到的东西很少了。
这怎么可能呢?我不禁自问,在森林里散了 ( http: / / www.21cnjy.com )一个小时的步,竟然看不到一点值得注意的东西?我一个盲人通过简单的触摸,还会发现成千上万种使我感兴趣的东西呢!我感到了树叶精巧的对称性。我用手抚摸白桦树的光皮或松树的糙皮,在春天我满怀希望地触摸树枝以便能搜索到一个花蕾,它是冬眠之后大自然苏醒的第一个征兆。我感到了花的使人愉快的、柔软的质地,还发现了它巧妙地环绕成圈的花瓣。大自然的一部分奇景已展现在我的面前。如果走运的话,我会把手轻轻地放在小树上,感觉到尽情歌唱的小鸟的幸福的颤抖。我很高兴让小溪的凉水冲过我张开的手指。对我来说,松针铺成的厚厚的地毯或海绵似的草地比最华贵的波斯地毯还要受欢迎。对我来说,季节丰富多彩的景象变化是一部激动人心的、无休止的戏曲,它的变化都是从我的指尖上流过的。
有时,我的心会大声叫喊,渴望看到这所有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东西。仅仅通过触摸我能得到这么多乐趣,如果有视力,那将会有多少美丽的东西展现在我面前呵!然而,那些明眼人显然是视而不见的。填充世界的丰富多彩的和千姿百态的东西被认为是理所当然的。或许,对于有的东西不珍惜,而对那些没有的东西却渴望得到是人之常情吧!非常可惜的是,对明眼人来说,视力这一官能只是作为纯粹的方便,而不是作为充实生活的一种方式。(载《自学》,1984年第9期)
3.相关资料:
——关于文体的辨析
本单元选文体裁是很丰富的:《长江》 ( http: / / www.21cnjy.com )《筏子》《一条大河》《江之歌》是散文,《当我死时》是诗歌,《黄河颂》《长江之歌》是歌词,《运河与扬子江》是诗体的“对话”,《壶口与龙门》是说明文。文章的体裁,又叫文章体式,简称文体。体裁,是指写作的形式规范,是因表达内容的不同需要,在长期的写作实践中形成、发展的。在今后的读、写活动中,要逐渐引导学生体认各种体裁的特点,培养精细敏锐的文体感、语感,发现和发展个人对某一文体的特殊爱好。
——关于写“不一样”的
本单元综合性实践活动,就是围绕着培养“不 ( http: / / www.21cnjy.com )一样”——“特点”意识。先从阅读课文中去寻找“不一样”的地方,再到自己的记忆中去寻找“不一样”的写作素材,通过自己的比较筛选,找出最有个人特点的来写:标题、感受、情感和表达,都要努力做到“不一样”。然后是“说”的练习,请同学们再次回到课文中,寻找文中词句用得“不一样”的,尝试着说一段“不一样”的话,通过与同学的交流,加深感悟。最后再通过一次调查活动,巩固关于“不一样”的认知,以总其成。
这是一种言语思维习惯的培养。使学生不 ( http: / / www.21cnjy.com )论是听、读、说、写,首先想到的就是其中“不一样”的是什么,最“不一样”的是什么。有了这种意识,在言语活动中,学生就有了一把尺子,会变得挑剔,会有自己的最基本的判断:雷同的不好,“不一样”的才是可取的。他们会知道,“不一样”的反面是“一样”,这自然是要尽量避免的。
写作教学(包括阅读教学)重在言语感知和 ( http: / / www.21cnjy.com )认知心理的更新,师生都应葆有童心,努力追求、追逐“不一样”的“发现”:教师为学生创造种种发现的条件和环境,学生竞相尝试着寻获自己新鲜的发现。有了发现,写作便“言之有物”,就不畏惧写。每一点的发现,都必将伴随着写作的冲动和生命的感奋,都是精神发展、生命成长的证明。
——关于“写写家乡的河、家乡的山”
本活动之所以要求写的是“家乡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是因为“家乡”便意味着是“特殊的”,能唤起他们的儿时生活的记忆,避免雷同,较为容易写出特征来。引导学生写自己家乡的山水、街巷、路桥等熟悉的景物,关键的是要和他们的生活、情感、成长等经历发生直接的关系,是自己曾经耳闻目睹过的,亲身体验过的,才能“不一样”,才有自己的“发现”。教师要鼓励那些写得与众不同的文章,帮助学生区分哪些是雷同的,哪些是“不一样”的,哪怕是局部的,甚至是“细节”上的“不一样”,都要给予热情的肯定。这样,学生在写作或说话时,就会逐渐形成一种追求表达独特经历、经验、感受的自觉,这对日后的言语发展是十分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