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教案:第9课《黄河化险》

文档属性

名称 北师大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教案:第9课《黄河化险》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4.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04-13 08:47:5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黄河化险》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本课涉及的相关历史背景。
2、过程与方法:分析人物形象,学习外部描写体现人物心理的写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一代伟人在困境中逆流勇进的气概。
教学重点:分析人物形象,感受伟人逆流勇进的气概及人格魅力。
教学难点:外部描写体现人物心理的写法。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请同学们欣赏一段歌曲,看能不能说出歌的名字及歌颂的人物?
(播放歌曲《东方红》,学生回答。)
毛泽东出生于一个农民家庭,可就是他——一 ( http: / / www.21cnjy.com )个农民的儿子,带领中国人民推翻了三座大山,建立了社会主义新中国,使中华民族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这样一位伟人,在他的身上究竟有什么样的品质和人格魅力呢?今天我们就通过课文《黄河化险》来感受一下。(板书课题)
2、资料简介
作者:权延赤,1945年生于河北完县。当代作家,长期在部队工作,主要作品有长篇纪实文学《走下神坛的毛泽东》等。
背景资料:1947年,国民党几万大军紧追我 ( http: / / www.21cnjy.com )中央机关的几百人,从绥德直到葭县(今佳县)黄河边,形势十分严峻。在大兵压境的险恶局势下,毛泽东首先考虑的是他自己决不能离开陕北。尽管各方面建议他尽早东渡黄河,使中央有个安全的环境。但是,他认为党中央留在陕北,一则在政治上,不但粉碎了蒋介石打击我党的阴谋,灭了敌人的威风,而且还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斗志;二则在军事上,只要党中央留在陕北,蒋介石就不敢把胡宗南的几十万大军投入到别的战场;三则党中央在延安住了十来年,现在一有战争就走,对不起陕北的乡亲们。因此,毛泽东决定和陕北的军民在一起,不打败胡宗南就决不过黄河,事实证明,这正是毛泽东的高明、伟大之处!
3、投影出示学习目标
(1)诵读课文,积累词语。
(2)分析文中人物形象,学习通过外部描写体现人物心理的写法。
(3)学习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遇事镇定、机智、勇敢的精神。
二、整体感知
投影出示下列问题,根据问题速读课文
1、读准下列字音
滞 蹙 孱 葭
戡 澧 愠 咄
2、标划新词好句
3、用简洁的语句概括文章内容
注意:概述队伍面临着什么样的险情,又是怎样化险的?
读后学生讨论、回答,然后根据问题3引导理清结构思路。
(一)写险情 渲染气氛
(二)黄河化险 决策英明
(三)化险后的辩论 揭谜
三、重点研讨
决策英明,决策者更令人敬佩。本文成功地塑造 ( http: / / www.21cnjy.com )了这位决策者的形象,把他写的活灵活现,尤其是神态描写非常细致。请同学们根据投影中的要求,找出相关语句,讨论回答:
(投影出示)
仿例子,找出文中下列情境中写毛泽东神情的词句,揣摩当时毛泽东的心理,完成下表。
情 境 对毛泽东的神情描写 传达出怎样的心理
听到有人以为可能要渡黄河 猛然掀起眼皮,目光咄咄逼人 责怪妄加揣测的战士
周恩来说过了葭芦河就有回旋余地 望着周恩来,神色严肃 担心群众认为过葭芦河等于过黄河
前边有人喊到了黄河边上了
两批战士都无法渡过葭芦河
接到香烟,陷入思考
决定不过黄河,走上堤岸
四、精彩赏读
本文通过对人物神情、心理等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刻画,勾画出一个遇事沉着、意志坚强、善于思考的领导者的形象。看来同学们对课文的领会还是比较透彻的,下面咱们就进入角色,看能不能把人物的神情和气质表现出来。
1、请同学们看毛泽东做出不过黄河的决定的片段,先想象揣摩一下这里描写的几个动作。齐读。
哪个同学来表演一下这几个动作?
学生表演后,评价归纳:“立”、“掼”、 ( http: / / www.21cnjy.com )“踩”几个动作干净利索,“迸”出的话更是掷地有声,这个片段展示出毛泽东怎样的气度?(坚强、果敢、自信、干练等)。
2、请同学们接着往下看课文,在做出这个决定后,他是怎样行动的?标出富有表现力的语句。
3、请同学们合上书本,根据老师的提示想象当时的情景。
(师感情诵读)做出决定后,一声号令“放心跟我走”,首当其冲,带领部队,非常“从容”、“不紧不慢”地在敌人的枪口下走上河堤,多么的雄壮!
当卫士们从惊愕中惊醒,围上来保护他时,他一声大喝:“哪个?退下!”这时一个什么样的形象出现在你的眼前?——神圣、威武、英勇、高大……
这样的人,这样的气魄,能不令你敬佩、令你倾倒吗?
是的,令人敬佩,也令敌人敬畏。敌人也被眼前的场景吓傻了,硬是傻呆呆、眼睁睁地看着他走过河堤,翻过小土岗,不见了。脱险了!
4、同学们再想一下,他的这一决定是不是被逼急了,一时的感情冲动,部队侥幸得以脱险的?从哪些地方看出来?
讨论,归纳:不是。特别是描写他作这个决定之前的神态、要烟、骂人、吸烟等,都表明了他的焦虑,他思想斗争的激烈、复杂。
5、对这一决策的高明之处,在下文任 ( http: / / www.21cnjy.com )弼时和毛泽东的辩论中清晰的体现了出来。请同学们同位结合,分角色朗读任弼时和毛泽东的对话,进一步体会决策的英明及他们的个性特点。
任弼时:坦率 真诚 工作方法得当
毛泽东:争强好胜 机智 老辣
五、课堂小结
本文成功塑造了一代伟人毛泽东的伟大 ( http: / / www.21cnjy.com )形象。他凭着非凡的才略、过人的胆识、细致的观察、缜密的思考,使部队化险为夷。他的镇定、机智、勇敢的精神值得每个人学习。在此,我再送同学们一句歌德的名言“人生最重要的是要有伟大的目标与达到伟大目标的决心”,希望在今后的生活、学习中对大家能有所启迪。
六、拓展运用
本文成功运用衬托手法表现人物,即描写人物不直 ( http: / / www.21cnjy.com )接写某人,而是通过外在环境或其他人物来衬托。你是否把自己的一份心情(欢乐、喜悦、悲伤、愤怒……)用生动可感的精彩片段描述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