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64张PPT)
关键能力 重难突破
必备知识 自主梳理
目 录
ONTENTS
C
考点预测 直击高考
第十一章 城镇与乡村
第二部分 人文地理
城镇化进程及其影响
考情分析
考题 分值 考点 题型 命题情景
2024江苏卷,20-22题, 6 城镇化阶段特点及城镇化的影响 选择题 城镇化进入郊区化阶段时郊区的人口、通过再城市化可判断出城镇化带来了
2024山东卷,13-15题 9 城镇化问题的形成、表现、应对措施 选择题 主要是因为新城、该新城未来发展的首要任务是、该新城的社区居民日常
2024广东卷,17(3)题 6 城镇化问题的解决措施 综合题 为解决职工的职住分离问题,该园区拟在S村的甲、乙两地建设职工生活区,分析这两地居住环境的优劣
2023天津卷,10题 3 城镇化问题的解决 选择题 为缩短Ⅲ区用时,应采用的最有效的措施是
2023湖北卷,7-9题 9 城镇化问题及地理信息技术在城市中应用 选择题 以重庆市智慧交通发展为情境,
2023广东卷,15-16题 6 城镇化的动力、城镇化问题 选择题 由阶段I发展到阶段II,城市各要素向郊区扩散的推动力主要是;
课标要求和核心素养
课标要求 运用资料,说明不同地区城镇化的过程和特点,以及城镇化的利弊。 核 心 素 养 区域认知 结合区域资料,说明区域城镇化进程和区域城镇化差异。
综合思维 运用资料,说明不同地区城镇化的过程和特点,以及城镇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人地 协调观 通过学习,理解我国城镇发展的战略,树立城镇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地理 实践力 搜集区域人口相关数据,分析区域城镇化进程与特点。
备考建议
本部分知识考查频率较高。对城镇化进程及其影响的考查,主要是对城镇化的新发展模式及出现的热点问题进行考查。城市群的问题和发展措施是国家目前重大课题,以此作为命题素材的题目将会增多,对城市群、城市带的考查仍将是考查热点。与其他知识点的结合考查成为重要特点。
知识框架
必备知识 自主梳理
一、城镇化:
城镇化又叫城市化,是指人口和产业活动在________上集聚、乡村地区转变为城市地区的过程。
1.概念:
空间
一、城镇化:
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________持续上升。
1.概念:
比重
2.主要表现:
(1)表现一:
一、城镇化:
________从第一产业向第二、第三产业逐渐转移。
1.概念:
劳动力
2.主要表现:
(2)表现二:
一、城镇化:
________规模不断扩大,乡村景观逐渐转化为________景观。
1.概念:
建设用地
2.主要表现:
(3)表现三:
城市
一、城镇化:
人们的 方式、生活方式、文化、价值观念等随之发生显著变化。
1.概念:
生产
2.主要表现:
(4)表现四:
一、城镇化:
________是城镇化的主要动力。
1.概念:
经济发展
2.主要表现:
3.主要动力:
【指点迷津】:城镇人口比重大≠城镇人口数量多
城镇人口比重是指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计算公式:城镇人口比重=城镇人口数/总人口数。城镇人口比重是一个相对数值,城镇人口数量多的国家或地区,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不一定大。例如,与日本相比,中国城镇人口数量多,而日本城镇人口比重大。
二、城镇化的地域差异:
城镇发展极为________;
1.世界城镇化的发展:
缓慢
(1)工业革命之前:
二、城镇化的地域差异:
进程明显加快,城镇人口比重迅速________;
1.世界城镇化的发展:
攀升
(2)工业革命之后:
二、城镇化的地域差异:
涌现世界级大都市→城市____→大都市带。
1.世界城镇化的发展:
群
(3)现代:
城镇人口比例/100%
时间
0
20
40
60
80
100
初期阶段
中期阶段
后期阶段
城镇化水平较低,发展较慢
各功能区布局混乱,分异不明显
人口向城镇迅速聚集,城镇化推进很快。随着人口和产业向城镇集中,城区出现了劳动力过剩、交通拥挤、住房紧张、环境恶化等问题。汽车普及后,许多人和企业开始迁往郊区
城镇化水平比较高,城镇人口比例的增长趋缓甚至停滞。在有些地区,城镇化地域不断向农村推进,一些大城市的人口和产业迁往离城市更远的农村和小村镇,使中心城区衰落,市中心空洞化
综合世界各国城镇化进程,各国城镇化水平随时间的变化可以表示为一条稍被拉平的“S” 形曲线,这条曲线符合一般般城镇化发展的实际
世界城镇化进程的时间变化
二、城镇化的地域差异:
发达国家的城镇化伴随着________进行。目前城镇化水平大多在75%以上,有些国家甚至高达90%。
1.世界城镇化的发展:
工业化
(1)历程:
2.发达国家的城镇化:
二、城镇化的地域差异:
①人口高度集中,大中小城市密集分布,____________、交通运输业和信息产业相对发达。
1.世界城镇化的发展:
加工制造业
(2)主要特征一:
2.发达国家的城镇化:
二、城镇化的地域差异:
②提高了城镇运行的 。
1.世界城镇化的发展:
效率
(2)主要特征二:
2.发达国家的城镇化:
二、城镇化的地域差异:
③人居环境质量 ,城镇绿化率水平较高,重视城镇历史文化保护。
1.世界城镇化的发展:
高
(2)主要特征三:
2.发达国家的城镇化:
二、城镇化的地域差异:
④有些大城市由于过度扩张,出现了郊区化和 ________ 现象。其原因为:中心城区居住环境渐趋恶化,居民陆续向外迁移;一部分商业和制造业由中心城区向边缘区迁移;大多数城市家庭拥有小汽车,加之交通条件的改善。
1.世界城镇化的发展:
逆城市化
(2)主要特征四:
2.发达国家的城镇化:
二、城镇化的地域差异:
①发展中国家城镇化水平还比较______,但半个多世纪以来上升迅速。
②发展中国家城镇化水平很________。城镇化水平较低的国家多分布在________和非洲。
1.世界城镇化的发展:
低
(1)现状:
2.发达国家的城镇化:
3.发达中国家的城镇化:
不平衡
亚洲
二、城镇化的地域差异:
①表现:过量的乡村人口向城市迁移,明显超过了国家 的承受能力,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建设相对落后;②典型国家:阿根廷、墨西哥等。
1.世界城镇化的发展:
经济发展
(2)虚假城镇化:
2.发达国家的城镇化:
3.发达中国家的城镇化:
二、城镇化的地域差异:
①表现:城镇化进程显著______于相应的经济发展阶段;
②典型国家:印度、孟加拉国、印度尼西亚等。
1.世界城镇化的发展:
落后
(3)滞后城镇化:
2.发达国家的城镇化:
3.发达中国家的城镇化:
国家类型 发达国家 发展中国家
起步时间 早晚 早(英国最早,从18世纪中叶开始) 晚(二战后)
原因 工业化早 民族独立较晚,工业化晚
目前速度 快慢 趋缓甚至停滞 速度加快
原因 城镇化已推进到相对成熟的阶段 经济迅速发展,人口增长迅速
城镇化人口比重 高低 高(>75%) 低(40%左右),差异较大
原因 起步早,城镇化水平高 起步晚,城镇化水平低
所处阶段 后期成熟阶段 初期阶段或中期加速阶段
动力 农业现代化的发展,大批农村劳动力向城镇流动 民族独立运动的胜利,经济迅速发展
现象及原因 现象 逆城镇化现象 城镇发展不合理
原因 人们对环境质量的要求提高,乡村地区及小城镇基础设施完善 城镇经济畸形发展,人口增长快,农村劳动力过剩
世界城镇化进程的地区差异
二、城镇化的地域差异:
城镇人口快速_______,城镇数量不断________,城镇化水平持续________。
1.世界城镇化的发展:
增长
(1)状况:
2.发达国家的城镇化:
3.发达中国家的城镇化:
4.我国的城镇化:
增加
提高
二、城镇化的地域差异:
拓展了高效率的成长空间,拉动了生产与消费,创造了大量的________机会,提高了区域对外开放程度,提升了经济社会发展质量。
1.世界城镇化的发展:
就业
(2)意义:
2.发达国家的城镇化:
3.发达中国家的城镇化:
4.我国的城镇化:
我国新型城镇化
(1)核心:人的城镇化
①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②深化户籍制度及配套改革,实现基本公共服务(教育、医疗、住房、社保等)的均等化。
(2)产业:因地制宜
①乡村地区发展现代农业和休闲旅游等;②集镇和中小城市发展农产品加工工业、劳动密集型产业、一般制造业等;③中心城市发展高新技术产业、高端制造业、第三产业等。
(3)社会:文明
①科学保护乡村传统文化和生活方式;②合理规划聚落内部空间结构,完善基础设施,提高生产、生活便利度。
(4)人地:协调
①提倡绿色生产、绿色消费,恢复自然生态,提高环境自净能力,缓解城市热岛、环境污染等问题;②完善城镇土地流转利用,提高土地的征收补偿标准,切实保障农民土地流转的增值收益;③整合腾退乡村空置宅基地和撂荒地,合村并居、易地安置等,提高土地资源利用率。
三、城镇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城镇聚集了大量的人口和各种经济活动,________逐步扩大,城镇功能日益增强,成为人们生产、生活、休闲娱乐的中心。
1.积极影响:
城镇规模
三、城镇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工业生产和城市建设对________造成较大破坏,导致人居环境质量普遍下降。
1.积极影响:
地理环境
2.产生问题:
(1)问题1:
三、城镇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给城市就业和 ________ 造成很大压力,引发了诸多问题,如________、交通阻塞、房价居高不下、建设用地紧张等。
1.积极影响:
配套服务
2.产生问题:
(2)问题2:
环境污染
三、城镇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建设________城市、田园城市、________城市的目标,走健康、持续、________、高效的城镇化道路。
1.积极影响:
生态
2.产生问题:
智慧
3.发展方向:
绿色
三、城镇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在城市管理中的应用:借助地理信息系统对各类空间信息的储存、分析和处理功能,结合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的定位、导航功能,可为市民衣食住行等日常生活搭建信息平台,提供便利。
1.积极影响:
2.产生问题:
3.发展方向:
4.地理信息技术在城市管理中的应用:
(1)应用一:
三、城镇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在城市规划和建设管理中的应用:地理信息系统依托其强大的数据管理、图层分析、制图等功能,为政府、企业等提供全方位的应用服务。
1.积极影响:
2.产生问题:
3.发展方向:
4.地理信息技术在城市管理中的应用:
(1)应用二:
【思维建模】
关键能力 重难突破
回顾教材(必2)P49活动:探究城镇化进程及其影响
1.在城镇化的不同发展阶段,其主导驱动力有所不同。在城镇化刚起步阶段,农业生产为工业提供了原材料,为城镇发展提供市场,所以农业经济的发展是城镇化最基本的动力。查阅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城镇化的相关资料,分析改革开放以来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城镇化影响因素的异同。
回顾教材(必2)P57活动:探究城镇化进程及其影响
2.阅读下列材料,完成相关任务。
我国一些城市在绿化过程中,刮起了一股“大树移植风”,从移植大树再发展到搬迁古树。北方某沿海城市耗资 2 亿元“邀请”50 万株大树进城,以建设“森林型生态城市”。南方某沿海城市从广西、江西、安徽、湖南等地,购买了 5 000 余株树龄在 100~400 年的古树来装扮城市。建设生态城市无疑是正确的,但大树移植费用昂贵,最大代价是要“牺牲”大量无辜的大树,眼下近距离移植技术的成活率仅60%左右。大量移植大树对树木原生存地会造成严重的环境破坏,直接影响当地的生态群落,还会引发水土流失、泥石流、山体滑坡、洪涝等自然灾害。移植古树还违反了国家保护古树的有关法规。树龄百年以上的古树是国家的宝贵资源,擅自买卖属于违法行为。一棵苗木要十几年甚至上百年才能长成参天大树,因此有“前人栽树,后人乘凉”之说。俗话说,“树挪死,人挪活”,我们应当尊重自然规律,耐心地让小树在城市生长。
(1)“大树移植”可使大城市迅速绿化,但这种做法对生态环境会造成哪些不利影响?
(2)城市的绿化以山区的森林植被破坏为代价,而山区的水土流失又会给下游地区和城市造成哪些影响?
(3)你怎样理解“生态城市”的内涵?
能力点一:探究城镇化进程及其影响
①表现:人口由乡村转向城镇,乡村地域转变为城镇地域;
②成因:生产力的发展,尤其是工业革命促使人口和产业向城镇集中,城镇数量和规模逐渐扩大;
1.城镇化进程的四个阶段:
(1)城镇化:
能力点一:探究城镇化进程及其影响
①表现:人口、产业由市区迁往郊区及郊区农业人口转化为非农业人口,市中心衰落,城镇总人口增加;
②成因:市区人口激增,地价上涨,交通拥挤;
1.城镇化进程的四个阶段:
(2)郊区化:
能力点一:探究城镇化进程及其影响
①表现:人口继续迁往中小城镇和乡村,大城市人口出现负增长;
②成因:城镇人口为追求更好的生活环境,中小城镇和乡村基础设施更加完善,环境优美。
1.城镇化进程的四个阶段:
(3)逆城市化:
能力点一:探究城镇化进程及其影响
①表现:人口迁回市区;
②成因:开发市中心衰落区,调整产业结构,积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第三产业;
1.城镇化进程的四个阶段:
(4)再城镇化:
城镇化
郊区城镇化
逆城镇化
再城镇化
市中心
郊区
郊区
农村
农村
人口向城镇地区集聚和乡村地区转变为城镇地区
部分人口转向近郊区
人口迁往远郊或农村
人口重新实现内迁
世界城镇化的四个阶段
城镇化
郊区城镇化
逆城镇化
再城镇化
市中心
郊区
郊区
农村
农村
人口向城市地区集聚和乡村地区转变为城市地区
部分人口转向近郊区
人口迁往远郊或农村
人口重新实现内迁
发展
中国家
发达
国家
发达国家
个别城市
世界城镇化的四个阶段
城镇化、郊区化、逆城市化及再城市化的联系
都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是社会进步的表现;它们之间是一个持续发展的动态过程,城镇化发展到一定阶段出现郊区化,随后出现逆城市化,最后为保持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又出现再城镇化。
①从城镇化进程来看,郊区城镇化发生在城镇发展的加速阶段,而逆城镇化则出现在城镇发展的后期阶段。
②从距离上看,郊区城镇化是居民和企业迁往郊区,逆城镇化是居民及工商业迁往离城市更远的农村或小城镇。
③从城镇自身发展上看,郊区城镇化使城市面积扩大,人口增多,逆城镇化使整个大城市人口减少。
中心
城区
近 郊
农 村
中心
城区
近 郊
农 村
郊区城镇化与逆城镇化的辨析
能力点一:探究城镇化进程及其影响
1.城镇化进程的四个阶段:
(1)从自然和社会环境两方面分析:
2.城镇化的影响分析思路:
能力点一:探究城镇化进程及其影响
1.城镇化进程的四个阶段:
(2)从有利和不利两方面分析:
2.城镇化的影响分析思路:
城镇化的利弊
(1)有利影响
①优化产业结构,促进工业化和区域经济发展,提供就业机会;②缩小区域间、城乡间经济、文化、观念差异,提高生活水平;③集中配置水电等基础设施,提高(土地、水等)资源利用率;④趋利避害,改善居住环境。
(2)不利影响
①资源问题:耕地面积减少、水资源短缺等;②污染问题:大气、水、土壤等环境污染;③生态问题:生物多样性减少、自然植被破坏、城市热岛效应等;④社会问题:交通拥堵、住房紧张、社会管理困难、传统文化遭受冲击等。
能力点一:探究城镇化进程及其影响
1.城镇化进程的四个阶段:
2.城镇化的影响分析思路:
3.城镇化过程中产生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高考真题研析]:例题
(1)由图可判断,该城市群呈现( )
A.单核模式发展
B.双核模式发展
C.多核模式发展
D.金字塔式发展
(2)影响各城市建设用地规模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
①人口规模 ②产业发展
③建城历史 ④生态环境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022·广东卷]下图反映国内某城市群15个城市1990~2018年城市建设用地规模及排序的变动情况。据此完成(1)~(2)题。
思维流程
第(1)题:
思维流程
第(2)题:
[高考真题研析]:例题
(1)由图可判断,该城市群呈现( )
A.单核模式发展
B.双核模式发展
C.多核模式发展
D.金字塔式发展
(2)影响各城市建设用地规模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
①人口规模 ②产业发展
③建城历史 ④生态环境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022·广东卷]下图反映国内某城市群15个城市1990~2018年城市建设用地规模及排序的变动情况。据此完成(1)~(2)题。
B
A
[借题发挥]:例题城镇坐标图的判读
(1)根据横坐标类型,可确定变量:
例如左图,横坐标表示与市中心距离,纵坐标表示人口密度。曲线反映与市中心的距离对人口分布的影响。
[借题发挥]:例题城镇坐标图的判读
(2)比较曲线形态变化,可推断城镇发展阶段:
例如,b时期和a时期相比,b时期市中心人口密度较小,距离市中心约8 km处人口密度较大,反映b时期该城市进入郊区城镇化阶段。
[借题发挥]:例题城镇坐标图的判读
(3)比较市中心数值变化,可推断城镇化水平高低:
例如,比较a图和c图,前者市中心人口密度在120千人/km2以上,而后者在120千人/km2以下,表示从a时期到c时期,市中心人口密度逐渐下降,人口逐渐向郊区迁移。
[变式演练]1:
[2023·广东卷]如图示意长江三角洲地区某特大城市近几十年来城市各要素向郊区扩散的三个阶段。据此完成1~2题。
1.由阶段Ⅰ发展到阶段Ⅱ,城市各要素向郊区扩散的推动力主要是( )
A.人口增长、社区改造
B.社区改造、政府引导
C.企业参与、人口增长
D.政府引导、企业参与
2.与阶段Ⅰ相比,阶段Ⅲ郊区演变的最显著特征是( )
A.产业分布均衡
B.产城融合加强
C.空间结构单一
D.居住功能弱化
D
B
[变式演练]1:
【解析】:第1题,由图可知,阶段Ⅰ向阶段Ⅱ发展主要表现为远郊区产业园、工业区数量变多,规模变大,新建了开发区、高新区,生产要素、居住要素、消费要素流动更趋于远郊,流动更为频繁。综上分析可知,城市各要素向郊区扩散主要得益于政府的规划引导和企业的参与。综上所述,D正确,A、B、C错误。故选D。
第2题,读图可知,阶段Ⅲ相较于阶段Ⅰ,远郊区形成了更多产业园、工业区,并逐步形成了新城、新区,各要素也流向新城、新区,产城融合加强,B正确;产业分布并不均衡,A错误;空间结构更加复杂,C错误;居住功能并未弱化,D错误。故选B。
[2023·广东卷]如图示意长江三角洲地区某特大城市近几十年来城市各要素向郊区扩散的三个阶段。据此完成1~2题。
考点预测 直击高考
[考向一]:通过“理解城镇化过程及影响”考查“综合思维”
1.甘肃省人口流动反映的典型现象是( )
A.再城镇化
B.郊区城镇化
C.城镇化
D.逆城镇化
2.第三阶段,甘肃省突出的城镇化问题是( )
A.城市住房紧张
B.乡村空心化
C.城市交通拥挤
D.人口老龄化
B
C
[2024·山东临沂统考模拟]人是城镇化发展的核心,其空间迁移会对城镇化发展产生明显的影响。与全国其他省区相比,甘肃省经济发展较为落后。下图示意甘肃省人口流动趋势演变特征。据此完成1~2题。
[考向一]:通过“理解城镇化过程及影响”考查“综合思维”
[2024·山东临沂统考模拟]人是城镇化发展的核心,其空间迁移会对城镇化发展产生明显的影响。与全国其他省区相比,甘肃省经济发展较为落后。下图示意甘肃省人口流动趋势演变特征。据此完成1~2题。
【解析】:第1.根据材料信息可知可知,甘肃省经济发展较为落后,大量乡村人口和城镇人口大量迁往县城和中心城市,使城市人口数量增加,出现城市化,C正确;再城市化一般发生于城市化发展的后期阶段,经济发展水平较高,此时大量人口回归城市,进行城市再建设,排除A;郊区城市化指的是城市发展中,受城市规模受限,人口开始向城市郊区转移,扩大城市范围,排除B;逆城市化指的是人口从城市迁往城镇或乡村地区,排除D。故选C。
2.根据图中信息,在第三阶段大量人口在区域内部主要由乡村迁往县城和中心城市,也开始出现人口不断迁往区域外部地区,使得本地区人口数量较少,出现的主要城镇化问题为乡村人口向不同地方迁移,出现乡村空心化,B正确;甘肃省经济发展水平较为落后,人口迁出较多,城市住房紧张、交通拥堵问题、人口老龄化问题并不突出,排除ACD。故选B。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