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课 物联数据需采集 教学设计 2024—-2025学年人教版(2024)初中信息科技八年级全一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十七课 物联数据需采集 教学设计 2024—-2025学年人教版(2024)初中信息科技八年级全一册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391.7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义务教育版
科目 信息技术(信息科技)
更新时间 2025-01-02 16:39:4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八年级信息技术义务教育版教学设计
课题 物联数据需采集 单元 第四单元 学科 信息技术 年级 八年级
学习目标 1.学生能够熟练掌握利用传感器获取数据的方法,包括温湿度传感器、土壤湿度传感器、光敏传感器等常见传感器的连接与使用。2.学生能够熟悉从互联网中获取数据的方法,如通过官方网站查看天气数据、调用API获取天气预报数据等,并理解返回数据的JSON格式及处理方式。3.学生能够掌握配置物联网服务平台的基本操作,包括添加主题、分配用户名和密码等,以及实现数据的传输与存储,了解MQTT服务器在物联数据处理中作用。
重点 1.常见传感器的连接与数据获取方法。2.从互联网获取数据的流程及API调用方法,如天气预报数据获取与处理。3.物联网服务平台的配置及数据传输与存储的实现,包括MQTT服务器的使用。
难点 1.理解和处理从互联网获取的JSON格式数据,准确提取所需信息。2.根据项目需求合理配置物联网服务平台,确保数据的准确传输与存储。3.解决数据传输与存储过程中的实际问题,如实时查看主控板运行状态、区分同一主题中的多种数据、减少数据冗余等。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1.展示问题情境:通过PPT展示生活中的物联网设备,如智能家居系统、智能农业设备等,提问学生这些设备是如何获取数据的,引出本节课主题——物联数据需采集。2.引导思考:引导学生思考数据在物联系统中的重要性,以及数据可能的来源途径,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倾听老师引入相关问题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从问题中进行思考,从而引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讲授新课 一、利用传感器获取数据传感器介绍与连接演示:展示温湿度传感器、土壤湿度传感器、光敏传感器实物,讲解其功能和工作原理。教师在实验设备上演示传感器与主控板的连接方法,强调连接时的注意事项,如引脚对应关系、电源正负极连接等。学生实践操作:学生分组进行传感器连接操作,教师巡视指导,及时纠正学生连接过程中的错误,确保每个小组都能正确连接传感器。数据读取测试:连接完成后,指导学生编写简单代码读取传感器数据,并在显示屏或终端上显示。请几个小组展示他们读取到的数据,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二、从互联网获取数据官网数据获取引导:打开中国气象局官方网站(weather.)和中央气象台官网(www.nmc.cn),向学生展示如何在官网实时查看天气数据,介绍官网数据的可靠性和权威性。API获取数据讲解:讲解互联网中免费天气预报数据API的概念和作用,以具体API为例,详细说明注册申请获得key、城市编码以及通过HTTP请求获取数据的流程。结合代码示例,解释如何使用编程语言(如Python)发送请求并处理返回的JSON格式数据。小组任务布置与实践:布置小组任务,要求学生合作从官方网站获取所在地当天的天气数据。教师提供相关API文档和示例代码,引导学生根据文档进行编程操作。在学生实践过程中,教师巡视各小组,解答学生遇到的问题,如网络请求失败、数据解析错误等。三、物联网服务平台配置与数据传输存储1.平台配置讲解与演示:以物联花盆系统为例,讲解在物联网服务平台中添加主题的方法和意义,根据项目终端设备数量添加温度、光照强度、土壤湿度等主题,并为每个主控板分配用户名和密码。教师在平台上进行实际操作演示,让学生清楚了解配置过程。2.数据传输存储实践任务布置:布置任务,要求学生搭建好硬件环境,采集并发布温度、光照强度和土壤湿度等数据。教师提供数据传输存储的主要代码框架,指导学生完成代码编写,实现将传感器数据发送到对应主题的MQTT服务器中。在学生实践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数据传输过程中的问题,如如何确保数据准确发送、如何处理网络异常等。 了解传感器是如何获取数据等相关知识 通过几个学习活动让学习开始掌握本节课的重点及难点
课堂练习 (一)传感器数据采集1.在传感器连接过程中,如果发现传感器数据读取异常,可能是哪些原因导致的?如何进行排查和解决?2.除了本节课介绍的温湿度、土壤湿度和光敏传感器,还有哪些类型的传感器可以用于物联系统数据采集?它们分别适用于哪些场景?(二)互联网数据获取1.讨论在调用API获取互联网数据时,如何确保获取的数据准确可靠?如果遇到API接口更新或限制,应该如何应对?2.探索其他获取互联网数据的方法或途径,例如从社交媒体平台获取用户行为数据,分析这些数据在物联网应用中的潜在价值。(三)物联网服务平台配置与数据传输1.在配置物联网服务平台时,如何根据不同的物联系统需求合理规划主题数量和结构?主题命名有哪些规范和注意事项?2.针对数据传输过程中的网络延迟或中断问题,讨论可以采取哪些措施来提高数据传输的稳定性和可靠性?例如,是否可以采用数据缓存、重传机制等。 通过三个课堂练习进一步拓展本节课所学的知识(可根据具体时间,选择其中一个或两个练习进行) 进一步拓展本节课的学习知识
课堂小结 1.总结数据采集在物联系统中的关键作用,强调传感器采集和互联网获取数据是构建物联系统的重要基础,数据的准确性、及时性和完整性直接影响物联系统的性能和功能。2.回顾利用传感器获取数据的过程,包括传感器的选择、连接和数据读取,以及在操作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如引脚连接正确、代码编写无误等。3.梳理从互联网获取数据的方法和要点,包括访问官方网站获取数据的方式、API调用的流程和处理JSON格式数据的技巧,提醒学生在获取互联网数据时要注意数据来源的可靠性和合法性。4.强调物联网服务平台配置和数据传输存储的重要性,明确平台配置中主题添加、用户权限设置等操作步骤,以及数据传输过程中主控板与MQTT服务器之间的通信机制和数据格式要求。5.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探索物联网数据采集相关知识,积极思考如何优化数据采集过程、拓展数据应用领域,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引导学生总结自己本节课的学习收获 对本节课的学习进行总结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