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课《曹刿论战》课件(共41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20课《曹刿论战》课件(共41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3.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1-02 16:47:5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41张PPT)




春秋时候,鲁与齐战,鲁庄公起初不待齐军疲惫就要出战,后来被曹刿阻止了,采取了‘敌疲我打’的方针,打胜了齐军,造成了中国战史中弱军战胜强军的有名的战例。
《左传·庄公十年》
解以少胜多之谜,赞力挽狂澜之士
教学目标
1.了解《左传》及齐鲁长勺之战的背景,理解鲁军以弱胜强的原因。(重点)
2.把握本文以“论战”为中心组织材料、详略得当的特点,分析曹刿和鲁庄公两个人物形象。(难点)
3.理解曹刿的战略思想,感受古人智慧,体会曹刿的责任感与担当精神。(素养)
文章背景
齐与鲁是春秋时期的邻国,都在今山东省。公元前697年,齐襄公即位,政令无常,公子小白和公子纠分别逃到莒国和鲁国避难。次年齐襄公为公孙无知所杀。第三年春天,齐人杀死公孙无知,公子小白抢先回到齐国夺得君位。稍后,鲁庄公也亲自领兵护送公子纠回国争夺君位,八月鲁与齐师战于乾时,鲁军大败。齐桓公逼鲁庄公杀死公子纠。鲁庄公十年春天,齐借口鲁国曾帮助公子纠争夺齐国君位,再次兴兵攻鲁,两军战于长勺。这就是文章所记叙的齐鲁长勺之战。
《曹刿论战》
春秋时期,齐国和鲁国在长勺发生了一场战役(鲁国3万,齐国30万)。
鲁国采取了敌疲我打的方针,打败了齐军,造成中国战争史中弱军战胜强军的有名战例。——毛泽东
句子翻译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
鲁庄公十年的春天,齐国军队攻打我国。鲁庄公将要迎战。曹刿请求(鲁庄公)接见自己。
翻译全文
第一课时
句子翻译
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
他的同乡说:“当权者会谋划这件事,你又何必参与呢?”曹刿说:“当权者目光短浅,不能深谋远虑。”于是入(宫)拜见(鲁庄公)。
吃肉的人,指当权者
参与
浅陋
句子翻译
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曹刿)问:“您凭借什么应战?”庄公说:“衣食这类用来安身的东西,我不敢独自享有,必定把(它)分给别人。”
以何战?宾语前置
凭借
必以之分人 省略句
句子翻译
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
 (曹刿)回答说:“这些小恩惠没有遍及百姓,百姓是不会听从您的。”
遍及
句子翻译
  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庄公说:“用来祭祀的牲畜、玉器和丝织品,(我)不敢夸大,一定按照实情去做。”
祭祀用的牲畜
夸大
实情
句子翻译
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曹刿)回答:“这只是小信用,不能使神信服,神不会赐福您的。”
使信服
名作动,赐福
古今异义
① 古:祭祀用的牲畜
② 今:为正义目的舍弃自己的生命或利益
古今异义
牺牲
词类活用
神弗福也
(名作动)
认字识词
句子翻译
  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庄公说:“大大小小的诉讼事件,即使不能件件明察,但一定用诚心处理。”
诉讼事件
明察
诚心
句子翻译
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曹刿)说:“这是尽了本职的一类事情。可以凭借(这个条件)打一仗。(如果)作战,请允许(我)跟随您一同去。”

可以凭借
跟随
梳理情节
第一段 --- 论战前准备。
写曹刿帮助鲁庄公认清作战的前提条件——取信于民。
古今异义
① 古:可以凭借
② 今:许可
古今异义
可以


① 古:案件
② 今:监狱
① 古:尽力做好本分的事
② 今:忠诚
句子翻译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
  庄公同曹刿共坐一辆战车,在长勺作战。庄公将要下令击鼓进军。曹刿说:“不行。”齐国军队敲了三次鼓。曹刿说:“可以了。”
代指齐军
名作动,击鼓
词类活用
公将鼓之
(名作动)
认字识词
句子翻译
  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齐国军队大败。庄公准备驱车追赶齐军。曹刿说:“不行。”于是向下观察齐军的车轮碾出的痕迹,又登上车前的横木眺望齐军,说:“可以了。”于是追击齐军。
大败
驱车追赶
车轮碾出的痕迹
车前横木(扶手)
于是
梳理情节
第一段 --- 论战前准备。
写曹刿帮助鲁庄公认清作战的前提条件——取信于民。
第二段 --- 叙战争经过。
写曹刿帮助鲁庄公指挥作战,适时反击和追击。
句子翻译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
  已经战胜齐军后,鲁庄公问他取胜的原因。(曹刿)回答:“作战,靠的是勇气。
已经
句子翻译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
第一次击能振作勇气,第二次击鼓勇气就衰落,第三次击鼓勇气就消失了。他们的勇气消失了,我军的勇气正旺盛,所以战胜了他们。
振作
第二次
竭尽、消失
充足
古今异义
① 古:第二次
② 今:又
古今异义

句子翻译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齐国是大国,难以推测,怕有埋伏在那里。我看见他们的车辙混乱,望见他们的旗帜倒下,所以追击他们。”
语气词
推测
埋伏
倒下
梳理情节
第一段 --- 论战前准备。
写曹刿帮助鲁庄公认清作战的前提条件——取信于民。
第二段 --- 叙战争经过。
写曹刿帮助鲁庄公指挥作战,适时反击和追击。
第三段 --- 论取胜原因。
写曹刿分析如何把握作战时机。
情境设置
近日,中东22国军官赴华参加研讨班,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拥有悠久军事历史的国家,其军事发展可以追溯到数千年前。其中有许多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光辉战例,请你分析以少胜多的原因,总结经验锦囊,为研讨班投稿。
以少胜多经验锦囊
第二课时
任务一:探究以少胜多之谜
鲁国能够以少胜多的原因是什么呢?请大家阅读课文,总结以少胜多经验锦囊。
这是一场正义之战,鲁国进行的是反侵略的正义战争,这使得鲁国军队在道义上占据了制高点,能够激发士兵的斗志和民众的支持。
出师有名
原文:
十年春,齐师伐我。
结合作战背景,你认为谁是正义的一方?
鲁庄公认为战前需作哪几方面的准备?曹刿是如何进行评价的?
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借小惠赢得近臣的拥护
借小信赢得神灵的保护
取信于民
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忠之属也。可以一战。
民众的支持不仅为战争提供了稳定的后方,还使得军队在战场上能够拥有更坚定的信念和更强大的战斗力。凭此“忠之属也”便“可以一战”,并且他获得了随鲁庄公督战的权力。
取信于民
阅读第一段:
在曹刿看来,什么条件才能“可以一战?”
运用正确的战略战术,掌握时机。
在齐军士气低落、阵脚大乱之际,鲁军果断发起反击,利用“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的战术原理,成功击败了齐军。同时抓住追击时机,追击敌军。
战术正确
阅读第二、三段:
曹刿运用了哪些战术?
重用人才。鲁庄公能够重用像曹刿这样的军事人才,并虚心求教,这使得鲁国在战争中能够拥有更加科学和有效的指挥体系。
重用人才
从全文来看,你认为哪个人物起到了关键作用?
情境设置
近日,中东22国军官赴华参加研讨班,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拥有悠久军事历史的国家,其军事发展可以追溯到数千年前。其中有许多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光辉战例,请你分析以少胜多的原因,总结经验锦囊,为研讨班投稿。
以少胜多经验锦囊
锦囊一:出师有名
锦囊二:取信于民
锦囊三:战略正确
锦囊四:重用人才
任务一:探究以少胜多之谜
读完课文,其实我们并不知道长勺之战的具体过程,你认为这样写是否跑题?说说课文是怎样安排详略的,这样安排好在哪里。


战前启发庄公认识取信于民的重要。
战中准确掌握战机详察敌情。
战后分析战争原理
请见
从战
克敌
战争起因
战争情况
战后处理
(只字不提)
《曹刿论战》详略安排
论战
曹刿
本文紧扣“论战”,以曹刿为中心人物展开描写。凡是能体现曹刿形象的事情,如曹刿与鲁庄公讨论战争的前提条件以及他参战的经过、曹刿战后论述战争胜利的原因等则详写;而对于无助于表现人物性格的事如战争双方的实力、战争的起因、战况及鲁庄公是如何“将战”等则略写或不写。这样安排有利于突出文章的中心。
任务一:探究以少胜多之谜
任务二:走近力挽狂澜之士
课文篇幅不长,却展现了曹刿多方面的品质。结合课文具体内容,谈谈你对曹刿的认识。
从课文中找出各个时期曹刿和鲁庄公的表现。
曹刿
远谋
战前
战中
战后
请见问战
民弗从            
神弗福          
可以战 
爱国热情
政治远见
责任担当
未可
可以
下视其辙
沉着应战
等待时机
卓越的军事才能
勇气也
难测也
庄公
“鄙”
战前
战中
战后
以分人
以信
以情
目光短浅
仓促迎战
礼贤下士
任人唯贤
将鼓之
将驰之
草率行事
操之过急
听取建议
虚心求教
不耻下问
问其故
曹刿
作为一名军事家的“远谋”。
曹刿请见,表现他的爱国热情;
曹刿问战,表现他的政治远见;
曹刿参战,表现他卓越的军事才能;
曹刿论战,表现他过人的谋略。
鲁庄公
把战争的希望寄托在施行“小惠”和祈求神灵的保佑上,说明他政治上无能;
他急于求战,急于攻击,说明他军事上的无知。
但他又并非昏君,而是一位缺乏军事才能的明君:
备战见刿,三问三答,实事求是,虚心听意见;
庄公作战用刿,亲自参与打仗,表现他礼贤下士,任人唯贤;
庄公战后问刿,不因胜而白喜,表现他为求真知而不耻下问。
课后作业
说说《周亚夫军细柳》《唐雎不辱使命》《曹刿论战》三个英雄面对国家危难时的抉择,体现了怎样的精神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