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教案:比较·探究3(2份打包)

文档属性

名称 北师大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教案:比较·探究3(2份打包)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6.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04-13 11:26:15

文档简介

《牛虻就义》教案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坚强的伏契克面对盖世太保的严刑拷打,表 ( http: / / www.21cnjy.com )现出了他钢铁般的意志,在《绞刑架下的报告》一书中,他的一句名言就是他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的最好写照。请大家送读出这句名言—… 在敌人枪口下的牛虻又是怎样的表现呢?今天我们来学习节选自爱尔兰女作家艾塞尔 丽莲 伏尼契的小说《牛虻》中的一部分――《牛虻就义》,从中感受牛虻的精神风采。
二、作者及写作背景简介(师生交流,互相补充)
艾塞尔 丽莲 伏尼契1864年出生 ( http: / / www.21cnjy.com )于爱尔兰,丽莲早年丧父,从小就养成了坚强的性格。她在18岁时得到亲友的一笔遗赠,只身前往德国求学,于1885年毕业于柏林音乐学院。1889年,丽莲 伏尼契开始创作一部反映意大利人民革命的小说,为此她曾前往意大利,到档案馆和图书馆搜集历史材料。8年(1897年)以后她的小说在伦敦出版,这就是后来举世闻名的《牛虻》。主人公资产阶级出身的青年亚瑟(牛虻是他的笔名),曾经使很多青年受到巨大的鼓舞,走上革命的道路。尼 阿 奥斯特洛夫斯基在他的名著《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一书中,就曾对牛虻的勇敢和非凡的毅力作出高度的评价。
三、整体感知
1、预习考查:字词正音正义。
虔(qián)诚(chéng) 忏(chàn)悔(huǐ) 踉(liàng)跄(qiàng)
沮(jǔ)丧(sàng) 尴(gān)尬(gà)
2、谈一谈阅读感受:试着给课文标题加个修饰语,力求表现课文的主要内容(学生交流、教师点拨)
的牛虻 就义
预填词语:大义凛然、从容无畏、意志坚强、机智勇敢、沉着乐观、忠诚于革命、乐观无畏、镇定无畏、笑对死亡、慷慨赴死……
3、小结:
本文节选自《牛虻》第三部第七章,通过对牛虻就义场面的描写,表现了革命党人视死如归的大无畏的英雄气概。
四、精读讨论
1、读了小说《牛虻就义》,你感到最震撼最 ( http: / / www.21cnjy.com )动人的或者说给你留下印象最深刻或最让你感动的一幕是什么,让你感动的原因是什么,援引课文相关内容谈一谈。
精点词语板示:从容无畏、沉着乐观、机智勇敢、忠诚于革命、慷慨赴死
宣判死刑:对死亡的无所畏惧
牛虻(méng)就义 刑前要求:不忏悔 不用捆 不遮眼
行刑经过:镇定自若 从容乐观 笑对死亡
2、统领、军曹、士兵的“发抖”“尴尬”的原因是什么?(引导学生阅读课文第6、35-37、41-42段)
明确:都被牛虻的冷静、笑对死亡的无所畏惧所吓倒、感动了。
3、小说中牛虻说“不管我活着,还是我 ( http: / / www.21cnjy.com )死掉,我都是一只快乐的飞虻!”而牛虻是小说的主人公亚瑟的笔名,伏尼契以“牛虻”作为亚瑟的笔名有什么深意?
引导学生阅读《语配》P.33.“知识窗”—“牛虻”的来历。提取重点信息:生动地比喻、赞颂牛虻那种毅力和无畏以及蔑视敌人的性格。
补充资料:“牛虻”一词源出希腊神话,天 ( http: / / www.21cnjy.com )后赫拉嫉妒丈夫宙斯爱上了少女安娥,放出牛虻来日夜追逐已化为牛的安娥,使得她几乎发疯。后来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把自己比喻为牛虻,说自己甘冒天下之大不韪,对当时社会的弊端实行针砭,即使自己为此而死也在所不惜。意味着他将是一个坚定的反教会统治的革命者。
明确:牛虻就是比喻主人公亚瑟的宁死不屈与逆境中坚强不屈的精神,它将是当时社会一个坚定的反教会统治的革命者的代名词。
五、拓展探究
假如让你为牛虻写一个墓志铭,你将怎么写?
六、板书设计
宣判死刑:无所畏惧
牛虻就义 刑前要求:不忏悔 不捆身 不遮眼
行刑经过:镇定自若 从容乐观 笑对死亡
从容无畏、沉着乐观、机智勇敢、忠诚于革命 慷慨赴死
七、课堂小结
《牛虻》一书是作者伏尼契受到当 ( http: / / www.21cnjy.com )时身边革命者的献身精神的激励写成的。它生动地反映了19世纪30年代意大利革命者反对奥地利统治者、争取国家独立统一的斗争,成功地塑造了革命党人牛虻的形象。牛虻最后在遗书里写下的一段话,至今成为经典:我没想到他们这么快就重新动用审讯和处决的手段。我知道如果你们这些留下来的人团结起来,就会给他们猛烈的反击,你们将会实现为之奋斗的宏伟大业。至于我,对待死亡将会怀着轻松的心情,走进院子,就像是一个放假回家的孩童。我已经完成了我这一份工作,死刑就是我已经彻底完成了这份工作的证明。他们杀了我,因为他们害怕我,我心何求?
下面 ,就让我们诵读着牛虻在狱中写给一个自己终生珍爱的高洁的女人—琼玛的一封信里一首小诗(附下)来完成我们的名著阅读之旅吧!
《牛虻》内容简介
《牛虻》是一部成功的小说,它描写的是资 ( http: / / www.21cnjy.com )产阶级民主革命。小说主人公牛虻作为一个有血有肉的爱国志士的形象已深入人心,成为世界文学画廊中一个突出的典型形象。作品令人信服地描述了牛虻的成长历程,展示了他从一个资产阶级公子哥儿如何在黑暗现实的教训下觉醒,自觉投身到火热的斗争中,成长为一名坚强战士的人生历程。作品中另一主要人物蒙太尼利也塑造得十分成功,成为他那一类人物的深刻而典型的代表。总之,《牛虻》是一部好书,内容富于教育意义,语言风格别具特色。
六月里一个炎热的傍晚,所有的窗户都敞开着, ( http: / / www.21cnjy.com )大学生亚瑟 勃尔顿正在比萨神学院的图书馆里翻查一大叠讲道稿。院长蒙太尼里神甫慈爱地注视着他。亚瑟出生在意大利的一个英国富商勃尔顿家中,名义上他是勃尔顿与后妻所生,但实则是后妻与蒙太尼里的私生子。亚瑟从小在家里受异母兄嫂的歧视,又看到母亲受他们的折磨和侮辱,精神上很不愉快,却始终不知道事情的真相。亚瑟崇敬蒙太尼里神甫的渊博学识,把他当作良师慈父,以一片赤诚之心回报蒙太尼里对自己的关怀。
当时的意大利正遭到奥地利的侵 ( http: / / www.21cnjy.com )略,青年意大利党争取民族独立的思想吸引着热血青年。亚瑟决定献身于这项事业。蒙太尼里发现了亚瑟的活动后十分不安,想方设法加以劝阻;但亚瑟觉得作一个虔诚的教徒和一个为意大利独立而奋斗的人是不矛盾的。在一次秘密集会上,亚瑟遇见了少年时的女友琼玛,悄悄地爱上了她。
蒙太尼里调到罗马当了主教,警方的密探卡 ( http: / / www.21cnjy.com )尔狄成了新的神甫。在他的诱骗下,亚瑟在忏悔中透露了他们的行动和战友们的名字,以致他连同战友一起被捕入狱。他们的被捕,连琼玛都以为是亚瑟告的密,在愤怒之下打了他的耳光。亚瑟痛恨自己的幼稚无知,对神甫竟然会出卖自己感到震惊,同时得知蒙太尼里神甫原来是他的生身父亲,他最崇仰尊敬的人居然欺骗了他。这一连串的打击使他陷入极度痛苦之中,几乎要发狂。他一铁锤打碎了心爱的耶稣蒙难像,以示与教会决裂。然后他伪装了自杀的现场,只身流亡到南美洲。
在南美洲,亚瑟度过了人间地狱般的13年 ( http: / / www.21cnjy.com )。流浪生活磨炼了亚瑟,回到意大利时,他已经是一个坚强、冷酷、老练的“牛虻”了。他受命于玛志尼党揭露教会的骗局。他用辛辣的笔一针见血地指出,以红衣主教蒙太尼里为首的自由派实际上乃是教廷的忠实走狗。牛虻赢得了大家的喜爱。此时,他又遇见了琼玛,但琼玛已认不出他了。
牛虻和他的战友们积极准备着起义。在一次偷 ( http: / / www.21cnjy.com )运军火的行动中被敌人突然包围,牛虻掩护其他人突围,自己却因为蒙太尼里的突然出现而垂下了手中的枪,不幸被捕。
牛虻的战友们设法营救他,但牛虻身负重伤,晕倒 ( http: / / www.21cnjy.com )在越狱途中。敌人决定迅速将他处死。前来探望的蒙太尼里企图以父子之情和放弃主教的条件劝他归降;牛虻则动情地诉说了他的悲惨经历,企图打动蒙太尼里,要他在上帝(宗教)与儿子(革命)之间作出抉择。但他们谁都不能放弃自己的信仰。蒙太尼里在牛虻的死刑判决书上签了字,自己也痛苦地发疯致死。
刑场上,牛虻从容不迫,慷慨就义。在狱中给琼玛的一封信里,他写上了他们儿时熟稔的一首小诗:
不管我活着,
还是我死掉,
我都是一只。
快乐的飞虻!《在出狱欢迎会上的演说》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理解本篇演讲的内容,把握演讲辞的语言特点。
2.理解作者的革命情怀。
二、教学重点:
理解作者的革命情怀。
三、教学难点:
1.把握演讲的语气。
2.把握演讲辞的语言特点。
四、教学时数:
1课时。
五、教学步骤:
(一)课题导入:
1.介绍演讲的特点。
演讲,就是与听众进行现场交流,不但是理念 ( http: / / www.21cnjy.com )上的,而且是感情上的,不但在有声语言上,而且还在无声的躯体、姿态、表情上,进行全方位的交流。今天我们就来看一个革命者的演讲词。他就是邹韬奋《在出狱欢迎会上的演说》。
2.作者简介
邹韬奋(1895-1944),现代新闻记者 ( http: / / www.21cnjy.com )、政论家、出版家。江西余江人。自1926年在上海主编《生活》周刊起,毕生从事新闻出版工作。1932年创办生活书店。1933年初参加中国民权保障大同盟,7月被迫流亡海外,周游欧美,并至苏联参观。1935年8月回国,参加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救亡运动,先后在上海、香港主编《大众生活》周刊、《生活日报》、《生活星期刊》,并担任上海各界救国会和全国各界救国联合会的领导工作。1936年与沈钧儒、李公朴等七人被国民党当局逮捕。抗日战争开始后获释,在上海、汉口、重庆主编《抗战》、《全国抗战》等刊物。皖南事变后,被迫流亡香港,复刊《大众生活》。日军攻陷香港后,辗转赴广东东江游击区,并于1942年到苏北解放区。次年秘密赴上海治癌症。1944年7月24日病逝。中共中央接受他遗书中的申请,追认为中共正式党员。重要著作编有《韬奋文集》等。
作者被关在监狱,很长时间里,前途,命运,甚 ( http: / / www.21cnjy.com )至生命,都在敌人的股掌之间,这是何等痛苦;一旦获得释放,又是何等欢欣。这是正义人士多方奔走、抗议、营救的结果,这是政治斗争的胜利。邹先生当然是胜利的英雄,这位英雄所面对的,又是支持、拥护自己的大众。场面很是热烈的。前面发言的人,又讲了许多热情的话,在这种情况下演讲,邹先生发表了演讲,他讲了什么内容,情绪如何,下面我们一起来领略。
(二)课堂活动:
1.学生自读课文,理解内容,体会语气,做好朗读这篇演说辞的准备。
2.开展小组竞赛。各组推荐代表上台模仿邹韬奋进行演说,看谁把这篇演说辞读得好。
3.师生共同评论。
4.在朗读体验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明确这篇演说辞的特点。
明确:语言朴素,用词简洁,言简意赅。语气平易近人。
(三)内容难点理解:
(1)为什么称“兄弟”?
明确:因为,它有利于缩短说 ( http: / / www.21cnjy.com )话者与听众之间的心理距离。不是踞高临下,而是和对方平等。这就是说,不仅仅是社会地位上是平等的,而且在人情关系上是亲近的。这个词语有利于构成一种语境,有利于缩短现场的心理距离,而缩短心理距离,是顺利交流的关键。如果相反,一味居高临下,就不是缩短心理距离,而是扩大心理距离,听众就可能感到隔膜了。
(2)为什么在看守所内觉得心安理得?
明确:从文中“兄弟每自反省,自己好不好 ( http: / / www.21cnjy.com )?所做皆大众所要做的事吗?”和下文“在看守所内感想是什么?个人都不要紧,可牺牲,可抛弃一切,但不能出卖大众,违反良心做事。个人尽可杀即杀,打即打,心中满不在乎。”两句中可知,作者觉得心安理得在于两个原因:一是做大众的事情,二是没有做出出卖大众的事情。
(3)他的坚定信仰是什么?
明确:作者愿意为国家、为民族、为人民奉献自己的一切。
5.引导学生评价邹韬奋,并找出文中的根据。
明确:博大的胸襟和恢弘的气度。博大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胸襟体现在“个人都不要紧,可牺牲,可抛弃一切,但不能出卖大众,违反良心做事”“心中满不在乎”“很想早些出来,和大众做一些事”等。“恢弘的气度”体现在:“亦没恨人的心”“但愿今后能合作”。
(四)课堂小结:
注意演讲辞的特点和感情基调。把握演讲者博大的胸襟和恢弘的气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