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宜春市上高二中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1月月考试题 生物(无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江西省宜春市上高二中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1月月考试题 生物(无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5-01-02 17:34:01

文档简介

2026届高二年级第四次月考生物试卷
一、单选题
1.生命科学的发展历史告诉我们,对生命现象背后所蕴含的科学本质的探索,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下列关于科学史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美国生理学家坎农提出稳态的概念,并指出内环境稳态是在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共同作用下,通过机体各种器官、系统分工合作、协调统一而实现的
B.英国科学家斯塔林和贝利斯通过实验证明,小肠黏膜和稀盐酸制备的提取液,能促进胰腺分泌胰液,进而发现了促胰液素
C.加拿大班廷和贝斯特将狗的胰管结扎后,取出胰腺做成提取液后注入患糖尿病的狗中,病狗的血糖恢复正常,说明提取液中含有活性的胰岛素
D.温特通过燕麦胚芽鞘实验证明,其弯曲生长是一种化学物质引起。他从人尿液中提取出该化学物质并命名并为生长素
2.染色质由DNA、组蛋白等组成。组蛋白乙酰化引起染色质结构松散,有关基因进行表达;组蛋白去乙酰化,有关基因表达受到抑制(见下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组蛋白乙酰化可能发生在细胞分化过程中
B.过程c需要解旋酶先催化DNA双链解旋
C.一个DNA分子通过过程c只能合成一种mRNA分子
D.过程d还需要核糖体、tRNA、核糖核苷酸、ATP等参与
3.某科研小组利用基因型为Aa的普通二倍体玉米(2N=20),人工诱导得到了同源四倍体玉米(植株A),该小组对植株A进行了如图所示的系列实验。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
A.植株C中基因成对存在,因此为二倍体
B.若玉米细胞为AAa,其产生的配子中a配子占1/3
C.过程③中最多观察到染色体40条
D.无子西瓜与得到植株A的育种方法都涉及多倍体育种,其育种原理属于可遗传变异
4.糖尿病是一种严重危害健康的常见病,主要分为Ⅰ、Ⅱ两种类型,如图表示两种糖尿病部分发病机理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图中①表示的物质是胰岛素,Ⅰ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浓度升高时,胰岛素分泌未增加
B.图中②表示的结构是胰岛素受体,有助于组织细胞摄取葡萄糖
C.图中②能够特异性识别①并将其转移到细胞内
D.注射胰岛素可治疗图示Ⅱ型糖尿病
5.2018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詹姆斯·艾利森发现在T细胞表面有种名为CTLA-4的蛋白质。本庶佑发现了T细胞膜上的PD-1蛋白,抑制PD-1的作用能够活化T细胞,抑制CTLA-4的作用能使T细胞大量增殖,从而增强免疫功能。肿瘤细胞可通过一定的生理机制影响PD-1和CTLA-4,从而减轻或逃避来自于免疫系统的攻击。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T细胞在特异性免疫过程中发挥作用
B.抑制PD-1的作用利于移植器官的存活
C.注射CTLA-4的抗体可增强免疫系统的免疫监视功能
D.若T细胞中CTLA-4相关基因表达过低可能出现自身免疫病
6.某同学用不同浓度的生长素溶液处理植物甲,记录植物甲的芽生长1cm所需时间,结果如曲线图所示,将a~e视为生长素浓度。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该实验不需要设置空白对照组
B.促进芽生长的生长素浓度为a
C.c浓度的生长素对芽生长的促进作用最强
D.曲线图说明了植物生长素作用具有浓度较低时促进生长,浓度过高时则会抑制生长的特性,乙图中四个点中a、c点是抑制作用
7.下表对图示曲线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条件 X Y
A 寒冷环境下 甲状腺激素的含量 机体的产热量
B 饱餐后半小时 肝细胞中糖原的含量 胰高血糖素的含量
C 失水过多,食物过咸 抗利尿激素的含量 尿液的量
D 剧烈运动后的短时间内 乳酸的含量 血浆的pH值
A.寒冷环境下甲状腺激素的含量机体的产热量
B.饱餐后半小时肝细胞中糖原的含量胰高血糖素的含量
C.失水过多,食物过咸抗利尿激素的含量尿液的量
D.剧烈运动后的短时间内乳酸的含量血浆的pH值
8.大豆根部细胞中脯氨酸的含量升高,有助于提高大豆的抗盐胁迫能力,GmMYC2 基因的表达会抑制脯氨酸的合成。已知细胞中GmMYC2 基因的甲基化程度与其抗盐胁迫能力呈正相关。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不能通过基因碱基序列的变化来确定其是否发生甲基化
B.甲基化可能促进了 GmMYC2 基因的表达
C.细胞中GmMYC2 基因的甲基化可能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D.提高脯氨酸的含量能增加细胞的渗透压,从而提高大豆的抗盐胁迫能力
9.下图为葡萄糖由肠腔或肾小管腔运输至组织细胞过程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葡萄糖进入小肠上皮或肾小管上皮细胞的跨膜运输方式为主动运输
B.图中成熟的红细胞呼吸产生的释放到血浆中不会显著影响酸碱度
C.肠腔或肾小管腔内的浓度降低,会影响小肠上皮或肾小管上皮细胞吸收葡萄糖
D.肠腔中的葡萄糖进入血浆,至少穿过4层生物膜
10.5-羟色胺(5-HT)又名血清素,在大脑皮层及神经突触内含量很高,是一种抑制性神经递质。当信号发出后一段时间,5-羟色胺会被突触前膜“回收”,这个过程叫神经递质的再摄取。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5-羟色胺释放到突触间隙的方式为扩散
B.5-羟色胺可使突触后膜的静息电位绝对值增大
C.血浆中的5-羟色胺,过多或过少都会影响人体健康
D.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可以延长5-羟色胺的作用时间
11.过敏原可激活体液免疫产生IgE抗体,当过敏原再次入侵机体时,肥大细胞可产生组胺,使血管壁通透性增大,引起过敏症状,过程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过敏反应是人体免疫过强引发的先天性免疫缺陷病
B.肥大细胞的细胞膜上有特异性结合IgE抗体的受体,两者结合后将阻止过敏原与IgE抗体的结合
C.二次过敏原与肥大细胞表面的IgE抗体的受体相结合,引起组织胺的释放
D.抗体IgE的产生可能需要辅助性T细胞参与
12.机体内环境稳态是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和免疫调节共同作用的结果,是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请结合图(图中A,B,C,D表示器官或细胞;①②③表示物质)分析,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图中①②③三种物质的产生过程,既体现了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又体现了反馈调节
B.图中A既是体温调节、水平衡调节中枢,也与生物节律的控制有关
C.C细胞可产生抗体,其原因是C细胞识别抗原后迅速增殖分化
D.焦虑、紧张导致机体免疫力下降,原因是D细胞活性下降使细胞因子的分泌减少
二、多选题
13.下图是人体某组织内各种结构示意图,A、B、C、D表示的是结构,①②③④表示的是液体,有关此图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③是细胞进行代谢的主要场所
B.皮下注射药物作用于肌细胞的途径是①→②→③
C.①中的1个葡萄糖分子进入组织细胞被利用,至少需要穿过5层膜
D.当D结构堵塞时,液体②会有所增加
14.如图所示,图1、2、3、4表示对胚芽鞘所做的不同处理,图5表示某兴趣小组为探究不同浓度的生长素类调节剂对植物插条生根的影响,进行相关实验得到的结果。下列对实验结果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图1 直立生长是因为玻璃片阻断了生长素的极性运输
B.图2、图3弯曲生长是因为背光侧生长素含量多于向光侧
C.若将图4中纸盒和胚芽鞘一起置于一匀速旋转的圆盘上, 则胚芽鞘向小孔弯曲生长
D.图5中浓度 X、Y、Z之间的大小关系可能为Y15.在神经—体液—免疫调节下,正常机体的各个器官、系统协调配合,内环境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如图甲是三个系统之间的关系,图乙为在信号分子作用下,某种免疫细胞释放免疫活性物质的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当内分泌腺作为神经调节中的效应器时,②代表神经递质
B.当内分泌腺影响中枢神经系统发育时,①代表的激素为甲状腺激素
C.由图乙可以看出,免疫细胞表面至少有3种信号分子的受体
D.若图乙所示的免疫细胞为T淋巴细胞,则图中的免疫活性物质为溶菌酶
16.下图1表示电表两极分别置于神经纤维膜A点的内侧和外侧,图2表示测得的A点的膜电位变化图,图3表示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传导,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
A.内环境K+浓度升高,可引起图2中a点上移
B.图2的b到d和图3的②到③段主要由Na 内流造成
C.图2的c点可对应图3的④处
D.图3的轴突每个位置都可能经过图2的电位变化
三、非选择题
17.图甲是寨卡病毒进入人体后人体免疫反应简化模式图,图中数字表示生理过程,大写字母表示相关细胞,小写字母表示有关物质或结构。请据图回答问题:

(1)图中A细胞的作用是 抗原。图中C细胞被激活的一个信号是抗原接触,图中另一个信号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字母)。
(2)(2)机体消灭寨卡病毒体现了免疫系统的 功能。接种疫苗原则上可以预防该疾病的发生,从免疫学的角度分析,人体接种的疫苗相当于 ,有人在成功接种了预防某种疾病的疫苗后不久,又患了该病,请给出一种合理的解释 。(提示:可以从病毒结构和机体自身免疫力的角度分析)
(3)IgM和IgG是机体受到抗原刺激后产生的两种抗体。人体感染某种病毒3~5天后,可在血清中检测到IgM,量少且存在时间短;10天后可检测到IgG,量多且存在时间长。检测IgM和IgG常作为诊断是否被感染的指标。对近期与某病毒感染者的四位密切接触者进行抗体检测,结果如下表:从检测结果推测,乙、丙、丁已被感染,理由是 。最先被感染的人最可能是 。
密切接触者 IgM IgG
甲 - -
乙 + +
丙 - +
丁 + -
注:“-”表示阴性,未检出相应抗体;“+”表示阳性,检出相应抗体。
18.Ⅰ、由于日本福岛排放核废水,日本近来发现了一些“放射鼠”。经研究发现,这些老鼠有的不能繁殖后代,有的不仅体型巨大,且带有的放射性,可能也会使人类处于危险之中。
Ⅱ、日本福岛核事故后,国际调查组分析了来自当地屠宰场的243头野猪、家猪品种肌肉的DNA样本,发现其中16%是野猪与家猪的杂交后代。回答下列问题:
(1)若某“放射鼠”种群中,基因型为AA、Aa和aa的个体依次占30%、60%和10%。若该种群中基因型为aa的个体没有繁殖能力,其他个体间可以随机交配,理论上,下一代中AA:Aa:aa= 。这是否意味着该种群发生了进化?____(是/否)理由是 。
(2)野猪与家猪杂交能够产生可育后代,一般可以认为野猪与家猪并未形成 。
(3)核禁区的辐射强度较高,生活在此的动植物发生基因突变的频率 (填“升高”或“降低”),基因突变会导致DNA的碱基序列发生改变,但不一定会导致生物体性状发生改变,主要原因是 。
19.人体内环境的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维持人体内环境稳态的机制是相当复杂的。图1表示人体血糖浓度发生变化和人体受寒冷刺激后的部分调节过程的示意图(其中A、B、C、D表示激素),图2表示神经系统对内分泌功能的三种调节方式(分别标记为甲、乙、丙),结合图1、图2所示,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在寒冷环境下,人体体温调节的中枢是 。图1中激素 (填字母)的分泌量明显增加,以增加产热量,同时机体还可以通过皮肤血管收缩,减少皮肤的血流量等变化以减少散热。
(2)血糖升高,一方面可以直接刺激胰岛B细胞,引起胰岛素分泌增加; 另一方面也可以通过 模式(填“甲”或“乙”或“丙”) 调节激素分泌量。
(3)若甲模式中,靶腺为卵巢,则女性排卵前性激素的含量逐渐升高,进而影响下丘脑和垂体中某些激素的分泌,这种调节机制称为 。
(4) 的合成和分泌是通过图2中乙模式调节,当人体内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时,其分泌量 。
20.下图1是反射弧的结构模式图,A、B、C、D、E分别代表反射弧上不同的位点。由于某些原因该反射弧在处受损,但损伤的具体程度未知。回答下列各题:
(1)图1在神经中枢中突触上的信号传递为: 。刺激D点引起骨骼肌收缩 (填“属于”或“不属于”)反射。
(2)研究人员为了进一步探究受损部位的损伤程度,设计了如下实验:
①为了检测损伤的部位,应将图2中的灵敏电流计的甲、乙两电极分别连接在A、B两点,并电刺激 (填“C”“D”或“E”)点,观察灵敏电流计偏转的次数和骨骼肌的反应情况。
②如果灵敏电流计偏转了1次,骨骼肌收缩,表明只损伤了阴影中的传入神经。
③如果 ,表明只损伤了阴影中的传出神经。
④如果 ,表明阴影中的传入神经和传出神经均受到损伤。
21.图1是某具有甲、乙两种单基因遗传病的家族的系谱图。甲病、乙病分别由等位基因A/a、B/b控制,两对基因独立遗传,甲病在人群中的发病率为1/3600。TaqMan荧光探针结合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可检测单碱基突变,用红色和绿色荧光探针分别标记正常基因和突变基因的核酸序列,当PCR循环数增多时,相应的荧光信号逐渐积累。回答下列问题:
(1)据图1可知,甲病的遗传方式为 。
(2)为确定乙病的遗传方式,科研人员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对该家族中Ⅱ-4、Ⅱ-5、Ⅲ-4、Ⅲ-5个体关于基因B/b进行了检测,检测结果为图2的a、b、c三种类型。据图分析,乙病的遗传方式为 ,判断依据是 。
(3)若Ⅲ-2与一个无亲缘关系的正常男子婚配,生育患甲病孩子的概率为 。
(4)在辅助生殖时对极体进行遗传筛查,可降低后代患遗传病的概率。Ⅱ-5在生育Ⅲ-5之前高龄且患乙病,需要进行遗传筛查。人卵细胞形成过程中第一极体不再分裂,不考虑基因突变,若Ⅱ-5第一极体的染色体数目为23,则Ⅲ-5的染色体数目 (填“可能”或“不可能”)存在异常;若减数分裂正常,且第一极体X染色体上有2个基因B,则所生男孩 (填“一定”“不一定”或“一定不”)患乙病。2026届高二年级第四次月考生物试卷答题卡
姓名: 班级: 考场/座位号:
准考证号填涂区

选择题(1-12为单选,每小题2分,共24分;13-16为多选题,每题4分,共16分,全部选对得4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的得0分)
1 5 9 13
2 6 10 14
3 7 11 15
4 8 12 16
填空题(除标注外,每空2分,共60分)
请 在 各 题 目 的 答 题 区 域 内 作 答,超 出 黑 色 矩 形 边 框 限 定 区 域 的 答 案 无 效!
请 在 各 题 目 的 答 题 区 域 内 作 答,超 出 黑 色 矩 形 边 框 限 定 区 域 的 答 案 无 效!
缺考标记
正确填涂
注意事项
答题前请将姓名、班级、考场、准考证号填写清楚。
客观题答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修改时用橡皮擦干净。
必须在题号对应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无效。
17.(14分)
(1) ,
(填字母)。
(2) ,


(提示:可以从病毒结构和机体自身免疫力的角度分析)
(3) ,

请 在 各 题 目 的 答 题 区 域 内 作 答,超 出 黑 色 矩 形 边 框 限 定 区 域 的 答 案 无 效!
18.(12分)
(1) , (是/否),

(2) 。
(3) (填“升高”或“降低”),

19.(12分)
(1) , (填字母)。
(2) (填“甲”或“乙”或“丙”) 。
(3) 。
(4) ,

20.(10分)
(1) ,
(填“属于”或“不属于”)。
(2)① (填“C”“D”或“E”)。
③ 。
④ 。
21.(12分)
(1) 。
(2) ,

(3) 。
(4) (填“可能”或“不可能”),
(填“一定”“不一定”或“一定不”)。
2026届高二年级第四次月考生物试卷答题卡----1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