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合肥市经开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安徽省合肥市经开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76.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1-02 17:37:3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安徽省合肥市经开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语文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共三部分,16小题,满分100分(含卷面3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2.全卷包括“试题卷”(4页)和“答题卷”(4页)两部分。
3.请务必在“答题卷”上答题,在“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试题卷”和“答题卷”一并交回。
一、语文积累与运用(24分)
1.默写。
走在语文的世界里,我们跨越时空与先贤哲人对话。孔子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告诉我们:学习与思考相辅相成,不可偏废:杜甫在《江南逢李龟年》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抒发了对个人身世流离与繁华时代落幕的慨叹之情:刘禹锡的《秋词》一改秋日萧瑟之境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描绘了明丽的秋景,引出了豪迈的诗情;在《夜雨寄北》中,李商隐把羁旅的凄凉转化成家人团聚的想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运用所积累的知识,完成下列小题。
悟空迎近前来问曰:“你是谁家小哥?闯近吾门,有何事干?”哪吒喝道:“泼妖猴!岂不认得我?我乃托塔父王三太子哪吒是也。今奉玉帝钦差,至此捉你。”悟空笑道:“小太子,你的奶牙尚未退,胎毛尚未干,怎敢说这般大话?我且留你的性命,不打你。你只看我旌旗上是甚么字号,拜上玉帝:是这般官衔,再也不须动众,我自皈依;若是不遂我心,定要打上灵霄宝diàn。”
(1)给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哪( )吒 喝( )道 宝diàn( )
(2)下列选项与文中“官衔”一词词性不同的一项是( )
A.姓名 B.奶牙 C.胎毛 D.皈依
(3)以上文段节选自神魔小说《__________》,文中悟空旌旗上的“字号”是“__________”。
3.清华附中合肥学校C23年级开展“我爱阅读”综合实践活动,请你参与。
【多彩阅读我宣传】
(1)如图是清清同学为本次活动设计的宣传海报初稿,她对背景图片不太满意,请你帮她重新选择图片并说明理由。
简单描述你所选的背景图片(20字以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捐赠书籍我倡议】
(2)七(2)班的王同学和丁同学作为学生社团的负责人,准备面向全年级同学发起捐书倡议。请帮她们修改“倡议书”。
倡议书各位亲爱的同学:书籍是知识的载体,读一本好书将使同学们一生受益。为了鼓励同学们充分利用在校的碎片时间进行阅读,【甲】学校不仅在教室内安装了书架和书籍,而且将在教学楼多处区域设置“阅读角”,以便同学们随时随地进行阅读。【乙】对此我们《读书俱乐部》郑重向全年级发出“认捐我最喜爱的书籍”的倡议:1.优先捐赠所列书单内的书籍。2.所捐书籍无明显破损。3.所捐书籍须正能量。赠人玫瑰,手有余香。让我们携手将读书的种子撒在每个同学的心中。倡议人:C23年级读书俱乐部2024年1月
①【甲】处画线句有词语搭配不当的语病,请你修改。
②【乙】处画线句有一处标点使用错误,请你修改。
【家校共育我参与】
(3)合合同学的妈妈非常在意他的学习成绩,看到他读课外书时总会说,有这个时间,不如多做几张试卷。作为合合的好朋友,你打算怎样劝说他的妈妈呢?(80字以内)
二、阅读(43分)
【一】(15分)
儿歌
邓云乡
①古人说:“千秋万岁名,不如少年乐。”也还记得袁子才的一句名诗:“不羡神仙羡少年。”这都是至理名言。别的不用多说,在北京的夏日,看着听着娃娃们唱歌,就使人感到有说不清的乐趣。
②为什么说夏天呢?因为五月端午之后,天气渐热,万物生发,人们都换上夏衣,男孩子小褂、汗背心、短裤,小姑娘也是花小褂或者花裙子。孩子们都在户外玩,有趣的事情多了,所以夏天的儿歌也特别有情趣。
③夏天天热,阴晴不定,片云可以致雨,用不着等什么“油然作云,沛然作雨”,头顶上一片黑云,西北风一卷,“噼里啪啦”就下起来了。小孩们欢喜地在小院中乱跑,大人在屋里、麻子上还喊不应。这时就会有一首动听的儿歌:
大头,大头,下雨不愁,人家有伞,我有大头!
④反复地唱,欢蹦乱跳,十分顽皮。
⑤夏天雷阵雨来了,又是风,又是雨,小小的三合院、四合院似乎都是一个避风港,每间屋子似乎是一条小木船,在风浪中震撼着。母亲抱着被子里的孩子,从窗眼里望着外面的雨,唱着儿歌道:
风来了,雨来了,老和尚背着鼓来了。
⑥至于为什么是“老和尚背着鼓来了”,却没有人注意,只是这样说。后来看到老先生们写的儿歌的书,说是“背着谷来了”,这可能是南方的说法,而北方仍然是读“鼓”的。难道说北京夏天的儿歌只是这两个吗?不然,北京夏天还有一个最美的儿歌,那是其他任何地方也没有的。
⑦几场好雨过后,小小的四合院中,都是花花草草,绿油油的、香喷喷的、湿漉漉的。在当院荷花缸、大水缸外面,在各屋的马头墙角上,在大树的根部 都有小小的蜗牛翘着两只小小的肉角在爬行。这个背着半透明躯壳的小动物,永远不会担心没有房子住,或为分不到房子、交不出房租而发愁,它永远是那样善良而悠闲地、像诗人散步般的爬行着。北京话很奇怪,因为没有水牛,所以语言中没有“水牛”的词汇,却把蜗牛叫“水牛儿”,一个庞然大物,一个小不点,写出来两个字完全一样,这不要说外国人翻译起来容易弄错,就是外地人听到恐怕也会弄不清楚。它是孩子们最好的朋友,孩子们把它轻轻地拿在手中,几个小脑袋凑在一起,盼望着它的触角快点伸出来,抑扬而深情地唱道:
水牛儿——水牛儿,先出犄角后出头儿噢!你爹你妈,给你买烧羊肉吃噢——
⑧妙就妙在似通非通之间。
⑨我在北京做小学生的时候,已过了玩水牛儿的年龄了,但我听惯了妹妹们和同院小孩玩的时候的歌唱声,我多么爱听这首美妙的儿歌啊!
(选自《燕京乡土记》,邓云乡著,中华书局2015年6月版,有删改)
4.文中描写了三个唱儿歌的场景,分别是:片云致雨,孩子们在院子中唱儿歌;雷阵雨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孩子们玩蜗牛时唱儿歌。
5.你认为第②段画波浪线的句子中哪个词语需要重读?为什么?请结合上下文语境简要分析。
6.请从词语特点或感官描写的角度对第⑦段画线句进行赏析。
7.儿歌给作者带来了哪些有关童年、母亲、家乡的情感体验?结合全文,从上述三个角度中任选两个进行简要分析。
【二】(15分)
小畜记
胡成瑶
①我们家曾经养过一只奇丑的猪,脸黑,鼻短,多皱。有一次我实在忍无可忍地对它说:“你真的好丑啊。”它一副满不在乎的样子,然后哼出一声浓重的鼻音。我也不懂它的意思,就去跟祖母说了这件事,她大吃一惊,说:“猪也有丑的?我觉得它蛮好。”凡是祖母经手过的东西她都会认为天下第一。
②有段时间,家里养了三十头猪,那个暑假弟弟高考结束,在家当起了“猪倌”。每天伺候三十头猪三顿饭已经是累得够呛,但他苦中作乐,天天观察猪这种生物。
③有一次,他把煮得滚烫的猪食倒进槽里,那丑猪一嘴就又过来,结果烫得嗷嗷大叫,忙不迭地把猪食吐出来。“你猜它有多聪明?”弟弟问我。
④“它用脚在土里刨了几下,刨出新土,然后含在嘴巴里降温。”可是它笨就笨在重复犯过的错误,槽边有个坑,大约就是它长年刨土的结果。
⑤猪比较懒惰,永远是一副虚无主义者的样子。吃饱了哼哼,没吃饱也哼哼,既不满足也无追求。
⑥但是鸡就不一样了,一副乐颠颠的样子,让我都要相信虫子是真的那么好吃,而且它们一律都有一种为虫子献身的牺牲精神。在挖地的时候,锄头常常不小心就挖到鸡的脖子上——因为它们看见一条肥美的蚯蚓就冒死冲上来。在被人一锄头挖得晕头转向之后,它还是没放掉嘴里的那条蚯蚓,躲到一棵茶树的后面去享用。没等眼前的金星散尽,它又冲过来,又一条蚯蚓!
⑦祖母是个“迷信”的人,我们家从来没养过猫,有一天竟然跑来了一只猫。她喜出望外,因为她的理论是一个家败落了连猫都留不住,而一个家要兴旺了就会有猫跑过来。
⑧这只猫凶悍无比,完全不是我们家的风格。没来多久它竟然把别人家的一只猫咬死了,从那以后它就建立了在这一带的霸主地位。只要看见谁家的猫伙食不错,它就赶在别人开饭之前走过去夺人口食。
⑨虽然它在外面声名狼藉,在家里却是温顺可人。它喜欢在我脚背上打滚,或者在小腿上蹭来蹭去,“喵喵”地叫几声,说不出的惹人怜爱的劲儿。它很黏人,有时下雨的深夜里,父亲一个人觉得寂寞,就会在房间里走来走去,而猫就醒过来,“喵”的一声,好像在说“我就在这里呢”。
⑩二叔家有只狗,养了十七八年,在狗辈中也算是高龄了。因为它的嘴巴是乌黑的,所以取名叫“乌嘴”。
乌嘴在我的记忆中从来不咬家人。我有时三四年回一趟家,回去,它朝我吼两声,我叫一声“乌嘴”,它凑过来,在我的脚边闻闻,就走开了。它记得我。
乌嘴除了看家,还帮弟弟打猎,每年夏天,收获很多野兔子,都做了火锅,下了酒。冬天,它跟着大批人马去深山里打野猪,据猎人说,它是个很好的“赶角”。它负责发现野猪的踪迹,然后把野猪追赶到猎人布下的埋伏点。很多次,猎人们扛着重达一两百斤的大野猪回来,扔在廊下,我们凑过去看,野猪的四个蹄子两两捆在一起,胆子大的用手去戳戳,看它还活着没有。乌嘴在死野猪旁边咻咻地蹿来蹿去,它的鼻息喷到我们的脸上,一副自豪无比的样子。
前几年我回老家,二叔说乌嘴瞎了。我问:“怎么晓得它瞎了?”二叔说:“它到处乱撞,出门都会撞到头。”有一天,乌嘴出去转悠,一天一夜没回来。二叔急死了,到处找,找了一整天,快天黑的时候走到一块茶田,在草堆里发现了它。家乡的茶田像迷宫,天知道它为什么突然心血来潮跑去茶田,它眼睛瞎了,怎么走都撞到茶树,最后卧倒在草堆里,等死。我记得以前它随大队人马去打猎,在一处很陡峭的悬崖走丢了,它就像狼一样嚎叫,最后大队人马回去找到了它。可是这次,乌嘴大概已经没力气叫了。
偌大一条土狗,那天二叔把他像抱婴儿一样抱了回去。从此,它也不敢出“远门”了。第二年,我去二叔家,看见乌嘴,果然它的眼睛没有眼白,眼睛只是黑黑的两个洞。天冷,火炉生起来了,它躺在火炉边睡觉。从它痴肥而安然的样子看,主人把它照顾得不错。
我们乡下人,对于自己身边的人或者事物总是特别地珍惜,那种绵长的情意会一直持续到生命的终点。
8.阅读全文,梳理小畜的特点,完成下边表格。
小畜 特点
猪 奇丑
①__________
②__________
鸡 乐颠颠
猫 ③__________
④__________
9.请品析文中画横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偌大一条土狗,那天二叔把他像抱婴儿一样抱了回去。(从修辞手法角度)
10.文中对祖母的描写虽然不多,却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请试着用两个关键词概括其特点,并简要分析。
11.结合文章具体内容,谈谈你对最后一段加点词语的理解。
我们乡下人,对于自己身边的人或者事物总是特别地珍惜,那种绵长的情意会一直持续到生命的终点。
【三】(13分)
【甲】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论语 学而》)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论语 雍也》)
【乙】子曰:“由,诲①汝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②也。”
(《论语 为政》)
子曰:“不患③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论语 学而》)
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论语 子罕》
【注】①诲:教,传授。②知:同“智”,聪明,智慧。
12.请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不亦说乎?__________ (2)好之者不如乐之者__________
(3)诲汝知之乎__________ (4)患不知人也__________
13.请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仅限两处。
知 者 不 惑 仁 者 不 忧 勇 者 不 惧。
14.请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2)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15.以上五则文字都包含对“知”的阐述,请根据文意,完成对这个字的探究。
知 含义 例句 语句带来的启发
了解 人不知而不愠 (1)__________
知道 (2)__________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智慧 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3)__________
三、写作(30分)
16.阅读下面文字,根据提示作文。
我在梧桐叶落的秋日遇见你,我的同桌,你让我尽情沐浴在友情的阳光中:
我在芳草萋萋的南艳湖畔遇见你,那一株芦苇,从此我懂得了什么是孤独之美:
我在《西游记》遇见你,白龙马,你的忠诚与沉默让我领悟了做人的真谛。
请以“真好,我在__________遇见你”为题,写一篇文章,诗歌除外,不少于600字
要求:(1)请在横线上填一个词语,将题目补充完整。
(2)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3)抄袭是不良行为,请不要照搬别人的文章。
答案
一、语文积累与运用(24分)
1.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2.(1)né;hè;殿;(2)D;(3)《西游记》;齐天大圣。
3.(1)示例:背景图片选择一本打开的书,书上有一些飞翔的白鸽。理由:书代表阅读,白鸽象征自由与和平,寓意阅读能带给人心灵的自由,且与“我爱阅读”主题相契合,画面简洁且富有美感,能吸引人的注意力,激发人们对阅读的兴趣。
(2)①将“安装”改为“摆放”。②将书名号改为引号。
(3)阿姨,阅读课外书可以拓宽合合的知识面,培养他的思维能力和想象力,对学习成绩的提升也有帮助。您可以让他在完成作业后,适当阅读一些有益的课外书,您觉得呢?
二、阅读(43分)
【一】(15分)
4. 母亲抱着孩子在屋内唱儿歌;几场好雨过后。
5. “特别”一词需要重读。因为“特别”强调了夏天儿歌的情趣与众不同,突出了夏天孩子们唱儿歌的乐趣之多,与前文“夏天的儿歌也特别有情趣”相呼应,也为后文具体描写夏天的儿歌场景做铺垫,体现了作者对夏天儿歌的喜爱之情。
6. 从词语特点角度赏析:“绿油油”“香喷喷”“湿漉漉”三个叠词的使用,生动地描绘出雨后四合院中花草充满生机、散发香气、清新湿润的特点,增强了语言的节奏感和表现力,使画面更加鲜活,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了雨后小院的美好。从感官描写角度赏析:此句从视觉(绿油油)、嗅觉(香喷喷)、触觉(湿漉漉)三个方面描写了雨后小院的景象,多感官的描写给读者带来全方位的感受,让人真切地体会到雨后小院的生机与美好,也为下文孩子们在这样的环境中玩耍、唱儿歌营造了温馨的氛围。
7. 童年:儿歌唤起了作者对童年美好生活的回忆,如听妹妹们和同院小孩唱儿歌的场景,让作者怀念童年无忧无虑的时光。母亲:雷阵雨时母亲抱着孩子唱儿歌,体现了母亲对孩子的关爱,儿歌成为作者回忆母亲温暖怀抱和母爱的载体。家乡:文中描写的北京夏天的儿歌场景,如孩子们在四合院中玩耍唱儿歌等,这些具有地域特色的场景和儿歌,让作者感受到家乡独特的文化氛围,使作者对家乡产生深深的眷恋之情。
【二】(15分)
8. ①懒惰、贪吃、聪明又愚蠢;②虚无主义者;③凶悍、温顺、黏人;④霸气、忠诚。
9. 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乌嘴比作婴儿,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二叔抱乌嘴时小心翼翼的样子,表现出二叔对乌嘴的关爱,也体现了乡下人对身边事物的珍惜之情。
10. “迷信”和“护短”。“迷信”体现在祖母认为家里来了猫就代表家要兴旺,这是一种没有科学依据的观念;“护短”体现在祖母认为她经手过的东西都是天下第一,如她觉得那只奇丑的猪蛮好,体现了祖母对自家事物的偏爱。
11. “珍惜”体现在乡下人对身边的人和事物的珍视,如对养了多年的狗乌嘴,即使它瞎了,主人也悉心照顾;“绵长的情意”表现在他们与身边事物的感情持久深厚,如乌嘴多年来陪伴家人,家人与它之间建立了深厚的情感,这种情感不会因为它的衰老或残疾而消失,一直持续到它生命的终点,体现了乡下人质朴、重情的品质。
【三】(13分)
12.(1)同“悦”,愉快;(2)以……为快乐;(3)你;(4)担心。
13. 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14.(1)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恼怒,不也是君子吗?(2)不担心别人不了解自己,只担心自己不了解别人。
15.(1)在人际交往中,我们不应因他人不了解自己而生气,要保持平和的心态,做一个有修养的人。(2)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3)对待知识要有实事求是的态度,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才是真正的智慧。
三、写作(30分)
略。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