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通过反复朗读来了解诗歌大意。
2、体会本诗慷慨激昂的情感和开阔的意境。
3、通过对景物的感受体味诗人的远大抱负。
2学情分析
《观沧海》是学生进入初中阶段精讲的第一篇古诗,对学生学习古代诗词, 观沧海》是学生进入初中阶段精讲的第一篇古诗,对学生学习古代诗词, 在朗读、背诵、理解和赏析方面,都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初一的学生从小学 在朗读、背诵、理解和赏析方面,都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3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难点:
1、体会本诗慷慨激昂的情感和开阔的意境。
2、通过对景物的感受体味诗人的远大抱负。
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歌曲导入
1、课前播放《三国演义》主题曲。
同学们,刚才的歌曲大家熟悉吗?(熟悉)这是哪部电视剧的主题曲?(《三国演义》)看过三国演义的同学一定熟悉曹操,你们认为曹操是个怎样的人?(反贼、奸雄)看来曹操在大家心中留下的印象不是很好,其实曹操是一位大英雄,他是一位胸怀大志的政治家、军事家。一次曹操亲率大军北上追歼袁绍残部,当时正是夏秋之交,他跃马扬鞭,登山观海,面对洪波涌起的大海,一时诗兴大发,豪情满怀,写下了《观沧海》这一千古名篇。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曹操的《观沧海》。【板书:观沧海 曹操】(点击课件,出示课题)
2、同学们,从课题中你们知道了什么?(观:看,沧海:大海)这里的观,看的意思,是站在高处,居高而观,沧海,因海水苍色,一望无际,所以把大海称之为沧海。现在我们一起随曹操去领略这浩瀚大海的壮丽景色吧。
活动2【讲授】初读感知
1、请同学们自己结合注释大声的读一读这首诗,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诗句。(出示课件:朗读要求)
2、学生自读。(老师巡视)
3、请一位同学把这首诗读给大家听一听?读得怎样?(生点评。师随即指导,字读准,读流利,还读出节奏。)(诗歌应该怎样读?读出节奏,读出感情)
4、从诗的格式来看这是一首几言诗?(四言诗)那四言诗的节奏是怎样的?(22)(点击课件:出示有节奏的诗)
5、请同学们有节奏的再读诗歌。
5、请一位学生朗读,读出节奏,读出韵味。(吟诗)点评。
6、现在我们来听听朗读专家是怎么读的,(听录音)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7、齐读。(读出节奏和气势)
8、通过刚才的朗读,大家理解了这首诗歌的大概意思了吗?(理解了,谁来把这首诗歌的意思概括的说一说。)(不了解,临:登,第一个“以”无意义,连接“登”和“观”两个动词,山岛:岛屿,丛生:草木等聚集在一起生长,形容茂盛,丰茂:丰美茂盛,萧瑟:风吹动树木的声音,洪:大,若:好像,歌以咏志:以歌咏志的倒装。)
活动3【讲授】读景悟情
1、看来同学们把诗意读明白了。诗人登上碣石山顶,居高临海,视野寥廓,大海的壮阔景象尽收眼底,请同学再次默读这首诗,想一想:哪一个字统领全篇?(观:看)那么,诗人登上碣石山,看见了怎样的景象?产生了怎样的联想?
2. 学生自品诗句。再同桌交流。3. 集体交流。(课件出示诗句)
预设:
1诗歌以“观”字统领全篇。
2、谁来说一说诗人登上碣石山,看见了怎样的景象?(看到了“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洪波涌起”听到了“秋风萧瑟”。)
(出示课件 “观”、“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3、同学们,现在请大家结合注释来感受这几幅画面,然后把你所感知的与同学交流一下。(教师巡视)
(1)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描写了哪些景物?(大海和山岛),描写出了怎样的景象?(在平展的大海上,水波荡漾,(荡漾:水波微动)岛屿高耸突兀)。“何”的意思是多么,表现出作者对大海怎样的感情?(惊叹、赞叹)“澹澹”是指水波荡漾而不是波涛翻滚,波涛翻滚是大海的一副动态图,那么水何澹澹描写的是大海什么状态下的景象(相对静止),在平展的大海上“山岛竦峙”,岛屿高耸。平展的大海和突兀的岛屿相互衬托,显示出了大海深邃辽远、浩瀚汪洋的特点。使大海显得更加神奇壮观。(课件展示图片)【板书:看:大海、山岛】
(2)“树木丛生,百草丰茂”放眼望去,诗人还看到了什么?(树木和百草)怎样的树木和百草(作者看到了郁郁葱葱的树木和茂盛丰美的草)眼前的景让我们感受到了哪个季节的特点?(春天),春天给我们怎样的感受?(生机勃勃、春意盎然)虽然已到秋风萧瑟,草木摇落的季节,但岛上树木繁茂,百草丰美,使人觉得春意盎然。给大海增添蓬勃的生气。可是,此时此刻,是秋天吗?(不是),你从哪句诗得知的?(课件展示图片)【板书:树木、百草】
(3)“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分析:这里作者描绘了哪些景物?(秋风、洪波)(萧瑟:是风吹动大海所发出的声音,展现了大海飒飒秋风下海浪滔天、奔流怒吼的雄奇景象。)(课件展示图片)【板书:洪波 听:秋风】
面对如此浩瀚的大海和百草丰美的蓬勃景象,诗人心情怎样?(激动、心潮澎湃)谁能把这种诗人心情读出来?(指一名读,评价;再指名读,再评;全班齐读)
2、此刻,面对这样气势磅礴、波涛汹涌的、巨浪翻滚的大海,诗人产生了怎样的联想?(“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读)(点击课件)【板书:想:日月、星汉】
你怎样理解?“日月之行,若出其中。”(茫茫大海与天相接,空蒙浑融。在这雄奇壮丽的大海面前,太阳、月亮、星辰、银河都显得渺小了。旭日被海浪抛出地面,明月被海涛抛向天空,日月的运行好像出没于大海的怀抱之中,灿烂的银河群星好像包孕于大海的母腹之内。这就是大海的气魄,大海的胸怀。)
作者通过想象表现了大海吞吐日月的奇特之景,作者还通过这想象之景表现了什么?(还表现了诗人如大海般宽广的胸襟。)(补充资料:为了让大家更好了理解,老师找打了这两句话,请结合“夫英雄者,胸怀大志,腹有良策,有包藏宇宙之机,吞吐天地之志者也。”、“宰相肚里能撑船”来理解。)(作者把自己的胸怀比喻成囊括宇宙的大海)(学生说后,教师补充资料:此时,曹操已经统一了北方,在北征乌桓途中,他望着眼前气势磅礴,包藏宇宙,吞吐日月的大海,感觉那大海就如自己的胸怀一样,十分宽广,激发了他希望统一中国的宏大志向。那澎湃的巨浪就如他的铮铮铁马,横扫宇内,踏平万里江山,统一中国,实现他的英雄之志。)那吞吐天下之志就是统一天下,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
谁来把诗人那囊括宇宙的豪迈气势、统一天下的豪情壮志读出来?生读,评价。再齐读。
活动4【活动】总结拓展
1、通过品读这首诗,你有什么感受?(敬佩曹操的英雄气概)从这首诗中学到了些什么?(祖国的统一大业落在了我们的肩上,台湾还未真正回到母亲的怀抱)无论是实在的景色描写,还是了诗人心中奇特之景的想象,创造了一个极其开阔的意境,表现出了作者那包藏宇宙的博大胸怀,在诗中作者并没有直接表露出意欲建功立业的抱负,而是蕴藏在对景物的描写中,这种表达手法是(情景交融)。在景物的表现上有什么特点?(动静结合、虚实结合)
2、让我们带着对英雄那豪迈的气势和远大的抱负的敬仰,一起背诵这首诗。
3.但凡具有伟大抱负和志向的政治家都有这样情怀,如我们敬爱的伟大领袖毛泽东主席,在带领中国工农红军进行二万五千里长征时,写下了一首令当时他的敌人——蒋介石都佩服不已的豪迈诗篇《沁园春·雪》(课件出示)我们来读一读,看你能从中体会出什么?
沁园春·雪
北国风光, 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 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
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课件19张PPT。你认为曹操是一个怎样的人?——曹 操《观沧海》朗读要求:
结合注释朗读诗歌,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诗句。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jié dànsǒng zhì sè 观沧海曹操通过朗读,大家理解这首诗歌的大概意思了吗 ?临:登
以:无意义,连接“登”和“观”两个动词
山岛:岛屿
丛生:草木聚集在一起生长,形容茂盛
丰茂:丰美茂盛
萧瑟:风吹动树木的声音
洪:大
若:好像
歌以咏志:以歌咏志的倒装。 全诗是以哪个字来统领全篇的?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诗人登上碣石山,看见了怎样的景象?(用诗句来描绘)观交流讨论: 结合注释感受这几幅画面,然后把你所感知到的与同学进行交流。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诗人面对这样气势磅礴、波涛汹涌的大海产生了怎样的联想?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重点品读 茫茫大海与天相接,空蒙浑融。在这雄奇壮丽的大海面前,太阳、月亮、星辰、银河都显得渺小了。旭日被海浪抛出地面,明月被海涛抛向天空,日月的运行好像出没于大海的怀抱之中,灿烂的银河群星好像包孕于大海的母腹之内。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夫英雄者,胸怀大志,腹有良策,
有包藏宇宙之机,吞吐天地之志者也。 重点品读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
统一天下的抱负写作特点:借景抒情虚实结合 动静结合通过品读这首诗,你有什么感受?
从这首诗中学到了些什么? 背诵诗歌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须/晴日,看红妆素裹,分外/妖娆。沁园春·雪毛泽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