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目标
1、了解诗歌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准确流畅的背诵诗歌。
2、搜集资料,了解作者的生平思想,初步了解杜甫诗歌的创作风格。
3、以本诗为框架,开始学习品析名品诗词。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反复诵读,体会诗歌的意境,品味诗中的美点。
2、把握重点词语,分析景物意象,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
3、通过想像与联想,体味诗歌的深层意蕴。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体会诗人热爱祖国河山的思想感情。
2、学习作者年少立下远大志向的胸怀。
2学情分析
《望岳》是语文版七年级上次第七单元中的一首古诗。由唐代大诗人杜甫所写。诗人通过描写泰山雄奇壮丽的景色,表达了不怕困难、俯视一切的雄心壮志。诗歌的风格气势磅礴、雄放健拔。学生们已经学习过杜甫的诗歌作品了,可是却不知道他的诗歌在中国文学史中的地位。因为七年级的学生们还没有正式接触过诗歌赏析的部分,而这节课正是带领大家进入中国古诗词意向奇妙境界的第一块石板。学生们对于诗歌的印象还停留在小学阶段的注解,常识,主旨部分;至于诗歌怎么好,好在哪,完全没有概念。而且学生们也没有这样的能力与方法去赏析这种文学作品。因此要让学生们真正的赏析一首诗歌的玄妙,不仅仅要让学生理解,更要带领学生想象,体会,甚至获得同感。因此,必须教给大家一种赏析的办法,一种赏析的框架。学生们在倾听,想象,体会,感触的过程中慢慢找到探索古诗词奥妙的途径。
3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反复诵读,感知诗歌的意蕴美。
2、通过想像与联想,把握诗歌的景与情。
教学难点体会最后一联的深层意蕴。
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一)以问置疑,导入新课
1. 同学们,源远流长的中国古代诗歌发展到隋唐时代,达到了艺术上高度成熟的顶峰,而其中望山而吟的名作更是不胜枚举。请同学们帮我回忆一下,记忆中有哪些关于山的古诗呢?
2. 名山名作真是让人心驰神往啊。如果说唐代的诗歌如同中国古代文学史中的一座皇冠,那其中两颗最为璀璨夺目的明珠无疑应该是李白和杜甫。
3、学生通过知识整合介绍李白和杜甫的相关知识。
同学们对于知识的整合做得还是不错的。其中一定要明确李白被称为诗仙,而诗圣指的却是杜甫,杜甫的诗还被人称为:诗史。这节课我们将学习诗史中最为人赞颂的代表作之一:《望岳》
【设计意图】以回顾望山而吟的名作形式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而设计的问题由描写的事物自然过渡到诗歌的作者和学习的内容,由此增强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的强烈欲望。
活动2【讲授】(二)讲授新课——知识储备
1.简介作者及写作背景知识。天宝三年,25岁的杜甫科举不第。当时,他父亲杜闲在山东兖州任司马,杜甫借省亲之机去山东各处游历,见到了泰山,写下了这首诗。
2.初读诗歌,强调字音,把握节奏,明确体裁。
(1)学生自己大声朗读诗歌,教师则强调一些字的读音,
如“岱”、“夫”、“眦”等。
(2)学生再读诗作,了解基本词义。教师总结、评价,最后,再集体朗读诗歌。
(3)板书课题,学生自己结合课下注释解题,明白是作者近岳而望,并没有登山。教师指导学生明确诗歌的体裁:五言律诗。
【设计意图】学习知识,纠正对诗歌体裁的错误认识。准确熟读,感悟诗意,体会感情。
活动3【活动】(二)讲授新课——赏析体会
细读诗歌,理解全诗内容。学生借助课下的注释逐句理解,小组内同学之间互相交流,基本掌握诗句的含义,完成后,教师再解析诗歌重点与诗眼。
以第一联为例,分析之后品味各联的“诗眼”,让学生领悟怎样品析这样的文学作品,从哪里入手,怎样看到作品的好,之于作品的重要性怎样体会。
【设计意图】这是学习的重点,诗人以“望”统摄全文,通过所望之景为最后抒所望之情做好铺垫。尽量要求学生用译文中的词语概括泰山景色的特点,培养他们的语言概括能力和对诗的品析能力。
活动4【活动】(二)讲授新课——诵读感触
5.在理解诗意和诗境的基础上,有感情的重读诗歌。
(1)学生集体重读诗歌,并听录音,与之比较。
(2)展出现代诗翻译,并且找出句中的感情宣泄点,予以解释和强调。从而理解始终原作的意境,找到合适的情感基调。
(3)最后观看视频,齐读全诗,整体感悟诗人的雄心壮志有何动人之处。
【设计意图】这是学习的重、难点。
重点一:如何体会诗句所表现的情感?即写美景,抒什么情?由最后两句讨论想象的内容,自然可以理解抒发的是诗人心中的豪情。
重点二:感悟诗中最后一联的深层意蕴。即如何由情入理。在美景豪情的基础上,详细介绍青年杜甫宏伟的抱负。诗人在欣赏、陶醉于眼前美景的同时,赞不绝口,豪情满怀,必定会对自己的前途充满信心,将抒情与言志有机地融合在一起,表达了对人生的感悟。
难点:理解诗歌风格。经过学习、讨论,已明确诗歌的风格总体是积极乐观的,是奋发向上的。对于诗歌的阅读,七年级的学生毫无经验,因此这是开启诗歌情感诵读的契机。
活动5【练习】(二)讲授新课——拓展提升
诗中每一联都有“望”的意思,但手法角度与内容各不相同,下面我们一起来分析。请同学们展开想象和联想,完成表格。
以李白《望庐山瀑布》为题材,分析此“望”与《望岳》中的望有何不同。
【设计意图】
第一,检查学生学习效果,明确诗歌写作特点,加深对诗歌的全面理解,以学促学,以便学生在今后的写作实践中学习、借鉴。
第二,学生在自学、理解的基础上,集体讨论、总结学习诗歌的方法,牢记于心,为学生完全自学下一篇古诗奠定基础,培养能力。
活动6【讲授】(二)讲授新课——总结定位
杜甫“望岳”共三首,这一首是写望东岳泰山的。诗以“望”入题,赞叹东 岳,讴歌造化。希望凌顶而小天下,以抒雄心壮志。表达了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之雄心,显示出他坚韧不拔的性格和远大的政治抱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千百年来为人们传诵。
活动7【作业】作业
背诵默写《望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