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教学目标
1、让学生领会欣赏古诗的过程与方法(重点)。
2、理解诗歌寄情于景,借景说理的表达技巧(难点)。
3、熟读成诵,品味诗歌的意境美,哲理美。
2学情分析
诱思探究教学法的创始人张熊飞教授曾说过:学生的学习过程,既不是以教师为中心的被动接受式;也不是以学生为太阳的纯粹发现式,而是在教师导向性信息诱导下的主动探究式。我也深知,对于学生而言,最重要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鉴于此,我把如何欣赏古诗做为本节课的切入口。因此,我进行了教“我”欣赏——师生共赏——“我”来欣赏三大板块的教学,其中第一环节我设计了四个小层次:⑴绘意境感知情;⑵品词句体味情;⑶探写景理解情;⑷解背景升华情。通过这一环节让学生学得欣赏古诗的方法,即重在如何体味诗情,此环节着重通过我来教《望岳》这首诗来实现。同时在“绘意境、感知情”这个小环节中,我又采用了让学生做“泰山小导游”的方式,既绘了意境,又引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可谓一箭双雕,这便是第一步“教”。第二环节:师生共赏。我采用“帮抚”手段让学生学习欣赏第二首古诗《登飞来峰》。在第一环节学生领会欣赏古诗方法的基础上,我利用多媒体课件设计问题,四人小组探究问题的方式师生共同欣赏。如果假设第一环节是砖,第二环节是桥,那第三环节便是玉。所以由以上二首诗做为台阶,我便放开手脚,让学生展示个性,自由欣赏。这便是第三个环节的教学:“我来欣赏”,也就是“放”。所以在《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的教学中,我让学生用自己最喜欢的方式去自由读;让学生找出自己最欣赏的诗句去品析;让学生进行最个性化的感悟和表达。这样通过这三个环节使学生的学习过程经历了探索(观察)——研究(思维)——运用(迁移)三个认知层次,实现了学生对知识的迁移、运用,实实在在的把知识转化成了能力!
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望岳
同学们,众所周知,我们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而古诗便是文化宝库中一颗最为璀璨的明珠,至今有些诗仍光彩夺目,熠熠生辉。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诗的王国,去聆听天籁之音,去感受憾地真情!
(过渡语:好,现在请把书翻到30课《诗五首》,首先让我们一起来欣赏杜甫的《望岳》。)
活动2【讲授】授课
教“我”欣赏
1、绘意境,感知情。
创设情景a、(课件投影)请同学们一边听我范读,一边欣赏图片视频。
b、师深情朗诵,使学生沉浸在诗与情、画与意互相交织的情景中。
c、(出示课件投影)根据朗读提示大声齐读此诗。
望岳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绘意境d、通过刚才的活动,我们知道了《望岳》中的岳是指五岳之首的“泰山”,也就
是诗中的“岱宗”。请大家结合注释,质疑不解、了解一下诗的大意。
e、请发挥自己想象,根据诗意写一段导游词。(要求:思路清晰,语言优美,
能突现泰山特点。请一名同学上台展示。)
(感知情)f、做为游客,当你目睹耳听了泰山美景后,此时心中涌起的情感是什么呢?
2、品词句,体味情
a、请用四句短语概括泰山之美?
(气势磅礴、神奇秀丽、雄伟高大、气象万千)
b、请放开声音读一读你是从哪些词句读出来的?
(造化钟神秀 聚集 似乎上苍将一切神奇秀丽都赋于此
阴阳割昏晓 划分 写出山如剑峰,山南山北阴暗分明,突出山高峻奇险
齐鲁青未了 未尽 写出其气势磅礴,绵延不断。)
c、大家想一想,我们在读这些诗句时应读出诗人怎样的感情呢?
你觉得诗中哪个字最能表达诗人对泰山的赞叹之情?
(夫 惊奇和赞叹)
3、探写景,理解情
a、全诗字里行间溢满了对泰山的赞美和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但却未见一个“赞”字,想一想诗人是通过描写什么来表达这种感情的?
(借泰山,云、鸟等景来抒写,情景交融,寄情于景。)
b、找出描写景物的语句。
4、解背景,升华情
a、纵观全诗,作者仅在赞泰山之美吗?现在请大家一起来了解一下杜甫的情况,
探究这个问题。
b、出示(课件投影)
杜甫:盛唐大诗人,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号称“诗圣”,其诗多是现实之作,故有“诗史”之称,诗人20岁起便过一种“裘马轻狂”的漫游生活,特别是在安史之乱发生后,他四方飘泊,居无定所,在他生命的最后三年里,竟至以舟为家。一生共写一千四百多首诗,其中95%都是写于这动荡不安的生活中,此诗是他24岁时应举落第后游泰山之作,全诗洋溢着青年杜甫的那种蓬勃朝气。
c、请结合背景,同桌对读此诗,你还读出了诗人的什么情感?是怎样读出来的?应用怎样语气去读?
(对前途充满信心,不畏困难,勇攀高峰进取精神,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表达诗人坚定,俯视一切的豪迈和雄心。)
d、再次结合背景,读了此诗,你对杜甫有怎样的认识?能找到他取得伟大成就的原因吗?
5、总结方法
(过渡语:请同学们大声齐读此诗,再次领略泰山之美,感受诗人壮志、豪情。并回忆我们欣赏此诗的过程和方法。)
(课件投影)
古诗欣赏的方法绘意境 感知情
品词句 体味情
探写景 理解情
解背景 升华情二、师生共赏《登飞来峰》
(过渡语:同学们最重要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因为钓胜于渔,现在让我们用学到的欣赏古诗的方法去共同欣赏与上首有异曲同工之妙的另一首诗——《登飞来峰》。)
1、请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此诗(重音,节奏)。
2、三言两语话诗人(请拿起笔记录自己不知道的诗人情况)。
3、结合注释,同桌互译、质疑交流不解之处。懂得诗的大意。
4、出示(课件投影)探究以下问题
⑴请同学们用一句话概述一下本诗为我们描述的画面,并把它改写成优美的现代诗。 (飞来峰神奇高耸,雄鸡高唱,红日喷薄的灿烂图景。)
⑵结合背景说一说诗中的“浮云”“日出”“最高层”的深意,诗人借助这些景物抒写了怎样的情感?诗中哪个词最能表达诗人的情感?(浮云:古代有奸邪进谗小人之说,现寓意为眼前的障碍困难挫折等。日出:诗人美好前程的象征。最高层:暗喻政治上的最高决策人生的最高层。抒写了不畏困难,立志革新之志。“不畏”)
⑶说说你对“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的理解。(a站的越高,就越加不会被浮云遮住视线,可以看得清看得远。b无畏艰难,立志革新,对前途充满信心。c只有站的高就能看得远的人生哲理。)
5、请同学们再次放声齐读此诗,感受一下诗情画意。
三、“我来欣赏”《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过渡语:同学们你们知道教学的最高境界是什么吗?那就是“教”为了“不教”,所以有以上两首诗的学习,我想放开手脚,让你们自己学会走路,也就是“小试牛刀,古诗我来赏”。看第三首诗李白的《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a、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李白及这首诗的写作背景。
李白,盛唐最杰出的浪漫主义诗人,有“诗仙”之称。名重一时,性高傲,不畏权贵所容,26岁起便“辞亲远游”,仗剑出蜀。此诗写于天宝七八年间,王昌龄因为“不护细行”(并非什么重大问题,而是不拘小节)被贬龙标县尉,此时李白正在扬州漫游,作为朋友听说王昌龄的不幸遭遇,特写此诗寄给他 ,以表自己对友人的关怀和同情。
b、出示(课件投影)
卢梭说:上帝在创造了我之后,把那个模子给打破了,每个人都与众不同,有着鲜明的个性。所以请同学们个性化赏诗:
⑴诗为心声,现在请大家把自己当作李白,用自己喜欢的朗读方式畅读此诗,看谁最能把对好朋友的深厚同情和慰藉表达出来。
(2)找出这首诗中你最欣赏的地方或最喜欢的诗句,请在书上圈点批注,并从不同角度谈谈你的感悟。(可以欣赏其意境美、词句美、景情美等。)
(第一句借景物描写,渲染并烘托暮春的特定节令和环境,也象征飘零之感和离别之恨,情景交融。第二句简单叙事“过五溪”一词,点明王昌龄跋涉之苦以及李白的深切关怀之情,可谓力透纸背。第三句拟人化的手法写月,诗人把满腔悲愁托月送友,表达同情与安慰。第四句借风把炽热之情直送而去,一首短诗,一片真挚友情,一颗赤诚之心。)
c、进行男女朗读竞赛
d、个人展示
四、结束语:
同学们,这节课就要马上结束了,真心感谢大家。因为今天你们让老师真正懂得了什么是“精彩”,什么叫“最棒”;也希望今天这节课对你日后的学习会有点滴之助。在这里我要用今天所学三首诗中的名句作为结束语送给大家:“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请记住,无论何时何地,都有我这个陌生朋友的真挚祝福,望在今后的征途中你用“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的胆魄,迎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骄人业绩!
(课件投影)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