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望岳 课件+教案 (2)

文档属性

名称 30.望岳 课件+教案 (2)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语文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04-13 19:30:33

文档简介

1教学目标
1、反复诵读的基础上理解诗歌内容,了解杜甫及相关文学常识。理解作者表达的思想情感。
2、培养学生的诵读能力,鉴赏古诗的能力。
3、领略泰山雄伟神奇的景色,热爱祖国河山,陶冶美的情操。培养学生树立远大的志向和抱负。
2新设计
教学方法:自主、合作、探究、吟诵
3新设计
4学情分析
教学背景:
学习杜甫诗《望岳》,作为七年级学生要了解杜甫诗歌的发展和“诗史”的特点,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读懂诗歌大意,然后在诵读中领会诗歌丰富的内涵和精美的语言。
5重点难点
重点:培养学生的诵读能力,鉴赏古诗的能力。
难点:领略泰山雄伟神奇的景色,热爱祖国河山,陶冶美的情操。培养学生树立远大的志向和抱负。
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望岳>
同学们,中国是诗的国度,诗歌艺术源远流长,诗词歌赋浩如烟海。山川河流、花草树本都成为诗人歌咏的对象。举不胜举,如果说古代诗歌就是那天上的星星,那么杜甫的诗就是那最闪亮最璀灿的一颗。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杜甫,去聆听诗人心灵搏动的颤音,感受诗人生命之歌的变调。今天,我们用一种新的方法学习杜甫早期所写的诗歌《望岳》,观看视频。
活动2【活动】《望岳》
自主学习《望岳》
1、初读诗扫除生字障碍:
2、掌握词义和句意:
(1)掌握重点词语释义,如:造化钟阴阳割曾决眦会当凌绝顶
(2结合课下注释,试着自己翻译诗句的意思。
3、自己根据诗句的意思划分句子的朗读节奏,自己试着朗读。
朗读《望岳》
1、找学生有节奏的朗读诗,其他同学仔细倾听并找出不当之处,
2、师生共同确定诗句的朗读节奏,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人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三、合作、探究、赏析《望岳》
学生分组讨论:第一大组讨论诗题和作者;第二大组讨论①、②句;第三大组讨论③、④句;第四大组讨论⑤、⑥句;第五大组讨论⑦、⑧句。
汇报:
(第一组)生:诗题叫《望岳》,可见作者并未登上泰山。学生通过查资料说说杜甫的生平,杜甫(712—770),字子美,自称少陵野老、杜陵布衣,世称杜少陵,祖籍襄阳,生于河南巩县。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有“诗史”、“诗圣”之称。本文选自《杜少陵集》。
师补充写作背景: 这首诗是杜甫早期的作品,大约作于唐玄宗开元二十四年(736)以后。此时,诗人正“放荡齐赵间,裘马颇清狂”。当他游历到山东,被泰山的壮丽景色所吸引,写下了这首《望岳》诗。
(第二组):师:问(1):“夫”是个虚词,首句意思只在“如何”(怎么样)上,试比较“岱宗如何”和“岱宗夫如何”在语气上有什么不同?(加“夫”则惊奇、赞叹之情更明朗,也更强烈。) 问(2):此句写出了泰山的什么特点?(雄伟壮观)
(第三组)师:要弄懂这两句的意思,我们首先得抓住两个字,“钟”和“割”?同学们,你们是怎么理解的?钟——将大自然人格化、拟人化,把大自然写的有情有义。割——从山的北面看,那照临下土的阳光像被一把硕大无比的刀切割了一样,突出了泰山遮天蔽日的形象。
(第三组)生:先翻译这两句的意思。师:同学们,我们学这两句诗要展开合理的联系和想象,用你的语言再现当时的画面。诗中“荡”字是什么意思?激荡。诗人的胸怀随着泰山之云雾缭绕而激荡。
(第四组)生先想一下这句的大意。师:古代一位智者也曾登上泰山,发出同样的感慨。同学们知道是谁吗?是孔子。他说“登上泰山而小天下。”杜甫说“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诗人还没登上泰山,就说“一览众山小”,诗人这里是一种怎样的思维方式?“想象”。写诗就要展开想象。想象是诗歌的生命。当时诗人才二十四岁,正值胸怀远大抱负的时候。同学们想象一下:假如青春年少的你登上泰山会有何感想呢?
(师总结):年轻的诗人科举不第后游历齐赵,见到了泰山,写下了这首诗,在诗中你能看出任何科举败后消极颓废情绪吗?“没有”诗人热情赞美了泰山的神奇秀丽,流露出了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之情。尤其是最后两句,直抒胸臆,表现了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顶峰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魄,以及卓然独立兼济天下的豪情壮志,与其说是赞美泰山,不如说是赞扬一种泰山的精神,时过境迁,千百年过去了,《望岳》以及诗歌体现的精神与泰山同垂不朽,被喻为是写泰山诗歌的千古绝唱。明代有诗人写到:齐鲁至今青未了,题诗谁比杜陵人?
五、学生背诵《望岳》
活动3【作业】《望岳》
1、诗中的“阴”“阳”分别是指、。
2、对这首诗的赏析,其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A、“岱宗夫如何”句,作者用拟人手法把泰山比拟为一个顶天立地的大丈夫一“岱宗夫”。
B、“造化钟神秀”句,意思是说泰山是天地间一切神奇、秀丽的结晶。“钟”是“聚集”的意思,—个“钟”字将大自然写得十分有情。
C、“齐鲁青未了”句,是说在齐鲁广大区域内都能望见泰山的青色,以距离之远来烘托出泰山之高,别出心裁地写出自己的体验。
D、“会当凌绝顶”中,“会当”是唐人口语,意思是“一定要”,从中可以看出诗人不怕困难,勇于攀登顶峰的雄心和气概。
3、《登飞来峰》中与“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有异曲同工之妙的句子是
4、诗中加点的“割”字炼得极好,从山的北面来看,那阳光就像被一把硕大无比的刀切断了一样,突出了泰山的形象。
5、名句恒久远,千古永流传。请谈谈你对千古传诵的名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理解。
答:
6、对《望岳》分析不确切的一项是()
A、“齐鲁青未了”是说泰山广大,青青之色,绵延不绝,齐鲁大地都能望见。
B、“造化钟神秀”中的“造化”指大自然、天地,“钟”是聚集的意思。
C、“阴阳割昏晓”中的阴阳指山的南面和北面,这句是说泰山高大,使山南山北景色有别,判若昏晓。
D、“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一句,既写了泰山的巍峨高耸,也表达了诗人的壮志和毅力,能开阔读者的眼界和心胸。
课件20张PPT。诗的
国度李白杜甫白居易望 岳
—杜甫武陵源二中 周 利誉为“绝唱”
1、初读诗,扫除生字障碍。
2、大致掌握词义和句意。
3、自己根据诗句的意思划分句子的节奏,自己试着朗读。(一)自学提示 望 岳 ——杜 甫 岱(dài)宗∕夫(fú)∕如何? 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 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 决眦(zì)∕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 一览∕众山小。(二)探究赏析 从以下的方法中选择几种学习这首诗.
“画一画、查一查、想一想、诵一诵、品一品、唱一唱……”?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杜少陵,杜工部等。由盛唐到中唐大诗人,号称“诗圣”。 初唐诗人杜审言之孙。 杜甫和李白齐名,世称“大李杜”。
走近作者
开元二十四年(736), 二十四岁的诗人赴洛阳应举,不第。开始过一种“放荡齐赵间,裘马颇清狂”的漫游生活。是现存杜诗中年代最早的一首 。 《望岳》共有三首,分咏东岳(泰山)、南岳(衡山)、西岳(华山)。 这一首是东岳泰山。
写 作 背 景: 岱(dài)宗夫如何? 齐鲁青未了。 夫:虚词诵一诵岱宗:岱是泰山的别名,因居五岳之首,故尊为岱宗。 造化钟神秀, 阴阳割昏晓。 钟:聚集
割:划分品一品 荡胸生层云, 决眦(zì)入归鸟,见山中云气层出不穷,故心胸亦为之荡漾 想一想因长时间目不转睛地望着,故感到眼眶有似决裂 。会当凌绝顶, 一览众山小。凌一定要 画一画会当凌绝顶, 一览众山小。
携带现实的感触,寻找历史的相似性。化用有关孔子的典故:“登泰山而小天下”,使全诗的意境格外雄阔高昂,表现了诗人高瞻远瞩和俯视一切的雄心。增加了诗歌的立体感,深度厚度与广度。 齐鲁至今青未了,
题诗谁比杜陵人? 岱宗夫如何? 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 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 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 一览众山小。(三)读出胸襟 【韵译】: 泰山呵,你是那么宏伟壮丽!
你既挺拔苍翠,又横跨齐鲁两地。 大自然给你,集中了瑰丽和神奇,
你高峻的山峰,把南北分成晨夕。 望层层云气升腾,令人胸怀荡涤,
看归鸟回旋入山,使人眼眶欲碎。 有朝一日,我总要登上你的绝顶,
把周围矮小的群山们,一览无遗! (四) 课后作业1、诗中的“阴”“阳”分别是指 、 。
2、首这诗的赏析,其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岱宗夫如何”句,作者用拟人手法把泰山比拟为一个顶天立地的大丈夫一“岱宗夫”。
B、“造化钟神秀”句,意思是说泰山是天地间一切神奇、秀丽的结晶。“钟”是“聚集”的意思,—个“钟”字将大自然写得十分有情。
C、“齐鲁青未了”句,是说在齐鲁广大区域内都能望见泰山的青色,以距离之远来烘托出泰山之高,别出心裁地写出自己的体验。
D、“会当凌绝顶”中,“会当”是唐人口语,意思是“一定要”,从中可以看出诗人不怕困难,勇于攀登顶峰的雄心和气概。 山北 山南 A3、《登飞来峰》中与“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有异曲同工之妙的句子是

4、诗中加点的“割”字炼得极好,从山的北面来看,那阳光就像被一把硕大无比的刀切断了一样,突出了泰山 的形象。
5、一名句恒久远,千古永流传。请谈谈你对千古传诵的名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理解。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高大雄伟??? 它不只是诗人要攀登泰山极顶的誓言,也是诗人要攀登人生顶峰的誓言。6、对《望岳》分析不确切的一项是( )
A、“齐鲁青未了”是说泰山广大,青青之色,绵延不绝,齐鲁大地都能望见。
B、“造化钟神秀”中的“造化”指大自然、天地,“钟”是聚集的意思。
C、“阴阳割昏晓”中的阴阳指山的南面和北面,这句是说泰山高大,使山南山北景色有别,判若昏晓。
D、“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一句,既写了泰山的巍峨高耸,也表达了诗人的壮志和毅力,能开阔读者的眼界和心胸。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