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教学目标
1、运用联系迁移的方法,了解月亮在不同诗篇中所表达的不同情感。
2、学习托物言情的写作手法。
3、学习托物言情诗文的阅读方法。
2新设计
自主学习、讨论交流,多媒体教学
3学情分析
4重点难点
重点:学习托物言情的写作手法。
难点:学习托物言情诗文的阅读方法。
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群文阅读——托物寄情
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我叫古小月,你们可以叫我古老师或者小月老师,当然,如果你们叫我小月姐姐的话,我会更开心!今天,我要和你们一起,展开一次群文阅读课的学习,大家欢迎吗?请把你们的热情用掌声表现出来好不好?谢谢大家,我相信,这会是我们生命里一次愉快而美好的经历。好,上课。
请看到黑板,同学们大声告诉我,这节课我们的学习主题是什么?
非常好,在大自然的景物里,月亮是极富浪漫色彩的,它易激发人的艺术联想。特别是对于古人来说,月亮简直是就是美的化身。试想,深夜,到处一片漆黑,这时,只有“一轮明月照九州”方能显示出大地壮阔的轮廓。长江的壮美自不可待言,而“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则更是一绝,小屋松树,静美的山间风光,如果配上恬静的月亮,“月明松下房栊静”则更美不胜收。在月亮身上,文人们寄托了很多憧憬、很多情感。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赏析四篇有关月的诗歌,看看诗人们究竟在月上寄予了什么样的感情?(停顿10秒,播放ppt)
活动2【讲授】群文阅读——托物寄情
1、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一读第一首诗《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你可以选择默读、大声读、坐着读,或者站起来读,可以一个人读,也可以和组内的同学一起读。(2)(板书:颂诗文)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读完了吗?现在,一位同学来为我们读一读
好,你能不能说一说你觉得自己读得怎么样?那你能不能把这些不够好的地方改一改,然后再为我们大家读一下?
大家觉得,这一次他读得怎么样?我建议,我们将热烈的掌声送给他。非常感谢这位同学的精彩诵读,让我们一起把这首诗再读一读。
请同学们将文下的注释带入到诗歌中再读这首诗,试着解释这首诗的大概意思,并把有疑问的地方标注出来。
好,对于这首诗的意思,有疑问的同学请举手。
有没有知道的同学?你能不能把你的理解讲给大家?
其他同学觉得他讲得怎么样?太棒了,掌声送给他!
诗歌就像是书本里的知心朋友,它用简单的字句,说出了诗人的苦与乐;请同学们勾画出你认为诗中集中体现了诗人情感的句子。
请一位同学来说一说你勾画的是哪一句?
大家同意吗?真不错,掌声,送给这位同学。(板书表格内容)
有没有同学愿意来说一说你对这句诗的理解?(板书:品美句)
说得真好,让我把为你而忧愁的心托付给天上的明月吧,跟随风伴着你一直走到那夜郎以西!从中,你能不能看出,作者的感情是通过什么事物来寄托的?
对了,是月亮,明月原本只是一个客观事物,它不依赖于人的存在而存在,它有形状、颜色,是具体可感的,但它没有感情,所以它只是一个物象。可在这首诗中,月亮这个客观物象经过诗人李白独特的情感活动而拥有了愁心愁绪,使之具有人的思想情感,从而成为了这首诗中寄托作者情感的主要意象。(板书:寻意象)
这种愁是复杂的,是万般滋味的堆叠,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结合这首诗的写作背景,和同学讨论交流,这种愁里包含了诗人李白对朋友王昌龄的哪些感情?(板书:悟真情)
译文
树上杨花落尽,杜鹃在不停地啼叫,
听说你被贬到龙标去了,一路上要经过五座小溪(辰溪、酉溪、巫溪、武溪和沅溪)。
让我把为你而忧愁的心托付给天上的明月吧,
跟随风伴着你一直走到那夜郎以西!
同学们说得很对,这种愁里既有对好友身遭贬谪的同情,也有对好友长途跋涉的担忧;既是陪伴友人一路前行的一片深情,也是告慰友人并不孤单的一种情怀。可以说这首诗真切地展现了作者李白和王昌龄之间深厚的友情。(板书表格内容)像这样,通过某一客观物体寄托作者感情的写法,称之为托物言情。(板书:托物言情,点击)
青山本不老,为雪而白头;绿水本无忧,因风而皱面。这一刻,那一轮无知无情的明月在诗人李白笔下,竟变成了一个富于同情的知心人,她能够而且愿意将诗人对朋友的怀念和同情带到辽远的夜郎之西,交给那不幸的被贬人。那么,在其他诗人心中,明月又寄托了什么样的情感呢?
二、请同学们用默读的方式读一读《泊船瓜洲》这首诗。(播放PPT)
回顾我们刚才的学习步骤,首先是什么?然后是什么?接着呢?最后呢?很好,就请同学们按照这个步骤,在小组中讨论分析这首诗歌。
请一位同学来读一读这首诗。
非常好,请坐。那么,在这首诗中,你们找到的体现作者情感的是哪一句呢?
这一句是什么意思呢?有没有同学能够来说一说?
暖和的春风啊,吹绿了江南的田野,明月什么时候才能照着我回到钟山下的家里?那这一句中,你们能不能找出寄托作者情感的主要意象呢?
对了,是明月,这一轮明月又被王安石寄予了什么样的情感呢?哪一位同学来说一说?
说得很好,这就是王安石心中忧郁、伤感、消沉之情,也是对故乡的深深地思念。
其实《泊船瓜洲》这首诗,我们在小学时就已学过,可古诗新读,却又带给了我们不一样的感触。当年的诗人用明月为我们展现了他们丰富多彩内心世界,那在千年以后呢?度过了时间的漫漫长河,如今的诗人们又赋予了明月什么样的情感呢?让我们一起走进最后两首诗。
请同学们比较阅读《月亮》——送给外孙女六岁生日的礼物和《中秋的月亮》这两首诗,并且思考:诗中哪些句子集中体现了作者的情感?这种情感又是
通过什么物象来寄托的呢?两首诗中各自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
1、完成了吗?很好,请同学们在小组中展示你的思考结果,看一看,组内的同学和自己的意见,一样吗?
2、(播放PPT)请将刚才交流的结果填写到表格中,再请一位同学补充到黑板上。哪个组的同学更积极呢?好,这个组请派一位代表上台。
同学们觉得她做对了吗?太棒了,请把掌声送给这位同学!
通过对表格的填写,我们不难看出,这四首诗都是在以明月寄托作者情感。(播放PPT)
四首诗,四种情怀,四位不同时代的作者却不约而同地,都托付给了明月。(播放PPT)这是为什么呢?请同学们在小组中讨论交流。
(到各个小组指点:不论何时,不论何地,那一轮月亮总挂在我们头顶,不离不弃。古人对月由衷的喜爱。宁静的夜更容易勾起我们内心的情感,看到孤独的月,就像看到孤独的自己,有一种找到同伴的感觉,让我们更有倾诉的欲望。)
有没有同学愿意来说一说,这四位作者为什么都选取了明月来作为自己情感的寄托?请同学们大胆的说出自己的想法,老师最喜欢你们积极勇敢的样子!(言之有理即可)
同学们说得真好!回顾历史,几千年来,中国人一直对月情有独钟,在那一轮圆亮的月上,国人倾注了太多太多的情感,这一轮明月高高悬在头顶,伴着我们走过了从古至今的漫长岁月。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不论我们分散何地,那一轮明月总能将思情寄到。让我们闭上双眼,细细聆听,感受那一轮月儿寄出的脉脉真情!(播放音乐)
亲爱的同学们,感谢你们在本节课的热情参与,希望你们在这节课中都能学有所得,学有所获。并让收获的知识为你们的梦想插上双翅,带着你们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走的更远,飞得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