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城镇化
教学目标
1.了解城镇化的概念、标志及意义。
2.运用有关资料概括不同地区城镇化进程、特点及发达国家的城镇化与发展中国家的城镇化的差异及特点。
3.通过探究有关人文地理问题,了解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
教学重点:不同地区城镇化进程、特点及发达国家的城镇化与发展中国家的城镇化的差异及特点。
教学难点: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
教学方法
问题引导法、讨论法、辩论法、材料分析法、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过程
[知识巩固]
1.说出乡村和城镇的空间结构。
2.影响地租高低的因素?
3.合理利用城乡空间的意义?
[新课教学]:
一、城镇化的意义
1.城镇化的定义
城镇化也称城市化,一般是指乡村人口向城镇地区集聚和乡村地区转变为城镇地区的过程。
2.城镇化的主要标志
城镇化有三个主要标志:城镇人口增加、城镇人口占区域总人口的比例上升、城镇建设用地规模扩大。
衡量城镇化水平的最重要指标是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
3.城镇化与工业化的联系
城镇化与工业化密切相关,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反映社会的进步。一个国家和地区城镇化的水平,体现其工业化程度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
4.城镇化的意义
城镇化和区城的发展是相互促进的。城镇是区域的中心,集中了大量的人口、工业、服务业和基础设施等,能带动区城经济发展、社会繁荣、环境改善;区域经济水平的提高,又可为城镇的发展增添动力,推动城镇化进程。
(1)促进区城经济增长
城镇化有助于推动区域工业和服务业的发展,改善产业结构;城镇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和住宅建设等会拉动内需,为经济发展提供持续的动力。
(2)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城镇里建筑密集,人口密度和居住密度大,水、电、天然气等设施集中,可提高土地、水等资源的利用效率(图2.14)
(3)改善城乡居住环境
城镇化伴随着污染物的集中排放,同时也便于人们对污染物进行集中处理,提升环境质量;通过平整土地、修建设施、绿化等措施,改善城乡居住环境。
(4)增强区域社会和谐
城镇里就业机会众多,教育、医疗、交通等公共服务设施完善,不仅为城镇居民,也为乡村居民提供优质服务;随着城镇化的发展,城乡居民人均收人、受教育水平的差别不断缩小,人们的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等逐渐趋同。
二、世界城镇化进程
1.时间差异
(1)在18世纪中叶之前,世界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很低,不到2%。
(2)自18世纪中叶开始,欧美各国相继经历了工业革命,城镇化开始加快发展。在19世纪的100年里,世界人口增加了70%,城镇人口增加了340%,1900年世界城镇人口比例提高到13.3%。20世纪以来,尤其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世界城镇化的速度、规模、范围都达到了空前的程度,世界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迅速上升。至2016年,世界城镇人口比例达到54.3%。
2.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城镇化过程
(1)发达国家的城镇化过程
发达国家城镇化起步早,城镇化水平高。
例如,英国、美国的城镇化在19世纪迅速发展,至20世纪70年代,城镇化水平已达70%。从20世纪70年代中期开始,随着人们对环境质量要求提高,以及乡村地区和小城镇基础设施的完善,在英国、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相继出现了与城镇化过程相反的人口流动现象。这种现象主要表现为大城市人口向乡村居民点和小城镇回流,大城市中心区人口萎缩。
(2)发展中国家的城镇化过程
发展中国家的城镇化起步比发达国家晚得多。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的城镇化水平很低。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发展中国家纷纷取得民族独立,经济迅速发展,城镇人口的增长速度超过了发达国家。
但由于乡村人口基数大,发展中国家的城镇化水平还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城镇化还处于较低水平。例如,印度、巴基斯坦、肯尼亚、埃塞俄比亚等国家的城镇化水平还不足40%。
比较项目 发达国家 发展中国家
起步时间 起步早,在1851年英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城镇人口超过乡村人口的国家 起步晚,发展快,大部分国家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开始城镇化进程
城镇化 水平 新技术革命以来,由于发达国家农业劳动生产率大大提高,使大量乡村人口转为城镇人口。20世纪70年代,发达回家城镇人口的比例一般达到70%左右 城镇化水平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1990年城镇人口的比例只有33.6%
城镇化发展趋向 出现逆城镇化现象,从20世纪70年代中期开始,由于环境方面的原因,人口从大城市向环境质量较好的乡村居民点和小城镇流动 城镇化发展速度快,城镇人口的增长速度超过发达国家
3.城镇化进程示意图
综合世界各国城镇化进程,各国城镇化水平随时间的变化可以表示为一条稍被拉平的“S”形曲线(图2.19),这条曲线符合一般城镇化发展的实际。
(1)初级阶段
城镇化水平较低,发展较慢。
(2)中期阶段
人口向城镇迅速聚集,城镇化推进很快。随着人口和产业向城镇集中,城区出现了劳动力过剩、交通拥挤、住房紧张、环境恶化等问题。汽车普及后,许多人和企业开始迁往郊区。
(3)后期阶段
城镇化水平比较高,城镇人口比例的增长趋缓甚至停滞。在有些地区,城镇化地域不断向农村推进,一些大城市的人口和产业迁往离城市更远的农村和小村镇,使大城市人口减少。
<问题探究,实例分析>
1)城镇化进程可分为哪几个阶段?以及各个阶段的特点
动一动:学生动手设计
阶段 水平 发展速度 地域扩张趋势 常见问题
初期阶段
中期阶段
后期阶段
2)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各处于哪个阶段?
3)比较英、美、日、巴西、印度等国的城镇化的开始时间、发展趋势各有什么不同?它们各处于城镇化的哪个阶段?
4)教师补充:中国的城镇化。
三、城镇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城镇化改变了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给区域经济的展带来了巨大活力。但是,在城镇化过程中,也容易出现各种各样的环境问题和社会问题。
1.环境问题
城镇是人类对自然环境干预最强烈、自然环境变化最大的地方。当城镇生产和生活排放的污染物超出一定的限度,城镇环境质量就会下降,甚至出现大气污染、水污染、垃圾污染和噪声污染等环境问题,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
2.社会问题
在有些城市,尤其是人口超过百万,甚至千万的大城市,城市人口规模和人口密度不断增加,加上缺乏合理的城市规划和管理,城市的基础设施远远不能适应城市发展的需要,会出现交通拥堵,住房紧张等现象。
上述环境问题和社会问题在各国的城镇化过程中都是难以避免的,要在城镇化过程中加以解决。发展中国家现在正处于城镇化快速发展阶段,各类城镇化问题相对较多。有的发展中国家城镇化畸形发展,与经济发展不相适应,失业率高、贫困等社会问题突出,,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或制约了城镇的发展,引起了各国的普遍重视。发达国家的城镇化过程中也曾出现过环境污染问题,经过后来的不断治理,大部分得以有效解决。
四、地理信息技术在城市管理中的应用
应用 主要功能
城市信息管理与服务 主要向城市居民提供日常工作与生活所需的各种信息
城市规划 进行城市与区域多目标的开发和规划
城市道路交通管理 显示有关道路的路况、交通流量、沿线环境等空间属性信息
城市抗灾减灾 实时跟踪灾害发生、发展过程,对灾害进行快速分析、评价和模拟,辅助开展灾后的应急和恢复工作
城市环境管理 环境规划与决策,对城市环境进行监测、评价、预测与模拟
城市,尤其大城市是人口高度密集的地区。随者城镇化的发展,城市的方方面面在不断地变化,居民生活不便,城市管理面临很大挑战。地理信息技术在城市规划,市政建设,公共服务等城市管理方面得到了广泛应用。
在城市管理中,借助地理信息系统对各类空间信息的储存、分析和处理功能,结合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的定位、导航功能,可为市民衣食住行等日常生活搭建信息平台,提供便利。
在城市规划和建设管理中,地理信息系统依托其强大的数据管理、图层分析、制图等功能,为政府、企业等提供全方位的应用服务。例如,利用地理信息系统,可以对公共服务设施布局提供优化方案。
[课堂小结]
一、城镇化
1.概念
2.标志
3.衡量城镇化水平的指标
4.城镇化与工业化的联系
5.城镇化的意义
(1)促进区城经济增长
(2)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3)改善城乡居住环境
(4)增强区域社会和谐
二、世界城镇化的进程
1.时间差异
2.空间差异
3.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城镇化过程
(1)发达国家的城镇化过程
(2)发展中国家的城镇化过程
4.城镇化进程示意图
(1)初级阶段
(2)中期阶段
(3)后期阶段
三、城镇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1.环境问题
2.社会问题
四、地理信息技术在城市管理中的应用
1.城市管理
2.城市规划和建设管理
[课堂练习]
下图中的曲线示意中国、日本、意大利和法国四个国家的城镇化率变化情况,曲线上的圆点表示各国不同高铁线路开始运营的年份。读下图,回答(1)~(2)题。
(1)上图中第一条高铁开始运营时,四个国家中乡村人口比重最小的为( )
A.20%~30% B.30%~40%
C.40%~50% D.60%~70%
(2)上图中2000~2010年高铁新运营线路最多的国家在此期间( )
A.工业化程度提高 B.人口增长率增大
C.逆城市化现象明显 D.经济发展水平最高
【答案】(1)B (2)A
【解析】第(1)题,本题考查城市人口比重的计算。图中第一条高铁运行时间为1965年,此时四个国家中乡村人口比重最小的是城镇化率最高的国家,该国城镇化比重为60%~70%,则其乡村人口比重为30%~40%,故选B。
第(2)题,本题考查我国城市化特点及原因。2000~2010年高铁新运营线路最多的国家为最下边曲线所代表的中国。该时段中国处于城市化加速阶段,是工业化程度提高促进城市化的结果,故选A。
[布置作业]
1.城镇化的概念、标志及衡量城镇化水平的指标
2.城镇化的意义
3.城镇化过程三个阶段的特点
4.城镇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