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湘潭一中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唐诗在读者心目中之所以获有那么普遍的荣誉,其原因当然是多方面的,而语言方面的成就,则无疑是其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唐诗语言是高度诗化的,又是日常生活的,这种语言更深的基础,则是唐人的现实生活。唐代从分裂中获得统一,又摆脱了六朝门阀势力的残余,使得唐帝国走上古代封建社会的高峰,一种生活的信念、高瞻远瞩的气概、青春的旋律、少年人的精神,朝气蓬勃地展现在眼前。所谓“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这种丰富而健康的生活气息,反映着时代的生活本身就近于诗。
语言的诗化,正如语言本身所具有的,可以分为两个方面:一是它的语法,一是它的词汇。以前者为基础的如五七言形式的成熟、虚字的可以省略、新鲜的表现手法等,使得语句更精炼、更自然、更解放;而后者则是它的丰富的词汇。这些词汇是在诗歌创作实践中形成的,也是基于生活而形成的。一个诗人写一首诗,很少同时都由他自己来创造诗的形式、诗的语法、诗的词汇等,而是基于前人以及他自己在这方面所累积的无数成果而创作的。
所谓诗的词汇,并非在生活的词汇之外另外有什么词汇。诗歌中的形象最好是直接从事物本身得来。《诗品》说“‘思君如流水’,既是即目;‘高台多悲风’,亦惟所见;‘清晨登陇首’,羌无故实;‘明月照积雪’,讵出经史?观古今胜语,多非补假,皆由直寻。”这些话至少说明了最平常的真理。而诗坛的普遍繁荣,正是要建立在这最平常的真理之上的,可是一般生活语言中的词汇怎样能成为富于诗意的词汇呢?这仍然是与实际生活分不开的。
中国封建社会从汉帝国发展到唐帝国,生活内容五百年来没有发生剧烈的变化,只是更成熟地走向封建社会所能达到的高峰而已。在这样长年累月的生活中,累积了生活经验,也累积了生活感受,仿佛一个住了几十年而没有剧烈变化的家乡,其中一木一石,都能唤起生活中的丰富的感受和联想。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这个“月”、这个“关”、这个“山”,从秦汉一直到唐代,其中累积了多少人的生活史,它们所能唤起的生活感受的深度与广度,有多么普遍的意义!正是这样,这首诗才能如此形象地典型地被歌唱出来。且不说一首完整的诗,就仅仅“关”“山”“月”三个字连在一起,也会产生相当形象的联想。这难道不是唐人普遍的感受吗?
至如“杨柳青青着地垂,杨花漫漫搅天飞。柳条折尽花飞尽,借问行人归不归。”这个“柳”又是何等地为生活所熟悉。然而诗化的过程也不单纯是生活的熟悉,正如上层建筑与基础的关系一样,一个民族心理和特征的形成,虽决定于它的生活,也渊源于它的文化传统。从《小雅·采薇》的“昔我往矣,杨柳依依”,到《古诗十九首》的“青青河畔草,郁郁园中柳”,“柳”的形象开始是偶然地而非很普遍地在诗中出现。然而“柳”已经与“春天”、与“游子”结下了不解之缘,同时也逐步深入人的情感世界。《三辅黄图》说:“灞桥,在长安东,跨水作桥。汉人送客至此桥,折柳赠别。”陶渊明则自称为五柳先生,王恭则被人称道为“濯濯如春月柳”。而“柳”在诗中大量的出现,则仍要到北朝《折杨柳》歌辞出现之后。接着隋、唐进入了统一,随着春风得意的时代,随着游子以至边塞的生活,“柳”就成了生活中最富于诗情画意的联想,它是生活也是诗的语言。直到今天我们还有“五九六九,沿河看柳”的生活谚语。如果说这也可以算是广义的民族形式,我们所能学习的就更多了。
“江暗雨欲来,浪白风初起”“夜雨滴空阶,晓灯暗离室”“寒雨连江夜入吴”“鸬鹚山头微雨晴”,一直到“清明时节雨纷纷”“江雨霏霏江草齐”,这个“雨”也不过就是普通的雨,然而到了诗歌语言中它又逐渐成为多么富于联想的一个词,而它的丰富性、普遍性,也是直到唐代才更为突出的。所谓:“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正如上文中提到的“关”“山”“月”,这里的“雨”“柳”“酒”“关”这些词语的出现,也就无怪乎它之成为最富于感染力的赠别诗了。而“客舍”的旅人之情,“青青”的欣欣生意,与那最后二句的巧妙构思,交织成阳关三叠的歌唱。而从此“渭城”也就被赋予了鲜明的诗意,所谓:“僧寻野渡归吴岳,雁带斜阳入渭城。”
这样诗与生活的反复交织充实着、丰富着诗的词汇,唐代诗人们以豪迈的生活信念、对新鲜事物的敏感,吸取着、创造着这些词语,这就使诗歌的语言步入更为鲜活广阔的天地。
(摘编自林庚《唐诗的语言》)
1.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唐诗语言是高度诗化的,又是日常生活的,这是唐诗在读者心中获得普遍荣誉的重要原因。
B.“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反映了当时丰富健康的生活,这种生活本身就是诗。
C.随着唐代语法的发展,五七言形式的成熟、虚字的省略等都体现并促进了诗歌语言的诗化。
D.“五九六九,沿河看柳”虽不是严格的诗句格式,但说明“柳”仍然贴近我们的生活经验。
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唐朝时期,社会从分裂中获得统一,走上古代封建社会的高峰,精神气质如少年般健康、昂扬。
B.作者赞同《诗品》的分析,认为有诗意的词汇往往既要借鉴经史典故,又取材于现实生活。
C.在长年累月的生活中累积经验和感受,唐人读到“关”“山”“月”便能唤起丰富形象的联想。
D.唐诗与生活的不断交织丰富着诗的词汇,诗人们不断吸取和创造这些词汇,使唐诗语言广阔鲜活。
3.下列选项,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第四段主要观点的一项是( )
A.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B.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C.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
D.至今不会天中事,应是嫦娥掷与人。
4.下列对课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赏析,正确的一项是( )
A.《红烛》用李商隐“蜡炬成灰泪始干”为题记,沿用了“蜡炬”这一古典意象的内涵,并且每节以“红烛啊”开头,形成了浓郁的抒情气氛。
B.《短歌行》中“周公吐哺,天下归心”化用典故,诗人将自己与周公进行对比,抒发了功业未就的失落之情,并表达要振奋精神、一统天下的决心。
C.《梦游天姥吟留别》是一首记梦诗,也是一首游仙诗。梦境中仙府日月高照、楼台辉煌、老虎弹瑟、鸾鸟驾车……想象奇特,变幻莫测,富有浪漫主义色彩。
D.《登高》被称为“古今七律第一”。诗的前两联写景,后两联抒怀。尾联写出了因自己生活多艰、志业无成而生出的无尽怨恨,读来慷慨悲凉。
5.杜甫的《登高》体现了唐诗语言高度诗化的特点,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没有纽扣的红衬衫(节选)
铁凝
安然是个地道的女孩儿。尽管她爱和人辩论,爱穿夹克衫,爱放鞭炮,爱大声地笑,有时候还爱趁人不备吹一两声口哨。看起来这全是男孩子的秉性,可是,有谁规定过女孩子不许对这些发生兴趣呢?
作为一个女孩,她还喜欢什么?喜欢快节奏的音乐,喜欢足球赛;她知道马拉多纳,还知道鲁梅尼格。喜欢黄梅戏(怪事儿),喜欢读短篇小说,喜欢集邮,喜欢练习针灸;喜欢织毛袜子,喜欢体育课上的跳“山羊”,喜欢山口百惠。她随着山口百惠朴实、动情的歌声,抄下中文的谐音:“希啦呀瓦哩卢达塞,撒里希多奎哇,希啦呀瓦哩卢达塞……”这首《温柔的歌唱》叫她给学得惟妙惟肖。
也许因为她具有异常惊人的模仿力,她学外文像是得天独厚。她没有当什么大家的奢望,只想做个好翻译;她常指着电视里风度翩翩的翻译说:“那就是我。”她对其他功课也挺认真,成绩都算突出,她总是一边听录音机,一边写作业。尤其思考物理题时,听着录音机,思维相当活跃、灵敏。
可是安然从初一到高一,从来就没当选过三好学生。
今天是周日,欢乐的安然突然有些黯然,低下了头:“明天进入复习,一星期后就要期末考试了。”
“当学生总要考试。你可不像个害怕考试的人。”
我完全明白安然害怕的不是考试,而是考试后的三好学生评选。
铺在林荫道上的树影就像一架走不到头的梯子,我一步步地攀登着。突然有人喊我了。我发现面前站着的是韦婉。她是安然的班主任,我的小学同学。
“安然在班里表现怎么样?”我问。
“怎么说呢,其实我是准备专门去家里和你谈谈的。”韦婉语气郑重,像是在模仿着我们哪位老师的神情。
“她很聪明,也很用功。就是……”当然我等的就是这个“就是”。
“用形容成人的话来说,就是群众关系不怎么好。”
“她爱讽刺人?”我试探着。“怎么说呢?”这似乎是她新添的口头语,“安静,你作为安然的姐姐,作为我的老同学,应该协助安然把路子走正。”
“你是说安然她……”我的心一阵紧跳。
“怎么说呢?安然除了唱歌讽刺同学,最近还有……,比如……”韦婉说到这里顿了一下,我又在等待那个“比如”了,“比如她总和一个叫刘冬虎的男生在一起。还有,过去她挺朴素,现在也打扮起来了。上星期她好像穿了一件大红衬衫,对了,没有扣子,背后带一条拉链。”
“那是……新买的。”
我差点说出那是我给她买的。
“对,问题就在这儿。你不觉得它很刺眼么?要防患于未‘燃’,燃烧的‘燃’……”
韦婉正要说下去,但她要等的人来了。我顺林荫路往回走着,难道她真认为那件没有纽扣的红衬衫刺眼吗?它真能和“问题”这样的字眼连在一起吗?路灯夹杂在高大的杨树干里,把树干上那些眼睛模样的疤痕照得很清楚。我在“众目睽睽”下,继续走自己的路。
人要是真能按照自己的意志走自己的路,那是一件多么艰难的事啊。它显得荒诞可笑,却又其乐无穷。
拿我爸爸来说,他就是一直在走自己的路,尽管老是像个醉鬼(他不喝酒)一样跌跌撞撞。他是风景、静物画家,二十世纪50年代毕业于美术学院油画系,现在省画院搞专业创作。可他的画连省美展都通不过。人家说他的画无法为工农兵服务,画面上看不到社会主义的脉搏在跳动,他的画面上不常有人,没有甩开膀子开山的队伍,没有站在棉田里用手背擦汗的大嫂,没有人伸出胳膊做指向前方的姿势。有的是北方深秋棕红色的大山,明丽爽朗的蓝天,缠绵散漫的河滩、流水,缠绕在山腰间的毛茸茸的小路,和那随风战栗的羽毛扇似的小白杨;有的是早春充满生机的果园,那鼓鼓的花苞缀满枝头,正默默地等待时机,只等大自然一声令下,好像就会同时爆炸出颜色和芬芳……
总之一句话,他的画起不到齿轮和螺丝钉的作用。甚至有人暗中埋怨:画院怎么供着这样一个废……物?
不管怎样被议论、冷落,爸爸的画依然是那奔放、朴拙的笔触,热情、斑斓的色彩。画面上大自然的生机,生活的节奏和旋律,就在你耳边、眼前洋溢。这些节奏和旋律对我们产生了强烈的诱惑,也成为我和安然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可我有时也希望爸爸的画应时一些,也许那会一下改变他的处境。
“爸爸,您不妨画一些说明性较强的东西。”
爸爸不说话。
“您在画院是专业画家,总得……”
“总得什么?”爸爸扬起眉毛,但没看我。
“我是说——”我是想说总得被人承认呵,可我说不下去了。
安然不知什么时候凑了过来。她举起一支油画笔,神气活现地说:“我,作为一个画家,一辈子要用自己的眼睛,自己的。契诃夫说过:‘有大狗,有小狗。但小狗无须因大狗的存在而惶惑。所有的狗都叫,但都按照上帝给予它的声音去叫。’对吗?”她显然是在替爸爸说话。
安然,别又煞有介事,我什么不懂!人活着,应该不断追求,不断思索,不应该去学着迎合。
就像那件红衬衫。我去南方出差,给她买回的那件红衬衫,一件没有纽扣、带一条纤巧的银色拉链的红衬衫。
“我真漂亮!”她穿上红衬衫,毫不掩饰地举着胳膊宣布。
可谁能想到,安然的班主任韦婉竟一本正经地提醒我要“防患于未燃”呢。燃烧的“燃”!
也许,韦婉真的从这件火红的衬衫里看到了火。
但当我再次想到这件衬衫时,为什么也像真的看到了火这个怪物?看来火又要把安然今年的“三好生”希望给烧掉了吧。我要不要和安然一谈呢?
我究竟是用自己的眼睛呢,还是违心地去用别人的眼睛?
(有删改)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开篇交代了安然种种行为和喜好,突出了她“假小子”的性格的种种表现,虽不招人喜欢,却深得姐姐安静的欣赏与喜爱。
B.班主任韦婉向安静介绍了安然在班级中有些“出格”的行为,并煞有其事地提醒她帮助妹妹走正路,可以看出韦婉的世俗浅薄。
C.安然引用著名作家契诃夫的名言为爸爸发声,是因为她认识到了爸爸发自内在的独立、真诚和追求,而姐姐安静却没有。
D.小说最后以安静陷入两难境地作结,真实地反映了亲人们的遭遇带给她的困惑、疑虑、欣赏等复杂的心理。
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说是以“我”的视角讲述妹妹安然的故事,以及爸爸的故事,既亲切又真实,和《百合花》中的“我”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B.“他的画起不到齿轮和螺丝钉的作用”一句中,运用比喻手法,生动形象地指出了爸爸的画作没有迎合时代的要求。
C.本文笔触敏感细腻,多处心理活动既凸显人物内心理想与追求,矛盾与痛苦,又折射出他们身上时代的印迹和未来的光辉。
D.小说标题意蕴丰富,既指款式新颖、设计独特、颜色鲜艳的那件衬衫,也是少女安然特立独行、个性张扬的精神表征。
8.小说中插入爸爸的一段经历,有何作用?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9.本文主人公安然和《哦,香雪》中的香雪同是作家铁凝塑造的非常成功的少女形象,请结合文本分析她们的不同之处。
二、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小题。
材料一: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 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 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选自《荀子·劝学》)
材料二:
予少时读书,一见辄能诵。暗疏之,亦不甚失。然负此自放喜从滑稽饮酒者游旬朔之间把卷无几日。故虽有强记之力,而常废于不勤。
比数年来,颇发愤自惩艾,悔前所为;而聪明衰耗,殆不如曩时十一二。每阅一事,必寻绎数终,掩卷茫然,辄复不省。故虽有勤劳之苦,而常废于善忘。嗟夫!败吾业者,常此二物也。比读《齐史》,见孙搴答邢词曰:“我精骑三千,足抵君羸卒数万。”心善其说,因取“经”“传”“子”“史”之可为文用者,得若干条,勒为若干卷,题曰《精骑集》云。
噫!少而不勤,无知之何矣。长而善忘,庶几以此补之。
(选自秦观《劝学》)
10.文本二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然A负此B自放C喜从滑稽D饮酒者E游F旬朔之间G把卷H无几日。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跬步,古代称跨出一脚为“跬”,跨出两脚为“步”,与今天的“步”不同。
B.“筋骨之强”与《曹刿论战》“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两句中的“之”意义和用法相同。
C.《齐史》:“二十四史”之一。“二十四史”是指我国古代的二十四部纪传体史书。
D.“一见辄能诵”的“辄”和《醉翁亭记》中“饮少辄醉”的“辄”意义相同。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荀子·劝学》通过积土成山兴风雨、积水成渊生蛟龙设喻,引出“积善成德”才能改变气质,具备圣人的思想感情的论断。
B.《荀子·劝学》中通过“骐骥”和“驽马”,“朽木”和“金石”这两组对比和比喻,着重表明坚持与否必将产生两种不同的结果。
C.秦观在《劝学》中讲述了自己幼时读书不勤奋,成人后开始发愤读书,可是聪明却远不如从前。这和颜真卿“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的感受相同。
D.秦观在《劝学》中非常赞同孙搴答邢词中的论说,于是摘取了“经”“传”“子”“史”中有文采的句子,编为《精骑集》。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2)而聪明衰耗,殆不如曩时十一二。
14.两则选文同是“劝学”,但强调的学习态度不同。请结合文本分别概括。
三、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满江红·赤壁怀古
南宋 戴复古【注】
赤壁矶头,一番过、一番怀古。想当时,周郎年少,气吞区宇。万骑临江貔虎噪,千艘列炬鱼龙怒。卷长波、一鼓困曹瞒,今如许
江上渡,江边路。形胜地,兴亡处。览遗踪,胜读史书言语。几度东风吹世换,千年往事随潮去。问道傍、杨柳为谁春,摇金缕。
【注】戴复古,南宋词人。其时南宋小朝廷偏安一隅、苟且求存,抗金少有胜利。
1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词以简洁的叙述入题,“想当时,周郎年少,气吞区宇”句由眼前之景联想到周瑜,着意刻画周瑜的英雄气概。
B.“卷长波、一鼓困曹瞒”句传神地表现出曹军崩溃之快,周瑜取胜之速,与“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异曲同工。
C.“几度东风吹世换,千年往事随潮去”句抒发词人忧国伤时的感慨:世事无常、朝代更替,往事随潮而逝。
D.下片结句词人沉浸在眼前美景中,心旷神怡,忍不住向道旁杨柳发问,问杨柳在为谁生春、为谁摇动金色的柳条。
16.戴词和苏轼的《念奴娇 赤壁怀古》都写到“赤壁之战”,用意上有何异同 请结合具体诗句作简要分析。
四、名篇名句默写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归园田居》中,表达山村的静谧、描写乡村中常见的声音的句子:“,。”
(2)李白善于描写想象的世界,他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描写云中仙人出场时的穿着与出行工具的诗句“”和“”,令人叹为观止.
(3)猿的叫声凄厉、哀婉,如泣如诉,催人泪下。古诗文中猿的叫声常常与愁苦、悲伤有关,如“,”。
五、语言文字运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毛泽东说,“我一生最大的爱好是读书”“饭可以一日不吃,觉可以一日不睡,书不可以一日不读”。毛泽东的读书志向、读书精神、读书态度和读书方法,开启了中国共产党人读书治学的一代新风,也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人间佳话。毛泽东对《资治通鉴》研究颇深。他说:“《资治通鉴》这部书写得好,尽管立场观点是封建统治阶级的,但叙事有法,历代兴衰治乱本末毕俱,我们可以批判地读这部书,借读这部书来熟悉历史事件,并从中吸取经验教训。”晚年,毛泽东与孟锦云谈论《资治通鉴》时说:“这是一部难得的好书啊!我读了十七遍,每读一遍都获益匪浅。”延安时期流传着一句毛泽东的名言:“一天不读报是缺点,三天不读报是错误。”( )。领导武装斗争后,毛泽东对读报的需求如饥似渴,红军每打下一个城镇,他都要派人到邮局搜罗一捆报刊,犒劳自己的“精神世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毛泽东阅读的报刊数量更多、范围更宽,一天几万字的《参考资料》是他的每日必读。正是因为长期养成了读报的好习惯,毛泽东一生对世界风云洞若观火,对天下大事了如指掌。
18.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毛泽东一生喜好读报,也酷爱读书
B.毛泽东一生酷爱读书,也喜好读报
C.毛泽东喜好读报,也酷爱读书的一生
D.毛泽东酷爱读书,也喜好读报的一生
19.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哦,香雪》这篇小说人物不多,情节简单,表现的是改革开放初期以香雪为代表的山村少女对现代生活的向往:在那停车一分钟的间隙里,她毅然踏进了火车,用积攒的四十个鸡蛋换回了梦寐以求的带磁铁的泡沫塑料文具盒。
作为“荷花淀派”杰出的后起之秀,铁凝用诗意化的语言展现了那群山村女孩。文章中,作者写香雪的同村姐妹凤娇,偶然认识了火车上那个温文尔雅的年轻乘务员“北京话”,并从与他的接触中_____________了朦胧的少女情愫。跟“北京话”做买卖时,凤娇有意磨磨蹭蹭,直到火车开动时才把整篮的鸡蛋塞给他,她是故意不让他有付钱的机会。而凤娇却觉得很开心很满足,因为她_____________地为她爱着的人付出。这一系列细节充分展现了山村女孩对_____________的爱情特有的含蓄与执着,而这种特有的情怀不论在哪个时代都具有很强的代表性。但是,小说_____________的细节是:香雪下火车之前,“北京话”在说话时无意中提到他的爱人,这让香雪感到委屈。香雪既替凤娇委屈,也为整个台儿沟委屈。如此的妙笔,写到山村少女的心里去了,因为这儿的姑娘只能梦想幸福,却很难真正得到幸福。
20.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萌发 心甘情愿 可望而不可即 出人意料
B.激发 心甘情愿 风马牛不相及 出人意料
C.萌发 心悦诚服 风马牛不相及 出其不意
D.激发 心悦诚服 可望而不可即 出其不意
21.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作为“荷花淀派”的后起之秀,铁凝用诗意化的语言展现了那群山村女孩。
B.作为“荷花淀派”杰出的后起之秀,铁凝用诗意化的语言展现了那群山村女孩清泉般的心灵。
C.作为“荷花淀派”的后起之秀,铁凝用诗意化的语言展现了那群山村女孩清泉般的心灵。
D.作为“荷花淀派”杰出的后起之秀,铁凝用诗意化的语言描写了那群山村女孩清泉般的心灵。
22.文中两个词语“荷花淀派”和“北京话”都用了引号,这两处引号的作用是否相同,请说明理由。
六、作文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沁园春·长沙》,抒发了青年昂扬向上、雄视天下的凌云壮志。
闻一多的《红烛》借“蜡烛”赞扬了“莫问收获,但问耕耘”的奉献精神,表达年轻一代的心声。
《峨日朵雪峰之侧》营造了凝重而壮美的氛围,展现了青春之时卑微却强劲的生命力。
《哦,香雪》展现了当“青春”遭遇“远方的世界”时,年轻人所迸发出的用知识改变贫穷、落后,走出封闭的美好愿望。
习近平总书记曾说:“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
以上材料给了你关于“青春”怎样的触动与启发?请结合你的经历与体验,以“这样的青春也美丽”为题写一篇记叙文(注意叙事与细节描写)。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答案及简析:
一、现代文阅读
1.答案:B
简析:原文 “所谓‘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这种丰富而健康的生活气息,反映着时代的生活,本身就近于诗”,是说 “反映着时代的生活本身就近于诗”,而非 “这种生活本身就是诗”,B 项错误。
2.答案:B
简析:由原文第四段 “并非在生活的词汇外另外有什么词汇。诗歌中的形象最好是直接从事物本身得来”“可是一般生活语言中的词汇怎样能成为富于诗意的词汇呢?这仍然是与实际生活分不开的” 以及《诗品》中的 “羌无故实”(不借鉴典故)“讵出经史”(难道出自经史典籍吗?)“多非补假”(不借鉴典故)“皆由直寻”(都是耳闻目见直接由感观得到的)等句,可知作者认为诗意的词汇是从事物本身得来的,与现实生活分不开,并非要借鉴经史典故,B 项错误。
3.答案:A
简析:第四段主要观点是诗的词汇,诗歌中的形象最好是直接从事物本身得来,是基于生活而形成的。A 项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描写的是诗人眼前所见之景,所闻之声,符合该观点;B 项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中 “蓬山” 是传说中海上仙山,“青鸟” 是神话中为西王母传递音讯的信使,都不是生活当中的事物;C 项 “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 中 “天鸡” 出自神话故事,是运用典故,“空中闻天鸡” 也是诗人的想象,不是从眼前得来;D 项 “至今不会天中事,应是嫦娥掷与人” 中 “嫦娥” 是中国神话人物,通过联想烘托诗人心境,后三项均不适合作为论据。
4.答案:C
简析:A 项,闻一多赋予 “红烛” 新的思想情感,托红烛言牺牲自我的高尚品格,表达对理想信念无比忠贞的坚守和歌颂,并非沿用 “蜡炬” 古典意象内涵;B 项,“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是说周公广纳人才,诗人表示自己像周公一样殷切地接待人才,使天下人才心悦诚服地归顺,二者并非对比,用典主要突出作者求贤若渴的心情;D 项,《登高》尾联写诗人备尝艰难潦倒之苦,国难家愁,使自己白发日多,再加上因病断酒,悲愁更难排遣,是 “愁苦” 而非 “怨恨” 之情。C 项正确。
5.答案:唐诗语言高度诗化体现在语法成熟和词汇丰富两个方面。语法:《登高》是对仗工整的七言律诗;运用情景交融的手法。词汇:“风、天、猿、渚、沙、鸟” 等词汇贴近生活,为人熟知;运用这些典型意象,融入诗人情感,营造了雄浑高远、肃杀凄凉的意境。
简析:结合 “语言的诗化,正如语言本身所具有的,可以分为两个方面:一是它的语法,一是它的词汇” 可知从语法和词汇角度分析。语法上,《登高》体裁为七言律诗,四联八句,每句七个字,对仗工整,且前两联写景,景中有情,运用情景交融手法;词汇上,“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中 “风、天、猿、渚、沙、鸟” 等作为诗歌意象,属于自然景物,贴近生活,诗人运用这些典型意象,融入自身情感,营造出雄浑高远、肃杀凄凉的意境。
6.答案:A
解析:文中开篇只是交代了安然的种种行为和喜好,未明确体现出姐姐安静对她的欣赏与喜爱,选项 A 错误。
7.答案:B
解析:“他的画起不到齿轮和螺丝钉的作用” 一句中,“齿轮和螺丝钉” 是用借代的手法指代当时社会所需要的为工农兵服务、体现社会主义脉搏跳动的画作,而不是比喻手法,选项 B 错误。
8.答案:
丰富人物形象:通过描述爸爸坚持自己的绘画风格,不迎合时代要求,展现了爸爸独立、真诚和追求自我的品质,丰富了小说中的人物形象。
深化主题:爸爸的经历与安然的遭遇相呼应,都体现了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坚持自我所面临的困境和压力,深化了小说关于追求个性与自我的主题。
推动情节发展:爸爸的故事在文中起到了过渡和铺垫的作用,引出了安然对爸爸的支持以及安静的思考,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
9.答案:
性格方面:安然性格直爽、大胆、叛逆,具有男孩子的秉性,爱和人辩论、穿夹克衫、放鞭炮等;香雪则是纯真、质朴、内敛的,虽然对现代生活充满向往,但表现得较为含蓄。
追求方面:安然追求自我个性的张扬和自由,如她穿着没有纽扣的红衬衫,不在乎他人的看法;香雪追求的是知识和现代文明,她用积攒的鸡蛋换回带磁铁的泡沫塑料文具盒,希望通过知识改变山村的贫穷和落后。
面对环境的态度方面:安然在面对班主任的批评和周围人的不理解时,表现出倔强和不屑,坚持走自己的路;香雪在面对火车上的现代文明和台儿沟的贫穷落后的差距时,更多的是一种好奇、向往和努力去改变的决心,同时也有对家乡的热爱和不舍。
二、文言文阅读
10. 答案:CFG
简析:句意 “但是我却依仗这放纵自己,喜欢和巧言善辩、嗜好饮酒的人交往游乐。较长的一段时间里,没有几天在阅览书卷”。“然” 表转折,连词,承接后文,A 不断开;“负此” 是 “自放” 的状语,B 不可断开,“然负此自放” 单独成句,C 处断开;“喜” 是谓语,“从滑稽饮酒者游” 是 “喜” 的宾语,F 处断开;“旬朔之间”,是时间状语,独立成句,G 处断开。
11.答案:B
简析:A 项,“跬步” 解释正确;B 项,“筋骨之强” 中 “之” 是定语后置的标志,“小大之狱” 中 “之” 是结构助词 “的”,二者意义和用法不同,B 项错误;C 项,对《齐史》及 “二十四史” 的解说正确;D 项,“一见辄能诵” 与 “饮少辄醉” 中 “辄” 都意为 “就”,意义相同。
12.答案:D
简析:原文 “可为文用者”,是指在写文章时可以用到的语句,不是指有文采的句子,D 项 “有文采的句子” 错误。
13.(1)答案:君子广博地学习并且每天检验反省自己,那么他就会智慧明达而且行为没有过错了。
简析:“博学”,广博地学习;“日”,每天;“参省”,检验反省;“知”,通 “智”,智慧。
(2)答案:然而我的聪明却已经衰竭许多了,几乎不如年轻(先前)时候的十分之一二。
简析:“衰耗”,衰竭;“殆”,几乎;“曩”,从前;“十一二”,十分之一二。
14.答案:①《荀子 劝学》强调学习应该注重积累,持之以恒,专心致志。②秦观《劝学》告诫要趁大好时光,勤奋学习,有所成就,而不应终日玩耍荒废学业。
简析:《荀子 劝学》中 “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通过比喻揭示学习要专注、坚持,不能半途而废,如蚯蚓因用心专一能生存,螃蟹因浮躁无处藏身,强调学习应注重积累、持之以恒、专心致志;秦观《劝学》中 “故虽有强记之力,而常废于不勤”“比数年来,颇发愤自惩艾,悔前所为”“故虽有勤劳之苦,而常废于善忘”“少而不勤,无知之何矣”,通过自我反省,提到因玩乐荒废时光而悔恨,后发愤图强,指出年轻时不勤奋,长大后将一无所知,告诫要趁大好时光勤奋学习,有所成就,不应荒废学业。
三、古代诗歌阅读
15. 答案:D
简析:“问道傍、杨柳为谁春,摇金缕”,词人并非沉浸在眼前美景中、心旷神怡,而是感时伤世,无心观赏,D 项错误。
16.答案:同:借古抒怀,借 “赤壁之战” 抒发对周瑜的赞美和推崇。异:①苏词对赤壁之战的描写表现了周瑜才能卓越、年少立功,反衬自己早生华发、功业无成,怀古是为伤己;②戴词对赤壁之战的描写再现了周瑜火烧曹营时的惊心动魄、宏大激烈的战争场面,反衬南宋朝廷的军事不振、国势衰颓,怀古是为讽今。
简析:相同点,两首诗都是怀古之作,都引用周郎故事,借 “赤壁之战” 抒发对周瑜的赞美和推崇。不同点,《念奴娇 赤壁怀古》中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用 “小乔初嫁” 衬托周瑜年轻儒雅,用 “樯橹灰飞烟灭” 衬托周瑜意气风发、年轻有为,以周瑜反衬自己 “早生华发”“壮志难酬”,怀古是为伤己;《满江红 赤壁怀古》中 “万骑临江貔虎噪,千艘列炬鱼龙怒。卷长波、一鼓困曹瞒”,写出周郎当时军事力量强大,衬托出诗人所处南宋朝廷国力衰弱,抒发对国势衰颓的无奈忧伤之感,怀古是为讽今。
四、名篇名句默写
17. (1)答案: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简析:出自陶渊明《归园田居》,描绘乡村中狗在深巷叫,鸡在桑树顶鸣的常见声音,体现山村静谧。
(2)答案:霓为衣兮风为马;虎鼓瑟兮鸾回车
简析:出自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分别描写云中仙人穿着霓衣、以风为马,老虎弹奏瑟、鸾鸟拉车出行的奇幻场景。
(3)答案: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或: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薄暮冥冥,虎啸猿啼)
简析:这些诗句中猿的叫声都营造出愁苦、悲伤氛围,如 “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借猿鸣体现三峡行船的凄凉,“风急天高猿啸哀” 借猿啸展现秋日登高的肃杀悲伤,“薄暮冥冥,虎啸猿啼” 以猿啼渲染岳阳楼阴天傍晚的阴森哀伤之感。
五、语言文字运用
18. 答案:B
简析:根据语段前半部分 “我一生最大的爱好是读书”“毛泽东对《资治通鉴》研究颇深”,以及 “一天不读报是缺点,三天不读报是错误”“领导武装斗争后,毛泽东对读报的需求如饥似渴” 可知,语段前讲 “读书”,后讲 “读报”,“也” 前后应分别是讲读书和读报,排除 AC 两项;又因括号后面是句号,此处应填完整句子,D 项 “毛泽东酷爱读书,也喜好读报的一生” 是定语+中心语的短语结构,不是完整语句,排除 D 项,故选 B。
19.答案:(1)把 “毛泽东对读报的需求” 比喻成人饿了想吃饭,渴了想喝水。(2)生动形象地表达出毛泽东对读报的迫切需求。
简析:“毛泽东对读报的需求如饥似渴” 运用比喻修辞,本体是 “毛泽东对读报的需求”,比喻词是 “如”,喻体是人饿了想吃饭、渴了想喝水,形象生动地突出毛泽东对读报的迫切渴望。
20.答案:A
简析:第一处,“萌发” 指种子或孢子发芽,比喻事物发生,“激发” 指刺激使奋发,横线后是 “朦胧的少女情愫”,应用 “萌发”;第二处,“心甘情愿” 指心里愿意,一点儿也不勉强,“心悦诚服” 指诚心诚意地佩服或服从,此处说凤娇为 “北京话” 付出不勉强,应用 “心甘情愿”;第三处,“可望而不可即” 形容看来可以实现而实际难以实现,“风马牛不相及” 比喻两者全不相干,此处说爱情难以拥有,应用 “可望而不可即”;第四处,“出人意料” 指(事物的好坏、情况的变化、数量的大小等)出乎人们的意料,“出其不意” 指趁对方没有料到(就采取行动),此处无采取行动之意,应用 “出人意料”,故选 A。
21.答案:C
简析:原句有两处语病,一是 “杰出的后起之秀” 语意重复,可删去 “杰出”;二是 “展现了那群山村女孩” 缺少宾语中心语,可在 “女孩” 后加 “清泉般的心灵”,C 项全部改对。
22.答案:两处引号的作用不同:“荷花淀派” 的引号表示特殊含义,特指文学创作的流派;“北京话” 的引号表示特定称谓,小说中是对火车上那个不知姓名又说一口漂亮的 “北京话” 的小伙子的称呼。
简析:“荷花淀派” 是以孙犁为代表的当代文学流派,得名源于白洋淀及孙犁小说《荷花淀》,引号表示特殊含义;“北京话” 在文中是对特定小伙子的称呼,引号表示特定称谓,二者作用不同。
六、作文
23. 【审题立意】
这是一道全命题类材料作文题。材料选取课本中的几首诗歌,《沁园春 长沙》表达青年凌云壮志,《红烛》讴歌奉献精神,《峨日朵雪峰之侧》展现生命力量,《哦,香雪》展现青年对 “远方世界” 的追求,都围绕 “青春” 主题。
标题 “这样的青春也美丽”,写作应围绕 “青春” 展开,可从上述诗歌主旨获取灵感,如从《沁园春 长沙》谈青年理想抱负,从《红烛》谈青年奉献,从《峨日朵雪峰之侧》谈青年不屈生命力,从《哦,香雪》谈青年用知识改变命运等。青年的美丽体现在诸多努力拼搏的方面。
试题要求写记叙文,要注意叙事和细节描写,可采用倒叙、悬念等技巧使文章曲折,吸引人;描写人物时运用细节描写体现性格、内心活动。可先写自己对青春美丽的迷茫,经历某事或看到他人青春选择后明白青春美丽所在,如疫情期间青年医生抗疫、自己当抗疫志愿者明白青春奉献之美,或受优秀青年奋斗鼓舞明白青春奋斗之美等。
立意示例:青春的美丽在于勇挑重担;青春的美丽在于奉献;青春的美丽就是要让自己的祖国强大;青春的美丽在于成长;青春的美丽在于勇敢尝试;青春的美丽在于创造。
参考译文:
材料一:
靛青是从蓼蓝草里提炼出来的,却比蓼蓝草还要青;冰是由水凝结而成的,却比水还要寒冷。木材直得符合拉直的墨线,用煣的工艺把它制成车轮,那么木材的弯度就合乎圆的标准了。即使又被风吹日晒而干枯了,木材也不会再挺直,是因为经过加工使它成为这样的。所以木材用墨线量过再经辅具加工就能取直,刀剑在磨刀石上磨过就能变得锋利,君子广博地学习并且每天检验反省自己,那么他就会智慧明达而且行为没有过失了。
堆积土石成了高山,风雨从这里兴起;汇积水流成为深渊,蛟龙从这儿产生;积累善行养成高尚的道德,精神得到提升,圣人的心境由此具备。所以不积累一步半步的行程,就没有办法达到千里之远;不积累细小的流水,就没有办法汇成江河大海。骏马一跨跃,也不足十步远;劣马连走十天,它的成功在于不停止。如果刻几下就停下来了,那么腐朽的木头也刻不断。如果不停地刻下去,那么金石也能雕刻成功。蚯蚓没有锐利的爪子和牙齿,强健的筋骨,却能向上吃到泥土,向下喝到地下的泉水,这是由于它用心专一。螃蟹有六条腿,两个蟹钳,但是没有蛇、鳝的洞穴它就无处藏身,这是因为它用心浮躁。
材料二:
我年轻的时候读书,一看到文章就能够背诵。默写一遍,也没有大的差错。但是我却依仗这放纵自己,喜欢和巧言善辩、嗜好饮酒的人交往游乐。较长的一段时间里,没有几天在阅览书卷。所以虽然我有较强的记忆力,但是学业却因为我的不勤奋给荒废了。
等到数年之后,我开始发奋读书用来惩戒自己,对之前所做的事情感到后悔;然而我的聪明却已经衰竭许多了,几乎不如过去时候的十分之一二。现在每阅览到一件事,一定要反复推敲多次才能懂,合上书卷便感到茫然而无所适从,这样反复读都记不住。所以现在虽然有了勤苦的用功,学业却常常因为健忘而荒废。唉,荒怠我的学业的,就是不勤奋和善忘啊。最近我读《齐史》的时候,看到孙搴答邢词中有这样的句子:“我精骑三千,足敌君羸卒数万。”心中赞同喜欢这个说法,于是摘取了“经”“传”“子”“史”中在写文章时可以用到的语句若干条,编为几卷,题名为《精骑集》。
啊!年轻时不勤奋,无可奈何啊。成年后善忘,也许可以用这个来补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