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教材分析
《犟龟》一文是七年级第五单元中的第一篇童话课文,也是学生升入初中之后接触到的第一篇童话。本单元所涉及的内容有两方面:一是学生最感兴趣的童话,二是学生认为新奇的科幻小品。故教学过程应以发展思维能力,培养想象能力为重点。通过单元教学,达到落实国家课程标准规定 “认识世界”、“发展思维”的要求。同时本文通俗易懂、寓意深刻。对于培养学生为实现理想而坚持不懈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所以本文教学不只是教知识、学知识,更是教做人、学做人。
(教育家陶行知:“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2教学目标
1.通过反复朗读,学习领会童话故事的含义。(根据大纲要求及学生认知顺序性心理特点)
2.学习“犟龟”精神。(文以载道,“教育之父”赫尔巴特就认为:道德教育是教育的首要任务。)
3学情分析
本文通俗易懂、寓意深刻。由于九年义务教育,学生升初中后,两极分化较为严重,成绩优异的学生能自己理清作者的思路把握课文结构,需要进行拓宽、延伸的练习。基础薄弱的学生,则需加强基础方面能力,而这部分学生往往自尊心较强。同时现在学生由于独生子女的缘故,特别“犟”、固执,故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采用合理的教育方法,适当的引导,使其朝良好的方向发展,尽量做到扬长避短、因材施教。
4重点难点
学习领会童话故事的寓意。
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说犟
为达到教学目标,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不断激发学生积极、主动、自觉的学习,具体设计如下:
(一)说犟——情境导入
1.故事导入:听说过“龟兔赛跑”的故事吗?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呢?
评价1:诠释了一种精神。
评价2:思考问题很深远,这些对我们来说都是受益匪浅的。
今天,我们再来认识一只来自德国的小乌龟,它的名字叫…犟龟!
(学生随着老师空写板书课题。)
2.解析文章标题:重点理解“犟”字。(提问答疑法)
“犟”字上面一个是——“强”字什么意思?“强”同“犟”。这个词我们书上有,什么意思呢?(引导学生查字典)
3.简介作者:这篇课文的作者是谁?他是哪个国家的?
(引导学生:看一下注释:米切尔·恩德,德国当代儿童文学家)
设计意图是----指导学生通过各种渠道收集资料,体现学生自主学习,掌握获取知识的方法和途径。正所谓“授之予鱼,”不如“授之予渔”。
活动2【讲授】读犟——走进文本,整体感知。
(二)读犟——走进文本,整体感知。
1.默读课文。抛出一个问题:作者又是如何描述这只犟龟的呢?
2.布置安排分角色朗读:这篇课文角色众多,我们来分角色朗读。大家都是导演,我们现在就开始招募演员。可以毛遂自荐,也可以举荐他人。(2分钟)
评价1:机会是给有准备的人准备的,看来你是有备而来。很自信,非常好。
评价2:看来你的戏路很多。评价3:舞台上是没有小角色的。
小结:大家敢于自我推荐,很好。由此也不难看出你们是一个充满自信,积极向上的集体。(旁白站在左侧,其他同学站在右侧。面对各位导演一字排开。)
提问:你认为分角色朗读应该有哪些要求?
小结:话是说给别人听的吗?我们不但要在朗读时注意声音要洪亮,回答问题的时候也要注意。还有表情动作。听读要求:下面的同学不但要当好听众还要当好评委。看看他们有没有按照刚才说的要求去读。还要评出最佳演员。
3.朗读评价:你认为谁读的最好?好在哪?可以评价他人,也可以评价自己
预设评价1:我觉得你非常善于剖析自己。我对你们又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你们是一个自律的集体。评价2:你是一个特别善于发现别人优点的孩子。择善而从。评价3:你是一个善于赏识自己,善于悦纳自己的聪明的男孩。评价4:蜘蛛这个角色在我心目中是一个好演员,字正腔圆,声音洪亮。
设计意图----分角色朗读的方式,目的在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创造快乐学习气氛。在调动学生积极性的同时也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获得知识体验。
活动3【活动】辩犟——学生自主、合作学习
(三)辩犟——学生自主、合作学习
1.提出问题:这篇文章取名《犟龟》,你认为这只乌龟犟吗?那这只乌龟到底是犟还是不犟呢?(默读课文,从文中找出根据,注意圈点勾画,做好批注。)
2.小组讨论犟还是不犟
预设评价1:看一下,你周围有多少支持你的人,有没有一种被幸福包围的感觉。认为不犟的呢?预设2:整个一光杆司令。孤军奋战。下面你的任务可就艰巨了。但有一句话说得好:“真理往往就掌握在少数人的手里”。看来大家读文读得不是很仔细。大家再仔细看一看。
评价预设1:你很聪明,文中就这一处 “不犟”被你发现了。真是慧眼识真知呀!预设2:你很聪明又很细心。善于从文本中寻找依据。这是非常值得大家借鉴学习的。
小结:感谢你们替老师做出了这么精彩的表述?为自己的精彩表现鼓鼓掌吧!
问题:我们一起来诠释一下犟与不犟。
预设1:生齐答:犟体现了小乌龟坚持一个目标。(师板书犟 坚持目标 )
预设2:生齐答:战胜重重困难。(师板书 战胜困难)
引导:不犟说明小乌龟—— 预设3:生齐答:善于听取正确意见。
总结:也就是说为了达到目标坚持正确的方向。(师板书 不犟 正确方向)
抛出一个新问题:小乌龟既有犟的执着,又有不犟的灵活。可以说小乌龟的犟是一种理性的犟。那么小乌龟取得成功了吗? 请大家从文中寻找根据。(5分钟)
评价预设1:你有你的思考,但书中有一句话你肯定没看到。小乌龟的目标是什么?
评价预设2:米切尔跟你的想法是一致的,但好像不是那么说的?
评价预设:你读出了自己的思考和疑问。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有价值。”你提出了一个很有价值的问题。那从什么地方得知成功的呢?
讲授:前有伏笔,后有照应。这就是首尾呼应。
解析寓意:这篇文章要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3分钟
评价预设:诠释了成功的要义。你很有思想,回答非常精彩!
小结:这就是童话。它赋予大自然中的花鸟鱼虫以生命。通过丰富的想象、运用拟人和夸张的手法,来塑造形象,反映生活。那些大胆、烂漫的语言往往会给我们留下更深刻的启示。
设计意图----层层深入问题,帮助学生梳理文章脉络、领会寓意,在这基础上引导学生发散性、创造性思维,既可顺着课文思路讲,也可逆着说,提出不同的看法,培养学生个性化独立见解。在突破重点的同时也初步化解了难点。
活动4【练习】写犟——当堂检测
(四)写犟——当堂检测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你也一定有你独特的思考和感悟吧?为了让每个同学都有表达的机会,我特意给大家准备了一张纸。书写:你的思考与感悟。看看是男生思考独特、缜密。还是女生的感悟更具创意。让我们拭目以待吧。(发放小纸条)这是一只 的犟龟。之所以有这样的认识源于文中 。这不仅使我联想起自己的那次经历 。正所谓“ 。”
(归纳出自己的感悟,如果能运用修辞或引用一句名人名言来加以概括就更好了。)
生展示并读文略
评价预设1:我刚才在巡视的时候发现有个女孩特别有文采,大家想听听她的感悟吗?预设2:很好,你让我看到了你睿智的一面,你真的长大了!预设3:这位同学善于运用比喻,这样书写使语言更加生动。预设4:你太具哲学家的天份了。预设5:你是一个有文采的孩子,是一个能学以致用的人。
(设计意图是----培养学生概括理解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
活动5【活动】课堂小结
(五)课堂小结:
真正的较量才刚刚开始。我相信咱班男生是不会输给女生的。你们说是吗?童话的寓意很重要。童话角色的选择也是很重要啊!本文选择角色时,为什么不选择犟牛、犟驴、犟骆驼而选择犟龟呢?选择的同时又是如何描绘的呢?下节课我们再来探讨写法问题。
(设计意图是――学生从感性上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为下一节课做好准备。)
活动6【测试】犟龟
(发放小纸条)这是一只 的犟龟。之所以有这样的认识源于文中 。这不仅使我联想起自己的那次经历 。正所谓“ 。”
(归纳出自己的感悟,如果能运用修辞或引用一句名人名言来加以概括就更好了。)
活动7【活动】课后反思
《“犟”龟》是语文出版社的七年级上册童话单元第一篇文章。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定为:1.通过反复朗读,学习领会童话故事的含义。2.学习“犟龟”精神。首先让学生感受课文所揭示的真、善、美。在这个阶段,我以大家耳熟能详的龟兔赛跑的故事的寓意导入,引起学生的注意和思考,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然后通过学生的默读,分角色朗读有梯次的读进而熟悉课文内容。接着进入“领悟”阶段。盲目追求面面俱到,反易浅尝辄止。我扣住了朗读和讨论两大板块,引导学生进行合作学习,使他们在主动思维的过程中,培养起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在接下来的“发现”阶段,我干脆放开来让学生自行辩论,学生激活了思维,往往涌现出独到的见解和感受,这时教师因势利导,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熏陶便显得水到渠成。最后为了检测学生本节课的学习成果,设计了“写犟”的环节,把“写”落到了实处。总之,我本着“以学生为本”的指导思想,尊重并展示学生的个性,对问题研究不随便下定论,围绕“犟”,说 “犟”、读“犟”——析“犟”——辩“犟”——议“犟”——写“犟”,一线贯之。力图在“启学议练检”的教学环节的基础上,凸显“学本高效”的教学理念。学生的学习活动贯穿课堂始终,无论是对文章信息的筛选,还是对语言的品味,都不是由教师直接“灌输”,而是由学习主体的自主体验而发现的。教师的作用变为真正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是学习活动的促成者,既不将知识和盘托出,也不是简单地设置学习目标或用命令性的任务去驱使学生的学习活动,而是努力用兴趣引导学生进行学习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