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基因畅想 课件+教案 (3)

文档属性

名称 19.基因畅想 课件+教案 (3)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03.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语文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04-13 22:27:36

文档简介

课件18张PPT。基因畅想畅想解决病毒问题漆孝诗猪身人心科幻故事:依据科学上的新发现、新成就以及在此基础上的符合已知规律的设想写成的小说。︱︱︱科学小品:普及科学的小品文,融说理、抒情于一体,文笔轻松、短小精悍、生动活泼、通俗易懂。
人类基因组织:是建立人体所需的化学密码或蓝图,而这幅蓝图的基本组成是DNA。DNA是一条由磷酸盐和糖组成的分子链,呈双螺旋形,即两条互相缠绕的螺旋形分子带,中间以称为碱基的横条紧扣。除了孪生子女外,每个人的DNA (脱氧核糖核酸)都是独一无二的。
基因:是DNA中的部分,主宰着人类由生到死的整个历程。基因只占整个DNA质量的2%到4%。其余部分称为“无用的”或“沉默的” DNA,它们的用途至今是一个谜。染色体:人体每个细胞内都有23对染色体,它们位于细胞的核心,其中染色体XY是决定性别的。一个人体内所有细胞的染色体的长度加起来,足足有1600亿公里长。
序列分析:对DNA碱基对排列的分析。科学家为了识别,以A、C、G、T来为构成碱基对的四种化学物质做标记。在分析的过程中, DNA会被分拆,然后重新组合其资料。在人体内有超过30亿个这种由化合物构成的遗传“字母”。
基因治疗:把改造了的基因植入人体内,以取代或修补有问题的基因。
DNA和基因憨(hān)态可掬 (jū) 迄(qì)今 镌(juān)刻 心有余悸(jì)
畅想:敞开思路,毫无拘束地想象。
嬉游:嬉戏游玩。
字词落实课文提到的“堪称20世纪最出神入化、最富前瞻性的创举”指的是哪一项研究成果?这项成果指的是“科学家成功地将人心脏的基因转录到猪身上,制成了猪身人心。”科学家利用基因技术哪些已是事实,哪些还是幻想?事实—第三段介绍自己的工作,与猪打交道。
幻想—第六段畅想器官移植手术景象。主要内容本文介绍了利用基因技术进行科学实验的情况,并以此为基础,对未来人类利用基因技术进行大胆的预测和科学的想象。 语言特色①它喜欢偎在你脚边,温厚恭良,从不暴躁。——拟人的手法,把猪写成乖巧的孩子,亲切有趣。②奖章上的猪“憨态可掬”。——喜爱之情。③小生灵们每天都要洗澡‥‥‥这可真是太冤枉它们了。 猪不光是干净,它还很重情,极不愿独处‥‥‥甚至郁郁而终。——具有情感,赋予猪人的特征,富有情感。 语言特色⑤再过几年‥‥‥各大城市都有此服务。——贴切的比喻,生动形象,类似广告语的表达效果。⑥医师们在病人换心后出院时‥‥‥我们的产品保质四十年。——语言幽默,富有个性。⑦医学专家为病人量体裁衣的手法将胜过世界上最神奇的设计师。——形象生动,妙语惊人。对基因的利用 利用基因,人们可以改良果蔬品种,提高农作物的品质,更多的转基因植物和动物、食品将问世,人类可能在新世纪里培育出超级作物。通过控制人体的生化特性,人类将能够恢复或修复人体细胞和器官的功能,甚至改变人类的进化过程。
转基因食品同龄
原种
鲤鱼转基因
鲤鱼基因炸弹 科学研究人员会根据需要,分析特定人群与其共同祖先相联系的基因原型,或者其它具有共同基因原型的人,无论是否发生基因遗传变异,不管其种族和生活地域,都可对其进行准确的基因定位。试想一下,如果只适用于某些特殊类型人群的病毒或细菌,开始大规模地杀人,或者使人致残,失去战斗力时,世界将会怎样? 向美国军方提出
基因武器建议的
克里斯托尔 现代炸弹1教学目标
1、识记并积累文中的生字、生词,整体把握文章内容。了解有关基因和基因技术的常识。
2、提高搜集、利用信息的能力,激发想象力;学习本文倒叙的写法。
3、认识现代技术的发展趋势,培养学生大胆创新的精神,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科学观。
2学情分析
《基因畅想》是一篇带有科幻性质的科学小品。作者本人是身处基因实验研究前沿的美国著名心外科专家,作者在文中介绍了科学家利用基因技术进行科学实验的情况,并以此为基础,对未来人类利用基因技术进行了大胆的预测和科学的想象。本文语言通俗易懂,生动有趣,作者用极富文学性的语言,“将干巴巴的专业话题写得好读、耐读、幽默、风趣甚至顽皮”(韩小蕙语),很值得品味;结构上作者巧妙地运用了倒叙的手法,合乎情理地交待了作者畅想的缘由,教学中要引导学生体会这一写作手法的作用。学生对基因技术缺乏了解,因此,教学中应根据实际情况,课前介绍一些有关这方面的知识,或者要求学生利用互联网上网查找相关方面的知识,如有可能,还可以请有关专家举办一次专题讲座,扩大学生的知识视野,帮助学生理解课文。本课不是绝对意义上的幻想,文章中既有作者对科学实验情况的介绍,又有对未来的展望。作家韩小蕙在向《散文》(海外版)推荐《基因畅想》这篇文章时说:“本文包容着严肃而深刻的人类生存命题。”基因技术未来能否改变人们的生活?基因技术会给人类带来那些影响?这些是在我们对基因进行畅想的同时,应引导学生思考的。
3重点难点
1、理解“基因”及基因技术,以及基因技术的应用;
2、引导学生把握文中所叙的实验、事例那些是事实,那些是对未来的展望;
3、丰富学生知识,拓展他们的想象力,引导他们关心科学。
教学活动
活动1【活动】课前预习
1、布置预习:①反复朗读读课文,借助工具书解决生字词,画出文中不理解的词或句子。②预习〔思考与练习〕一、三题,准备与同学们交流。
2、教师要准备的资料,如①克隆绵羊“多利”的图片;②一些转基因果蔬品种的图片;③教学中所用的幻灯片或课件;④有关转基因产品副作用的资料等。
活动2【导入】师生互动,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将要学习一篇带有科幻色彩的小品文。这篇课文将为我们打开一扇别样的窗口,借助于这扇窗口,我们将领略到一个新奇而神秘的世界。(以形象的视觉效果引起学生的兴趣、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与此同时,提高学生搜集、利用信息的能力及产生关注当代社会科技动向的自豪感。使学生认识到基因技术不仅在动物界已取得了很大的成就;而且己广泛、成功地应用于植物界。(附:条件允许的话,可以使用多媒体展示,也可以现场展示一些转基因的果蔬品种。)
1、出示克隆绵羊“多利”的图片,请学生谈谈对此的了解。
2、出示一些转基因果蔬品种的图片,请学生谈谈对这些的了解。
3、检查预习
①《基因畅想》是一篇带有(   )的科学小品。(科幻性质)作者是 ( )。(漆孝诗),是 ( ) 国的心外科专家?(美国)
②解释“憨态可掬”一词(见课文p136)并给“虔诚”的“虔”字注音(qián)
③请解释什么是“基因”(见课文p136)
活动3【讲授】学生互动,探讨课文
(在学生充分预习的基础上,按语文活动小组进行竞赛。)
1、本文作者从什么写起?(自己获奖)“奖章上镌刻着一头憨态可掬的猪”在文章结构上起什么作用?(为下文设下伏笔,由此引发对基因发展“猪身人心”的畅想,使人感到真实可信)
2、文章的哪一句告诉了读者“猪身人心”只是一种想象?(“在开车回家的路上,我时不时如此想象”)
3、作者为什么要和猪打交道?(为基因技术研究)
4、第四段在文章结构上起什么作用?(过渡作用)
5、哪一项科研是堪称20世纪最出神入化、最富有前瞻性的创举?具体说说进行这项研究的原因及探索过程。
明确:这项科研创举指的是:“科学家成功地用人心脏的基因转录在猪身上,制成了猪身人心。”原因及探索过程可从第五段来概括。原因是需要心脏移植的人很多而心脏来源却很少,“每年至少有多达二万人在等待中”“抱憾而去”。探索过程:1960年哈迪用将黑猩猩的心脏装在了一个濒危病人身上,首开心脏移植先河;“尔后,贝利又将狒狒的心脏移到先天心脏病婴儿身上”;经过近二十载的探索,科学家成功地用人心脏的基因转录在猪身上,制成猪身人心”。
6、基因技术到目前为止,有没有成功地应用于人类?原因何在?
明确:没有,“原因是某些猪病毒会因此传染给人”,使得“该计划被迫暂停”。
7、假如使用于人类,作者的想像会成功吗?他做了哪些大胆的设想?
可从第六段来概括。“像以往任何医学生物的创新,猪病毒肯定会在不久得到有效控制,猪身人心势必造福全人类”。“实现上述大胆的设想肯定已为时不远”。
大胆的设想有“再过几年,心外科医师能像修理工为汽车或自行车换上新零件一样,为晚期或先天心脏病人换上簇新的生物零件—猪身人心”;“医学专家为病人量体裁衣……届时……为病人换上早就超立体设计、生产好的基因心脏,无须多久患者便能健康如初”;“医师们在病人换心后出院时,……‘您走好,不必心有余悸,我们的产品保质四十年’”。
8、国外的一些科学家,在生物科学方面积极尝试、大胆设想,我国对基因技术的研究有没有大胆尝试?(此题学生要是能举出一、二个例子就应该肯定、表扬。)
9、漆孝诗大胆畅想时的心情你能体会吗?为什么?
此题意在使学生学习本课结构上的特点—倒叙(只要扣住课文言之成理即可)。
活动4【活动】自由发挥,畅想未来
世界上的事物往往都具有两面性,基因工程会不会也有弊端?如果有,你想如何解决弊端?
设计此题引起学生的争论,从而进一步巩固并拓展学生对基因技术的认识;提高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激发学生的想像力和创造潜能(可展示关于转基因产品副作用的资料,帮助学生进行讨论、分析)。
竞赛完成后对课文进行小结(可出示板书)
活动5【活动】大胆想像,拓展课文
此题的设计意图在于抓住学生的心理,激发起想像力及对科学的探究精神,引导学生对课文知识进行延伸,同时,也可渗透情感教育。
活动6【活动】小结
围绕《基因畅想》及学生的讨论,展望美好前景,取利弃弊,激励学生热爱科学,关注科学,树立为人类造福的远大理想。
活动7【练习】知识巩固与提高
【同步达纲练习】 一、据课文回答下列问题 1.你知道下列词语的含义吗? (1)前瞻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心有余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篇文章在结构上有什么特点?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你能用一句话概括第六段的内容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本文语言生动活泼,全文通俗易懂,你还能举一些例子加以说明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理解 转基因作物 转基因作物同普通植物的区别只是多了能使它产生额外特性的基因。早在1983年,生物学家就已经知道怎样通过生物工程技术将外来基因移植到某种植物的脱氧核糖核酸中去,以便使它产生靠杂交方式根本无法获得的某种新的特性:抗除莠剂的特性、抗植物病毒的特性、抗某种害虫的特性等。用以移植的基因可来自任何生命体:细菌、病毒、昆虫等。 转基因作物目前在世界上已种植有1000万公顷左右,种植最多的是棉花、玉米和西红柿等。在实验室种植的还有莴苣、西瓜、稻谷等品种。实验的目的除了增产之外,还在于提高这些品种的抗病毒能力。 但同时也有专家担心转基因作物可能对环境有危险。比如在美国栽种的那种能抗虫害的玉米和棉花,可能加快一些更难对付的害虫出现。这类作物所有的分子都分泌出一些微量的“杀虫药”,一种像任何一种农药一样能选择杀死某些害虫的“雾剂”。尤其是那些能抗除莠剂的作物,它们一旦同野生状态下的“表姐妹”杂交之后,那些“表姐妹”也就会因此而成为除莠剂无法除掉的变种了。 对于这种技术,尽管还有些问题需要继续研究,但这确是人类九千年作物栽培史上一场空前的革命。 5.划线句子能否去掉?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科学是把双刃剑,基因作物也不例外,它可能造成截然不同的两种影响: 有利影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利影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结合语境,说说加粗词语在文中的含义。 表姐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种技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你能举出一些转基因技术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1)指超前性。 (2)危险的事情虽然过去了,回想起来还令人害怕。 2.文章的结构采用倒叙的手法,这样写能扣人心弦,激发读者的阅读欲望。 3.作者对基因的发展进行科学的畅想。 4.提示:开放性题目。抓住语言的生动性和文学性作答即可。 21世纪教育网 5.不能去掉。这些事例是为了说明转基因作物可能对环境有危害。 6.有利影响:能使作物产生除莠剂、抗植物病毒,给作物栽培带来一场空前的革命。 不利影响:可能给环境带来危害。 7.表姐妹:本指亲戚关系,这里指与之相关的植物。这种技术:转基因作物技术。 8.提示:只要所举的例子是转基因技术的应用即可。
活动8【作业】布置作业
1、课后查找资料,了解有关克隆、基因、基因图、基因工程等知识。
2、选择有关基因工程中你感兴趣的课题,并搜集有关资料,装订成册,互相阅读。
活动9【导入】板书设计
板书设计
①获奖、奖章刻的是猪 设下伏笔、引发畅想(倒叙)
一 ②交代是想象,是对基因发展的想象
基  ③写为什么要和猪打交道→基因技术研究
因     ④过渡段
畅  二  ⑤“猪身人心”—惊世之作及背景、必要性、紧迫性
想    ⑥对基因技术发展进行前瞻性畅想
三 ⑦⑧基因畅想,不是梦,很快能实现(回到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