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期末综合素养检测创新卷一(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期末综合素养检测创新卷一(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58.0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1-02 22:53:3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期末综合素养检测创新卷一
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本学期,我们领略了祖国的山川之关,感受了祖国的文化底蕴,体会到了浓厚的家国情怀……接续奋斗、砥砺前行,祖国也已走上了新的征程,让我们一起参加“强国有你我”的主题活动,聆听强国之声。
任务一 领略大国风采
一、【赞美祖国】读语段,根据拼音写词语。(13分)
祖国风光秀美如画:西湖美景充满shī qíng huà yì( ),草原风光令人xīn kuàng shén yí( ),“鸟的天堂”中各种鸟儿使人yìng jiē bù xiá( )……
中华文明璀璨耀眼:万里长城蜿蜓盘旋,故宫博物院hóng wěi( )壮丽,敦煌莫高窟jǚ shì wén míng( )…
强国梦想鼓舞人心:gāo sù gōng lù( )南北贯通,“复兴号”领跑世界,航天壮举zhèn tiān dòng dì( )……
我们的祖国多么伟大!
二、【欣逢盛世】词语的理解与运用。(10分)
①( )( )人亡 ②( )( )民安 ③丰( )足( )
④多( )之( ) ⑤( )( )失所 ⑥安( )乐( )
历史是一部永远写不完的书。新时代的今天,正值 ,四际形势错综复杂,仍有许多
国家和地区被战争的阴霾笼罩着,那里的人们 ,有的甚至
。而如今的中国 ,综合国力不断增强,人民 ,过着
的生活,让我们珍惜现在的生活,并在中国历史的大书中继续书写这份和平与安宁吧!
1.请你先补充词语,再结合语境,将恰当词语的序号填写在对应的横线上。(6分)
2.上面这段话运用了 的写法,这样写的好处是 。(2分)
3.请你从以上六个词语中任选一个,把它的意思用具体的情景表现出来。(2分)我选的词语是 (填序号),具体情景:
三、【知识竞答】选择正确的答案。(填序号)(10分)
1.下列字音、字形和释义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
A.强逼(qiǎng) 免强 风景名胜(优美的景物或境界)
B.张冠李戴(guān) 罪证 寸草不生(生长)
C.待一会儿(dāi) 迟廷 敏而好学(喜好)
D.言归正传(zhuàn) 磨灭 学而不厌(讨厌)
2.下列句子中的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春晚节目《年锦》的创意来自汉、唐、宋、明四个时代的中国传统吉祥纹样。
B.这道菜配料全是荤的,又是猪脚、又是鸡翅、又是海参、蹄筋,炖成一大锅
C.蝴蝶扣、梅花扣、寿形扣,取其形,延其意,小小的盘扣也有很多意蕴。
D.C919展翅、“神舟”飞天、“中国天眼”探秘未知……一件件大国重器展现了我国科技创新新实力。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
A.小区内,严禁电动车进电梯,防止不要发生火灾事故
B.第九届亚冬会是继北京冬奥会后我国举办的又一重大综合性冰雪盛会
C.将建设美丽乡村和打造文化景区相结合,既能改善农村居住环境,又能发扬文化旅游产业。
D.“梦想”号大洋钻探船能够进入地幔、钻透地壳,它还有全球功能最全的船载实验室是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国之重器”
4.新情维时事热点对下面语段的主要意思概括最准确的一项是 ( )
2004年1月23日,中国探月工程正式立项。2024年,“嫦娥工程”迎来20周年。20年来,从给月球拍照片,到首次在月球背面登陆,再到成功带回月壤,中国已顺利完成“绕、落、回”三步走战略日标,为人类月球探索事业作出了杰出贡献
A.2004年1月23日,中国探月工程正式立项。
B.2024年,中国探月工程迎来20周年
C.中国探月工程立项20年来,中国为人类探月事业作出了杰出贡献。
D.中国探月工程已顺利完成三步走战略目标。
5.把下列句子排成一段意思连贯的话,最恰当的一项是 ( )
①怎样才能算“劳于读书”呢
②宋代文学家欧阳修,自幼好学,家中无书可读,就到附近人家去借,还把一些书抄下来、背下来。
③古人曾说:“劳于读书,逸于作文。
④这句话的意思是在读书方面肯付出辛苦,写起文章来就会轻松
⑤从小广泛地阅读,成就了他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
A.①③④②⑤ B.③④①②⑤ C.②⑤①③④ D.①②⑤③④
任务二 传承中华文化
四、【古典诗文】根据所学内容填空。(11分)
1.拳拳爱国之心,殷股报国之情。从古至今,家国情怀一直在我们的文化中流淌,诗人陆游临终之际仍不忘嘱咐儿子:“ , 。”
2.汲取奋进力量,筑牢强国根基。百年来,涌现出了大量为国家富强而奋斗的优秀人物, 在《少年中国说》《节选)中发出了“少年智则国智,
, "的号召
3.践行勤俭节约,传承优良美德。在和平年代,我们也应谨记魏征的话:“ , 。”
4.勤学善思明智,强国复兴有我。学习上我们要有“学如不及, ”的进取心,还要坚持“读书有三到,谓 、 、 ”的读书方法。
五、【民间故事】根据要求,完成下列练习。(8分)
1.下面故事情节对应的民间故事依次是(2分) ( )
①沉香来到二郎神庙,向舅舅二郎神苦苦哀求,谁知二郎神铁石心肠,非但不肯放出三圣母,反而舞起三尖两刃刀,劈头向沉香砍来。
②等到了第二年春天,白马知道自己闯下了大祸,便卖劲地给李老实家拉犁耕田,临走时报复性地吃掉了刁员外家一大片麦田。
③韩湘子不甘落后,“扑通”一下把手中的花篮投到水中,只见篮里的鲜花铺满水面,他站在美丽的鲜花上飘然而渡。
A.《隐身草》 《马头琴的故事》 《灶王爷》
B.《宝莲灯》 《马头琴的故事》 《八仙过海》
C.《隐身草》 《海瑞断案》 《灶王爷》
D.《宝莲灯》 《海瑞断案》 《八仙过海》
2.发挥想象,把下面的情节写得更加具体、生动、有吸引力。(6分)
他们俩手拉着手,穿过树林,翻过山头,回到草房。牛郎把老牛指给织女看,说它就是从小到大相依为命的伴儿。织女拍拍老牛的脖子,用腮帮按挨它的耳朵,算是跟它行见面礼。老牛屑开眼笑地朝她看,仿佛说:“正是这个新娘子。”
(1)适当添加事物描述。织女见到牛郎的草房环境是这样的:
(2)适当添加语言描写。织女第一次见到老牛时会说:
(3)适当添加心理描写。牛郎见到老牛眉开眼笑后,心里会想:
任务三 明确责任担当
六、【国之脊梁】阅读短文,完成练习。(18分)
从林学家到生态战略科学家
——记中国工程院院士沈国舫
刚刚过完88岁生日的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林业大学原校长沈国舫有点几烦心事。“椎管驶帘,腿脚不灵光,这些是正常规律,要学会共存。以前每年都要去全国各地的山林里调研考察,今后得少走动了。”然而,对于一辈子和森林树木打交道,进山看林子已成为生活习惯的他而言,完成“少走动”这个目标确实有点儿困难
求学之路:学成后一定要回到祖国
1933年,沈国舫出生于上海。少年时代他就读于上海的名牌中学—上海中学,目睹多年的战乱,爱四之志已在心中萌芽,他时常与同学们聚在一起叙谈救国宏志、救国途径。“上海是在1949年5月解放的,清展出门,见解放军战士在大街屋檐下休息,秋毫无犯,让我心生敬佩。"爱国之情进一步扎根心底。少年时的沈国舫阅读了大量进步书刊,如《新民主主义论》《中国革命与中国共产党X大众哲学》等,更坚定了他立志报国的思想。
高考时,以能够上清华大学、超出第二名几十分的成绩考入北京农亚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前身)森林系学习林业,沈国舫至今都认为是最正确的选择。“爱祖国,立志来北京;爱自然,立志搞林业。这几个因素叠加,我就报考了北京农业大学森林系。
在苏联留学的五年,沈国船进步飞快。初到列宁格勒林学院上学,他没有依语基础,为了不耽误进度,只能在听课的同时学语言,遇到听不懂的就根据图像、公式、符号去猜,碰到看不懂的就靠翻宇典去抠。别人一天学8个小时,他一天学十几个小时。靠着不懈努力。两年后,沈国舫不仅完全跟上了学习进度,而且成绩优异,成了班上的学习尖子,五年全部课程成绩优秀,关于固沙造林的毕业论文还作为优秀论文被选送至列宁格勒参展。
“回国前,导师十分想让我留在苏联读研究生。但我没有犹豫,知道祖国正在摘第一个五年计划建设,是国家把我们送出来的,还等着我们回国建设,便义无反顾地回国了。”1956年,23岁的沈国舫再次乘坐火车,回到了阔别五年的祖国。
学术之路:林业是用双脚走出的学科
回国后的沈国舫被分配到北京林学院(北京林业大学前身)工作,开始将他的一身所学投入祉国的绿化建设。当时我国的造林学全盘学习苏联,专业书籍基本由苏联译介而来,讲课离不开苏联的例子,用欧洲赤松作为案例授课,老师只能照着书本念,学生听得也“不接地气”。
沈国船深知森林是地域特征很强的学科,机械照搬别国理论和方法。必然会出现与本国因情格格不入的情况,从根本上影响林学学科和林业事业的发展。做中国人自己的造林研究,这是沈国舫回国后投入精力最大、思考最多的事
在绿化祖四的伟大号召下,沈国船把眼光放到了北京西山。1957年开始,沈国舫每周都要骑着自行车往返西山造林点,爬山越岭,足迹遍及西山的卧佛寺、魏家村、黑龙潭、红山口等造林点。一人一车,从海淀肖庄骑到西山脚下,一直坚持了一年多;一人一担,为了体验雨季造林特点,沈国舫和卧佛寺造林队的工人们一起挑苗上山,把坑种苗。1975年至1976年,沈国舫还利用回京探亲的时间,专门去西山看了已近20年树龄的“老朋友们”。
不仅是北京西山,全国各地每到一处地方,沈国舫最爱往林于里钻。有时刚下飞机,顾不上去宾馆放下行李,他就驱车直奔林场。多年来,沈国舫跑遍了祖国的大江南北,东北的大兴安岭原始森林、广西南宁的按树林、福建南平的杉木林、辽宁本溪草河口的红检林等,几乎走遍了全国各个省市自治区。但令沈国舫最为遗憾的是,由于年龄和身体原因,西藏没有机会成行
几十年的实践经验给予沈国舫丰富的教育教学案例,而这些也都应用于他所主编的教材上,《造林学K中国主要树种造林技术》等林业界里程碑式的教材,如今都用的是中国本土的案例。在《中国主要树种造林技术》第二版的发布会上,沈国舫曾动情地说:“曾经我们学习西方
学习苏联,而今可以有底气地说,我们也有值得他们学习的技术、经验和案例。
战略之路:一心只为国家富强
1995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之后,由于工作领域的逐步外延,沈国舫研究的领城从林业扩展到生态、环境、国土、水利等方面,他也从林学家成长为战略科学家。而敢讲真话、能够解决实际问题,是沈国舫战略研究中最为重要的特质。热悉沈因舫的人都知道,他是出了名的“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
1996年春,他前往“西南贵源金三角”即攀枝花、六盘水一带考察,也考察了岷江流域,发现四川西部的原始森林破坏严重。沈国舫当即草拟了一篇关于限制伐木、保护长江上游森林的书面材料,反映到中央,引起国家高度重视。而这也是1998年我国开始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的重要缘起。
如今,88岁的沈国舫仍然笔耕不辍,用自己的智慧和勤勉为国家贡献力量。他曾说:“在林业界60多年,我的梦想基本实现了,我说的这些工作,都不是我一个人能做到的,都是需要许多人配合、由几代人努力才能完成的。我只是其中的一条消消细流,最后要归到大海里去,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作出应有的贡献。”
(选自《中国科学报》2021年12月28日,有删改
1.快速默读短文第一部分内容,梳理信息,完成下面的表格。(8分)
时间 经历 影响
① 目睹国内多年战乱 爱国之志萌芽
② ③
④ ⑤
⑥ 高分报考北京农业大学森林系 走上林业与生态研究之路
留学时 ⑦

2.根据短文内容判断下列说法的对错,对的打“√”,错的打“X”。(2分)
(1)沈国舫跑遍了祖国大江南北,走遍了全国各个省市自治区。 ( )
(2)文中的“老朋友们”指的是与沈国舫一起植树造林的老朋友 ( )
(3)《造林学》《中国主要树种造林技术》等教材都是沈国舫主编的。 ( )
(4)1998年我国开始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重要缘起是沈国舫向中央的反映。( )
3.联系短文内容,说说为什么做中国人自己的造林研究是回国后的沈国舫投人精力最大、思考最多的事。(2分)
4.新思维恶新表达文中画“—”的短语去掉好不好 请说明理由。(2分)
5.新思维开放探完读完短文,我们感受到了沈院士强烈的爱国之情,此外,他身上还有哪些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至少写出两个,并引用文中的事例来简要说明。(4分)
精神一:
具体事例:
精神二:
具体事例:
任务四 抒写心中梦想
七、【心怀梦想】习作。(30分)
心中有梦想。脚下有力量。“两弹元勋”邓稼先为实现强国梦鞠躬尽瘁,“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为实现“禾下乘凉梦”默默耕耘,造林专家沈国舫为实现绿化祖国梦矢志不渝……你的梦想是什么呢 请以“我的梦想”为题写一篇习作,可以写一写你在迫梦过程中付出努力的一两件事,也可以畅想梦想实现后的美好情景。注意把内容写清楚,写具体,不少于450字。
参考答案
一、诗情画意 心旷神怡 应接不暇 宏伟 举世闻名 高速公路 震天动地
二、1.①家破 ②国泰 ③衣食 ④事秋 ⑤流离⑥居业 ④⑤①②⑥③
2.对比 将正处于战争中的人们的悲惨生活与中国人民幸福安宁的生活进行对比,突出了和平的可贵,告诚我们要珍惜如今和平安宁的生活,同时也表达了身为中国人的自豪之情
3.示例:③除夕夜,村里家家户户张灯结彩,饭菜飘香,鞭炮声不绝于耳。孩子们都换上了新衣,大人们畅谈着丰收的喜悦和对来年的期许,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三、1.B 2.B 3.B 4.C 5.B
四、1.王师北定中原日 家祭无忘告乃翁
2.梁启超 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
3.居安思危 戒奢以俭
4.犹恐失之 心到 眼到 口到
五、1.D
2.示例:(1)一间用茅草搭建的房子,虽然简陋,但屋顶茅草铺得厚实,屋里整理得干干净净。屋旁有一个牛棚。牛棚也拾报得很整洁。茅草屋边上还开着几簇野花,十分温馨。
(2)真是通人性的好牛儿,牛郎从小到大没人疼爱,多亏有你陪着他。以后我会和牛郎一起好好照顾你的。
(3)我带来的姑娘就是老牛说的那位姑娘吧,看着老牛高兴的样子,它青定也为我开心呢。
六、1.①少年时代 ②见解放军战士秋毫无犯国爱国之情扎根心底④阅读大量进步书刊⑤坚定立志报国的思想⑥高考时⑦进步飞快,成绩优异⑥拒绝留苏深造,般然回国
2.(1)×(2)×(3)√(4)√
3.因为沈国舫深知森林是地域特征很强的学科,机械照搬别国理论和方法,必然会出现与本国国情格格不人的情况,从根本上影响林学学科和林业事业的发展。而当时我国的造林学全盘学习苏联。为了改变这种现状,沈国舫就在做中国人自己的造林研究这件事上投入精力最大思考最多。
4,不好。“88岁的“表明沈国舫虽然年事已高,但依然坚持工作,怀揣爱国的热忱:“60多年”表明沈国舫从事林业工作的时问之长,突出了他对林业事业的贡献之大。如果去掉这两个短语就没有这种表达效果。
5.示例:勤奋刻苦的求学精神 在苏联留学期问,沈国舫努力克服语言障碍,花费大量时间在学习上,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最终以优异的成绩完成了学业。实践出真知的科学精神 回国后,在绿化祖国的伟大号召下,沈国舫把眼光放到了北京西山,他爬山越岭,每周往返西山造林点,并与工人们一起挑苗上山,挖坑种苗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