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新课标版高中历史必修3第5课《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教案+教学课件(17张PPT)+随堂练习(3份打包)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新课标版高中历史必修3第5课《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教案+教学课件(17张PPT)+随堂练习(3份打包)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973.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6-04-13 16:43:08

文档简介

《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教案
名师说课
古希腊哲学家闪烁着古代人类人文主义精神的光芒,是西方人文主义精神的源泉。人类优秀文化成果,既具有传承性,也具有独特性,本课的难点是理解人是万物的尺度和值知德合一,要引导学生一分为二地评价这些观点,对于其进步性应该放在当时的背景下去分析。由于时空的关系,学生对本课内容的掌握有一定的难度,教学中应该把握四要素:时间、人物、观点、认识评价。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识记:智者学派、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
理解:智者学派关于人的观点:人是万物的尺度;理解苏格拉底的美德即知识的观点。
运用:运用所学知识比较智者学派和苏格拉底关于人的观点的不同,比较西方哲学家苏格拉底和中国古代哲学家、思想家孔子。
过程与方法
1.情景再现。
2.问题探究。
3.合作讨论。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人文主义是西方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世界文明的重要内容,我们要用“吸取精华,剔其糟粕”的态度去对待。
2.学习苏格拉底对学问的探究精神。
重点与难点
重点
本节的重点是智者学派的人文主义精神和苏格拉底的人文主义观点。
难点
难点是如何理解“人是万物的尺度”和知德合一。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展示图片比萨斜塔、伽利略
1590年的一天,年轻的比萨大学教授伽利略在有名的比萨斜塔上做了一个两个铁球同时着地的实验,实验的结果大出所料,在场的人们都惊呆了,他们信奉了近千年的亚里士多德轰然倒塌了。
亚里士多德为什么在当时意大利人的心中有着如此崇高的地位?这他在古希腊历史中到底占据着怎样的地位呢?
新课学习
一、“是万物的尺度”
展示图片普罗泰格拉及他的名言“人是万物的尺度,是存在的事物存在的尺度,也是不存在的事物存在的尺度”。
【问题】泰勒斯的命题对不对?为什么说它是一个伟大的命题?
【归纳】这个命题的意义不在于命题本身,命题本身肯定是不对的,但是,它表明古希腊思想家们已经开始从对神支配自然转向现实中的自然界,开始探究和探讨自然界的各种现象,这是希腊城邦兴起后,人的意识觉醒的表现,标志着希腊神话时代结束了。这为以后产生的研究人和社会的智者学派奠定了基础。
智者学派:智者指向人传授有关辩论、演说、修辞的技巧和参政知识并收取报酬的老师。智者学派并非统一的学派,也无统一的学说,但在思想倾向上有共同之处。
出现背景:①古希腊经济繁荣(根本原因);②民主政治发展到顶峰(主要原因);③人的地位的提高;④公元前600年开始出现的自然哲学家们奠定了思想基础。
主要内容:智者学派以人和人类社会为探索的主体,研究人类,反思自己。他们以人的眼光考察和认识社会、政治和法律,关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社会组织等。
评价:智者学派对雅典民众的思想启蒙和解放起了积极作用,他们的思想体现了初期的人文精神。特别是关于奴隶制度不符合人性的观点、自然人是平等的观点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非常难能可贵。
局限:重视人的作用,但忽视道德。智者学派过分强调人的主观感受,忽视了人们认识的共性,认为没有是非之别,这样的思想方法给主观随意性和极端个人主义打开了方便之门。
二、“美德即知识”
智者学派特别强调一切事物都要以每个个人的需要为标准,即使是在社会道德方面也要根据每个人的判断标准,不强求一致。这种思想会产生什么后果?有人说苏格拉底是他那个时代最聪明的人,他是一个什么样的学者呢?
教师让学生模仿苏格拉底和其对手进行分组辩论。
展示图片“苏格拉底头像”及名言“如果知识包括了一切的善,那么我们认为美德即知识就将是对的”。
【讲述】苏格拉底的“精神助产术’’的谈话方式。例如:色诺芬在《回忆苏格拉底》一书中记录了苏格拉底与青年尤苏戴莫斯有关“正义”问题的谈话。在那段精彩的对话里,苏格拉底首先认可尤苏戴莫斯关于“正义”问题的见解,然后基于尤苏戴莫斯的见解引出种种新的问题请他回答,最终使尤苏戴莫斯意识
到最初关于“正义”的见解是不完善、甚至是错误的,从而愿意“收回已经说过的话”。
苏格拉底在人文思想方面主要研究的是什么?其提出的著名观点是什么?
苏格拉底说:“你,我的朋友,伟大、强盛而且智慧的城市雅典的一个公民,像你这样只注意金钱名位,而不注意智慧、真理和改进你的心灵,你不觉得羞耻吗?美德即知识。”
苏格拉底认为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培养高尚的人——“有美德的人”,而这种美德应是理性的、必然的、普遍的真理,即伦理道德的知识、善的知识、“自我”的知识。苏格拉底认为,人的有关正义、善德等知识以及事物的意义在人出生之前已存在于人的心中,但在人出生时,由于肉体受到干扰,已被忘记,教育就是
要通过引导、启发,使人们顿悟早已存在于心中的知识。
苏格拉底有一句名言:“未经省察的生活是不值得过的。”让学生明白:苏格拉底重视人的伦理道德方面的研究,提出了著名观点“美德即知识”,即知德合一。他心目中完美的人应具备心地善良、知识渊博、富有教养、崇尚理性等素质。
【问题】智者学派与苏格拉底的思想观点有何异同?我们从古希腊先哲身上能学到哪些可贵的东西?
【结论】(1)相同点:都把人类社会及其环境作为研究的课题,智者学派强调“人是万物的尺度”,苏格拉底提出“认识你自己”,都肯定了人的价值,否认绝对权威。
不同点:①苏格拉底更重视人的伦理道德,追求人生真谛,主张知德合一;反对智者学派的为我主义和怀疑主义,认为真理应有其客观标准。②智者学派主张民主政治,所有的人都是平等的,将人的本性与法律对立;苏格拉底主张有知识、有德行的少数人治国,对民主政体特别是雅典后期的激进民主派,不遗余力地加以攻击。
(2)不懈努力、探索的精神,善于思辨的特点,善于继承发展前人的思想成果。
【问题】苏格拉底在实践活动上是怎样坚持其人文思想的?苏格拉底为什么从容赴死?你如何看待苏格拉底从容赴死呢?
【教师】一个热爱雅典民主的人却被雅典民主的法律判死,可见当时法律与民主和人文之间的矛盾关系,苏格拉底的死是雅典民主制度的悲剧,苏格拉底从容赴死是维护雅典法律的尊严。
【问题】苏格拉底的思想是怎样留传后世的?苏格拉底和中国哪个思想家有相似之处?
【方法】引导学生看书,由学生或者教师介绍中国古代学者孔子的情况,引导学生比较中国和西方两位大思想家。
【结论】苏格拉底的人文思想不是其本人的著作传世,而是通过其学生柏拉图和色诺芬著述得以名垂青史的,他的思想观点和传播观点的方式以及保留思想的方式和中国思想家孔子有很多相似之处。
三、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
展示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头像
【问题】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对苏格拉底的思想有哪些继承和发展?
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思想都非常庞杂,也很深奥,尤其是柏拉图的理念论,柏拉图继承了苏格拉底关注人的思想,同时,他又进一步加以发展,开始强调人本身的发展,在《理想国》一书中,他把人的智慧品德和社会分工联系在一起,强调人的后天发展超过先天血缘。
亚里士多德强调整个自然界中,人是最高级的,充分表现了对人的尊重,他吸取了柏拉图的理性思想,但他不以理性为唯一,也强调感觉的重要性。
延伸:人性是自由、平等的,但法律是需要的,在雅典的政治生活中,与民主相得益彰的是雅典国家的法制。法律是适用于所有人的,没有人能处于法律之外,享受特权。法律既有维护人性的一面,也有限制人性的一面,在对立中统一。
【教师总结】
智者学派和苏格拉底将研究主题转向人和人类社会,智者学派提出了“人是万物的尺度”,重视人、尊重人。而苏格拉底进一步提出了重视人的伦理道德,美德就是知识,并将人的伦理道德和社会法律规范相结合。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则进一步发展了苏格拉底的思想,开始强调理性的重要。这就是早期人文主义形成和发展的脉络,也构成了希腊文化的主流。而希腊文化是欧洲文化的源泉。
课件17张PPT。第 5 课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课堂导入意大利比萨斜塔伽利略课堂导入1590年的一天,年轻的比萨大学教授伽利略在有名的比萨斜塔上做了一个两个铁球同时着地的实验,实验的结果大出所料,在场的人们都惊呆了,他们信奉了近千年的亚里士多德轰然倒塌了。
亚里士多德为什么在当时意大利人的心中有着如此崇高的地位?这他在古希腊历史中到底占据着怎样的地位呢?课堂导入推进新课“人是万物的尺度”普罗泰格拉人是万物的尺度,是存在的事物存在的尺度,也是不存在的事物存在的尺度。推进新课自主学习智者学派:智者指向人传授有关辩论、演说、修辞的技巧和参政知识并收取报酬的老师。智者学派并非统一的学派,也无统一的学说,但在思想倾向上有共同之处。出现背景:古希腊经济繁荣(根本原因);民主政治发展到顶峰(主要原因);人的地位的提高;公元前600年开始出现的自然哲学家们奠定了思想基础。推进新课自主学习主要内容:智者学派以人和人类社会为探索的主体,研究人类,反思自己。他们以人的眼光考察和认识社会、政治和法律,关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社会组织等。评价:智者学派对雅典民众的思想启蒙和解放起了积极作用,他们的思想体现了初期的人文精神。特别是关于奴隶制度不符合人性的观点、自然人是平等的观点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非常难能可贵。局限:重视人的作用,但忽视道德。智者学派过分强调人的主观感受,忽视了人们认识的共性,认为没有是非之别,这样的思想方法给主观随意性和极端个人主义打开了方便之门。推进新课“美德即知识”苏格拉底如果知识包括了一切的善,那么我们认为美德即知识就将是对的。推进新课自主学习主张:认为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培养高尚的人——“有美德的人”;
认为人的有关正义、善德等知识以及事物的意义在人出生之前已存在于人的心中;
重视人的伦理道德方面的研究,提出了著名观点“美德即知识”,即知德合一。推进新课问题情境智者学派与苏格拉底的思想观点有何异同?我们从古希腊先哲身上能学到哪些可贵的东西?推进新课自主学习相同点:都把人类社会及其环境作为研究的课题,智者学派强调“人是万物的尺度”,苏格拉底提出“认识你自己”,都肯定了人的价值,否认绝对权威。不同点:苏格拉底更重视人的伦理道德,追求人生真谛,主张知德合一;反对智者学派的为我主义和怀疑主义,认为真理应有其客观标准。智者学派主张民主政治,所有的人都是平等的,将人的本性与法律对立;苏格拉底主张有知识、有德行的少数人治国,对民主政体特别是雅典后期的激进民主派,不遗余力地加以攻击。值得学习的地方:不懈努力、探索的精神,善于思辨的特点,善于继承发展前人的思想成果。推进新课柏拉图与亚里士多德柏拉图亚里士多德推进新课自主学习柏拉图:继承了苏格拉底关注人的思想,强调人本身的发展,在《理想国》一书中,他把人的智慧品德和社会分工联系在一起,强调人的后天发展超过先天血缘。亚里士多德:关注自然界和人类生活,强调整个自然界中,人是最高级的,充分表现了对人的尊重,他吸取了柏拉图的理性思想,但他不以理性为唯一,也强调感觉的重要性。课堂小结本课小结智者学派普罗泰格拉:“认识万物的尺度”大


家苏格拉底:“美德即知识”柏拉图:理性思考亚里士多德:在自然界,人类是最高级的
西方人文思想的起

当堂达标1.某位古希腊哲学家首次让哲学“成为探究生活和道德、善与恶所必需”的学问,这位哲学家是( )
A.普罗泰格拉(普罗塔格拉)
B.苏格拉底
C.柏拉图
D.亚里士多德B 当堂达标2.“我们不把任何未经验证的意见接受作为真理,而是遵照必要的次序,从一步推演到下一步……不论多么深奥,最终都能发现。”与这句话的理念一致的说法是( )
A.“信仰即可得救”
B.“人是万物的尺度”
C.“要有勇气运用你自已的理智”
D.“我们茫然于新事物,并对未来充满了恐惧”C 当堂达标3.论文的关键词对内容有着提纲挈领的作用。有一篇评价某历史人物的论文,关键词有“哲学家”“中庸之道”“逻辑学”等,该人物最有可能是( )
A.孔子
B.墨子
C.普罗塔戈拉
D.亚里士多德D 当堂达标4.“我们全都是希腊人。我们的法律、我们的文学、我们的宗教,根源皆在希腊。”英国浪漫主义诗人雪莱这句话强调的是( )
A.英国人是古代希腊人的后裔
B.英国文化缺乏原创性
C.希腊文明对西方文明影响深远
D.近代西方法律、文学与宗教之间存在内在联系C 高考真题:第5课 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
一、选择题
1.(2014?浙江文综)如何看待物质需求,东西方思想家中有的认为“放纵自己的欲望是最大的祸害”,有的甚至提出“去人欲”;也有的针锋相对:“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下列人物中,明确表达上述主张的有( )
①苏格拉底
②亚里士多德
③朱熹
④李贽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2014?江苏单科)“佛罗伦萨人文主义派甚至采取更惊人的步骤,他们反对对财富的谴责,并且创立这样一种学说:在上帝眼中,贫穷并不是显示品德的惟一方法。”由此可见,人文主义者( )
A.鄙视贫穷
B.认为财富即道德
C.揶揄上帝
D.反对安于清贫的说教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解析:本题考查东西方思想家的主张。苏格拉底的主要观点有“认识你自己”“知识即美德”等,与题干主张不相符,故排除①。亚里士多德从“中道”思想出发,倡导理性,提出了“放纵自己的欲望是最大的祸害”;朱熹从儒家伦理道德出发,提出了“存天理,灭人欲”;李贽则从反对理学的角度出发,提出了“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故选D项。
答案:D
2.解析:“他们反对对财富的谴责”说明人文主义者追求财富;“贫穷并不是显示品德的惟一方法”说明人文主义者反对清贫,故D项正确。A项错在“鄙视”;B项材料没有提及;C项与材料无关。
答案: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