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城市2025 届高考适应性检测卷 (I)
语 文
本试卷共8页。全卷满分150分。考试用时 150 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 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要求, “树立大食物观” “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解决好十几亿人的吃饭问题作为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提出了新粮食安全观,确立了国家粮食安全战略,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粮食安全之路。从更好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出发,把握人民群众食物结构变化趋势,深刻认识和准确把握大食物观的实践要求,对新时代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更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多元化的食物消费需求,具有重要意义。
践行大食物观,首先要树立大资源观。立足我国人多地少的基本国情,从耕地向整个国土资源拓展,全资源方位、多途径开发食物资源,宜粮则粮、宜经则经、宜牧则牧、宜渔则渔、宜林则林,开发丰富多样的食物品种。向森林要食物,发展木本粮油、森林食品; 向草原要食物,推动草原畜牧业集约化发展;向江河湖海要食物,稳定水产养殖,积极发展远洋渔业,提高渔业发展质量; 向设施农业要食物,探索发展智慧农业、植物工厂,有效缓解我国农业资源的瓶颈约束。从传统农作物和畜禽资源向更丰富的生物资源拓展,发展生物科技、生物产业,向植物动物微生物要热量、要蛋白。其次要树立大农业观。坚持以粮食生产为基础,统筹粮经饲生产,推动种养加一体,农林牧渔结合,促进农业供给体系结构优化、高质高效,推动形成同市场需求相适应、同资源环境承载力相匹配的现代农业生产结构和区域布局。第三要树立大市场观。一方面,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不断增强粮食和食物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全面提升粮食、肉类、蔬菜等各类食物保供能力和水平; 另一方面,进一步从战略上提升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能力,畅通国内国际农业食品循环,提高农业食品国际供应链的安全性、稳定性和可持续性。
践行大食物观,需要保障粮食安全、生态安全和食品安全。粮食安全是基础,必须始终绷紧粮食安全这根弦,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的手中。生态安全是底线,面向整个国土资源多途径开发食物资源,需要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更加注重保护资源和环境,实现食物资源开发和生产绿色高质量可持续发展。食品安全是红线,食物来源更加多元,对食品安全提出了新要求新挑战,坚持用最严谨的标准、最严格的监管、最严厉的处罚、最严肃的问责,强化食品安全管理,确保人民群众吃得安全、吃得健康。要加强战略布局、突出重点环节,加快构建以粮食安全为基础、以确保食物有效供给为目标的粮食安全综合保障体系。
更好树立大食物观,践行大食物观,一定能为把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提供更有力支撑。
(摘编自《人民日报:深刻把握大食物观的内涵和要求 (新论)》)
材料二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 “老百姓的食物需求更加多样化了,这就要求我们转变观念,树立大农业观、大食物观”。从更好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出发,应充分运用好大农业观、大食物观的科学思维,念好不断满足百姓食物多样化需求的“山海经”——“靠山吃山唱山歌,靠海吃海念海经”。
大食物观把握住了人民群众“吃饭”需求侧对“大农业”供给侧的新要求,既要数量,又要多样,更要质量。
“吃饭”不仅仅是消费粮食,还包括丰富多样、营养健康的食物需求,如肉蛋奶、果菜鱼、菌菇笋等。大食物观顺应居民食物消费结构从“吃得饱”到“吃得好”历史性转变。中国14亿人口,每天一张嘴就要消耗 192万吨菜; 牛奶消费群体,早已从老人小孩拓展到各年龄层,还被加工成营养含量更高的奶酪、黄油……
有什么样的食物需求,就要求有什么样的农业供应。
“保供”万家餐桌要有山西吕梁的小米、甘肃定西的土豆、江西赣南的脐橙……还要有智利车厘子、泰国榴莲、越南火龙果、墨西哥牛油果……不仅供给种类、产量、质量要提高,电商物流、交通运输、冷链保鲜等也都要跟上。
在习近平总书记倡导的大农业观、大食物观引领下, “靠山吃山、靠海吃海”的理论内涵和实践意义不断拓展,向耕地草原森林海洋、向植物动物微生物要热量、要蛋白,全方位多途径开发食物资源。
农业科学的开发与自然保护相辅相成。农林牧副渔依自然而生,因四时而成,靠环境而长。我们要呵护好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遵循万物生长规律,保护生物多样性资源,讲究时令、取之有度、因地制宜,遵循水土资源禀赋和生态环境特点,使大农业观、大食物观与大生态观相统一。在坚守耕地红线、生态红线的前提下,宜粮则粮、宜经则经、宜牧则牧、宜渔则渔、宜林则林,不断延展大农业观、大食物观内涵外延,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更加丰富多样、营养健康的食物需求。
(摘编自新华社《念好大食物观的“山海经”》)
1. 下列对材料一和材料二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
A. 树立大食物观,就是要解决吃饭问题,建立新粮食安全观,并将此作为国家战略,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的粮食安全之路。
B. 践行大农业观,不仅要优化现代农业生产结构、区域布局,使之与市场需求相适应,还要对资源环境进行优化建设。
C. 大食物观把握住了人民群众“吃饭”需求侧对“大农业”供给侧的新要求,有什么样的食物需求,就有什么样的农业供应。
D. 要在保护大生态安全的前提下,不断延展大农业观、大食物观内涵外延,宜粮则粮、宜经则经、宜牧则牧、 宜渔则渔、宜林则林。
2. 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的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只有充分保障粮食安全、生态安全和食品安全,才能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的手中。
B. 我国既要面向整个国土资源多途径开发食物资源,又要通过科技、产业来实现食物的有效获得。
C. 树立大市场观,要着眼于市场和政府,也要着眼国内国际,提升对市场和资源的统筹协调能力。
D. 食品来源多元,又关乎人们是否吃得安全,吃得健康,所以我们对食品各方面都提出了高要求。
3. 下列情况,不能作为论据证明材料一观点的一项是 ( )
A. 我国居民的饮食结构仍然以谷类为主,但肉蛋奶被提到了一个比较重要的位置,蛋白质和脂肪供能比增加,人们吃得更丰富了。
B. 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除了在外就餐和外卖,休闲食品快速发展、主餐主食快速工业化也成为饮食方面一个不可避免的变化趋势。
C. 面对人口密集、土地资源稀缺的现状,某省因地制宜,分布式用好“碎片”土地,持续促进新能源发电新增装机规模增长。
D. 加快推进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现代化改造项目,加强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和管护,精准实施水利工程抗旱补水调度。
4. 请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的内容。为“大食物观”下一个定义。
5. 为坚定不移践行大食物观。某市一直在扎实推进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请结合材料,为该市农业农村局建言献策,拟写几条举措。
(二) 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消失
余华
孙有元死前的神态,和村里一头行将被宰的水牛极其相似。当时在我眼中是巨大的水牛,温顺地伏在地上,伸开四肢接受绳索的捆绑。
刚开始我和弟弟一样无知地认为,水牛并不知道自己的命运。可是我看到了它的眼泪,当它四脚被绑住以后,我就看到了它的眼泪,掉落在水泥地上时,像雷阵雨的雨点。生命在面对消亡时,展现了对往昔的无限依恋。
我在此后的岁月里,会战栗地去回想水牛死前的情景,它对自己生命的谦让,不做任何反抗地死去,使我眼前出现了令人不安的破碎图景。
“我的魂呵,我的魂飞走了。 ”
那天下午,我看到了祖父脸上出现了水牛死前的神态。他没有像往常那样和我们坐在一起吃饭,而是走进了堆放杂物的房间,在他自己床上躺了下来。
“孙广才。 ”
我父亲没理他,对我母亲说:
“这老东西摆架子了,要我把饭送进去。”祖父继续喊叫:
“孙广才,我的魂丢了,我要死啦。”
我父亲这时才走到祖父门前,对他说:
“要死了还那么大的嗓门。 ”
我祖父大声哭起来,在哭声里他模糊的声音断断续续:
“儿子啊,你爹要死啦。爹不知道死是怎么回事,爹有点怕呵。”
孙广才很不耐烦地提醒他: “你不活得好好的吗 ”
孙有元也许是得到儿子的对话,他精神抖擞越发起劲地喊叫了:
“儿子啊,爹不能不死,爹活一天你就穷一天。 ”
我弟弟对祖父即将死去,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整整一个下午,他都站在门旁,从门缝里窥视祖父,而且时时跑出去向我哥哥报信:
“还没有死。 ”
他向孙光平解释:
“爷爷的肚皮还在动。”
在期待里躺了一夜的孙有元,翌日清晨看到孙广才走进来时,敏捷地撑起身体问他的儿子: “棺材呢 ”
这使我父亲吃了一惊,他没有看到设想中奄奄一息的孙有元。他从房间里出来后显得有些失望,孙广才摇晃着脑袋说:
“看来还得熬两天,他还能记得棺材。 ”
后来由我承担起了为祖父的精神制造棺材的敲打职业。
我用单调的敲打给我祖父以安慰的声响。我处在悲哀的心情里不能自拔。十三岁的年龄,已经让我敏感地想到这是在为自己敲打。回到南门以后的那些日子,尽管祖父孙有元没有给过我理解和同情之情,由于我们在家中的处境是那样相似,孙有元时刻表现出来对自己的怜悯,来到我眼中时,我会感到也包含了对我的怜悯。我对父亲和家庭的仇恨,正是在为祖父催死的敲打声里发展起来的。很久以后,我仍然感到父亲在无意之中向我施加了残忍的刑罚。我当初的心情,就如一个死囚去执行对另一个死囚的处决。
我祖父躺到床上去是准备立刻就死的,可是三天下来他越躺越有精神。
当我母亲端着一碗饭推开祖父房门,我祖父故伎重演叫着不吃东西时,孙广才一把拉住了我的母亲,冲着我祖父喊叫:
“要死就别吃,要吃就别死。 ”
孙有元要我父亲扎几个稻草人放在房屋周围,好把他的灵魂吓走,否则他的灵魂随时都会突然回到他体内。我祖父张开牙齿脱落的嘴,嗡嗡地对孙广才说:
“儿子啊,我的魂一回来,你就又要受穷啦。”我父亲马上就叫嚷起来:
“爹,你别死啦,你活过来算了。一会棺材,一会稻草人,你就别再折腾啦。”
孙有元真正显示弥留之际的神态之后,孙广才开始安静下来。
我母亲从祖父屋里出来时脸色苍白,她的双手将围裙的下摆捏成一团,对孙广才说:
“你快去看看吧。”
我父亲像是被凳子发射出去似的,蹿进了祖父的房间,过了一会十分紧张地走出来,手舞足蹈地说:
“死啦, 死啦。 ”
事实上那时孙有元还没有死去,他正断断续续地从休克状态里走进走出。
孙有元显然不知道他们即将要埋葬他,摆脱了昏迷之后的孙有元向他们发出了嘿嘿一笑。我祖父突然出现的笑容把他们吓得魂不附体。
我父亲满腹狐疑地看着他们,他不知道发生了什么,直到王跃进说: “他娘的,还活着呢。”
孙广才这才急忙走入孙有元屋中,我祖父看到了他的儿子以后,又露出了嘿嘿的笑容。孙有元的笑容使孙广才勃然大怒,他还没有从祖父屋里出来就叫骂起来:
“你死个屁,你要是真想死,就去上吊,就去跳河,别他娘的躺在床上。”
孙有元是第二天早晨死去的。我祖父的眼角滚出了两滴细小的泪水后,便将眼睛永远闭上了。
我父亲如释重负地笑了,他向外走去时连声说:
“总算死了,我的娘呵,总算死了。”
父亲在门前的台阶上坐了下来,笑嘻嘻地看着不远处几只走来走去的鸡。可是没过多久,他的脸色悲伤起来,接着嘴巴一歪掉下了眼泪,随后他抹着眼泪哭泣了。我听到他喃喃自语:
“爹呵,我对不起你啊。爹呵,你苦了一辈子。我是个狗杂种,我不孝顺你。可我实在也是没办法呵。”
祖父如愿以偿地死去,对于当时的我来说,并没有引起我失去了一个活生生的人这样的感受。我当时的心情十分古怪,说不准是悲哀,还是不安。我能明确意识到的,那就是一种情景将在我眼中永远消失。在傍晚的时刻,孙有元步履蹒跚地在那条小路上摇摇晃晃地出现,向我和池塘走来。我总是很远就看到了他抱在怀里的油布雨伞,和肩上的蓝布包袱。要知道,这情景曾经给过我多次阳光般的温暖和安慰。
(有删节)
6.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 在家中, “我”与孙有元处境相似,从他的身上“我”看到了自己相同的命运,悲哀之情无法自抑。
B. 孙广才虽然对临死的孙有元冷漠且不耐烦,但孙有元真正死去的时候,孙广才内心充满悔悟与歉疚。
C. 孙有元的死,并没有让“我”感受到一个活人生命的失去,只是让我意识到眼前的一切,都消失了。
D. 孙有元如愿以偿地死去,折射出中国父母普遍有一种自我牺牲的精神,哪怕为孩子付出自己的生命。
7.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小说以“消失”为题,不仅指祖父孙有元的去世,也暗示了“我”对家庭和亲情的逐渐疏离。
B. 水牛被赋予了深刻的象征意义,它温顺地接受捆绑,象征着孙有元在家中的卑微和无力反抗。
C. 小说通过细腻的心理描写,写出“我”对孙有元死去的特殊情感,使人物形象更为丰满立体。
D. 孙有元死去的过程一波三折,牵动着孙广才的情绪,真实地展现出孙广才丑陋而复杂的人性。
8. “我当时的心情十分古怪,说不准是悲哀,还是不安。”请结合文本,谈谈你对“我”当时心情的理解。
9. 小说中的“我”对父亲和祖父的称谓时常在切换,一会儿称呼他们为“父亲” “祖父”,一会儿称呼他们为“孙广才” “孙有元”,这样的切换看似随意,实则有深意。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 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权利所在,小人之所必。晋会稽王道子得政之久,末年有疾,加以昏醉。其子元显知朝望去之谋夺其权讽天子解道子扬州刺史及司徒而道子不之觉元显遂自为扬州刺史。既而道子酒醒,方知去职,于是大怒,而无如之何。其后又加元显录尚书事。先是谢安薨后,道子已录尚书,至是更为长夜之饮,政无大小,一委元显。时谓道子为“东录”,元显为“西录”。西府道车骑填凑,东第门下可设雀罗矣。蔡京、蔡攸父子俱贵,权势日相轧,轻薄者互煽摇以立门户,由是父子遂为仇敌。攸别赐第,尝诣京,京方与客语,使避之,而呼攸入。甫就席,遂起握父手为切脉状,曰: “大人脉势舒缓,体中得无有疾乎 ”京曰: “无之。”攸曰: “禁中适有公事,不得留。”遂去。客窃窥得其事,以问京。京曰: “君不解此,此辈欲以吾疾罢我也。”居数日,京果致仕。又以季弟绦钟爱于京,数白徽宗,请杀之。徽宗曰: “太师老矣。”不许,但削绦官而已。此四臣者,卒皆贻家国之祸。善乎康节先生之言曰: “人之所谓亲,莫如父子也。人之所谓疏,莫如路人也。利害在心,则父子过路人远矣。父子之道,天性也,利害犹或夺之,况非天性者乎 夫利害之移人,如是之深也,可不慎乎 路人之相逢则过之,固无相害之心焉,无利害在前故也。有利害在前,则路人与父子又奚择焉 路人之能相交以义,又何况父子之亲乎 夫义者,让之本也; 利者,争之端也。让则有仁,争则有害,仁与害何相去之远也! 尧舜人也,桀纣亦人也,人与人同,而仁与害异尔。仁因义而起,害因利而生。利不以义,则臣弑其君者有焉,子弑其父者有焉,岂若路人之相逢一目而交袂于中逵者哉! ”
(节选自《宾退录》)
10. 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其子元显A知朝望B 去之C谋夺其权D讽天子E解道子F扬州刺史及司徒G而道子不之觉
11. 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致仕,辞去官职。一般致仕年龄为七十岁,有疾患则提前。
B. 夺,改变,与《陈情表》中“舅夺母志”的“夺”意义和用法相同。
C. 择,区别,与《齐桓晋文之事》中“则牛羊何择焉”的“择”意义和用法相同。
D. 交袂,衣袖相联, 比喻携手同行,与“联袂”一词意义相同。
12. 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道子长期执政,但晚年身体欠佳,加之昏聩无能,因此日渐被人冷落,其子元显趁机夺取了他的权力。
B. 蔡京、蔡攸父子反目成仇,虽有小人从中挑拨离间的原因,但更主要的还是他们对权势的欲望过盛。
C. 蔡京特别喜爱小儿子蔡绦,蔡攸心生恨意,多次请求皇上杀掉蔡绦,幸得徽宗体恤蔡京年老,并未答应。
D. 作者认为,人与人之间的伤害来自利害冲突,应该用义的原则约束对利的追求,避免“弑”现象的发生。
13. 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 至是更为长夜之饮,政无大小,一委元显。
(2) 夫利害之移人,如是之深也,可不慎乎
14. 材料采用了哪些论据证明观点 请简要概括。
(二) 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谒金门
[宋]陈克①
愁脉脉,目断江南江北。烟树重重芳信隔,小楼山几尺。 细草孤云斜日,一向②弄晴天色。帘外落花飞不得,东风无气力。
[注]①陈克(1081— ),临海(今属浙江) 人。绍兴七年(1137),吕祉节制淮西抗金军马,荐为慕府参谋,他欣然响应。②一向:此处作“霎时”讲, “向”通“晌”。
15. 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词作以“目断”领起登楼所见,但因有“愁脉脉”三字贯头,使所有得景物均带上了浓重的愁绪。
B. 词中以“几尺”状写远山,用夸张的笔法极写远山之小,与词人视野的宽广和胸襟的阔大形成对比。
C. 下片首句将细草、孤云、斜日三个意象并置,渲染出凄楚迷离的气氛,符合转晴却只“一向”的天气特征。
D. 结尾二句貌似分别描写落花、东风两种景物情状,实则包含因果,落花之飞舞不得,乃因东风无力之故。
16. 结合词人所处时代背景看,这首词登高怀人之外似另有寄托,请根据词句谈谈你的理解。
(三) 名篇名句默写 (本题共1小题,6分)
17.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二句,描写了归隐田园后在春天外出赏景或者参加农事劳作的情景。
(2) 张若虚在《春江花月夜》中感叹宇宙人生永恒无穷的两句诗是: “,。 ”
(3)杜鹃叫声凄厉,因此“杜鹃”这一意象常被用来表达诗人内心的凄苦,比如“”和“” 等。
三、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5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海洋病毒的存在,对整个地球都施加了巨大的影响。①每一天,它们能杀死海洋中大约15%~40%的细菌。②例如霍乱,它由一种经水传播的弧菌所致,③当霍乱弧菌爆发并形成霍乱流行时,④海洋病毒迅猛增殖,越来越快地杀死弧菌,⑤细菌阵营就溃败下来,(甲)。
制止霍乱爆发对于海洋病毒来说只是 A 。它们还能杀灭无数种微生物,而微生物本身又是地球上最伟大的地质工程师,二者角力,甚至会影响整个地球的大气层。微生物会吸收和释放出大量二氧化碳。
这些二氧化碳通过捕获大气中的热量来调节大气温度,例如一些微生物的代谢废物是二氧化碳,当它们大量排放到大气中,就会使地球变暖。相反,藻类和光合细菌在生长的过程中又会吸收二氧化碳使大气变冷。(乙),它们之中蕴藏的碳会沉入海底,这一层层逐渐积累的微生物遗体,在数百万年的时间里让地球温度稳定下降。
但即使是这么伟大的地质工程师,也会源源不断地死在病毒手里,实际上每天死于病毒袭击的细菌多达数万亿。随着这些受害者的生命走向终结,每天会有10亿吨的碳元素被释放出来。这些重获自由的碳有时候会起到养料的作用,哺育其他的微生物。细胞内的分子是有黏性的,所以一旦病毒把它们的宿主爆开,这些有黏性的分子就释放出来,裹挟住更多的碳分子,如同巨大的雪暴 B 地落入海里。
海洋微生物和它们所携带病毒是一个繁忙的贸易网络,虽然约4亿年前它们才爬上陆地但这个网络却一直蔓延到数十亿年前。病毒并不会在岩石中留下化石痕迹,但它们却能在宿主的基因组中留存。
18. 画波浪线的句子使用了暗喻和比拟两种修辞手法,请以“风”为本体写一个句子。要求:语意完整,使用两种修辞手法,表达流畅,字数不少于45字。
19. 请在文中画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A: B:
20. 文中第一段标序号的部分有两处表述不当,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准确流畅,逻辑严密,不得改变原意。
21. 请在文中括号内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 15 个字。
甲:
乙:
22. 文中开头直接点明海洋病毒的存在对地球有“巨大的影响”,请根据材料概括海洋病毒对地球的影响力。
四、写作 (60分)
23.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俄罗斯谚语说: “莫笑别人背驼, 自己把腰挺直。”这让人联想起《论语》中的一句话: “躬自厚而薄责于人。 ”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 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 明确文体, 自拟标题; 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不少于800 字。
答案及简析:
现代文阅读
答案:
1.D
2.A
3.C
4.大食物观是指从更好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出发,以保障粮食安全、生态安全和食品安全为前提,立足我国国情,树立大资源观、大农业观、大市场观,全方位、多途径开发食物资源,向整个国土资源、更丰富的生物资源拓展,统筹粮经饲生产,推动种养加一体,农林牧渔结合,促进农业供给体系结构优化、高质高效,实现食物资源开发和生产绿色高质量可持续发展,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多元化食物消费需求的观念。
5.①树立大资源观:依据本市资源特色,宜粮则粮、宜经则经、宜牧则牧、宜渔则渔、宜林则林,拓展食物开发途径;探索发展智慧农业、植物工厂,利用科技向微生物等要热量、要蛋白。②树立大农业观:以粮食生产为基础,统筹本市粮经饲生产,推动种养加一体,农林牧渔结合,优化本市农业供给体系结构与区域布局,使其与市场需求、资源环境承载力相匹配。③树立大市场观: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增强本市粮食和食物产业链供应链韧性,提升保供能力;从战略上提升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能力,畅通循环,保障供应链安全稳定。④保障安全:绷紧粮食安全弦,确保本市粮食产量稳定;秉持生态理念,开发食物资源时注重保护本市生态环境;强化食品安全管理,严格监管标准,确保市民吃得安全、健康。
解析:
0.A 项,树立大食物观不仅是解决吃饭问题,更是要满足人民日益多元化的食物消费需求,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该项理解片面。B 项,材料一提到践行大农业观是推动形成同市场需求相适应、同资源环境承载力相匹配的现代农业生产结构和区域布局,未提及对资源环境进行 “优化建设”,属于无中生有。C 项,材料二原文是 “有什么样的食物需求,就要求有什么样的农业供应”,该项少了 “要求”,表意不准。D 项,结合材料二 “在坚守耕地红线、生态红线的前提下,宜粮则粮、宜经则经、宜牧则牧、宜渔则渔、宜林则林” 可知该项正确。
1.A 项,“只有…… 才” 表述过于绝对,材料一指出保障粮食安全、生态安全和食品安全对把饭碗端在自己手中、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意义重大,但不是唯一条件。B 项,根据材料一 “向整个国土资源拓展…… 向植物动物微生物要热量、要蛋白” 以及材料二相关内容,该项正确。C 项,由材料一 “充分发挥市场…… 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 可得该项正确。D 项,依据材料一 “食物来源更加多元…… 吃得安全、吃得健康”,该项正确。
2.C 项,某省分布式用好 “碎片” 土地促进新能源发电新增装机规模增长,与大食物观强调的食物资源开发、保障粮食安全等内容无关,不能作为论据。A 项体现居民食物消费结构变化,契合大食物观关注食物需求多样化,可作为论据。B 项反映饮食方面的变化趋势,侧面说明食物需求改变促使食物供应调整,能证明大食物观。D 项涉及推进农田水利设施建设,保障粮食生产,与大食物观相关,可作论据。
文学类文本阅读
答案:
6. C
7. A
8. ①悲哀:祖父的离世意味着与 “我” 相伴、给过 “我” 温暖的人离去,且祖父生命终结过程中的种种遭遇,如父亲的冷漠、家人的急切盼望,让 “我” 为祖父悲哀;同时 “我” 从祖父身上看到自己的命运,感同身受,内心悲哀。②不安:祖父临死前对死亡的恐惧、对灵魂的执念以及家人的态度,让 “我” 对生死、对亲情有了复杂的感受,内心不安;“我” 为祖父 “催死” 的敲打,让 “我” 觉得自己如同死囚处决他人,这种违背亲情伦理的行为使 “我” 不安。
9. ①从情感表达看,称呼 “父亲”“祖父”,体现出在传统家庭伦理关系下 “我” 对长辈的尊重;称呼 “孙广才”“孙有元”,则是在 “我” 对父亲和祖父产生不满、怨恨情绪时,拉开与他们的情感距离,以旁观者视角审视他们,使情感表达更冷静、客观。②从人物塑造看,不同称谓展现出父亲和祖父在家庭中的不同形象。“孙广才” 这一名字出现时,多展现父亲的自私、冷漠、不耐烦,如对祖父临死前的态度;“孙有元” 则突出祖父的卑微、可怜,强化人物特征。③从主题揭示看,称谓切换反映家庭关系的扭曲、亲情的淡漠。在传统家庭观念里,长辈应受尊重,晚辈应尽孝,但文中 “我” 对长辈直呼其名,暗示家庭内部矛盾重重,利于揭示人性、家庭伦理等主题。
解析:
6. A 项,“我” 与祖父处境相似,但文中未明确表明 “我” 看到自己相同命运,“悲哀之情无法自抑” 程度过重。B 项,孙广才在祖父真正死去时,虽有短暂悔悟哭泣,但更多是如释重负,“内心充满悔悟与歉疚” 不准确。C 项,结合文末 “祖父如愿以偿地死去…… 一种情景将在我眼中永远消失” 可知该项正确。D 项,祖父的死主要反映家庭矛盾、人性冷漠,不能直接折射中国父母普遍有自我牺牲精神。
7. A 项,“暗示了‘我’对家庭和亲情的逐渐疏离” 过度解读,“消失” 主要指祖父离世及与之相关温暖情景的消逝,未突出 “我” 与家庭、亲情的疏离。B 项,由水牛被捆绑时的温顺、流泪,类比祖父在家中的状态,象征意义合理。C 项,文中多处心理描写,如 “我对父亲和家庭的仇恨…… 就如一个死囚去执行对另一个死囚的处决”,使 “我” 的形象丰满。D 项,孙广才对祖父从厌烦、盼其早死到祖父死后复杂情绪,展现人性丑陋与复杂。
文言文阅读
答案:
10. A D G
11. D
12. A
13. (1)到这时(道子)更是整夜饮酒,政事无论大小,一概托付给元显。
(2)利害改变人的品行,竟然如此之深,能不谨慎吗?
14. ①事实论据:晋会稽王道子被儿子元显夺权;蔡京、蔡攸父子因权势反目,蔡攸欲借蔡京之疾使其罢官,又请杀其弟。②理论论据:引用康节先生关于父子亲情受利害影响、义利之别的言论。
解析:
10. “其子元显知朝望去之谋夺其权”,“朝望去之” 主谓结构作 “知” 的宾语,其后断开;“讽天子解道子扬州刺史及司徒”,“解” 的宾语是 “道子扬州刺史及司徒”,动宾结构完整,中间不能断开;“而道子不之觉”,“不之觉” 宾语前置,即 “不觉之”,意思完整,前后断开。
11. D 项,“交袂” 文中指两人衣袖相擦而过,形容互不相识,与 “联袂” 携手同行意思不同。A 项,致仕解释正确,符合古代官员退休常识。B 项,“舅夺母志” 中 “夺” 也是改变之意,二者意义和用法相同。C 项,“则牛羊何择焉” 中 “择” 为区别,与文中 “又奚择焉” 的 “择” 相同。
12. A 项,道子被夺权主要是儿子元显谋权,文中未提及因他 “昏聩无能”“日渐被人冷落”。B 项,蔡京、蔡攸父子权势相轧,结合 “轻薄者互煽摇以立门户”,可知权势欲望是主因,该项正确。C 项,依据原文 “又以季弟绦钟爱于京…… 不许,但削绦官而已”,该项正确。D 项,综合文末康节先生言论及前文事例,能推出作者此观点。
古代诗歌阅读
答案:
15. B
16. ①词人所处南宋时期,山河破碎,词中 “目断江南江北”,暗示国土分裂,词人登高远眺,望不见江北失地,满含对国家命运的忧虑。②“烟树重重芳信隔”,以重重烟树阻隔传信,象征着南宋与江北地区消息断绝,反映抗金力量间联系受阻。③“东风无气力”,东风无力使落花飞不得,隐喻南宋朝廷偏安一隅,无力收复失地,抗金力量薄弱,词人借此抒发壮志难酬的悲愤。
解析:
15. B 项,“用夸张的笔法极写远山之小,与词人视野的宽广和胸襟的阔大形成对比” 错误,词中写 “小楼山几尺”,意在以小山之近衬出词人被困一隅,视野受限,心情压抑,而非展现视野宽广与胸襟阔大。A 项,“愁脉脉” 奠定愁绪基调,“目断” 所见景物自然染愁,该项正确。C 项,细草、孤云、斜日营造的气氛与转晴短暂相符,分析合理。D 项,落花与东风因果关系明显,解读正确。
名篇名句默写
答案:
(1)既窈窕以寻壑,亦崎岖而经丘
(2)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
(3)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或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等)
解析:本题考查对名篇名句的背诵默写能力,需准确记忆课本要求背诵的篇目内容,注意易错字书写。
语言文字运用
答案:
18. 风像个顽皮的孩子,在山林间欢快奔跑,时而轻轻抚摸树叶,奏响悦耳的乐章;又似无形的巨手,粗暴地摇晃着树枝,发出怒吼般的呼啸,尽情展露它的脾性。
19. A:小菜一碟 B:纷纷扬扬
20. ②句 “所致” 用词不当,可改为 “引起”;④句 “越来越快地” 语序不当,应改为 “以越来越快的速度”。
21. 甲:霍乱疫情随之平息 乙:当这些微生物死亡后
22. ①调控微生物数量:每天杀死大量细菌,影响微生物阵营平衡。②调节大气温度:通过影响微生物代谢,调节二氧化碳排放,进而调节大气冷暖。③影响碳循环:使细菌死亡释放碳元素,部分碳作为养料哺育微生物,参与海洋碳循环。
解析:
18. 暗喻需找出风与其他事物相似点,如像孩子、像巨手;比拟要赋予风人的动作、情感,如奔跑、抚摸、怒吼等,注意字数与修辞要求。
19. A 处,制止霍乱爆发对海洋病毒来说较容易,“小菜一碟” 形象恰当;B 处,有黏性分子裹挟碳分子落入海里,像雪暴一样纷纷扬扬,符合语境。
20. ②句 “所致” 表意生硬,“引起” 更通顺;④句 “越来越快地” 修饰 “杀死”,应改为 “以越来越快的速度”,使语句通顺、表意准确。
21. 甲处,前文说海洋病毒杀死弧菌,细菌阵营溃败,所以霍乱疫情平息,注意字数;乙处,前文说微生物吸收二氧化碳使大气变冷,后文说微生物遗体让地球温度下降,所以这里应填微生物死亡相关内容。
22. 从文中关键信息梳理,如 “每天,它们能杀死…… 细菌”“微生物会吸收和释放…… 二氧化碳”“随着这些受害者…… 碳元素被释放出来” 等,归纳概括海洋病毒三方面影响力。
写作
本题可从自省、严于律己、宽以待人等角度立意。如写议论文,可开篇点明论点,再从个人成长、社会和谐、国际关系等层面论述;写记叙文,则可通过讲述自身或他人故事,体现主题,注意情节合理、情感真挚,行文紧扣 “躬自厚而薄责于人” 内涵。
参考译文:
权势利益所在之处,是小人必定会追逐的。晋朝会稽王司马道子执政很久,到了晚年身患疾病,加上昏聩沉醉。他的儿子司马元显知道朝廷官员对司马道子的期望已经改变,就谋划夺取他的权力,委婉地劝说天子解除司马道子的扬州刺史以及司徒的职务,而司马道子没有察觉到这件事,司马元显于是自己担任了扬州刺史。不久司马道子酒醒后,才知道自己被解除了职务,于是非常愤怒,却又没有办法。此后又加封司马元显为录尚书事。此前谢安去世后,司马道子已经担任录尚书,到这时更是整夜饮酒作乐,政事无论大小,全都委托给司马元显。当时人们称司马道子为“东录”,司马元显为“西录”。西府门前道路上车马拥挤,而东府门前可以张设捕雀的网罗了。蔡京、蔡攸父子都地位尊贵,权势一天天相互倾轧,轻薄之人互相煽动、挑拨来建立各自的门派,因此父子二人最终成为仇敌。蔡攸另外被赏赐宅第,曾经去拜见蔡京,蔡京正在和客人说话,让客人避开,然后叫蔡攸进来。蔡攸刚入座,就起身握住父亲的手做出切脉的样子,说: “父亲大人脉象舒缓,身体里该不会有疾病吧 ”蔡京说: “没有。”蔡攸说: “宫中正好有公事,不能停留。”于是就离开了。客人偷偷看到这件事,问蔡京。蔡京说: “你不理解,这类人想以我的疾病为由罢免我。”过了几天,蔡京果然辞去官职。又因为小弟弟蔡绦被蔡京钟爱,蔡攸多次向徽宗禀报,请求杀掉蔡绦。徽宗说: “太师老了。”没有答应,只是削去了蔡绦的官职而已。这四位大臣,最终都给国家带来灾祸。康节先生说得好啊: “人们所说的亲近关系,没有比得上父子的。人们所说的疏远关系,没有比得上路人的。如果心中有利害关系,那么父子关系就比路人还要疏远。父子之间的亲情,是天性,利害关系尚且能够改变它,何况不是天性的关系呢 利害关系改变人的品性,竟然如此之深,能不谨慎对待吗 路人相逢就走过去,本来就没有相互伤害的心思,是因为没有利害关系在前面。如果有利害关系在前面,那么路人与父子又有什么区别呢 路人能够以义相交,又何况是父子这样的亲人呢 义是谦让的根本; 利是争斗的开端。谦让就会有仁爱,争斗就会有祸害,仁爱与祸害相差多么远啊! 尧、舜是人,桀、纣也是人,人与人相同,而仁爱与祸害却不同。仁爱因义而产生,祸害因利而产生。追求利益不依据义,那么就会有臣子弑杀君主的事情发生,儿子弑杀父亲的事情发生,难道比得上路人相逢时看一眼就(相互理解、友好) 在道路中央携手同行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