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新课标版高中历史必修3第六单元第18课《新时期的理论探索》教案+教学课件(30张PPT)+随堂练习(3份打包)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新课标版高中历史必修3第六单元第18课《新时期的理论探索》教案+教学课件(30张PPT)+随堂练习(3份打包)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6-04-14 07:36:01

文档简介

《新时期的理论探索》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邓小平理论的形成、主要内容、发展过程,认识邓小平理论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重要指导思想。
(2)了解“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产生的背景、内容;分析其对党的建设、对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意义。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小组合作学习,了解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产生、发展及主要内容。
(2)通过课堂讨论,了解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主要内容及对中国社会的历史贡献。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学习邓小平理论的形成和发展,知道这是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我们党在新时期的重要指导思想。我们要坚持邓小平的正确理论,指导我国经济更好更快地发展。
(2)通过小组分工协作,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通过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基本原理的了解,看到思想的力量。
重点难点
重点
邓小平理论的形成与发展;“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提出。
难点
如何了解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一脉相承的马克思主义实质?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地崛起座座城,奇迹般聚起座座金山;一九九二年又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天地间荡起滚滚春潮,征途上扬起浩浩风帆。
“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和“一九九二年又是一个春天”中的两个“春天”分别指对中国有重大影响的什么历史事件?两个“春天”具有什么重大历史意义?
新课学习
一、伟大的转折
“文化大革命”结束后,人们在欢庆之时,又心存疑虑。因为,十年浩劫所留下的后果十分严重,要在短时期内消除这场内乱所造成的政治上、思想上的混乱是十分艰难的。
展示:“凡是毛主席作出的决策,我们都坚决维护;凡是毛主席的指示,我们都始终不渝地遵循。”1977年2月7日《人民日报》、《红旗》杂志、《解放军报》联合社论邓小平题词: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以上材料说明了什么问题?
“文化大革命’’结束后,百废待兴,中国人民急切地期待着中国迅速摆脱困境,迈开大步前进。但是,由于20世纪50年代后期以来,特别是“文化大革命”中“左”倾错误的长期影响,个人崇拜仍在束缚着一些人的头脑,国家前进的脚步十分艰难。
文革结束,中国将向何处去?1978年邓小平的一次重要讲话和党的一次会议给迷茫中的全党和全国人民指明了方向。
1.邓小平在中共中央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1978年底,在中共中央工作会议上,邓小平发表讲话,着重阐述毛泽东实事求是的观点,号召大家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这个讲话,在中国面临何去何从的重大历史关头,冲破“两个凡是’’的禁锢,成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理论的宣言书。
2.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
1978年底,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会议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决定把党和国家工作的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我国的改革开放从此揭开序幕,中国人民开始走上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二、邓小平理论的形成
展示:中共十二大、中共十三大、邓小平“南方谈话”、中共十四大和中共十五大图片
以上事件对于邓小平理论形成的过程各起了什么作用?
1.形成过程
(1)1982年中共十二大:明确提出,要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i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路,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2)1987年中共十三大:系统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确定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会议第一次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主要内容作了系统概括。
(3)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他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就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判断各方面工作的是非标准应是“三个有利于”。
(4)1992年中共十四大召开:提出必须用邓小平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武装全党,明确改革的下一步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5)1997年中共十五大:决定把邓小平理论作为党的指导思想写入《中国共产党章程》。
合作探究
邓小平南方谈话的主要内容是什么?为什么说南方谈话是把改革开放推向新阶段的宣言书?
2.邓小平理论的内容
邓小平理论内容十分丰富,除了新时期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论述外,还包括很多方面。如:(1)社会主义建设的外部条件问题上,邓小平指出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世界的两大主题,必须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2)在祖国统一问题上,他提出了“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创造性构想,推动了香港、澳门
的回归,促进了海峡两岸的交流等等。
3.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
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总结建国以来正反两方面经验,借鉴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建设的经验和教训,集中全党全国人民的智慧,创立了邓小平理论。邓小平理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继承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是引导中国人民进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旗帜。
如何理解邓小平理论与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是一脉相承的统一的科学体系?
第一,邓小平理论继承了毛泽东思想的把人民利益作为政策出发点。第二,邓小平理论继承了毛泽东思想的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第三,邓小平理论继承了毛泽东思想的调查研究等方法。第四,邓小平理论继承了毛泽东思想的关于真理标准的理论。
20世纪末21世纪初,国内国际形势发生了许多变化。在新时期,中国共产党面临怎样完善自身、与时俱进的新问题。以江泽民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创立又一个完整的科学的思想体系,引导中国在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道
路上不断开创新局面。
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在什么背景下提出来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内容包括哪几个方面?其地位和意义是什么?
1.提出
20世纪末21世纪初,国际国内形势发生了许多新变化。在新时期,中国共产党面临怎样完善自身、与时俱进的新问题。以江泽民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创立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2.主要内容
中国共产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并进行了系统的阐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涵盖了社会主义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是一个完整的科学的思想体系,是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开创新局面的强大思想武器。
3.地位和作用
2002年,在中共十六大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被确立为全党的指导思想,写进了《中国共产党章程》。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创造性地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
课堂小结
邓小平理论解决了“文化大革命”结束后中国向何处发展的关键问题。“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适应了当代世界和中国变化的新形势,是进入21世纪以后中国共产党的重要指导思想。
板书设计
一、伟大的转折
1.背景
2.过程
(1)中共中央工作会议
(2)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①内容②意义
二、邓小平理论的形成
1.创立-20世纪80年代
(1)明确提出
(2)系统概括
2.逐渐成熟
(1)南方视察
(2)中共十四大
(3)中共十五大
3.内容
(1)新时期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论述
(2)“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
(3)阐述了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
4.评价
(1)继承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
(2)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旗帜
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1.背景
(1)国际国内形势发生新变化
(2)中共面临新问题
2.内容
(1)代表发展要求
(2)代表发展方向
(3)代表根本利益
3.地位:中共十六大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4.意义
课件30张PPT。第 18课《新时期的理论探索》课堂导入课堂导入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地崛起座座城,奇迹般聚起座座金山;一九九二年又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天地间荡起滚滚春潮,征途上扬起浩浩风帆。课堂导入“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和“一九九二年又是一个春天”中的两个“春天”分别指对中国有重大影响的什么历史事件?两个“春天”具有什么重大历史意义?推进新课伟大的转折推进新课自主学习背景:“文革”结束后,中国将向何处发展,引人关注。
“两个凡是”严重禁锢着人们的思想。
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重新确定了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解放了人们的思想。推进新课自主学习中央工作会议的召开:1978年11月,中共中央在北京召开工作会议。
邓小平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指出解放思想的重要性,提出改革经济体制的任务。
历史意义:邓小平的这篇讲话是开辟新时期新道路的宣言书。实际上成为随后召开的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主题报告。推进新课十一届三中全会推进新课自主学习十一届三中全会: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
全会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指导思想,实现了思想路线的拨乱反正;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作出了把工作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决策,实现了政治路线的拨乱反正;形成以邓小平为核心的中共中央领导集体,取得了组织路线拨乱反正的重要成果。会议还提出要正确对待毛泽东的历史地位和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为纠正毛泽东晚年的错误、同时坚持和发展毛泽东思想指明了方向。意义:以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为标志,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丰义的新道路从此正式开辟。在中国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中,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科学体系——邓小平理论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推进新课邓小平理论的形成邓小平南方巡视推进新课邓小平南方讲话推进新课自主学习邓小平理论的含义:邓小平理论是在新的历史时期,以邓小平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总结建国以来正反两方面的历史经验,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新的实际和时代特征结合起来,继承和发展毛泽东思想,集中全党全国人民的智慧创立起来的。邓小平理论把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新的水平。邓小平理论是开创和引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前进的旗帜。推进新课自主学习中共十二大:1982年,中共十二大召开。邓小平明确指出了“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路,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一理论,成为新时期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指导思想。推进新课自主学习中共十三大:1987年,中共十三大召开。系统地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和“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系统地分析和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经济发展战略和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改革的目标,构建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轮廓。党的十三大标志着邓小平理论的基本形成。推进新课自主学习南方谈话:1992年初,邓小平发表南方谈话。
这个谈话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从理论上作出了新回答。
邓小平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就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判断各方面工作的是非标准应是“三个有利于”。推进新课自主学习南方谈话的意义:思想上,邓小平的“南方谈话”,极大地解放了人们的思想,深化了改革开放,使“发展才是硬道理”的论断深入人心;
实践上,在邓小平理论的指引下,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一个新阶段,取得了飞速发展,中国国力得到极大增强。推进新课自主学习中共十四大:1992年,中共十四大召开,首次明确提出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确立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总体目标,并对邓小平理论体系作了新的科学概括,使之成为比较完整的科学体系。这次大会高度评价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提出用这一理论武装全党,并指出邓小平为这一理论的创立作出了历史性的重大贡献。推进新课自主学习中共十五大:1997年,中共十五大确定邓小平理论为党的指导思想。党的十五大作出了“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纪”的战略决策,明确提出和使用了“邓小平理论”这个更加鲜明简洁的科学概念,强调指出作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新阶段的邓小平理论,是一个比较完备的科学体系,又是需要从各方面进一步丰富发展的科学体系。推进新课自主学习补充:在社会主义建设的外部条件问题上,邓小平指出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世界的两大主题,必须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扩大对外开放,为现代化建设争取有利的国际环境;在祖国统一问题上,他提出了“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伟大构想,推动了香港、澳门的回归,促进了海峡两岸的交流。推进新课自主学习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邓小平理论继承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是指导中国人民在改革开放中胜利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伟大旗帜,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是当代中华民族的强大精神支柱,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新时代理论的重大发展。推进新课“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江泽民推进新课自主学习背景:国际形势:20世纪末21世纪初,国际国内形势发生了许多新变化。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日益明显,以经济为基础、科技为先导的综合国力的竞争更为激烈。
国内发展:中国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阶段。
世界的变化给中国的发展带来了难得的战略机遇,同时也使中国面临严峻的挑战,迫切需要给予科学的回答。推进新课自主学习主要内容:中国共产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中国共产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中国共产党要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总体:统一的整体,相互联系,相互促进。
具体: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是基础和根本;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是灵魂和先导;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本质和归宿。推进新课自主学习精神实质:在邓小平理论的基础上,开辟了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关键是坚持与时俱进。在邓小平理论的基础上,创造性地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核心是坚持党的先进性。在邓小平理论的基础上,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本质在执政为民。推进新课合作探究谈谈你对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认识?推进新课教师解读课堂小结本课小结邓小平理论的形成:80年代十二大和十三大邓小平理论的深化:南方谈话、十四大、十五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生产文化的发展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当堂达标1.20世纪70年代的中国曾发生过一次思想解放运动,这次运动在当时得到了下列哪位人物的支持( )
A.毛泽东
B.邓小平
C.江泽民
D.胡锦涛B 当堂达标2.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四者共同的本质特征是( )
A.一脉相承而且与时俱进
B.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C.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D.中国共产党人集体智慧的结晶C 当堂达标3.“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关系是 ( )
A.互不相关
B.一脉相承
C.相互等同
D.互相对立B 当堂达标4.1992年4月8日,《一九九二年春邓小平与深圳》一书面世并在社会上引起轰动。不单是深圳人民争相购买阅读,全国各地很多人都托深圳的亲友购买。这主要是因为该书( )
A.确立了经济体制改革的最终目标
B.肯定了深圳改革开放的突出成果
C.明确提出了政治体制改革的方向
D.解决了困扰改革进程的路线问题D 高考真题:第18课 新时期的理论探索
一、选择题
1.(2012?山东基本能力)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个理论体系就是包括________、________以及________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将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②科学发展观
③邓小平理论按照形成的先后顺序填入空格,正确的是( )
A.①②③
B.①③②
C.②①③
D.③①②
2.(2010?天津文综)20世纪50年代,毛泽东为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所发表的主要著作有( )
①《论十大关系》
②《论人民民主专政》
③《新民主主义论》
④《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解析:“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提出的;科学发展观是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的;邓小平理论是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提出的。
答案:D
2.解析:《论十大关系》发表于1956年,《论人民民主专政》发表于1949年,《新民主主义论》发表于1940年,《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发表于1957年。故本题选B项。
答案: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