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教学目标
【学习目标】
一、梳理鲁迅的生平经历和主要创作成果。
二、从弃医从文的人生选择感受鲁迅伟大的心灵。(教学重点)
三﹑掌握人物传记的特点及写法。(教学难点)
2重点难点
一、从弃医从文的人生选择感受鲁迅伟大的心灵。(教学重点)
二﹑掌握人物传记的特点及写法。 (教学难点)
4.1 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活动1【讲授】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肯定知道我国现代史上最杰出的文坛巨匠是谁吧?对,是鲁迅先生。看来,同学们都和我一样喜爱鲁迅,崇拜鲁迅!想不想更好地了解鲁迅?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拜读《鲁迅自传》这篇文章,去追寻鲁迅先生闪光的人生足迹。
二、熟悉课文
请同学速读课文,完成下面三个任务:
1.识记文章中自己难以掌握的字词。
2.结合注释的阅读,了解文中牵涉的一些历史事件。
3.根据课文所提供的材料,列表梳理鲁迅在1881年到1930年的主要活动。
三、落实字词
浙江(zhè) 亲戚(qī) 乞食(qǐ)学籍(jí) 厦门(xià)筹办(chóu)祺(qí) 皖(wǎn) 彷徨(páng)
筹办:筹划办理。
衰落:(事物)由兴盛转向没落。
学籍:登记学生姓名的册子,转指作为某校学生的资格。
学力:指在学习上达到的程度。
乞食者:要饭的人。乞:乞讨。
生计:生活;维持生活的办法。
呐喊:大声喊叫助威。
彷徨:走来走去,犹疑不决,不知往哪个方向去。
四、列表梳理鲁迅本文中交待的情况
时间 事件(主要活动) 原因
一八八一年 出生
十三岁时 辍学回家 家里遭了很大的变故
十八岁 旅行到南京,考入水师学堂
大约过了半年 改进矿路学堂
毕业之后 被派往日本去留学
待到在东京预备学校毕业 决意学医,进了仙台医学专门学校 因为确知道了新的医学对于日本维新有很大的助力
两年后 弃了学籍,再到东京,和几个朋友立了些小计划,提倡新文艺 偶然在电影上看见—个中国 人因(在日俄战争中)的侦探 而将被斩,因此又觉得在中国医好几个人也无用,还应有较为广大的运动
二十九岁 回国 因为母亲和几个别的人很希 望我有经济上的帮助
(刚),回国 在浙江的两级师范学堂做化学 和生理学教员
第二年(1911) 到绍兴中学堂做教务长
绍兴光复后(1912) 做绍兴师范学校的校长
革命政府在南京成立后 到北京教育部当做部员、兼做北京大学、师范大学、女子师范大学的国文系讲师
一九二六年 做厦门大学教授 被北洋军阀政府通缉
一九二六年十二月 到广东做了中山大学教授
一九二七年四月 辞去中山大学教授
一九二七年九月 出广东,定居在上海
一九一八年 开始从事文学创作 因为一个朋友钱玄同的劝告
五、对照鲁迅生平概括文章各部分内容
第一部分(第1-3段):写个人生活、求学、工作经历。
第一自然段写了鲁迅先生的生活经历;
第二自然段写了鲁迅先生的求学经历;
第三自然段写了鲁迅先生的工作经历;
第二部分(第4段):写了鲁迅先生的创作和著述的情况。
六、学习小结
本文以时间为顺序,以思想转折为线索,概要记叙了鲁迅近50年的经历,其中包括家庭、求学、工作、创作等方面的情况,让我们清晰地了解了作者的成长过程。
4.2 第二学时
活动1【讲授】教学过程
一、复习上堂课所学内容
1.检查字词掌握情况。
2.在不看书的情况下复述一八八一到一九三○年间鲁迅的经历。
二、探究学习
读了《鲁迅自传》,你有哪些不理解的问题?
(学生自由提问)
学生阅读《<呐喊>自序》,解决《鲁迅自传》中不理解的问题。
教师补充:(边讲边展示图片)
1、鲁迅的家世怎样?童年过得怎样?
(结合所学的鲁迅作品描述一下)
出生于浙江绍兴城内的周氏望族,不愁吃穿,有疼爱自己的父母,有百般照顾自己的家人,有好玩的朋友,有迷人的乐园,有博学的教师,又受着书香门第的熏陶,鲁迅的童年是很幸福的。
2、鲁迅家遭遇了怎样的变故,家庭景况沦落到怎样的境地?
祖父涉嫌科场舞弊,被罢官入狱,加之父亲重病,家道急剧衰落,以至于学费无法筹措。家庭败落后,亲戚族人都换了嘴脸,这使他感受到世态炎凉,人生的阴暗面。
3、鲁迅的人生路上有好几次重大转折,其中最重要的是哪一次?
(一)水师学堂改进矿路学堂
(二)决意学医 ↓思想发展
(三)弃医从文
4、鲁迅为什么要选择学医?又为什么弃医从文?从这可看出鲁迅是个怎样的人?
选择医学,是确知新的医学对日本维新有很大的助力,想通过医学,改变中国人“东亚病夫”的状况,达到强国的目的。后来认识到体质弱并不是导致国弱受人欺凌的原因,麻木、愚昧才是病根,因此想通过提倡新文艺,对国民进行思想启蒙,达到富国强民、改变落后面貌的目的。
(以国家兴亡为己任,有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责任感。)
5、补充:鲁迅先生也曾用诗来表达他的人生宣言,这就是《自题小像》
自题小像
灵台无计逃神矢,风雨如磐闇(àn)故园。
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
(学生朗读,了解大意,教师简析)
6、鲁迅回国后,为什么从这个学校辗转到另一个学校?(请找出时间变化、地点变迁的词语)从中可看出他处于什么样的社会环境?
“一回国”——“第二年就走出”——“第三年又走出”——“绍兴光复后”——“革命政府在南京成立”——“后来”——“到一九二六年”——“十二月走出”——“四月辞职”——“九月出广东”
鲁迅回国后由于政治混乱和社会黑暗,几乎到了谋生艰难的地步。
7、鲁迅先生走上文学救国的道路后,在文学创作方面有哪些重大成果?
1918年,首次用“鲁迅”为笔名,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奠定了新文学运动的基石。在他从文的30年间,共有“述著29种,250余万言”,为我们留下了珍贵的文化遗产。
短篇小说集:《呐喊》、《彷徨》
论文: 《坟》
回忆记: 《朝花夕拾》
散文诗: 《野草》
四本短评: 《热风》、《而已集》、《华盖集》、《华盖集续编》
根据其中的名篇对鲁迅的在思想启蒙运动中的作用稍作讲解。
参考:
①《狂人日记》批判旧中国“吃人的历史”。
②《阿Q正传》批判国民的劣根性。
③《记念刘和珍君》抨击军阀反动统治:
(五)课堂小结:讲解传记的特点
1.由这两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鲁迅无论其经历还是思想,都是极为丰富的,复杂的,我们完全可以把鲁迅的传记写成一部厚厚的大书。事实上人们研究鲁迅的书文成百上千,我们也完全可以根据众多的其他材料,复活一个比本文更为鲜活、具体的鲁迅形象。请同学们据此思考人物小传的特点是什么
参考:①短小精悍;②不铺陈细节;③语言简捷严谨。
2.传记是用来记叙人物生平事迹的文章,也简称“传”。从创作方法来说,它大体可分为两类:一类以记叙翔实的史实为主的历史性传记;另—·类属文学范畴,多用形象化方法,描写各种人物的生活经历、精神面貌及其历史背景,这是传记文学。从篇幅长短来说,它可以分为大传和小传。从立传人物来看,又分为自传和他传。自传是叙述自己生平经历的书或文章;他传是记叙别人的思想·、经历、言行的传记,一般是对在某个方面有突出成就并有较大影响的人写传。请同学们把本文按各种分法一一归类。
参考:本文属于自传、小传和历史性传记。
(六)比较阅读《老舍自传》,说说与《鲁迅自传》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鲁迅自传 老舍自传
(异)语言: 白话 多文言
散句 骈句
庄重 诙谐
(同)写作: 传记(自传)
时间顺序、突出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