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名校联盟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联合考试语文试卷( PDF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辽宁省名校联盟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联合考试语文试卷( PDF版,含答案)
格式 pdf
文件大小 1.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1-03 23:08:3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绝密★启用前
为“父辛”,因为从事“儒”这个职业而位高权重,所以职业的称谓取代了原有的名字,被称为“子需”。
辽宁省名校联盟2024年高二12月份联合考试
可见当时的“儒”还是有很高的地位。但到了春秋时期,儒的地位已经下降了,《礼记·儒行》讲到“今
众人之命儒也妄,常以儒相诟病”。人们对从事“儒”这个职业的人轻慢无礼,并讽刺挖苦,直到“孔子
语文
至舍,衰公馆之,不敢以儒为戏”。也就是鲁哀公认可了孔子“儒”的身份后,人们才改变了对儒者的
态度。
可见,在孔子所处的时代,“儒”还是指处理丧葬等祭祀事务的神职人员,是术士之称。但至孔子
始,儒的含义发生了变化,成为对孔子所开立学派的特称。我们现在使用“儒”字,已经不再将它与术
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士相关联,而更多意味着诗书礼乐等人文传统。
n
注意事项:
(摘编自史怀刚《人文的世界·说“儒”释义》)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材料二:
2.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
在周代社会中,“胥”是极其重要的乡族基层官吏。《周礼·地官司徒》论间胥之职称:“闾胥各掌
皮擦干净后,耳选涂其他答案标号。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
其间之政令。以岁时,各数其闾之众寡,辨其施舍。几春秋之祭和、役、政、丧、纪之数,聚众庶。既比
无效。
则读法,书其勤敏任恤者。”由此可见,“胥”乃是在乡间主持礼乐、祭祀、行政、教有、文化的重要人物。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孔子年轻时,正是从“胥”出身。《史记》记孔子幼时“年少好礼”,“嬉戏常陈俎豆,设礼容”,及稍
长,又尝为季氏族任小吏以及助祭和候相。这正是孔子出身于“胥”这个阶层的确切证据。又孔子一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生,以博学多知、诲人不倦著称于当世,而这又符合“胥”的另一个语义:“胥,有才智之称也。”《论语·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宪问》记孔子言论谓:“文之以礼乐,亦可以成人矣。”孔子一生事业,所务在“克己复礼”,“唯礼乐之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所先”。儒家之学,独传在六经六艺,而重点则在礼乐。胥是商周时的礼官、乐师,兼为传授六经六艺
材料一:
的教师。由此可见,孔子所创的儒家,所继承的其实正是古代“胥”的文化。所谓“儒”,实来自“胥”,
在《论语·雍也》中,我们能看到传世文献中最早关于“儒”的讲法。孔子告诚子夏:“女为君子
亦即“需”。

儒,毋为小人儒。”君子求义,小人重利。孔子告诚子夏,做“儒”就要做成有君子品格的儒,以义为尚。
“需”在商代乃是一种礼官和祭师。而在周代则是礼官、乐官、祭师,又兼学师。在《周礼》中,
可见这里的“儒”应该是表示一种职业身份。君子、小人是对从业者道德水平的评价。
“需”以近声字被假借作“胥”。而在春秋以后的文字变迁中,“需”增“人”旁,又书为儒。所以商代的
那么儒是一种什么样的职业呢?《说文解字》中讲:“儒,柔也。术士之称。从人,需声。”许慎认
需、周代的胥,就是春秋以后“儒”与“儒家”的前身。他们在社会中有特殊的地位。其职业的特殊使
为“儒”是术士。所谓术士是指法术之士,和鬼神相结交,类似于巫婆、神汉、萨满、道士、和尚等。事
他们沿袭有特殊的装束,亦即所谓“儒冠、儒服”。其特征是“逢衣浅带,解采其冠”。即宽大恢宏的衣
实上“儒”字在般商时代就已出现,我们能看到的原始的儒字。甲骨文中的儒字,“靠”,从大从水,大指
袍与崔嵬高耸的礼帽。
同时,胥又是周代社会中广义的有才智之士,即知识分子的美称。所以春秋以后形成的诸子百
人,人身上有水。金文中的儒字,“爱”,水在人上,水变成了雨字,演变成“需”,可以理解为沐浴濡身
家,几有道术者,皆可在这一意义上称为“儒”,即“术士”。但是儒的本义则始终是礼乐之师。“儒以
的样子。沐浴濡身为什么和儒有关系呢?沐浴濡身是敬鬼祭神的重要仪式,在与鬼神等结交前必须
道得民”,“儒,诸侯保氏有六艺以教民者”,“古之儒者,博学于六艺之文”,乃是正统意义上的“儒”。
斋戒沐浴以示尊重。《礼记·儒行》中“儒有澡身而浴德”,《孟子·离娄》中也讲“斋戒沐浴则可以事
孔子所开创的以礼乐为教的儒家,正沿循着“儒”的这一语义发展而来。
上啼”。所以“儒”作为职业主要的任务是为人襄礼,祭祖事神,办理丧事。孔子三十岁,以知礼而闻
(摘编自何新《诸子的真相·儒的由来与演变》)
名,曾经从事这种工作。“子食于有丧者之侧,未尝饱也。子于是日哭则不歌。”孔子帮助别人办理丧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拟事,从未吃饱过。有人去世,作为襄礼的儒却大吃大喝,是无德的表现,孔子显然不会如此,并且他于
A.孔子对子夏的告诚以及孔子帮助别人办理丧事时的表现,说明儒对从业者有道德要求。
当日不再唱歌。孔子是位音乐素养很高的人,弦乐不断,但当有人离世,身为襄礼,孔子心有威戚焉,
B.儒在殷商时地位崇高,春秋时却成为人们嘲弄的对象,直至孔子出现,才重新颜得人们的敬重。
推己及人,不再歌咏。
C.儒因为地位、职业特殊,春秋以来,便形成了别具一格的装束:衣袍宽大恢宏,礼帽崔嵬高耸。
般商时期的甲骨卜辞中多次提到一位人物,名为“子需”,其主要职责是为王室主持宾祭典礼,祭
D.儒也曾经是对知识分子的美称,眷秋以后形成的诸子百家中凡有道术者都可以称为正统意义上
祀人鬼,也就是祖先,是商王武丁重要的臣属。根据徐中舒先生的考证,“子需”,在其氏族中的名字
的儒。
语文第1页(共8页)
语文第2页(共8页)】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