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末填空题高频考点分类练习(第四章)
考点1:物体带电情况的判断
一、两个物体相互排斥,有两种可能:
a.都带正电;
b.都带负电.
二、两个物体相互吸引,有三种可能:
a.一物体带正电,另一物体带负电;
b.一物体带正电,另一物体不带电;
c.一物体带负电,另一物体不带电.
1.请用学过的物理知识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1)用手不停地捋塑料细丝,细丝会越过越蓬松,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
(2)无风条件下卡通轻质气球向带电棒靠近但未接触,由此判断气球 (选填“①不带电”“②带正电”“③带负电”或“④带电情况无法判断”);
(3)如图a、b所示装置均为比较简易的验电器,它们都可以用来检验某物体是否带电,图a装置工作原理与图b装置 (选填“相同”或“不相同”)。
2.如图-1所示,用在干燥的头发上梳过的塑料梳子靠近细细的水流,会观察到水流靠近塑料梳子,这是因为带电体能 。如图-2所示,用摩擦过的梳子靠近带负电的小球,小球被排斥,说明梳子带 (选填“正”或“负”)电荷。
3.如图,两只带等量正电荷的硬橡胶球,按图示方式将一个金属环M套在一根光滑的绝缘杆上的中间位置,且恰好平衡。则环M的带电情况是 ;若用绝缘棒将金属环向右侧稍移一些再释放,发现环向中间处运动,则金属环M带 电。
小明从胶带卷轴上拉出长约20cm的胶带,剪下来粘在桌子的边缘,如图所示,用不带电的笔杆靠近胶带光滑面,发现胶带会被吸引,实验证明从卷轴上撕下的胶带光滑面带负电荷,为了验证此结论,操作方法是 ,观察到的现象是 。
5.假期实践活动中,小媛到工厂参观学习,她发现工人师傅正在用静电喷枪给工件喷涂料(如图所示),喷枪喷出的涂料微粒之间相互排斥,但被工件吸引,最后吸附在工件表面。小媛认为涂料微粒一定带正电,你认为她的观点 (选填“正确”或“错误”),理由是 。
6.静电除尘器除尘原理的示意图如图所示。尘埃在放电极和集尘极之间通过某种机制带电,向集尘极迁移并沉积,以达到除尘的目的,说明尘埃带 (选填“正”或“负”)电。
考点2:电压表的使用
一、电压表的连接:
使用时:并联电压表必须与被测用电器并联。
二、电压表的读数:
①明确所选的量程
②明确所选量程的分度值
③数清指针偏转的格数,再乘以分度值就是电压值
注意:指针指在同一位置时,电压表接0~15V量程时的读数是接0~3V量程读数的5倍。
三、判断电压表测量对象:
选取电压表接在电路中的两个接电为分点,将电路分成两部分,将两点间还有电源的那部分电路去掉,分析电压表与哪个用电器组合成闭合电路,电压表测量的就是哪个用电器两端的电压。
7.如图所示电路,①、②是两块电表(一块电流表、一块电压表),闭合开关灯L1与L2并联,电路中 是电压表(选填“①”、“②”)
8.如图所示,开关闭合后两灯都发光,电路中的a、b是电表,a是 表,b是 表。
如图所示的电路,电源电压保持不变,两只同样规格的小灯泡标有“3.8V,0.3A”的字样。只闭合开关S1、S2时两灯泡均发光,电压表的示数为3V,此时两灯 (选填“串联”或“并联”);若再闭合开关S3,则电压表示数为 V。
10.如图所示,当开关S1断开,S2闭合时,电压表示数为4V,当开关S1闭合,S2断开时,电压表的示数为1.9V。则当开关S1、S2均闭合时,电压表的示数为 。
11.如图甲所示,电源电压为5V,闭合开关S后,电压表的示数如图乙所示,则灯泡L1两端电压为 V,灯泡L2两端电压为 V。
12.如图所示,电源电压不变,若使电压表测量L1、L2串联后两端的总电压,则三个开关的闭合断开情况为 ;若使电压表测量L1、L2串联后L2两端的电压,则三个开关的闭合断开情况为 。
考点3:串并联电路的电压特点
串联电路中总电压等于各部分电路电压之和。
数学表达式:U=U1+U2
并联电路中各支路两端的电压相等,等于总电压。
数学表达式:U=U1=U2
分析过程:
(1)首先明确电路的串、并联关系,必要时对电路进行等效处理,并画出电路图
(2)弄清楚电压表测量哪一部分电路的电压、根据题中的条件判断出电压表的量程
(3)根据串、并联电路的电压规律进行分析计算。
13.如图所示,将开关S关闭后,电压表V1为10V、电压表V2的示数为4V,则L1两端的电压是 V,L2两端的电压是 V。
14.如图甲所示,当开关S由接1转到接2时,电压表、电流表示数变化如图乙所示,则电源电压是 V,若灯L1短路,则电压表的示数为 V。
15.如图所示,电源电压为18V,闭合开关,电压表V1、V2的示数分别为12V和10V,则灯泡L2两端的电压是 V。
16.在如图所示的电路中,闭合开关S后,电压表V1的示数是U1,电压表V2的示数是U2,则L1两端的电压是 ,L2两端的电压是 ,灯L3两端的电压是 。
17.在某一温度下,两个电路元件A和B中的电流与其两端电压的关系如图所示。将A和B串联后接在电压为3V且不变的电源两端,则通过A的电流是 A。
18.如图所示,小灯泡L和电阻R中电流随电压变化的图像。L和电阻R并联在某电源上时干路电流为0.35A时,此时灯L的两端的电压为 V。灯L和电阻R串联在另一4V的电源上,电路中电流为 A。
考点4: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
一、探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
①控制不变的量:电阻.
怎样控制:采用同一个定值电阻实验.
②改变的量:电压.
怎样改变:改变电池节数;调节学生电源的旋钮;串联滑动变阻器,调节滑片.
③滑动变阻器在实验中的作用:保护电路;改变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
④结论:当导体的电阻一定时,导体中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
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
①控制不变的量:电压.
怎样控制:串联滑动变阻器,调节滑片.
②改变的量:电阻.
怎样改变:更换定值电阻.(不能用滑变阻器来代替定值电阻)
③滑动变阻在实验中的作用:保护电路;使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保持不变.
④结论:当导体两端的电压一定时,导体中的电流与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19.小明同学利用四个定值电阻(5Ω、10Ω、15Ω、20Ω)、规格为“15Ω,1A”的滑动变阻器、电压为4.5V的电源、电压表、导线和开关等器材,进行“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关系”的实验,如图所示。他将控制电压设为2.5V,分析发现无法完成探究,于是他想在电路中再串联一个定值电阻来解决问题,应串联一个阻值在1Ω至 Ω之间的电阻,才能使四个定值电阻分别单独接入电路都能完成实验。如果小明想通过改变电源电压来完成以上全部实验,那么电源电压应控制在2.5V至 V。
20.在“探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实验中,小明和小美经过讨论,将实验方案由甲图改为乙图,这样改进的好处是 ;实验结束,根据图像丙,他们得出的实验结论是 。
21.在物理实验课上,同学们探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如图所示。实验中定值电阻两端电压的改变是通过 实现的;根据实验数据分析可得:电阻一定时,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 。
实验次数 1 2 3 4 5
电压U/V 1.2 1.5 1.8 2.0 2.4
电流I/A 0.24 0.30 0.36 0.40 0.48
22.小宇探究导体中的电流与导体电阻的关系时,设计了如图甲所示电路,图乙是根据测量数据绘制的图像。实验中,当他把10Ω定值电阻换成15Ω时,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应向 (选填“左”或“右”)移动,使电压表示数保持 V不变。
23.在“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实验中,根据实验数据绘制的I-R图像如图所示,由图像可知: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表示的物理量是 (选填“电流”“电压”或“电阻”),其值为 。通过多次实验得出结论是 。
24.小明利用如图甲所示电路进行“探究电流与电阻关系”实验,已知电源电压为6V,实验用到的电阻值分别为5Ω、10Ω、15Ω、20Ω、25Ω,实验中所得数据画出乙图所示图象。根据图像,实验中应保持R两端的电压为 V不变。为完成整个实验应选取最大阻值不小于 Ω的滑动变阻器。
考点5:欧姆定律的简单计算
有关欧姆定律的分析计算:①求电流,公式:I=U/R;
②求电压,公式:U=IR;
③求电阻,公式:R=U/I
只要知道I、U、R中的任意两个量就可以利用欧姆定律计算出第三个量
25.某段金属导体两端电压为4V时,通过的电流是0.2A;当该导体两端电压为10V时,通过该导体的电流为 A;当该导体两端电压降为0时,电阻为 Ω。
26.在某一温度下,甲和乙两个电阻中的电流与其两端电压的关系如图所示。则由图可知,元件甲的电阻为 Ω;将甲和乙串联后,测得电阻乙两端的电压为3V,则电路中的电流是 A;将甲和乙并联后,测得总电流为0.6A,则电源电压是 V。
27.如图所示是电阻甲和乙的I-U图像,若将甲、乙串联接入电路,电路中电流为0.2A时,乙的电阻是 Ω;若将甲、乙并联接入电路,总电流为0.6A,则电源电压为 V。
28.如图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不变,R1为定值电阻。闭合开关S,将滑动变阻器R的滑片P在某两点移动的过程时,电压表示数变化范围为3~6V,电流表的示数变化范围为0.1~0.2A,则定值电阻R1阻值为 Ω,电源电压为 V。
29.如图所示电路,电源电压恒为4.5V,R0的阻值为5Ω,电流表接入电路中的量程为“0-0.6A”,电压表接入电路中的量程为“0-3V”。闭合开关S,若在移动滑动变阻器滑片的过程中要保证整个电路安全,则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中的阻值范围是 Ω。
30.如图所示的电路中,闭合开关S1、S2时,通过定值电阻R1和R2的电流之比是2:5,则R1和R2的电阻之比为 ;此时R1和R2两端电压之比为 。
考点6:伏安法测电阻
(1)实验原理:根据欧姆定律的导出式R=U/I 。
(2)实验器材:电源、开关、导线、滑动变阻器、被测定值电阻、电压表、电流表。
(3)电路图:
(4)滑动变阻器在实验中的作用:保护电路;改变待测电阻两端的电压。
(5)实验步骤:
①按电路图连接电路,将滑动变阻器调到阻值最大处;
②闭合开关,移动滑片,改变待测电阻两端的电压,记下三组对应的电压值与电流值
(6)结论:根据记录的三组数据分别求出三个对应的电阻值,并求出电阻的平均值
31.小英按如图1所示的电路图连接实验电路,测量电阻Rx的阻值。闭合开关S,滑动变阻器滑片P滑动到某一位置时,电压表的示数如图2甲所示,电流表的示数如图2乙所示,则电压表的示数为 V,电流表的示数为 A,电阻Rx的阻值为 Ω。
32.小毅同学用如图所示电路测未知电阻Rx的阻值,闭合开关前,他应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移到 端。实验时,他移动滑片,多次测量求Rx的平均值是为了 。
33.小明按如图甲所示的电路图连接实验电路,测量电阻Rx的阻值,该实验的原理公式是 ,闭合开关S,调节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后,观察到电压表和电流表的示数分别如图乙、丙所示,则电压表的示数为 V,电流表示数为 A,待测电阻Rx的阻值为 Ω。
34.某同学按图甲所示的电路图连接实验电路,测量电阻R的阻值。
(1)闭合开关S,调节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后,观察到电压表和电流表示数分别如图乙、丙所示,则本次实验中电阻R的阻值为 Ω。
(2)该同学继续向右移动滑动变阻器,此时电压表的示数如何变化? .
35.小明做“伏安法测量电阻”的实验
(1)连接电路时,开关应该 的。
(2)如图甲所示,当小明准备闭合开关开始实验时,同伴小桂提醒他还有一处不妥当,其不妥当之处: 。
(3)小明更正后,闭合开关、调节滑动变阻器,发现电流表、电压表都没有示数,且电表和电源都完好,为了尽快查出故障原因,小明将连接在开关A端的导线拆下,把它改接在B端,结果电压表和电流都有示数,则电路故障是 。
(4)排除故障后,调节滑动变阻器,当电压表读数为2.5V时,电流表的示数如图乙所示,其示数为 A,该定值电阻的阻值是 Ω。
36.用如图所示的电路来测量未知电阻RX的阻值,R0阻值已知。
(1)将实验过程补充完整:
a.对照电路图连接好电路,并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滑至阻值最大处;
b.闭合开关, 。
c.断开开关,整理器材。
(2)用测量所得的物理量和已知量符号表示出待测电阻RX= 。
(3)写出本实验中滑动变阻器的作用: 。
考点7:动态电路的分析
(1)明确引起电路动态变化的原因,即是由热敏电阻、光敏电阻、滑动变阻器等引起的
(2)明确元件变化时,接入电路的各部分电阻如何变化
(3)明确电源的电压是否保持不变
(4)从串联电路或并联电路中电流、电压的规律及欧姆定律中选择一条判断电路中电流或某一元件两端的电压的变化情况。
37.如图所示是电子秤的工作原理示意图,闭合开关,当滑动变阻器滑片P向下移动时,电路中电流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把该电子秤拿到月球上称量物块的质量时,跟在地球上称量同一个物块的质量相比较,电子秤的示数将 (以上各空均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38.如图所示是一种自动测定油箱内油面高度的装置,R是转动式变阻器,它的金属滑片P是杠杆的一端,则油量表应是 表改装而成,油量减少时,R的阻值将 ,此时电路中的电流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39.如图电路,电源电压为6V且保持不变,闭合开关S,电压表示数为2V,则R2两端电压为 V;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向左移动,电压表示数 ,电流表示数 。(选填“变小”、“变大”或“不变”)
40.如图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保持不变。闭合开关S,当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向左移动时,电压表V的示数 ,电流表A1的示数 ,电流表A与电流表A1示数的差值跟电压表V示数的比值 。(均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41.如图甲所示,是一定量的水的体积随温度的变化图像;在盛水的烧杯中固定一只压敏电阻R0(其阻值不受温度影响,阻值随压力的增大而减小),与一电压表和一个合适阻值的电阻、电源组成电路,如图乙所示。当给烧杯中的水从0摄氏度缓慢加热到10摄氏度的过程中(不考虑水质量的变化的影响),则压敏电阻R0变化是 ,电压表的示数变化是 。
42.小金制作了一个利用电压表测物体重力的小作品,它能在电压表盘上读出所放物体重力的大小,如图所示。当秤盘不放任何重物时,滑片P恰好处于a点。闭合开关,当秤盘上所放钩码个数增多时,电压表示数将 ,电路中的电流将 。(均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参考答案
1.同种电荷相互排斥 ④ 不相同
2.吸引轻小物体 负
3. 带正电、带负电或不带电均有可能 正
4.胶带和橡胶棒相互排斥
5.错误 涂料微粒可能带正电,也可能带负电
6.负
7. ②
8.电流 电压
9. 串联 3
10.4V
11. 3.2 1.8
12.闭合S1、S2,断开S3 ; 闭合S1、S3,断开S213. 6 4
14. 6 0
15. 4
16. U1 U1-U2 U2
17.0.2
18. 2 0.15
19.4 4.375
20. 可方便改变电阻的电压,从而多次测量得出普遍性的结论 ;导体电阻一定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
21.调节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阻值 正比
22.右 5
23.电压 3
24. 2.5 35
25. 0.5 20
26.5 0.32
27.102
28.30 9
29.2.5~10
30. 5:2 1:1
31.2.5 0.5 5
32.B 减小误差
33. R=U/I 2 0.5 4
34.5 变小
35.断开 滑动变阻器的电阻未调至最大 开关断路 0.5 5
36.调节滑动变阻器,读出电压表V1、V2的示数分别为U0、Ux ;保护电路;可以进行多次测量
37.不变 变小
38.电流 变大 变小
39.4 变大 变小
40.不变 变小 不变
41.先增大后减小 先减小后增大
42. 增大 不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