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的少年时代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系统感知全文,新旧知识结合,理解传记特点;了解少年毛泽东的主要经历。
 2.通过有趣、高效的知识性游戏,给全体学生提供较大的活动空间。培养学生活跃、自主、合作的学习方法,共同探究文章精髓。
 3、培养学生的远大志向,并为之努力,养成爱读书的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及教学突破
 ◆重点
 1.新旧知识结合,理解传记特点。
 2.体会读书对少年毛泽东成长的影响,理解“知识改变命运”的道理。
 3.通过辐射阅读材料,深入了解少年毛泽东,感染学生,培养学生的远大志向,学习少年毛泽东刻苦修身,有独立见解的精神,养成爱读书的好习惯。
 ◆难点
 1.少年毛泽东的主要经历所表现出的人物性格。
 2.结合毛泽东与斯诺谈话的时代背景,体会文章的语言特色和表达效果。
 ◆教学突破
 在认知环节:运用有趣的知识性游戏,激发学生对本课的学习欲望,训练听、说、
读、写的能力。运用互动、合作等多重手段,整体把握文章要点,并学会运用新旧知识的联系,理解传记的特点;理解、探究环节:用课文内容与辐射阅读材料结合,深刻准确掌握读书对少年毛泽东成长的影响,联系现实生活,认识到“知识改变命运”的道理。
 主要实施方案为:用游戏方式导人新课(并贯穿课堂始终)——质疑、讨论、解疑一体化——探究、理解、辐射新知同步进行——培养读书习惯,确立远大志向。
教学步骤
 (第1课时)
第1课时教学流程设计
 教师指导 学生活动
 1.游戏导入 1.激发情趣
 2.初读课文 2.认识领袖
 3.分析课文 3.细读品味
 4.拓展阅读 4.拓宽眼界
一、游戏导入(约 分钟)
 教师活动
 ●
 学生活动
1.游戏一:“一一对应”。(出示投影片)
 周恩来 弃医从文
 鲁迅 排除干扰,闹市读书
 毛泽东 一国两制
 邓小平 为中华崛起而读书
1.认真读题,根据平时对这几个著名
 人物的了解,小组讨论,确定出答
 案。由第一个找到答案的小组先发
 言,其他小组可发表不同意见,并说
 明根据。
2.游戏二:“我说你猜”(投影逐条出
 示)
 ①他出生于一个农民家庭。
 ②从小就表现出对书的渴望,但不
 喜欢四书五经。
 ③他曾为刘胡兰、雷锋题词。
 ④他就是我们的伟大领袖毛主席。
 两个游戏做完,揭晓本节课内容,出
 示毛泽东的画像。
3.放录音《东方红》感染学生。并提出
 问题:你还听过哪些歌唱毛泽东的歌
 曲? ’
2.根据所示条件,集中精力,提取知
 识,运用多种方法确定最终人选,
 如:排除法、归纳法等。
 每条提示后,学生会有不同的答案,
 比如第一个游戏的四个人物学生都
 可能想到(但凭第一、二条答案很难
 确定),最终敲定准确答案:毛泽东。
3.感受歌词内涵。学生可能想到多首
 歌曲,如:《北京的金山上》、《太阳最
 红毛主席最亲》等。
 
二、初读课文(约 分钟)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游戏三:“快快参与”——“积少成多”,出
 示游戏内容:
 ①你听过毛泽东的故事吗?讲给大家听。
 ②你认为这么伟大的人物小时候会是什
 么样呢? 。
2.走进毛泽东的少年时代。
 ①放课文朗读录音。
 听读要求: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准确读出
 词语并理解词义。
 ②检查听读效果。出示卡片让学生认读
 词语:
 慷慨接济施舍指责恫吓晓谕
 耸听沮丧克勤克俭 引经据典 青
 黄不接 国家兴亡,匹夫有责
 (学生的理解可能不够全面,教师要及时
 予以补充或更正)
1.小组活动:
 ①联系历史知识,小组确定题
 目,派代表讲故事。如:上井冈
 山、遵义会议、开国大典等,加强
 学生对毛泽东的认识。
 ②联想:自己心中的少年毛泽东
 形象,各抒己见。学生可能会回
 答:爱学习、听话懂事、尊敬父母
2.穿越时空,走进毛泽东的少年时
 代,找到答案。
 ①听录音,疏通语句和内容。
 ②认读并说出自己对词语的理
 解。
三.分析课文(约 分钟)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回忆《鲁迅自传》并与本课对
 比,归纳两篇文章的取材范围
 的不同点。引导学生理解传记
 的取材范围:可能是人物一生
 的主要经历,也可以是一段时
 间内(比如少年时代)的主要经
 历。
2.分析鲁迅和毛泽东的革命思想
 基础。提问:你认为影响鲁迅
 和毛泽东成长的关键各是什
 么?
3.毛泽东思想与书。提问:
 ①毛泽东小时候,老师和家人
 要他读什么书?他自己偷偷读
 了哪些书?
 ②这些书是坏书吗?它们对毛
 泽东的成长有什么影响?
1.学生快速浏览课文,小组讨论问题,派代
 表回答,其他小组给予帮助、补充。
 ①《鲁迅自传》:1881年到1930年鲁迅大
 约50年的主要经历。
 ②《毛泽东的少年时代》:1893年到1909
 年毛泽东1至16岁少年时代的主要经
 历。
2.联系旧知识,分析理解。
 ①鲁迅:弃医从文,认识到用文化改变中
 国人的思想和命运。
 ②毛泽东:阅读大量书籍,吸收很多先进
 的革命思想。
3.讨论分析:把握住书对少年毛泽东的影
 响。
 ①老师和家人要他读《论语》和《四书》等 经书。毛泽东自己读《精忠说岳》、《水浒 传》、《隋唐》、《三国演义》和《西游记》。
 ②这些书不是坏书,讲了一些关于造反
 的故事,毛泽东很喜欢,为他心里种下了
 反抗的种子,为他将来走上革命道路进
 行了启蒙教育。
四、阅读拓展(约 分钟)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提示:少年毛泽东读的这些书,你听说
过吗?你想读吗?
简介《岳飞简历》、《三国演义》、《水浒
传》。
学生阅读课外书籍,进一步了解这些书
的内容,并深刻理解它们对少年毛泽东
影响的原因。
 五、本课小结
 本课时运用三个游戏,在激发学生兴趣的基础上,整体感知课文内容,读准文中重点词语并理解词义。温故知新,结合《鲁迅自传》进一步学习传记特点。了解少年毛泽东对书的渴望及他所喜爱的书对他成长的影响。通过辐射阅读材料,熟悉《三国演义》、《水浒传》等书并积累课外知识。
 第2课时教学流程设计
教师指导 学生活动
1.常规训练 1.巩固练习
2.诱思导学 2.精心探究
一、旧知新学(约 分钟)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运用以下词语造句(卡片出示词语):
慷慨接济’把柄耸听青黄不接
怒不可遏
造句。学生的造句语言通顺即可,有创
意的造句要适时提出表扬。
二、诱思导学(约 分钟)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引导学生提取课文的有效信息,体会
身边人物对毛泽东的影响。
1.阅读课文,回答问题。(投影出
 示)
 ①少年毛泽东从小生活在什么样
 的环境中?
 ②课文中,提到了哪些影响毛泽
 东成长的人物?由这些人物写到
 了毛泽东的哪些经历?
2.分析人物性格,提问:
 (1)父亲的粮食被扣,“我”为什么
 不同情他? 
(2)“我”为什么钦佩那个“激进派”
 教师,赞成他的主张?
 (3)“我”为什么不愿到米店去当学
 徒,而不顾父亲反对到湘乡县的一
 ‘所新学堂去读书?表现了“我”的
 什么思想?
3.理解关键语句。出示下列语句,
 指名学生有感情地朗读,体会这
 些句子的语言特色和表达效果:
 ①我的抗议行动的效果,给了我
 深刻的印象,这次“罢课”胜利了。
 ②我家分成两“党”。一党是我父
 亲,是执政党。反对党由我、母亲、
 弟弟组成,有时连雇工也包括在内。
4.请你评论。提问:通过这篇文章
 的学习,你认为少年毛泽东是一
 个什么样的人?鼓励学生发表自
 己的见解。
 1.看所示问题后,学生搜索阅读有关内
 容,思考回答,也可以小组讨论,相互补
 充。
 ①课文1.3段是对他家庭情况的概
 述。
 ②人物:父亲、老师、母亲、表兄。经
 历:少年毛泽东十岁的时候,反对老师
 打学生的抗议行动取得了效果;十三
 岁的时候,公开反抗父亲的专制,保卫
 自己的权利取得了胜利;在学堂里和
 家里如饥似渴地读书;不喜欢读经书,
 同情造反的饥民,钦佩激进派教师;十
 六岁时去新式学堂读书,学到自然科
 学和西学的新学科。
2.读句子细体会,联系背景,聚焦人物性格。
 (1)表现出毛泽东的正直及父亲的为富
 不仁。
(2)体现了少年毛泽东同“激进派”教师
 相同的先进思想:中国人应多读书,用
 知识改变命运。
 (3)由米店与新学堂的差别,体现了少
 年毛泽东的激进思想,反映了“我”追求
 新思想,追求光明的强烈愿望。
 (学生的答案不求统一,分析得有道理,
 能够符合毛泽东的特点即可)
3.分组讨论自读分析,结合时代背景及对
 文章的理解体会。
 如:第一句的关键词“抗议”、“罢课”,这
 里借用此词形象而幽默地写出了少年
 毛泽东对旧势力的反抗。在当时那个
 封建思想充斥的时代,敢于对长辈的错
。误提出抗议,是很不简单的了。
 (学生各抒己见,形成辩论合作的互动
 气氛)
4.自由讨论归纳总结:少年毛泽东是一个
 志向远大,刻苦修身,喜欢读书,擅长思
 考,有独立见解的人。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辐射阅读:《从小好学》。
 提示:跨越历史,共同重温那个落后的封
 建时代,再次走进毛泽东的少年生活。
2.片断练习:联系自己的现实生活,谈谈你
 从少年毛泽东身上学到了什么。
1.学生读辐射阅读材料,进一步
 认识少年毛泽东。
2.写作练习。
 四、本课小结
 本节课通过环环相扣的几个问题及辐射材料,小组讨论,深入探究文章所要表现的人物性格及读书的重要。结合时代背景,体会文章的语言特色及表达效果,联系自己的现实生活,体会少年毛泽东对自己的影响。
 五、板书设计参考
毛泽东的少年时代
父亲 志向远大 学堂
擅长思考 毛泽东 刻苦修身
表兄 独立见解 做学徒
本课总结
 《毛泽东的少年时代》集中叙述了毛泽东1~16岁的成长历程。反映了他对读书的渴望及读书对他的影响,表现了他独特的人物性格。课文按照时间顺序,重点选取了几个影响他成长并由此引出的几个典型故事,集中鲜明地反映了他的性格。在学习中,引导学生把握重点,仔细体会每个故事对表现人物所起的作用。结合时代背景,品味文章准确幽默的语言特色,并能联系自己的生活,受到感染,得到熏陶。
 对于本篇传记人物,学生都有一定的了解,但了解的程度参差不齐,所以设计了几个游戏使所有学生对毛泽东都有一个系统的认识,并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辐射了一系列与毛泽东有关的资料,帮助学生探究、积累。
 本课主要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采取互动、求助等多种方式使学生参与其中,从听说读写多方面培养学生综合能力,能从少年毛泽东身上看到知识的可贵,从而培养自己爱读书的习惯。
问题探究与拓展活动
 1.推荐阅读《彭德怀速写》、《罗纳德·里根小传》,进一步了解传记特点。 、
 2.分组去图书馆或资料室查找毛泽东的有关资料,选取典型事例,为中年毛泽东立传,写一篇传记《毛泽东的中年时代》。
课件14张PPT。毛泽东的少年时代埃德加 斯诺
(美国记者 作家)攒(zǎn)积
慷慨(kāng kǎi)
恫吓(dòng hè)
耸(sǒng)听
怒不可遏(è)
施舍(shě)
分歧(qí)
间(jiàn)接
懒惰(duò)
把柄(bǐng)
衙(yá)门
沮(jǔ)丧
毛泽东在开国大典传:也叫传记,是用来记叙人物生平事迹的文章。传篇幅长短立传人物大传小传自传他传人物小传的特点:1.短小精悍2.不铺陈细节3.语言简洁凝练介绍人物生平的主要事件1-3自然段简介了少年毛泽东的家庭情况,都写了哪些内容?
(1)出生时间为1893年
(2)出生地点为湖南省湘潭县韶山冲
(3)父亲叫毛顺生,当过兵,后做小生意和别的营生,靠勤俭有了自己的一点土地
(4)母亲叫文其美
(5)家中共有20余亩土地,每年可收84担谷分析少年毛泽东的性格阅读4-8自然段
这一段写毛泽东10-13岁的生活经历,可从中看出他的哪些性格?
1、以逃学抗议老师打学生
2、在家里组成“反对党”共同打击“执政党”
 ——富于挑战、敢于抗争的性格阅读9-19自然段
这一段写毛泽东13-16岁的生活经历,可从中看出他的哪些性格?
1、公开反抗父亲专制
2、如饥似渴地读书
3、同情造反的饥民、钦佩激进派老师
思考1、少年毛泽东用什么方法反对父亲的专制?
“用他自己的方法,引经据典地来驳他”
2、少年毛泽东怎样看父亲对他的兄弟的“严厉”?由此可看出毛泽东的哪些品质?
“学会了恨他”—“他的严厉态度大概对我也有好处”—“使我干活非常勤快”—“使我仔细记长帐”
 ——看问题懂得运用辨证的方法,擅长思索并有独立的见解3、少年毛泽东喜欢读哪类书,不喜欢哪类书?
喜欢:中国旧小说、时论、新书、小册子、《盛世危言》、除经书外凡能找到的一切书
4、你还能从哪些事看出少年毛泽东擅长思索、对问题有独立的见解?
同情造反饥民并由此进行深入思考
钦佩激进派老师,不随波逐流、善于思索
“读了一本关于瓜分中国的小册子”“开始意识到国家兴亡,匹夫有责”阅读20、21自然段
这一段写毛泽东16岁的生活经历,写了什么内容?可从中看出他的哪些性格?
去新式学堂读书,学习自然科学和西方的新科学
 ——大胆接受新生事物,迎 接新的人生挑战的精神少年毛泽东的主要性格表现在哪些方面?
1、酷爱读书
2、敢于抗争
3、擅长思索,有独立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