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54张PPT)
学习目标
1.认识论证和关注论证的隐含前提
2. 认识和掌握合理的论证方法,在阅读和表达活动中体会逻 辑的运用
3.了解驳论文的相关知识,尝试写驳论文
认 识 论 证
论证,就是用某些论据去支持或反驳某个观点。支持和反驳都属于论证。论 证要素和推理要素具有一一对应关系。
◆完整的论证
三要素:论点、论证形式、论据
区别:
1.推理用于发现:先有前提再有结论
2.论证用于说理:先有论点,再选择论据。
完整的推理
三要素:前提、推理形式、结论
相似:
论点——结论
论证形式——推理形式
论据——前提
看下面的例子,找找当中论证是否存在问题
由 此 看 来 , 数 风 流 英 雄 , 无 处 不 有 。 英 雄 , 是 一 心 为 国 , 大 公 无 私
的 奉 献 。 陈 祥 榕 在 与 敌 人 交 涉 过 程
英雄无处不在——英雄是…… 【偷换论题】
英 雄 是 一 个 国 家 民 族 精 神 的
象
征 。 纵 观 古 今 , 中 国 是 一 个 具 有
上
英雄是…象征。 【偷换概念】
我 们 乃 中 华 民 族 的 未 来 与 希 望 。 “ 少 年 强 则 国 强 ” “ 故 今 日 之 责 任 不 在 于 人 , 而 在 我 少 年 ” . 处 于 新 时 代 的 我 们 我 们 更 应 努 力 学 习 , 奋 发 有 为 。 一 位 教 授 曾 说 : “ 口 径 师 正 义 , 真 理 永 远 在 大 炮 的 射 程 之 内 。 ” 话 糙 理 不 糙 , 若 是 不 自 我 强 大 , 又 怎 能 担 的 起 重 任 呢 当 今 的 太 多 “ 佛 像 ” 也 只 不 过 是 流 量 明 星 罢 了 , 盲 回 的 追 星 实 在 是 可 怕 。 一 个 民 族 若 仅 仅 只 是 轻 歌 曼 舞 、 娱 乐 至 死 , 那 么 它 离 危 七 时 刻 也 就 不 远 了 。 并 非 是 追 星 不 对 , 而 是 应 理 性 追 星 。
今日之责任在少年一“口径”即正义 (要自我强大)一盲目追星
【偷换论题】
己 的 战 舰 狠 狠 地 撞 向 敌 舰 , 只 为 民 族 的 尊 严 , 牺 牲 自 我 ; 在 抗 日 战 争 中 , 仍 有 一 大 批 爱 国 主 义 的 英 勇 志 士 壮 烈 牺 牲 , 例 如 邱 少 云 和 戚 继 光 ; 在 解 放 战 争 中 , 永 丰 战 役 一 夜 之 间 换 了 八 个 连 长 , 张 富 清 为 突 击 班 成 员 , 在 战 场 上 与 敌 人 撕 杀 . 他 们 是
抗日战争—邱少云、戚继光 【论点论据不同一】
汉 代 文 学 家 刘 助 云 : “ 聪 明 秀 出 ,
英 , 胆 力 过 人 , 谓 之 雄 。 ” 在 刘 来 , 英 雄 就 是 英 雄 , 由 自 身 的 和 品 德 来 决 定 , 根 本 就 没 有 所 “ 时 势 ” 之 说 , 英 雄 们 只 是 响 应 时 需 求 , 挺 身 而 出 , 以 自 身 的 高 品 质 和 过 硬 的 能 力 打 造 出 一 段 奇 。 但 也 不 是 所 有 英 雄 都 是 顺
根本就没有所谓的
“时势”之说
(时代的形式、潮流)
只是响应时代的需 求
矛盾,不能同真
谓 的
代 的 尚 的 段 传
之 着 力
谓 助 能
一篇合理的议论文需要满足的要求
●论 点 :概念准 确 ,内 涵和外延清晰,在同一语境下 前 后统 一。
●论 据 :论据真 实,论据的阐释合理。
●论证: 1、演绎推理,要求前提为真,推断严谨。
2、归纳推理,实体数量足够,有紧密的相关
性。
论者对所论述问题的见解和主张。
证明论点的根据。
由论据到论点的联系方式,即推理形式。
美国哲学家罗伯特 · 所罗门认为:论证是指提出你自己的观点,给
出你为什么接受它,以及别人为什么也应该接受它的理由。
常见的论证方法:例证法、引证法、喻证法、
对比法,类比法、排除法、归谬法、反证法。
论点
论据
论证方式
T 下
一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 ,这是范成大笔下的劳
引用论证 动图景;“ 夙兴夜寐,洒扫庭内”,这是绵延至今的热爱劳动的传统。
我们流传至今的诗词歌赋,总有劳动的旋律回响其中。
改革开族的二幅画卷申更是少子芳动者的身影,是辛勤地劳
动让他们闪耀出时代光芒,照亮个人理想与国家梦想的远方。贵州
遵义的黄大发身体力行,用艰辛劳动开凿出天渠,为百姓创造福祉; 工程师林鸣十年筑海,用创新劳动联通港珠澳,奏响梦想华章。
劳动恰如时代洪流中的一叶小舟,载着青年人逆波而上
到达理想彼岸。
t
(一)直接论证
热爱劳动从我做起
举例论证
比喻论证
在劳动中我们锻炼意志,增强体魄,增长见识,开
拓视野,也有助于我们的学习,丰富课余生活,两者相
互促进,使我们的素质得以提高。用进废退,人人都不 劳动,那么人类的未来将难以想象。
劳动之于人类,就像运作之于机器,机器久久
不运作便会生锈,而人类长久地不劳动,各方面机
(一)直接论证
热爱劳动从我做起
对比论证
类比论证
能就会退化。
①关注隐含前提
在直接论证中,往往不会巨细无遗地呈现逻辑推理过程中的每一 个环节,会出现部分前提的省略,这些省略的前提却往往又隐藏着理 解论证的关键。
尝试寻找文本中的隐含前提。
1.柯南道尔的《银色马》中,主人公福尔摩斯有这样一段话:
马厩中有一条狗,然而,尽管有人进来,并且把马牵走,它竟毫不吠叫,没有 惊动睡在草料棚里的两个看马房的人。显然,这位午夜来客是这条狗非常熟悉的人。
这段话是一个论证,思考其表述出来的论据在逻辑上是否足够证明论点,如不 能,说明存在隐含前提,试在方框内补写隐含前提。
论据2:草料棚的人没有惊醒
论据1:狗没有吠
论点:牵走马的人是狗熟悉的
隐 含 前 提 2 :狗吠叫
会惊醒草料棚的人
隐 含 前 提 1 : 看到 熟悉的人,狗不会叫
隐含前提1:
老祖宗很有气派
隐含前提2:
老祖宗的嫡亲孙女都像她一样很有气派
隐含前提3:
黛玉不是嫡亲孙女,但也很有气派
2. 《红楼梦》中有这样一段话:
况且这通身的气派,竟不象老祖宗的外孙女儿,竟是个嫡亲的孙女,怨不
得老祖宗天天口头心头一时不忘。
例
1、细节决定成败
观点成立隐含的条件:
战略决策(大局)是正确的。
2、读书让人高贵。
观点成立隐含的条件:
读的是什么书
怎么读的
读书人的素质如何
3.请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隐含条件—— 起跑线:短跑。
人生不是短跑,人生是长跑。
【2020.全国卷I】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
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研究发现,有氧运动能增加流向与记忆有关的大脑区域的血流量,从而 改善记忆力。任何时候开始锻炼都不会太晚,即使进入老年阶段,① I 你仍然可以通过适当增加有氧运动来加以改善。有30名被试人员(平均 年龄66岁)参与了研究,②,这两组人都没有定期锻炼的习惯,也没
有记忆障碍的迹象。其中一组每周完成数次有氧运动的任务,而另一组 只进行拉伸和平衡训练,同时保持较低的心率。12个月后,与拉伸平衡 组相比,有氧运动组流向与记忆有关的大脑区域的血流量增加了。研究 开始和结束时进行的记记力测试显示,③,而拉伸平衡组的成绩提高 不明显。
【解析】①记忆力已经开始衰退;
②他们被随机分成两组;
③有氧运动组的成绩有显著提高。
【2020.全国卷II】20.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 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
无论生产、生活还是娱乐,当人暴露在噪声环境中时,健康就会受 到威胁。暴露时间短,会产生焦虑与精神压力;暴露时间长,
① ,甚至失聪。听力损失程度与音量和暴露时长相关。然而,当 噪声级达到一定高度时, ② ,均会产生水久性听力损害。而单 从听力保护角度来说,即使是乐音,③ ,时间过久,也会对听 力造成不可逆的损害。
【解析】①则会造成听力损失;
②无论暴露时间长短;
③如果音量过大。
真题演练
直接举例或从其他观点出发证实或证伪某个观点,叫作直接论证。
在某些情况下,直接论证的难度较大或效果不佳,就需要进行间接论
证,排除法、反证法和归谬法就是间接论证的方法。
②学会间接论证 >>>>
①排除法
如果一个题有若干个选项,要证明其中某 项 正 确 ,只要找出证据否 定其他所有选项即可。排除法实际上就是运用不相容选言推理的规则。
Eg:鲁迅在《拿来主义》中阐述为什么要提倡拿来主义的时候,就 采用了排除法,将“闭关主义"“送去主义”“送来主义”——排除, 最后推出唯一的正确做法就是“拿来主义”,这样的论证十分有力。
闭关VS送去VS等别人“送来”VS 自己去拿 不能闭关,不能送去,不能等别人“送来” 只有自己去拿
求证:A真
证明:或A真,或B真,或C真,或D真
已知:B、C、D假
所 以 ,A真 (运用了选言推理的否定肯定
式 )
(二)间接论证
2.反证法 (驳论文指导)
反证法是间接论证的方法之一。是通过断定与论题相矛盾的判断(即反论题)的虚假 来确立论题的真实性的论证方法。其根据是逻辑规律中的排中律。
反证法的论证过程如下:提出论题→设定反论题→依据推理规则进行推 演 → 证明反论题的虚假 → 根据排中律,既然反论题为假,原论题便是真的。 例如:我们对课文《祝福》运用反证法证明故事发生在辛亥革命之后。
论题:《祝福》的故事一定发生在辛亥革命之后。 (p)
设立反论题: 《祝福》的故事不是发生在辛亥革命之后。(非p)
如果故事不是发生在辛亥革命之后,(非p) 就不可能有“旧 历”的说法, (q)
可是课文头一句就说“旧历的年底毕竟最像年底”,(q 假→非p假)
所以,《祝福》的故事一定发生在辛亥革命之后。(非p假,所以,p 真)
2.反证法 (驳论文指导)
论证过程
要证明论题: p
先设立反论题:非p
如果非p, 那 么q;
非q, 所 以非p假。
(根据充分条件假言推理的否定后件规则, 推出非p假)
确定反论题非p假
根据排中律,非p假,所以,p 真。
对 绿
反 红
盾 白
矛 黑
2.反证法(驳论文指导)
从反面证明对方观点的错误,以间接证明自己观点正确的论证方法。
如:楚庄王的爱马死了,他十分痛心,命令群臣用大夫等级的礼节来埋葬这马。大 臣们说不能这样做。楚庄王非常生气,下令:“有敢以马谏者,罪致死。”
优孟听说此事后,去见楚庄王。要求以君王之礼来葬这匹马,并叫上齐国和赵国 的使节在前面陪祭,韩国和魏国的使节在后面守卫,以便好让各国诸侯都知道大王贱 人而贵马的事。楚庄王听了,羞愧满面,如梦初醒。
【分析】优孟谏楚庄王用的就是反证法。他意欲向楚庄王论证论题:“不该用重礼葬 马。”为了论证这论题,他先提出一个反论题:“该用重礼葬马。”从这一反论题引出
的判断是:各国诸侯都知道“大王贱人而贵马”。而这种结果对楚庄王来是十分危险的, 所以这个反论题为错。既然“该用重礼葬马”为错,那么“不该用重礼葬马”就为对了。
3.归谬法 (驳论文指导)
归谬法是从某一观点推出明显的错误或矛盾,目的是证明这一观点本身的错误。这 种方法是“以退为进,引入荒谬”的方法。所谓“以退为进”,是因为这种方法通过假 定对方的论点是真的这一手段,来达到反驳对方论点的目的;所谓“引入荒谬”,是 因 为这种方法可以从对方的论点合乎逻辑地引出荒谬的结论。使人一听,一读就会立刻感 到对方的论点站不住脚,证明对方的论点必然为假。常用于驳论。
为了反驳命题p,可以先假定p真,然后尤其推出它所含有的推断q , 而q是明显 荒谬的,于是,就可以通过否定推断q进而否定命题p。
归谬法的逻辑,是充分条件假言推理的否定式,形式是:
如果p那么q, 非q, 所 以 非p。
3.归谬法(驳论文指导)
先假定对方的观点是正确的,然后加以合理的引申,得出一个荒谬的结论,以间接 证明自己观点正确的论证方法。
如毛泽东的《评战犯求和》
蒋介石说:"要知道政府今天在军事、政治、经济无论哪一方面的力量,都要超过共党 几倍乃至几十倍。"
哎呀呀,这么大的力量怎样会不叫人们吓得要死呢 姑且把政治、经济两方面的力量 放在一边不去说它们,单就"军事力量"一方面来说,人民解放军现在有三百多万人,"超过 "这个数目 一倍就是六百多万人,十倍就是三千多万人,"几十倍"是多少呢 姑且算作二十 倍吧,就有六千多万人,无怪乎蒋总统要说"有决胜的把握"了。
【分析】毛主席运用了归谬法从军事力量方面假定对方正确,加以合理引申,得出蒋介石有军队 六千多万的荒谬结论,从而驳斥了蒋介石说法的虚假,间接证明了蒋介石的假求和真反动的本质。
论点:有人认为“君子慎其独”是封建时代的士大夫语言,我们
今天还使用它,会使思想倒退到封建社会去。
论证: 那我们今天所说的话,大多来自古代社会,山水草木、日
月风雨且不必说,就连“兼听则明,偏信则暗”“鞠躬尽瘁,死而后 已"“以史为鉴”等也来自古代社会,甚至出自封建士大夫之口。照 这些人的逻辑,这类语言也不能说了,那我们今天只好做半个哑巴了。 结论:认为“君子慎其独”是封建时代的士大夫语言,使用它会
使思想倒退到封建社会的观点是错误的。
U
求证:非p
①设 :p
②如果p, 则 q ③非 q
④非p
●问题:请简要回答反证法与归谬法异同
● 同 — —
●都是驳斥对方观点的错误,间接证明自己观点的正确。
● 异 — —
(1)二者的目的不同。反证法用于论证,目的在于确定某一判断的真实;归谬法用于反驳,目的在于 确定某一判断的虚假。
(2)二者的结构不同。反反证法需要设被论证论题的反论题(相矛盾的或相反对的论题)为真;归谬法 不需要设反论题。前者先提出相反的观点,不加以合理引申,从反面证明对方观点的错误,来证明自己观 点正确。(正:“贱马贵人”,反:“贱人贵马”),后者先承认对方观点正确,再加以合理引申,得出 荒谬的结论,来证明对方观点的虚假。
(3)二者的根据不同。反证法需要运用排中律,由确定反论题假进而间接地确定原论题真;归谬法则是 根据充分条件假言推理的否定后件式直接推出被反驳的论题假。
在证明某个观点时,可以想象存在一个驳论者。
通过提出各种反对观点或者对自己不利的论据,从而让你的观 点更经得起推敲。
③虚拟敌论 >2>>
通过提出各种反对观点或者对自己不利的论据,从而让 论敌
你的观点更经得起推敲。
论敌的观点
论敌的优势 论敌的劣势
你是我敌人
1.认识“虚假论敌”的定义及意义
在证明某个观点时,可以想象存在一个驳论者。
我的观点
我的优势 我的劣势
我
对我们的论点举出反例或者从论点推出错误
质疑论据及隐含前提的可靠性
指出论证中存在的逻辑问题
在证明某个观点时,可以想象存在一个驳论者,不妨
称其为“虚 拟 论 敌”。
“ 驳 论 点 ”
“ 驳 论 据 ”
“ 驳 论 证 ”
我们就要在论点、论据和论证中做到无懈可击,让“论敌”无处可驳。
要求以“兼 听 则 明”为论题写一篇议论文。
常规模式:
① 论点:兼听则明
分析:按照这样的提纲写下去,很容易写成“观点加例子” 的模式,即使材料再丰富,逻辑上还是不够周密。
② 正面的例子:“齐王纳谏”
③ 反面的例子:"晁盖丧命"
①“兼听”就一定"明”吗 (针对论点 )
②“三人成虎” “父子骑驴”的故事里的主人公恰恰是听得越多越糊涂啊 (针对论据)
③“偏信则暗”能够证明“兼听则明”吗 (针对论证)
④齐王听了“宫妇左右” “朝廷之臣” "四境之内”的声音还不算“兼听” 吗 而李世民有时听魏征一个人的就够了。究竟达到什么程度才算“兼
听” (针对
【小结】引入“虚拟论敌”的“黄金三问”
(1)这个论点成立吗 (质疑论点,举出反例)
(2)能用与之相反的观点去反驳吗 (质疑论证,引入反论点)
(3)如果论点成立,需要什么条件 ,(质疑论据,提出条件)
①提出论点: 兼听则明。
②阐述论点:
“兼”的目的:拓宽视野,打开思路。
“兼”的核心:在“多”,更在“异”。
③举例分析:
正: “齐王纳谏”等,分析齐王“兼听”的表现,重点突出 “刺”“谏”“谤议”。
反 :“晁盖丧命”等,分析不“明”的根本原因是不能“兼听”,
尽量排除他因。
④进行限定(同时阐述如何兼听):
主动引入反例“父子骑驴”等,指出“听”不能代替“断”。 进一步分析: “兼听则明”的前提是听者包容与善断。
“兼听”的原则是独立思考、为我所用。
小试牛刀
论点:名师出高徒
引入“虚拟论敌”:① 名师 就一定能教出“高徒”么 高 徒
就一定 出自“名师”吗
反例:孔子弟子三千,为何贤者只有七十二人 莫言又师从何人 , ② 俗话说:“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 这个说法能够佐证 或反驳“名师出高徒”吗
③ 孔子的弟子宰予懒惰成性,难道孔子不昼夜贪睡,被称为“朽木不可雕也
难 道孔 子 不是“名师”吗
莫言只有小学文化,却是中国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第一人,他
的老师是“名师”吗
那 么, “ 名 师 ” 出 “ 高 徒 ” 的 条 件 是 什 么
课堂
关注论证的隐含前提
排除法
学会间接论证
归谬法
在论证中引入“虚拟论敌”
采用合理的论证方法
反证法
小结
思考回答:下面例子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 并说明其理由。
例 1 :赫尔岑是俄国著名的文学批评家。他有一次参加一个晚会,晚会上演奏的轻佻音乐 使他非常厌烦,他不得不用手捂住耳朵。主人向他解释:“演奏的是流行歌曲。” 赫尔岑反 问一句:“流行的乐曲就是高尚的吗 ” 主人听了很是吃惊:“不高尚的东西怎么能够流行 呢 ” 赫尔岑笑着说:“那么,流行性感冒也是高尚的了 ”
例2:王戎7岁时,与小伙伴们外出游玩,看到路边的李子树上结满了果子.小伙伴们认为果 子甘甜,纷纷上树摘取,只有王戎站在原地不动。伙伴问他为什么不去摘 王戎回答说:“树 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小伙伴摘取一个尝了一下,果然李子味道很苦。
【 分析 】
例1: 赫尔岑运用了归谬法,假定对方的“流行的就高尚”是正确的,然后加以合理引申, 最后得出“流行性感冒也是高尚的”的荒谬结论,从而驳倒了对方。
例2:王戎运用反证法: 如果路边的李子是甜的,则早就被人摘完了;而路边李子树结满 果子,无人摘取,从反面得出了这些李子是苦的结论。
●例3: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 著名作家冯骥才出访法国的一次宴会上, 一个恶意地西方记者问:“冯先生,
贵国改革开放,学习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东西,你们不担心变成资本主义吗 ” 如果你是冯骥才,请用归谬法加以驳斥。
● [答案示例]
● 1.冯骥才说:“你们西方人喝了牛奶后,难道都变成奶牛了吗 ”
● 2.冯骥才说:“先生,你们西方人爱吃鸡肉,按照你的逻辑,难道你们吃了鸡
肉,就会变成鸡吗 ”
例4:阅读下面的论述语段,看其运用了哪种间接论证方法,并加以分析。
厂长在经营决策中,要么采用最大经济效益原则,要么采用消极无为原则,要么采 用最小阻力原则。由于纯理想的决策条件根本不存在,而完全屈服于旧观念或不合 理体制的做法,在优胜劣汰的竞争中无法生存。所以,厂长既无法采用最大经济效 益原则,又不能采用消极无为原则,只能采用最小阻力原则。
分析:这段论述运用了排除法。论证时先列出厂长决策遵循的“最大经济效益原 则”“消极无为原则”和“最小阻力原则”三个可能原则,然后论证排除不可行的 “最大经济效益原则”与“消极无为原则”,最后确定了“采用最小阻力原则”。
例5:阅读下面的论述语段,看其运用了哪种间接论证方法,并加以分析。
东汉南昌人徐孺子十一岁的时候,有一次同太原人郭林宗出游,游毕回到郭家时, 因郭宅庭中有一树,郭欲将树伐去。郭伐树的理由是:“为宅之法,正如方口,口 中有木,困字不祥。”徐孺子对此进行了反驳。如果宅中有树,有不祥的“困”字, 就要把树砍去的话,那么“为宅之法,正如方口,口中有人,囚字何诛 ”意思是: 如果因“困”字不祥要砍树,岂不是要因为“囚”字不祥而把家中人杀掉吗
分析:徐孺子对郭林宗砍树理由的反驳不是通过正面说理来进行的,也不是以事实 来说服郭林宗,而是顺着郭林宗的思路,以郭林宗的逻辑引出荒谬,说服郭林宗不 要砍树。这个反驳就是一个归谬反驳的过程,运用的是逻辑上的归谬法。
例6:某大学举行辩论赛,辩题为“网络匿名有助于精神文明建设/网络匿名有害于精神文明建设”,请
你以反方队员的身份,针对正方发言拟写一段辩论词。要求:不得改换辩题,立场鲜明,语言简明、连贯、 得 体 。
● 【正方发言】网络匿名的作用在于保护发言人的隐私,在触及敏感话题时,因这种保护的存
在,人们会敢于站出来说话,不再麻木、冷漠。可见,网络匿名是我们建设精神文明的重要平台。
●【反方发言】
· [答案示例] 网络匿名的危害在于给别有用心者提供了保护伞,因为这种保护的存在,网络暴
力、不实之词会趁机兴起,危及社会文明的建设乃至国家安全。可见,网络匿名是我们精神文明建设千里大 堤上的一个蚁穴。
(一)掌握驳论文的写法 1.什么是驳论文
驳论文一般是先指出对方错误的实质,或直接批驳(驳论点), 或间接批驳(驳论 据、驳论证);继而针锋相对地提出自己的观点并加以论证。驳论是与立论紧密联系 的,因为反驳对方的错误论点,往往要针锋相对地提出自己的正确论点,以便彻底 驳倒对方的错误论点。
侧重于驳论的议论文是驳论文。驳论文往往破中有立,边破边立,即在反驳对 方错误论点的同时,针锋相对地提出自己的正确观点。
批驳错误论点的方法有三种,即驳论点、驳论据、驳论证,但归根结底是为了驳论 点。
文体 特征 驳论文
立论文
常规结构 树靶子一表态度—剖本质、指谬误 或析弊端—立己论
提出论点—分析论证—得出结论
论证方式 驳论为主(驳主论次,先驳后立)
立论为主(立中亦可有驳)
写作重点 证伪
证实
2.如何做到“符合驳论文文体特征”
驳论文与立论文文体特征对比
3.驳论文的结构
(1)摆出要批驳的观点(树靶子)。
(2)深入地分析,针锋相对地批驳。
(3)树立自己的观点,并加以论证。
(4)适当结尾,照应观点,提出希望。
以上四步是驳论文的基本结构,根据不同的论证需要也可以适当调整其先后顺序。
4.如何做到驳论有针对性
批驳方向一:驳论点
(1)析本质:人心、利益(价值观)、天理、文化
(2)从论点推出错误[谈弊端(发展、范围)、归谬] (3)驳概念、关键词
示例文段
评析
“ 无 欲 则 刚 ” 智者劳贤者忧,不智不贤无所求。既为智者贤者,为何有忧有愁 只因有欲有求。 “欲望”这个词,听起来似贪似嗔似痴,却任谁都不能免俗。换句 话说,没有了欲望,生之趣味何在 生之意义又何在 颜回箪食瓢饮居陋巷,人不堪其忧而不改其乐,成就他的,是求道 德的欲望;刘邦初见万人瞻望的秦始皇,脱口而出“大丈夫当如是”, 激励他的,是求功业的欲望;匡衡凿壁偷光,车胤囊萤照读,杨时程门 立雪,引导他们的,是求知识的欲望;尼采扬言“总有人会失败,但那 个人绝对不是我”,支撑他的,是求胜的欲望;汶川地震中坚持时间最 长的幸存者崔昌会,在废墟下靠蚯蚓和野草为食,最终创造了生命的奇 迹 ,拯救他的,是“我要活下去”的求生的欲望……
标题中的问号显示了驳文 色彩
第1段:树靶子
第2段:驳概念“欲望”。 “换句话说”反面论证
第3段:事例论证
扣题分析:谁做了什么, 结果如何,动词+他的,
是……的欲望
批驳方向二:驳论据
被驳的论据主要有两种错误:论据不真实,质疑隐含前提的可靠性不强。
示例文段
评析
“厚积薄发”是个纯粹的伪命题。要知道,“厚” 无止境!姜太公韬光养晦直至古稀之年,将毕生功名寄 托在一枚直钩上,该算厚了吧。但就算他真的钓来了周 文王这条大鱼,在窃喜之后,他又如何面对那段本应指 点江山、挥斥方遒却混迹于市井之中的青春韶光 这还 算好的,自古至今,隐忍不发、闭门苦学者何止千万, 又有几人闻达于后世 绝大多数都随历史风尘湮没无痕 当然,随之湮灭的还有胸中壮志、满腹经纶,可惜之至 所以,隐忍这个词,离我们这个时代越远越好,我们应 该“薄积厚发”。
第一句摆观点
驳概念:“厚”
驳论据:姜太公,隐忍不发、
闭门苦学者
用“谈弊端”的方法,从发 展角度、内心角度论证
【分析】 姜太公在古稀之年得到了周文王的赏识,这一千古佳话一直以来就是 “厚积薄发”这一观点的有力证明,可是作者在这个事例中找到了不合理的成分, 那就是姜太公辜负了自己的青春韶光,并且,于古稀之年大展宏图对于绝大多数 人来说是不可能的,姜太公不过是个个例。作者通过反驳敌方的论据间接地反驳 了敌方的论点,从而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薄积厚发”。
批驳方向三:驳论证
敌方的论证方法可能出现的错误:逻辑混乱、以偏概全。
示例文段
评析
俗语云:“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在古代,只有圆规才能 画出圆形,只有曲尺才能画出方形。然而,在今天,不借助这些 工具,仅仅是点几下鼠标,就可以画出数以千计的标准图形。 规矩实际是一种比喻:假如你不按照一定的方式出牌,你就 一定玩不成。真的如此吗 规矩不是凭空产生的。我不禁要问: “在立规矩之前,方圆何在 ”规矩按制定的时间先后分旧规矩 和新规矩,那么我们到底要遵循哪个规矩 如果一味地在行为上 端正老实,合乎标准和常理,新规矩从何而来 如果有幸在遵循 旧规矩的基础上保证了自己的成功而成为新规矩的制造者,我们 是否也成了不规矩的人 如果每个人都遵循着规矩,世上的人都 将故步自封,有何进步发展可言
要破的逻辑:没有A
不成B
第2段:驳概念
一连串问号驳原先
的论证思路
谈弊端:从范围角度
【分析】 作者先树靶子——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然后分析这句名言中的内 在逻辑,按照敌方的论证逻辑最后推导出了错误的观点,即人们都将循规蹈矩、故 步自封,人类社会将没有进步发展的可能。敌方的论证逻辑不成立,其论点自然也 就站不住脚了。
5.驳论时应注意三点
(1)有条有理
反驳的过程尽量条理清晰。 一般来说,首先要指出并分析对方的观点。对方的 观点包含几个要点,如准备逐点反驳,须按条理进行。如果要对论证的三要素进行 全方位的驳斥,那就逐项进行,不要“眉毛胡子一把抓”。
(2)有破有立
否定是为了建构,揭穿错误是为了弘扬真理。驳论文的主要功能在于“破”, 但根本目的在于“立”。没有立,驳就没有价值。驳而不立,容易让人理解为挑毛 病;驳而后立,才是一种真诚的建设态度。
(3)有理有据
要克制情绪,有理有据地展开反驳。说理是一种理性交流,用事实和逻辑的力 量说服人。反驳的最终目的是揭示真相和寻求正义,不是压倒别人和维护自己。甚 至在很多时候,反驳并不一定以某一方的落败而告终,大家充分表达个人立场,然 后在不同意见的碰撞和交锋中取得共识,共同进步。
(二)尝试写驳论文
请根据任务要求,完成写作。
有人说:有监考能保证考试的结果真实可信,希望父母参与监考。有人说:不 需要监考,重在自觉,考试的过程更重要。
请针对其中一个看法写一段驳论的文字,200字左右。
(示例一)为了保证考试的结果真实可信,有人提出希望父母参与监考。这样就“真 实可信”了吗 父母监考,这在现实中很难保证其所谓“真实可信”。即使是学校 的现场集中考试,舞弊行为也未曾消失,因此要采取宣传教育与高度监督对其进行 防范。父母二人,怎及在学校时全方位监考之严密 学校正规监考尚忌惮作弊,父 母又安得保证真实可信 况且全市数万参考生,其中必有家庭情况特殊,父母无法 进行密切监考者,这是难以把控的。因此,此论将父母监考与结果真实相绑定,其 出发点即谬误。
(示例二)依赖于“自觉”二字,实际上是对所有考生高度自觉做了理想化的预设,
这之中忽视了群体自觉的差异性。在考生这一群体中,有勤勉认真严肃对待的,有 随性肆意轻浮对待的,更有偷鸡摸狗斜目对待的,怎能搬出所有考生都自觉的堂吉 诃德式的假定呢 若是缺乏监管,后二者不就借自觉的名号,扯过一张华丽的高分 皮毛,裹住知识水平低下的实体吗 这不正与考试的目的背道而驰吗 这既是“自 欺”,更是“他欺”;而对严肃者来说,他们虽达成了个人的自觉,但少数个体的 不自觉导致了考试无法反映群体的真实水平,从而使自觉者无法于群体中准确确认 自己的位置。不自觉者由此从外部瓦解了自觉者的努力,考试也由此沦为闹剧。
(示例三)有的同学认为应该由父母监考,对此我不敢苟同。临近成年,我们更应学
会自觉,诚信应考。希望父母监考是为了求得公平公正的结果,这有两种心理根源, 一者不相信自己, 一者不相信别人,其共同点都是不知为什么学习,认为只是为了 一纸成绩。求学阶段是试卷型考试,未来人生是问题型考试,身为答卷人的我们此 刻可以被父母监考,未来呢 考试在于检验,不在于排名,学习在于成为自己喜欢 的人,而不是只追求成绩或功成名就。人生可贵在于自觉,希望大家将所有的考试 看作磨砺,以自觉的心态面对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