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江县贯洞中学2024-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12月质量监测
七年级语文试卷
(满分:15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书写水平(5分)
1.请使用楷体字答题,书写规范、端正、整洁。此项根据作文的书写水平计分。(5分)
二、基础积累(共4道小题,20分)
不知不觉,时光如丝绸在手掌轻盈滑下,只留下一丝chàng ① 然的感觉:时光是无情的,青春不会因为你的期盼而凝滞,也不会因为你的lǎn duò ② 而有半丝的缓慢。年老时,你对青春的期盼就有一种畏罪潜逃的感觉,时光告诉你,青春是一种年龄,亦是一种心境。在时光的暖房里,我们不做蜷伏的蛹,错失成长的季节,而应早日成长,破茧成蝶。
时光也是有情的,它让幼鸽蜕变,成长为可以掠过亭亭玉立的山岭的白鸽;它让大雁坚韧,经历了狩猎者猎枪的瞄准后,仍能义无反顾的迁徙,目空一切地飞过沙滩和zhǎo ③ 泽,到达理想的栖息地。时光静好,岁月安然,我们应学会在平淡中寻找幸福。
2.请根据上面文段的语境和拼音,用楷体字写出横线处的汉字。(4分)
3.上面文段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畏罪潜逃 B.蜷伏 C.亭亭玉立 D.瞄准
4.根据所给信息默写相应内容。(10分)
① ,思君不见下渝州。 (李白《峨眉山月歌》)
② ,山岛竦峙。 (曹操《观沧海》)
③ ,思而不学则殆。 (《〈论语〉十二章》)
④自古逢秋悲寂寥, 。 〔刘禹锡《秋词》(其一)〕
⑤ ,山入潼关不解平。 (谭嗣同《潼关》)
⑥ ,欣欣然张开了眼。 (朱自清《春》)
⑦李商隐《夜雨寄北》中寄情于“雨”,将愁苦之情融入清凉萧瑟的景色之中的诗句
是: , 。
⑧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二)中表明诗人虽年老体衰,但仍想为国戍边的诗句
是: , 。
5.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郑振铎的《猫》是一篇散文,围绕着“养猫”这一中心,描写了作者及家人与三只猫的故事。
B.《聊斋志异》是我国古代文言小说的最高峰,作者是明代小说家蒲松龄。
C.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狼多以反面形象出现,如成语狼子野心、狼狈为奸。
D.志怪小说指以记述神仙鬼怪故事为主要内容的小说,如《聊斋志异》《搜神记》等。
三、阅读能力(共15道小题,50分)
(一)整本书阅读
6.下面名著片段中的“裙钗”指的是( )(3分)
裙钗本是修成怪,为子怀仇恨泼猴。行者虽然生狠怒,因师路阻让娥流……罗刹无知轮剑砍,猴王有意说亲由。女流怎与男儿斗,到底男刚压女流。这个金箍铁棒多凶猛,那个霜刃青锋甚紧稠。劈面打,照头丢,恨苦相持不罢休。
A.《西游记》中的铁扇公主 B.《西游记》中的万圣公主
C.《西游记》中的玉面公主 D.《西游记》中的孔雀公主
7.野性难驯的妖最终成了修得正果的佛,在这个历程中,紧箍咒对孙悟空的成长起到了什么作用?你获得了怎样的启发?(2分)
(二)现代文阅读
多 肉
不知是因为什么活动,办公楼后面的广场上撑起了一排太阳伞,像是青天白日里凭空冒出来的一排大蘑菇。 太阳伞下面有一些小摊。有毛绒玩具,用手摸,很柔软;有动漫人物手办,很可爱,看哪一个都喜欢;有陶瓷工艺品,拿起来看,只看不买;有咖啡,可以用小纸杯品尝;有茶叶,不知是来自哪里的茶叶,但一定不是什么名茶;还有套圈游戏——把塑料圈抛出去,套中的东西,就归你所有。很不好套中。偏偏有人看中了某样东西,非要得到不可,就要努力试一试。
在一把太阳伞下,一张简易的桌子上,摆满了多肉植物。 都是小小的,一盆挨着一盆,挤在一起,但井然有序;盆里鲜活的植物,仿佛都在呼吸着,像鱼缸里挤在一起的鱼。
我喜欢这样的植物。与世无争似的,小小的、静悄悄的,把自己盛在一个小小的空间里。只有很小一块田地,但足够安置自己。 没有不满,没有不安。 它们看起来是平静的,安详的,从容的。没有一株想从盆里跳脱出来。世界很大,只占一隅;资源很多,只取些许。 没有大的欲求,也没有大的痛苦。
每个花盆都不一样,形状、釉色、纹理不一样;每一株植物也不一样,茎秆、叶片、姿态都不一样。每一株看起来都惹人怜爱,都想捧在手掌里,挨得更近了观看。 多鲜活的生命,多可爱的生命,多神奇的生命啊。
我想买一株,放在办公桌上。“好养吗?”我问那人。“好养,基本不用管。”“不需要阳光,对吧?”“对,放在室内,不需要光。”“多长时间浇一次水?”“半个月浇一次水就行。”“不用给它施肥吗?”“不用,它可以养活自己。”
我从中选了一个,好看的蓝釉的小盆,一株只有几片叶子的多肉——我恰恰是看中了它的叶片的稀少。往前走,又遇到一个多肉小摊,我又看中了其中一株,这株和上一株不同,它有粗壮的硬化的茎秆,茎秆上头有几片叶子,像是一棵小型的面包树。我很喜欢它的样子,就也买了下来。
回到楼上,我把两个小盆放在办公桌上,左边一个蓝釉的,右边一个绿釉的,中间是笔记本电脑,看起来很对称;左看看右看看,我又觉得有点怪——好像是上供一样!
我每天坐在电脑前,面对着一块屏幕,两个小花盆分立两侧,我的目光稍一歪斜,就能看到它们。有一盆看起来很正常,安然无恙,就是茎秆粗壮那个,简直就像一棵小树,在它的一亩三分地上岿然不动。 而另一株呢,茎秆日渐枯萎了,我赶忙给它喂水。
后来,健康的还是健康着,枯萎的继续枯萎,本来碧绿的叶干枯了,掉落在花盆的细砂里。但是枯萎的,从它的底部生长出一个分支,分支上长出两片新的肥厚的碧绿的叶。它并没有死亡。主路走不下去,它又另辟蹊径,找了一条新的路,让自己存活下去。
一个向我展示的是岿然不动的静态的生命力,一个向我展示的是挣扎、探索式的生命力。我都看在眼里。我也受了一点启发。我想,虽然这世间纷纷扰扰,但只要像它们一样笃定平静,也许就可以是岁月静好。
(选自《名家散文随笔》)
8.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这是一篇托物言志的散文,作者借多肉引发了对生命的思考与赞美。
B.开头第一段描写办公楼后面广场的各种小摊,是为了引出下文的多肉小摊。
C.我在一个多肉小摊上,买了两株多肉:一株只有几片叶子,一株有粗壮的硬化的茎秆。
D.作者养的两株多肉,茎秆粗壮的那株安然无恙;另一株枯萎了,则从底部生长的分支上长出了碧绿的叶片。
9.文中作者喜欢多肉的原因不包括( )(3分)
A.多肉这样的植物与世无争,平静,安详,从容 B.好养活,不用费太多心思照顾
C.少占世界,少占资源 D.没有大欲求、大痛苦
10.文章结尾说“我也受了一点启发”,请你说说作者得到怎样的启发,作者想借此表达怎样的情感。(4分)
11.两株多肉,一个展示的是岿然不动的静态的生命力,一个展示的是挣扎、探索式的生命力。而你喜欢哪种生命形态呢?请你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4分)
蟋蟀在叫
琬 琦
五月的第一天,我一开门就听到一只蟋蟀在叫。那声音稚嫩、慌张,像迷路的孩子在喊妈妈。我惊讶地嘟囔一声:“怎么,蟋蟀现在就开始叫了吗?”
关于蟋蟀的印象,是童年,在村庄里。总感觉它是秋天才叫的。那时蝉已放弃声音的领地,第一阵秋风吹过,田野渐次由绿色到金色到枯黄。一天黄昏,蟋蟀开始叫了。它填补了蝉的空缺,但远没蝉鸣那么声势浩大、霸道。它们分散在低处幽暗的草丛里,小心翼翼地拉动自己的小提琴。琴声清澈明朗,让天空愈发高远,大地稳稳地下沉。它乐音抵达你耳朵的同时,也把一种叫“安静”的东西带给了你。很多人怀念乡村的虫鸣鸟叫,那虫鸣,指的多是蟋蟀的鸣叫。它把真正的恬静送达你的内心。
蟋蟀的叫声会迷惑人。你循声往前面走,脚步的震动尚未结束,那叫声就停了。紧接着,叫声在后面出现了。你转身往回走,但声音很快又在别的地方响起。你不可能判断它在哪里。也许它就在你脚边。当你屏住呼吸、扯长耳朵时,它也同样按下跃跃欲试的琴弦,把自己妥善地藏起来,不泄露一点声音。它是一个聪明的家伙,而且有足够的耐心。一定要你走远了,它认为安全了,才会重新奏响那轻盈的乐章。
我无法代入蟋蟀的视觉和感觉。我知道,我也无法拥有它那样细致精巧的触觉和演奏工具。
六月初的一天夜里,我又听到那熟悉的乐曲。这时的演奏多了一丝浑厚。我翻了个身,抱住被踢的被子,惊喜地想,我们没有电梯,墙外也没有能靠近窗户的树木,似乎只能在草地里弹跳的蟋蟀,它是如何上到四楼的?
现在,我的卧室成了它的舞台了。很多个夜晚,我听着它开演前小心翼翼地用弓弦试音:一声,两声,三四声。我屏息隐匿自己的存在,不想打乱它的节奏。在它的鸣叫声里,我似乎回到了童年的村庄。蟋蟀在草丛中游荡,以跳跃的形式寻找属于自己的舞台。当它在万物中确定好位置,便不再犹豫。它是一个快乐的演奏家,它的快乐也许就来源于从不瞻前顾后。
它的演奏很丝滑。它在幽暗中拉动弓弦,唱响自己的浪漫之歌。我想,以前的我怎么没有在五六月的夜晚注意到蟋蟀的鸣唱呢?五月啊,该是多美的季节。田里的秧苗开始拔节,蝌蚪变成小青蛙。当青蛙的鸣叫繁盛起来,蝉也开始了大合唱。蟋蟀的声音自然就显得轻微了。可蟋蟀并不在乎自己的声音被淹没,它总是自得其乐,相信自己的诗与远方就在家门口。
它歌唱什么呢?我无法从那简单明朗的音节里听到更多的内容。但我每每在这样的旋律里闻到故乡的炊烟,雨后池塘淡淡的腥味,早上行走时打湿裤管的露水。甚至闻到中秋节的夜晚,在月光下,父亲切开五仁月饼时的浓香。在这样的想象中睡着是幸福的,我梦见自己住在山坡上的瓦房里,月光从窗棂间投射进来,蟋蟀的歌声翻过窗台,风把蚊帐吹得一起一伏。柳条在春天抽出柔软的腰肢,我看见池塘里的水闪着细碎的波光。那时我相信,我可以去很多地方,会实现一切我想象过的愿望。
有时,尽管我没制造任何响动,它却自己停了下来。我猜它或许是累了;或许只是一曲终了,它在翻阅乐谱,看下一曲从哪里开始。如果它有乐谱,每一页的内容都应该是相同的吧。因为它的每一次歌唱,都有着同样份量的轻盈和快乐。
我离开村庄已久,离开那个满怀梦想的少女已久。我不敢问那一份曾经的相信还剩下多少,却不由自主地把这么多的想象和情感投射到蟋蟀的身上。理性告诉我,蟋蟀的鸣唱和蹦跶带给我的或欢欣或悲伤的感觉,不过是我的主观赋予。事实上,那可能只是一种生命的本能。即使它现在落在了我的水泥房间里,没有草叶和露水可吃,没有柔软的泥地可挖洞,它也会按照早已编写到它的基因深处的乐谱演奏,鸣唱,直至生命的终结。(文章有删改)
12.下列与文章内容不符的一项是( )(3分)
时间 蟋蟀叫声特点
A 童年 声势浩大,霸道
B 五月的第一天 稚嫩、慌张
C 六月初的一天夜里 浑厚
D 现在 丝滑、轻盈、快乐
13.阅读散文,需要关注有韵味的句子。请你从修辞角度品析下面句子的妙处。(3分)
当你屏住呼吸、扯长耳朵时,它也同样按下跃跃欲试的琴弦,把自己妥善地藏起来,不泄露一点声音。
14.文章结尾段,作者将自己的想象和情感投射在蟋蟀身上。请结合文章内容与主旨,说说你对这种“情感”的理解。(4分)
15.为丰富班级文化墙“人与动物”栏目,请你仿照下面示例,为《蟋蟀在叫》写一则推荐语。(4分)
【示例】篇目:《猫》(郑振铎)
推荐语:这是个悲伤的故事。作者主要记述了自己家三次养猫的经历,以人道主义的情怀,关注身边的小生命,对三只猫得而复失的过程进行了细腻的刻画,尤其是对第三只猫的歉疚之情,更体现了作者对生命的尊重和善于自我反省的精神。
(三)古代诗文阅读
余尝①寓居②惠州嘉祐寺③,纵步④松风亭下。足力疲乏,思欲就亭止息。望亭宇尚在木末⑤,意谓是如何得到?良久,忽曰:“此间有甚么歇不得处?”由是⑥如挂钩之鱼,忽得解脱。若人悟此,虽兵阵相接,鼓声如雷霆,进则死敌,退则死法。当恁么时⑦也不妨熟歇⑧。
(选自苏轼《记游松风亭》)
【注释】①尝:曾经。②寓居:寄居,居住。③嘉祐寺:在广东惠州。④纵步:随意散步。⑤木末:树梢。⑥由是:因此。⑦恁么时:这时候。⑧熟歇:充分休息。
16.对“进则死敌,退则死法”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C)(3分)
A.进去就打死敌人,退回就打死法师。
B.进攻就打死敌人,退回就被处罚而死。
C.进攻就会被敌人打死,退回就会被军法处死。
D.进攻就会被敌人打死,退回就会被法师打死。
17.文中苏轼借由一段小小的经历来表达舍却和淡然的主题,作者在松风亭附近散步,
从“ ”(用原文句子回答)的疑惑,悟出人世间“ ”的道理,表达了一种即时放下,旷达乐观的人生态度。(4分)
18.下列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不一致的一项是( )(3分)
A.思欲就亭止息 七十而从心所欲(《〈论语〉十二章》)
B.由是如挂钩之鱼 夫君子之行(诸葛亮《诫子书》)
C.若人悟此 若躇步跐蹈(《杞人忧天》)
D.若人悟此 乃悟前狼假寐(蒲松龄《狼》)
舟过安仁
【南宋】杨万里
一叶渔船两小童,收蒿停棹坐船中。
怪生①无雨都张伞,不是遮头是使风。
闲居初夏午睡起(其二)
【南宋】杨万里
松阴一架半弓苔,偶欲看书又懒开。
戏掬②清泉洒蕉叶,儿童误认雨声来。
【注释】①怪生:怪不得。②掬:捧。
19.两首诗中都提到的意象是( )(3分)
A.渔船 B.芭蕉叶 C.雨 D.伞
20.小文想把上面两首写稚子的诗歌,都放入“稚子聪慧”版块,你认为合适吗?请结合诗句阐述理由。(4分)
四、综合运用(共3道小题,15分)
语文学习,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课外阅读是课内阅读的延伸和补充,为了激发同学们的阅读兴趣,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七(1)班本学期举行了“少年正是读书时”的学习活动,活动中有些问题,请你来参与解决。
21.下面是班长拟写的一段活动开场白,依次填入文段横线处的句子,最恰当的一项是(B)(3分)
书是知识的海洋;书是精神的世界;书是文化的天堂。读书,使人目光远大,________;读书,使人胸襟开阔,________;读书,使人思想成熟,________。作为一名新时代的青少年,我们应该树立起“热爱阅读”的典范,在字里行间感悟知识的渊博、生命的厚重、灵魂的有趣。
①豁达通畅 ②志存高远 ③情感丰富
A.③②① B.②①③ C.③①② D.②③①
22.下面是小州同学在参加完活动后写的一段话中的一部分,其中有两处语言文字运用不当,请找出并修改。(6分)
①阅读不仅能开阔眼界、增长见识,更可以充实心灵、陶冶情操。
②一个人的少年时代是最佳的读书。
③“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④没有知识,只会处处碰壁;没有知识,只会寸步难行。
(1)第一处:第 句,此句应改为: 。
(2)第二处:第 句,此句应改为: 。
23.小州的同桌小阳因为感冒严重,没能去参加活动,托小州帮他给班主任张老师写了一份请假条,其中格式和内容各有一处处理不当,请你帮他找出来并指正。(6分)
请假条 张老师: 我因感冒严重,不能来校上课,向您请假,请予批准! ××年×月×日 学生:小阳
(1)错误一: 。
(2)错误二: 。
五、写作能力(60分)
24.在你的学习、生活中,在你的成长道路上,有没有一句话、一首诗、一页书、一杯水、一棵树、一只狗、一幅画、一首歌、一个表情、一次奔跑、一朵白云、一片星空……曾触动(注意不是感动)你的心灵,或引起你的思索,或激发你的想象,或调动你的情感……
请以“触动心灵的______”为标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
写作提示及要求:(1)请将题目补充完整,明确因为什么而“触动心灵”,写清楚“触动心灵”的原因。(2)详略得当,充分表现“触动心灵”的过程。(3)有逻辑地表达自己从中获得的发现、感悟、思考等。(4)符合生活常理,内容健康,文体明确。(5)勿抄袭、套作,勿泄露考生姓名、校名等信息。答案:
1.略
2.①怅 ②懒惰 ③沼
3.(C)
4.①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李白《峨眉山月歌》)
②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曹操《观沧海》)
③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论语〉十二章》)
④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刘禹锡《秋词》(其一)〕
⑤河流大野犹嫌束,山入潼关不解平。 (谭嗣同《潼关》)
⑥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 (朱自清《春》)
⑦李商隐《夜雨寄北》中寄情于“雨”,将愁苦之情融入清凉萧瑟的景色之中的诗句是: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⑧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二)中表明诗人虽年老体衰,但仍想为国戍边的诗句是: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5.(B)【解析】B.《聊斋志异》是我国古代文言短篇小说的最高峰,蒲松龄是清代人。
6.(A)
7.示例:紧箍咒象征着规则,虽然约束了他的一些行为,但使得孙悟空树立了规则意识;使得他融入团队,与队友通力合作,圆满完成了取经任务;也获得了个人的成长,改变了原本无拘无束、自由散漫的性格(1分)。启示:没有绝对的自由,我们要树立规则意识,因为它会让我们变成更好的自己(1分)。(言之有理即可)
8.(C)
9.(B)
10.作者受到的启发:虽然这世间纷纷扰扰,但只要像它们一样笃定平静,也许就可以是岁月静好(2分)。表达作者对笃定、平静、从容的生活方式的追求与向往(2分)。
11.示例:我喜欢挣扎、探索式的生命形态(1分)。因为这种生命形态体现出生命的坚韧与抗争(1分)。因为每个人的生命都会经历磨难与挫折,有时候我们就需要用坚韧与抗争来展示生命的存在与意义,战胜困难,看到生命的大美好(2分)。
12.(A)【解析】A.“声势浩大、霸道”是蝉鸣的特点,蟋蟀的叫声特点应是“清澈明朗、会迷惑人”。
13.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1分),将蟋蟀人格化,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蟋蟀见到人类时隐藏自己的情态(1分),突出蟋蟀的聪明(1分)。
14.示例:①儿时的作者对未来充满幻想,自由浪漫的蟋蟀就是作者向往诗和远方的映射。②长大离开家乡再次见到自由歌唱的蟋蟀,又勾起了作者对童年、对故乡、对梦想的情感。③蟋蟀身上寄托了作者对家乡的思念、对生命与理想的思考。(一点2分,答出两点即可)
15.示例:这是一篇充满童趣的文章(1分)。作者由蟋蟀的叫声回忆了童年印象中的蟋蟀(1分)。通过活泼灵动的语言详细描写了蟋蟀叫声的特点,而后由回忆转向现实,对再次听到蟋蟀的叫声感到好奇和惊讶(1分),最后含蓄地表达了自己的思乡之情(1分)。
16.(C)
17.“此间有甚么歇不得处”“随遇而安”
18.(C)
【解析】A.想要;B.助词,的;C.如果/你;D.明白,领悟。
【参考译文】我曾经住在惠州的嘉祐寺,信步走到松风亭下,感到腿酸疲乏,想到达松风亭就休息一下。抬头望向松风亭,还在高处,心想这么高,我可如何爬上去休息呢?就这样想了一会儿,忽然对自己说:“这里为什么就不能休息呢﹖”好像已经挂在渔钩上的鱼儿忽然得到了解脱。如果人们都能领悟随遇而安的道理,即便是马上就要上阵杀敌,耳边听得战鼓声声,想到前进杀敌也是死,逃跑受到军法处置也是死。到那时,一样能放下顾虑,很好地休息一番。
19.(C)
【解析】根据“怪生无雨都张伞”和“儿童误认雨声来”可知,两首诗中都提到的意象是雨。故选C。
20.我认为《舟过安仁》可以放入,《闲居初夏午睡起》(其二)不能放入(2分)。《舟过安仁》以天未下雨但撑船小童却在船上打伞的疑窦,引出小童打伞的真正原因是借助风吹伞面的力量使船前行,从而体现出孩童的奇思妙想和聪慧机智(1分);《闲居初夏午睡起》(其二)写儿童将诗人水洒芭蕉的声音误认为是下雨声,表现了孩童的童真可爱,体现出诗人悠然自得的生活情趣,这首诗主要表现的是情趣和童趣(1分)。
21.(B)【解析】第一空:根据前面的“目光远大”可知,应填“志存高远”;第二空:根据前面的“胸襟开阔”可知,应填“豁达通畅”;第三空:根据前面的“思想成熟”可知,应填“情感丰富”。故选B。
22.(1)第一处:第①句,阅读不但能开阔眼界、增长见识,而且可以充实心灵、陶冶情操。
(2)第二处:第②句,一个人的少年时代是最佳的读书时期。
23.(1)错误一:内容有误,应改为:我因感冒严重,不能来校参加活动。
(2)错误二:署名和日期应该互换位置。
24.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