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定西市多校2024-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五年级科学期中质量检测卷
1.(2024五上·定西期中)地球的内部可以分成 、 、 三部分。
2.(2024五上·定西期中) 地球的地表形态可以分为 、 、 、 和 ,西藏地处高原地带,那里有许多有着尖峰的冰山;内蒙古的大草原很宽广,一望无边。
3.(2024五上·定西期中)早操排队时,如果后一位同学只能看到前一位同学的后脑勺,表示队伍排直了, 这是因为 。
4.(2024五上·定西期中)任何物体都能 ,我们能够看到物体,是因为物体 进入到我们的眼睛里。物体表面越光滑,反射效果 。
5.(2024五上·定西期中)制作一个潜望镜时,需要用到 个镜片,并且镜片与镜筒的夹角是 度。
6.(2024五上·定西期中)光由空气斜射入水中时,光的路线发生的变化,叫作 现象。
7.(2024五上·定西期中)三棱镜是由透明材料做成的,可以改变光的 。
8.(2024五上·定西期中)组成地壳的岩石按照其成因分为三大类: 、 和 。
9.(2024五上·定西期中)可以使地球的局部表面在瞬间发生较大改变的是 和 。
10.(2024五上·定西期中)影响地表变化的因素有: 、 、 和 。
11.(2024五上·定西期中)光可以穿过任何物体。 ( )
12.(2024五上·定西期中)人类活动也在不断改变地球的地形地貌。 ( )
13.(2024五上·定西期中)我们能看到黑板上的字,说明黑板上的字能反射光。
14.(2024五上·定西期中)观察世界地图后我们知道,地球上陆地多,海洋少。 ( )
15.(2024五上·定西期中)月球本身会发光。 ( )
16.(2024五上·定西期中)文艺汇演时,舞台上的彩色灯光不是沿着直线传播的。 ( )
17.(2024五上·定西期中)地球内部是静止不动的。 ( )
18.(2024五上·定西期中)产生地震的主要原因是人类的活动。 ( )
19.(2024五上·定西期中)火山喷发出的岩浆形成于地球的内部。 ( )
20.(2024五上·定西期中)火山喷发过一次后就不会再喷发了。 ( )
21.(2024五上·定西期中)风的力量很小,无法改变岩石的摸样。 ( )
22.(2024五上·定西期中)越往河流下游走会发现鹅卵石越光滑。 ( )
23.(2024五上·定西期中)水土流失是不可治理的。( )
24.(2024五上·定西期中)海边礁石是受海浪的冲击,日积月累形成的。
25.(2024五上·定西期中)河流能搬走细沙和小石子,搬不走大石块。
26.(2024五上·定西期中)风改变了地球表面的地形地貌,形成了许多美丽的景观。 ( )
27.(2024五上·定西期中)光不可以穿过窗户的玻璃。 ( )
28.(2024五上·定西期中)光可以穿过烟雾。 ( )
29.(2024五上·定西期中)光在水中是以曲线传播的。 ( )
30.(2024五上·定西期中)潜水艇上装有潜望镜,当潜水艇潜到水下时,也能够观测到海面的情况。( )
31.(2024五上·定西期中)在河里捕鱼时,我们应将鱼叉刺向看到的鱼的位置。 ( )
32.(2024五上·定西期中)没有光我们就看不见周围的物体。
33.(2024五上·定西期中)太阳、激光笔发出的光非常强烈,不能直接用肉眼去看。 ( )
34.(2024五上·定西期中)从地壳到地核,压力越来越大,温度越来越低。( )
35.(2024五上·定西期中)潜望镜的镜片必须是平行的。 ( )
36.(2024五上·定西期中)在一个完全黑暗的房间里有一本书,你( )这本书。
A.能看到 B.不能看到 C.适应后能看到
37.(2024五上·定西期中)下列关于光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植物的光合作用需要光
B.动物不需要光
C.眼光是眼睛里发出的光
38.(2024五上·定西期中)以下三种地形,和火山喷发有关的是 ( )
A.地震时形成的堰塞湖
B.黄河第一湾乾坤湾
C.长白山天池
39.(2024五上·定西期中)下面的环境中,土地受侵蚀最严重的是( )
A.荒凉的坡地 B.绿绿的草原 C.茂密的森林
40.(2024五上·定西期中)水流得慢,携带泥沙的能力就弱,( )的泥沙首先沉积下来。
A.颗粒小
B.颗粒大
C.不确定颗粒大的还是颗粒小的
41.(2024五上·定西期中)生活中有一句俗语“未见其人,先闻其声”,这背后蕴含的科学道理是( )
A.声音的传播速度比光的传播速度快
B.声音在传播时可以绕过障碍物,但光只能沿直线传播
C.声音的能量比光的能量大,可以穿过物体
42.(2024五上·定西期中)我们常能看到地表有沟壑,这是由于( )造成的。
A.风力的作用 B.岩石的风化 C.雨水的侵蚀
43.(2024五上·定西期中)下列属于自然作用改变地表的是( )。
A.岩浆活动 B.毁林开荒 C.开山修路
44.(2024五上·定西期中)地震发生时,下列自救行为正确的是( )
A.迅速进入高大建筑物内躲避
B.若在楼房高层,可乘电梯逃生
C.尽可能迅速撤离到空旷地带
45.(2024五上·定西期中)彩虹通常出现在( )
A.干燥的空气中
B.湿润的空气中
C.下雨时且看不到太阳的天空中
46.(2024五上·定西期中)下列物体中,不是光源的是( )
A.点燃的蜡烛 B.打开的手电筒 C.山峰
47.(2024五上·定西期中)内蒙古草原所属的地形是 ( )
A.平原 B.高原 C.丘陵
48.(2024五上·定西期中)长江三角洲形成的主要因素是 ( )
A.风力作用 B.土壤堆积 C.水流侵蚀
49.(2024五上·定西期中)下列物质反光最强的是 ( )
A.蜡烛 B.玻璃 C.丝绸
50.(2024五上·定西期中)淘气想用橡皮泥做一个地球结构模型,代表地壳的这一层应该制作的( )
A.薄一些 B.厚一些 C.和其他层一样厚
51.(2024五上·定西期中)画出下列图中光线的传播路线。
52.(2024五上·定西期中)在下图中画出潜望镜中镜子的位置,并画出光线示意图。
53.(2024五上·定西期中)影响地球表面的形态变化的原因有哪些
54.(2024五上·定西期中)作为一名小学生,我们可以为防止水土流失做些什么 至少写出两条。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地壳;地幔;地核
【知识点】地球的内部结构
【解析】【解答】地震和火山是地球内部运动引起的。地球内部分为地壳、地幔、地核三部分。
【分析】地震和火山是地球内部运动引起的。地球内部分为地壳、地幔、地核三部分,绝大部分的地震发生在地壳内,火山活动与地幔和地壳的运动有关。
2.【答案】平原;高原;山地;丘陵;盆地
【知识点】地形、地貌
【解析】【分析】地球的地表形态可以分为平原、高原、山地、丘陵和盆地五种类型。平原是指地势相对平坦,海拔较低的地区。接着是高原,高原的海拔较高,地面起伏较小。山地则是指地势高峻,坡度陡峭的地区。然后是丘陵,丘陵的地形起伏较大,但海拔相对较低。最后是盆地,盆地四周被山地或高原环绕,中间地势较低。
3.【答案】光的直线传播原理
【知识点】光的传播
【解析】【分析】光在同种均质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不透光的物体会阻挡光的直线传播,后面会产生影子。在排队时,如果后一位同学只能看到前一位同学的后脑勺,就表示队伍排直了。这是因为光在空气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4.【答案】反射光;反射的或发出的光线;越强
【知识点】光的反射
【解析】【分析】所有物体都会以某种方式反射光线。当光线(来自太阳、灯光等)照射到一个物体上时,物体的表面会对光线产生反射。我们能看到一个物体,是因为从该物体表面反射或发出的光线进入了我们的眼睛。眼睛接收到这些光线,并将其转化为视觉信息,大脑解读这些信息,我们就看到了物体。物体表面越光滑,光线越可能发生镜面反射,反射效果越强。
5.【答案】两;45
【知识点】制作潜望镜
【解析】【分析】潜望镜是光的反射原理的应用,用两块平面镜和三节纸筒可以做潜望镜。潜望镜之所以可以从下边看到上面,而且十分清楚,是因为两块平面镜互相平行,且都与水平方向成45度夹角。光由潜望镜镜筒的上端沿直线传播到第一块平面镜上,再由第一块平面镜反射到第二块平面镜上,最后,光由第二块平面镜反射到人的眼睛里。
6.【答案】光的折射
【知识点】光的折射
【解析】【分析】光由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会发生偏折,这种现象叫做光的折射。光由空气斜射入水中时,光的路线发生的变化,就是光的折射现象。
7.【答案】传播方向
【知识点】光的折射
【解析】【分析】三棱镜是由透明材料(如玻璃、水晶等)做成的,可以改变光的传播方向。太阳光经过三棱镜折射后可以分散成七种颜色的光,分别是红、橙、黄、绿、蓝、靛、紫,这就是光的色散现象。
8.【答案】岩浆岩;变质岩;沉积岩
【知识点】地壳的组成
【解析】【分析】岩石组成地球的外壳,有些岩石裸露在空气中,更多的岩石被水或泥沙、土壤覆盖。地质学家根据岩石的形成成因,将岩石分为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三类。
9.【答案】地震;火山喷发
【知识点】影响地形变化的因素
【解析】【分析】地表形态是内外力长期相互作用下不断地发展变化的结果,形式多种多样。地球表面的形态不断发生着变化,有的表现得很猛烈,如火山、地震等,可以使地球的局部表面在瞬间发生较大改变。
10.【答案】地震;火山;风的作用;水的作用
【知识点】影响地形变化的因素
【解析】【分析】地球表面的地形地貌是在不断地发生变化的。有的变化是在缓慢的过程中进行的,有的却是一个比较迅猛的过程。影响地形变化的因素有地震、火山、风的作用、水的作用和人类的活动等。
11.【答案】错误
【知识点】光的传播
【解析】【分析】光由光源发出,在同种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光在传播中遇到透明或半透明物体时,能穿过或部分穿过物体继续进行传播;遇到不透明物体时,光的传播会受到阻碍。
12.【答案】正确
【知识点】影响地形变化的因素
【解析】【分析】地球表面的地形在不断地发生变化。人类活动也在不断改变地球的地形地貌,例如,开挖河道、修建水库、绿化沙漠等。也有些违背自然规律破坏了地表形态。例如,开采矿石、填海造田、砍伐森林等。
13.【答案】正确
【知识点】光的反射
【解析】【分析】我们能看到黑板上的字,说明黑板上的字能反射光,因为反射光线进入人眼,人才能看到字,所以题目说法正确。
14.【答案】错误
【知识点】地球上的水
【解析】【分析】我们生活的地球,从太空看到的地球是一个蔚蓝的星球。地球表面海陆分布不均匀,地球表面三分陆地七分海洋,相互穿插分割,海洋占71%,陆地占29%,因此地球上陆地少,海洋多。
15.【答案】错误
【知识点】光源
【解析】【分析】像点亮的电灯这样可以自己发光并且正在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例如太阳、萤火虫、点燃的蜡烛等。月球不是光源,月球看起来很亮,是反射的太阳光。
16.【答案】错误
【知识点】光的传播
【解析】【分析】光在同种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无论是什么光,只要是光源发出来的光,比如文艺汇演时,舞台上的彩色灯光在空气中都是沿直线传播的。
17.【答案】错误
【知识点】地球的内部结构
【解析】【分析】地壳在发生各种不同的变化,也在不断地运动;地壳的运动不是固定的,有时候会让我们感受到很剧烈,地球内部的岩浆在不停地涌动,有时会通过地震和火山喷发让我们感受到。地壳的运动常常会使岩层发生弯曲变形。
18.【答案】错误
【知识点】地震的成因及作用
【解析】【分析】地壳的运动变化对岩层产生了非常大的挤压力,岩层受到巨大的挤压力会发生弯曲变形,到一定程度不能承受时,岩层就会发生突然的、快速的断裂。岩层断裂所产生的地震传到地表就会引起地表的震动,这就是地震。绝大部分地震发生在地壳内,是由于岩层断裂造成的。
19.【答案】正确
【知识点】火山喷发的成因及作用
【解析】【分析】岩浆是地球内部高温、高压条件下形成的熔融岩石物质。它主要存在于地幔的部分区域,尤其是在地幔的上部,那里岩石由于高温而部分熔融,形成了岩浆。
20.【答案】错误
【知识点】火山喷发的成因及作用
【解析】【分析】地壳越往深处温度越高,压力越大。岩石圈的下面积聚有大量炙热的岩浆和气体,随着岩浆受到的压力不断变大,或者地壳某处变薄,岩浆会冲破地壳的薄弱处喷涌而出,形成火山喷发。火山喷发过一次后可能还会再喷发,但是时间是不确定的。
21.【答案】错误
【知识点】风化
【解析】【分析】风虽然是一种相对温和的自然力量,但在长时间的持续作用下,它确实能够改变岩石的形态。这个过程被称为风化作用。
22.【答案】正确
【知识点】水对地貌的影响
【解析】【分析】高山上的岩石经温差、冰、植物等的风化作用,掉到山脚下,崩塌下来的碎石被山洪、大雨等冲到河里,在河水的搬运过程中,受水的冲击和互相摩擦,变得越来越圆,最后形成了鹅卵石,上流水流比较急,落差大,鹅卵石停不下来,到了中下游鹅卵石沉积下来。所以越往河流下游走会发现鹅卵石越光滑。
23.【答案】错误
【解析】【解答】水土流失是可以治理的。工程措施:修建水库、打坝淤地、在缓坡上修建水平梯田。 生物措施:种草种树;因地制宜地调整农林牧用地结构;在水土流失严重的地区应以牧业为主,农林牧相结合,同时要重视发展经济林木。
【分析】本题考查水土流失的治理。
24.【答案】正确
【知识点】水对地貌的影响
【解析】【解答】礁石是指高出海蚀平台的海蚀残留体,是经过海浪的冲击,并日积月累得到的。所以题目的说法是正确的。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礁石的形成。
25.【答案】错误
【知识点】水对地貌的影响
【解析】【解答】河流的冲击力较大,可以冲走大石块,也可以搬走细沙和小石子。
【分析】随水流冲击,两岸的石头滚入河里,河道变宽,石块滚动,相互碰撞,被带入中游变成鹅卵石,并继续带入下游,变成细沙,并沉淀下来。
26.【答案】正确
【知识点】风对地貌的影响
【解析】【分析】地球表面地貌是多样的,形成的原因也不相同。其中风会改变地球表面的地形地貌,例如魔鬼城的雅丹地貌的形成就与风有关,所以地球表面受到风的影响,形成了很多美丽的自然景观。
27.【答案】错误
【知识点】光的传播
【解析】【分析】光在传播中遇到透明或半透明物体时,能穿过或部分穿过物体继续进行传播;遇到不透明物体时,光的传播会受到阻碍。玻璃是透明物体,因此光可以穿过窗户的玻璃。
28.【答案】正确
【知识点】光的传播
【解析】【分析】光由光源发出,在同种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因此光可以穿过烟雾。
29.【答案】错误
【知识点】光的传播
【解析】【分析】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里是沿直线传播的,因此光在水中是以直线的形式传播的。
30.【答案】正确
【知识点】制作潜望镜
【解析】【分析】潜望镜是指从海面下伸出海面或从低洼坑道伸出地面,用以窥探海面或地面上活动的装置。因此潜水艇上装有潜望镜,当潜水艇潜到水下时,也能够观测到海面的情况。
31.【答案】错误
【知识点】光的折射
【解析】【分析】光在水和空气之间的折射率不同,导致光线在通过水面时发生折射。当从空气中看水中的鱼时,鱼的位置会因为折射而看起来比实际位置更浅或更靠近水面。这种现象叫做光的折射。因此,如果想准确地用鱼叉捕捉到鱼,应该瞄准看到的鱼的位置下方一点。
32.【答案】正确
【知识点】光源;光的传播
【解析】【分析】根据人眼看到物体的条件,我们能看到物体,必须有光进入我们的眼睛。光遇到周围的物体再反射到人的眼睛里,人才看到了这个物体。没有光我们就看不见周围的物体,题目的说法是正确的。
33.【答案】正确
【知识点】眼睛;安全常识
【解析】【分析】考查安全常识, 太阳、激光笔发出的光非常强烈,不能直接用肉眼去看,它们会对我们的眼睛造成伤害。
34.【答案】错误
【知识点】地壳的运动
【解析】【分析】 地球底部和地幔上部的温度约为1100℃—1300℃。地核约为4100 ℃~6600 ℃。 地球每一层的温度很不相同。从地表以下平均每下降1000米,温度就升高3 ℃。
35.【答案】正确
【知识点】制作潜望镜
【解析】【分析】潜望镜是光的反射原理的应用,用两块平面镜和三节纸筒可以做潜望镜。潜望镜之所以可以从下边看到上面,而且十分清楚,是因为两块平面镜互相平行,且都与水平方向成45度夹角。
36.【答案】B
【知识点】光的反射
【解析】【分析】 光碰到镜面改变了传播方向,被反射回去,这种现象叫做光的反射,反射的光线也是以直线形式传播的。根据人眼看到物体的过程,是物体反射的光进入人的眼睛后才能看到物体。但是在一个完全黑暗的环境,没有光反射进入人的眼睛,所以就无法看到这本书。
37.【答案】A
【知识点】光的反射;光合作用
【解析】【分析】A:植物的光合作用需要光,正确;
B:动物需要阳光来调节生命活动;
C:我们能够看见不发光的物体,是因为物体反射的光进入了我们的眼睛;眼睛本身是不发光的。
38.【答案】C
【知识点】火山喷发的成因及作用
【解析】【分析】 A:地震时形成的堰塞湖,错误;这是由于地震形成的;
B:黄河第一湾乾坤湾是由于水的作用形成的;
C:长白山天池,正确。
39.【答案】A
【知识点】水对地貌的影响
【解析】【分析】影响土壤被侵蚀程度的因素有土地坡度的大小、有无植物覆盖、降雨量的大小等。在相同的土壤和相同雨量下,坡度大、没有植被覆盖的土壤最容易被侵蚀。所以荒凉的山坡由于没有植被覆盖,所以土地受侵蚀最严重。
40.【答案】B
【知识点】水对地貌的影响
【解析】【分析】自然界中每时每刻都有侵蚀和沉积的现象发生。侵蚀使得一些地面突起的地方土壤流失,而沉积却填平了一些低洼的地方,侵蚀和沉积形成了地球上不同的地形地貌。水流的慢,携带泥沙的能力就弱,颗粒大的泥沙首先沉积下来。
41.【答案】B
【知识点】声音的传播;光的传播
【解析】【分析】声音的传播速度340m/s, 光的传播速度是3×10 m/s,声音传播向四面八方,光只能沿直线传播。
42.【答案】C
【知识点】水对地貌的影响
【解析】【分析】土壤侵蚀是指土壤及其母质在水力、风力、冻融或重力等外营力作用下,被破坏、剥蚀、搬运和沉积的过程。我们常能看到地表有沟壑,这是由于雨水对土壤的冲击、浸润与冲刷作用造成的。
43.【答案】A
【知识点】火山喷发的成因及作用
【解析】【分析】陆地环境是由地壳(岩石、地貌)、大气(气候)、水、生物和土壤等
地理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共同构成的一个有机整体。地球的内部温度高,压力大,地球内部有炽热的岩浆,火山喷发时,岩桨会从火山口流出来。岩浆活动属于地质作用改变地表的表现。
44.【答案】C
【知识点】地震的成因及作用
【解析】【分析】 A:高大建筑物在地震中可能会倒塌,对人体造成危险,错误;
B:若在楼房高层,应该躲在三角区域,事后再走安全通道到空旷地带,错误;
C:尽可能迅速撤离到空旷地带,正确。
45.【答案】B
【知识点】光的折射
【解析】【分析】彩虹是由七色光混合而成的,通常出现在湿润的空气中。下雨时或下雨后,空中悬浮着很多小水珠,他们会像三棱镜一样,将阳光折射成七种色光,形成彩虹。
46.【答案】C
【知识点】光源
【解析】【分析】像点亮的电灯这样可以自己发光并且正在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例如太阳、打开的手电筒、点燃的蜡烛等。山峰不会发光,不是光源。
47.【答案】B
【知识点】地形、地貌
【解析】【分析】地球表面有平原、高原、丘陵、山地、盆地等多种地形地貌。平原:地貌宽广平坦,起伏很小,海拔较低;盆地:四周地势较高,中间低平;山地:地势较高,蜿蜒起伏;高原:地形平坦开阔,周边以陡坡为界;丘陵:由连绵不断的山丘组成。内蒙古大草原很宽广,一望无际,平均海拔1000米左右,内蒙古高原是中国四大高原之一。
48.【答案】B
【知识点】水对地貌的影响
【解析】【分析】长江三角洲是由长江河流带来的大量泥沙在河口处沉积形成的。由于长江流域的土壤受到流水侵蚀作用,土壤颗粒被携带至下游,在水流速度减慢的河口区域沉积下来,经过长时间的堆积,形成了肥沃的三角洲平原。
49.【答案】B
【知识点】光的反射
【解析】【分析】反光能力与物质的表面光滑程度及反射性质有关。玻璃的表面光滑且具有良好的反射特性,因此反光能力最强。蜡烛和丝绸表面对光的漫反射较多,没有玻璃的反光效果好。
50.【答案】A
【知识点】地球的内部结构
【解析】【分析】地球内部结构是指地球内部的分层结构,地球内部从外到内可以划分为三层,分别是地壳、地幔、地核。地壳是最外面的一层,平均厚度只有17千米左右;地壳下面是地幔,厚度约2900千米;地幔下面是地核,它是地球的核心部分,厚度约3486千米。因此淘气想用橡皮泥做一个地球结构模型,代表地壳的这一层应该制作得薄一些。
51.【答案】
【知识点】光的折射;光的反射
【解析】【分析】光碰到镜面改变了传播方向,被反射回去,这种现象叫做光的反射。反射光的传播方向会发生变化,反射的光线也是以直线形式传播的,入射角等于反射角。在日常生活中,当光线斜射入水中时,我们可以观察到光线路径的改变,例如将一根筷子插入水中,从侧面看时,筷子在水面处看起来会弯折,这就是由于光的折射造成的。
52.【答案】
【知识点】制作潜望镜
【解析】【分析】不同的物体反射光的能力也不同。光碰到镜面改变了传播方向,被反向回去,这种现象叫做光的反射,也叫反光,也是直线传播的。潜望镜利用平面镜能够改变光的传播方向的性质制成,需要两面相对放置的平面镜。物体发生的光线经过两面平面镜的反射进入眼中,就能够看到物体了。
53.【答案】一是地震、火山等内力作用,二是风、水等外力作用。
【知识点】影响地形变化的因素
【解析】【分析】地球上的主要的地形地貌有:高原、平原、丘陵、河流、瀑布、沼泽和沙漠等,他们的形成原因复杂多样,是内力与外力作用的共同结果,人类活动也改变着地表形态。地表的改变是各种自然力量综合作用的结果,是一个不断进行,永不停息的复杂过程。导致地表形态发生变化的力量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地震、火山等内力作用,二是风、水等外力作用。
54.【答案】①尽可能少用一次性木筷。②植树造林。③爱护花草树木。
【知识点】保护环境
【解析】【分析】影响土壤被侵蚀程度的因素有土地坡度的大小、有无植物覆盖、降雨量的大小等。作为小学生,为防治水土流失能做到:多植树造林,不践踏草坪,不破坏花草树木,宣传水土流失的危害等。
1 / 1甘肃省定西市多校2024-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五年级科学期中质量检测卷
1.(2024五上·定西期中)地球的内部可以分成 、 、 三部分。
【答案】地壳;地幔;地核
【知识点】地球的内部结构
【解析】【解答】地震和火山是地球内部运动引起的。地球内部分为地壳、地幔、地核三部分。
【分析】地震和火山是地球内部运动引起的。地球内部分为地壳、地幔、地核三部分,绝大部分的地震发生在地壳内,火山活动与地幔和地壳的运动有关。
2.(2024五上·定西期中) 地球的地表形态可以分为 、 、 、 和 ,西藏地处高原地带,那里有许多有着尖峰的冰山;内蒙古的大草原很宽广,一望无边。
【答案】平原;高原;山地;丘陵;盆地
【知识点】地形、地貌
【解析】【分析】地球的地表形态可以分为平原、高原、山地、丘陵和盆地五种类型。平原是指地势相对平坦,海拔较低的地区。接着是高原,高原的海拔较高,地面起伏较小。山地则是指地势高峻,坡度陡峭的地区。然后是丘陵,丘陵的地形起伏较大,但海拔相对较低。最后是盆地,盆地四周被山地或高原环绕,中间地势较低。
3.(2024五上·定西期中)早操排队时,如果后一位同学只能看到前一位同学的后脑勺,表示队伍排直了, 这是因为 。
【答案】光的直线传播原理
【知识点】光的传播
【解析】【分析】光在同种均质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不透光的物体会阻挡光的直线传播,后面会产生影子。在排队时,如果后一位同学只能看到前一位同学的后脑勺,就表示队伍排直了。这是因为光在空气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4.(2024五上·定西期中)任何物体都能 ,我们能够看到物体,是因为物体 进入到我们的眼睛里。物体表面越光滑,反射效果 。
【答案】反射光;反射的或发出的光线;越强
【知识点】光的反射
【解析】【分析】所有物体都会以某种方式反射光线。当光线(来自太阳、灯光等)照射到一个物体上时,物体的表面会对光线产生反射。我们能看到一个物体,是因为从该物体表面反射或发出的光线进入了我们的眼睛。眼睛接收到这些光线,并将其转化为视觉信息,大脑解读这些信息,我们就看到了物体。物体表面越光滑,光线越可能发生镜面反射,反射效果越强。
5.(2024五上·定西期中)制作一个潜望镜时,需要用到 个镜片,并且镜片与镜筒的夹角是 度。
【答案】两;45
【知识点】制作潜望镜
【解析】【分析】潜望镜是光的反射原理的应用,用两块平面镜和三节纸筒可以做潜望镜。潜望镜之所以可以从下边看到上面,而且十分清楚,是因为两块平面镜互相平行,且都与水平方向成45度夹角。光由潜望镜镜筒的上端沿直线传播到第一块平面镜上,再由第一块平面镜反射到第二块平面镜上,最后,光由第二块平面镜反射到人的眼睛里。
6.(2024五上·定西期中)光由空气斜射入水中时,光的路线发生的变化,叫作 现象。
【答案】光的折射
【知识点】光的折射
【解析】【分析】光由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会发生偏折,这种现象叫做光的折射。光由空气斜射入水中时,光的路线发生的变化,就是光的折射现象。
7.(2024五上·定西期中)三棱镜是由透明材料做成的,可以改变光的 。
【答案】传播方向
【知识点】光的折射
【解析】【分析】三棱镜是由透明材料(如玻璃、水晶等)做成的,可以改变光的传播方向。太阳光经过三棱镜折射后可以分散成七种颜色的光,分别是红、橙、黄、绿、蓝、靛、紫,这就是光的色散现象。
8.(2024五上·定西期中)组成地壳的岩石按照其成因分为三大类: 、 和 。
【答案】岩浆岩;变质岩;沉积岩
【知识点】地壳的组成
【解析】【分析】岩石组成地球的外壳,有些岩石裸露在空气中,更多的岩石被水或泥沙、土壤覆盖。地质学家根据岩石的形成成因,将岩石分为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三类。
9.(2024五上·定西期中)可以使地球的局部表面在瞬间发生较大改变的是 和 。
【答案】地震;火山喷发
【知识点】影响地形变化的因素
【解析】【分析】地表形态是内外力长期相互作用下不断地发展变化的结果,形式多种多样。地球表面的形态不断发生着变化,有的表现得很猛烈,如火山、地震等,可以使地球的局部表面在瞬间发生较大改变。
10.(2024五上·定西期中)影响地表变化的因素有: 、 、 和 。
【答案】地震;火山;风的作用;水的作用
【知识点】影响地形变化的因素
【解析】【分析】地球表面的地形地貌是在不断地发生变化的。有的变化是在缓慢的过程中进行的,有的却是一个比较迅猛的过程。影响地形变化的因素有地震、火山、风的作用、水的作用和人类的活动等。
11.(2024五上·定西期中)光可以穿过任何物体。 ( )
【答案】错误
【知识点】光的传播
【解析】【分析】光由光源发出,在同种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光在传播中遇到透明或半透明物体时,能穿过或部分穿过物体继续进行传播;遇到不透明物体时,光的传播会受到阻碍。
12.(2024五上·定西期中)人类活动也在不断改变地球的地形地貌。 ( )
【答案】正确
【知识点】影响地形变化的因素
【解析】【分析】地球表面的地形在不断地发生变化。人类活动也在不断改变地球的地形地貌,例如,开挖河道、修建水库、绿化沙漠等。也有些违背自然规律破坏了地表形态。例如,开采矿石、填海造田、砍伐森林等。
13.(2024五上·定西期中)我们能看到黑板上的字,说明黑板上的字能反射光。
【答案】正确
【知识点】光的反射
【解析】【分析】我们能看到黑板上的字,说明黑板上的字能反射光,因为反射光线进入人眼,人才能看到字,所以题目说法正确。
14.(2024五上·定西期中)观察世界地图后我们知道,地球上陆地多,海洋少。 ( )
【答案】错误
【知识点】地球上的水
【解析】【分析】我们生活的地球,从太空看到的地球是一个蔚蓝的星球。地球表面海陆分布不均匀,地球表面三分陆地七分海洋,相互穿插分割,海洋占71%,陆地占29%,因此地球上陆地少,海洋多。
15.(2024五上·定西期中)月球本身会发光。 ( )
【答案】错误
【知识点】光源
【解析】【分析】像点亮的电灯这样可以自己发光并且正在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例如太阳、萤火虫、点燃的蜡烛等。月球不是光源,月球看起来很亮,是反射的太阳光。
16.(2024五上·定西期中)文艺汇演时,舞台上的彩色灯光不是沿着直线传播的。 ( )
【答案】错误
【知识点】光的传播
【解析】【分析】光在同种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无论是什么光,只要是光源发出来的光,比如文艺汇演时,舞台上的彩色灯光在空气中都是沿直线传播的。
17.(2024五上·定西期中)地球内部是静止不动的。 ( )
【答案】错误
【知识点】地球的内部结构
【解析】【分析】地壳在发生各种不同的变化,也在不断地运动;地壳的运动不是固定的,有时候会让我们感受到很剧烈,地球内部的岩浆在不停地涌动,有时会通过地震和火山喷发让我们感受到。地壳的运动常常会使岩层发生弯曲变形。
18.(2024五上·定西期中)产生地震的主要原因是人类的活动。 ( )
【答案】错误
【知识点】地震的成因及作用
【解析】【分析】地壳的运动变化对岩层产生了非常大的挤压力,岩层受到巨大的挤压力会发生弯曲变形,到一定程度不能承受时,岩层就会发生突然的、快速的断裂。岩层断裂所产生的地震传到地表就会引起地表的震动,这就是地震。绝大部分地震发生在地壳内,是由于岩层断裂造成的。
19.(2024五上·定西期中)火山喷发出的岩浆形成于地球的内部。 ( )
【答案】正确
【知识点】火山喷发的成因及作用
【解析】【分析】岩浆是地球内部高温、高压条件下形成的熔融岩石物质。它主要存在于地幔的部分区域,尤其是在地幔的上部,那里岩石由于高温而部分熔融,形成了岩浆。
20.(2024五上·定西期中)火山喷发过一次后就不会再喷发了。 ( )
【答案】错误
【知识点】火山喷发的成因及作用
【解析】【分析】地壳越往深处温度越高,压力越大。岩石圈的下面积聚有大量炙热的岩浆和气体,随着岩浆受到的压力不断变大,或者地壳某处变薄,岩浆会冲破地壳的薄弱处喷涌而出,形成火山喷发。火山喷发过一次后可能还会再喷发,但是时间是不确定的。
21.(2024五上·定西期中)风的力量很小,无法改变岩石的摸样。 ( )
【答案】错误
【知识点】风化
【解析】【分析】风虽然是一种相对温和的自然力量,但在长时间的持续作用下,它确实能够改变岩石的形态。这个过程被称为风化作用。
22.(2024五上·定西期中)越往河流下游走会发现鹅卵石越光滑。 ( )
【答案】正确
【知识点】水对地貌的影响
【解析】【分析】高山上的岩石经温差、冰、植物等的风化作用,掉到山脚下,崩塌下来的碎石被山洪、大雨等冲到河里,在河水的搬运过程中,受水的冲击和互相摩擦,变得越来越圆,最后形成了鹅卵石,上流水流比较急,落差大,鹅卵石停不下来,到了中下游鹅卵石沉积下来。所以越往河流下游走会发现鹅卵石越光滑。
23.(2024五上·定西期中)水土流失是不可治理的。( )
【答案】错误
【解析】【解答】水土流失是可以治理的。工程措施:修建水库、打坝淤地、在缓坡上修建水平梯田。 生物措施:种草种树;因地制宜地调整农林牧用地结构;在水土流失严重的地区应以牧业为主,农林牧相结合,同时要重视发展经济林木。
【分析】本题考查水土流失的治理。
24.(2024五上·定西期中)海边礁石是受海浪的冲击,日积月累形成的。
【答案】正确
【知识点】水对地貌的影响
【解析】【解答】礁石是指高出海蚀平台的海蚀残留体,是经过海浪的冲击,并日积月累得到的。所以题目的说法是正确的。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礁石的形成。
25.(2024五上·定西期中)河流能搬走细沙和小石子,搬不走大石块。
【答案】错误
【知识点】水对地貌的影响
【解析】【解答】河流的冲击力较大,可以冲走大石块,也可以搬走细沙和小石子。
【分析】随水流冲击,两岸的石头滚入河里,河道变宽,石块滚动,相互碰撞,被带入中游变成鹅卵石,并继续带入下游,变成细沙,并沉淀下来。
26.(2024五上·定西期中)风改变了地球表面的地形地貌,形成了许多美丽的景观。 ( )
【答案】正确
【知识点】风对地貌的影响
【解析】【分析】地球表面地貌是多样的,形成的原因也不相同。其中风会改变地球表面的地形地貌,例如魔鬼城的雅丹地貌的形成就与风有关,所以地球表面受到风的影响,形成了很多美丽的自然景观。
27.(2024五上·定西期中)光不可以穿过窗户的玻璃。 ( )
【答案】错误
【知识点】光的传播
【解析】【分析】光在传播中遇到透明或半透明物体时,能穿过或部分穿过物体继续进行传播;遇到不透明物体时,光的传播会受到阻碍。玻璃是透明物体,因此光可以穿过窗户的玻璃。
28.(2024五上·定西期中)光可以穿过烟雾。 ( )
【答案】正确
【知识点】光的传播
【解析】【分析】光由光源发出,在同种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因此光可以穿过烟雾。
29.(2024五上·定西期中)光在水中是以曲线传播的。 ( )
【答案】错误
【知识点】光的传播
【解析】【分析】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里是沿直线传播的,因此光在水中是以直线的形式传播的。
30.(2024五上·定西期中)潜水艇上装有潜望镜,当潜水艇潜到水下时,也能够观测到海面的情况。( )
【答案】正确
【知识点】制作潜望镜
【解析】【分析】潜望镜是指从海面下伸出海面或从低洼坑道伸出地面,用以窥探海面或地面上活动的装置。因此潜水艇上装有潜望镜,当潜水艇潜到水下时,也能够观测到海面的情况。
31.(2024五上·定西期中)在河里捕鱼时,我们应将鱼叉刺向看到的鱼的位置。 ( )
【答案】错误
【知识点】光的折射
【解析】【分析】光在水和空气之间的折射率不同,导致光线在通过水面时发生折射。当从空气中看水中的鱼时,鱼的位置会因为折射而看起来比实际位置更浅或更靠近水面。这种现象叫做光的折射。因此,如果想准确地用鱼叉捕捉到鱼,应该瞄准看到的鱼的位置下方一点。
32.(2024五上·定西期中)没有光我们就看不见周围的物体。
【答案】正确
【知识点】光源;光的传播
【解析】【分析】根据人眼看到物体的条件,我们能看到物体,必须有光进入我们的眼睛。光遇到周围的物体再反射到人的眼睛里,人才看到了这个物体。没有光我们就看不见周围的物体,题目的说法是正确的。
33.(2024五上·定西期中)太阳、激光笔发出的光非常强烈,不能直接用肉眼去看。 ( )
【答案】正确
【知识点】眼睛;安全常识
【解析】【分析】考查安全常识, 太阳、激光笔发出的光非常强烈,不能直接用肉眼去看,它们会对我们的眼睛造成伤害。
34.(2024五上·定西期中)从地壳到地核,压力越来越大,温度越来越低。( )
【答案】错误
【知识点】地壳的运动
【解析】【分析】 地球底部和地幔上部的温度约为1100℃—1300℃。地核约为4100 ℃~6600 ℃。 地球每一层的温度很不相同。从地表以下平均每下降1000米,温度就升高3 ℃。
35.(2024五上·定西期中)潜望镜的镜片必须是平行的。 ( )
【答案】正确
【知识点】制作潜望镜
【解析】【分析】潜望镜是光的反射原理的应用,用两块平面镜和三节纸筒可以做潜望镜。潜望镜之所以可以从下边看到上面,而且十分清楚,是因为两块平面镜互相平行,且都与水平方向成45度夹角。
36.(2024五上·定西期中)在一个完全黑暗的房间里有一本书,你( )这本书。
A.能看到 B.不能看到 C.适应后能看到
【答案】B
【知识点】光的反射
【解析】【分析】 光碰到镜面改变了传播方向,被反射回去,这种现象叫做光的反射,反射的光线也是以直线形式传播的。根据人眼看到物体的过程,是物体反射的光进入人的眼睛后才能看到物体。但是在一个完全黑暗的环境,没有光反射进入人的眼睛,所以就无法看到这本书。
37.(2024五上·定西期中)下列关于光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植物的光合作用需要光
B.动物不需要光
C.眼光是眼睛里发出的光
【答案】A
【知识点】光的反射;光合作用
【解析】【分析】A:植物的光合作用需要光,正确;
B:动物需要阳光来调节生命活动;
C:我们能够看见不发光的物体,是因为物体反射的光进入了我们的眼睛;眼睛本身是不发光的。
38.(2024五上·定西期中)以下三种地形,和火山喷发有关的是 ( )
A.地震时形成的堰塞湖
B.黄河第一湾乾坤湾
C.长白山天池
【答案】C
【知识点】火山喷发的成因及作用
【解析】【分析】 A:地震时形成的堰塞湖,错误;这是由于地震形成的;
B:黄河第一湾乾坤湾是由于水的作用形成的;
C:长白山天池,正确。
39.(2024五上·定西期中)下面的环境中,土地受侵蚀最严重的是( )
A.荒凉的坡地 B.绿绿的草原 C.茂密的森林
【答案】A
【知识点】水对地貌的影响
【解析】【分析】影响土壤被侵蚀程度的因素有土地坡度的大小、有无植物覆盖、降雨量的大小等。在相同的土壤和相同雨量下,坡度大、没有植被覆盖的土壤最容易被侵蚀。所以荒凉的山坡由于没有植被覆盖,所以土地受侵蚀最严重。
40.(2024五上·定西期中)水流得慢,携带泥沙的能力就弱,( )的泥沙首先沉积下来。
A.颗粒小
B.颗粒大
C.不确定颗粒大的还是颗粒小的
【答案】B
【知识点】水对地貌的影响
【解析】【分析】自然界中每时每刻都有侵蚀和沉积的现象发生。侵蚀使得一些地面突起的地方土壤流失,而沉积却填平了一些低洼的地方,侵蚀和沉积形成了地球上不同的地形地貌。水流的慢,携带泥沙的能力就弱,颗粒大的泥沙首先沉积下来。
41.(2024五上·定西期中)生活中有一句俗语“未见其人,先闻其声”,这背后蕴含的科学道理是( )
A.声音的传播速度比光的传播速度快
B.声音在传播时可以绕过障碍物,但光只能沿直线传播
C.声音的能量比光的能量大,可以穿过物体
【答案】B
【知识点】声音的传播;光的传播
【解析】【分析】声音的传播速度340m/s, 光的传播速度是3×10 m/s,声音传播向四面八方,光只能沿直线传播。
42.(2024五上·定西期中)我们常能看到地表有沟壑,这是由于( )造成的。
A.风力的作用 B.岩石的风化 C.雨水的侵蚀
【答案】C
【知识点】水对地貌的影响
【解析】【分析】土壤侵蚀是指土壤及其母质在水力、风力、冻融或重力等外营力作用下,被破坏、剥蚀、搬运和沉积的过程。我们常能看到地表有沟壑,这是由于雨水对土壤的冲击、浸润与冲刷作用造成的。
43.(2024五上·定西期中)下列属于自然作用改变地表的是( )。
A.岩浆活动 B.毁林开荒 C.开山修路
【答案】A
【知识点】火山喷发的成因及作用
【解析】【分析】陆地环境是由地壳(岩石、地貌)、大气(气候)、水、生物和土壤等
地理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共同构成的一个有机整体。地球的内部温度高,压力大,地球内部有炽热的岩浆,火山喷发时,岩桨会从火山口流出来。岩浆活动属于地质作用改变地表的表现。
44.(2024五上·定西期中)地震发生时,下列自救行为正确的是( )
A.迅速进入高大建筑物内躲避
B.若在楼房高层,可乘电梯逃生
C.尽可能迅速撤离到空旷地带
【答案】C
【知识点】地震的成因及作用
【解析】【分析】 A:高大建筑物在地震中可能会倒塌,对人体造成危险,错误;
B:若在楼房高层,应该躲在三角区域,事后再走安全通道到空旷地带,错误;
C:尽可能迅速撤离到空旷地带,正确。
45.(2024五上·定西期中)彩虹通常出现在( )
A.干燥的空气中
B.湿润的空气中
C.下雨时且看不到太阳的天空中
【答案】B
【知识点】光的折射
【解析】【分析】彩虹是由七色光混合而成的,通常出现在湿润的空气中。下雨时或下雨后,空中悬浮着很多小水珠,他们会像三棱镜一样,将阳光折射成七种色光,形成彩虹。
46.(2024五上·定西期中)下列物体中,不是光源的是( )
A.点燃的蜡烛 B.打开的手电筒 C.山峰
【答案】C
【知识点】光源
【解析】【分析】像点亮的电灯这样可以自己发光并且正在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例如太阳、打开的手电筒、点燃的蜡烛等。山峰不会发光,不是光源。
47.(2024五上·定西期中)内蒙古草原所属的地形是 ( )
A.平原 B.高原 C.丘陵
【答案】B
【知识点】地形、地貌
【解析】【分析】地球表面有平原、高原、丘陵、山地、盆地等多种地形地貌。平原:地貌宽广平坦,起伏很小,海拔较低;盆地:四周地势较高,中间低平;山地:地势较高,蜿蜒起伏;高原:地形平坦开阔,周边以陡坡为界;丘陵:由连绵不断的山丘组成。内蒙古大草原很宽广,一望无际,平均海拔1000米左右,内蒙古高原是中国四大高原之一。
48.(2024五上·定西期中)长江三角洲形成的主要因素是 ( )
A.风力作用 B.土壤堆积 C.水流侵蚀
【答案】B
【知识点】水对地貌的影响
【解析】【分析】长江三角洲是由长江河流带来的大量泥沙在河口处沉积形成的。由于长江流域的土壤受到流水侵蚀作用,土壤颗粒被携带至下游,在水流速度减慢的河口区域沉积下来,经过长时间的堆积,形成了肥沃的三角洲平原。
49.(2024五上·定西期中)下列物质反光最强的是 ( )
A.蜡烛 B.玻璃 C.丝绸
【答案】B
【知识点】光的反射
【解析】【分析】反光能力与物质的表面光滑程度及反射性质有关。玻璃的表面光滑且具有良好的反射特性,因此反光能力最强。蜡烛和丝绸表面对光的漫反射较多,没有玻璃的反光效果好。
50.(2024五上·定西期中)淘气想用橡皮泥做一个地球结构模型,代表地壳的这一层应该制作的( )
A.薄一些 B.厚一些 C.和其他层一样厚
【答案】A
【知识点】地球的内部结构
【解析】【分析】地球内部结构是指地球内部的分层结构,地球内部从外到内可以划分为三层,分别是地壳、地幔、地核。地壳是最外面的一层,平均厚度只有17千米左右;地壳下面是地幔,厚度约2900千米;地幔下面是地核,它是地球的核心部分,厚度约3486千米。因此淘气想用橡皮泥做一个地球结构模型,代表地壳的这一层应该制作得薄一些。
51.(2024五上·定西期中)画出下列图中光线的传播路线。
【答案】
【知识点】光的折射;光的反射
【解析】【分析】光碰到镜面改变了传播方向,被反射回去,这种现象叫做光的反射。反射光的传播方向会发生变化,反射的光线也是以直线形式传播的,入射角等于反射角。在日常生活中,当光线斜射入水中时,我们可以观察到光线路径的改变,例如将一根筷子插入水中,从侧面看时,筷子在水面处看起来会弯折,这就是由于光的折射造成的。
52.(2024五上·定西期中)在下图中画出潜望镜中镜子的位置,并画出光线示意图。
【答案】
【知识点】制作潜望镜
【解析】【分析】不同的物体反射光的能力也不同。光碰到镜面改变了传播方向,被反向回去,这种现象叫做光的反射,也叫反光,也是直线传播的。潜望镜利用平面镜能够改变光的传播方向的性质制成,需要两面相对放置的平面镜。物体发生的光线经过两面平面镜的反射进入眼中,就能够看到物体了。
53.(2024五上·定西期中)影响地球表面的形态变化的原因有哪些
【答案】一是地震、火山等内力作用,二是风、水等外力作用。
【知识点】影响地形变化的因素
【解析】【分析】地球上的主要的地形地貌有:高原、平原、丘陵、河流、瀑布、沼泽和沙漠等,他们的形成原因复杂多样,是内力与外力作用的共同结果,人类活动也改变着地表形态。地表的改变是各种自然力量综合作用的结果,是一个不断进行,永不停息的复杂过程。导致地表形态发生变化的力量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地震、火山等内力作用,二是风、水等外力作用。
54.(2024五上·定西期中)作为一名小学生,我们可以为防止水土流失做些什么 至少写出两条。
【答案】①尽可能少用一次性木筷。②植树造林。③爱护花草树木。
【知识点】保护环境
【解析】【分析】影响土壤被侵蚀程度的因素有土地坡度的大小、有无植物覆盖、降雨量的大小等。作为小学生,为防治水土流失能做到:多植树造林,不践踏草坪,不破坏花草树木,宣传水土流失的危害等。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