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与实践题—广东省(北师大版)七(上)数学期末复习
一、数轴
1.(2024七上·顺德期末)综合运用
如图,数轴上两点、对应的数分别是和8.点从点出发,以每秒2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数轴正方向匀速运动,设的运动时间为秒.
(1)、两点的距离为 ;
(2)当运动到的中点时,求的值;
(3)若一动点同时从点出发,以每秒5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数轴负方向匀速运动,当点到达点时,、两点都停止运动.在此过程中,当时,求的值.
【答案】(1)12
(2)解:由题意得:,
解得:,
答:当运动到的中点时,的值为3;
(3)解:点表示的点为:,点表示的数为:,
则:,
解得:或(不合题意,舍去),
答:当时,的值为.
【知识点】一次函数的实际应用-行程问题;数轴上两点之间的距离;数轴的点常规运动模型
【解析】【解答】解:(1)AB==12.
故答案为:12.
【分析】(1)根据数轴两点之间的距离等于两坐标差的绝对值,即可求得;
(2)根据路程=时间×速度列出一元一次方程,解方程,即可求得;
(3)先用t分别表示出点P和点Q表示的数,再根据 列出一元一次方程,求解,即可求得.
2.(2023七上·英德期末)【建立模型】
数轴上两点,所表示的数分别为,,.
(1)若,两点到原点的距离相等,,请画出数轴,并标出,两点的位置;
(2)请写出与之间的数量关系,当时,求的值;
(3)【拓展延伸】
如图,数轴上两点,所表示的数分别为,4,点,是数轴上两动点,点从点出发以每秒1个单位的速度向运动,同时点从点出发以每秒2个单位的速度向运动,当时,求此时点对应的数.
【答案】(1)解:∵,,两点到原点的距离相等,,
数轴上表示如下所示:
(2)解:∵数轴上两点,所表示的数分别为,,,
∴.
当时,
∴,
解得:或
(3)解:
设运动时间为t,
由题意得:点对应的数:,点对应的数:,
∵,
∴,
解得:或
t=4时,,
时,
∴点对应的数或-2.
【知识点】有理数在数轴上的表示;数轴上两点之间的距离;数轴的折线(双动点)模型
【解析】【分析】(1)根据题意可得A,B到原点的距离都是5,如此可画出数轴;
(2)根据题意AB=10,即可得到a与b的数量关系,再把a=2代入解绝对值方程即可;
(3)设运动t秒,分别表示出P和Q点表示的数,根据PQ=2列绝对值方程求解即可.最后再把t值代入求出P点对应的数.
3.(2024七上·电白期末)如图1,已知点,在数轴上表示的数分别为和10,若有一动点从数轴上点出发,以每秒1.5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数轴向右匀速运动,设运动时间为秒。
图1 图2
(1)解决问题:
若点为线段的中点,点为线段的中点,点在线段上运动时,线段的长度是否发生变化?请说明理由;
(2)探索问题:
当点运动的同时,点从点出发,以每秒3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着数轴向左匀速运动。
①在运动过程中,点表示的数为_▲_,点表示的数为_▲_.
②求运动多少秒时,点与点相距3个单位长度?
(3)知识迁移:
如图2,若线段与分别为同一钟表上某一时刻的时针与分针,,在时针与分针转动过程中,经过 分钟后,的度数第一次等于。
【答案】(1)解:如图,点在线段上运动时,线段的长度不发生变化,
理由如下:
点为线段的中点,点为线段的中点,
,,
点在线段上运动时,线段的长度不发生变化;
(2)解:①,;
②点与点相距3个单位长度,分两种情况:
如图,当点在点左侧时,,解得,
如图,当点在点右侧时,,解得,
综上所述,运动6或秒时,点与点相距3个单位长度;
(3)12
【知识点】线段的中点;一元一次方程的实际应用-几何问题;线段的和、差、倍、分的简单计算;钟面角
【解析】【解答】解:(2)①点,在数轴上表示的数分别为和10,则在运动过程中,点表示的数为,点表示的数为,
故答案为:,;
(3)时针每小时转=30°,分针每分转=6°,
设经过x分钟后,∠AOB 的度数第一次等于126°,
根据题意得:6x+60 0.5x=126,
解得:x=12,
∴经过12分钟后,∠AOB 的度数第一次等于126°.
故答案为:12.
【分析】(1)先利用线段中点的性质可得,,再利用线段的和差及等量代换可得,从而得解;
(2)①利用数轴上两点之间的距离公式求出点P、Q表示的数即可;
②分类讨论:第一种情况:当点在点左侧时;第二种情况:当点在点右侧时,再分别画出图形并列出方程求解即可;
(3)设经过x分钟后,∠AOB 的度数第一次等于126°,根据“∠AOB 的度数第一次等于126°”列出方程6x+60 0.5x=126,再求解即可.
二、绝对值
4.(2024七上·龙岗期末)对于有理数,,,,若,则称和关于的“美好关联数”为,例如,,则和关于的“美好关联数”为.
(1)和关于的“美好关联数”为 ;、
(2)若和关于的“美好关联数”为,求的值;
(3)若和关于的“美好关联数”为,和关于的“美好关联数”为,和关于的“美好关联数”为,,和关于的“美好关联数”为,.
的最小值为 ;
的最小值为 .
【答案】(1)8
(2)解:因为和关于的“美好关联数”为,
所以,
所以,
解得或;
(3)1;820
【知识点】定义新运算;绝对值的概念与意义
【解析】【解答】解:(1)-3和5关于2的“美好关联数”为|-3-2|+|5-2|=5+3=8.
故答案为:8.
(3)①∵和关于的“美好关联数”为,
∴|x0-1|+|x1-1|=1,
在数轴上可以看着数x0到1的距离与数x1到1的距离的和等于1,
∴x0+x1有最小值,最小值为1;
②∵和关于的“美好关联数”为,
∴|x1-2|+|x2-2|=1,
∵1≤x1≤2,2≤x2≤3,
∴x1+x2的最小值为1+2=3;
同理可知x3+x4的最小值为3+4=7;
x5+x6的最小值为5+6=11;
x39+x40的最小值为39+40=79;
∴
∴的最小值为820.
故答案为:1,820.
【分析】(1)利用美好关联数”的定义,列式计算即可.
(2)利用美好关联数”的定义,可得到关于x的方程,解方程求出x的值.
(3)①利用“美好关联数”的定义,结合已知条件可得到|x0-1|+|x1-1|=1,可推出在数轴上可以看着数x0到1的距离与数x1到1的距离的和等于1,据此可得到x0+x1的最小值;②利用和关于的“美好关联数”为,可得到|x1-2|+|x2-2|=1,利用1≤x1≤2,2≤x2≤3,可得到x1+x2的最小值为1+2=3;同理可知x3+x4的最小值为3+4=7;x5+x6的最小值为5+6=11;根据其规律可得到x39+x40的最小值为39+40=79;然后列式计算求出的最小值.
三、整式
5.(2023七上·南海期末)综合运用
将图1中的长方形纸片剪成1号、2号、3号、4号正方形和5号长方形,设1号正方形的边长为x,2号正方形的边长为y.
(1)求3号、4号正方形的边长;(用含x,y的代数式表示)
(2)若图1中5号长方形的周长为10,试求3号正方形的边长;
(3)在第(2)问的条件下,将这5个图形按图2的方式互不重叠地放入长方形ABCD中,若阴影部分的周长为70,求长方形ABCD的周长.
【答案】(1)解:3号正方形的边长:x+y,
4号正方形的边长:x+y+x=2x+y.
(2)解:5号长方形的长:2x+y+x=3x+y,
宽:y﹣x,
周长:2(3x+y)+2(y﹣x)
=6x+2y+2y﹣2x
=4x+4y
=4(x+y),
∵4(x+y)=10,
∴x+y=10÷4=2.5,
∴3号正方形的边长是2.5
(3)解:如图:
阴影部分左右两边部分的长度和长方形的两个宽相等,上边和下边部分的长度比长方形ABCD的长少了(x+y)
∴70+2.5+2.5=75.
即长方形ABCD的周长是75.
【知识点】用代数式表示几何图形的数量关系;求代数式的值-化简代入求值
【解析】【分析】(1)根据各正方形边长之间的和差关系即可表示3,4两个正方形的边长;
(2)根据各正方形边长之间的和差关系表示出5号正方形的长和宽,从而得到周长,化简即可得到3号正方形的边长;
(3)利用平移得到长方形ABCD的周长比阴影部分的周长多了两个3号正方形的边长,在(2)的条件下即可得到长方形ABCD的周长.
6.(2024七上·高州期末)综合与实践:
主题:制作一个无盖长方形盒子.
步骤1:按照如图所示的方式,将正方形纸片的四个角剪掉四个大小相同的小正方形.
步骤2:沿虚线折起来,就可以做成一个无盖的长方体盒子.
(1)【问题分析】
如果原正方形纸片的边长为a,剪去的正方形的边长为b,则折成的无盖长方体盒子的高、底面积、容积分别为 、 、 (请你用含a,b的代数式来表示).
(2)【实践探索】
如果,剪去的小正方形的边长按整数值依次变化,即分别取,,,,,,,,,时,折成的无盖长方体的容积分别是下表数据,请求出m和n分别是多少?
剪去正方形的边长/ 1 2 3 4 5 6 7 8 9 10
容积/ 324 512 m n 500 384 252 128 36 0
(3)【实践分析】
观察绘制的统计表,你发现,随着减去的小正方形的边长的增大,所折无盖长方体盒子的容积如何变化?并分析猜想当剪去图形的边长为多少时,所得的无盖长方体的容积最大,此时最大容积是多少?
【答案】(1)b;;
(2)解:当a=20,b=3时,b(a-2b)2=3×(20-2×3)2=588(cm3),
当a=20,b=4时,b(a-2b)2=4×(20-2×4)2=576(cm3),
∴m=588,n=576.
(3)解:由表中数据可知,随着减去的小正方形的边长的增大,所折无盖长方体盒子的容积先增大后减小;由表中数据可知,当b=3时,容积最大为588cm3.
【知识点】探索数与式的规律;用代数式表示几何图形的数量关系;求代数式的值-直接代入求值
【解析】【解答】解:(1) 如果原正方形纸片的边长为a,剪去的正方形的边长为b,则折成的无盖长方体盒子的高、底面积、容积分别 b、(a-2b)2、b(a-2b)2;
故答案为:b、(a-2b)2、b(a-2b)2;【分析】(1)通过折叠可知,折成的无盖长方体盒子的高为b,底面积是正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而边长为(a-2b),所以底面正方形面积为(a-2b)2,再由长方体的体积=底面积×高,可以出长方体盒子的容积即体积;
(2)由表中数据可以明确,求m、n的值,就是分别求当a=20,b=3和b=4时长方体的体积,求出即可得到m、n的值;
(3)通过观察表中数据可以猜想随着减去的小正方形的边长的增大,所折无盖长方体盒子的容积如何变化的规律;并分析猜想当剪去图形的边长为3时,所得的无盖长方体的容积最大,此时最大容积是588cm3.
7.(2023七上·南海期末)综合与实践
某兴趣小组利用长为a厘米,宽为b厘米的长方形纸板制作长方体纸盒,做了以下尝试:(纸板厚度及接缝处忽略不计)
(1)如图1,若a=b,先在纸板四角剪去4个同样大小边长为c厘米的小正方形,再沿虚线折起来就可以做成一个无盖的正方体纸盒.此时,b与c的数量关系为 .
(2)如图2,若a=b,先在纸板四角剪去4个同样大小边长为c厘米的小正方形,再沿虚线折起来就可以做成一个无盖的长方体纸盒,为了使纸盒底面更加牢固且达到废物利用的目的,将剪下的四个小正方形平铺在盒子的底面,要求既不重叠又恰好铺满.此时,b与c的数量关系为 .
(3)若a=20,b=12,在纸板四角剪去4个同样大小边长为c厘米的小正方形,恰好可以制作成一个无盖的长方体纸盒.请你通过列表研究,c取何整数时,所得长方体的体积V最大?
c/cm
V/cm3
【答案】(1)b=3c
(2)b=4c
(3)解:由题意可知长方体的体积为:
V=c(20﹣2c)(12﹣2c),
∵20-2c>0,12-2c>0,c>0,
∴0∴c只能取1、2、3、4、5这几个值,
据此可以得到c取整数时,所得长方体的体积如下:
c/cm 1 2 2 4 5
V/cm3 180 256 252 192 100
由上表可以看出,当c=2cm时,所得长方体的体积最大,为256cm3.
【知识点】用代数式表示几何图形的数量关系;求代数式的值-直接代入求值
【解析】【解答】解:(1)如图:
∵四角减去4个同样大小边长为c厘米的小正方形,沿虚线折起来做成了正方体纸盒,
∴AB和CD作为正方体的棱,有AB=CD=c,
∵BC也是一条棱,即也有BC=c.
∴b=3c.
故答案为:b=3c.
(2)根据题意,折成的长方体的底面积=4个边长为c厘米的小正方形的面积和.
长方体的底面积可以表示为(b-2c)2,也可以表示成4c2,
所以有(b-2c)2=4c2,所以b=4c.
故答案为:b=4c.
【分析】(1)根据题意最终围成的是正方体,各边长相等,可知AB=BC=CD,从而可得b与c的数量关系;
(2)根据题意,剪下的四个小正方形体的面积和=长方体的底面积,可得(b-2c)2=4c2,整理即可得到此时b与c的数量关系;
(3)先把长方体的体积表示出来,根据各边长都是正数可确定c的取值范围,从而能够确定可取到的整数c的值.逐一代入计算体积,即可得到最大体积时c的取值.
四、一元一次方程
8.(2024七上·高州期末)再读教材
请解答教材中的(1)、(2)问。
活学活用
小明是个爱动脑筋的同学,在发现教材中的用方框在月历中移动的规律后,突发奇想,将连续的偶数,排成如图形式,并用一个十字形框架框住其中的五个数,请你仔细观察十字形框架中的数字的规律,并回答下列问题:
(1)十字框中的五个数的和与中间的数16有什么关系
(2)设中间的数为,用代数式表示十字框中的五个数的和;
(3)若将十字框上下左右移动,可框住另外的五个数,其它五个数的和能等于2010吗 如能,写出这五个数,如不能,说明理由.
【答案】(1)日历图中框出的9个数之和为:2+3+4+9+10+11+16+17+18=90,
该方框正中 间的数是10,90=9×10,
所以这9个数的和是该方框正中间的数的9倍;
(2)5个数之和为6+14+16+18+26=80,16×5=80;用代数式表示十字框中的五个数的和=5x;
(3)①∵6+14+16+18+26=80=16×5,
∴十字框中的五个数的和是中间的数16的5倍.
②设中间的数为x,则另外四个数分别为x﹣10、x﹣2、x+2、x+10,
∴(x﹣10)+(x﹣2)+x+(x+2)+(x+10)=5x.
③不能,理由如下:
设中间的数为x,
根据题意得:5x=2010,
解得:x=402.
∵402在第41行的第一个数字,
∴框住的五个数的和不能等于2010.
【知识点】有理数的加减乘除混合运算的法则;用代数式表示数值变化规律
【解析】【分析】(1)先求出9个数之和,找出与正中心的数的关系即可;
(2)先求出五个数之和,中间数乘以5刚好等于五个数之和,可直接列代数式;
(3)根据五个数之和等于5乘以中间数的积,列一元一次方程,解方程即可判断.
9.(2024七上·高州期末)
(1)再读教材
如图是某月的日历.
①带阴影的方框中的9个数之和与方框正中的数有什么关系?
②不改变方框的大小如果将带阴影的方程移至其他几个位置试一试,上述关系还成立吗?如成立,请说明为什么成立.
(2)活学活用
小明是个爱动脑筋的同学,在发现教材中的用方框在月历中移动的规律后,突发奇想,将连续的偶数2,4,6,8,…,排成如图形式,并用一个十字形框架框住其中的五个数,请你仔细观察十字形框架中的数字的规律,并回答下列问题:
①十字框中的五个数的和与中间的数16有什么关系?
②设中间的数为x,用代数式表示十字框中的五个数的和;
③若将十字框上下左右移动,可框住另外的五个数,其它五个数的和能等于2010吗?如能,写出这五个数,如不能,说明理由.
【答案】(1)解:①日历图中框出的9个数之和为:,
该方框正中间的数是11,,
所以这9个数的和是该方框正中间的数的9倍;
②成立;如果用a表示正中间的数,则其他八个数依次为:,
∵,
∴这9个数的和等于;
(2)解:①,
十字框中的五个数的和是中间的数16的5倍;
②设中间的数为x,则另外四个数分别为、、、,
;
③不能,理由如下:
设中间的数为x,根据题意得:,
解得;
∵402在第41行的第一个数字,
框住的五个数的和不能等于2010
【知识点】探索数与式的规律;一元一次方程的实际应用-数字、日历、年龄问题;用代数式表示数值变化规律
【解析】【分析】(1)①先计算带阴影的方框中的9个数之和,再通过观察、分析可以得到,带阴影的方框中的9个数之和是方框正中间的数的9倍;
②假设方框正中间的数为a,通过其他的数与这个数之间的数量关系,把它们分别用含a的式子表示出来,再把这些式子加起来看看它们的和与这个数的关系,即可得出结论;
(2)按照(1)的方法,①再把十字框中的五个数加起来,看看它们的的和与中间的这个数16的关系,可以得出:十字框中的五个数的和是中间的数16的5倍;
②假设中间的数为x,通过其他的数与这个数之间的数量关系,把它们分别用含x的式子表示出来,再把这些式子加起来看看它们的和与这个数的关系,即可得出结论;
③通过②我们可以发现十字框中的五个数的和是中间的数的5倍,而2010是5的倍数,所以看起来是可行的,用2010÷5=402,所以说,中间的这个数应该是402,但通过观察发现,402在第41行第一个数字,所以可以得出结论:框住的五个数的和不能等于2010.
10.(2024七上·福田期末)综合与实践:
商品条形码在生活中随处可见,它是商品的身份证.条形码是由13位数字(每个数字都是由大于等于0且小于等于9的整数)组成,前12位数字分别表示“国家代码、出口商识别码和商品代码”相关信息,如图①693是代表中国,49170代表出口商识别码,0940代表商品代码,第13位数字2为“校验码”.其中,校验码是用来校验商品条形码中前12位数字代码的正确性,它的编制是按照特定算法得来的,具体算法如下(以图①为例):
步骤 举例说明
步骤1:自左向右编号: 某商品的条形码:693489170940X(X为校验码)
位置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代码 6 9 3 4 9 1 7 0 0 9 4 0 X
步骤2:求前12位数字中偶数位上的数字之和s; ;
步骤3:求前12为数字钟奇数位上的数字之和t; ;
步骤4:计算与t的和m; ;
步骤5:取大于或等于m且为10的最小整数倍数n; ;
步骤6:计算n与m的差就是校验码X. ,校验码.
【知识运用】请回答下列问题:
(1)若某商品的条形码为692015246132X,根据材料计算验证码过程如下:
步骤1:自左向右编号,共13位;
步骤2:求前12位数字中偶数位上的数字之和;
步骤3:求前12位数字中奇数位上的数字之和;
步骤4:计算与t的和 ;
步骤5:取大于或等于m且为10的最小整数倍数 ;
步骤6:计算n与m的差就是校验码 .
(2)如图②,某商品条形码中的一位数字被墨水污染了,设这位数字为a,用只含有a的代数式表示 ;当时, , ;当校验码时, .
【答案】(1)80;80;0
(2);59;60;9
【知识点】一元一次方程的其他应用;有理数的加法法则;求代数式的值-直接代入求值
【解析】【解答】解:(1)3s+t=3×21+17=80;80等于80,且为10 的最小整数倍数,即n=80;80-80=0,即X=0.
故答案为:80;80;0.
(2)由图知,编码为6912001001a5X.
则s=9+2+0+0+1+5=17,t=6+1+0+1+0+a=8+a,则m=3s+t=3×17+8+a=59+a;
当a=0时,m=59+0=59,n=60;
当校验码X=2时,n=59+a+2=61+a,因为n为10的最小整数倍数,所以n=70,即a=9.
故答案为:;59;60;9
【分析】(1)根据题干实例计算即可;
(2)根据题干实例计算,只是其中一个数字用a表示而已,通过解一元一次方程求解即可.
11.(2024七上·深圳期末)定义:如果两个一元一次方程的解之和为,我们就称这两个方程互为“阳光方程”例如:的解为,的解为,所以这两个方程互为“阳光方程”.
(1)若关于的一元一次方程与是“阳光方程”,则 .
(2)已知两个一元一次方程互为“阳光方程”,且这两个“阳光方程”的解的差为若其中一个方程的解为,求的值.
(3)已知关于的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是,请写出解是的关于的一元一次方程:只需要补充含有的代数式.
若关于的一元一次方程和互为“阳光方程”,则关于的一元一次方程的解为 .
【答案】(1)
(2)解:“阳光方程”的一个解为,则另一个解为x=,
这两个“阳光方程”的解的差为5,
则或,
解得或.
故的值为或;
(3)解:①y+1;-y-1;
②y=-2024.
【知识点】定义新运算;解含括号的一元一次方程;解含分数系数的一元一次方程
【解析】【解答】解:(1)解x+2m=0得x=-2m.
解3x-2=-x得.
因为一元一次方程x+2m=0和3x-2=-x是"阳光方程",
所以
解得:
故答案为:.
(3)①:关于x的一元一次方程的解为x=2024,那么只有是这个形式的方程,解都不变.所以令x=y+1,则方程的解满足,解为.
方程可变形为:,
故答案为:y+1;-y-1.
②:解得x=2023.
因为一元一次方程和互为阳光方程,
∴一元一次方程的解为x=1-2023,即x=-2022.
∵可变形为:
∴y+2=-2022,
∴y=-2024.
故答案为:y=-2024.
【分析】(1)根据题意分别求出两个方程的解,再建立关于m的方程求解即可;
(2)根据题意把另外一个解设为1-k,建立关于k的方程求解;
(3)①将未知方程变形成的同解方程,即可解决问题;
②先求解方程,再根据"阳光方程"的定义得到方程的解,观察发现变形后就是的同解方程,问题即可解决.
12.(2024七上·茂名期末)某实践小组设计宣传牌:
如图1是长方形宣传牌,长,宽,中间可以用来设计的部分是长方形,且.四周空白部分的宽度相等,设四周宽度为;
如图2,为了美观,将长方形分割成大小相等的左、中、右三个小长方形栏目,栏目与栏目之间的中缝间距相等;
如图3,每个栏目划出8个小正方形方格,中间有十字间隔,竖行两列中间间隔和横向中间间隔宽度比为.
(1) , (用含的代数式表示);
(2)求出图1四周宽度的值;
(3)求每个栏目的水平宽度;
(4)求栏目与栏目之间中缝的间距.
【答案】(1);
(2)解:,
,
解得,
∴四周宽度是.
(3)解:∵x=10cm,所以长方形的宽BC长:220-2×10=200(cm).
设每个栏目的水平宽度为,每栏竖行两列中间间隔是,则横向中间间隔为,
根据正方形边长相等可得:,
解得,
∴每个栏目的水平宽度为.
(4)解:∵,
∴长方形栏目与栏目之间中缝的间距为.
【知识点】一元一次方程的实际应用-几何问题;用代数式表示几何图形的数量关系
【解析】【解答】解:(1)由题意得: AB= (330-2x) cm,BC= ( 220-2x ) cm;
故答案为:(330-2x);(220-2x).
【分析】(1)根据图形即可得到AB和BC的长;
(2)根据AB=1.55BC,得到关于x的方程,求解即可.
(3)求出BC长,设每个栏目宽ycm,根据每个正方形的边长相等,每个栏目竖列有4个小正方形,横行有2个小正方形,可得方程,求解即可.
(4)可求出AB长,减3个栏目宽,得到两个中缝总间距,在除以2就得到每一个间距.
五、基本平面图形
13.(2024七上·福田期末)如图1,射线上有A、B两点,,.一动点P从点O出发,以每秒4个单位的速度沿射线的方向运动,当点P到达点A时,射线开始绕点A按逆时针方向以每秒5°的速度旋转,同时点P降速一半沿射线的方向运动(如图2),当点P到达点B时,射线旋转停止,接着,射线开始绕点B按顺时针方向以每秒15°的速度旋转,同时点P再降速一半沿射线的方向运动(如图3).设点P运动的时间为t秒().
(1)的长等于 ;当点P到达点B时,等于 °;
(2)当射线与所在直线第一次重合(不包括图2的情形)时,点P是线段的中点吗 为什么
(3)在射线旋转的过程中,若它与所在直线第二次重合时所有运动停止,则t为多少秒时,所在直线与所在直线垂直 请直接写出t的值.
【答案】(1)24;120°
(2)解:
P为中点,理由如下:
当与线段重合时,
所用时间为S
此时
P为中点
(3)解:或37.
【知识点】角的运算;一元一次方程的实际应用-行程问题;数轴的折线(双动点)模型
【解析】【解答】解:(1)∵OA=12,OB=3OA,
∴OB=36.
∴AB=OB-OA=24.
通过题意,可知点P从点A移动到点B所需时间为:.
∴射线AM旋转的度数为:5°×12=60°.
∴∠OAB=180°-60°=120°.
故答案为:24;120°.
(3)
当时,则旋转或
所用时间为
,
或37.
【分析】(1)由于AB=OB-OA,根据条件先计算OB,再连同OA代入计算AB;
用AB长除以点P降速一半后的速度即可计算出∠OAB;
(2)先计算出BM与AB第一次重合所需时间,用该时间乘以P点运动速度(P先降速一半,然后再降速一半,即=1个单位/秒)得到PB长,然后与(1)中所算出的AB进行比较即可得出结论;
(3)通过画图分析可知, BM与所在直线第二次重合前,BM所在直线与OA所在直线垂直的情况会发生两次,第一次是BM旋转150°,第二次则很容易知道是150°+180°=330°,分别除以速度15°/秒即可算出旋转用时,然后各自加上P点从O点运动到B的时间即可.
14.(2024七上·深圳期末)如图,某校七年级数学学习小组在课后综合实践活动中,把一个直角三角尺的直角顶点放在互相垂直的两条直线、的垂足处,并使两条直角边落在直线、上,将绕着点顺时针旋转.
(1)如图,若,则 , ;
(2)若射线是的角平分线,且.
若旋转到图的位置,的度数为多少?用含的代数式表示
在旋转过程中,若,求此时的值.
【答案】(1);
(2)解:因为,,
所以,
因为射线是的角平分线,
所以,
所以;
当位于内部时,如图,
因为平分,
所以,
因为,
所以,
所以,
因为,
所以,
所以;
当位于内部时,如图,
因为,,
所以,
因为平分,
所以, ,
所以,,
因为,
所以,
解得,
综上所述,若,的值为或.
【知识点】角的运算;垂线的概念;角平分线的概念
【解析】【解答】解:(1)由题意得:OA=OB,∠BOA=90°,∠AOQ=∠MOB=α.
当∠MOB=α=26°,MN⊥PQ,
∴∠BOP=90° -α=64°.
∵∠AOM+∠MOB=∠AOB=90°, ∠MOB+∠BOP=∠MOP=90°,
∴∠AOM=∠BOP.
∴∠AOM+∠BOQ=∠BOP+∠BOQ=∠POQ= 180°.
故答案为:64°;180°.
【分析】(1)根据题意得到∠BOP=90° -∠MOB,∠AOM=∠BOP,即可解决问题;
(2)①∠BON=180°-∠BOM,所以根据OC平分∠BOM,∠POC=β,表示出∠BOM即可解决问题;
②旋转过程中,有两种情况都满足∠AOC=2∠AOM,要分别讨论. 当OA位于∠QOM内部时,∠AOC=2∠MOC=2∠BOC,得∠AOM=∠MOC=∠BOC;当OA位于∠POM内部时,∠AOC=∠AOB-∠BOC,∠BOC=∠MOC=90°-∠POC;∠AOM=∠BOM-∠AOB,结合角平分线的定义利用角的和差倍变换即可表示出两个角的度数.
15.(2024七上·顺德期末)综合探究
将两块三角板如图1所示放置,∠ACB=90°,∠BAC=45°,∠CDE=90°,∠DCE=30°,AC=CD=6.将△DCE 绕着点C顺时针旋转时CF平分∠BCD.
(1)如图1,当CD边与CA边重合时,求∠ECF的度数;
(2)如图2,在旋转过程中,当∠ACD=2∠ECF时,求线段CD扫过的面积(结果保留π);
(3)当边CD与CB重合时停止旋转,探究∠ACD与∠ECF满足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
【答案】(1)解:当CD边与CA边重合时,∠BCD=∠BCA=90°,
∵CF平分∠BCD,
∴∠DCF=∠BCD=45°,
∵∠DCE=30°,
∴∠ECF=∠DCF﹣∠DCE=15°,
∴∠ECF为15°;
(2)解:设∠ACD为x°,
∵∠ACD=2∠ECF,
∴∠ECF=x°,
∴∠DCF=x°+30°,
∵CF平分∠BCD,
∴∠BCD=2∠DCF=x°+60°,
∵∠BCD+∠ACD=90°,
∴x°+60°+x°=90°,
∴x=15,即∠ACD为15°,
∵
∴线段CD扫过的面积为;
(3)解:当∠ACD<30°时,如图:
∵∠DCE=30°,
∴∠DCF=30°+∠ECF,
∵CF平分∠BCD,
∴∠BCD=2∠DCF=60°+2∠ECF,
∵∠ACD+∠BCD=90°,
∴∠ACD+60°+2∠ECF=90°,
∴∠ACD+2∠ECF=30°;
当30°≤∠ACD<90°时,如图:
∵∠DCE=30°,
∴∠DCF=30°﹣∠ECF,
∵CF平分∠BCD,
∴∠BCD=2∠DCF=60°﹣2∠ECF,
∵∠ACD+∠BCD=90°,
∴∠ACD+60°﹣2∠ECF=90°,
∴∠ACD﹣2∠ECF=30°;
综上所述,当∠ACD<30°时,∠ACD+2∠ECF=30°;当30°≤∠ACD<90°时,∠ACD﹣2∠ECF=30°.
【知识点】角的运算;扇形面积的计算;图形的旋转;角平分线的概念
【解析】【分析】(1)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可得∠DCF=∠BCD,再根据∠ECF=∠DCF-∠DCE,即可求得;
(2)设∠ACD为x°,分别表述出∠ECF,∠DCF,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可得∠BCD,再根据∠BCD+∠ACD=90°列方程,解出x,再根据扇形面积的公式计算面积即可;
(3)分两种情况,当∠ACD<30°和30°≤∠ACD<90°时,先用∠ECF表示出∠BCD,根据∠ACD+∠BCD=90°,即可求得.
16.(2023七上·南海期末)综合探究
如图,在直角△ABC中,∠ACB=90°,点A在直线MN上,点D、E在直线MN上运动(点D不与点A重合),且始终满足CE平分∠BCD.
(1)当点D在点A左侧时,请直接写出∠CAD与∠CAE之间的数量关系;
(2)若∠CAE=60°,在点D、E运动的过程中,当△CDE是直角三角形时,求∠DCE的度数;
(3)请你在以点C为顶点的角中任选一个(∠BCD、∠ACD、∠ACB除外),在点D、E运动的过程中,探究所选角与∠ACD的数量关系,并写出具体过程.
【答案】(1)解:∵点D、E在直线MN上运动,∠ACB=90°,
∴点E始终在点A的右侧,
∵点D在点A左侧,
∴∠CAD+∠CAE=180°
(2)解:∵点D、E在直线MN上运动,∠ACB=90°,
∴点E始终在点A的右侧,
∵△CDE是直角三角形,
∴∠CDE=90°或∠CED=90°,
①若∠CDE=90°,∠CAD=∠CAE=60°,
,
∴∠ACD=180°﹣∠CDE﹣∠CAD=30°,
∵∠ACB=90°,
∴∠DCB=∠ACB﹣∠ACD=60°
∵CE平分∠BCD,
∴∠DCE=∠ECB=∠BCD=30°,
②若∠CED=90°,∠CAE=60°,
∴∠ACE=180°﹣∠CAE﹣∠CEA=30°,
∵∠ACB=90°,
∴∠BCE=∠ACB﹣∠ACE=60°,
∵CE平分∠BCD,
∴∠DCE=∠ECB=60°
综上所述:∠DCE的度数为30°或60°.
(3)解:探究∠ACE与∠ACD的数量关系,
∵点D、E在直线MN上运动,∠ACB=90°,
∴点E始终在点A的右侧,
①点D在点A左侧时,
,
∵CE平分∠BCD,
∴∠ACD+∠ACE=∠DCE=∠BCE,
∵∠BCE=∠ACB﹣∠ACE=90°﹣∠ACE,
∴∠ACD+∠ACE=90°﹣∠ACE,即∠ACD+2∠ACE=90°,
②点D在点和点E之间时,
,
∵CE平分∠BCD,
∴∠ECB=∠DCE=∠DCB,
∴∠ACB=∠ACD+∠DCB=∠ACD+2∠ECB=90°.
∵∠ACE+∠ECB=∠ACB=90°,
∴∠ECB=90°﹣∠ACE,
∴∠ACD+2(90°﹣∠ACE)=90°,
即2∠ACE﹣∠ACD=90°.
③点D在点E右侧时,
∵CE平分∠BCD,
∴∠ECB=∠DCE=∠DCB,
∵∠ACE=∠ACB+∠BCE=90°+∠BCE,
∴∠BCE=∠ACE-90°.
又∵∠ACD=∠ACB+∠DCB=90°+2∠BCE,
∴∠ACD=∠ACB+∠DCB=90°+2(∠ACE-90°),
即2∠ACE-∠ACD=90°.
【知识点】角的运算;数学思想;角平分线的概念
【解析】【分析】(1)根据点D,A,E的位置关系即可判断∠CAD与∠CAE之间的数量关系;
(2)根据△CDE是直角三角形分∠CDE=90°和∠CED=90°两种情况进行讨论,先计算加ACD(或∠ACE)的值,根据∠ACB=90°,得到∠BCD(或∠BCE)的值,再根据角平分线得∠DCE的值;
(3)探究∠ACE与∠ACD的数量关系时,点E始终在点A的右侧,故分点D在点A左侧,点D在点A和点E之间,点D在点E右侧三种情况进行讨论.
17.(2024七上·坪山期末)【问题情境】乐乐学习了角的相关知识后,对角度的计算比较感兴趣,请你和乐乐一起来探究下面的问题吧.已知,射线分别是和的角平分线.
(1)【初步感知】若射线在的内部,且,求的度数;
(2)【探究发现】若射线在的内部绕点O旋转,则的度数为 ;
(3)【拓展延伸】若射线从出发,绕着点O顺时针方向旋转,旋转的角度不超过,其余条件不变,当时,请借助备用图探究的大小,并直接写出的度数(不写探究过程).
【答案】(1)解:,,
,
射线分别是和的角平分线,
,,
;
(2)
(3)分两种情况:
当在三角形内部时,如下图所示:
射线分别是和的角平分线,
,,
,
,
,
,
;
当在三角形外部时,如下图所示:
射线分别是和的角平分线,
,,
,
,
,
,
,
,
,
综上可知,的度数为或
【知识点】角的运算;旋转的性质;角平分线的概念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角的加减运算,角平分线的定义:
(1)根据角的加减运算可先求出,再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求出,,利用角的加减运算可得:,代入数据可求出答案.
(2)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可得,,利用角的加减运算可得:,进而证明,代入数据可求出答案;
(3)分两种情况:当在三角形内部时,利用角的加减运算,可证明;当在三角形外部时,利用角的加减运算,结合可得,代入数据可求出答案.
18.(2024七上·榕城期末)【综合探究】:如图1,一副三角板如图所示放置在直线MN上,∠ABO=90°,∠AOB=60°,三角板的顶点与另一个三角板∠COD的顶点重合在点O处,三角板的边OC,OB与直线MN重合,三角板其它的边都在直线MN的上方.
(1)【实践探究】:
如图2,若三角板AOB不动,将三角板COD绕点O以每秒6°的速度按顺时针方向旋转一周,经过t秒时,三角板COD的边OC恰好分.
①此时t= 秒:
②此时= °= ;
(2)【解决问题】:
如图2,在(1)的条件下,边OC恰好平分.时,同一时刻三角板AOB开始也绕点O以每秒的速度按相同方向旋转,那么再经过多长时间边OA与边OD第一次重合 (如图3)请说明理由;
(3)【拓展研究】:
如图3,在(2)的条件下,当边OA与边OD第一次重合时,两个三角板同时按顺时针方向再次转动一周后停止,请问两个三角板再次转动后,经过多少秒,边OB恰好平分请说明理由.
【答案】(1)5;60;3600
(2)解:∵三角板COD绕点O以每秒6°的速度按顺时针方向旋转一周,三角板AOB开始也绕点O以每秒10°的速度按相同方向旋转,
∴两个三角板的速度差为每秒4°,
∵∠AOD=60°,当∠AOD=0°时,边OA与边OD第一次重合,
∴60÷4=15(秒),
∴再经过15秒边OA与边OD第一次重合.
(3)解:两个三角板同时按顺时针方向再次转动一周后停止,
∴0°<旋转角度<360°,
边OA与边OD重合,两个三角板再次转动15°,边OB恰好平分∠COD,∠COB=∠BOD=45°,
此时经过15÷4=秒,边OB恰好平分∠COD,
∵三角板COD绕点O以每秒6°的速度按顺时针方向旋转一周,三角板AOB开始也绕点O以每秒10°的速度按相同方向旋转,
∴三角板AOB旋转速度快,旋转一周后停下,三角板COD还在旋转,
∵边OB恰好平分∠COD,
∴∠COB=∠BOD=45°,
∵∠AOB=60°,
∴∠AOD=15°,
∴三角板AOB经过360°÷10°=36(秒)停下,三角板COD经过36秒旋转了36×6°=216°,还需要旋转360° 216°=144°停止,
此时经过36+(144° 15°)÷6=57.5秒,边OB恰好平分∠COD,
∴经过或57.5秒,边OB恰好平分∠COD.
【知识点】角的运算;图形的旋转;旋转的性质;角平分线的概念
【解析】【解答】解:(1)据题意得∠BOC为旋转角,
∵三角板COD的边OC恰好分∠AOB,∠AOB=60°,
∴∠BOC=30°,∠COA=30°,
∵三角板COD绕点O以每秒6°的速度按顺时针方向旋转一周,经过t秒,
∴t=30÷6=5(秒),
∵∠COD=90°,
∴∠AOD=∠COD ∠COA=90° 30°=60°=3600',
故答案为:5,60,3600.
【分析】(1)根据三角板COD的边OC恰好分∠AOB,可得∠AOB=60°,再结合三角板COD绕点O以每秒6°的速度按顺时针方向旋转一周,求出t,最后求出∠AOD的度数即可;
(2)先求速度差,再利用旋转角除以速度差,即可求出时间;
(3)先分析两个三角板旋转多少度,才能使边OB恰好平分∠COD,再根据两个三角板的旋转速度,求出时间即可.
19.(2024七上·罗湖期末)综合探究:
【问题背景】:已知O是直线上的一点,射线在直线的上方,,将直角三角板的直角顶点放在O处,且直角三角板在直线的上方.
(1)【问题解决】:
如图1,若,则 ;
(2)若恰好平分,求和的度数;
(3)【拓展延伸】:
将图2中的三角板绕点O以每秒的速度顺时针旋转,设运动时间为t秒,是否存在t值,使?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若存在,请求出t的值.
【答案】(1)30
(2)解:,
,
OE恰好平分,
,
.
(3)解:情况一:
,
,
,
;
情况二:,
,
,
,
.
综上所述,秒或秒时,.
【知识点】角的运算;一元一次方程的实际应用-几何问题;角平分线的概念
【解析】【解答】解:(1)根据题意得,
∴;
故答案为:30
【分析】(1)根据题意得,由,计算求解即可;
(2)由平角的性质得出 ,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可得,进而可得答案;
(3)由题意分类讨论:OC在三角形的外部;OC在三角形的内部,分别计算求解即可.
20.(2024七上·深圳期末)阅读理解,回答问题:
定义回顾:从一个角的顶点出发,将这个角分成两个相等的角的射线,叫做这个角的平分线.角的平分线也可以通过折纸完成,如图(1),将含有的纸片经过顶点P对折叠,折痕所在的射线就是的平分线.利用角的平分线的定义,可以进行角的度数的计算.
问题解决:
(1)如图(2),点P,Q分别是长方形纸片的对边,上的点,连结,将和分别对折,使点A,B都分别落在上的和处,点C落在处,分别得折痕,,则的度数是 ;
(2)如图(3),将长方形纸片分别沿直线,折叠,使点A,B分别落在点,处,和不在同一条直线上,且被折叠的两部分没有重叠部分.
①若,,求的度数;
②若,求的度数(用含的式子表示);
(3)将长方形纸片分别沿直线,折叠,使点A,B,C分别落在点,,处,和不在同一条直线上,且被折叠的两部分有重叠部分,如图(4).若,请直接写出的度数(用含的式子表示).
【答案】(1)
(2)解:①由题意得:,,
∴,
∵,
∴,
即;
②同理,,,
∴,
∵,
则,
即;
拓广探索:
(3)解:同理,由题意得:,,
则,
∵,
∴,
即.
【知识点】角的运算;翻折变换(折叠问题)
【解析】【解答】解:(1)由折叠知:∠APN=∠QPN,∠BPM=∠QPM,
∵∠APN+∠QPN+∠BPM+∠QPM=180°,
∴∠QPN+∠QPM=∠NPM=90°.
故答案为:90°.
【分析】(1)由折叠知∠APN=∠QPN,∠BPM=∠QPM,根据平角的定义即可求解;
(2)①由折叠知,,由平角的定义可得,据此求出,再利用角的和差即可求解;
②由折叠知,,由平角的定义可得,据此求出,再利用角的和差即可;
(3)由折叠知,,由平角的定义可得,据此可得,再利用即可求解.
21.(2024七上·罗湖期末)综合探究:
【问题背景】:已知O是直线上的一点,射线在直线的上方,,将直角三角板的直角顶点放在O处,且直角三角板在直线的上方.
【问题解决】:
(1)如图1,若,则______;
(2)若恰好平分,求和的度数;
【拓展延伸】:
(3)将图2中的三角板绕点O以每秒的速度顺时针旋转,设运动时间为t秒,是否存在t值,使?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若存在,请求出t的值.
【答案】解:(1)30
(2),
,
OE恰好平分,
,
.
(3)情况一:
,
,
,
;
情况二:,
,
,
,
.
综上所述,秒或秒时,.
【知识点】角的运算;角平分线的性质;一元一次方程的实际应用-几何问题
【解析】【解答】(1),,
,
.
故答案为30.
【分析】(1)根据题意,结合给定的图形,利用角的和差,求得,进而求得的值.
(2)根据角的平分线的定义,求得,再根据角度和差,求得的值,即可得到答案.
(3)根据题意,画出图形,分类两种情况讨论,根据角的和差,列出方程,即可求解.
1 / 1综合与实践题—广东省(北师大版)七(上)数学期末复习
一、数轴
1.(2024七上·顺德期末)综合运用
如图,数轴上两点、对应的数分别是和8.点从点出发,以每秒2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数轴正方向匀速运动,设的运动时间为秒.
(1)、两点的距离为 ;
(2)当运动到的中点时,求的值;
(3)若一动点同时从点出发,以每秒5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数轴负方向匀速运动,当点到达点时,、两点都停止运动.在此过程中,当时,求的值.
2.(2023七上·英德期末)【建立模型】
数轴上两点,所表示的数分别为,,.
(1)若,两点到原点的距离相等,,请画出数轴,并标出,两点的位置;
(2)请写出与之间的数量关系,当时,求的值;
(3)【拓展延伸】
如图,数轴上两点,所表示的数分别为,4,点,是数轴上两动点,点从点出发以每秒1个单位的速度向运动,同时点从点出发以每秒2个单位的速度向运动,当时,求此时点对应的数.
3.(2024七上·电白期末)如图1,已知点,在数轴上表示的数分别为和10,若有一动点从数轴上点出发,以每秒1.5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数轴向右匀速运动,设运动时间为秒。
图1 图2
(1)解决问题:
若点为线段的中点,点为线段的中点,点在线段上运动时,线段的长度是否发生变化?请说明理由;
(2)探索问题:
当点运动的同时,点从点出发,以每秒3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着数轴向左匀速运动。
①在运动过程中,点表示的数为_▲_,点表示的数为_▲_.
②求运动多少秒时,点与点相距3个单位长度?
(3)知识迁移:
如图2,若线段与分别为同一钟表上某一时刻的时针与分针,,在时针与分针转动过程中,经过 分钟后,的度数第一次等于。
二、绝对值
4.(2024七上·龙岗期末)对于有理数,,,,若,则称和关于的“美好关联数”为,例如,,则和关于的“美好关联数”为.
(1)和关于的“美好关联数”为 ;、
(2)若和关于的“美好关联数”为,求的值;
(3)若和关于的“美好关联数”为,和关于的“美好关联数”为,和关于的“美好关联数”为,,和关于的“美好关联数”为,.
的最小值为 ;
的最小值为 .
三、整式
5.(2023七上·南海期末)综合运用
将图1中的长方形纸片剪成1号、2号、3号、4号正方形和5号长方形,设1号正方形的边长为x,2号正方形的边长为y.
(1)求3号、4号正方形的边长;(用含x,y的代数式表示)
(2)若图1中5号长方形的周长为10,试求3号正方形的边长;
(3)在第(2)问的条件下,将这5个图形按图2的方式互不重叠地放入长方形ABCD中,若阴影部分的周长为70,求长方形ABCD的周长.
6.(2024七上·高州期末)综合与实践:
主题:制作一个无盖长方形盒子.
步骤1:按照如图所示的方式,将正方形纸片的四个角剪掉四个大小相同的小正方形.
步骤2:沿虚线折起来,就可以做成一个无盖的长方体盒子.
(1)【问题分析】
如果原正方形纸片的边长为a,剪去的正方形的边长为b,则折成的无盖长方体盒子的高、底面积、容积分别为 、 、 (请你用含a,b的代数式来表示).
(2)【实践探索】
如果,剪去的小正方形的边长按整数值依次变化,即分别取,,,,,,,,,时,折成的无盖长方体的容积分别是下表数据,请求出m和n分别是多少?
剪去正方形的边长/ 1 2 3 4 5 6 7 8 9 10
容积/ 324 512 m n 500 384 252 128 36 0
(3)【实践分析】
观察绘制的统计表,你发现,随着减去的小正方形的边长的增大,所折无盖长方体盒子的容积如何变化?并分析猜想当剪去图形的边长为多少时,所得的无盖长方体的容积最大,此时最大容积是多少?
7.(2023七上·南海期末)综合与实践
某兴趣小组利用长为a厘米,宽为b厘米的长方形纸板制作长方体纸盒,做了以下尝试:(纸板厚度及接缝处忽略不计)
(1)如图1,若a=b,先在纸板四角剪去4个同样大小边长为c厘米的小正方形,再沿虚线折起来就可以做成一个无盖的正方体纸盒.此时,b与c的数量关系为 .
(2)如图2,若a=b,先在纸板四角剪去4个同样大小边长为c厘米的小正方形,再沿虚线折起来就可以做成一个无盖的长方体纸盒,为了使纸盒底面更加牢固且达到废物利用的目的,将剪下的四个小正方形平铺在盒子的底面,要求既不重叠又恰好铺满.此时,b与c的数量关系为 .
(3)若a=20,b=12,在纸板四角剪去4个同样大小边长为c厘米的小正方形,恰好可以制作成一个无盖的长方体纸盒.请你通过列表研究,c取何整数时,所得长方体的体积V最大?
c/cm
V/cm3
四、一元一次方程
8.(2024七上·高州期末)再读教材
请解答教材中的(1)、(2)问。
活学活用
小明是个爱动脑筋的同学,在发现教材中的用方框在月历中移动的规律后,突发奇想,将连续的偶数,排成如图形式,并用一个十字形框架框住其中的五个数,请你仔细观察十字形框架中的数字的规律,并回答下列问题:
(1)十字框中的五个数的和与中间的数16有什么关系
(2)设中间的数为,用代数式表示十字框中的五个数的和;
(3)若将十字框上下左右移动,可框住另外的五个数,其它五个数的和能等于2010吗 如能,写出这五个数,如不能,说明理由.
9.(2024七上·高州期末)
(1)再读教材
如图是某月的日历.
①带阴影的方框中的9个数之和与方框正中的数有什么关系?
②不改变方框的大小如果将带阴影的方程移至其他几个位置试一试,上述关系还成立吗?如成立,请说明为什么成立.
(2)活学活用
小明是个爱动脑筋的同学,在发现教材中的用方框在月历中移动的规律后,突发奇想,将连续的偶数2,4,6,8,…,排成如图形式,并用一个十字形框架框住其中的五个数,请你仔细观察十字形框架中的数字的规律,并回答下列问题:
①十字框中的五个数的和与中间的数16有什么关系?
②设中间的数为x,用代数式表示十字框中的五个数的和;
③若将十字框上下左右移动,可框住另外的五个数,其它五个数的和能等于2010吗?如能,写出这五个数,如不能,说明理由.
10.(2024七上·福田期末)综合与实践:
商品条形码在生活中随处可见,它是商品的身份证.条形码是由13位数字(每个数字都是由大于等于0且小于等于9的整数)组成,前12位数字分别表示“国家代码、出口商识别码和商品代码”相关信息,如图①693是代表中国,49170代表出口商识别码,0940代表商品代码,第13位数字2为“校验码”.其中,校验码是用来校验商品条形码中前12位数字代码的正确性,它的编制是按照特定算法得来的,具体算法如下(以图①为例):
步骤 举例说明
步骤1:自左向右编号: 某商品的条形码:693489170940X(X为校验码)
位置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代码 6 9 3 4 9 1 7 0 0 9 4 0 X
步骤2:求前12位数字中偶数位上的数字之和s; ;
步骤3:求前12为数字钟奇数位上的数字之和t; ;
步骤4:计算与t的和m; ;
步骤5:取大于或等于m且为10的最小整数倍数n; ;
步骤6:计算n与m的差就是校验码X. ,校验码.
【知识运用】请回答下列问题:
(1)若某商品的条形码为692015246132X,根据材料计算验证码过程如下:
步骤1:自左向右编号,共13位;
步骤2:求前12位数字中偶数位上的数字之和;
步骤3:求前12位数字中奇数位上的数字之和;
步骤4:计算与t的和 ;
步骤5:取大于或等于m且为10的最小整数倍数 ;
步骤6:计算n与m的差就是校验码 .
(2)如图②,某商品条形码中的一位数字被墨水污染了,设这位数字为a,用只含有a的代数式表示 ;当时, , ;当校验码时, .
11.(2024七上·深圳期末)定义:如果两个一元一次方程的解之和为,我们就称这两个方程互为“阳光方程”例如:的解为,的解为,所以这两个方程互为“阳光方程”.
(1)若关于的一元一次方程与是“阳光方程”,则 .
(2)已知两个一元一次方程互为“阳光方程”,且这两个“阳光方程”的解的差为若其中一个方程的解为,求的值.
(3)已知关于的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是,请写出解是的关于的一元一次方程:只需要补充含有的代数式.
若关于的一元一次方程和互为“阳光方程”,则关于的一元一次方程的解为 .
12.(2024七上·茂名期末)某实践小组设计宣传牌:
如图1是长方形宣传牌,长,宽,中间可以用来设计的部分是长方形,且.四周空白部分的宽度相等,设四周宽度为;
如图2,为了美观,将长方形分割成大小相等的左、中、右三个小长方形栏目,栏目与栏目之间的中缝间距相等;
如图3,每个栏目划出8个小正方形方格,中间有十字间隔,竖行两列中间间隔和横向中间间隔宽度比为.
(1) , (用含的代数式表示);
(2)求出图1四周宽度的值;
(3)求每个栏目的水平宽度;
(4)求栏目与栏目之间中缝的间距.
五、基本平面图形
13.(2024七上·福田期末)如图1,射线上有A、B两点,,.一动点P从点O出发,以每秒4个单位的速度沿射线的方向运动,当点P到达点A时,射线开始绕点A按逆时针方向以每秒5°的速度旋转,同时点P降速一半沿射线的方向运动(如图2),当点P到达点B时,射线旋转停止,接着,射线开始绕点B按顺时针方向以每秒15°的速度旋转,同时点P再降速一半沿射线的方向运动(如图3).设点P运动的时间为t秒().
(1)的长等于 ;当点P到达点B时,等于 °;
(2)当射线与所在直线第一次重合(不包括图2的情形)时,点P是线段的中点吗 为什么
(3)在射线旋转的过程中,若它与所在直线第二次重合时所有运动停止,则t为多少秒时,所在直线与所在直线垂直 请直接写出t的值.
14.(2024七上·深圳期末)如图,某校七年级数学学习小组在课后综合实践活动中,把一个直角三角尺的直角顶点放在互相垂直的两条直线、的垂足处,并使两条直角边落在直线、上,将绕着点顺时针旋转.
(1)如图,若,则 , ;
(2)若射线是的角平分线,且.
若旋转到图的位置,的度数为多少?用含的代数式表示
在旋转过程中,若,求此时的值.
15.(2024七上·顺德期末)综合探究
将两块三角板如图1所示放置,∠ACB=90°,∠BAC=45°,∠CDE=90°,∠DCE=30°,AC=CD=6.将△DCE 绕着点C顺时针旋转时CF平分∠BCD.
(1)如图1,当CD边与CA边重合时,求∠ECF的度数;
(2)如图2,在旋转过程中,当∠ACD=2∠ECF时,求线段CD扫过的面积(结果保留π);
(3)当边CD与CB重合时停止旋转,探究∠ACD与∠ECF满足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
16.(2023七上·南海期末)综合探究
如图,在直角△ABC中,∠ACB=90°,点A在直线MN上,点D、E在直线MN上运动(点D不与点A重合),且始终满足CE平分∠BCD.
(1)当点D在点A左侧时,请直接写出∠CAD与∠CAE之间的数量关系;
(2)若∠CAE=60°,在点D、E运动的过程中,当△CDE是直角三角形时,求∠DCE的度数;
(3)请你在以点C为顶点的角中任选一个(∠BCD、∠ACD、∠ACB除外),在点D、E运动的过程中,探究所选角与∠ACD的数量关系,并写出具体过程.
17.(2024七上·坪山期末)【问题情境】乐乐学习了角的相关知识后,对角度的计算比较感兴趣,请你和乐乐一起来探究下面的问题吧.已知,射线分别是和的角平分线.
(1)【初步感知】若射线在的内部,且,求的度数;
(2)【探究发现】若射线在的内部绕点O旋转,则的度数为 ;
(3)【拓展延伸】若射线从出发,绕着点O顺时针方向旋转,旋转的角度不超过,其余条件不变,当时,请借助备用图探究的大小,并直接写出的度数(不写探究过程).
18.(2024七上·榕城期末)【综合探究】:如图1,一副三角板如图所示放置在直线MN上,∠ABO=90°,∠AOB=60°,三角板的顶点与另一个三角板∠COD的顶点重合在点O处,三角板的边OC,OB与直线MN重合,三角板其它的边都在直线MN的上方.
(1)【实践探究】:
如图2,若三角板AOB不动,将三角板COD绕点O以每秒6°的速度按顺时针方向旋转一周,经过t秒时,三角板COD的边OC恰好分.
①此时t= 秒:
②此时= °= ;
(2)【解决问题】:
如图2,在(1)的条件下,边OC恰好平分.时,同一时刻三角板AOB开始也绕点O以每秒的速度按相同方向旋转,那么再经过多长时间边OA与边OD第一次重合 (如图3)请说明理由;
(3)【拓展研究】:
如图3,在(2)的条件下,当边OA与边OD第一次重合时,两个三角板同时按顺时针方向再次转动一周后停止,请问两个三角板再次转动后,经过多少秒,边OB恰好平分请说明理由.
19.(2024七上·罗湖期末)综合探究:
【问题背景】:已知O是直线上的一点,射线在直线的上方,,将直角三角板的直角顶点放在O处,且直角三角板在直线的上方.
(1)【问题解决】:
如图1,若,则 ;
(2)若恰好平分,求和的度数;
(3)【拓展延伸】:
将图2中的三角板绕点O以每秒的速度顺时针旋转,设运动时间为t秒,是否存在t值,使?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若存在,请求出t的值.
20.(2024七上·深圳期末)阅读理解,回答问题:
定义回顾:从一个角的顶点出发,将这个角分成两个相等的角的射线,叫做这个角的平分线.角的平分线也可以通过折纸完成,如图(1),将含有的纸片经过顶点P对折叠,折痕所在的射线就是的平分线.利用角的平分线的定义,可以进行角的度数的计算.
问题解决:
(1)如图(2),点P,Q分别是长方形纸片的对边,上的点,连结,将和分别对折,使点A,B都分别落在上的和处,点C落在处,分别得折痕,,则的度数是 ;
(2)如图(3),将长方形纸片分别沿直线,折叠,使点A,B分别落在点,处,和不在同一条直线上,且被折叠的两部分没有重叠部分.
①若,,求的度数;
②若,求的度数(用含的式子表示);
(3)将长方形纸片分别沿直线,折叠,使点A,B,C分别落在点,,处,和不在同一条直线上,且被折叠的两部分有重叠部分,如图(4).若,请直接写出的度数(用含的式子表示).
21.(2024七上·罗湖期末)综合探究:
【问题背景】:已知O是直线上的一点,射线在直线的上方,,将直角三角板的直角顶点放在O处,且直角三角板在直线的上方.
【问题解决】:
(1)如图1,若,则______;
(2)若恰好平分,求和的度数;
【拓展延伸】:
(3)将图2中的三角板绕点O以每秒的速度顺时针旋转,设运动时间为t秒,是否存在t值,使?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若存在,请求出t的值.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1)12
(2)解:由题意得:,
解得:,
答:当运动到的中点时,的值为3;
(3)解:点表示的点为:,点表示的数为:,
则:,
解得:或(不合题意,舍去),
答:当时,的值为.
【知识点】一次函数的实际应用-行程问题;数轴上两点之间的距离;数轴的点常规运动模型
【解析】【解答】解:(1)AB==12.
故答案为:12.
【分析】(1)根据数轴两点之间的距离等于两坐标差的绝对值,即可求得;
(2)根据路程=时间×速度列出一元一次方程,解方程,即可求得;
(3)先用t分别表示出点P和点Q表示的数,再根据 列出一元一次方程,求解,即可求得.
2.【答案】(1)解:∵,,两点到原点的距离相等,,
数轴上表示如下所示:
(2)解:∵数轴上两点,所表示的数分别为,,,
∴.
当时,
∴,
解得:或
(3)解:
设运动时间为t,
由题意得:点对应的数:,点对应的数:,
∵,
∴,
解得:或
t=4时,,
时,
∴点对应的数或-2.
【知识点】有理数在数轴上的表示;数轴上两点之间的距离;数轴的折线(双动点)模型
【解析】【分析】(1)根据题意可得A,B到原点的距离都是5,如此可画出数轴;
(2)根据题意AB=10,即可得到a与b的数量关系,再把a=2代入解绝对值方程即可;
(3)设运动t秒,分别表示出P和Q点表示的数,根据PQ=2列绝对值方程求解即可.最后再把t值代入求出P点对应的数.
3.【答案】(1)解:如图,点在线段上运动时,线段的长度不发生变化,
理由如下:
点为线段的中点,点为线段的中点,
,,
点在线段上运动时,线段的长度不发生变化;
(2)解:①,;
②点与点相距3个单位长度,分两种情况:
如图,当点在点左侧时,,解得,
如图,当点在点右侧时,,解得,
综上所述,运动6或秒时,点与点相距3个单位长度;
(3)12
【知识点】线段的中点;一元一次方程的实际应用-几何问题;线段的和、差、倍、分的简单计算;钟面角
【解析】【解答】解:(2)①点,在数轴上表示的数分别为和10,则在运动过程中,点表示的数为,点表示的数为,
故答案为:,;
(3)时针每小时转=30°,分针每分转=6°,
设经过x分钟后,∠AOB 的度数第一次等于126°,
根据题意得:6x+60 0.5x=126,
解得:x=12,
∴经过12分钟后,∠AOB 的度数第一次等于126°.
故答案为:12.
【分析】(1)先利用线段中点的性质可得,,再利用线段的和差及等量代换可得,从而得解;
(2)①利用数轴上两点之间的距离公式求出点P、Q表示的数即可;
②分类讨论:第一种情况:当点在点左侧时;第二种情况:当点在点右侧时,再分别画出图形并列出方程求解即可;
(3)设经过x分钟后,∠AOB 的度数第一次等于126°,根据“∠AOB 的度数第一次等于126°”列出方程6x+60 0.5x=126,再求解即可.
4.【答案】(1)8
(2)解:因为和关于的“美好关联数”为,
所以,
所以,
解得或;
(3)1;820
【知识点】定义新运算;绝对值的概念与意义
【解析】【解答】解:(1)-3和5关于2的“美好关联数”为|-3-2|+|5-2|=5+3=8.
故答案为:8.
(3)①∵和关于的“美好关联数”为,
∴|x0-1|+|x1-1|=1,
在数轴上可以看着数x0到1的距离与数x1到1的距离的和等于1,
∴x0+x1有最小值,最小值为1;
②∵和关于的“美好关联数”为,
∴|x1-2|+|x2-2|=1,
∵1≤x1≤2,2≤x2≤3,
∴x1+x2的最小值为1+2=3;
同理可知x3+x4的最小值为3+4=7;
x5+x6的最小值为5+6=11;
x39+x40的最小值为39+40=79;
∴
∴的最小值为820.
故答案为:1,820.
【分析】(1)利用美好关联数”的定义,列式计算即可.
(2)利用美好关联数”的定义,可得到关于x的方程,解方程求出x的值.
(3)①利用“美好关联数”的定义,结合已知条件可得到|x0-1|+|x1-1|=1,可推出在数轴上可以看着数x0到1的距离与数x1到1的距离的和等于1,据此可得到x0+x1的最小值;②利用和关于的“美好关联数”为,可得到|x1-2|+|x2-2|=1,利用1≤x1≤2,2≤x2≤3,可得到x1+x2的最小值为1+2=3;同理可知x3+x4的最小值为3+4=7;x5+x6的最小值为5+6=11;根据其规律可得到x39+x40的最小值为39+40=79;然后列式计算求出的最小值.
5.【答案】(1)解:3号正方形的边长:x+y,
4号正方形的边长:x+y+x=2x+y.
(2)解:5号长方形的长:2x+y+x=3x+y,
宽:y﹣x,
周长:2(3x+y)+2(y﹣x)
=6x+2y+2y﹣2x
=4x+4y
=4(x+y),
∵4(x+y)=10,
∴x+y=10÷4=2.5,
∴3号正方形的边长是2.5
(3)解:如图:
阴影部分左右两边部分的长度和长方形的两个宽相等,上边和下边部分的长度比长方形ABCD的长少了(x+y)
∴70+2.5+2.5=75.
即长方形ABCD的周长是75.
【知识点】用代数式表示几何图形的数量关系;求代数式的值-化简代入求值
【解析】【分析】(1)根据各正方形边长之间的和差关系即可表示3,4两个正方形的边长;
(2)根据各正方形边长之间的和差关系表示出5号正方形的长和宽,从而得到周长,化简即可得到3号正方形的边长;
(3)利用平移得到长方形ABCD的周长比阴影部分的周长多了两个3号正方形的边长,在(2)的条件下即可得到长方形ABCD的周长.
6.【答案】(1)b;;
(2)解:当a=20,b=3时,b(a-2b)2=3×(20-2×3)2=588(cm3),
当a=20,b=4时,b(a-2b)2=4×(20-2×4)2=576(cm3),
∴m=588,n=576.
(3)解:由表中数据可知,随着减去的小正方形的边长的增大,所折无盖长方体盒子的容积先增大后减小;由表中数据可知,当b=3时,容积最大为588cm3.
【知识点】探索数与式的规律;用代数式表示几何图形的数量关系;求代数式的值-直接代入求值
【解析】【解答】解:(1) 如果原正方形纸片的边长为a,剪去的正方形的边长为b,则折成的无盖长方体盒子的高、底面积、容积分别 b、(a-2b)2、b(a-2b)2;
故答案为:b、(a-2b)2、b(a-2b)2;【分析】(1)通过折叠可知,折成的无盖长方体盒子的高为b,底面积是正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而边长为(a-2b),所以底面正方形面积为(a-2b)2,再由长方体的体积=底面积×高,可以出长方体盒子的容积即体积;
(2)由表中数据可以明确,求m、n的值,就是分别求当a=20,b=3和b=4时长方体的体积,求出即可得到m、n的值;
(3)通过观察表中数据可以猜想随着减去的小正方形的边长的增大,所折无盖长方体盒子的容积如何变化的规律;并分析猜想当剪去图形的边长为3时,所得的无盖长方体的容积最大,此时最大容积是588cm3.
7.【答案】(1)b=3c
(2)b=4c
(3)解:由题意可知长方体的体积为:
V=c(20﹣2c)(12﹣2c),
∵20-2c>0,12-2c>0,c>0,
∴0∴c只能取1、2、3、4、5这几个值,
据此可以得到c取整数时,所得长方体的体积如下:
c/cm 1 2 2 4 5
V/cm3 180 256 252 192 100
由上表可以看出,当c=2cm时,所得长方体的体积最大,为256cm3.
【知识点】用代数式表示几何图形的数量关系;求代数式的值-直接代入求值
【解析】【解答】解:(1)如图:
∵四角减去4个同样大小边长为c厘米的小正方形,沿虚线折起来做成了正方体纸盒,
∴AB和CD作为正方体的棱,有AB=CD=c,
∵BC也是一条棱,即也有BC=c.
∴b=3c.
故答案为:b=3c.
(2)根据题意,折成的长方体的底面积=4个边长为c厘米的小正方形的面积和.
长方体的底面积可以表示为(b-2c)2,也可以表示成4c2,
所以有(b-2c)2=4c2,所以b=4c.
故答案为:b=4c.
【分析】(1)根据题意最终围成的是正方体,各边长相等,可知AB=BC=CD,从而可得b与c的数量关系;
(2)根据题意,剪下的四个小正方形体的面积和=长方体的底面积,可得(b-2c)2=4c2,整理即可得到此时b与c的数量关系;
(3)先把长方体的体积表示出来,根据各边长都是正数可确定c的取值范围,从而能够确定可取到的整数c的值.逐一代入计算体积,即可得到最大体积时c的取值.
8.【答案】(1)日历图中框出的9个数之和为:2+3+4+9+10+11+16+17+18=90,
该方框正中 间的数是10,90=9×10,
所以这9个数的和是该方框正中间的数的9倍;
(2)5个数之和为6+14+16+18+26=80,16×5=80;用代数式表示十字框中的五个数的和=5x;
(3)①∵6+14+16+18+26=80=16×5,
∴十字框中的五个数的和是中间的数16的5倍.
②设中间的数为x,则另外四个数分别为x﹣10、x﹣2、x+2、x+10,
∴(x﹣10)+(x﹣2)+x+(x+2)+(x+10)=5x.
③不能,理由如下:
设中间的数为x,
根据题意得:5x=2010,
解得:x=402.
∵402在第41行的第一个数字,
∴框住的五个数的和不能等于2010.
【知识点】有理数的加减乘除混合运算的法则;用代数式表示数值变化规律
【解析】【分析】(1)先求出9个数之和,找出与正中心的数的关系即可;
(2)先求出五个数之和,中间数乘以5刚好等于五个数之和,可直接列代数式;
(3)根据五个数之和等于5乘以中间数的积,列一元一次方程,解方程即可判断.
9.【答案】(1)解:①日历图中框出的9个数之和为:,
该方框正中间的数是11,,
所以这9个数的和是该方框正中间的数的9倍;
②成立;如果用a表示正中间的数,则其他八个数依次为:,
∵,
∴这9个数的和等于;
(2)解:①,
十字框中的五个数的和是中间的数16的5倍;
②设中间的数为x,则另外四个数分别为、、、,
;
③不能,理由如下:
设中间的数为x,根据题意得:,
解得;
∵402在第41行的第一个数字,
框住的五个数的和不能等于2010
【知识点】探索数与式的规律;一元一次方程的实际应用-数字、日历、年龄问题;用代数式表示数值变化规律
【解析】【分析】(1)①先计算带阴影的方框中的9个数之和,再通过观察、分析可以得到,带阴影的方框中的9个数之和是方框正中间的数的9倍;
②假设方框正中间的数为a,通过其他的数与这个数之间的数量关系,把它们分别用含a的式子表示出来,再把这些式子加起来看看它们的和与这个数的关系,即可得出结论;
(2)按照(1)的方法,①再把十字框中的五个数加起来,看看它们的的和与中间的这个数16的关系,可以得出:十字框中的五个数的和是中间的数16的5倍;
②假设中间的数为x,通过其他的数与这个数之间的数量关系,把它们分别用含x的式子表示出来,再把这些式子加起来看看它们的和与这个数的关系,即可得出结论;
③通过②我们可以发现十字框中的五个数的和是中间的数的5倍,而2010是5的倍数,所以看起来是可行的,用2010÷5=402,所以说,中间的这个数应该是402,但通过观察发现,402在第41行第一个数字,所以可以得出结论:框住的五个数的和不能等于2010.
10.【答案】(1)80;80;0
(2);59;60;9
【知识点】一元一次方程的其他应用;有理数的加法法则;求代数式的值-直接代入求值
【解析】【解答】解:(1)3s+t=3×21+17=80;80等于80,且为10 的最小整数倍数,即n=80;80-80=0,即X=0.
故答案为:80;80;0.
(2)由图知,编码为6912001001a5X.
则s=9+2+0+0+1+5=17,t=6+1+0+1+0+a=8+a,则m=3s+t=3×17+8+a=59+a;
当a=0时,m=59+0=59,n=60;
当校验码X=2时,n=59+a+2=61+a,因为n为10的最小整数倍数,所以n=70,即a=9.
故答案为:;59;60;9
【分析】(1)根据题干实例计算即可;
(2)根据题干实例计算,只是其中一个数字用a表示而已,通过解一元一次方程求解即可.
11.【答案】(1)
(2)解:“阳光方程”的一个解为,则另一个解为x=,
这两个“阳光方程”的解的差为5,
则或,
解得或.
故的值为或;
(3)解:①y+1;-y-1;
②y=-2024.
【知识点】定义新运算;解含括号的一元一次方程;解含分数系数的一元一次方程
【解析】【解答】解:(1)解x+2m=0得x=-2m.
解3x-2=-x得.
因为一元一次方程x+2m=0和3x-2=-x是"阳光方程",
所以
解得:
故答案为:.
(3)①:关于x的一元一次方程的解为x=2024,那么只有是这个形式的方程,解都不变.所以令x=y+1,则方程的解满足,解为.
方程可变形为:,
故答案为:y+1;-y-1.
②:解得x=2023.
因为一元一次方程和互为阳光方程,
∴一元一次方程的解为x=1-2023,即x=-2022.
∵可变形为:
∴y+2=-2022,
∴y=-2024.
故答案为:y=-2024.
【分析】(1)根据题意分别求出两个方程的解,再建立关于m的方程求解即可;
(2)根据题意把另外一个解设为1-k,建立关于k的方程求解;
(3)①将未知方程变形成的同解方程,即可解决问题;
②先求解方程,再根据"阳光方程"的定义得到方程的解,观察发现变形后就是的同解方程,问题即可解决.
12.【答案】(1);
(2)解:,
,
解得,
∴四周宽度是.
(3)解:∵x=10cm,所以长方形的宽BC长:220-2×10=200(cm).
设每个栏目的水平宽度为,每栏竖行两列中间间隔是,则横向中间间隔为,
根据正方形边长相等可得:,
解得,
∴每个栏目的水平宽度为.
(4)解:∵,
∴长方形栏目与栏目之间中缝的间距为.
【知识点】一元一次方程的实际应用-几何问题;用代数式表示几何图形的数量关系
【解析】【解答】解:(1)由题意得: AB= (330-2x) cm,BC= ( 220-2x ) cm;
故答案为:(330-2x);(220-2x).
【分析】(1)根据图形即可得到AB和BC的长;
(2)根据AB=1.55BC,得到关于x的方程,求解即可.
(3)求出BC长,设每个栏目宽ycm,根据每个正方形的边长相等,每个栏目竖列有4个小正方形,横行有2个小正方形,可得方程,求解即可.
(4)可求出AB长,减3个栏目宽,得到两个中缝总间距,在除以2就得到每一个间距.
13.【答案】(1)24;120°
(2)解:
P为中点,理由如下:
当与线段重合时,
所用时间为S
此时
P为中点
(3)解:或37.
【知识点】角的运算;一元一次方程的实际应用-行程问题;数轴的折线(双动点)模型
【解析】【解答】解:(1)∵OA=12,OB=3OA,
∴OB=36.
∴AB=OB-OA=24.
通过题意,可知点P从点A移动到点B所需时间为:.
∴射线AM旋转的度数为:5°×12=60°.
∴∠OAB=180°-60°=120°.
故答案为:24;120°.
(3)
当时,则旋转或
所用时间为
,
或37.
【分析】(1)由于AB=OB-OA,根据条件先计算OB,再连同OA代入计算AB;
用AB长除以点P降速一半后的速度即可计算出∠OAB;
(2)先计算出BM与AB第一次重合所需时间,用该时间乘以P点运动速度(P先降速一半,然后再降速一半,即=1个单位/秒)得到PB长,然后与(1)中所算出的AB进行比较即可得出结论;
(3)通过画图分析可知, BM与所在直线第二次重合前,BM所在直线与OA所在直线垂直的情况会发生两次,第一次是BM旋转150°,第二次则很容易知道是150°+180°=330°,分别除以速度15°/秒即可算出旋转用时,然后各自加上P点从O点运动到B的时间即可.
14.【答案】(1);
(2)解:因为,,
所以,
因为射线是的角平分线,
所以,
所以;
当位于内部时,如图,
因为平分,
所以,
因为,
所以,
所以,
因为,
所以,
所以;
当位于内部时,如图,
因为,,
所以,
因为平分,
所以, ,
所以,,
因为,
所以,
解得,
综上所述,若,的值为或.
【知识点】角的运算;垂线的概念;角平分线的概念
【解析】【解答】解:(1)由题意得:OA=OB,∠BOA=90°,∠AOQ=∠MOB=α.
当∠MOB=α=26°,MN⊥PQ,
∴∠BOP=90° -α=64°.
∵∠AOM+∠MOB=∠AOB=90°, ∠MOB+∠BOP=∠MOP=90°,
∴∠AOM=∠BOP.
∴∠AOM+∠BOQ=∠BOP+∠BOQ=∠POQ= 180°.
故答案为:64°;180°.
【分析】(1)根据题意得到∠BOP=90° -∠MOB,∠AOM=∠BOP,即可解决问题;
(2)①∠BON=180°-∠BOM,所以根据OC平分∠BOM,∠POC=β,表示出∠BOM即可解决问题;
②旋转过程中,有两种情况都满足∠AOC=2∠AOM,要分别讨论. 当OA位于∠QOM内部时,∠AOC=2∠MOC=2∠BOC,得∠AOM=∠MOC=∠BOC;当OA位于∠POM内部时,∠AOC=∠AOB-∠BOC,∠BOC=∠MOC=90°-∠POC;∠AOM=∠BOM-∠AOB,结合角平分线的定义利用角的和差倍变换即可表示出两个角的度数.
15.【答案】(1)解:当CD边与CA边重合时,∠BCD=∠BCA=90°,
∵CF平分∠BCD,
∴∠DCF=∠BCD=45°,
∵∠DCE=30°,
∴∠ECF=∠DCF﹣∠DCE=15°,
∴∠ECF为15°;
(2)解:设∠ACD为x°,
∵∠ACD=2∠ECF,
∴∠ECF=x°,
∴∠DCF=x°+30°,
∵CF平分∠BCD,
∴∠BCD=2∠DCF=x°+60°,
∵∠BCD+∠ACD=90°,
∴x°+60°+x°=90°,
∴x=15,即∠ACD为15°,
∵
∴线段CD扫过的面积为;
(3)解:当∠ACD<30°时,如图:
∵∠DCE=30°,
∴∠DCF=30°+∠ECF,
∵CF平分∠BCD,
∴∠BCD=2∠DCF=60°+2∠ECF,
∵∠ACD+∠BCD=90°,
∴∠ACD+60°+2∠ECF=90°,
∴∠ACD+2∠ECF=30°;
当30°≤∠ACD<90°时,如图:
∵∠DCE=30°,
∴∠DCF=30°﹣∠ECF,
∵CF平分∠BCD,
∴∠BCD=2∠DCF=60°﹣2∠ECF,
∵∠ACD+∠BCD=90°,
∴∠ACD+60°﹣2∠ECF=90°,
∴∠ACD﹣2∠ECF=30°;
综上所述,当∠ACD<30°时,∠ACD+2∠ECF=30°;当30°≤∠ACD<90°时,∠ACD﹣2∠ECF=30°.
【知识点】角的运算;扇形面积的计算;图形的旋转;角平分线的概念
【解析】【分析】(1)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可得∠DCF=∠BCD,再根据∠ECF=∠DCF-∠DCE,即可求得;
(2)设∠ACD为x°,分别表述出∠ECF,∠DCF,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可得∠BCD,再根据∠BCD+∠ACD=90°列方程,解出x,再根据扇形面积的公式计算面积即可;
(3)分两种情况,当∠ACD<30°和30°≤∠ACD<90°时,先用∠ECF表示出∠BCD,根据∠ACD+∠BCD=90°,即可求得.
16.【答案】(1)解:∵点D、E在直线MN上运动,∠ACB=90°,
∴点E始终在点A的右侧,
∵点D在点A左侧,
∴∠CAD+∠CAE=180°
(2)解:∵点D、E在直线MN上运动,∠ACB=90°,
∴点E始终在点A的右侧,
∵△CDE是直角三角形,
∴∠CDE=90°或∠CED=90°,
①若∠CDE=90°,∠CAD=∠CAE=60°,
,
∴∠ACD=180°﹣∠CDE﹣∠CAD=30°,
∵∠ACB=90°,
∴∠DCB=∠ACB﹣∠ACD=60°
∵CE平分∠BCD,
∴∠DCE=∠ECB=∠BCD=30°,
②若∠CED=90°,∠CAE=60°,
∴∠ACE=180°﹣∠CAE﹣∠CEA=30°,
∵∠ACB=90°,
∴∠BCE=∠ACB﹣∠ACE=60°,
∵CE平分∠BCD,
∴∠DCE=∠ECB=60°
综上所述:∠DCE的度数为30°或60°.
(3)解:探究∠ACE与∠ACD的数量关系,
∵点D、E在直线MN上运动,∠ACB=90°,
∴点E始终在点A的右侧,
①点D在点A左侧时,
,
∵CE平分∠BCD,
∴∠ACD+∠ACE=∠DCE=∠BCE,
∵∠BCE=∠ACB﹣∠ACE=90°﹣∠ACE,
∴∠ACD+∠ACE=90°﹣∠ACE,即∠ACD+2∠ACE=90°,
②点D在点和点E之间时,
,
∵CE平分∠BCD,
∴∠ECB=∠DCE=∠DCB,
∴∠ACB=∠ACD+∠DCB=∠ACD+2∠ECB=90°.
∵∠ACE+∠ECB=∠ACB=90°,
∴∠ECB=90°﹣∠ACE,
∴∠ACD+2(90°﹣∠ACE)=90°,
即2∠ACE﹣∠ACD=90°.
③点D在点E右侧时,
∵CE平分∠BCD,
∴∠ECB=∠DCE=∠DCB,
∵∠ACE=∠ACB+∠BCE=90°+∠BCE,
∴∠BCE=∠ACE-90°.
又∵∠ACD=∠ACB+∠DCB=90°+2∠BCE,
∴∠ACD=∠ACB+∠DCB=90°+2(∠ACE-90°),
即2∠ACE-∠ACD=90°.
【知识点】角的运算;数学思想;角平分线的概念
【解析】【分析】(1)根据点D,A,E的位置关系即可判断∠CAD与∠CAE之间的数量关系;
(2)根据△CDE是直角三角形分∠CDE=90°和∠CED=90°两种情况进行讨论,先计算加ACD(或∠ACE)的值,根据∠ACB=90°,得到∠BCD(或∠BCE)的值,再根据角平分线得∠DCE的值;
(3)探究∠ACE与∠ACD的数量关系时,点E始终在点A的右侧,故分点D在点A左侧,点D在点A和点E之间,点D在点E右侧三种情况进行讨论.
17.【答案】(1)解:,,
,
射线分别是和的角平分线,
,,
;
(2)
(3)分两种情况:
当在三角形内部时,如下图所示:
射线分别是和的角平分线,
,,
,
,
,
,
;
当在三角形外部时,如下图所示:
射线分别是和的角平分线,
,,
,
,
,
,
,
,
,
综上可知,的度数为或
【知识点】角的运算;旋转的性质;角平分线的概念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角的加减运算,角平分线的定义:
(1)根据角的加减运算可先求出,再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求出,,利用角的加减运算可得:,代入数据可求出答案.
(2)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可得,,利用角的加减运算可得:,进而证明,代入数据可求出答案;
(3)分两种情况:当在三角形内部时,利用角的加减运算,可证明;当在三角形外部时,利用角的加减运算,结合可得,代入数据可求出答案.
18.【答案】(1)5;60;3600
(2)解:∵三角板COD绕点O以每秒6°的速度按顺时针方向旋转一周,三角板AOB开始也绕点O以每秒10°的速度按相同方向旋转,
∴两个三角板的速度差为每秒4°,
∵∠AOD=60°,当∠AOD=0°时,边OA与边OD第一次重合,
∴60÷4=15(秒),
∴再经过15秒边OA与边OD第一次重合.
(3)解:两个三角板同时按顺时针方向再次转动一周后停止,
∴0°<旋转角度<360°,
边OA与边OD重合,两个三角板再次转动15°,边OB恰好平分∠COD,∠COB=∠BOD=45°,
此时经过15÷4=秒,边OB恰好平分∠COD,
∵三角板COD绕点O以每秒6°的速度按顺时针方向旋转一周,三角板AOB开始也绕点O以每秒10°的速度按相同方向旋转,
∴三角板AOB旋转速度快,旋转一周后停下,三角板COD还在旋转,
∵边OB恰好平分∠COD,
∴∠COB=∠BOD=45°,
∵∠AOB=60°,
∴∠AOD=15°,
∴三角板AOB经过360°÷10°=36(秒)停下,三角板COD经过36秒旋转了36×6°=216°,还需要旋转360° 216°=144°停止,
此时经过36+(144° 15°)÷6=57.5秒,边OB恰好平分∠COD,
∴经过或57.5秒,边OB恰好平分∠COD.
【知识点】角的运算;图形的旋转;旋转的性质;角平分线的概念
【解析】【解答】解:(1)据题意得∠BOC为旋转角,
∵三角板COD的边OC恰好分∠AOB,∠AOB=60°,
∴∠BOC=30°,∠COA=30°,
∵三角板COD绕点O以每秒6°的速度按顺时针方向旋转一周,经过t秒,
∴t=30÷6=5(秒),
∵∠COD=90°,
∴∠AOD=∠COD ∠COA=90° 30°=60°=3600',
故答案为:5,60,3600.
【分析】(1)根据三角板COD的边OC恰好分∠AOB,可得∠AOB=60°,再结合三角板COD绕点O以每秒6°的速度按顺时针方向旋转一周,求出t,最后求出∠AOD的度数即可;
(2)先求速度差,再利用旋转角除以速度差,即可求出时间;
(3)先分析两个三角板旋转多少度,才能使边OB恰好平分∠COD,再根据两个三角板的旋转速度,求出时间即可.
19.【答案】(1)30
(2)解:,
,
OE恰好平分,
,
.
(3)解:情况一:
,
,
,
;
情况二:,
,
,
,
.
综上所述,秒或秒时,.
【知识点】角的运算;一元一次方程的实际应用-几何问题;角平分线的概念
【解析】【解答】解:(1)根据题意得,
∴;
故答案为:30
【分析】(1)根据题意得,由,计算求解即可;
(2)由平角的性质得出 ,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可得,进而可得答案;
(3)由题意分类讨论:OC在三角形的外部;OC在三角形的内部,分别计算求解即可.
20.【答案】(1)
(2)解:①由题意得:,,
∴,
∵,
∴,
即;
②同理,,,
∴,
∵,
则,
即;
拓广探索:
(3)解:同理,由题意得:,,
则,
∵,
∴,
即.
【知识点】角的运算;翻折变换(折叠问题)
【解析】【解答】解:(1)由折叠知:∠APN=∠QPN,∠BPM=∠QPM,
∵∠APN+∠QPN+∠BPM+∠QPM=180°,
∴∠QPN+∠QPM=∠NPM=90°.
故答案为:90°.
【分析】(1)由折叠知∠APN=∠QPN,∠BPM=∠QPM,根据平角的定义即可求解;
(2)①由折叠知,,由平角的定义可得,据此求出,再利用角的和差即可求解;
②由折叠知,,由平角的定义可得,据此求出,再利用角的和差即可;
(3)由折叠知,,由平角的定义可得,据此可得,再利用即可求解.
21.【答案】解:(1)30
(2),
,
OE恰好平分,
,
.
(3)情况一:
,
,
,
;
情况二:,
,
,
,
.
综上所述,秒或秒时,.
【知识点】角的运算;角平分线的性质;一元一次方程的实际应用-几何问题
【解析】【解答】(1),,
,
.
故答案为30.
【分析】(1)根据题意,结合给定的图形,利用角的和差,求得,进而求得的值.
(2)根据角的平分线的定义,求得,再根据角度和差,求得的值,即可得到答案.
(3)根据题意,画出图形,分类两种情况讨论,根据角的和差,列出方程,即可求解.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