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教学目标
1、把握文章思想内容的要点,深入理解文章前后两部分的内在联系。2、学习在叙事中直抒胸臆,披露人物内心活动,表现人物个性的心理描写方法。3、学习为自己写一篇小传。
2学情分析
初一学生个性张扬,对自己充满好奇。之前所学《鲁迅自传》可谓文笔凝练,《毛泽东的少年时代》可谓动人情思,本课《第一千个球》可谓简洁细腻(以片段形式自述,以心理描写为主),而老师写的小传则短小诙谐,学生在领略不同写法的自传后,定想为自己书写一笔,老师顺势给出写作指导,让学生当堂完成小传写作,互相点评,增进了解。
3新设计
1、以现场直播的形式再现比赛场景,新颖独特,并可提升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与口头表达能力。
2、透析心理描写,分析人物形象,让学生体悟描写方法与塑造人物之间的联系。
3、老师给出写作示范与写作指导,既激发学生写作兴趣,又传授学生写作技巧。
4重点难点
通过心理描写分析人物形象
两篇自传对比阅读
为自己写一篇小传
5教学过程
5.1 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第一千个球》教案
《第一千个球》教案
一、导入
在足球世界里,激情永驻、奇迹常在,球员们演绎了精彩,彰显了魅力,是他们把人类生命的力量之美推向极致,是他们把人类生命的智慧之美尽情展示,他们有资格赢得欢呼,博得喝彩,或许每个人心中都有自己崇拜的球星,罗纳尔多、贝克汉姆、齐达内、欧文等等等等,但被世界公认为球王的只有一个,他就是贝利,此人物到底如何传奇,竟有这样尊贵的身份和荣耀,我们不妨走进他。
二、贝利简介
全班齐读贝利简介。
贝利,1940年10月30日生于巴西。被国际足球界视为20世纪最佳运动员。他以卓越的球艺,上乘的球德,赢得了“黑色珍珠”的美誉,被推上了“足球之王”的宝座。这位世界足球奇才在1956年至1977年的21年足球生涯中,共参加了1366场比赛,射进1281个球。他几乎赢得了国际足坛上一切成就。
三、学习目标
1、把握文章思想内容的要点,深入理解文章前后两部分的内在联系。
2、学习在叙事中直抒胸臆,披露人物内心活动,表现人物个性的心理描写方法。
3、学习自传写法,为自己写一篇小传。
四、赛场实况
第一千个球是贝利足球生涯中的一次超越,说到它,我们还要穿越时空,回到上个世纪六十年代末的比赛现场。
1969年11月19日,在巴西里约热内卢的马拉卡那体育场,桑托斯队和达伽马队在滂沱的大雨中激烈交战,就是在这场比赛中,贝利踢进了他的第一千个球。
五、内容探究(第一部分)
带着下列问题,自由朗读第一部分。
1、第一千个球将以什么方式完成?
2、球如何进入球网?
3、哪些动词,形象地写出球迷们对贝利的热爱?
阅读后,学生回答以上问题,老师点评。
六、现场直播
罗列信息并非难事,我们从中感受到了什么?仍然是白纸黑字。为了更直观、更形象一些,我做了两幅漫画,一幅是进球图,一幅是欢呼图。我采用了夸张的元素,想尽可能地渲染当时的气氛,只可惜画面是瞬间的定格,无法让人身临其境,如果配上解说,就能弥补遗憾,大家愿意尝试吗?(学生愿意)现在进行小组讨论,待会,我们推选体育评论员作现场报道。要不要来点感觉?(学生同意)老师播放1998年世界杯主题曲。
现在请导播把画面切入马拉卡那体育场。
学生回答,老师点评。
七、心理描写
第一千个球入网成功,我们不得不叹服贝利的球技。千球梦想终于实现,面对这至关重要的一踢,贝利进行了怎样的心理挣扎。
进球前的心理
“我极力保持清醒的头脑,忘记这球对我、
对我的足球生涯、对我的球队的重要性。”
“刹那间,我想起了很久以前在一次少年队比
赛中我没有踢进罚球,我又克制自己不去想它。”
“我告诉自己站得越久,失球的机会大。要是
踢不进,那也无所谓,还有别的机嘛!”
极力保持清醒的头脑,试图平静;刹那间,回想起曾经的一次失误,心中再起波澜;后来用理智宽慰自己,趋于镇定。想平静,不得平静,到趋于平静,我们用一个短语来概括贝利此时的心情,即为紧张却不慌乱。能在关键时刻做到不慌乱则是贝利的过人之处。
进球后的心理
“在我看来,这两件事的重要性简直无法
相提并论。不只一次而是两次把人送上月球,
比发生在足球场上的任何事当然重要得多。”
“但在那个时候,我还是为自己终于破了
千球大关而感到十分高兴。”
踢进一千个球对于运动员来说应该是职业生涯的里程碑,贝利自然高兴,但他依然认为这与把人送上月球事件的重要性无法相提并论,可谓得意却不忘形。
八、内容探究(第二部分)
依次完成下列任务:
1、贝利做了什么事,正巧碰到父亲,脸都吓白了?2、父亲是怎样教育贝利的,分角色朗读5-18自然段。3、针对这种教育方式,请谈谈你的看法。
请同学们看黑板,本课结构清晰,由小标题自然划分部分,一目了然,但为什么要把这两个片段放在一起,我迷惑不解,谁来告诉我。
学生回答,指出因果关系。(见板书)
九、对比阅读
这篇《可雨自传》是我的人生过往,今天拿来与《第一千个球》作比较,在我读完之后,请大家找出两篇自传的不同之处,可以从写作顺序、语言特点等方面入手。
可雨自传
公元前278年的五月初五,屈原走了;公元1979年的五月初五,可雨来了。时间相差两千多年,却因了他的缘故,每逢端午,普天同庆为我祝寿,这般阳春恩泽,无以为报,只有学他为人,正直忠诚。
幼时体弱多病,甚难养活,祖父母怜我,事事由我,以至性格顽劣,不足为奇。
六岁入学,七岁仍不知学习是何。稍大些,读了一本《伟人的足迹》,似有所悟,于是闻鸡起舞,挑灯苦读,十年寒窗,终成学业。
大学毕业,成为老师。工作后,当过班主任,可谓“升官”,不求官大,但求师生融洽;有了固定收入,可谓“发财”,不求财多,但求桃李天下。兴趣使然,别无所求,满足之余,更懂珍惜.因此,教书做事,均求认真,不敢马虎,惟恐出错;偶有小小成绩,断不敢沾沾自喜,深知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十、随堂小练
为自己写一篇小传。
十一、写法指导
自传特点:
自传的作用在于让别人了解自己所走过的生活道路。为达此目的,作者就要把自己的经历系统而又有重点地介绍出来。
四点忠告:
1、实事求是,不能夸大其词。
2、重点突出,不能泛泛而谈。
3、个性鲜明,不能普普通通。
4、内容完整,不能有头无尾。
学生展示,教师点评。
板书:
第一部分第二部分
第一千个球慈父与恩师
球艺精湛、人品优秀得益于良好的家庭教育
(果)(因)
课件17张PPT。第一千个球球王贝利 贝利,1940年10月30日生于巴西。被国际足球界视为20世纪最佳运动员。他以卓越的球艺,上乘的球德,赢得了“黑色珍珠”的美誉,被推上了“足球之王”的宝座。这位世界足球奇才在1956年至1977年的21年足球生涯中,共参加了1366场比赛,射进1281个球。他几乎赢得了国际足坛上一切成就。贝利简介:学习目标:
1、把握文章思想内容的要点,深入理解文章前后两部分的内在联系。
2、学习在叙事中直抒胸臆,披露人物内心活动,表现人物个性的心理描写方法。
3、学习为自己写一篇小传。 1969年11月19日,在巴西里约热内卢的马拉卡那体育场,桑托斯队和达伽马队在滂沱的大雨中激烈交战,就是在这场比赛中,贝利踢进了他的第一千个球。赛场实况: 带着下列问题,自由朗读第一部分.1.第一千个球将以什么方式完成?2.球如何进入球网?3.哪些动词,形象地写出球迷们对贝利的热爱?“我极力保持清醒的头脑,忘记这球对我、对我的足球生涯、对我的球队的重要性。”“刹那间,我想起了很久以前在一次少年队比赛中我没有踢进罚球,我又克制自己不去想它。”“我告诉自己站得越久,失球的机会大。要是踢不进,那也无所谓,还有别的机嘛!”进球前的心理试图
平静再起
波澜趋于
镇定紧张却不慌乱“在我看来,这两件事的重要性简直无法相提并论.不只一次而是两次把人送上月球,比发生在足球场上的任何事当然重要得多.”“但在那个时候,我还是为自己终于破了千球大关而感到十分高兴.”进球后的心理得意却不忘形第二部分探究:1、贝利做了什么事,正巧碰到父亲,脸都吓白了?2、父亲是怎样教育贝利的,分角色朗读5-18自然段。3、针对这种教育方式,请谈谈你的看法。学习要点: 公元前278年的五月初五,屈原走了;公元1979年的五月初五,可雨来了。时间相差两千多年,却因了他的缘故,每逢端午,普天同庆为我祝寿,这般阳春恩泽,无以为报,只有学他为人,正直忠诚。
幼时体弱多病,甚难养活,祖父母怜我,事事由我,以至性格顽劣,不足为奇。
六岁入学,七岁仍不知学习是何。稍大些,读了一本《伟人的足迹》,似有所悟,于是闻鸡起舞,挑灯苦读,十年寒窗,终成学业。
大学毕业,成为老师。工作后,当过班主任,可谓“升官”,不求官大,但求师生融洽;有了固定收入,可谓“发财”,不求财多,但求桃李天下。兴趣使然,别无所求,满足之余,更懂珍惜.因此,教书做事,均求认真,不敢马虎,惟恐出错;偶有小小成绩,断不敢沾沾自喜,深知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可雨自传拓展延伸之比较阅读《第一千个球》 《可雨自传》 写作顺序 倒 叙 顺 叙语 言 朴实无华 简洁幽默…… …… …… 为自己写一篇小传。随堂小练:写作指导自传特点:
自传的作用在于让别人了解自己所走过的生活道路。为达此目的,作者就要把自己的经历系统而又有重点地介绍出来。四点忠告:
1、实事求是,不能夸大其词。
2、重点突出,不能泛泛而谈。
3、个性鲜明,不能普普通通。
4、内容完整,不能有头无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