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教学目标
1.掌握课文内容,了解爱因斯坦的主要事迹和性格特征及人格魅力;
2.指导学生通过分析人物形象,培养学生高度的概括能力;
2学情分析
根据爱因斯坦的姐姐玛亚在一部从未出版过的自传中称,爱因斯坦的智力发展很慢,而且到了很晚才开始会说话。玛亚说:“当爱因斯坦刚出生的时候,母亲看见他那又巨大又有棱角的后脑勺都快吓坏了。”
3重点难点
重点:
了解爱因斯坦的主要事迹和性格特征及人格魅力;
难点:
让学生理解一个人的成功不是偶然的,更多的是靠自己的勤奋。
4教学过程
4.1 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少年爱因斯坦
1.情境导入
以前曾流传过许多关于爱因斯坦具有超自然能力的各种传说。最为典型的一个故事,称爱因斯坦小时候说出的第一句话竟然是抱怨牛奶太热了,目瞪口呆的父母问他为什么以前一直不开口说话,谁料这个小天才回答:“因为,以前的一切都没有什么问题呀!”
活动2【讲授】少年爱因斯坦
1.课前热身
带着问题读课文:爱因斯坦小时候是什么样子的?他是那种老师宠爱的学生吗?他是不是很爱思考问题?他为什么能成为伟大的科学家呢?
2.合作探究
整体感知
1在学习小组内读通全文,理解掌握生字新词。
2了解爱因斯坦少年时期的主要事迹,理清文章的行文思路。
3找出文章的过渡句并说出其作用。
学习小结
(1)内容总结:学生自行总结。
(2)方法总结
教给学生作文的方法、过渡句的运用在文章的结构中至关重要的作用。
活动3【活动】少年爱因斯坦
师生互动:
互动1
读通全文,圈点生字新词,利用工具书及文下注释理解并掌握生字新词,在学习小组以内讨论文章中不懂或难以理解的句段。
明确 :
1师生共同整理生字新词。
超乎寻常 爱不释手 雄心勃勃 如醉如痴
遏止:阻止。
孤僻:孤独古怪。
早慧:心智发育比平常人要早。
涓涓:细水慢流的样子。
不解之缘:难以分开的缘分。
腼腆:害羞,举止不自然。
井然有序:整齐,有秩序。
跃跃欲试:形容心里急切地想试试。
想入非非:指苦思冥想或异想天开。
流连忘返:留恋景色或某种事物,舍不得离开,而忘了回去。
怡然自得:形容安适、愉快而又自我陶醉的模样。
怡然,安适、愉快的样子。
2教师组织学生自由讨论课文内容,针对自己不懂或难以理解的句段质疑解疑。
互动2
细读课文,了解爱因斯坦的主要事迹。
明确:
三岁时,陶醉于母亲的钢琴曲,表现出对音乐的早慧。
四五岁时,被袖珍罗盘迷住,转动着大眼睛寻求答案。
五岁时,因为愿意慢慢独立思考,所以回答老师的提问时显得反应迟钝。
六岁时,要求拉小提琴。
七岁时,还没有学会说话。
十岁时,已经是暴力专制制度的反对者。
十二岁时,已能独自证明数学定理。
互动3
本文篇幅虽较长,作者的叙述却如行云流水,你知道关键原因是什么吗?请找出关键语句。
明确:
关键句子有:“尽管如此,这个小孩子对音乐的早慧却使他的母亲大为吃惊”,“对音乐的早慧仅仅是这个孤僻孩子与众不同的一个方面,加上他对周围事物的观察又是那样细心,致使家人觉得这个孩子有点毛病”,“在这期间,使少年爱因斯坦大放异彩的,不仅有他自身的力量,还有一种外来的因素”。
这些句子是在文章中起承上启下作用的过渡句,它们使文章条理清晰,行文流畅。
活动4【练习】少年爱因斯坦
解释下列词语:
跃跃欲试:形容心里急切地想试试。
怡然自得:形容非常喜悦。
不解之缘:难以分开的缘分。
流连忘返:留恋佳境,舍不得离开,而忘了回去。
井然有序:形容非常整齐有条理。
大名鼎鼎:名气很大。
活动5【测试】少年爱因斯坦
指出下列句子中的错别字并更正。
1每当困遐的时候,她便习惯地坐在钢琴前,弹起心爱的名曲。
“困遐”改为“闲暇”。
2在这期间,使爱因斯坦头脑放异采的,不仅有他自身的力量,还有一种外来的因素。
“采”改为“彩”。
3每天,他只希望早点放学,躲在家里,在自己理想和希望的世界慢游。 “慢”改为“漫”。
4教师们赚他“生性孤僻,智力迟钝”,责备他不守纪律,想入非非。
“赚”改为“嫌”。
(3)填入下列句子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B )
日月星辰的运行是多么 ,分子原子的运动又是多么 ,同这些多彩的读物相比,课堂上那些呆板的功课是多么 啊!
A.庄重 精彩 无聊 B.庄严 精微 无聊
C.庄严 精细 枯燥 D.庄重 精微 枯燥
(4)指出下列加点成语使用的错误之处。
1这篇文章不仅结构混乱,而且文不加点,令人费解。
答:“文不加点”不是“写文章不加标点”,而是“形容写文章很快,不用涂改就能写成。”
2发展生产力是当前首当其冲的大事,是一切工作的重中之重。
答:“首当其冲”不是“首要”之意,它比喻最先受到冲击、压力、攻击或首先蒙受灾难。
3《三国演义》中《火烧赤壁》一回,活画了蒋干这个不学无术、胸无城府的腐儒形象。
答:“胸无城府”,形容襟怀坦白,不隐瞒什么。含褒义。
4《春天的故事》曲词优美,为群众喜闻乐见,真不愧为阳春白雪。
答:“阳春白雪”,比喻高深的不通俗的文学艺术。
活动6【作业】少年爱因斯坦
课堂语文练习
课件11张PPT。节假日,在狭窄的街道上,人们常常见到一个满脸胡子,衣着不整,流浪汉一般的人,一手推这婴儿车,一手拿着一本书,聚精会神地阅读,有时还停下来,把书放到婴儿车里,掏出笔和纸写点什么。1.小布什2.爱因斯坦3.周杰伦
少年爱因斯坦 有一天,在公共汽车上,著名学者爱因斯坦把眼镜弄掉了,他弯下腰去拣,但没有找到。这时,坐在爱因斯坦对面的一个小姑娘把眼镜拣起来递给了他。
“谢谢,小姑娘,你真可爱。告诉我你叫什么名字?”
“克拉拉·爱因斯坦,爸爸。”
“为了惩罚我对权威的蔑视,命运使我自己成为一个权威。”阿尔伯特·爱因斯坦(Albert Einstein)
1879年生于德国。苏黎士理工大学毕业后,在伯尔尼国家专利局工作。1905年发表了特殊相对论。以后历任布拉格大学、苏黎士理工大学、柏林大学教授,威廉皇家学会物理学研究所所长等职。1916年完成了一般相对论理论,1921年获诺贝尔物理学奖。1955年受纳粹迫害,亡命美国。晚年曾带头呼吁反核运动。
“尽管你在某项工作中被认为是无能之辈,但你仍有机会获诺贝尔奖。”
字词
说出下列词语的
匀称 遏止 光芒 大放异彩 流露 反感
修养 沉浸 显然 陶醉 泛滥 不解之缘写出下列词语的
涓涓细流 爱不释手 腼腆 琢磨 匀称 羡慕 怡然自得 遏止 意思读音第一部分(1—4段)介绍小爱因斯坦的智力令人担忧。
第二部分(5—33段)叙述少年爱因斯坦的学习经历。
第一层(5—12段)幼年爱因斯坦表现出来的音乐天赋。
第二层(13—18段)幼年爱因斯坦表现出来的独立思考的习惯。
第三层(19—20段)少年爱因斯坦的正义感。
第四层(21—24段)少年爱因斯坦勤学好问。
地五层(25—33段)少年爱因斯坦表现出来的科学天赋。文章脉络爱因斯坦小时侯学习的最大特点就是对科学和真理充满好奇,并且爱读书爱思考爱提问爱钻研思考思考与练习你怎样看待爱因斯坦对当时学校教育的不满?你对某些教育方式不满时,是怎样想和怎样做的?1.退学 居家自学,就像什么都没发似的
2.屈服 心里不爽,但还是认真读书
3.提议 提出意见,找校方提意见,照常读书
4.逃走 离家出走,闯出自己的一片天下
5.勾结 勾结同学,集体造反令老师为难
6.拼命 找老师拼,强行令老师改变BYEBY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