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教学目标
1、了解少年爱因斯坦的学习经历,学习他对科学和真理充满好奇,爱读书,爱思考,爱提问,爱钻研的优秀品质。2、了解“先抑后扬”的写作方法。3、领会人物肖像描写方法之“画眼睛”对表现人物心灵的作用。
2学情分析
大部分学生能够按老师的要求结合同步练习册对课文进行预习,并利用早读课时间朗读课文,这有利于老师讲课,同学们对课文知识掌握得更加牢固,从而过到学习本课的目标。
3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少年爱因斯坦的学习经历,学习他对科学和真理充满好奇,爱读书,爱思考,爱提问,爱钻研的优秀品质。
难点:领会人物肖像描写方法之“画眼睛”对表现人物心灵的作用。
4教学过程
4.1 一学时
教学活动
活动1【讲授】少年爱因斯坦
课前预习:
1、利用早读课时间朗读课文。
2、结合同步练习册中的自主预习一、二题预习课文。
教学过程:
一、爱因斯坦简介:
著名物理学家,犹太后裔。生于德国。1900年毕业于苏黎世工业大学,加入瑞士籍,
1913年回德国,当选为普鲁士科学院院士,
1921年发现光电效应理论,获诺贝尔物理学奖。
1933年因受纳粹政治迫害,迁居美国,
1940年入美国籍,在物理学多个领域均有重大贡献。其中最重要的是建立了狭义相对论(1905年),并在这个基础上推广为“广义相对论”还提出了光的量子概念,对宇宙学说也有贡献。
二、字词掌握。
三、自主学习:按照时间顺序,归纳出爱因斯坦都有些什么经历?
年 龄 经 历
三岁时 陶醉于母亲的钢琴曲,表现出对音乐的早慧 。
四五岁 时被袖珍罗盘迷住,转动着大眼睛寻求答案。
五岁时 因为慢慢独立思考,所以回答老师的提问反应迟钝。
六岁时 要求拉小提琴。
七岁时 还没有学会说话。
十岁时 已经是暴力专制制度的反对者。
十二岁时 已能独立证明数学定理。
四、议一议:
1. 你认为爱因斯坦是个怎样的孩子?
爱因斯坦是一个沉静而孤僻、相貌丑陋的孩子,他语言发育很迟缓,语言表达能力极差,但是他却有着不同寻常的音乐天赋,有独立思考的习惯,富有正义感,并且勤学好问,在十几岁时就具有很高的科学天份。
2、 爱因斯坦小时候学习最大的特点是什么?
对科学和真理充满好奇,爱读书,爱思考,爱提问,爱钻研。
文章结构:第一部分(1~4段)简介小爱因斯坦的智力让人担忧。
第二部分(5~33段)叙述少年爱因斯坦的学习经历。
六、学习先抑后扬的写作方法。
先抑后扬,也叫欲扬先抑,是一种写作手法,指为肯定某人、事、景、物,先用曲解或嘲讽的态度尽力去贬低或否定它的一种构思方法。运用此种构思法要注意抑少扬多,扬能压抑。
先写坏的,后写好的,就好像山峰要用低谷来衬托。 前后形成鲜明对比,使文章更精彩, 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
七、语言赏析:
文中多处描写了爱因斯坦的眼睛,这对表现人物起什么作用?(思考与练习三)
并读一读:体会“画眼睛”在文中的作用。
1、“难道小阿尔伯特是低能儿?是傻子?”他们又否定了自己的想法,因为从孩子那又忽闪的棕色大眼睛里,流露出多么明亮的光彩啊!
(从眼睛流露出的光彩给人希望,他是个聪明的孩子)
2、只见他歪着头,闪着聪明的眼睛,在那儿认真地听呢。从那变化的眼神和表情中可以看出,他显然被其中的音乐形象陶醉了。难道他理解了吗?
(写出他对音乐的入迷,表现他对音乐的早慧)
3、父亲给他一个袖珍罗盘玩……他转动着一双大眼睛,寻思着:这是为什么呢?
(虽不会说话,但很善于思考)
4、他第一次见到阿尔伯特时,发现这个十二岁的男孩,虽然性格腼腆,但一双棕色的眼睛却总是闪烁着异样的光芒,他觉得这是个不寻常的少年。
(通过对眼睛描写,判定他天生睿智,是个不平凡的孩子。)
八、小结:
“画眼睛”在文中的作用:
写人物传记时,突出人物个性的方法,除了心理描写,还可以外貌、神态等的描写。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画眼睛”对表现人物心灵,反映人物性格有着很重要的意义。
九、看一看猜一猜。
1、两弯似蹙(cù)非蹙罥(juàn)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态生两靥(yè)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 ----林黛玉
曹雪芹《红楼梦》
2、他的身材增加了一倍;先前的紫色圆脸,已经变作灰黄,而且加上了很深的皱纹;眼睛也像他父亲一样,周围都肿得通红,我知道,在海边种地的人,终日吹着海风,大抵是这样的。 ——闰土 鲁迅《故乡》
身长九尺,髯(rán )长二尺;面如重枣,唇若涂脂;丹凤眼,卧蚕眉:相貌堂堂,威风凛凛。 ——关羽 罗贯中《三国演义》
十、成功的秘诀:
有一次,一个美国记者问爱因斯坦关于他成功的秘决。他回答:“早在1901年,我还是二十二岁的青年时,我已经发现了成功的公式。我可以把这公式的秘密告诉你,那就是:
A = X + Y + Z
成功=努力劳动+正确方法+少说空话
十一、爱因斯坦名言:
1. 我从来不把安逸和快乐看作是生活目的本身——这种伦理基础,我叫它猪栏的理想。
2. A=X+Y+Z 成功=努力工作+正确的方法+少说空话
3. 世界上最美好的东西莫过于有几个头脑和心地都很正直严谨的朋友。
4.我没有什么特别的才能,不过喜欢寻根刨底地追究问题罢了。
5.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十二、练习:根据意思说出相应的词语:
⑴音乐和他结下了难以分开的缘分,他虽然没有走职业音乐家的道路,但那把心爱的小提琴却陪伴了他一生。 (不解之缘)
⑵这实在是对小孩子好奇心的一种挑逗,阿尔伯特心里急切地想试试了。 (跃跃欲试)
⑶他讲的那些德国古典作品,常常使阿尔伯特陷入沉思,有时竟留恋佳境,舍不得离开,而忘了回去。 (流连忘返)
⑷每当他看到有人在军乐队的伴奏下形容喜悦,自己感到得意或舒适地操练步伐的时候,他不是掉过头去,便是愤愤地说:…… (怡然自得)
十三、思考与练习四:你怎样看待爱因斯坦对当时学校教育的不满?你对某些教育方式不满时,是怎样想和怎样做的?
1.退学 居家自学,就像什么都没发似的
2.屈服 心里不爽,但还是认真读书
3.提议 提出意见,找校方提意见,照常读书
4.逃走 离家出走,闯出自己的一片天下
5.勾结 勾结同学,集体造反令老师为难
6.拼命 找老师拼,强行令老师改变
十四、总结。
十五、作业:做同步练习册合作探究第一、二、三题。
板书设计:
一、幼年堪忧(相貌丑、说话晚、反应慢)----------先抑
二、学习经历(音乐天赋、独立思考、有正义感、勤学好问、科学天赋)------------后扬
课件24张PPT。
少年爱因斯坦教学目标领会人物肖像描写方法之“画眼睛”对表现人物心灵的作用了解“先抑后扬”的写作方法了解少年爱因斯坦的学习经历,学习他对科学和真理充满好奇,爱读书,爱思考,爱提问,爱钻研的优秀品质010203爱因斯坦和妹妹马雅爱因斯坦和米列娃爱因斯坦简介著名物理学家,犹太后裔。生于德国。1900年毕业于苏黎世工业大学,加入瑞士籍,
1913年回德国,当选为普鲁士科学院院士,
1921年发现光电效应理论,获诺贝尔物理学奖。
1933年因受纳粹政治迫害,迁居美国,
1940年入美国籍,在物理学多个领域均有重大贡献。其中最重要的是建立了狭义相对论(1905年),并在这个基础上推广为“广义相对论”还提出了光的量子概念,对宇宙学说也有贡献。字词掌握1、生字
孤僻 涓涓
腼腆 遏止
棕色 闲暇
迟钝 怡然自得
羞怯 脊梁
pìjuānmiǎn tiǎnèzōngxiádùnjǐqiè yí陶醉于母亲的钢琴曲,表现出对音乐的早慧 。时被袖珍罗盘迷住,转动着大眼睛寻求答案。 因为慢慢独立思考,所以回答老师的提问反应迟钝要求拉小提琴。 还没有学会说话。已经是暴力专制制度的反对者。(有正义感)已能独立证明数学定理。 (爱提问、刻苦钻研) 按照时间顺序,归纳出爱因斯坦都有些什么经历?自主学习1. 你认为爱因斯坦是个怎样的孩子?2. 爱因斯坦小时候学习最大的特点是什么? 爱因斯坦是一个沉静而孤僻、相貌丑陋的孩子,他语言发育很迟缓,语言表达能力极差,但是他却有着不同寻常的音乐天赋,有独立思考的习惯,富有正义感,并且勤学好问,在十几岁时就具有很高的科学天份。 对科学和真理充满好奇,爱读书,爱思考,爱提问,爱钻研。议一议文章结构第一部分(1~4段)简介小爱因斯坦的智力让人担忧。
第二部分(5~33段)叙述少年爱因斯坦的学习经历。先抑后扬 先抑后扬,也叫欲扬先抑,是一种写作手法,指为肯定某人、事、景、物,先用曲解或嘲讽的态度尽力去贬低或否定它的一种构思方法。运用此种构思法要注意抑少扬多,扬能压抑。
先写坏的,后写好的,就好像山峰要用低谷来衬托。 前后形成鲜明对比,使文章更精彩, 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
一、幼年堪忧(相貌丑、说话晚、反应慢)----------先抑
二、学习经历(音乐天赋、独立思考、有正义感、勤学好问、科学天赋)
------------后扬
本文用欲扬先抑的写法表现了他对科学和真理的好奇,高度赞扬了他爱读书、爱思考、爱提问、爱钻研的学习精神。 文中多处描写了爱因斯坦的眼睛,这对表现人物起什么作用?(思考与练习三)读一读:体会“画眼睛”在文中的作用。语言赏析1、“难道小阿尔伯特是低能儿?是傻子?”他们又否定了自己的想法,因为从孩子那又忽闪的棕色大眼睛里,流露出多么明亮的光彩啊!
2、只见他歪着头,闪着聪明的眼睛,在那儿认真地听呢。从那变化的眼神和表情中可以看出,他显然被其中的音乐形象陶醉了。难道他理解了吗?
3、父亲给他一个袖珍罗盘玩……他转动着一双大眼睛,寻思着:这是为什么呢?
4、他第一次见到阿尔伯特时,发现这个十二岁的男孩,虽然性格腼腆,但一双棕色的眼睛却总是闪烁着异样的光芒,他觉得这是个不寻常的少年。(从眼睛流露出的光彩给人希望,他是个聪明的孩子。)(写出了他对音乐的入迷,表现他对音乐的早慧。)(虽不会说话,但很善于思考。)(通过对眼睛描写,判定他天生睿智,是个不平凡的孩子。)总结 写人物传记时,突出人物个性的方法,除了心理描写,还可以外貌、神态等的描写。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画眼睛”对表现人物心灵,反映人物性格有着很重要的意义。“画眼睛”在文中的作用:看一看猜一猜1、两弯似蹙(cù)非蹙罥(juàn)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态生两靥(yè)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
----林黛玉
曹雪芹《红楼梦》 2、他的身材增加了一倍;先前的紫色圆脸,已经变作灰黄,而且加上了很深的皱纹;眼睛也像他父亲一样,周围都肿得通红,我知道,在海边种地的人,终日吹着海风,大抵是这样的。
——闰土
鲁迅《故乡》 3、身长九尺,髯(rán )长二尺;面如重枣,唇若涂脂;丹凤眼,卧蚕眉:相貌堂堂,威风凛凛。
——关羽 罗贯中《三国演义》 有一次,一个美国记者问爱因斯坦关于他成功的秘决。他回答:“早在1901年,我还是二十二岁的青年时,我已经发现了成功的公式。我可以把这公式的秘密告诉你,那就是:成功的秘诀成功=努力劳动+正确方法+少说空话A = X + Y + Z 1. 我从来不把安逸和快乐看作是生活目的本身——这
种伦理基础,我叫它猪栏的理想。
2. A=X+Y+Z
成功=努力工作+正确的方法+少说空话
3. 世界上最美好的东西莫过于有几个头脑和心地都很
正直严谨的朋友。
4.我没有什么特别的才能,不过喜欢寻根刨底地追究
问题罢了。
5.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爱因斯坦名言练习:根据意思说出相应的词语:
⑴音乐和他结下了难以分开的缘分,他虽然没有走职业音乐家的道路,但那把心爱的小提琴却陪伴了他一生。
⑵这实在是对小孩子好奇心的一种挑逗,阿尔伯特心里急切地想试试了。
⑶他讲的那些德国古典作品,常常使阿尔伯特陷入沉思,有时竟留恋佳境,舍不得离开,而忘了回去。
⑷每当他看到有人在军乐队的伴奏下形容喜悦,自己感到得意或舒适地操练步伐的时候,他不是掉过头去,便是愤愤地说:……
不解之缘跃跃欲试流连忘返怡然自得思考思考与练习四.你怎样看待爱因斯坦对当时学校教育的不满?你对某些教育方式不满时,是怎样想和怎样做的?1.退学 居家自学,就像什么都没发似的
2.屈服 心里不爽,但还是认真读书
3.提议 提出意见,找校方提意见,照常读书
4.逃走 离家出走,闯出自己的一片天下
5.勾结 勾结同学,集体造反令老师为难
6.拼命 找老师拼,强行令老师改变教学目标领会人物肖像描写方法之“画眼睛”对表现人物心灵的作用了解“先抑后扬”的写作方法了解少年爱因斯坦的学习经历,学习他对科学和真理充满好奇,爱读书,爱思考,爱提问,爱钻研的优秀品质010203作业:做同步练习册合作探究第一、二、三题。
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