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 *少年爱因斯坦 课件+教案 (4)

文档属性

名称 8. *少年爱因斯坦 课件+教案 (4)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语文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04-14 15:16:51

文档简介

1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1)掌握孤僻、腼腆、遏止等字词;(2)了解少年爱因斯坦的学习经历;(3)找出描写少年爱因斯坦的眼睛的句子,领会“画眼睛”对表现人物心灵的作用。
2.过程与方法:圈画、小组合作探究。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少年爱因斯坦勤学好问爱思考的优秀品质。
2重点难点
(1)了解少年爱因斯坦的学习经历;
(2)找出描写少年爱因斯坦的眼睛的句子,领会“画眼睛”对表现人物心灵的作用。
3学情分析
《少年爱因斯坦》是安排在人物传记单元的最后一篇课文,是一篇自读课文。本文从文体上看是他传,文章所传的人物是外国的著名的科学家,虽然篇幅较长,但由于所传人物是学生较熟悉、较敬佩的人,文章语言也自然平实,因此,学生对文章较为喜欢。本文细致而自然地叙述了爱因斯坦从1岁到12岁的学习经历,着重凸显这位伟大的科学家在少年时期的一些突出特点。在教学中,我将重点设计为引导学生去把握文中爱因斯坦的具体典型事例,去归纳爱因斯坦小时候的学习特点,进而去学习爱因斯坦身上具有的优秀精神品质。并且将人物肖像描写之“画眼睛”手法作为重点与难点,引导学生学习运用这一手法。
4教学过程
4.1 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
同学们,大家早上好,前面几节课我们已经认识了中国革命领袖毛泽东、中国现代文学大家鲁迅,还有“一代球王”贝利,今天我们将一起来学习、认识——少年爱因斯坦。
活动2【讲授】明确学习目标
在我们认识爱因斯坦之前呢,我们来明确一下我们这堂课的学习目标,请同学们大声地朗读学习目标。
活动3【讲授】正音
很好,让我们先把“预习指导”里面的字音掌握下来,请同学们大声地将词一个读两遍。在这里面,我们要特别重视第三个词的读音是腼腆(miǎn tiǎn)
活动4【讲授】人物传记的三步骤
学习一篇人物传记,大概可以分成三个部分:
1.与人物相遇,去了解他的生平经历;
2.与人物同行,沿着时间轨迹体验他所做的事情,进一步了解他;
3.与人物对话,感受人物的心灵世界,更加深入地了解人物。
活动5【讲授】与人物相遇
师:现在,让我们与爱因斯坦相遇。PPT上这一个吐着舌头的小老头是谁啊? 生:爱因斯坦。 师:没错,这个俏皮的小老头就是爱因斯坦,他是美籍德国犹太人,请同学们一起念(PPT上人物简介) 生:美籍德国犹太人,是当代最伟大的物理学家。1900年毕业于苏黎世工业大学并入瑞士籍,1940年入美国籍,在物理学多个领域均有重大贡献,其中最重要的是建立了狭义相对论,并在此基础上推广为广义相对论。因物理学方面的贡献,特别是发现光电效应定律,于1921年获诺贝尔物理学奖。 师:于是,我们发现这个可爱的小老头是一个被全世界推崇的“天才”,但这个“天才”的称号一直贯穿他的整个人生吗?童年时的他、少年时的他、青年时的他是否也被冠以“天才”的称号?(展示PPT上爱因斯坦一生的图片)。 生:不是的。 师:我们发现少年爱因斯坦被没有被冠以这样的称号,现在让我们一起沿着时光的轨道,与爱因斯坦同行体验他做的事情。
活动6【讲授】与人物同行
师:这里我想给大家一个例子,我先来说一说我碰到的爱因斯坦,“在3岁时,我遇见了一个有着不同寻常的音乐天赋的爱因斯坦。我遇见他时,他正陶醉于母亲的钢琴曲。”好的,开始由大家说一说你们碰到的爱因斯坦啦! 生1:在12岁时,我遇见了一个有科学天分的爱因斯坦。我遇见他时,他正独立解决数学定理。 师:很好,一个有科学天分的爱因斯坦,谁再来说。 生2:在6岁时,我遇见了一个热爱音乐的爱因斯坦。我遇见他时,他正主动要求拉小提琴。 师:热爱音乐的爱因斯坦,继续。 生3:在4、5岁时,我遇见了一个爱思考的爱因斯坦。我遇见他时,他正沉醉于袖珍罗盘。 师:好奇心强烈,爱思考,继续。 生4:在10岁时,我遇见了一个反对暴力专制的爱因斯坦。我遇见他时,他正对校园里充斥的军国主义气氛感到厌恶。 师:这是有正义感的爱因斯坦。还有吗? (学生暂时没找到。) 师:我们刚刚说顺着爱因斯坦的年龄与他同行,我们遇见了他3岁、4、5岁、6岁、10岁、12岁,文中还有几岁的他呢? 生5:7岁。 师:好,请这位同学来说说你遇见的7岁的爱因斯坦。 生5:在7岁时,我遇见了一个只会重复大人教他的简单的词句的爱因斯坦。 师:这是一个语言发育比较迟缓的爱因斯坦,很好。所以我们在与爱因斯坦同行之后,更加认识到爱因斯坦是一个爱思考、富有好奇心、有科学天赋并热爱音乐的爱因斯坦。
活动7【讲授】与人物对话
师:这是我们从学习经历上了解到的爱因斯坦。人家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我们了解一个人除了了解他的经历之外,还要深入到心灵世界中去感受他、认识他。小爱因斯坦虽然语言发育比较迟缓且不爱说话,但我们却可以从他的眼睛更加深入地去理解他。现在请同学们通过小组合作迅速地从文中找出描写爱因斯坦的眼睛的句子。 (学生查找,教师巡视并指导小组组长可以通过分配组员查找的段落范围来提高效率。) 师:好的,现在请找到这些句子的同学来说一说是哪些句子。 生6:我找到的是第三段“‘难道小阿尔伯特是低能儿?是傻子?’他们又否定了自己的想法,因为从孩子那双忽闪的棕色大眼睛里,流露出多么明亮的光彩啊!”还有第十三段“父亲给他一个袖珍罗盘……他转动着一双大眼睛,寻思着:这是为什么呢?”以及第二十二段“他第一次见到阿尔伯特时,发现这个十二岁的男孩,虽然性格腼腆,但一双棕色的眼睛却总是闪烁着异样的光芒,他觉得这是个不寻常的少年。” 师:还有吗? 生7:还有第七段的“只见他歪着头……显然被其中的音乐陶醉了。难道他理解了吗?” 师:很好,到这里我们就把描写爱因斯坦的眼睛的句子找全了,现在就让我们透过爱因斯坦的眼睛,同他的心灵进行真诚地对话吧。我们一起来看一下老师通过爱因斯坦的眼睛说的话。 (PPT展示: “难道小阿尔伯特是低能儿?是傻子?”他们又否定了自己的想法,因为从孩子那双忽闪的棕色大眼睛里,流露出多么明亮的光彩啊!” ——啊,小阿尔伯特,你忽闪忽闪的眼睛里流露出的光彩给人希望,你是个聪明的孩子啊!) 师:请一位同学有感情地朗读描写眼睛的句子,其他同学读通过眼睛和爱因斯坦说的话。 (生朗读) 师:听大家朗读,我也忍不住想要读一读了。“啊,小阿尔伯特,你忽闪忽闪的眼睛里流露出的光彩给人希望,你是个聪明的孩子啊!”(情绪饱满)同学们,我读的跟你们读的有区别吗? 生8:有,老师你读的比较有感情变化,有情绪。 师:是了,两个人之间的交流是要有情绪的,现在就让我们透过眼睛同爱因斯坦进行真诚有感情的交流吧。请同学们把要对爱因斯坦说的话写在导学案上,你看的是他哪双眼睛,想说的是什么话。 (生自主写作,教师巡视指导) 师:好的,大家想要说的话已经写下来也写得差不多了,请你们小组内进行交流,互相说一说你们看着爱因斯坦的眼睛,感受到他的心灵世界,与他说的话。 (生小组内自由交流,教师巡视聆听) 师:现在,让我们全班一起来交流一下,哪位同学愿意说说? 生9:我看的是爱因斯坦那双“转动着的眼睛”,我想对他说“啊,小阿尔伯特呀,你那双大大的眼睛,满是对事物的好奇,对这奇妙世界的憧憬。” 师:夸赞他对世界充满好奇心,谁再来说? 生10:我看的也是这一双眼睛,“啊,小阿尔伯特,你那双不停转动着的眼睛显示着你是一个富有好奇心、爱思考的孩子,要是我也像你这样,我一定会更优秀的吧!” 师:说得多好,谁再来说? 生11:我看到的是那双“认真的眼睛”,“啊,小阿尔伯特,你那专注认真的眼神,无疑是你深深陷入音乐的曼妙境界的表现,你对音乐的迷恋会使你将来成为一个伟大的音乐家啊!” 生12:我看到的是那双“闪着异样光芒的眼睛”,“啊,小阿尔伯特,你眼里闪烁的光芒让人不禁要觉得这是一个不同寻常的孩子,你的未来一定是不可限量的!” ……(共8位同学发言,不一一具表) 师:相信小爱因斯坦可以听见你们对他的鼓励、夸赞,也会谢谢你们如此真诚的话。我们从他的眼睛里发现他真是个爱思考、爱音乐、爱科学的孩子。
活动8【活动】画一双眼睛
师:是啊,一双小小的眼睛,一个简单的眼神有时候也会迸发出无穷的力量,这股力量能够直达我们的内心。不仅仅是爱因斯坦的眼睛,我们周边人的眼睛也常常显露出他们的内心世界,让我们来看一看及双眼睛,几个眼神,说一说你感受到的他们的内心。(PPT展示) 生1:渴望知识的眼神;疑惑、可怜、茫然的眼神;愤怒、含有杀气的眼神;惊喜、惊讶的眼神。 师:“画眼睛”是人物肖像描写中能够很好地表现人物心灵世界的一种方法,现在就请大家分成四队来“画一画”我们刚刚看到的这几双眼睛。一二组你们“画”渴望的眼神,三四组你们“画”茫然的眼神,五六组“画”愤怒的眼神,七八组“画”惊讶的眼神。在“画”之前,我们先来说一说怎么把眼睛“画”得好一点。 生2:要用修辞来润色。 师:具体一点说。 生3:可以用比喻,比如有人的眼睛像黑珍珠,有的人的眼睛则像小黑豆,这样可以让人物的眼睛活起来。 生4:还有可以用对比、排比等。 师:同学们说得真好,那就请同学们开始动笔“画眼睛”吧。 (生自主写作,教师巡视指导学困生) 师:同学们都“画”得差不多了呢,现在让小组长带领组员一起欣赏你们各自所画的那双“眼睛”吧! (生小组内进行交流。) 师:好的,现在让我们大家一起来欣赏你们“画”的眼睛。 生5:他的眼睛像是被白雾遮盖,眼里汪汪一片,许是受了委屈,许是被什么东西所困惑。 师:白雾朦胧的眼睛,迷茫。 生6:他的眼睛瞬间布满了血丝,像是有两团火要从眼睛里喷发出来,我仿佛听见那火在怒吼! 师:好可怕的愤怒的眼睛,写得真好。 生7:你那双可爱如蓝宝石般的大眼睛中闪烁着光彩,流露出对世界的好奇,你惊讶这世界上的每一种东西,你好奇地想要将这世界上的每一样东西了解透,你无法自拔地去发现,去探究。你那双大眼睛已认定了你是个聪明的孩子。 师:闪烁着异样光彩的眼睛。 生8:他那双大大的眼睛如同两个黑色的大豆,正在雄雄烈火中烘烤着,从他那眼神中我读出了他的愤怒与生气。 生9:小姑娘紧紧地握着铅笔,眼睛向前看着,那双水汪汪的大眼睛干净得像是我老家门前的水井,纯净的黑透着一股灵性,我从那井里似乎听见了“我要学习”的呼喊声。 师:把眼睛比作水井,比喻奇妙。 生10:他那双大眼睛好像天上的星星,闪亮而迷人,又好似看到了什么不可思议的事情,眼睛都快掉出来了。 师:呀,像星星一般的眼睛,好美。
活动9【讲授】做一个小结
师:今天我们从这篇以时间为序,记叙了爱因斯坦少年时成长的几个小故事的传记中,认识了一个有着—— 生:不同寻常的音乐天赋,有独立思考的习惯,富有正义感,勤学好问,有很高的科学天份的少年爱因斯坦。 师:并且我们了解学习了眼睛对表现人物心灵的重要作用。希望同学们回去再次好好地体会。
活动10【测试】生字检测收尾
师:我们现在来听写字词。 (听写:偏僻、涓涓等四个字词) 师:请组长下课后进行批改,我们下课。 生:谢谢老师。
课件16张PPT。少年爱因斯坦王滨 等学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1)掌握孤僻、腼腆、遏止等字词;(2)了解少年爱因斯坦的学习经历;(3)找出描写少年爱因斯坦的眼睛的句子,初步领会“画眼睛”对表现人物心灵的作用。
2.过程与方法:圈画、小组合作探究。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少年爱因斯坦勤学好问爱思考的优秀品质。与人物相遇
与人物同行
与人物对话 阿尔伯特·爱因斯坦 (1879—1955) 美籍德国犹太人,是当代最伟大的物理学家。1900年毕业于苏黎世工业大学并入瑞士籍,1940年入美国籍,在物理学多个领域均有重大贡献,其中最重要的是建立了狭义相对论,并在此基础上推广为广义相对论。因物理学方面的贡献,特别是发现光电效应定律,于1921年获诺贝尔物理学奖。与人物相遇爱因斯坦童年、少年、青年、中年和老年 浏览课文,说说随着时间的变化,你在这篇传记中遇见了一个怎样的少年爱因斯坦?示例:
“在 3 岁时,我遇见了一个有着不同寻常的音乐天赋的你。我遇见你时,你正陶醉于母亲的钢琴曲”。与人物同行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小爱因斯坦虽然不爱说话,但我们可以同他的眼睛进行心灵交流。
请你找出文中描写他的眼睛的句子,真诚地和他说说话。
与人物对话
啊,小阿尔伯特,你忽闪忽闪的眼睛里流露出的光彩给人希望,你一定是个聪明的孩子啊!“难道小阿尔伯特是低能儿?是傻子?”他们又否定了自己的想法,因为从孩子那双忽闪的棕色大眼睛里,流露出多么明亮的光彩啊! 一双小小的眼睛,一个简单的眼神有时候会迸发出无穷的力量,这股力量直击人心。画一双眼睛渴望……迷惑……愤怒……惊讶…… 请你用你的笔“画一画”你最熟悉的人的眼睛,表现他的内心情感。(50字左右)
【示例】
她那双大眼睛里的一对眸子,黑得仿佛就是一对黑色的水晶棋子。只是里面没有一般小姑娘在这个年纪所应有的那种天真,有的只是过早的成熟和忧郁。 本文以时间为序,记叙了爱因斯坦少年时成长的几个小故事,让我们认识了一个有着不同寻常的音乐天赋,喜欢独立思考,富有正义感,并且勤学好问,有很高的科学天份的少年爱因斯坦。
重要的是,我们还懂得了通过眼睛去了解他人的心灵。做一个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