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 *少年爱因斯坦 课件+教案 (5)

文档属性

名称 8. *少年爱因斯坦 课件+教案 (5)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71.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语文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04-14 15:17:28

文档简介

1教学目标
一、了解少年爱因斯坦的学习经历。
二、学习肖像描写方法“画眼睛”对表现人物心灵的作用。
三、学习少年爱因斯坦勤学好问爱思考的品质。
2学情分析
目前,相当一部分学生学习目的不明确,更不用说勤学好问了,作业只想抄答案,不爱动脑筋思考问题。爱因斯坦恰好有这些好的习惯,希望学生通过对这篇课文的学习,养成勤学好问爱思考的习惯,明白这样的习惯会使他们受益终身。
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少年爱因斯坦
同学们,在现实生活中,无论我们做什么事都渴望成功。怎样取得成功呢,我告诉大家一句名言:成功=艰苦的劳动+正确的方法+少谈空话。这句名言的作者就是爱因斯坦,他的成功就离不开这句名言。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少年时期的爱因斯坦,看他有什么成功的秘诀吧。
活动2【讲授】教学过程
一、教学过程:
检查预习,给下面的字注音。
出示幻灯片
孤僻匀称闲暇涓涓沉浸琢磨腼腆充斥羡慕挎着羞怯遏止大名鼎鼎
二、走进作者,了解爱因斯坦。 三、再读课文,按爱因斯坦年龄的增长,概括出少年爱因斯坦的主要经历。
1.三岁时,陶醉于母亲的钢琴曲,表现出对音乐的早慧。
2.四五岁时,被袖珍罗盘迷住,转动着大眼睛寻求答案.
3.五岁时,因为愿意慢慢独立思考,所以回答老师的提问,反应迟钝.
4.六岁时,要求拉小提琴.
5.七岁时,还没有学会说话.
6.十岁时,已经是暴力专制制度的反对者.
7.十二岁时,已能独立证明数学定理.
四、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小爱因斯坦的学习经历。
(5—12段)幼年爱因斯坦表现出来的音乐天赋
(13—18段)幼年爱因斯坦表现出来的独立思考的习惯
(19—20段)少年爱因斯坦的正义感
(21—24段)少年爱因斯坦勤学好问
(25—33段)少年爱因斯坦表现出来的科学天赋
交流与合作,各小组讨论后展示。
问题一、1、你认为爱因斯坦是个怎样的孩子?
爱因斯坦是一个沉静而孤僻、相貌丑陋的孩子,他语言发育很迟缓,语言表达能力极差,但是他却有着不同寻常的音乐天赋,有独立思考的习惯,富有正义感,并且勤学好问,在十几岁时就具有很高的科学天份。
问题二、爱因斯坦小时侯学习最大的特点是什么?
对科学和真理充满好奇,爱读书,爱思考,爱提问,爱钻研。
六、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刻画眼睛”对表现人物心灵,反映人物性格有着很重要的意义。
文中多处描写了爱因斯坦的眼睛,请你找一找,看看这对表现人物起什么作用?
1、“从孩子那双忽闪的棕色大眼睛里”流露出来的是光彩,又给人以希望:他应该是个聪明的孩子。
2、只见他歪着头,“闪着聪明的眼睛”,在那认真地听呢。
3、“他转动着一双大眼睛”,写出了小阿尔伯特虽然不会说话,可是很善于思考。
4、一双棕色的眼睛却总是闪烁着异样的光芒”,看着这双眼睛,可以判定,小阿尔伯特夫生睿智,是一个不寻常的少年。
明确:“画眼睛”是肖像描写的重要方法之一,文学作品中有很多成功的例子,同学们要认真体会,作文时要恰当的运用。
练习:
眼睛是会说话的,它能表达感情,也能反映人物的内心,试一试描写你熟悉的人的眼睛。
小结:
本文按时间顺序,选取了爱因斯坦幼年和少年时代的几个典型事例,展现了他幼年和少年时代的学习和生活经历,高度赞扬了他勤学好问、独立思考的精神及音乐、数学天赋。
七、拓展延伸
1、爱因斯坦哪些品质值得你学习,结合实际谈谈你的看法。
2、你对某些教育方式不满时,是怎样想和怎样做的?

课件14张PPT。少年爱因斯坦教学目标一、了解爱因斯坦的学习经历。
二、学习“画眼睛”对表现人物心灵的作用。
三、学习少年爱因斯坦勤学好问爱思考的品质。
走进爱因斯坦 阿尔伯特·爱因斯坦(Albert Einstein,1879~1955)
生于德国 ,犹太后裔,著名物理学家。
1900年毕业于苏黎世工业大学,加入瑞士籍。
1913年回德国,当选为普鲁士科学院院士。
1921年发现光电效应理论,获诺贝尔物理学奖。
1933年因受纳粹政治迫害,迁居美国。
1940年入美国籍,在物理学多个领域均有重大贡献。其中最重要的是建立了狭义相对论(1905年),并在这个基础上推广为“广义相对论”,还提出了光的量子概念,对宇宙学说也有贡献。读一读1、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孤 僻рì匀 称chèn闲 暇xiá涓 涓juān沉 浸jìn充 斥chì羡 慕mù挎 着羞 怯kuàqiè腼 腆mi?n ti?n遏 止è大 名 鼎 鼎d?ng琢 磨zuó mo1、生词注音
孤僻 ( ) 腼腆( )
? ? ?
遏止( ) 涓涓( )
? ?
2、字词积累
爱不释手 怡然自得 井然有序 跃跃欲试
如痴如醉 雄心勃勃 流连忘返 不解之缘
pìmiǎn tiǎn juānè 阅读课文 按爱因斯坦年龄的增长,概括出少年爱因斯坦的主要经历。
7.十二岁时,已能独立证明数学定理. 1.三岁时,陶醉于母亲的钢琴曲,表现出对音乐的 早慧. 2.四五岁时,被袖珍罗盘迷住,转动着大眼睛寻求答案. 3.五岁时,因为愿意慢慢独立思考,所以回答老师的提问,反应迟钝. 4.六岁时,要求拉小提琴.5.七岁时,还没有学会说话. 6.十岁时,已经是暴力专制制度的反对者.小爱因斯坦的学习经历(5—12段)幼年爱因斯坦表现出来的音乐天赋(13—18段)幼年爱因斯坦表现出来的独立思考的习惯(19—20段)少年爱因斯坦的正义感(21—24段)少年爱因斯坦勤学好问(25—33段)少年爱因斯坦表现出来的科学天赋1、你认为爱因斯坦是个怎样的孩子? 爱因斯坦是一个沉静而孤僻、相貌丑陋的孩子,他语言发育很迟缓,语言表达能力极差,但是他却有着不同寻常的音乐天赋,有独立思考的习惯,富有正义感,并且勤学好问,在十几岁时就具有很高的科学天份。2、爱因斯坦小时侯学习最大的特点是什么? 对科学和真理充满好奇,爱读书,爱思考,爱提问,爱钻研。交流与合作文中多处描写了爱因斯坦的眼睛,请你找一找,看看这对表现人物起什么作用? “从孩子那双忽闪的棕色大眼睛里”流露出来的是光彩,又给人以希望:他应该是个聪明的孩子。“他转动着一双大眼睛”,写出了小阿尔伯特虽然不会说话,可是很善于思考。“一双棕色的眼睛却总是闪烁着异样的光芒”,看着这双眼睛,可以判定,小阿尔伯特夫生睿智,是一个不寻常的少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刻画眼睛”对表现人物心灵,反映人物性格有着很重要的意义。只见他歪着头,“闪着聪明的眼睛”,在那认真地听呢。练一练眼睛是会说话的,它能表达感情,也能反映人物的内心,试一试描写你熟悉的人的眼睛。小结 本文按时间顺序,选取了爱因斯坦幼年和少年时代的几个典型事例,展现了他幼年和少年时代的学习和生活经历,高度赞扬了他勤学好问、独立思考的精神及音乐、数学天赋。 1、爱因斯坦哪些品质值得你学习,结合实际谈谈你的看法。
2、你对某些教育方式不满时,是怎样想和怎样做的?
评一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