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教学目标
1.诵译课文,理解内容。
2.品味语言,感知内涵。
3.把握主旨,陶冶情操。
2教学重难点
1.学习诵读技巧。
2.培养在诵读中感受文章主题的能力。
3教学方法
小组合作探究法、诵读感受法。
4教学过程
新设计
一.导入:
复习背诵《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由“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引出陋室铭背景介绍:
刘禹锡参与以王叔文为首的政治集团进行永贞革新。革新失败后,王叔文被杀,刘禹锡被贬,辗转漂泊二十三年。其中在任和州刺史时,更是屡遭和州县的刁难,半年之内竟然被迫三次搬家,而住房面积一次比一次小,最后仅为斗室,室中只能容纳一床一桌一椅而已。面对如此情境,刘禹锡愤然提笔,写下了超凡脱俗,情趣高雅的《陋室铭》来表明心志。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一千古名篇。
板书课题。
二.明确学习目标:
1.诵译课文,理解内容。
2.品味语言,感知内涵。
3.把握主旨,陶冶情操。
三.朗读——领略形式美
(依据学习目标,第一环节诵读课文,我们先来检查预习,给下列红色字体的生字词注音,三组四号。)
1.正读音
wú xīn Tái hén rú tiáo sù dú lú
惟吾德馨 苔 痕 鸿儒 调 素琴 案牍 诸葛庐
2.明节奏
(下面我们来诵读课文,请大家按照老师在屏幕上提示的节奏诵读。)
要求:
组内互读,互听互评;班内诵读,形式不限;师生点评,取长补短。
(只给三组机会,每组找一名学生进行点评,教师补充。)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míng)。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líng)。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xīn)。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qīng)。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dīng)。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jīng)。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xíng)。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tíng)。
孔子云:何陋/之有?
(诵读之后,请同学们用一个词语形容一下这篇文章在诵读上,你最大感受:朗朗上口、节奏感强、押韵等)
明确:
骈文,我国古代的一种文体。始于汉、魏,六朝最为盛行。这种文体的词句讲究整齐对仗,重视声韵的和谐和词藻的华丽。后来有的骈文多用四字、六字成句,也叫四六文。
(学习文言文,跳不开翻译这一关,下面老师先来给大家讲解文中的重点词句。)
四.译读——文言词句积累
(一)重点提示:
★实词
1.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
2.词类活用
名:出名。(名——动)
劳:使……劳累。(使动用法)
3.词义引申
馨:散布很远的香气(本义),这里指品德高尚(引申义)。
白丁:没有官职的人,平民(本义),这里指没有学问的人(引申义)。
丝竹:琴瑟、箫管等乐器(本义),这里借指奏乐的声音(引申义)。
★虚词:“之”的用法
A.人称代词,可译为“他”、“她”、“它”。
B.指示代词,可译为“这”。
C.结构助词,定语的标志,可译为“的”。
D.结构助词,补语的标志,可译为“得”。
E.结构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独立性,不译。
F.结构助词,宾语前置或定语后置的标志。
G.音节助词,用于形容词、副词、动词后,舒缓语气,补充音节。
H.动词,可译为“往”、“到… …去”。
请为下面各句中的“之”选择恰当解释:
1.学而时习之。 (A) 2.友人惭,下车引之。 (A)
3.但微颔之。 (G) 4.春冬之时。 (B)
5.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H) 6.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E)
7.何陋之有? (F)
★重点句子
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这是简陋的屋子,只是我的品德高尚(就不觉得简陋了)。
2.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苔痕碧绿,长到阶上;草色青葱,映入帘中。
苔藓给阶前铺上绿毯,芳草把帘内映得碧青。
3.何陋之有:
有何陋——有什么简陋的呢?——倒装句(宾语前置)。
(二)明确译文
山不一定高,有仙人(居住)就能天下闻名;
水不一定要深,有龙(居住)就能显示灵异。
这(虽)是简陋的屋子,好在主人我有美好的德行(就不觉得简陋了)。
苔藓给阶前铺上绿毯,芳草把帘内映得碧青。
谈笑的是渊博的学者,往来的没有粗俗的人。
可以弹奏素朴的古琴,阅览珍贵的佛经。
没有(嘈杂的)管弦之声扰乱两耳,没有官府的公文使身心劳累。
(如同)南阳诸葛亮的茅庐,西蜀杨子云的亭子。
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
(通过翻译我们初步了解了文章内容,整篇文章,作者都在试图表明自己的品德高尚,进而证明陋室不陋。那么,他成功了么?下面我们来具体分析文章。)
五.品读——感知内涵美
(由译文可知,围绕陋室本身,作者描写了以下三个方面:自然环境、交往人物、生活情趣。)
小组讨论:请根据每一方面所描述的内容,选用一个词语来概括其特点,并谈谈这方面内容能否表明作者的品德高尚,为什么?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自然环境——幽雅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交往人物——儒雅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生活情趣——高雅
(“三雅”能否证明作者的品德高尚,陋室的不陋呢?(能),单纯的分析我觉得还不够,我们能不能用诵读体现出其中的意境内涵?在第一环节中我们强调了诵读技巧中的语速、节奏、音韵、声音等,在这一环节中除了上述技巧外,还应注意哪些方面才能读出其中的意境情趣呢?(重音、情感)。好,一分钟出声练习,开始。)
其余内容分析: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山不一定高,有仙人居住就能天下闻名;谁不一定要深,有龙居住就能显示灵异,是否可以同理可证:这简陋的屋子,因为品德高尚的我的居住,而不简陋呢?答案应该是肯定的吧?所以陋室和不一定高的山、不一定深的水具有相似点,在写作手法上我们称之为类比。)
——类比,将名山、灵水与“陋室”相提并论,强调“陋室”也有“名”“灵”的性质。
南阳诸葛庐,
西蜀子云亭。
(几间草庐,一个亭子,因为诸葛亮、杨子云而名垂千古,作者希不希望这间陋室也能因为自己而流芳百世呢?答案同样是肯定的,但前提是他得具备像诸葛亮、杨子云一样的品德学识、身份地位才行,对吧?因此)
——作者以古代明贤自比,表明他以古代贤者为榜样的志向及抱负。
孔子云:“何陋之有?”
(最后,用孔子的话作结,孔子是在说刘禹锡么?显然不是,他是在说自己,《论语·子罕》中,孔子说想去东方未开化的地方居住,有人说,那里文化闭塞、粗俗鄙陋,你怎么能住那里呢?孔子说:“君子居之,何陋之有?”品德高尚的人居住在那儿,还有什么简陋的呢?刘禹锡只选用了后半句,实质上隐含着自己是什么样的人呢?君子!)
——作者以反问句,且为孔子的话作结,巧妙地暗示自己有君子之德,警策有力,引人深思。
(从对这几句话的分析中,我们发现,作者句句都在说明自己的品德高尚,句句都在证明陋室不陋,但却没有一字一句的直接表态。这就是中国传统文化及文人的含蓄,含而不露的特点。既然我们已经分析出来了,不妨今天我们就帮刘禹锡直抒胸臆一回,好不好?)
3.真情流露
根据作者在文中所描写的内容和表达的情感完成下面的仿写填空。
(任选其一,小组讨论,完成的举手示意。)
(1)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和州梦得室 。
(2)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室不在华 , 有德则馨 。
4.主旨
德馨:高洁傲岸的节操、安贫乐道的情怀(主旨)
陋室——————不陋
(陋室不陋的根本原因,用原文的两个字概括:德馨。而这“德馨”的本质是刘禹锡高洁傲岸的节操、安贫乐道的情怀)
六.总结
这是一篇文质兼美的经典散文,短短八十一个字,字字珠玑,让人读之再三,却不忍释卷。那就让我们在诵读中再一次去感受这不朽名篇的魅力。
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新旧知识连贯交代背景
复习背诵刘禹锡的《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由首联引出作者被贬的遭遇,其中在任和州刺史时更是屡遭刁难,进而引出对本文的教学。
课件15张PPT。《 陋 室 铭 》 语文版教材 七年级(下)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刘禹锡参与以王叔文为首的政治集团进行永贞革新。革新失败后,王叔文被杀,刘禹锡被贬,辗转漂泊二十三年。其中在任和州刺史时,更是屡遭和州县的刁难,半年之内竟然被迫三次搬家,而住房面积一次比一次小,最后仅为斗室,室中只能容纳一床一桌一椅而已。面对如此情境,刘禹锡愤然提笔,写下了超凡脱俗,情趣高雅的《陋室铭》来表明心志。陋 室 铭 刘禹锡学习目标1.诵译课文,理解内容。
2.品味语言,感知内涵。
3.把握主旨,陶冶情操。诵读——领略形式美1.正读音
惟吾德馨 苔 痕 鸿儒
调 素琴 案牍 诸葛庐 wú xīn tái hén rú
tiáo sù dú lú诵读——领略形式美 2.明节奏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míng)。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líng)。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xīn)。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qīng)。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dīng)。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jīng)。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xíng)。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tíng)。
孔子云:何陋/之有?骈(pián)文,我国古代的一种文体。始于汉、魏,六朝最为盛行。这种文体的词句讲究整齐对仗,重视声韵的和谐和词藻的华丽。后来有的骈文多用四字、六字成句,也叫四六文。师生点评,取长补短
班内诵读,形式不限
组内互读,互听互评译读——文言词句积累 ★实词
1.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
2.词类活用
名:出名。(名——动)
劳:使……劳累。(使动用法)
3.词义引申
馨:散布很远的香气(本义),这里指品德高尚(引申义)。
白丁:没有官职的人,平民(本义),这里指没有学问的人
(引申义)。
丝竹:琴瑟、箫管等乐器(本义),这里借指奏乐的声音
(引申义)。译读——文言词句积累★虚词:“之”的用法
A.人称代词,可译为“他”、“她”、“它”。
B.指示代词,可译为“这”。
C.结构助词,定语的标志,可译为“的”。
D.结构助词,补语的标志,可译为“得”。
E.结构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独立性,不译。
F.结构助词,宾语前置或定语后置的标志。
G.音节助词,用于形容词、副词、动词后,补充音节,舒缓语气。
H.动词,可译为“往”、“到… …去”。
请为下面各句中的“之”选择恰当解释:
1.学而时习之。 ( ) 2.友人惭,下车引之。( )
3.但微颔之。 ( ) 4.春冬之时。 ( )
5.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 6.无丝竹之乱耳, ( )
无案牍之劳形。
7.何陋之有? ( )AAGCEFH译读——文言词句积累★重点句子
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2.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3.何陋之有:这是简陋的屋子,只是我的品德高尚(就不觉得简陋了)。A.苔痕碧绿,长到阶上;草色青葱,映入帘中。
B.苔藓给阶前铺上绿毯,芳草把帘内映得碧青。有何陋——有什么简陋的呢?——倒装句(宾语前置)。明 确 译 文 山不一定高,有仙人(居住)就能天下闻名;
水不一定要深,有龙(居住)就能显示灵异。
这(虽)是简陋的屋子,好在主人我有美好的德
行(就不觉得简陋了)。
苔藓给阶前铺上绿毯,芳草把帘内映得碧青。
谈笑的是渊博的学者,往来的没有粗俗的人。
可以弹奏素朴的古琴,阅览珍贵的佛经。
没有(嘈杂的)管弦之声扰乱两耳,没有官府的
公文使身心劳累。
(如同)南阳诸葛亮的茅庐,西蜀杨子云的亭子。
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品读——感知内涵美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自然环境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交往人物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日常生活幽雅儒雅高雅 小组讨论:请根据每一方面所描述的内容,
选用一个词语来概括其特点,并谈谈这方面
内容能否表明作者的品德高尚,为什么?品读——感知内涵美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南阳诸葛庐,
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类比,将名山、灵水与“陋室”相提并论,强调“陋室”也有“名”“灵”的性质。作者以古代明贤自比,表明他以古代贤者为榜样的志向及抱负。作者以反问句,且为孔子的话作结,巧妙地暗示自己有君子之德,警策有力,引人深思。真 情 流 露根据作者在文中所描写的内容和表达的情感完成下面的仿写填空。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 。南阳诸葛庐,
西蜀子云亭,
。和州梦得室室不在华 有德则馨品读——感知内涵美陋室 不陋德馨德馨:高洁傲岸的节操、安贫乐道的情怀。陋室铭刘禹锡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