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广西壮族自治区钦州市灵山县青云中学2023-2024学年部编版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试题

文档属性

名称 【精品解析】广西壮族自治区钦州市灵山县青云中学2023-2024学年部编版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试题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64.9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5-06-20 11:52:46

文档简介

广西壮族自治区钦州市灵山县青云中学2023-2024学年部编版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试题
1.(2024九上·灵山期末) 金字塔是古埃及文明的象征,反映了古埃及社会经济发展的较高水平。若用于研究古埃及历史,它属于(  )
A.文献史料 B.实物史料 C.口述史料 D.图像史料
【答案】B
【知识点】金字塔
【解析】【分析】文献史料是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被保存或遗留下来的文献资料,排除A项;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实物史料是前人活动的场所和人们使用过的有形物品。金字塔是古代埃及国王的陵墓,是古埃及文明的代表,B项正确;
口述史料是通过口述所收集的史料,可以是录音形式,也可以是有录音为依据的文字形式,排除C项;
图像史料指适用于历史教学与研究的视觉图像,排除D项;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文化常识的掌握,在日常的学习过程中,学生要注意历史基本常识的积累。
2.(2024九上·灵山期末)公元前5世纪,雅典雕塑家米隆参加过很多运动会,其雕塑《掷铁饼者》(图)被誉为“空间中凝固的永恒”。该作品体现了
A.苦行禁欲的生活哲学 B.科学理性的主流思潮
C.漠视民主的专制意识 D.崇尚人性的运动之美
【答案】D
【知识点】古代欧洲的古典文化
【解析】【分析】D:根据题干“公元前5世纪,雅典雕塑家米隆参加过很多运动会,其雕塑《掷铁饼者》”、“空间中凝固的永恒”及所学可得,作品是以人为中心创作出来的,体现人性之美,D项符合题意;
A:这种人性、运动美,不能体现“苦行禁欲的生活哲学”,A项不符合题意;
B:理性主义是启蒙运动时期的核心,B项不符合题意;
C:材料没有体现对民主的轻视,C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雅典文化,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3.(2024九上·灵山期末)14一16世纪的西欧,开始冲破神学的黑暗桎梏,肯定人性:挑战大海的惊涛骇浪,寻找出路。“肯定人性”与“寻找出路”分别是指(  )
A.启蒙运动和光荣革命 B.文艺复兴和法国大革命
C.光荣革命和新航路开辟 D.文艺复兴和新航路开辟
【答案】D
【知识点】文艺复兴;新航路的开辟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14一16世纪的西欧,开始冲破神学的黑暗桎梏,肯定人性:挑战大海的惊涛骇浪,寻找出路。”结合所学可知,14世纪中叶,意大利首先兴起文艺复兴运动,要求冲破宗教神学的束缚,弘扬人文主义,肯定人性,推动了人们的思想解放,符合题干中“肯定人性”,而15、16世纪之交,欧洲航海家进行远洋探险活动,开辟新航路,迎来了地理大发现的时代,推动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符合题干中“寻找出路”,D正确;
启蒙运动于17世纪在英国兴起,在18世纪的法国发展到了高潮,光荣革命发生在1688年,属于17世纪,时间不符合题意,AC错误;
法国大革命开始于18世纪,时间不符合题意,B错误。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点是文艺复兴和新航路开辟。解题方法:依据题干时间再结合所学分析题干内容,然后与选项对比即可。
4.(2024九上·灵山期末)1785年,瓦特改进的蒸汽机投入使用,提供了更加便利的动力。后来,化工、冶金、采矿等许多生产部门都开始使用蒸汽机。这说明蒸汽机(  )
A.技术先进 B.应用广泛 C.动力强劲 D.人民喜爱
【答案】B
【知识点】第一次工业革命;第一次工业革命的特点及影响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化工、冶金、采矿等许多生产部门都开始使用蒸汽机”可知,蒸汽机得到广泛应用,B项正确;
根据题干“蒸汽机投入使用,提供了更加便利的动力”,没有提到技术先进,排除A项;
根据“许多部门都开始使用”,说明广泛应用,排除C项;
题干没有提到人民,排除D项。
故答案为B。
【点评】 本题考查第一次工业革命,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论证和发现问题的能力。
5.(2024九上·灵山期末)《正道沧桑——社会主义500年》解说词:它像一座灯塔指引国际共产主义运动,被誉为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中的“歌中之歌”。“它”是(  )
A.《权利法案》 B.《独立宣言》
C.《人权宣言》 D.《共产党宣言》
【答案】D
【知识点】马克思、恩格斯与《共产党宣言》
【解析】【分析】据题干关键信息“指引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它”是《共产党宣言》。1848年2月,马克思和恩格斯为国际无产阶级组织——共产主义者同盟起草的纲领性文献《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使无产阶级的斗争有了科学的理论指导,开辟了国际工人运动和社会主义运动的新局面,成为世界无产阶级的锐利思想武器。在科学理论指导下,国际工人运动进入一个新的历史时期。故D符合题意;
《权利法案》、《独立宣言》、《人权宣言》与马克思主义无关,故ABC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共产党宣言》相关的知识,考查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1848年,《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6.(2024九上·灵山期末)下面摘录了彼得一世改革的部分措施,这些措施的推行(  )
*创建一支新式常备军 *鼓励兴办手工工场 *派遣留学生,创办科学院,开办学校 *提倡学习西方的礼节与生活方式
A.建立起沙皇专制统治 B.开启了俄国近代化的进程
C.废除腐朽的农奴制度 D.使俄国走上资本主义道路
【答案】B
【知识点】俄国农奴制的改革与废除
【解析】【详分析】结合所学知识,18世纪初,沙皇彼得一世决心改变俄国的落后面貌,实现富国强兵。他发出向西方学习的号召,颁布了一系列法令,全面推行改革。他创建一支新式常备军;鼓励兴办手工工场;派遣留学生,创办科学院,开办学校;提倡学习西方的礼节与生活方式。彼得一世改革以强兵与学习西方科学技术为目标,开启了俄国近代化的进程,所以这些措施的推行开启了俄国近代化的进程,B正确;
改革之前俄国已经是沙皇统治,A错误;
彼得一世改革没有废除腐朽的农奴制度,C错误;
使俄国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是俄国1861年改革,D错误。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点是彼得一世改革。解题方法:结合彼得一世改革的基本知识分析题干内容,然后与选项对比即可。
7.(2024九上·灵山期末)美国历史上第一位黑人总统奥巴马曾说:”从很多方面来讲,是他(林肯)让我的故事成为可能,是他让美国的故事成为可能。”奥巴马这样赞美林肯是因为林肯(  )
A.实现国家独立,推翻殖民统治 B.削弱欧洲力量,促进民族觉醒
C.维护国家统一,解放黑人奴隶 D.注重科技创新,发展新兴工业
【答案】C
【知识点】林肯与美国南北战争;对比评价华盛顿、林肯对美国的影响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奥巴马是美国历史上第一位黑人总统,在美国南北战争之前,黑人在美国历史上的地位十分低下,绝大部分是奴隶出身。黑人也被称为黑人奴隶,是没有公民权利的,在美国内战中,林肯颁布了《解放黑人奴隶宣言》,给予黑人在法律上平等的地位;林肯为维护国家统一和解放黑人奴隶作出了杰出贡献,得到了美国人民衷心的爱戴,成为美国历史上的著名总统。故C项正确;
选项ABD与题意表述不相符,排除;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林肯的主要贡献等知识,注意基础知识的识记与理解。
8.(2024九上·灵山期末)据统计,1811—1893年日本的工厂数量由1100个增至3340个,1874—1890年日本工业年均增长率为12.1%,工业迅速发展。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明治政府(  )
A.推行“殖产兴业” B.建立新式军队
C.提倡“文明开化” D.实行废藩置县
【答案】A
【知识点】日本明治维新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的数据变化和对比可知,明治时期日本工厂数大幅增加,工业年均增长率远高于英、美等资本主义大国。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明治政府进行明治维新,以“殖产兴业”为口号,大力发展近代经济,使日本工业得到迅速发展,A正确;
B、C、D三项均为明治维新时期日本推行的其他措施,但材料中没有涉及,BCD错误。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点是明治维新。解题方法:结合明治维新的基本知识分析题干内容,然后与选项对比即可。
9.(2024九上·灵山期末)在第一次工业革命尚未结束之际,新一轮的技术革新浪潮已经兴起,“技术革新”最显著的成就是(  )
A.集中的手工工场出现 B.珍妮纺纱机的开始使用
C.新式交通工具的问世 D.电力进入生产生活领域
【答案】D
【知识点】第二次工业革命及主要成就;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及影响
【解析】【分析】根据“第一次工业革命尚未结束之际,新一轮的技术革新浪潮已经兴起”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场技术革新指的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最显著的成就是电力的广泛应用。D正确;手工工场出现于第一次工业革命之前。A错误;
珍妮机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发明。B错误;
新式交通工具的出现不属于最显著成就。C错误。
综上故选D。
【点评】 本题考查第二次工业革命,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10.(2024九上·灵山期末)观察如图英国城乡人口比例的变化统计图,该图反映出英国近代社会发展的趋势是(  )
A.农村人口迅速增长 B.城市化的水平提升
C.贫富分化持续加剧 D.经济发展速度加快
【答案】B
【知识点】工业革命开始后的城市化与社会问题
【解析】【分析】根据图片中的时间信息可知,图片反映的是英国工业革命期间,城市人口增多,农村人口减少,这和工业革命推动城市化进程有关,工业革命推动了农村人口向城市的流动,使得城市化的水平提升,B正确;
图片体现农村人口减少,A错误;
图片体现城乡人口比例,与贫富分化无关,C错误;
图片体现城乡人口比例,不能体现经济发展速度加快,D错误。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点是工业革命。解题方法:结合所学分析人口比例变化统计图,然后与选项对比即可。
11.(2024九上·灵山期末)表达出贝多芬对自由、平等和博爱渴望的作品是(  )
A.《英雄交响曲》 B.《向日葵》
C.《高老头》 D.《复活》
【答案】A
【知识点】近代世界的文学艺术家及其作品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表达出贝多芬对自由、平等和博爱渴望的作品是《英雄交响曲》。贝多芬是德国历史上最伟大的音乐家,他是古典乐派的终结者和浪漫乐派的开拓者,发展和创造了奏鸣一交响曲的结构形式,贝多芬的主要作品有《英雄交响曲》、《命运交响曲》、《田园》等,其中《英雄交响曲》(1804年)是贝多芬的代表作之一,是贝多芬第一部明确反映重大社会题材的交响乐作品,标志着贝多芬在思想上和艺术上的成熟,A项正确;
梵高的《向日葵》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
《高老头》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
《复活》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世界近代科技、文化和艺术成就。
12.(2024九上·灵山期末)1914年秋,正当一个又一个欧洲国家卷入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屠杀之际,英国外交大臣格雷伯评论道:“灯光正在整个欧洲熄灭。”引发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是(  )
A.资本主义经济大危机 B.三国同盟形成
C.萨拉热窝事件 D.轴心国集团形成
【答案】C
【知识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进程及结果
【解析】【分析】1914年,奥匈帝国皇储费迪南大公夫妇在萨拉热窝被塞尔维亚族青年普林西普刺杀,这就是萨拉热窝事件,这一事件成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索。A、B、D错误,C正确。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熟记知识点解题
13.(2024九上·灵山期末)如表的统计数据告诉我们,第一次世界大战(  )
持续时间 参战国 卷入人口 伤亡人口 经济损失
4年多 30多个 约15亿 3000多万 3000多亿美元
A.导致了战后世界格局的改变 B.交战双方具有非正义性
C.给人类社会造成了巨大灾难 D.为争夺世界霸权而发动
【答案】C
【知识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进程及结果
【解析】【分析】根据表格信息“参战国30多个”“卷入人口约15亿”“伤亡人口3000多万”“经济损失3000多亿美元”和所学知识可知,第一次世界大战历时4年多,先后参战的国家共计30多个,约15亿人卷入战争,超过当时世界总人口数的一半,可见第一次世界大战给人类社会造成了巨大灾难,C正确;
一战后的世界格局为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材料没有涉及,A错误;
仅从持续时间、参战国、卷入人口、伤亡人口、经济损失等信息,无法得出“交战双方具有非正义性”的结论,B错误;
仅从持续时间、参战国、卷入人口、伤亡人口、经济损失等信息,无法得出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为争夺世界霸权而发动”的结论,D错误。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点是一战。解题方法:结合所学分析题干数据信息,然后与选项对比即可。
14.(2024九上·灵山期末)1933年,希特勒出任德国总理,开始掌握国家大权。1936年,受军部控制的广田弘毅上台组阁,建立法西斯专政。这两个历史事件产生的共同影响是(  )
A. 导致经济大危机的爆发 B.世界人民开始了反法西斯斗争
C.二战的战争策源地形成 D.世界由局部战争走向全面战争
【答案】C
【知识点】希特勒与二战欧洲战争策源地的形成;日本与二战亚洲战争策源地的形成
【解析】【分析】A. 导致经济大危机的爆发,不符合题意;
B. 世界人民开始了反法西斯斗争,不符合史实;
C.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1933年,希特勒出任德国总理,开始掌握国家大权。1936年,受军部控制的广田弘毅上台组阁,建立法西斯专政。这两个历史事件产生的共同影响是二战的战争策源地形成,故选项C符合题意;
D. 世界由局部战争走向全面战争,不符合史实;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理解识记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结合对课本基础知识的准确理解和记忆回答,这是课本上的基础知识,需要学生理解识记。
15.(2024九上·灵山期末)“……公告其13条,主要内容有:盟国将予日本以最后打击,直至停止抵抗;日本政府应立即宣布所有武装部队无条件投降:重申《开罗宣言》的条件必须实施 ”该“公告”出自(  )
A.开罗会议 B.波茨坦会议 C.雅尔塔会议 D.慕尼黑会议
【答案】B
【知识点】雅尔塔会议与二战胜利、性质及影响
【解析】【分析】据题干“……公告其13条,主要内容有:盟国将予日本以最后打击,直至停止抵抗;日本政府应立即宣布所有武装部队无条件投降:重申《开罗宣言》的条件必须实施 ”和所学知识可知与波茨坦会议有关,1945年7月17日,苏美英三国首脑在柏林近郊波茨坦举行会议,会议期间发表《中美英三国促令日本投降之波茨坦公告》,简称《波茨坦公告》或《波茨坦宣言》,这篇公告的主要内容有:盟国将予日本以最后打击,直至停止抵抗,日本政府应立即宣布所有武装部队无条件投降,重申《开罗宣言》的条件必须实施等,B正确;
1943年开罗会议会后公布开罗宣言,A错误;
1945年2月美英苏首脑召开的雅尔塔会议的主要内容有:战后处置德国问题、波兰问题、远东问题、联合国问题,目的是讨论欧洲战后重组问题,C错误;
1938年慕尼黑会议的主要内容是英法等国与德国达成妥协,同意德国吞并捷克斯洛伐克的苏台德地区, D错误。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点是《波茨坦公告》。解题方法:结合所学分析题干内容属于哪个选项即可。
16.(2024九上·灵山期末)民主与法治是人类文明积淀的精华。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某法典的内容刻在一根黑色的大石柱上,从中可了解古巴比伦社会,该石柱现藏于卢浮宫内,其文是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
——摘自统编教材《世界历史》九年级上册
材料二 下图是美国国家权力构成示意图
材料三 “……这次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不只是开创了俄国历史的新纪元,而且开创了世界历史的新纪元,影响到世界各国内部的变化,同样的而且还特别深刻地影响到中国内部的变化……”
——《毛泽东选集》第一卷
请回答
(1)材料一中“这部法典”的名称是什么?该法典在历史上有什么地位?
(2)结合所学知识把材料二括号内①②处补充完整,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简要概括这种国家权力构成的特点。
(3)材料三的“这次革命”是指俄国的哪次革命?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归纳这次革命的历史意义。
【答案】(1)名称:《汉谟拉比法典》 地位: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
(2)①总统 ②司法权 特点:三权分立,相互制衡。
(3)革命:十月革命 意义: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建立了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推动了国际无产阶级革命运动,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
【知识点】古巴比伦王国;华盛顿与美国独立战争;列宁与俄国的十月革命
【解析】【分析】
(1)名称:根据材料“某法典的内容刻在一根黑色的大石柱上,从中可了解古巴比伦社会”结合所学可知,这部法典是古巴比伦时期颁布的汉谟拉比法典。地位:根据材料“是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汉谟拉比法典》是世界上迄今已知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
(2)补充及特点根据材料二“美国国家权力构成示意图”及所学知识可知,美国独立战争后,建立起来邦联制的国家,政治上的松散状态无法形成强有力的中央集权。因此,1787年,美国制定了一部宪法,确立三权分立的总统制资产阶级共和政体,建立了联邦制国家;美国联邦政府主要包括国会、总统、联邦法院三大机构,依据三权分立与联邦制两大政治思想而制定,将立法、司法、行政三种权力分别独立,互相制衡,以避免政府滥权。国会是立法机构可以拒绝通过总统想要的法案,或者拒绝批准总统提名的任命,联邦预算、宣战和条约必须由国会通过,可以推翻总统的否决,可以弹劾权总统;司法系统能宣布行政令不符合宪法,在总统弹劾聆讯期间,首席大法官充任参议院主席,最高法院负责阐释国会所通过的法律。因此,上图①应该填总统,②应该填司法权;国家权力构成的特点是,三权分立,相互制衡。
(3)革命:根据材料“这次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不只是开创了俄国历史的新纪元,而且开创了世界历史的新纪元”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次革命指的是俄国的十月革命。意义: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十月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建立了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推动了国际无产阶级革命运动,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
【点评】本题考点是《汉谟拉比法典》、1787年宪法、十月革命。解题方法:(1)名称:阅读史料,找出关键信息“某法典的内容刻在一根黑色的大石柱上,从中可了解古巴比伦社会”,结合所学分析关键信息中的位置即可得出答案。
地位:阅读史料,找出关键信息“其文是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结合所学对关键信息进行分析即可。
(2)补充:结合1787年宪法的内容对结构图进行分析即可。
特点:结合所学分析结构图即可得出答案。
(3)革命:阅读史料,找出关键信息“这次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不只是开创了俄国历史的新纪元,而且开创了世界历史的新纪元”,结合所学分析关键信息即可得出答案。
(1)名称:根据材料“某法典的内容刻在一根黑色的大石柱上,从中可了解古巴比伦社会”结合所学可知,这部法典是古巴比伦时期颁布的汉谟拉比法典。地位:根据材料“是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汉谟拉比法典》是世界上迄今已知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
(2)补充及特点根据材料二“美国国家权力构成示意图”及所学知识可知,美国独立战争后,建立起来邦联制的国家,政治上的松散状态无法形成强有力的中央集权。因此,1787年,美国制定了一部宪法,确立三权分立的总统制资产阶级共和政体,建立了联邦制国家;美国联邦政府主要包括国会、总统、联邦法院三大机构,依据三权分立与联邦制两大政治思想而制定,将立法、司法、行政三种权力分别独立,互相制衡,以避免政府滥权。国会是立法机构可以拒绝通过总统想要的法案,或者拒绝批准总统提名的任命,联邦预算、宣战和条约必须由国会通过,可以推翻总统的否决,可以弹劾权总统;司法系统能宣布行政令不符合宪法,在总统弹劾聆讯期间,首席大法官充任参议院主席,最高法院负责阐释国会所通过的法律。因此,上图①应该填总统,②应该填司法权;国家权力构成的特点是,三权分立,相互制衡。
(3)革命:根据材料“这次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不只是开创了俄国历史的新纪元,而且开创了世界历史的新纪元”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次革命指的是俄国的十月革命。意义: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十月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建立了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推动了国际无产阶级革命运动,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
17.(2024九上·灵山期末)经济制度的调整与创新是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4世纪中叶以后,越来越多的领主出租自营地,他们依靠土地租金生活,不再参与生产管理。一些富裕农民通过承租、购买领主的土地,或者转租、购买其他佃户的地产等方式将土地集中起来,建立租地农场。他们采用新的生产方式进行经营,雇用少地或无地的农民耕种,并将产品推向市场。
——摘自《世界历史》(九年级上册)
材料二 以征收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允许使用雇佣劳动力和出租土地,农民可以自由买卖纳税后的剩余产品,实行自由贸易;允许私人经营中小企业,实行按劳取酬的工资制。
——摘自《世界历史》九年级下册
材料三 在一个经济大萧条的时期,政府不敢干预经济也就无力保障人民的基本福利,于是,人民对胡佛失望了,甚至对美国的政府体制也产生了动摇……(罗斯福)于危难之际大胆启动新政……这些新政一方面开启了政府干预经济的职能,另一方面也开启了福利主义的大门——政府要直接地对人民的基本生活保障负起责任。
——摘自钱满素《〈美国自由主义的历史变迁〉》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欧洲农村新出现的生产组织管理形式,并指出这种生产组织管理形式的特点。
(2)材料二是哪一政策的主要内容?从内容上看,这次改革有何突出特点?
(3)根据材料三指出罗斯福“大胆启动新政”的背景,作者是如何评价“新政”的?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经济政策调整的认识或启示?
【答案】(1)生产组织管理形式:租地农场;
特点:出现雇佣关系,产品推向市场。
(2)政策:新经济政策。
特点: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扩大生产;允许多种经济成分并存,大力发展商品经济。
(3)背景:在经济大危机中,胡佛政府无力扭转危机,人民对美国的政治体制也产生了动摇。
评价:新政一方面开启了政府干预经济的职能,另一方面也开启了福利主义的大门。
(4)启示:改革是社会发展进步的重要手段;不同社会制度的经济体制可以相互借鉴;不同社会制度对人类的进步都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等。
【知识点】西欧经济与社会的发展;苏维埃政府的新经济政策;罗斯福新政
【解析】【分析】
(1)生产组织管理形式:根据材料“14世纪中叶以后,越来越多的领主出租自营地,他们依靠土地租金生活,不再参与生产管理。一些富裕农民通过承租、购买领主的土地,或者转租、购买其他佃户的地产等方式将土地集中起来,建立租地农场”可知租地农场。
特点:根据材料“他们采用新的生产方式进行经营,雇用少地或无地的农民耕种,并将产品推向市场”可知出现雇佣关系,产品推向市场。
(2)政策:根据材料“以征收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可知为新经济政策。
特点:根据材料“允许使用雇佣劳动力和出租土地,农民可以自由买卖纳税后的剩余产品,实行自由贸易;允许私人经营中小企业,实行按劳取酬的工资制”可知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扩大生产;允许多种经济成分并存,大力发展商品经济。
(3)背景:根据材料“在一个经济大萧条的时期,政府不敢干预经济也就无力保障人民的基本福利,于是,人民对胡佛失望了,甚至对美国的政府体制也产生了动摇……”可知罗斯福“大胆启动新政”的背景是在经济大危机中,胡佛政府无力扭转危机,人民对美国的政治体制也产生了动摇。
评价:根据材料“这些新政一方面开启了政府干预经济的职能,另一方面也开启了福利主义的大门——政府要直接地对人民的基本生活保障负起责任”可知,作者认为新政一方面开启了政府干预经济的职能,另一方面也开启了福利主义的大门。
(4)启示:根据材料中的西欧社会经济的变化、新经济政策、罗斯福新政相关知识可知改革是社会发展进步的重要手段;不同社会制度的经济体制可以相互借鉴;不同社会制度对人类的进步都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等。
【点评】本题考点是中世纪庄园经济、新经济政策、罗斯福新政。解题方法:(1)生产组织管理形式:阅读史料,找出关键信息“14世纪中叶以后……一些富裕农民通过承租、购买领主的土地,或者转租、购买其他佃户的地产等方式将土地集中起来,建立租地农场”,结合中世纪庄园经济的发展情况对关键信息进行分析即可。
特点:阅读史料,找出关键信息“他们采用新的生产方式进行经营,雇用少地或无地的农民耕种,并将产品推向市场”,结合所学对关键信息分析即可。
(2)政策:阅读史料,找出关键信息“ 以征收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结合苏俄建国初期的经济政策分析关键信息即可。
特点:阅读史料,找出关键信息“允许使用雇佣劳动力和出租土地,农民可以自由买卖纳税后的剩余产品,实行自由贸易;允许私人经营中小企业,实行按劳取酬的工资制”,结合所学分析关键信息即可。
(3)背景:阅读史料,找出关键信息“在一个经济大萧条的时期,政府不敢干预经济也就无力保障人民的基本福利,于是,人民对胡佛失望了,甚至对美国的政府体制也产生了动摇”,结合胡佛政府在经济萧条时期的社会现状分析关键信息即可。
评价:阅读史料,找出关键信息“这些新政一方面开启了政府干预经济的职能,另一方面也开启了福利主义的大门——政府要直接地对人民的基本生活保障负起责任”,结合罗斯福新政的影响去分析关键信息即可。
(4)启示:结合所学和材料中的西欧社会经济的变化、新经济政策、罗斯福新政相关知识进行分析概括即可。
(1)生产组织管理形式:根据材料“14世纪中叶以后,越来越多的领主出租自营地,他们依靠土地租金生活,不再参与生产管理。一些富裕农民通过承租、购买领主的土地,或者转租、购买其他佃户的地产等方式将土地集中起来,建立租地农场”可知租地农场。
特点:根据材料“他们采用新的生产方式进行经营,雇用少地或无地的农民耕种,并将产品推向市场”可知出现雇佣关系,产品推向市场。
(2)政策:根据材料“以征收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可知为新经济政策。
特点:根据材料“允许使用雇佣劳动力和出租土地,农民可以自由买卖纳税后的剩余产品,实行自由贸易;允许私人经营中小企业,实行按劳取酬的工资制”可知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扩大生产;允许多种经济成分并存,大力发展商品经济。
(3)背景:根据材料“在一个经济大萧条的时期,政府不敢干预经济也就无力保障人民的基本福利,于是,人民对胡佛失望了,甚至对美国的政府体制也产生了动摇……”可知罗斯福“大胆启动新政”的背景是在经济大危机中,胡佛政府无力扭转危机,人民对美国的政治体制也产生了动摇。
评价:根据材料“这些新政一方面开启了政府干预经济的职能,另一方面也开启了福利主义的大门——政府要直接地对人民的基本生活保障负起责任”可知,作者认为新政一方面开启了政府干预经济的职能,另一方面也开启了福利主义的大门。
(4)启示:根据材料中的西欧社会经济的变化、新经济政策、罗斯福新政相关知识可知改革是社会发展进步的重要手段;不同社会制度的经济体制可以相互借鉴;不同社会制度对人类的进步都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等。
18.(2024九上·灵山期末)世界历史在不断对抗与合作中演绎,合作发展、共铸命运共同体是世界人民的共同愿望。阅读材料,探究下列问题。
材料一 (殖民·反抗)
①1819年,玻利瓦尔率领队伍,打败西班牙军队。他解放了哥伦比亚、委内瑞拉和厄瓜多尔等地,成立了“大哥伦比亚共和国”。
②1930年,甘地再次发起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后来,印度总督与甘地谈判,双方妥协。
(1)根据材料一指出玻利瓦尔的功绩为他赢得了什么荣誉?甘地领导的这次运动又被称为什么?
材料二 (大国·秩序)
(2)材料二图1和图2的两次会议,帝国主义列强重建了战后国际秩序,请写出这一秩序的名称,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图2签订的条约对中国的影响?
材料三 (同盟·胜利)
宣言的签署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最终形成。此后,“联合国家”在政治上相互合作,在军事上互相配合,对加速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起了重要的作用。
(3)材料三中的“宣言”指的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列举出签署宣言的国家“在政治上互相合作,在军事上互相配合”的各一个典型事例。
材料四 (安全·反思)
影响国际安全的主要因素 战争因素:地缘冲突、经济不平衡和竞争、贸易战和关税
国际格局:国际结盟、新兴国家崛起、强国易位
大国关系:大国冲突、国际转型时期的矛盾等
工业实力、科技发展、教育等因素的影响
——摘编自王帆《当前影响国际安全的因素》
(4)根据材料四选择至少两个信息提炼一个观点,并结合20世纪世界历史发展的相关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举出2个史实论证,史论结合,条理清楚)
【答案】(1) 荣誉:南美的“解放者”
名称:“文明不服从运动”。
(2) 名称: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影响:打破日本独霸中国的局面,使中国回到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
(3) 宣言:《联合国家宣言》
事例:政治: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成立;军事:诺曼底登陆
(4) 观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不平衡加剧了世界局势的紧张。
论述:19世纪末的第二次工业革命,加剧了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科技竞争和经济竞争,加剧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局势的紧张。由于各国经济发展的不平衡,美国和德国作为后起的资本主义国家,科技发明领先于其他国家,经济实力和科学技术竞争力增强,经济发展迅速,20世纪初,工业生产总值分别跃居世界第一、二位。英法等国科学技术和发明落后,经济实力被美德超过。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使列强争夺市场经济和争夺世界霸权的斗争日趋激烈。在本国经济集团和垄断组织的推动下,要求跨出国界,形成国际垄断集团,要求从经济上瓜分世界,促使主要国家加紧了对外扩张的步伐,为了争夺世界,列强缔结军事和政治同盟,形成了同盟国和协约国两大军事集团,并且加速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知识点】拉丁美洲独立运动;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二战的爆发与主要战场
【解析】【分析】
(1)荣誉:根据材料一“819年,玻利瓦尔率领队伍,打败西班牙军队。他解放了哥伦比亚、委内瑞拉和厄瓜多尔等地,成立了‘大哥伦比亚共和国’。”结合所学可知,玻利瓦尔的功绩为他赢得的荣誉是:南美的“解放者”
名称:根据材料一“1930年,甘地再次发起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后来,印度总督与甘地谈判,双方妥协。”结合所学可知,这次运动主要采取不服从形式,所以又被称为“文明不服从运动”。
(2)名称:根据材料二“签署《凡尔赛条约》、华盛顿会议”结合所学可知,签署《凡尔赛条约》的是巴黎和会,巴黎和会确立了帝国主义在欧洲、西亚、非洲的新秩序,华盛顿会议确立了帝国主义在远东和太平洋地区的新秩序。因此,通过这两次会议,帝国主义列强重建的战后国际秩序是: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影响:根据图2信息“华盛顿会议”结合所学可知,华盛顿会议签订了《九国公约》,实现了美国长期追求的“门户开放”等目的,使日本独霸中国的企图未能实现。然而中国仍未摆脱被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因此图2签订的条约对中国的影响是:打破日本独霸中国的局面,使中国回到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
(3)宣言:根据材料三“宣言的签署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最终形成。此后,‘联合国家’在政治上相互合作,在军事上互相配合,对加速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起了重要的作用。”可知,材料三中的“宣言”指的是:《联合国家宣言》。
事例:结合所学可知,《联合国家宣言》的签署,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正式形成。各国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相互支援,协同作战,逐渐扭转了战争的形势。1944年6月,美、英盟军成功登陆法国诺曼底,开辟了欧洲第二战场,德国陷入东西两个战场的夹击之中。因此,政治上合作的事例是:成立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军事上配合的事例是:诺曼底登陆
(4)观点:根据材料四“战争因素:地缘冲突、经济不平衡和竞争、贸易战和关税 ;国际格局:国际结盟、新兴国家崛起、强国易位 ;大国关系:大国冲突、国际转型时期的矛盾等; 工业实力、科技发展、教育等因素的影响”结合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实力影响国际关系和世界局势,可以提炼出观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不平衡加剧了世界局势的紧张。
论述:围绕观点,结合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三国同盟、三国协约军事政治集团的成立,一战爆发的史实进行论述。做到史论结合,条理清晰。19世纪末的第二次工业革命,加剧了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科技竞争和经济竞争,加剧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局势的紧张。由于各国经济发展的不平衡,美国和德国作为后起的资本主义国家,科技发明领先于其他国家,经济实力和科学技术竞争力增强,经济发展迅速,20世纪初,工业生产总值分别跃居世界第一、二位。英法等国科学技术和发明落后,经济实力被美德超过。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使列强争夺市场经济和争夺世界霸权的斗争日趋激烈。在本国经济集团和垄断组织的推动下,要求跨出国界,形成国际垄断集团,要求从经济上瓜分世界,促使主要国家加紧了对外扩张的步伐,为了争夺世界,列强缔结军事和政治同盟,形成了同盟国和协约国两大军事集团,并且加速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分析】本题考点是殖民地斗争、一战、二战。解题方法:(1)荣誉:结合所学分析玻利瓦尔的功绩的到来什么称号。
名称:依据史料时间再结合所学分析史料信息即可得出结论。
(2)名称:结合所学分析图片信息即可得出答案。
影响:结合所学分析该国际秩序对中国产生的影响即可。
(3)宣言:阅读史料,找出关键信息“宣言的签署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最终形成”,依据关键信息分析所学二战中哪个宣言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形成即可。
事例:结合所学分析反法西斯同盟合作的政治和军事相互配合的例子即可。
(4)观点:结合所学对表格信息进行分析概括提炼可知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实力影响国际关系和世界局势,可得出观点为: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不平衡加剧了世界局势的紧张。
论证:围绕观点,结合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三国同盟、三国协约军事政治集团的成立,一战爆发的史实进行详细论述即可。
1 / 1广西壮族自治区钦州市灵山县青云中学2023-2024学年部编版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试题
1.(2024九上·灵山期末) 金字塔是古埃及文明的象征,反映了古埃及社会经济发展的较高水平。若用于研究古埃及历史,它属于(  )
A.文献史料 B.实物史料 C.口述史料 D.图像史料
2.(2024九上·灵山期末)公元前5世纪,雅典雕塑家米隆参加过很多运动会,其雕塑《掷铁饼者》(图)被誉为“空间中凝固的永恒”。该作品体现了
A.苦行禁欲的生活哲学 B.科学理性的主流思潮
C.漠视民主的专制意识 D.崇尚人性的运动之美
3.(2024九上·灵山期末)14一16世纪的西欧,开始冲破神学的黑暗桎梏,肯定人性:挑战大海的惊涛骇浪,寻找出路。“肯定人性”与“寻找出路”分别是指(  )
A.启蒙运动和光荣革命 B.文艺复兴和法国大革命
C.光荣革命和新航路开辟 D.文艺复兴和新航路开辟
4.(2024九上·灵山期末)1785年,瓦特改进的蒸汽机投入使用,提供了更加便利的动力。后来,化工、冶金、采矿等许多生产部门都开始使用蒸汽机。这说明蒸汽机(  )
A.技术先进 B.应用广泛 C.动力强劲 D.人民喜爱
5.(2024九上·灵山期末)《正道沧桑——社会主义500年》解说词:它像一座灯塔指引国际共产主义运动,被誉为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中的“歌中之歌”。“它”是(  )
A.《权利法案》 B.《独立宣言》
C.《人权宣言》 D.《共产党宣言》
6.(2024九上·灵山期末)下面摘录了彼得一世改革的部分措施,这些措施的推行(  )
*创建一支新式常备军 *鼓励兴办手工工场 *派遣留学生,创办科学院,开办学校 *提倡学习西方的礼节与生活方式
A.建立起沙皇专制统治 B.开启了俄国近代化的进程
C.废除腐朽的农奴制度 D.使俄国走上资本主义道路
7.(2024九上·灵山期末)美国历史上第一位黑人总统奥巴马曾说:”从很多方面来讲,是他(林肯)让我的故事成为可能,是他让美国的故事成为可能。”奥巴马这样赞美林肯是因为林肯(  )
A.实现国家独立,推翻殖民统治 B.削弱欧洲力量,促进民族觉醒
C.维护国家统一,解放黑人奴隶 D.注重科技创新,发展新兴工业
8.(2024九上·灵山期末)据统计,1811—1893年日本的工厂数量由1100个增至3340个,1874—1890年日本工业年均增长率为12.1%,工业迅速发展。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明治政府(  )
A.推行“殖产兴业” B.建立新式军队
C.提倡“文明开化” D.实行废藩置县
9.(2024九上·灵山期末)在第一次工业革命尚未结束之际,新一轮的技术革新浪潮已经兴起,“技术革新”最显著的成就是(  )
A.集中的手工工场出现 B.珍妮纺纱机的开始使用
C.新式交通工具的问世 D.电力进入生产生活领域
10.(2024九上·灵山期末)观察如图英国城乡人口比例的变化统计图,该图反映出英国近代社会发展的趋势是(  )
A.农村人口迅速增长 B.城市化的水平提升
C.贫富分化持续加剧 D.经济发展速度加快
11.(2024九上·灵山期末)表达出贝多芬对自由、平等和博爱渴望的作品是(  )
A.《英雄交响曲》 B.《向日葵》
C.《高老头》 D.《复活》
12.(2024九上·灵山期末)1914年秋,正当一个又一个欧洲国家卷入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屠杀之际,英国外交大臣格雷伯评论道:“灯光正在整个欧洲熄灭。”引发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是(  )
A.资本主义经济大危机 B.三国同盟形成
C.萨拉热窝事件 D.轴心国集团形成
13.(2024九上·灵山期末)如表的统计数据告诉我们,第一次世界大战(  )
持续时间 参战国 卷入人口 伤亡人口 经济损失
4年多 30多个 约15亿 3000多万 3000多亿美元
A.导致了战后世界格局的改变 B.交战双方具有非正义性
C.给人类社会造成了巨大灾难 D.为争夺世界霸权而发动
14.(2024九上·灵山期末)1933年,希特勒出任德国总理,开始掌握国家大权。1936年,受军部控制的广田弘毅上台组阁,建立法西斯专政。这两个历史事件产生的共同影响是(  )
A. 导致经济大危机的爆发 B.世界人民开始了反法西斯斗争
C.二战的战争策源地形成 D.世界由局部战争走向全面战争
15.(2024九上·灵山期末)“……公告其13条,主要内容有:盟国将予日本以最后打击,直至停止抵抗;日本政府应立即宣布所有武装部队无条件投降:重申《开罗宣言》的条件必须实施 ”该“公告”出自(  )
A.开罗会议 B.波茨坦会议 C.雅尔塔会议 D.慕尼黑会议
16.(2024九上·灵山期末)民主与法治是人类文明积淀的精华。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某法典的内容刻在一根黑色的大石柱上,从中可了解古巴比伦社会,该石柱现藏于卢浮宫内,其文是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
——摘自统编教材《世界历史》九年级上册
材料二 下图是美国国家权力构成示意图
材料三 “……这次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不只是开创了俄国历史的新纪元,而且开创了世界历史的新纪元,影响到世界各国内部的变化,同样的而且还特别深刻地影响到中国内部的变化……”
——《毛泽东选集》第一卷
请回答
(1)材料一中“这部法典”的名称是什么?该法典在历史上有什么地位?
(2)结合所学知识把材料二括号内①②处补充完整,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简要概括这种国家权力构成的特点。
(3)材料三的“这次革命”是指俄国的哪次革命?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归纳这次革命的历史意义。
17.(2024九上·灵山期末)经济制度的调整与创新是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4世纪中叶以后,越来越多的领主出租自营地,他们依靠土地租金生活,不再参与生产管理。一些富裕农民通过承租、购买领主的土地,或者转租、购买其他佃户的地产等方式将土地集中起来,建立租地农场。他们采用新的生产方式进行经营,雇用少地或无地的农民耕种,并将产品推向市场。
——摘自《世界历史》(九年级上册)
材料二 以征收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允许使用雇佣劳动力和出租土地,农民可以自由买卖纳税后的剩余产品,实行自由贸易;允许私人经营中小企业,实行按劳取酬的工资制。
——摘自《世界历史》九年级下册
材料三 在一个经济大萧条的时期,政府不敢干预经济也就无力保障人民的基本福利,于是,人民对胡佛失望了,甚至对美国的政府体制也产生了动摇……(罗斯福)于危难之际大胆启动新政……这些新政一方面开启了政府干预经济的职能,另一方面也开启了福利主义的大门——政府要直接地对人民的基本生活保障负起责任。
——摘自钱满素《〈美国自由主义的历史变迁〉》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欧洲农村新出现的生产组织管理形式,并指出这种生产组织管理形式的特点。
(2)材料二是哪一政策的主要内容?从内容上看,这次改革有何突出特点?
(3)根据材料三指出罗斯福“大胆启动新政”的背景,作者是如何评价“新政”的?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经济政策调整的认识或启示?
18.(2024九上·灵山期末)世界历史在不断对抗与合作中演绎,合作发展、共铸命运共同体是世界人民的共同愿望。阅读材料,探究下列问题。
材料一 (殖民·反抗)
①1819年,玻利瓦尔率领队伍,打败西班牙军队。他解放了哥伦比亚、委内瑞拉和厄瓜多尔等地,成立了“大哥伦比亚共和国”。
②1930年,甘地再次发起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后来,印度总督与甘地谈判,双方妥协。
(1)根据材料一指出玻利瓦尔的功绩为他赢得了什么荣誉?甘地领导的这次运动又被称为什么?
材料二 (大国·秩序)
(2)材料二图1和图2的两次会议,帝国主义列强重建了战后国际秩序,请写出这一秩序的名称,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图2签订的条约对中国的影响?
材料三 (同盟·胜利)
宣言的签署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最终形成。此后,“联合国家”在政治上相互合作,在军事上互相配合,对加速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起了重要的作用。
(3)材料三中的“宣言”指的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列举出签署宣言的国家“在政治上互相合作,在军事上互相配合”的各一个典型事例。
材料四 (安全·反思)
影响国际安全的主要因素 战争因素:地缘冲突、经济不平衡和竞争、贸易战和关税
国际格局:国际结盟、新兴国家崛起、强国易位
大国关系:大国冲突、国际转型时期的矛盾等
工业实力、科技发展、教育等因素的影响
——摘编自王帆《当前影响国际安全的因素》
(4)根据材料四选择至少两个信息提炼一个观点,并结合20世纪世界历史发展的相关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举出2个史实论证,史论结合,条理清楚)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B
【知识点】金字塔
【解析】【分析】文献史料是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被保存或遗留下来的文献资料,排除A项;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实物史料是前人活动的场所和人们使用过的有形物品。金字塔是古代埃及国王的陵墓,是古埃及文明的代表,B项正确;
口述史料是通过口述所收集的史料,可以是录音形式,也可以是有录音为依据的文字形式,排除C项;
图像史料指适用于历史教学与研究的视觉图像,排除D项;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文化常识的掌握,在日常的学习过程中,学生要注意历史基本常识的积累。
2.【答案】D
【知识点】古代欧洲的古典文化
【解析】【分析】D:根据题干“公元前5世纪,雅典雕塑家米隆参加过很多运动会,其雕塑《掷铁饼者》”、“空间中凝固的永恒”及所学可得,作品是以人为中心创作出来的,体现人性之美,D项符合题意;
A:这种人性、运动美,不能体现“苦行禁欲的生活哲学”,A项不符合题意;
B:理性主义是启蒙运动时期的核心,B项不符合题意;
C:材料没有体现对民主的轻视,C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雅典文化,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3.【答案】D
【知识点】文艺复兴;新航路的开辟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14一16世纪的西欧,开始冲破神学的黑暗桎梏,肯定人性:挑战大海的惊涛骇浪,寻找出路。”结合所学可知,14世纪中叶,意大利首先兴起文艺复兴运动,要求冲破宗教神学的束缚,弘扬人文主义,肯定人性,推动了人们的思想解放,符合题干中“肯定人性”,而15、16世纪之交,欧洲航海家进行远洋探险活动,开辟新航路,迎来了地理大发现的时代,推动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符合题干中“寻找出路”,D正确;
启蒙运动于17世纪在英国兴起,在18世纪的法国发展到了高潮,光荣革命发生在1688年,属于17世纪,时间不符合题意,AC错误;
法国大革命开始于18世纪,时间不符合题意,B错误。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点是文艺复兴和新航路开辟。解题方法:依据题干时间再结合所学分析题干内容,然后与选项对比即可。
4.【答案】B
【知识点】第一次工业革命;第一次工业革命的特点及影响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化工、冶金、采矿等许多生产部门都开始使用蒸汽机”可知,蒸汽机得到广泛应用,B项正确;
根据题干“蒸汽机投入使用,提供了更加便利的动力”,没有提到技术先进,排除A项;
根据“许多部门都开始使用”,说明广泛应用,排除C项;
题干没有提到人民,排除D项。
故答案为B。
【点评】 本题考查第一次工业革命,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论证和发现问题的能力。
5.【答案】D
【知识点】马克思、恩格斯与《共产党宣言》
【解析】【分析】据题干关键信息“指引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它”是《共产党宣言》。1848年2月,马克思和恩格斯为国际无产阶级组织——共产主义者同盟起草的纲领性文献《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使无产阶级的斗争有了科学的理论指导,开辟了国际工人运动和社会主义运动的新局面,成为世界无产阶级的锐利思想武器。在科学理论指导下,国际工人运动进入一个新的历史时期。故D符合题意;
《权利法案》、《独立宣言》、《人权宣言》与马克思主义无关,故ABC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共产党宣言》相关的知识,考查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1848年,《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6.【答案】B
【知识点】俄国农奴制的改革与废除
【解析】【详分析】结合所学知识,18世纪初,沙皇彼得一世决心改变俄国的落后面貌,实现富国强兵。他发出向西方学习的号召,颁布了一系列法令,全面推行改革。他创建一支新式常备军;鼓励兴办手工工场;派遣留学生,创办科学院,开办学校;提倡学习西方的礼节与生活方式。彼得一世改革以强兵与学习西方科学技术为目标,开启了俄国近代化的进程,所以这些措施的推行开启了俄国近代化的进程,B正确;
改革之前俄国已经是沙皇统治,A错误;
彼得一世改革没有废除腐朽的农奴制度,C错误;
使俄国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是俄国1861年改革,D错误。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点是彼得一世改革。解题方法:结合彼得一世改革的基本知识分析题干内容,然后与选项对比即可。
7.【答案】C
【知识点】林肯与美国南北战争;对比评价华盛顿、林肯对美国的影响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奥巴马是美国历史上第一位黑人总统,在美国南北战争之前,黑人在美国历史上的地位十分低下,绝大部分是奴隶出身。黑人也被称为黑人奴隶,是没有公民权利的,在美国内战中,林肯颁布了《解放黑人奴隶宣言》,给予黑人在法律上平等的地位;林肯为维护国家统一和解放黑人奴隶作出了杰出贡献,得到了美国人民衷心的爱戴,成为美国历史上的著名总统。故C项正确;
选项ABD与题意表述不相符,排除;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林肯的主要贡献等知识,注意基础知识的识记与理解。
8.【答案】A
【知识点】日本明治维新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的数据变化和对比可知,明治时期日本工厂数大幅增加,工业年均增长率远高于英、美等资本主义大国。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明治政府进行明治维新,以“殖产兴业”为口号,大力发展近代经济,使日本工业得到迅速发展,A正确;
B、C、D三项均为明治维新时期日本推行的其他措施,但材料中没有涉及,BCD错误。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点是明治维新。解题方法:结合明治维新的基本知识分析题干内容,然后与选项对比即可。
9.【答案】D
【知识点】第二次工业革命及主要成就;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及影响
【解析】【分析】根据“第一次工业革命尚未结束之际,新一轮的技术革新浪潮已经兴起”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场技术革新指的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最显著的成就是电力的广泛应用。D正确;手工工场出现于第一次工业革命之前。A错误;
珍妮机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发明。B错误;
新式交通工具的出现不属于最显著成就。C错误。
综上故选D。
【点评】 本题考查第二次工业革命,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10.【答案】B
【知识点】工业革命开始后的城市化与社会问题
【解析】【分析】根据图片中的时间信息可知,图片反映的是英国工业革命期间,城市人口增多,农村人口减少,这和工业革命推动城市化进程有关,工业革命推动了农村人口向城市的流动,使得城市化的水平提升,B正确;
图片体现农村人口减少,A错误;
图片体现城乡人口比例,与贫富分化无关,C错误;
图片体现城乡人口比例,不能体现经济发展速度加快,D错误。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点是工业革命。解题方法:结合所学分析人口比例变化统计图,然后与选项对比即可。
11.【答案】A
【知识点】近代世界的文学艺术家及其作品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表达出贝多芬对自由、平等和博爱渴望的作品是《英雄交响曲》。贝多芬是德国历史上最伟大的音乐家,他是古典乐派的终结者和浪漫乐派的开拓者,发展和创造了奏鸣一交响曲的结构形式,贝多芬的主要作品有《英雄交响曲》、《命运交响曲》、《田园》等,其中《英雄交响曲》(1804年)是贝多芬的代表作之一,是贝多芬第一部明确反映重大社会题材的交响乐作品,标志着贝多芬在思想上和艺术上的成熟,A项正确;
梵高的《向日葵》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
《高老头》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
《复活》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世界近代科技、文化和艺术成就。
12.【答案】C
【知识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进程及结果
【解析】【分析】1914年,奥匈帝国皇储费迪南大公夫妇在萨拉热窝被塞尔维亚族青年普林西普刺杀,这就是萨拉热窝事件,这一事件成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索。A、B、D错误,C正确。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熟记知识点解题
13.【答案】C
【知识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进程及结果
【解析】【分析】根据表格信息“参战国30多个”“卷入人口约15亿”“伤亡人口3000多万”“经济损失3000多亿美元”和所学知识可知,第一次世界大战历时4年多,先后参战的国家共计30多个,约15亿人卷入战争,超过当时世界总人口数的一半,可见第一次世界大战给人类社会造成了巨大灾难,C正确;
一战后的世界格局为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材料没有涉及,A错误;
仅从持续时间、参战国、卷入人口、伤亡人口、经济损失等信息,无法得出“交战双方具有非正义性”的结论,B错误;
仅从持续时间、参战国、卷入人口、伤亡人口、经济损失等信息,无法得出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为争夺世界霸权而发动”的结论,D错误。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点是一战。解题方法:结合所学分析题干数据信息,然后与选项对比即可。
14.【答案】C
【知识点】希特勒与二战欧洲战争策源地的形成;日本与二战亚洲战争策源地的形成
【解析】【分析】A. 导致经济大危机的爆发,不符合题意;
B. 世界人民开始了反法西斯斗争,不符合史实;
C.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1933年,希特勒出任德国总理,开始掌握国家大权。1936年,受军部控制的广田弘毅上台组阁,建立法西斯专政。这两个历史事件产生的共同影响是二战的战争策源地形成,故选项C符合题意;
D. 世界由局部战争走向全面战争,不符合史实;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理解识记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结合对课本基础知识的准确理解和记忆回答,这是课本上的基础知识,需要学生理解识记。
15.【答案】B
【知识点】雅尔塔会议与二战胜利、性质及影响
【解析】【分析】据题干“……公告其13条,主要内容有:盟国将予日本以最后打击,直至停止抵抗;日本政府应立即宣布所有武装部队无条件投降:重申《开罗宣言》的条件必须实施 ”和所学知识可知与波茨坦会议有关,1945年7月17日,苏美英三国首脑在柏林近郊波茨坦举行会议,会议期间发表《中美英三国促令日本投降之波茨坦公告》,简称《波茨坦公告》或《波茨坦宣言》,这篇公告的主要内容有:盟国将予日本以最后打击,直至停止抵抗,日本政府应立即宣布所有武装部队无条件投降,重申《开罗宣言》的条件必须实施等,B正确;
1943年开罗会议会后公布开罗宣言,A错误;
1945年2月美英苏首脑召开的雅尔塔会议的主要内容有:战后处置德国问题、波兰问题、远东问题、联合国问题,目的是讨论欧洲战后重组问题,C错误;
1938年慕尼黑会议的主要内容是英法等国与德国达成妥协,同意德国吞并捷克斯洛伐克的苏台德地区, D错误。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点是《波茨坦公告》。解题方法:结合所学分析题干内容属于哪个选项即可。
16.【答案】(1)名称:《汉谟拉比法典》 地位: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
(2)①总统 ②司法权 特点:三权分立,相互制衡。
(3)革命:十月革命 意义: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建立了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推动了国际无产阶级革命运动,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
【知识点】古巴比伦王国;华盛顿与美国独立战争;列宁与俄国的十月革命
【解析】【分析】
(1)名称:根据材料“某法典的内容刻在一根黑色的大石柱上,从中可了解古巴比伦社会”结合所学可知,这部法典是古巴比伦时期颁布的汉谟拉比法典。地位:根据材料“是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汉谟拉比法典》是世界上迄今已知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
(2)补充及特点根据材料二“美国国家权力构成示意图”及所学知识可知,美国独立战争后,建立起来邦联制的国家,政治上的松散状态无法形成强有力的中央集权。因此,1787年,美国制定了一部宪法,确立三权分立的总统制资产阶级共和政体,建立了联邦制国家;美国联邦政府主要包括国会、总统、联邦法院三大机构,依据三权分立与联邦制两大政治思想而制定,将立法、司法、行政三种权力分别独立,互相制衡,以避免政府滥权。国会是立法机构可以拒绝通过总统想要的法案,或者拒绝批准总统提名的任命,联邦预算、宣战和条约必须由国会通过,可以推翻总统的否决,可以弹劾权总统;司法系统能宣布行政令不符合宪法,在总统弹劾聆讯期间,首席大法官充任参议院主席,最高法院负责阐释国会所通过的法律。因此,上图①应该填总统,②应该填司法权;国家权力构成的特点是,三权分立,相互制衡。
(3)革命:根据材料“这次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不只是开创了俄国历史的新纪元,而且开创了世界历史的新纪元”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次革命指的是俄国的十月革命。意义: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十月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建立了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推动了国际无产阶级革命运动,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
【点评】本题考点是《汉谟拉比法典》、1787年宪法、十月革命。解题方法:(1)名称:阅读史料,找出关键信息“某法典的内容刻在一根黑色的大石柱上,从中可了解古巴比伦社会”,结合所学分析关键信息中的位置即可得出答案。
地位:阅读史料,找出关键信息“其文是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结合所学对关键信息进行分析即可。
(2)补充:结合1787年宪法的内容对结构图进行分析即可。
特点:结合所学分析结构图即可得出答案。
(3)革命:阅读史料,找出关键信息“这次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不只是开创了俄国历史的新纪元,而且开创了世界历史的新纪元”,结合所学分析关键信息即可得出答案。
(1)名称:根据材料“某法典的内容刻在一根黑色的大石柱上,从中可了解古巴比伦社会”结合所学可知,这部法典是古巴比伦时期颁布的汉谟拉比法典。地位:根据材料“是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汉谟拉比法典》是世界上迄今已知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
(2)补充及特点根据材料二“美国国家权力构成示意图”及所学知识可知,美国独立战争后,建立起来邦联制的国家,政治上的松散状态无法形成强有力的中央集权。因此,1787年,美国制定了一部宪法,确立三权分立的总统制资产阶级共和政体,建立了联邦制国家;美国联邦政府主要包括国会、总统、联邦法院三大机构,依据三权分立与联邦制两大政治思想而制定,将立法、司法、行政三种权力分别独立,互相制衡,以避免政府滥权。国会是立法机构可以拒绝通过总统想要的法案,或者拒绝批准总统提名的任命,联邦预算、宣战和条约必须由国会通过,可以推翻总统的否决,可以弹劾权总统;司法系统能宣布行政令不符合宪法,在总统弹劾聆讯期间,首席大法官充任参议院主席,最高法院负责阐释国会所通过的法律。因此,上图①应该填总统,②应该填司法权;国家权力构成的特点是,三权分立,相互制衡。
(3)革命:根据材料“这次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不只是开创了俄国历史的新纪元,而且开创了世界历史的新纪元”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次革命指的是俄国的十月革命。意义: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十月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建立了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推动了国际无产阶级革命运动,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
17.【答案】(1)生产组织管理形式:租地农场;
特点:出现雇佣关系,产品推向市场。
(2)政策:新经济政策。
特点: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扩大生产;允许多种经济成分并存,大力发展商品经济。
(3)背景:在经济大危机中,胡佛政府无力扭转危机,人民对美国的政治体制也产生了动摇。
评价:新政一方面开启了政府干预经济的职能,另一方面也开启了福利主义的大门。
(4)启示:改革是社会发展进步的重要手段;不同社会制度的经济体制可以相互借鉴;不同社会制度对人类的进步都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等。
【知识点】西欧经济与社会的发展;苏维埃政府的新经济政策;罗斯福新政
【解析】【分析】
(1)生产组织管理形式:根据材料“14世纪中叶以后,越来越多的领主出租自营地,他们依靠土地租金生活,不再参与生产管理。一些富裕农民通过承租、购买领主的土地,或者转租、购买其他佃户的地产等方式将土地集中起来,建立租地农场”可知租地农场。
特点:根据材料“他们采用新的生产方式进行经营,雇用少地或无地的农民耕种,并将产品推向市场”可知出现雇佣关系,产品推向市场。
(2)政策:根据材料“以征收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可知为新经济政策。
特点:根据材料“允许使用雇佣劳动力和出租土地,农民可以自由买卖纳税后的剩余产品,实行自由贸易;允许私人经营中小企业,实行按劳取酬的工资制”可知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扩大生产;允许多种经济成分并存,大力发展商品经济。
(3)背景:根据材料“在一个经济大萧条的时期,政府不敢干预经济也就无力保障人民的基本福利,于是,人民对胡佛失望了,甚至对美国的政府体制也产生了动摇……”可知罗斯福“大胆启动新政”的背景是在经济大危机中,胡佛政府无力扭转危机,人民对美国的政治体制也产生了动摇。
评价:根据材料“这些新政一方面开启了政府干预经济的职能,另一方面也开启了福利主义的大门——政府要直接地对人民的基本生活保障负起责任”可知,作者认为新政一方面开启了政府干预经济的职能,另一方面也开启了福利主义的大门。
(4)启示:根据材料中的西欧社会经济的变化、新经济政策、罗斯福新政相关知识可知改革是社会发展进步的重要手段;不同社会制度的经济体制可以相互借鉴;不同社会制度对人类的进步都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等。
【点评】本题考点是中世纪庄园经济、新经济政策、罗斯福新政。解题方法:(1)生产组织管理形式:阅读史料,找出关键信息“14世纪中叶以后……一些富裕农民通过承租、购买领主的土地,或者转租、购买其他佃户的地产等方式将土地集中起来,建立租地农场”,结合中世纪庄园经济的发展情况对关键信息进行分析即可。
特点:阅读史料,找出关键信息“他们采用新的生产方式进行经营,雇用少地或无地的农民耕种,并将产品推向市场”,结合所学对关键信息分析即可。
(2)政策:阅读史料,找出关键信息“ 以征收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结合苏俄建国初期的经济政策分析关键信息即可。
特点:阅读史料,找出关键信息“允许使用雇佣劳动力和出租土地,农民可以自由买卖纳税后的剩余产品,实行自由贸易;允许私人经营中小企业,实行按劳取酬的工资制”,结合所学分析关键信息即可。
(3)背景:阅读史料,找出关键信息“在一个经济大萧条的时期,政府不敢干预经济也就无力保障人民的基本福利,于是,人民对胡佛失望了,甚至对美国的政府体制也产生了动摇”,结合胡佛政府在经济萧条时期的社会现状分析关键信息即可。
评价:阅读史料,找出关键信息“这些新政一方面开启了政府干预经济的职能,另一方面也开启了福利主义的大门——政府要直接地对人民的基本生活保障负起责任”,结合罗斯福新政的影响去分析关键信息即可。
(4)启示:结合所学和材料中的西欧社会经济的变化、新经济政策、罗斯福新政相关知识进行分析概括即可。
(1)生产组织管理形式:根据材料“14世纪中叶以后,越来越多的领主出租自营地,他们依靠土地租金生活,不再参与生产管理。一些富裕农民通过承租、购买领主的土地,或者转租、购买其他佃户的地产等方式将土地集中起来,建立租地农场”可知租地农场。
特点:根据材料“他们采用新的生产方式进行经营,雇用少地或无地的农民耕种,并将产品推向市场”可知出现雇佣关系,产品推向市场。
(2)政策:根据材料“以征收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可知为新经济政策。
特点:根据材料“允许使用雇佣劳动力和出租土地,农民可以自由买卖纳税后的剩余产品,实行自由贸易;允许私人经营中小企业,实行按劳取酬的工资制”可知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扩大生产;允许多种经济成分并存,大力发展商品经济。
(3)背景:根据材料“在一个经济大萧条的时期,政府不敢干预经济也就无力保障人民的基本福利,于是,人民对胡佛失望了,甚至对美国的政府体制也产生了动摇……”可知罗斯福“大胆启动新政”的背景是在经济大危机中,胡佛政府无力扭转危机,人民对美国的政治体制也产生了动摇。
评价:根据材料“这些新政一方面开启了政府干预经济的职能,另一方面也开启了福利主义的大门——政府要直接地对人民的基本生活保障负起责任”可知,作者认为新政一方面开启了政府干预经济的职能,另一方面也开启了福利主义的大门。
(4)启示:根据材料中的西欧社会经济的变化、新经济政策、罗斯福新政相关知识可知改革是社会发展进步的重要手段;不同社会制度的经济体制可以相互借鉴;不同社会制度对人类的进步都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等。
18.【答案】(1) 荣誉:南美的“解放者”
名称:“文明不服从运动”。
(2) 名称: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影响:打破日本独霸中国的局面,使中国回到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
(3) 宣言:《联合国家宣言》
事例:政治: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成立;军事:诺曼底登陆
(4) 观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不平衡加剧了世界局势的紧张。
论述:19世纪末的第二次工业革命,加剧了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科技竞争和经济竞争,加剧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局势的紧张。由于各国经济发展的不平衡,美国和德国作为后起的资本主义国家,科技发明领先于其他国家,经济实力和科学技术竞争力增强,经济发展迅速,20世纪初,工业生产总值分别跃居世界第一、二位。英法等国科学技术和发明落后,经济实力被美德超过。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使列强争夺市场经济和争夺世界霸权的斗争日趋激烈。在本国经济集团和垄断组织的推动下,要求跨出国界,形成国际垄断集团,要求从经济上瓜分世界,促使主要国家加紧了对外扩张的步伐,为了争夺世界,列强缔结军事和政治同盟,形成了同盟国和协约国两大军事集团,并且加速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知识点】拉丁美洲独立运动;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二战的爆发与主要战场
【解析】【分析】
(1)荣誉:根据材料一“819年,玻利瓦尔率领队伍,打败西班牙军队。他解放了哥伦比亚、委内瑞拉和厄瓜多尔等地,成立了‘大哥伦比亚共和国’。”结合所学可知,玻利瓦尔的功绩为他赢得的荣誉是:南美的“解放者”
名称:根据材料一“1930年,甘地再次发起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后来,印度总督与甘地谈判,双方妥协。”结合所学可知,这次运动主要采取不服从形式,所以又被称为“文明不服从运动”。
(2)名称:根据材料二“签署《凡尔赛条约》、华盛顿会议”结合所学可知,签署《凡尔赛条约》的是巴黎和会,巴黎和会确立了帝国主义在欧洲、西亚、非洲的新秩序,华盛顿会议确立了帝国主义在远东和太平洋地区的新秩序。因此,通过这两次会议,帝国主义列强重建的战后国际秩序是: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影响:根据图2信息“华盛顿会议”结合所学可知,华盛顿会议签订了《九国公约》,实现了美国长期追求的“门户开放”等目的,使日本独霸中国的企图未能实现。然而中国仍未摆脱被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因此图2签订的条约对中国的影响是:打破日本独霸中国的局面,使中国回到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
(3)宣言:根据材料三“宣言的签署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最终形成。此后,‘联合国家’在政治上相互合作,在军事上互相配合,对加速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起了重要的作用。”可知,材料三中的“宣言”指的是:《联合国家宣言》。
事例:结合所学可知,《联合国家宣言》的签署,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正式形成。各国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相互支援,协同作战,逐渐扭转了战争的形势。1944年6月,美、英盟军成功登陆法国诺曼底,开辟了欧洲第二战场,德国陷入东西两个战场的夹击之中。因此,政治上合作的事例是:成立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军事上配合的事例是:诺曼底登陆
(4)观点:根据材料四“战争因素:地缘冲突、经济不平衡和竞争、贸易战和关税 ;国际格局:国际结盟、新兴国家崛起、强国易位 ;大国关系:大国冲突、国际转型时期的矛盾等; 工业实力、科技发展、教育等因素的影响”结合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实力影响国际关系和世界局势,可以提炼出观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不平衡加剧了世界局势的紧张。
论述:围绕观点,结合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三国同盟、三国协约军事政治集团的成立,一战爆发的史实进行论述。做到史论结合,条理清晰。19世纪末的第二次工业革命,加剧了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科技竞争和经济竞争,加剧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局势的紧张。由于各国经济发展的不平衡,美国和德国作为后起的资本主义国家,科技发明领先于其他国家,经济实力和科学技术竞争力增强,经济发展迅速,20世纪初,工业生产总值分别跃居世界第一、二位。英法等国科学技术和发明落后,经济实力被美德超过。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使列强争夺市场经济和争夺世界霸权的斗争日趋激烈。在本国经济集团和垄断组织的推动下,要求跨出国界,形成国际垄断集团,要求从经济上瓜分世界,促使主要国家加紧了对外扩张的步伐,为了争夺世界,列强缔结军事和政治同盟,形成了同盟国和协约国两大军事集团,并且加速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分析】本题考点是殖民地斗争、一战、二战。解题方法:(1)荣誉:结合所学分析玻利瓦尔的功绩的到来什么称号。
名称:依据史料时间再结合所学分析史料信息即可得出结论。
(2)名称:结合所学分析图片信息即可得出答案。
影响:结合所学分析该国际秩序对中国产生的影响即可。
(3)宣言:阅读史料,找出关键信息“宣言的签署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最终形成”,依据关键信息分析所学二战中哪个宣言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形成即可。
事例:结合所学分析反法西斯同盟合作的政治和军事相互配合的例子即可。
(4)观点:结合所学对表格信息进行分析概括提炼可知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实力影响国际关系和世界局势,可得出观点为: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不平衡加剧了世界局势的紧张。
论证:围绕观点,结合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三国同盟、三国协约军事政治集团的成立,一战爆发的史实进行详细论述即可。
1 / 1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