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从江县停洞中学2024-2025学年部编版九年级上学期9月质量监测历史试卷

文档属性

名称 【精品解析】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从江县停洞中学2024-2025学年部编版九年级上学期9月质量监测历史试卷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8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5-06-20 11:57:05

文档简介

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从江县停洞中学2024-2025学年部编版九年级上学期9月质量监测历史试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
1.(2024九上·从江月考)某文明古国位于非洲东北角,世界上最长的河流尼罗河贯穿其南北。该文明古国是(  )
A.古埃及 B.古巴比伦 C.古印度 D.古罗马
【答案】A
【知识点】古埃及文明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可知,古埃及位于非洲的东北角,尼罗河是世界上最长的河流,贯穿古埃及的南北,故选A项。
古巴比伦位于西亚两河流域,排除B项。
古印度位于印度河流域,排除C项。
古罗马位于意大利半岛,排除D项。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古埃及文明。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的识记、理解能力。解题关键要熟练掌握古埃及文明的相关史实。
2.(2024九上·从江月考)阿布辛贝神庙是古埃及的建筑奇迹。埃及人运用天文学、地理学等知识,把神庙设计成只有在拉美西斯二世的生日和奠基日,旭日的光辉才能从神庙大门射入。材料体现了(  )
A.古埃及建筑的发展历程 B.古埃及对外交流频繁
C.古埃及人民的建筑智慧 D.古埃及文明领先世界
【答案】C
【知识点】古埃及文明;金字塔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阿布辛贝神庙是古埃及的建筑奇迹。埃及人运用天文学、地理学等知识,把神庙设计成只有在拉美西斯二世的生日和奠基日,旭日的光辉才能从神庙大门射入”可知,神庙的设计体现了古埃及人民的建筑智慧。
A项古埃及建筑的发展历程在材料中无法体现,不符合题意;
B项古埃及对外交流频繁在材料中无法体现,不符合题意;
C项古埃及人民的建筑智慧理解正确,符合题意;
D项古埃及文明领先世界在材料中无法体现,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金字塔和埃及文明及学生的识记理解能力,解题关键是知道材料体现了古埃及人民的建筑智慧。
3.(2024九上·从江月考) 公元前1894年,阿摩利人建立起古巴比伦王国,展现了两河流域的文明曙光。这一时间也可表述为
A.公元前19世纪初 B.公元前19世纪末
C.公元前18世纪初 D.公元前18世纪末
【答案】A
【知识点】古巴比伦王国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可知,现行的公元纪年法以传说中的耶稣诞生年为公元元年。以元年为界,向后推算,称为公元XX年;向前推算,称为公元前XX年。公元纪年中的一个世纪为100年,且公元前的年份数字越大表明时间越早。以此类推,公元前1894年为公元前19世纪初,故选A项。
公元前1894年为公元前19世纪初,公元前19世纪末表述错误,排除B项。
公元前1894年为公元前19世纪初,公元前18世纪初表述错误,排除C项。
公元前1894年为公元前19世纪初,公元前18世纪末表述错误,排除D项。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公元纪年法。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的识记、理解能力。解题关键要熟练掌握公元纪年的计算方法。
4.(2024九上·从江月考)“法典正文共有282条,内容涉及经济法、婚姻法、民法和刑法等多个领域,严格保护私有财产……比较全面地反映了古巴比伦社会的情况。”据此可知该法典(  )
A.涉及范围广泛 B.维护封建贵族利益
C.成文时间最早 D.严格划分等级界限
【答案】A
【知识点】古巴比伦王国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材料“法典正文共有282条,内容涉及经济法、婚姻法、民法和刑法等多个领域,严格保护私有财产……比较全面地反映了古巴比伦社会的情况。”可知,该法典涉及范围广泛,故选A项。
维护封建贵族利益,题干材料没有提及,且古巴比伦王国是奴隶社会,不符合史实,排除B项;
成文时间最早,题干材料没有体现法典的具体时间,无法得出此结论,排除C项;
严格划分等级界限,比如人与人之间的等级性,题干材料没有体现,排除D项。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以《汉谟拉比法典》为切入点,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识记、理解能力,运用所学知识,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解题关键在于要求学生具有解读材料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5.(2024九上·从江月考)印度古老诗集描述:“婆罗门是原人的嘴,他的双臂成为刹帝利,他的双腿成为吠舍,从两足生出首陀罗。”这有助于我们了解(  )
A.佛教创立 B.雅典民主政治
C.种姓制度 D.封君和封臣关系
【答案】C
【知识点】种姓制度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材料“婆罗门是原人的嘴,他的双臂成为刹帝利,他的双腿成为吠舍,从两足生出首陀罗”并结合所学知识,雅利安人进入印度后,逐渐建立了严格的社会等级制度,史称“种姓制度”,婆罗门、刹帝利属于统治阶级,吠舍、首陀罗属于被统治阶级。
A项题干材料主要强调种姓制度,未涉及佛教创立,不符合题意;
B项题干材料主要强调种姓制度,与雅典民主政治无关,不符合题意;
C项,符合题意;
D项封君封臣制度是中世纪欧洲的等级制度,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种姓制度,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题干信息。
6.(2024九上·从江月考)玄奘游历印度时记录:“城镇和村庄都有几扇内门,城墙又高又宽,屠夫、渔夫、舞女、刽子手和清道夫之类的人不能住在城里,且只能走路的左边。”这反映了古代印度社会(  )
A.矛盾尖锐 B.等级森严 C.法制完善 D.小国寡民
【答案】B
【知识点】种姓制度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屠夫、渔夫、舞女、刽子手和清道夫之类的人不能住在城里,且行走时只能走路的左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雅利安人进入印度以后,逐渐建立了严格的社会等级制度,史称“种姓制度”。种姓制度下的各等级世代相袭,各等级之间贵贱分明,低等级的人不得从事高等级的人的职业,故选B项。
题干信息无法体现矛盾尖锐,排除A项;
题干信息未体现法制完善,排除C项;
小国寡民是希腊城邦的特点,排除D项。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以种姓制度为切入点,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识记、理解能力,运用所学知识,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解题关键在于要求学生具有解读材料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7.(2024九上·从江月考)英国浪漫主义诗人雪莱曾说:“我们全都是希腊人。我们的法律、我们的文学、我们的宗教,根源皆在希腊。”他这样说是因为(  )
A.英国人都是希腊的后裔 B.英国人和希腊人生活习惯一样
C.希腊是西方文明之源 D.希腊人曾经统治过欧洲
【答案】C
【知识点】古希腊的城邦
【解析】【分析】依据材料中“我们的法律、我们的文学、我们的宗教,根源皆在希腊”,由此可以看出作者在强调希腊是西方法律、文学、宗教等文明的渊源,说明希腊文明对西方文明的深远影响。古代希腊文明是欧洲文明的开端,古代希腊文明对欧洲乃至世界都有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因此,古代希腊被看成是以欧洲为代表的西方文明的发源地,排除ABD,选项C正确;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和辨析能力。注意希腊和罗马是西方文明的发源地。
8.(2024九上·从江月考)一个与伯里克利同时代的人曾写道:“假如你见到雅典而不狂喜,你是一头蠢驴;假如你自愿把雅典抛弃,你就是一头骆驼。”他如此感慨,是因为雅典(  )
A.完善了王位继承制 B.实现了男女平等
C.民主政治达到全盛 D.废除了奴隶制度
【答案】C
【知识点】雅典民主政治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一个与伯里克利同时代的人曾写道:‘假如你见到雅典而不狂喜,你就是一头蠢驴;假如你自愿把雅典抛弃,你就是一头骆驼。”和所学知识可知,伯里克利统治时期,雅典的民主政治达到顶峰,故选C项。
雅典的民主政治与王位继承制无关,排除A项;
雅典的民主不包括妇女,排除B项;
雅典的民主是奴隶主阶级的民主,排除D项。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雅典民主政治。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识记、理解能力,运用所学知识,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解题关键在于理解并识记雅典民主政治的相关历史知识。
9.(2024九上·从江月考)据记载,罗马共和国末年,聚集在罗马城内的流氓无产者大约有32万人。一个公民即使穷困潦倒也有选举权。这反映了(  )
A.罗马选举制完善 B.无产者拥有了选举权
C.平等精神的彰显 D.无产者影响国家决策
【答案】C
【知识点】罗马帝国的兴亡
【解析】【分析】据材料可知,罗马共和国末年,一个公民即使穷困潦倒也有选举权,这反映了公民权力的平等,故选C项。
材料未涉及“选举制完善”,排除A项;
材料未涉及“无产者获得选举权”,而是强调“一个公民即使穷困潦倒也有选举权”,排除B项;
材料未涉及“影响国家决策”,排除D项。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罗马法。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的识记、理解能力。解题关键要熟练掌握罗马法的相关史实。
10.(2024九上·从江月考)时间轴是帮助学生掌握时空观念的有效方法之一。如图“ ”处应是(  )
A.颁布了《十二铜表法》 B.伯里克利进行政治改革
C.凯撒成为终身独裁官 D.罗马帝国进入黄金时期
【答案】D
【知识点】罗马帝国的兴亡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图 处2世纪”和所学知识可知,2世纪,罗马帝国进入黄金时期,帝国的版图横跨欧、亚、非三洲,地中海成了罗马帝国的“内湖”,故选D项。
公元前450年左右,罗马颁布了成文法,因这部法刻在十二块青铜板上,所以被称为《十二铜表法》,排除A项;
公元前5世纪中后期,伯里克利进行政治改革,雅典民主政治达到高峰,排除B项;
公元前49年,曾经担任罗马执政官和地方总督的凯撒,率领军队进攻罗马城,打败对手,控制了元老院,后来,元老院任命他为终身独裁官,排除C项。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罗马帝国。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时间轴的解读能力和对历史的识记、理解能力。解题关键要熟练掌握罗马帝国的相关史实。
11.(2024九上·从江月考)“罗马法不只是罗马人的法律,而且是全人类的法律基础。近代以来,包括英、美等国的法律工作者都从罗马法中汲取了大量营养。”这主要说明罗马法(  )
A.消除了罗马的社会矛盾 B.是皇帝治国的唯一依据
C.维护了罗马帝国的统治 D.对后世产生深远的影响
【答案】D
【知识点】罗马帝国的兴亡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可知,“全人类的法律基础”“近代以来,包括英、美等国的法律工作者都从罗马法中汲取了大量营养”说明罗马法的世界性影响,对后世产生深远的影响,故选D项。
题干体现不出罗马法消除了罗马的社会矛盾,且“消除了罗马的社会矛盾”本身说法错误,排除A项;
罗马法是罗马人的法律,不能说明罗马法是是皇帝治国的唯一依据,排除B项;
题干主要说明的不是罗马法对维护罗马帝国统治的作用,而是其他国家的影响,如对近代以来英法等国的影响,排除C项。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是材料型选择题,主要知识考点是罗马法,主要考查学生的材料解读分析能力,解答此题应仔细阅读材料,运用所学知识提炼材料信息主旨,掌握相关基础史实。
12.(2024九上·从江月考)以下是某校编写的复习手册,根据如图部分复习内容可以判断这一章的主题是(  )
主题:____ 一、《荷马史诗》 二、帕特农神庙 三、苏格拉底
A.希腊的古典文化 B.罗马的古典文化
C.亚非的古代文明 D.雅典的民主政治
【答案】A
【知识点】古代欧洲的古典文化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信息“《荷马史诗》”“帕特农神庙”“苏格拉底”,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荷马史诗》是宝贵的文学遗产,也是了解早期希腊社会的主要文献;雅典帕特农神庙是希腊建筑艺术典型代表;苏格拉底,是古希腊哲学家。因此材料可知主题是希腊的古典文化,故选A项。
题干信息反映的是希腊古典文化,没有涉及罗马的古典文化,排除B项。
题干信息反映的是希腊古典文化,没有涉及亚非的古代文明,排除C项。
题干信息反映的是希腊古典文化,没有涉及雅典的民主政治,排除D项。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希腊古典文化。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的识记、理解能力。解题关键要熟练掌握希腊古典文化的相关史实。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空1分,共5分。
13.(2024九上·从江月考)【文明古国·成果卓著】公元前3100年左右,非洲东北部尼罗河流域建立起统一的奴隶制国家,金字塔是这一王国的文明象征,那么,这个奴隶制国家是   。
【答案】古代埃及
【知识点】古埃及文明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公元前3100年左右,非洲东北部尼罗河流域”“金字塔是这一王国的文明象征”可知,这个奴隶制国家是古代埃及。
故答案为:古代埃及。
【点评】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古代埃及文明。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的识记、理解能力。解题关键要熟练掌握古代埃及文明的相关史实。
14.(2024九上·从江月考)一位游客在法国卢浮博物馆听讲解员指着一历史文物说:“石柱上法典是现存世界上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据此你认为这位游客看到的历史文物应出自   。
【答案】《汉谟拉比法典》
【知识点】《汉谟拉比法典》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古巴比伦的《汉谟拉比法典》被刻在黑色玄武岩石柱上,是现存世界上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
故答案为:《汉谟拉比法典》。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知识的识记能力,难度一般,让学生正确认识《汉谟拉比法典》。注意基础知识的识记与理解,落实历史学科史料实证的核心素养。
15.(2024九上·从江月考)【民主政治·文明之源】雅典被誉为“西方文明的摇篮”,公元前5世纪,雅典的最高权力机构是   。
【答案】公民大会
【知识点】雅典民主政治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雅典被誉为“西方文明的摇篮”,公元前5世纪,雅典民主政治发展到高峰,当时雅典的最高权力机构是公民大会。
故答案为:公民大会.。
【点评】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雅典民主政治。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的识记、理解能力。解题关键要熟练掌握雅典民主政治的相关史实。
16.(2024九上·从江月考)【地跨三洲·东西交汇】下图反映的史事是   。
【答案】亚历山大东征。
【知识点】亚历山大帝国
【解析】【分析】根据图示内容并结合所学内容可知,图示反映的是亚历山大东征。公元前4世纪,希腊北部的马其顿王国强大起来,于公元前4世纪后期打败希腊联军,控制了希腊。亚历山大大帝继位后,出兵东征,扫荡了小亚细亚,攻入埃及。然后回师占领两河流域,灭掉波斯帝国,足迹远达印度,建立起地跨欧、亚、非三洲的亚历山大帝国,定都巴比伦。
故答案为:亚历山大东征。
【点评】本题考查亚历山大东征的相关知识点,解答本题需要学生熟练掌握亚历山大东征的过程和影响。
17.(2024九上·从江月考)【建筑艺术·凝固历史】希腊建筑艺术的典型代表是雅典的   
【答案】帕特农神庙
【知识点】古代欧洲的古典文化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可知,希腊建筑艺术主要体现在神庙,神庙四周以廊柱环绕,雅典帕特农神庙是典型代表。
故答案为:帕特农神庙。
【点评】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希腊建筑艺术。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的识记、理解能力。解题关键要熟练掌握古典希腊文化繁荣的相关史实。
三、综合问答题:本大题共1小题,第18小题,共10分。
18.(2024九上·从江月考)世界古代文明丰富多彩。历慎思同学开展了以下历史探究活动。请你参与,共同完成。
(1)历史文物是文明的典型代表。请将如下文物图片与对应的古代文明进行匹配(只填写序号)。
古代文明 序号
古代印度河流域文明  
古代两河流域文明  
古埃及文明  
(2)古代文字是刻画古代文明的符号。请写出如下图片介绍内容。
图四 象形文字及铭文 介绍:是 ① 人使用的一种文字体系,由图形文字、音节文字和字母构成。多刻在墓穴、纪念碑、庙宇的墙壁或石块上。其书写正规,图画性强,使用时间是约公元前4千纪末到公元4世纪
图五 楔形文字 介绍:古代 ② 流域的苏美尔人发明的文字。他们通常用削成尖头的芦秆或木棒做笔,在未干的软泥版上压刻出符号。这些符号的线条由粗到细,很像木楔,因此得名
图六 可有文字的甲骨 介绍:甲骨文是中国 ③ 时期刻写在龟甲或牛、羊等兽骨上的文字。使用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假借等多种造字方法。已经具备了汉字的基本结构,是汉字形成与发展的重要阶段
(3)分析上述古代文字出现的共同意义。
(4)通过探究,你发现象形文字和甲骨文具有哪些共同特点
【答案】(1)
古代文明 序号
古代印度河流域文明 图三
古代两河流域文明 图二
古埃及文明 图一
(2)①古埃及;②两河;③商周。
(3)为人们记录历史提供了工具,见证了古代文明的悠久历史,也是研究古代文明的重要资料。
(4)书写材料都是就地取材;产生之初都有图画文字的特点;文字产生后都延续很长时间;都产生于大河流域。(任答2点即可)
【知识点】古埃及文明;古巴比伦王国;古代印度河流域文明;甲骨文
【解析】【分析】(1)补填:据材料“图三释迦牟尼佛像”可知,佛教的创始人是释迦牟尼,佛教产生于古代印度河流域,故“古代印度河流域”对应的是“图三”;据材料“图二《汉谟拉比法典》石柱局部图”可知,两河流域的文明是古巴比伦的《汉谟拉比法典》,故“古代两河流域文明”对应的是“图二”;据材料“图一法老图坦卡蒙黄金面具”可知,图坦卡蒙是古埃及新王朝时期第十八王朝的法老,故“古埃及文明”对应的是“图一”
(2)①:据材料“图四象形文字及铭文”可知,象形文字是①古埃及人使用的一种文字体系,由图形文字、音节文字和字母构成。
②:据材料“图五楔形文字”可知,楔形文字是古代②两河流域的苏美尔人发明的文字。
③:据材料“图六刻有文字的甲骨”可知,甲骨文是中国③商周时期刻写在龟甲或牛、羊等兽骨上的文字。
(3)共同意义:据材料“古代文字是刻画古代文明的符号”“象形文字、楔形文字、甲骨文”并结合所学可知,古代文字为人们记录历史提供了工具,见证了古代文明的悠久历史,也是研究古代文明的重要资料。
(4)共同特点:据材料象形文字的书写材料是莎草纸;甲骨文的书写材料是龟甲,因此象形文字和甲骨文具有的共同特点是书写材料都是就地取材;产生之初都有图画文字的特点;文字产生后都延续很长时间;都产生于大河流域。(任答2点即可)
故答案为:
(1)
古代文明 序号
古代印度河流域文明 图三
古代两河流域文明 图二
古埃及文明 图一
(2)①古埃及;②两河;③商周。(3)为人们记录历史提供了工具,见证了古代文明的悠久历史,也是研究古代文明的重要资料。(4)书写材料都是就地取材;产生之初都有图画文字的特点;文字产生后都延续很长时间;都产生于大河流域。
【点评】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世界古代文明与古代文字。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识记、理解能力,运用所学知识,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解题的关键在于准确把握材料主旨,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考生作答时应紧扣材料,抓住材料关键词,应紧扣材料,抓住材料关键词,并熟练掌握相关史实。
(1)补填:据材料“释迦牟尼佛像”可知,佛教的创始人是释迦牟尼,佛教产生于古代印度河流域,故“古代印度河流域”对应的是“图三”;据材料“《汉谟拉比法典》石柱局部图”可知,两河流域的文明是古巴比伦的《汉谟拉比法典》,故“古代两河流域文明”对应的是“图二”;据材料“法老图坦卡蒙黄金面具”可知,图坦卡蒙是古埃及新王朝时期第十八王朝的法老,故“古埃及文明”对应的是“图一”
(2)①:据材料“图四象形文字及铭文”可知,象形文字是①古埃及人使用的一种文字体系,由图形文字、音节文字和字母构成。
②:据材料“图五楔形文字”可知,楔形文字是古代②两河流域的苏美尔人发明的文字。
③:据材料“图六刻有文字的甲骨”可知,甲骨文是中国③商周时期刻写在龟甲或牛、羊等兽骨上的文字。
(3)共同意义:据材料“象形文字、楔形文字、甲骨文”并结合所学可知,古代文字为人们记录历史提供了工具,见证了古代文明的悠久历史,也是研究古代文明的重要资料。
(4)共同特点:据材料象形文字的书写材料是莎草纸;甲骨文的书写材料是龟甲,因此象形文字和甲骨文具有的共同特点是书写材料都是就地取材;产生之初都有图画文字的特点;文字产生后都延续很长时间;都产生于大河流域。(任答2点即可)
四、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19小题12分,第20小题9分,共21分。
19.(2024九上·从江月考)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是其中最杰出的一部,这部法典试图明确地、永久地调整一切社会关系,因而,它不仅阐明了古巴比伦的法律制度,也照亮了当时的社会。
——摘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材料三 我们的政治制度不是从我们邻人的制度中模仿而来的,我们的制度是别人的模范……我们的制度之所以称为民主政治,因为政权是在全体公民手中,而不是在少数人手中。解决私人争执的时候,每个人在法律上是平等的……
——伯里克利在牺牲战士葬礼上的讲话
(1)材料一中“这部法典”的名称是什么?请指出它的历史地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十二铜表法》颁布的重要意义,并简述罗马法经历了怎样的发展变化。
(3)材料三表述的“政治制度”是指哪个城邦的民主政治?这里的“公民”具体指哪些人?根据材料指出这一制度民主性的表现。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民主与法制建设的认识。
【答案】(1)名称:《汉谟拉比法典》。地位:是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
(2)意义:①《十二铜表法》使定罪量刑有了文字依据,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贵族对法律的曲解和滥用;②是罗马法制建设的第一步,是后世罗马法典乃至欧洲法学的渊源。变化:①形式上,从习惯法发展为成文法;②范围上,从公民法到万民法。
(3)城邦:雅典。公民:雅典的成年男性。表现:①政权是在全体公民手中;②每个人在法律上都是平等的。
(4)认识:民主与法制建设是文明社会的重要基石,也是衡量社会发展程度的重要标尺。(言之有理即可)
【知识点】古巴比伦王国;雅典民主政治;罗马帝国的兴亡
【解析】【分析】(1)根据材料一“它不仅阐明了古巴比伦的法律制度,也照亮了当时的社会。”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中“这部法典”是古巴比伦的《汉谟拉比法典》。它是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
(2)根据材料二图示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十二铜表法》使定罪量刑有了文字依据,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贵族对法律的曲解和滥用;它是罗马法制建设的第一步,是后世罗马法典乃至欧洲法学的渊源。罗马法经历的变化:罗马法在形式上,从习惯法发展为成文法;在范围上,从公民法到万民法。
(3)根据材料三“我们的政治制度不是从我们邻人的制度中模仿而来的,我们的制度是别人的模范……我们的制度之所以称为民主政治,因为政权是在全体公民手中,而不是在少数人手中。解决私人争执的时候,每个人在法律上都是平等的”可知,材料三表述的“政治制度”是指雅典的民主制度。这里的“公民”指雅典的成年男性公民。这一制度民主性体现在政权是在全体公民手中;每个人在法律上都是平等的。
(4)本题是开放性题目,言之有理即可,如:民主与法制建设是文明社会的重要基石,也是衡量社会发展程度的重要标尺。
故答案为:(1)名称:《汉谟拉比法典》。地位:是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2)意义:①《十二铜表法》使定罪量刑有了文字依据,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贵族对法律的曲解和滥用;②是罗马法制建设的第一步,是后世罗马法典乃至欧洲法学的渊源。变化:①形式上,从习惯法发展为成文法;②范围上,从公民法到万民法。(3)城邦:雅典。公民:雅典的成年男性。表现:①政权是在全体公民手中;②每个人在法律上都是平等的。(4)认识:民主与法制建设是文明社会的重要基石,也是衡量社会发展程度的重要标尺。
【点评】(1)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汉谟拉比法典》。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识记、理解能力,运用所学知识,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解题关键在于理解并识记《汉谟拉比法典》的相关历史知识。
(2)本题主要考查《十二铜表法》。解题的关键在于准确把握材料主旨,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考生作答时应紧扣材料,抓住材料关键词,并熟练掌握《十二铜表法》的相关史实。
(3)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雅典民主政治,主要考查学生的材料解读分析能力,解答此题应仔细阅读材料,运用所学知识提炼材料信息主旨,掌握相关基础史实。
(4)本题是开放性题目,言之有理即可。主要考查学生的材料解读分析能力,解答此题应仔细阅读材料,运用所学知识提炼材料信息主旨,掌握相关基础史实。
(1)根据材料一“它不仅阐明了古巴比伦的法律制度,也照亮了当时的社会。”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中“这部法典”是古巴比伦的《汉谟拉比法典》。它是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
(2)根据材料二图示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十二铜表法》使定罪量刑有了文字依据,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贵族对法律的曲解和滥用;它是罗马法制建设的第一步,是后世罗马法典乃至欧洲法学的渊源。罗马法经历的变化:罗马法在形式上,从习惯法发展为成文法;在范围上,从公民法到万民法。
(3)根据材料三“我们的政治制度不是从我们邻人的制度中模仿而来的,我们的制度是别人的模范……我们的制度之所以称为民主政治,因为政权是在全体公民手中,而不是在少数人手中。解决私人争执的时候,每个人在法律上都是平等的”可知,材料三表述的“政治制度”是指雅典的民主制度。这里的“公民”指雅典的成年男性公民。这一制度民主性体现在政权是在全体公民手中;每个人在法律上都是平等的。
(4)本题是开放性题目,言之有理即可,如:民主与法制建设是文明社会的重要基石,也是衡量社会发展程度的重要标尺。
20.(2024九上·从江月考)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大河流域都处在北纬25-30度之间,气候温和,地势平坦,适宜人类居住,大河流域利于灌溉,河水泛滥带来肥沃土壤,有利于农业发展,这些地区产生了早期文明。
材料二 希腊地区没有丰富的自然资源,没有肥沃的大河流域和广阔的平原,而具有这些天然条件并合理的开发和利用,是供养如中国所建立的那种复杂的帝国组织所必需的。在希腊和小亚细亚地区,只有连绵不断的山脉,这不仅限制了农业生产率的提高,而且把农村分成互不相连的小块,因而那种可作为地区合并基础的天然地理政治中心,希腊是没有的。
(1)大河流域文明得以延续的重要条件有哪些 古代文明的发展有什么特点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回答希腊文明相比于大河流域文明所具有的不同之处。
(3)综上所述,回答地理环境对人类社会发展具有怎样的影响。
【答案】(1)条件:气候温和,地势平坦,适宜人类居住,大河流域利于灌溉,河水泛滥带来肥沃土壤,有利于农业发展。特点:多元特点,文明具有多样性。
(2)希腊多山靠海,属于海洋文明;经济上以商业为主,政治上采用民主政治。
(3)地理环境是社会存在与发展的必要条件,地理环境通过影响生产的发展,制约社会的发展。
【知识点】中国境内的早期人类;古埃及文明;古巴比伦王国;古希腊的城邦
【解析】【分析】(1)条件:根据材料一“大河流域都处在北纬25-30度之间,气候温和,地势平坦,适宜人类居住,大河流域利于灌溉,河水泛滥带来肥沃土壤,有利于农业发展,这些地区产生了早期文明”结合所学可知,大河流域文明得以延续的重要条件有气候温和,地势平坦,适宜人类居住,大河流域利于灌溉,河水泛滥带来肥沃土壤,有利于农业发展。
特点:根据材料一“大河流域都处在北纬25-30度之间”结合所学可知,古代文明的发展具有多元特点,具有多样性特点。
(2)不同之处:根据材料二“希腊地区没有丰富的自然资源,没有肥沃的大河流域和广阔的平原,只有连绵不断的山脉,这不仅限制了农业生产率的提高,而且把农村分成互不相连的小块,因而那种可作为地区合并基础的天然地理政治中心,希腊是没有的”结合所学可知,希腊多山靠海,属于海洋文明;经济上以商业为主,政治上采用民主政治。
(3)影响:根据材料一大河文明的特点,根据材料二海洋文明的特点,结合所学可知,地理环境不同出现了不同的文明,地理环境是社会存在与发展的必要条件;地理环境通过影响生产的发展,制约社会的发展。
故答案为:(1)条件:气候温和,地势平坦,适宜人类居住,大河流域利于灌溉,河水泛滥带来肥沃土壤,有利于农业发展。特点:多元特点,文明具有多样性。(2)希腊多山靠海,属于海洋文明;经济上以商业为主,政治上采用民主政治。(3)地理环境是社会存在与发展的必要条件,地理环境通过影响生产的发展,制约社会的发展。
【点评】(1)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古代文明的发展特点。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识记、理解能力,运用所学知识,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解题关键在于理解并识记 古代文明发展的相关历史知识。
(2)本题主要考查古希腊文明。解题的关键在于准确把握材料主旨,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考生作答时应紧扣材料,抓住材料关键词,并熟练掌握古希腊文明的相关史实。
(3)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地理环境与人类社会发展的关系,主要考查学生的材料解读分析能力,解答此题应仔细阅读材料,运用所学知识提炼材料信息主旨,掌握相关基础史实。
(1)条件:根据材料一“大河流域都处在北纬25-30度之间,气候温和,地势平坦,适宜人类居住,大河流域利于灌溉,河水泛滥带来肥沃土壤,有利于农业发展,这些地区产生了早期文明”结合所学可知,大河流域文明得以延续的重要条件有气候温和,地势平坦,适宜人类居住,大河流域利于灌溉,河水泛滥带来肥沃土壤,有利于农业发展。
特点:根据材料一“大河流域都处在北纬25-30度之间”结合所学可知,古代文明的发展具有多元特点,具有多样性特点。
(2)不同之处:根据材料二“希腊地区没有丰富的自然资源,没有肥沃的大河流域和广阔的平原,只有连绵不断的山脉,这不仅限制了农业生产率的提高,而且把农村分成互不相连的小块,因而那种可作为地区合并基础的天然地理政治中心,希腊是没有的”结合所学可知,希腊多山靠海,属于海洋文明;经济上以商业为主,政治上采用民主政治。
(3)影响:根据材料一大河文明的特点,根据材料二海洋文明的特点,结合所学可知,地理环境不同出现了不同的文明,地理环境是社会存在与发展的必要条件;地理环境通过影响生产的发展,制约社会的发展。
1 / 1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从江县停洞中学2024-2025学年部编版九年级上学期9月质量监测历史试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
1.(2024九上·从江月考)某文明古国位于非洲东北角,世界上最长的河流尼罗河贯穿其南北。该文明古国是(  )
A.古埃及 B.古巴比伦 C.古印度 D.古罗马
2.(2024九上·从江月考)阿布辛贝神庙是古埃及的建筑奇迹。埃及人运用天文学、地理学等知识,把神庙设计成只有在拉美西斯二世的生日和奠基日,旭日的光辉才能从神庙大门射入。材料体现了(  )
A.古埃及建筑的发展历程 B.古埃及对外交流频繁
C.古埃及人民的建筑智慧 D.古埃及文明领先世界
3.(2024九上·从江月考) 公元前1894年,阿摩利人建立起古巴比伦王国,展现了两河流域的文明曙光。这一时间也可表述为
A.公元前19世纪初 B.公元前19世纪末
C.公元前18世纪初 D.公元前18世纪末
4.(2024九上·从江月考)“法典正文共有282条,内容涉及经济法、婚姻法、民法和刑法等多个领域,严格保护私有财产……比较全面地反映了古巴比伦社会的情况。”据此可知该法典(  )
A.涉及范围广泛 B.维护封建贵族利益
C.成文时间最早 D.严格划分等级界限
5.(2024九上·从江月考)印度古老诗集描述:“婆罗门是原人的嘴,他的双臂成为刹帝利,他的双腿成为吠舍,从两足生出首陀罗。”这有助于我们了解(  )
A.佛教创立 B.雅典民主政治
C.种姓制度 D.封君和封臣关系
6.(2024九上·从江月考)玄奘游历印度时记录:“城镇和村庄都有几扇内门,城墙又高又宽,屠夫、渔夫、舞女、刽子手和清道夫之类的人不能住在城里,且只能走路的左边。”这反映了古代印度社会(  )
A.矛盾尖锐 B.等级森严 C.法制完善 D.小国寡民
7.(2024九上·从江月考)英国浪漫主义诗人雪莱曾说:“我们全都是希腊人。我们的法律、我们的文学、我们的宗教,根源皆在希腊。”他这样说是因为(  )
A.英国人都是希腊的后裔 B.英国人和希腊人生活习惯一样
C.希腊是西方文明之源 D.希腊人曾经统治过欧洲
8.(2024九上·从江月考)一个与伯里克利同时代的人曾写道:“假如你见到雅典而不狂喜,你是一头蠢驴;假如你自愿把雅典抛弃,你就是一头骆驼。”他如此感慨,是因为雅典(  )
A.完善了王位继承制 B.实现了男女平等
C.民主政治达到全盛 D.废除了奴隶制度
9.(2024九上·从江月考)据记载,罗马共和国末年,聚集在罗马城内的流氓无产者大约有32万人。一个公民即使穷困潦倒也有选举权。这反映了(  )
A.罗马选举制完善 B.无产者拥有了选举权
C.平等精神的彰显 D.无产者影响国家决策
10.(2024九上·从江月考)时间轴是帮助学生掌握时空观念的有效方法之一。如图“ ”处应是(  )
A.颁布了《十二铜表法》 B.伯里克利进行政治改革
C.凯撒成为终身独裁官 D.罗马帝国进入黄金时期
11.(2024九上·从江月考)“罗马法不只是罗马人的法律,而且是全人类的法律基础。近代以来,包括英、美等国的法律工作者都从罗马法中汲取了大量营养。”这主要说明罗马法(  )
A.消除了罗马的社会矛盾 B.是皇帝治国的唯一依据
C.维护了罗马帝国的统治 D.对后世产生深远的影响
12.(2024九上·从江月考)以下是某校编写的复习手册,根据如图部分复习内容可以判断这一章的主题是(  )
主题:____ 一、《荷马史诗》 二、帕特农神庙 三、苏格拉底
A.希腊的古典文化 B.罗马的古典文化
C.亚非的古代文明 D.雅典的民主政治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空1分,共5分。
13.(2024九上·从江月考)【文明古国·成果卓著】公元前3100年左右,非洲东北部尼罗河流域建立起统一的奴隶制国家,金字塔是这一王国的文明象征,那么,这个奴隶制国家是   。
14.(2024九上·从江月考)一位游客在法国卢浮博物馆听讲解员指着一历史文物说:“石柱上法典是现存世界上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据此你认为这位游客看到的历史文物应出自   。
15.(2024九上·从江月考)【民主政治·文明之源】雅典被誉为“西方文明的摇篮”,公元前5世纪,雅典的最高权力机构是   。
16.(2024九上·从江月考)【地跨三洲·东西交汇】下图反映的史事是   。
17.(2024九上·从江月考)【建筑艺术·凝固历史】希腊建筑艺术的典型代表是雅典的   
三、综合问答题:本大题共1小题,第18小题,共10分。
18.(2024九上·从江月考)世界古代文明丰富多彩。历慎思同学开展了以下历史探究活动。请你参与,共同完成。
(1)历史文物是文明的典型代表。请将如下文物图片与对应的古代文明进行匹配(只填写序号)。
古代文明 序号
古代印度河流域文明  
古代两河流域文明  
古埃及文明  
(2)古代文字是刻画古代文明的符号。请写出如下图片介绍内容。
图四 象形文字及铭文 介绍:是 ① 人使用的一种文字体系,由图形文字、音节文字和字母构成。多刻在墓穴、纪念碑、庙宇的墙壁或石块上。其书写正规,图画性强,使用时间是约公元前4千纪末到公元4世纪
图五 楔形文字 介绍:古代 ② 流域的苏美尔人发明的文字。他们通常用削成尖头的芦秆或木棒做笔,在未干的软泥版上压刻出符号。这些符号的线条由粗到细,很像木楔,因此得名
图六 可有文字的甲骨 介绍:甲骨文是中国 ③ 时期刻写在龟甲或牛、羊等兽骨上的文字。使用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假借等多种造字方法。已经具备了汉字的基本结构,是汉字形成与发展的重要阶段
(3)分析上述古代文字出现的共同意义。
(4)通过探究,你发现象形文字和甲骨文具有哪些共同特点
四、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19小题12分,第20小题9分,共21分。
19.(2024九上·从江月考)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是其中最杰出的一部,这部法典试图明确地、永久地调整一切社会关系,因而,它不仅阐明了古巴比伦的法律制度,也照亮了当时的社会。
——摘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材料三 我们的政治制度不是从我们邻人的制度中模仿而来的,我们的制度是别人的模范……我们的制度之所以称为民主政治,因为政权是在全体公民手中,而不是在少数人手中。解决私人争执的时候,每个人在法律上是平等的……
——伯里克利在牺牲战士葬礼上的讲话
(1)材料一中“这部法典”的名称是什么?请指出它的历史地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十二铜表法》颁布的重要意义,并简述罗马法经历了怎样的发展变化。
(3)材料三表述的“政治制度”是指哪个城邦的民主政治?这里的“公民”具体指哪些人?根据材料指出这一制度民主性的表现。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民主与法制建设的认识。
20.(2024九上·从江月考)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大河流域都处在北纬25-30度之间,气候温和,地势平坦,适宜人类居住,大河流域利于灌溉,河水泛滥带来肥沃土壤,有利于农业发展,这些地区产生了早期文明。
材料二 希腊地区没有丰富的自然资源,没有肥沃的大河流域和广阔的平原,而具有这些天然条件并合理的开发和利用,是供养如中国所建立的那种复杂的帝国组织所必需的。在希腊和小亚细亚地区,只有连绵不断的山脉,这不仅限制了农业生产率的提高,而且把农村分成互不相连的小块,因而那种可作为地区合并基础的天然地理政治中心,希腊是没有的。
(1)大河流域文明得以延续的重要条件有哪些 古代文明的发展有什么特点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回答希腊文明相比于大河流域文明所具有的不同之处。
(3)综上所述,回答地理环境对人类社会发展具有怎样的影响。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A
【知识点】古埃及文明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可知,古埃及位于非洲的东北角,尼罗河是世界上最长的河流,贯穿古埃及的南北,故选A项。
古巴比伦位于西亚两河流域,排除B项。
古印度位于印度河流域,排除C项。
古罗马位于意大利半岛,排除D项。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古埃及文明。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的识记、理解能力。解题关键要熟练掌握古埃及文明的相关史实。
2.【答案】C
【知识点】古埃及文明;金字塔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阿布辛贝神庙是古埃及的建筑奇迹。埃及人运用天文学、地理学等知识,把神庙设计成只有在拉美西斯二世的生日和奠基日,旭日的光辉才能从神庙大门射入”可知,神庙的设计体现了古埃及人民的建筑智慧。
A项古埃及建筑的发展历程在材料中无法体现,不符合题意;
B项古埃及对外交流频繁在材料中无法体现,不符合题意;
C项古埃及人民的建筑智慧理解正确,符合题意;
D项古埃及文明领先世界在材料中无法体现,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金字塔和埃及文明及学生的识记理解能力,解题关键是知道材料体现了古埃及人民的建筑智慧。
3.【答案】A
【知识点】古巴比伦王国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可知,现行的公元纪年法以传说中的耶稣诞生年为公元元年。以元年为界,向后推算,称为公元XX年;向前推算,称为公元前XX年。公元纪年中的一个世纪为100年,且公元前的年份数字越大表明时间越早。以此类推,公元前1894年为公元前19世纪初,故选A项。
公元前1894年为公元前19世纪初,公元前19世纪末表述错误,排除B项。
公元前1894年为公元前19世纪初,公元前18世纪初表述错误,排除C项。
公元前1894年为公元前19世纪初,公元前18世纪末表述错误,排除D项。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公元纪年法。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的识记、理解能力。解题关键要熟练掌握公元纪年的计算方法。
4.【答案】A
【知识点】古巴比伦王国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材料“法典正文共有282条,内容涉及经济法、婚姻法、民法和刑法等多个领域,严格保护私有财产……比较全面地反映了古巴比伦社会的情况。”可知,该法典涉及范围广泛,故选A项。
维护封建贵族利益,题干材料没有提及,且古巴比伦王国是奴隶社会,不符合史实,排除B项;
成文时间最早,题干材料没有体现法典的具体时间,无法得出此结论,排除C项;
严格划分等级界限,比如人与人之间的等级性,题干材料没有体现,排除D项。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以《汉谟拉比法典》为切入点,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识记、理解能力,运用所学知识,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解题关键在于要求学生具有解读材料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5.【答案】C
【知识点】种姓制度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材料“婆罗门是原人的嘴,他的双臂成为刹帝利,他的双腿成为吠舍,从两足生出首陀罗”并结合所学知识,雅利安人进入印度后,逐渐建立了严格的社会等级制度,史称“种姓制度”,婆罗门、刹帝利属于统治阶级,吠舍、首陀罗属于被统治阶级。
A项题干材料主要强调种姓制度,未涉及佛教创立,不符合题意;
B项题干材料主要强调种姓制度,与雅典民主政治无关,不符合题意;
C项,符合题意;
D项封君封臣制度是中世纪欧洲的等级制度,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种姓制度,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题干信息。
6.【答案】B
【知识点】种姓制度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屠夫、渔夫、舞女、刽子手和清道夫之类的人不能住在城里,且行走时只能走路的左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雅利安人进入印度以后,逐渐建立了严格的社会等级制度,史称“种姓制度”。种姓制度下的各等级世代相袭,各等级之间贵贱分明,低等级的人不得从事高等级的人的职业,故选B项。
题干信息无法体现矛盾尖锐,排除A项;
题干信息未体现法制完善,排除C项;
小国寡民是希腊城邦的特点,排除D项。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以种姓制度为切入点,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识记、理解能力,运用所学知识,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解题关键在于要求学生具有解读材料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7.【答案】C
【知识点】古希腊的城邦
【解析】【分析】依据材料中“我们的法律、我们的文学、我们的宗教,根源皆在希腊”,由此可以看出作者在强调希腊是西方法律、文学、宗教等文明的渊源,说明希腊文明对西方文明的深远影响。古代希腊文明是欧洲文明的开端,古代希腊文明对欧洲乃至世界都有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因此,古代希腊被看成是以欧洲为代表的西方文明的发源地,排除ABD,选项C正确;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和辨析能力。注意希腊和罗马是西方文明的发源地。
8.【答案】C
【知识点】雅典民主政治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一个与伯里克利同时代的人曾写道:‘假如你见到雅典而不狂喜,你就是一头蠢驴;假如你自愿把雅典抛弃,你就是一头骆驼。”和所学知识可知,伯里克利统治时期,雅典的民主政治达到顶峰,故选C项。
雅典的民主政治与王位继承制无关,排除A项;
雅典的民主不包括妇女,排除B项;
雅典的民主是奴隶主阶级的民主,排除D项。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雅典民主政治。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识记、理解能力,运用所学知识,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解题关键在于理解并识记雅典民主政治的相关历史知识。
9.【答案】C
【知识点】罗马帝国的兴亡
【解析】【分析】据材料可知,罗马共和国末年,一个公民即使穷困潦倒也有选举权,这反映了公民权力的平等,故选C项。
材料未涉及“选举制完善”,排除A项;
材料未涉及“无产者获得选举权”,而是强调“一个公民即使穷困潦倒也有选举权”,排除B项;
材料未涉及“影响国家决策”,排除D项。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罗马法。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的识记、理解能力。解题关键要熟练掌握罗马法的相关史实。
10.【答案】D
【知识点】罗马帝国的兴亡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图 处2世纪”和所学知识可知,2世纪,罗马帝国进入黄金时期,帝国的版图横跨欧、亚、非三洲,地中海成了罗马帝国的“内湖”,故选D项。
公元前450年左右,罗马颁布了成文法,因这部法刻在十二块青铜板上,所以被称为《十二铜表法》,排除A项;
公元前5世纪中后期,伯里克利进行政治改革,雅典民主政治达到高峰,排除B项;
公元前49年,曾经担任罗马执政官和地方总督的凯撒,率领军队进攻罗马城,打败对手,控制了元老院,后来,元老院任命他为终身独裁官,排除C项。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罗马帝国。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时间轴的解读能力和对历史的识记、理解能力。解题关键要熟练掌握罗马帝国的相关史实。
11.【答案】D
【知识点】罗马帝国的兴亡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可知,“全人类的法律基础”“近代以来,包括英、美等国的法律工作者都从罗马法中汲取了大量营养”说明罗马法的世界性影响,对后世产生深远的影响,故选D项。
题干体现不出罗马法消除了罗马的社会矛盾,且“消除了罗马的社会矛盾”本身说法错误,排除A项;
罗马法是罗马人的法律,不能说明罗马法是是皇帝治国的唯一依据,排除B项;
题干主要说明的不是罗马法对维护罗马帝国统治的作用,而是其他国家的影响,如对近代以来英法等国的影响,排除C项。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是材料型选择题,主要知识考点是罗马法,主要考查学生的材料解读分析能力,解答此题应仔细阅读材料,运用所学知识提炼材料信息主旨,掌握相关基础史实。
12.【答案】A
【知识点】古代欧洲的古典文化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信息“《荷马史诗》”“帕特农神庙”“苏格拉底”,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荷马史诗》是宝贵的文学遗产,也是了解早期希腊社会的主要文献;雅典帕特农神庙是希腊建筑艺术典型代表;苏格拉底,是古希腊哲学家。因此材料可知主题是希腊的古典文化,故选A项。
题干信息反映的是希腊古典文化,没有涉及罗马的古典文化,排除B项。
题干信息反映的是希腊古典文化,没有涉及亚非的古代文明,排除C项。
题干信息反映的是希腊古典文化,没有涉及雅典的民主政治,排除D项。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希腊古典文化。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的识记、理解能力。解题关键要熟练掌握希腊古典文化的相关史实。
13.【答案】古代埃及
【知识点】古埃及文明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公元前3100年左右,非洲东北部尼罗河流域”“金字塔是这一王国的文明象征”可知,这个奴隶制国家是古代埃及。
故答案为:古代埃及。
【点评】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古代埃及文明。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的识记、理解能力。解题关键要熟练掌握古代埃及文明的相关史实。
14.【答案】《汉谟拉比法典》
【知识点】《汉谟拉比法典》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古巴比伦的《汉谟拉比法典》被刻在黑色玄武岩石柱上,是现存世界上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
故答案为:《汉谟拉比法典》。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知识的识记能力,难度一般,让学生正确认识《汉谟拉比法典》。注意基础知识的识记与理解,落实历史学科史料实证的核心素养。
15.【答案】公民大会
【知识点】雅典民主政治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雅典被誉为“西方文明的摇篮”,公元前5世纪,雅典民主政治发展到高峰,当时雅典的最高权力机构是公民大会。
故答案为:公民大会.。
【点评】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雅典民主政治。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的识记、理解能力。解题关键要熟练掌握雅典民主政治的相关史实。
16.【答案】亚历山大东征。
【知识点】亚历山大帝国
【解析】【分析】根据图示内容并结合所学内容可知,图示反映的是亚历山大东征。公元前4世纪,希腊北部的马其顿王国强大起来,于公元前4世纪后期打败希腊联军,控制了希腊。亚历山大大帝继位后,出兵东征,扫荡了小亚细亚,攻入埃及。然后回师占领两河流域,灭掉波斯帝国,足迹远达印度,建立起地跨欧、亚、非三洲的亚历山大帝国,定都巴比伦。
故答案为:亚历山大东征。
【点评】本题考查亚历山大东征的相关知识点,解答本题需要学生熟练掌握亚历山大东征的过程和影响。
17.【答案】帕特农神庙
【知识点】古代欧洲的古典文化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可知,希腊建筑艺术主要体现在神庙,神庙四周以廊柱环绕,雅典帕特农神庙是典型代表。
故答案为:帕特农神庙。
【点评】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希腊建筑艺术。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的识记、理解能力。解题关键要熟练掌握古典希腊文化繁荣的相关史实。
18.【答案】(1)
古代文明 序号
古代印度河流域文明 图三
古代两河流域文明 图二
古埃及文明 图一
(2)①古埃及;②两河;③商周。
(3)为人们记录历史提供了工具,见证了古代文明的悠久历史,也是研究古代文明的重要资料。
(4)书写材料都是就地取材;产生之初都有图画文字的特点;文字产生后都延续很长时间;都产生于大河流域。(任答2点即可)
【知识点】古埃及文明;古巴比伦王国;古代印度河流域文明;甲骨文
【解析】【分析】(1)补填:据材料“图三释迦牟尼佛像”可知,佛教的创始人是释迦牟尼,佛教产生于古代印度河流域,故“古代印度河流域”对应的是“图三”;据材料“图二《汉谟拉比法典》石柱局部图”可知,两河流域的文明是古巴比伦的《汉谟拉比法典》,故“古代两河流域文明”对应的是“图二”;据材料“图一法老图坦卡蒙黄金面具”可知,图坦卡蒙是古埃及新王朝时期第十八王朝的法老,故“古埃及文明”对应的是“图一”
(2)①:据材料“图四象形文字及铭文”可知,象形文字是①古埃及人使用的一种文字体系,由图形文字、音节文字和字母构成。
②:据材料“图五楔形文字”可知,楔形文字是古代②两河流域的苏美尔人发明的文字。
③:据材料“图六刻有文字的甲骨”可知,甲骨文是中国③商周时期刻写在龟甲或牛、羊等兽骨上的文字。
(3)共同意义:据材料“古代文字是刻画古代文明的符号”“象形文字、楔形文字、甲骨文”并结合所学可知,古代文字为人们记录历史提供了工具,见证了古代文明的悠久历史,也是研究古代文明的重要资料。
(4)共同特点:据材料象形文字的书写材料是莎草纸;甲骨文的书写材料是龟甲,因此象形文字和甲骨文具有的共同特点是书写材料都是就地取材;产生之初都有图画文字的特点;文字产生后都延续很长时间;都产生于大河流域。(任答2点即可)
故答案为:
(1)
古代文明 序号
古代印度河流域文明 图三
古代两河流域文明 图二
古埃及文明 图一
(2)①古埃及;②两河;③商周。(3)为人们记录历史提供了工具,见证了古代文明的悠久历史,也是研究古代文明的重要资料。(4)书写材料都是就地取材;产生之初都有图画文字的特点;文字产生后都延续很长时间;都产生于大河流域。
【点评】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世界古代文明与古代文字。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识记、理解能力,运用所学知识,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解题的关键在于准确把握材料主旨,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考生作答时应紧扣材料,抓住材料关键词,应紧扣材料,抓住材料关键词,并熟练掌握相关史实。
(1)补填:据材料“释迦牟尼佛像”可知,佛教的创始人是释迦牟尼,佛教产生于古代印度河流域,故“古代印度河流域”对应的是“图三”;据材料“《汉谟拉比法典》石柱局部图”可知,两河流域的文明是古巴比伦的《汉谟拉比法典》,故“古代两河流域文明”对应的是“图二”;据材料“法老图坦卡蒙黄金面具”可知,图坦卡蒙是古埃及新王朝时期第十八王朝的法老,故“古埃及文明”对应的是“图一”
(2)①:据材料“图四象形文字及铭文”可知,象形文字是①古埃及人使用的一种文字体系,由图形文字、音节文字和字母构成。
②:据材料“图五楔形文字”可知,楔形文字是古代②两河流域的苏美尔人发明的文字。
③:据材料“图六刻有文字的甲骨”可知,甲骨文是中国③商周时期刻写在龟甲或牛、羊等兽骨上的文字。
(3)共同意义:据材料“象形文字、楔形文字、甲骨文”并结合所学可知,古代文字为人们记录历史提供了工具,见证了古代文明的悠久历史,也是研究古代文明的重要资料。
(4)共同特点:据材料象形文字的书写材料是莎草纸;甲骨文的书写材料是龟甲,因此象形文字和甲骨文具有的共同特点是书写材料都是就地取材;产生之初都有图画文字的特点;文字产生后都延续很长时间;都产生于大河流域。(任答2点即可)
19.【答案】(1)名称:《汉谟拉比法典》。地位:是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
(2)意义:①《十二铜表法》使定罪量刑有了文字依据,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贵族对法律的曲解和滥用;②是罗马法制建设的第一步,是后世罗马法典乃至欧洲法学的渊源。变化:①形式上,从习惯法发展为成文法;②范围上,从公民法到万民法。
(3)城邦:雅典。公民:雅典的成年男性。表现:①政权是在全体公民手中;②每个人在法律上都是平等的。
(4)认识:民主与法制建设是文明社会的重要基石,也是衡量社会发展程度的重要标尺。(言之有理即可)
【知识点】古巴比伦王国;雅典民主政治;罗马帝国的兴亡
【解析】【分析】(1)根据材料一“它不仅阐明了古巴比伦的法律制度,也照亮了当时的社会。”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中“这部法典”是古巴比伦的《汉谟拉比法典》。它是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
(2)根据材料二图示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十二铜表法》使定罪量刑有了文字依据,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贵族对法律的曲解和滥用;它是罗马法制建设的第一步,是后世罗马法典乃至欧洲法学的渊源。罗马法经历的变化:罗马法在形式上,从习惯法发展为成文法;在范围上,从公民法到万民法。
(3)根据材料三“我们的政治制度不是从我们邻人的制度中模仿而来的,我们的制度是别人的模范……我们的制度之所以称为民主政治,因为政权是在全体公民手中,而不是在少数人手中。解决私人争执的时候,每个人在法律上都是平等的”可知,材料三表述的“政治制度”是指雅典的民主制度。这里的“公民”指雅典的成年男性公民。这一制度民主性体现在政权是在全体公民手中;每个人在法律上都是平等的。
(4)本题是开放性题目,言之有理即可,如:民主与法制建设是文明社会的重要基石,也是衡量社会发展程度的重要标尺。
故答案为:(1)名称:《汉谟拉比法典》。地位:是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2)意义:①《十二铜表法》使定罪量刑有了文字依据,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贵族对法律的曲解和滥用;②是罗马法制建设的第一步,是后世罗马法典乃至欧洲法学的渊源。变化:①形式上,从习惯法发展为成文法;②范围上,从公民法到万民法。(3)城邦:雅典。公民:雅典的成年男性。表现:①政权是在全体公民手中;②每个人在法律上都是平等的。(4)认识:民主与法制建设是文明社会的重要基石,也是衡量社会发展程度的重要标尺。
【点评】(1)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汉谟拉比法典》。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识记、理解能力,运用所学知识,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解题关键在于理解并识记《汉谟拉比法典》的相关历史知识。
(2)本题主要考查《十二铜表法》。解题的关键在于准确把握材料主旨,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考生作答时应紧扣材料,抓住材料关键词,并熟练掌握《十二铜表法》的相关史实。
(3)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雅典民主政治,主要考查学生的材料解读分析能力,解答此题应仔细阅读材料,运用所学知识提炼材料信息主旨,掌握相关基础史实。
(4)本题是开放性题目,言之有理即可。主要考查学生的材料解读分析能力,解答此题应仔细阅读材料,运用所学知识提炼材料信息主旨,掌握相关基础史实。
(1)根据材料一“它不仅阐明了古巴比伦的法律制度,也照亮了当时的社会。”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中“这部法典”是古巴比伦的《汉谟拉比法典》。它是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
(2)根据材料二图示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十二铜表法》使定罪量刑有了文字依据,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贵族对法律的曲解和滥用;它是罗马法制建设的第一步,是后世罗马法典乃至欧洲法学的渊源。罗马法经历的变化:罗马法在形式上,从习惯法发展为成文法;在范围上,从公民法到万民法。
(3)根据材料三“我们的政治制度不是从我们邻人的制度中模仿而来的,我们的制度是别人的模范……我们的制度之所以称为民主政治,因为政权是在全体公民手中,而不是在少数人手中。解决私人争执的时候,每个人在法律上都是平等的”可知,材料三表述的“政治制度”是指雅典的民主制度。这里的“公民”指雅典的成年男性公民。这一制度民主性体现在政权是在全体公民手中;每个人在法律上都是平等的。
(4)本题是开放性题目,言之有理即可,如:民主与法制建设是文明社会的重要基石,也是衡量社会发展程度的重要标尺。
20.【答案】(1)条件:气候温和,地势平坦,适宜人类居住,大河流域利于灌溉,河水泛滥带来肥沃土壤,有利于农业发展。特点:多元特点,文明具有多样性。
(2)希腊多山靠海,属于海洋文明;经济上以商业为主,政治上采用民主政治。
(3)地理环境是社会存在与发展的必要条件,地理环境通过影响生产的发展,制约社会的发展。
【知识点】中国境内的早期人类;古埃及文明;古巴比伦王国;古希腊的城邦
【解析】【分析】(1)条件:根据材料一“大河流域都处在北纬25-30度之间,气候温和,地势平坦,适宜人类居住,大河流域利于灌溉,河水泛滥带来肥沃土壤,有利于农业发展,这些地区产生了早期文明”结合所学可知,大河流域文明得以延续的重要条件有气候温和,地势平坦,适宜人类居住,大河流域利于灌溉,河水泛滥带来肥沃土壤,有利于农业发展。
特点:根据材料一“大河流域都处在北纬25-30度之间”结合所学可知,古代文明的发展具有多元特点,具有多样性特点。
(2)不同之处:根据材料二“希腊地区没有丰富的自然资源,没有肥沃的大河流域和广阔的平原,只有连绵不断的山脉,这不仅限制了农业生产率的提高,而且把农村分成互不相连的小块,因而那种可作为地区合并基础的天然地理政治中心,希腊是没有的”结合所学可知,希腊多山靠海,属于海洋文明;经济上以商业为主,政治上采用民主政治。
(3)影响:根据材料一大河文明的特点,根据材料二海洋文明的特点,结合所学可知,地理环境不同出现了不同的文明,地理环境是社会存在与发展的必要条件;地理环境通过影响生产的发展,制约社会的发展。
故答案为:(1)条件:气候温和,地势平坦,适宜人类居住,大河流域利于灌溉,河水泛滥带来肥沃土壤,有利于农业发展。特点:多元特点,文明具有多样性。(2)希腊多山靠海,属于海洋文明;经济上以商业为主,政治上采用民主政治。(3)地理环境是社会存在与发展的必要条件,地理环境通过影响生产的发展,制约社会的发展。
【点评】(1)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古代文明的发展特点。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识记、理解能力,运用所学知识,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解题关键在于理解并识记 古代文明发展的相关历史知识。
(2)本题主要考查古希腊文明。解题的关键在于准确把握材料主旨,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考生作答时应紧扣材料,抓住材料关键词,并熟练掌握古希腊文明的相关史实。
(3)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地理环境与人类社会发展的关系,主要考查学生的材料解读分析能力,解答此题应仔细阅读材料,运用所学知识提炼材料信息主旨,掌握相关基础史实。
(1)条件:根据材料一“大河流域都处在北纬25-30度之间,气候温和,地势平坦,适宜人类居住,大河流域利于灌溉,河水泛滥带来肥沃土壤,有利于农业发展,这些地区产生了早期文明”结合所学可知,大河流域文明得以延续的重要条件有气候温和,地势平坦,适宜人类居住,大河流域利于灌溉,河水泛滥带来肥沃土壤,有利于农业发展。
特点:根据材料一“大河流域都处在北纬25-30度之间”结合所学可知,古代文明的发展具有多元特点,具有多样性特点。
(2)不同之处:根据材料二“希腊地区没有丰富的自然资源,没有肥沃的大河流域和广阔的平原,只有连绵不断的山脉,这不仅限制了农业生产率的提高,而且把农村分成互不相连的小块,因而那种可作为地区合并基础的天然地理政治中心,希腊是没有的”结合所学可知,希腊多山靠海,属于海洋文明;经济上以商业为主,政治上采用民主政治。
(3)影响:根据材料一大河文明的特点,根据材料二海洋文明的特点,结合所学可知,地理环境不同出现了不同的文明,地理环境是社会存在与发展的必要条件;地理环境通过影响生产的发展,制约社会的发展。
1 / 1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