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教学设计 (1)

文档属性

名称 30.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教学设计 (1)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7.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语文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04-14 15:48:2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1教材分析
本诗是唐代著名边塞诗人岑参脍炙人口的一篇代表作。虽题为送别诗,却以描写边地雪景为主,诗人用浓墨重彩勾勒出一幅幅壮阔的画面,色彩鲜明,气势磅礴,精神昂扬,堪称边塞诗中的压卷之作。本诗语言优美,形式工整,风格别致,对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文学素养极具示范作用。
2教学目标
1、反复朗读诗歌,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品味诗歌语言,欣赏诗歌的艺术神韵。
3、学习画面记忆法,展开联想、背诵积累全诗。
3重点难点
其中反复朗读诗歌,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是教学重点 ,品味诗歌语言,欣赏诗歌的艺术神韵既是重点又是难点。
4教学过程
4.1 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导入新课
师:在浩如烟海的唐诗中有一类诗歌描写了塞外的奇异风光,抒发了守边将士的复杂感情,诗风奔放昂扬,这就是边塞诗。边塞诗是唐诗中思想性最深刻,想象力最丰富,艺术性最强的一部分。尤其在盛唐,是边塞诗创作的鼎盛期,涌现了大批的佳作。这节课我们就一起学习盛唐时期的一首著名的边塞诗——《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去感受边塞诗独特的艺术魅力。(KJ出示题目、作者)教师板书课题、作者。
活动2【讲授】反复朗读 整体感知
1、反复朗读
(1)教师范读
师:学习诗歌,贵在朗读。下面请同学们先听老师的范读,听读中注意听准字音,把握节奏。(课件放背景音乐)
(2)听读检查
师:听读完课文,下面老师来检查一下大家的听读效果。(课件出示诗歌)请同学们回答出诗中红色字体的读音。(学生回答时,教师及时更正强调,并提醒学生将易错音在书上标注。)
(3)学生练读
师:接下来。请大家大声地自由地将全诗朗读一遍,注意:读准字音,读出节奏。这是我们学习诗歌最基本的要求。
(4)检查朗读
师:现在,老师邀请一位同学范读全诗,其他同学认真听,看读音是否准确,节奏把握的是否得当。
生:(范读)
师:很好,这位同学不仅读音准确,节奏恰当,而且还读出了一定的感情!
2、整体感知
师:有人说,《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实际上就写了两个字,也就是说,这首诗全篇就围绕两个字展开描绘,大家觉得应该是哪两个字呢?
生:“雪”和“送”
师:概括很准确!其实题目中就有这两个字。可见本诗内容分为“咏雪”和“送别”两部分。
(教师板书)
师:那么,诗歌写出了塞外雪景怎样的特点?又抒发了诗人送别时怎样的思想感情?让我们一起走进诗歌的字里行间,去感受,去领悟!
活动3【活动】品读诗歌 体会情感
(1)独立思考
请大家再次自由朗读全诗,1、3、5、7小组用横线画出诗中咏雪的句子,2、4、6、8小组用波浪线画出诗中送别的句子,并任选1-2处批注诗句表现出塞外雪景怎样的特点?或抒发了诗人送别时怎样的思想感情。(时间3分钟)
(2)小组讨论
师:刚才同学们批注得都很认真!下面,请同学们四人小组结合讨论交流自己的赏析心得。(时间3分钟)(教师巡视)
(3)全班交流
各小组选出代表在全班发言,教师随时点评补充。
师:刚才大家的讨论非常热烈,现在我们就一起进行交流,希望大家能畅所欲言,大胆地展示自己。首先,请大家找出诗歌中描写塞外雪景的句子并赏析其特点。
生:我来说说“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前句的“纷纷”一词说明雪下得很大,还有“掣”字用得很形象,生动描绘出了红旗被冻住了,北风吹不动的情景。
师:“掣”是什么意思?
生:拉,扯。
师:大风无论怎么拉,扯红旗都不动说明了什么?
生:天气极其寒冷,红旗都被冻住了。
师:非常好!这位同学采用抓关键词的方法概括了“雪大”“雪寒”的特点。可见我们在朗读这两句话时应该重读哪两个词呀
生齐声说:“纷纷”和“掣”
师:很好!那就请一个同学把这两句话有感情的读一读吧
生读:“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师:重音体现很突出!
师:好,请大家接着说。
生:“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这两句写出了风猛雪大的特点。
师:从哪里可以看出来?
生:飞雪
师:如果我把“飞雪”换成“飘雪”好不好?为什么?
生:不好。因为“飘”字体现不出“雪大”的特点。
师:很好!请同学们再想想看,这里的“飞雪”和前句有和关系?
生:因为有风才会漫天飞雪,“卷”和“折”两个动词写出了北风的猛烈程度,同时也为下句写飞雪做铺垫。
师:这位同学说得实在是太好了,品析十分透彻!还有谁想谈谈么?
生:老师我有个疑问:“胡天八月即飞雪”这一句我有点想不明白!
师:哦,有什么问题么?
生:八月不是天气很热的时候么?怎么这里写八月下大雪呢?
师:嗯,这个同学很善于发现问题。有谁能帮她解决一下么?
生:我想应该跟前面说的“胡天”这个地方有关吧!“胡天”指的就是边塞,是不是边塞这个地方下雪时间就比较早?
师:很有道理哦!有没有同学注意到诗句里的“即”字呢?“即”是什么意思?
生:就。
师:如果把“即”换成“有”好不好?为什么?
生:不好。因为“即”字表现出作者的“惊奇”和“欣喜”之情,如果换成“有”就没有这种表达效果了。
师:不错!同学们肯定很奇怪,诗人自己怎么也会惊奇呢?有谁知道原因么?
生:我在资料书上看到作者岑参是湖北人,受命出使边塞,湖北那边极少下大雪,更何况是在本该炎热的八月,所以作者感觉很惊喜!
师:这位同学的难得之处在于能结合诗歌背景进行赏析,非常值得大家借鉴!
师:那你能试着读出这种惊喜的感觉么?
生读:“胡天八月即飞雪”
师:真的是“惊喜”之情油然而生!
师:同学们还可以接着说。
生:我想说说“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这句写出了雪多雪白的特点。“千树万树”说明雪多,这里用梨花而不是用桃花来形容雪,就是为了体现雪白的特点。
师:你能活学活用,利用老师前面讲的词语“替换法”来进行赏析,真是了不起。那你能用这种方法继续品析一下“忽如一夜春风来”中的“忽如”么?
生:这里不用“好像”“恰如”而用“忽如”说明大雪是突然来的。
师:说得太棒了!“忽如”二字不仅写出了“胡天”变幻无常,大雪来得急骤,而且传出了诗人惊喜好奇的神情。那么,大家从这两句话里还能看出雪的什么特点呢?
生:雪美!
师:补充的太好了!这里用什么方法来表现雪美?
生:比喻的修辞手法,,把冬雪比喻成春花。
师:很好!从这里可以看出赏析诗句我们还可以看修辞手法的妙处。
师:诗人身处苦寒之地的边塞,似乎并没有怨恨、沮丧。字里行间反而透露出诗人的豁达乐观,这是因为什么呢?
生答不出
师:此处我们需要结合诗歌的背景来品读。诗人岑参当时是二度出塞,他虽处苦寒之地,但因为深得安西北庭使封常清的赏识,因此心境明朗,在他心中边塞虽苦亦有乐。
师:好,大家还可以继续交流。
生:“去时雪满天山路”中的“满”字形象的写出了雪很大,漫山遍野都是!
师:关键词找得很准确!文中还有描写雪景的句子么?
生:我觉得“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这两句从侧面来写雪景。
师:这位同学很难得,竟然能发现侧面描写!那么,这两句话写出了雪天的什么什么特点?你从哪些关键词可以看出来?
生:写出了雪天十分寒冷的特点。文中的“散”“湿”“不暖”“薄”可以看出来。
师:很好!诗中还有侧面描写的语句么?
生:“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也从侧面描写出雪天寒冷。
师:狐裘、锦衾、角弓、铁衣,用这些边塞将士身边的用品来衬托气候的寒冷,表现了边地军营中将士的苦寒生活,既是细节描写,又从侧面烘托出了大雪的寒威。请你把这几句话读一遍,注意要读出将士们的无奈!
生读“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师:到此为止,诗歌中是不是就再也没有写雪景的句子了?
生:我觉得“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这两句也是在描绘雪景。这里“百丈”“万里”两个数量词写出了冰覆盖的面积很广,而云很厚很多。
师:这里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生:夸张!
师:很好!那为什么是“愁云”?而且还“惨淡”呢?
生:因为作者是来给朋友送行的,心里不禁涌上依依惜别之情,因此是“愁云惨淡”。
师:这正是所谓的“一切景语皆情语”啊!一个“愁”字,一个“惨”字,具有浓烈的感彩,为饯别场面酝酿了气氛。“愁云”既是写景也是写情,很自然地引出下面的送别。
那么,诗人又抒发了送别时怎样的思想感情呢?请大家继续畅所欲言!
生:“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这一句应该是在写主帅设宴为武判官送别的情景,其中“置酒”和“归客”能证明这一点。
师:那“胡琴琵琶与羌笛”一句有何作用呢?
生:可能就是奏乐送行,用来渲染气氛的吧!
师:渲染气氛。说的真好!“胡琴琵琶与羌笛”句,并列三种乐器而不写音乐本身,这些边地之器乐,对于送者能触动乡愁,于送别之外别有一番滋味。
师:文章最能体现作者情感的句子的是哪一句呢?
生齐声回答:“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师:很好!有哪位同学能赏析一下这两句诗?
生:“不见”和“空留”两个词能看出诗人的落寞,惆怅以及对朋友的依依惜别之情。
师:惆怅和惜别这两个词概括很准确,这正是作者内心的真实写照!有谁能用自己的话描绘出这幅送别的画面么?
生:朋友已经走远了,诗人还站在那里看着,朋友早就望不见了,只看见雪地上留下的马蹄印。
师:能否更加诗意化一些?哪位同学再来试试看?
生:山回路转、友人的身影已经看不到了,此时诗人仍伫立在风雪之中,远望友人离去的路,只见雪地上留下一行长长的马蹄印。
师:果然更有诗意了!似乎让我们眼前展现出一幅“风雪送归图”,就让我们带着这让人回味无穷的画面齐读这两句!
生齐读“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师:这样的结尾,真如撞钟,清音有余,使人产生无穷的遐想。让人不禁想起李白的《送孟浩然之广陵》中的两句诗。大家知道是哪两句吗?
生齐声说:“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活动4【讲授】总结方法 能力提升
师:诗歌语言如此凝练,为何让人仿佛置身其中,有身临其境之感,这正是诗歌语言的魅力,那么,如何赏析诗歌,感受这种魅力,相信大家通过学习本诗,已经有了答案,下面,我们一起来总结一下诗歌鉴赏的具体方法。
生:可以抓关键词。
生:可以找修辞手法,并分析其作用。
生:还可以用“替换法”品析诗句。
生:还可以结合诗歌背景进行分析。
师:大家总结得很全面,请同学们看黑板,我们一起读一遍:
课件展示:
1、抓关键词尤其是动词和形容词。
2、用词语“替换法”品析诗句。
3、看修辞方法的妙处。
4、联系上下文和课文背景体会作者情感。
师小结并板书:本诗从开篇的“飞雪”到离别时的“暮雪”到送别时的“雪满天山路”到友人离去后的“雪上空留马行处”。由此可见,这首诗以“雪”为线索,描写了边塞奇丽、寒冷(板书)的雪景,雪来得早,雪来得急骤,雪下得大,雪景雄奇壮阔,雪后特别寒冷。既从大处落笔,又从细处着墨,为“送别”作了很好地衬托和铺垫,抒发了诗人送别友人时依依惜别,无限惆怅(板书)的感情。全诗写景中有送别之情,送别之中又不乏对雪景的描绘,可谓情景交融(板书),意蕴无穷。
活动5【讲授】想象画面 背诵全诗
1、传授方法
师:岑参的诗,富有浪漫主义的特色:气势雄伟,想象丰富,色彩瑰丽,热情奔放,他的好奇的思想性格,使他的边塞诗显出奇情异采的艺术魅力。堪称大唐边塞诗的压卷之作。如果能背诵下来,对我们的古诗学习将是一种宝贵的积累。下面教给大家背诵古诗的一种好方法——画面记忆法。
所谓画面记忆法:就是由诗句展开联想,在脑海中想象画面,再由画面想到诗句,这样就可以加深对诗句的记忆。
2、当堂练习
师:下面看看这几幅画面,能让你联想到哪些诗句?(课件出示画面)学生根据出示画面答出诗中对应的古诗句。
3、学以致用
师:老师给你的画面是有限的,请同学们插上联想与想象的双翅,结合诗句勾勒出一幅幅动人的画面,试着背诵全诗。
学生先自由背诵,然后全班齐背,检查学习效果。
教师小结:没有背会的下课后可利用这种方法继续背诵,今后希望同学们运用画面记忆法积累更多的文质兼美的古诗,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
活动6【讲授】课堂小结  
师:有人把边塞诗人比作盛唐的仪仗队,伴随着关山的明月,他们一路从大漠的风尘中走来,诉说着盛唐的国威。他们的诗视野开阔,气势磅礴,像雄浑的号角一声声吹得历史都沸腾起来,成为中华民族的最强音,千载悠悠。
希望同学们课下更多地去走近边塞诗人,更深地去体会边塞诗的魅力。(课件出示:赏读千年边塞诗感受悠悠爱国情)
活动7【讲授】板书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岑 参
咏雪描奇丽寒冷之景
情景交融
送别抒惜别惆怅之情
活动8【练习】评测练习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评测练习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问题。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岑参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1、解释句中加点的词。
①胡天八月即飞雪()②瀚海阑干百丈冰()
③愁云惨淡万里凝()④风掣红旗冻不翻()
2、根据提示默写诗句:
⑴诗中咏雪的千古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在诗中起承上启下作用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写边塞将士们苦寒生活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对这首诗的鉴赏与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这首诗特写了唐代边地特有的奇异风光,抒发了诗人在朋友返京时载歌载物送别的喜悦之情。
B.这首诗情景交融,先以雪景衬托送别,后又在送别中描绘雪景。
C.“忽如一夜春风来”中“忽如”一词写出了“胡天”的大雪来得急,也表现了诗人惊喜好奇的神情。
D.“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展示了边塞冰雪天地,阴云重重的景象。
4、这首诗以什么为线索,主要写了那两部分内容?
5、品一品“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这两句诗的妙处。
6、“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用自己的话描绘这两句诗所展现的画面。这种不提送别笔端却饱含悠悠不尽之情思的诗句在古诗中还有哪些?(默写两句即可)
参考答案:1、①指塞北的天空②纵横交错的样子③聚④拉,扯2、(1)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2)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3)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3、A4、.以“雪”为线索。咏雪和送别5、诗人以“春风”使梨花盛开,比拟“北风”使雪花飞舞,极为新颖贴切。“忽如”二字下得甚妙,不仅写出了“胡天”变幻无常,大雪来得急骤,而且,再次传出了诗人惊喜好奇的神情。“千树万树梨花开”的壮美意境,颇富有浪漫色彩。诗人将春景比冬景,尤其将南方春景比北国冬景,几使人忘记奇寒而内心充满奔放愉悦之情,联想、造境俱称奇绝。6、表达了作者惜别惆怅之情。山回路转、友人的身影已经看不到了,此时诗人仍伫立在风雪之中,远望友人离去的路,只见雪地上留下一行长长的马蹄印。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