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望》教学设计
杜甫
学情分析:诗歌教学既是初中语文教学的一个重点又是一个难点。学生喜欢诗歌,但学起来又觉得很难,理解不了诗歌高度凝练集中的语言。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诗歌背景,了解杜甫及其在诗歌上的贡献。在教学中感悟诗歌的情感。
2、能力目标:通过品读,在探讨交流中把握诗歌感情,学会抓住关键词理解诗歌的方法。
情感目标:理解历史盛衰有其必然性道理,体会作者的忧国思乡之情,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教学重点:诗歌的写作背景,表达的情感及写法特点。如何抓住关键词句理解诗歌的主题。
教学难点:如何把握诗歌的情感教学。
创设情景,导入教学内容——《春望》
导入:春天是一个美丽的季节,令人遐想;春天是播种的季节,给人以希望。然而,谁又曾想过,那战火纷飞的春天的景象?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唐朝伟大现实主义诗人杜甫的《春望》诗,看看身在囹圄中的他带给我们什么样的独特感受?
教学过程
、读懂诗人:
杜甫,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盛唐时期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
他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年代。杜甫一生忧国忧民,人格高尚,其诗诗艺精湛,给后世留下了很多脍脍炙人口的诗作,后人尊称他为“诗圣”。
杜甫生活在唐代由盛到衰的尴尬年代,国力衰弱,政治腐败,空有才华而不得志。他的诗又多反映对国家的忧虑和对百姓困难生活的同情,其诗被称为“诗史”
读懂社会(社会背景)
公元755年安史之乱爆发。唐肃宗至德元年(756年)八月杜甫从鄜(fu)州前往灵武投奔肃宗,途中被叛军俘虏,后困居长安。这时的首都长安已被抢掠一空,满目荒凉,而家人久别,存亡未卜。第二年(757年)暮春,春回大地,鸟语花香,草木茂盛,生机勃勃,但这只能增加诗人的痛苦和伤感。诗人触景生情,感慨万千,写下了这首感时恨别、忧国思亲的五言律诗《春望》。
、读懂诗歌:(如何学习诗歌):第一招:多读,读出诗韵
《春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sāo)更短,浑欲不胜簪(zān)。
1、 读准下面的字,并理解它的含义
溅( jiàn )—— 溅落
抵 ( dǐ ——值得
胜(shēng )——能够承受
搔( sāo )—— 用指甲挠
浑( hún ) —— 简直
簪( zān )——一种束发的饰品
2、学生自由朗读,尝试把握节奏
3、再听朗读,体会朗读情感
第二招:多思,感悟诗意、品味诗情。
1、读懂内容,感悟诗意。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国家破败衰亡,城中草木依旧,物是人非,更加凸显哀伤之情)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感情至深,哀伤之情深入骨髓,善喻善感,词格生动,感悟时局花儿落泪,离愁别恨,触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战火不断,家书难求,思家念亲之情浓烈)
白头搔(sāo)更短,浑欲不胜簪(对生活细节的描写,小事件展现大手笔,将忧国之情推向极致)。
2、品诗词,悟诗情
(1) 抓住诗歌的意象,体会诗人情感。(师引导生分析首联后,其他三联学生小组合作学习)
国山河破碎、草木深沉,国家处于一片风雨飘摇之中。春景撩人,于亡国的心境格格不入,显得不合时宜。(都城春景,国都败象)
感时伤怀,触目花泪流,恨别惊鸟心。(独伤天地伤)
烽火三月,尸殍遍野。家人音信杳无,家书是何等的弥足珍贵。(战火连连,尸骨如山)
④忧愁的白发早已散落凋零,发簪早已羞于对白发的装饰,“不胜簪”的白发正好衬托出诗人的亡国之忧。(搔手弄白头,垂暮晚景忧)
( 2)、引导生抓住重点字词,把握诗人情感。
问题探讨一: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作者的忧国忧民之心?破,深,感时、溅泪,恨别、惊心。白头短,不胜簪。
哪些词语可以表现出作者的思家念亲之情?烽火三月(连),家书万金(抵)
(3)引导生学习反衬手法和拟人修辞手法,品诗情。
问题探究二:
、诗中常使用反衬手法,即以甲物之是来衬乙物之非。杜甫的《春望》开头两句就使用了这一手法,试作简要分析。
、杜甫的《春望》中“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两句,课本注解为:感伤国事,看到美丽的花儿都禁不住落泪;伤心离别,听到婉转的鸟鸣都害怕 。还可以从修辞的角度解释是:这是拟人写法,意思是由于战乱,都城破败,仿佛花也因感叹时事而落泪,鸟也因世间的离别而惊心。两种解释有区别吗?体会一下作者的感情,说说你的理解。
(四)背诵诗歌,小结全诗。
课堂小结:《春望》可作“望春”解,是杜甫的一首忧国伤时之作。读此诗,我们可以明显感受出诗人那忧国忧民,思家念亲的情怀。诗歌将写景、叙事、抒情融为一体,描写生活场景细腻感人,“白发”更是衬托了诗人对国之忧虑,越搔越短的白发,更是将诗人的愁苦推向了极致。家人因战事而溃散,烽火中的家书又何止万金之重呢?
延伸:比较阅读《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动动脑:1、本诗写了作者听到胜利的消息后怎样的心情?
答: 惊喜万分,归心似箭。
2、 两诗,虽然一悲一喜,然而所表达了的作者的思想感情是相同的。是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呢?
答:忧国忧民,眷念亲人。
作业:
背诵并默写《春望》
根据老师教你赏析诗歌的方法,自选一首杜甫的其他诗进行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