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单元教学设计】8.1 海洋化学资源 课时作业--鲁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册(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大单元教学设计】8.1 海洋化学资源 课时作业--鲁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册(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鲁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5-01-03 14:37:22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8.1 海洋化学资源 课时作业
(一)课堂作业
(1)烟台是座美丽的海滨城市。下列对海洋化学资源利用的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利用多级闪急蒸馏法淡化海水
B.利用风吹日晒的方法从海水中得到食盐
C.利用向海水或卤水中加入石灰乳的方法将海水中的Mg2+富集沉淀出来
D.利用海底蕴藏的大量“可燃冰”作燃料,以它为燃料不会加剧温室效应
【答案】D
【解析】海水淡化常用的方法是多级闪急蒸馏法:从海水中制取食盐常用风吹日晒即蒸发的方法,将海水中的镁离子富集常用加石灰乳的方法,可燃冰的主要成分是甲烷,甲烷燃烧生成二氧化碳,作为燃料会加剧温室效应。故选D。
(2)以下对自然资源利用的过程中,只发生物理变化的是( )
【答案】C
【解析】铝土矿的主要成分为三氧化二铝,冶炼得到金属铝的过程中生成了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天然气燃烧生成了二氧化碳和水,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海水中的镁元素都是以化合物的形式存在,提取的金属镁属于单质,故海水提取镁的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木材制成桌椅的过程,只是木材形状发生了变化,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C。
(3)青岛是一座美丽的海滨城市,减少海洋污染是每个公民的责任。下列情况中不会造成海洋污染的是( )
A.垃圾填海 B.油轮泄漏 C.海水“晒盐” D.生活污水排入海洋
【答案】C
【解析】海洋污染的主要原因:油轮泄漏、倾倒工业废料和生活垃圾、生活污水直接排入海洋。海水“晒盐”不会对海洋造成污染。故选C。
(4)下列关于“可燃冰”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可燃冰”存在于海洋表面
B.“可燃冰”能燃烧,所以水也有可燃性
C.“可燃冰”燃烧后几乎不产生任何残渣或废气
D.“可燃冰”就是天然气冷却后得到的固体
【答案】C
【解析】可燃冰是天然气和水在低温、高压条件下形成的冰状固体,不可能存在于海洋表面,A、D错;可燃冰与水性质不同,B错。故选C。
(5)如图是用蒸馏法淡化海水的简易装置,对该装置的认识错误的是( )
A.加热前应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B.试管①与试管③中的水分子结构不同
C.导管②中主要发生水三态变化中的液化过程
D.试管①中溶质的质量分数越来越大
【答案】B
【解析】为避免水蒸气逸散,加热前应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水蒸气冷凝属于物理变化,水分子结构没有发生变化:导管②中水蒸气液化为液态水:试管①中随着水的蒸发,溶质的质量分数越来越大。
(二)课后作业
(1)对海水加压,水分子通过半透膜进入淡水池,得到淡水的过程如下图所示。加压一段时间后,海水池中没有晶体析出,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氯化钠被半透膜拦截
B.淡水池中水分子变大
C.海水池中氯化钠溶质质量分数不变
D.浓缩后的海水一定是氯化钠的饱和溶液
【答案】A
【解析】A、氯化钠被半透膜拦截,该选项正确。
B、淡水池中水分子不变,该选项不正确。
C、海水池中水的质量减小,氯化钠质量不变,氯化钠溶质质量分数变大,该选项不正确。
D、浓缩后的海水不一定是氯化钠的饱和溶液,该选项不正确。
故选:A。
(2)海洋是巨大的资源宝库。下列有关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海水淡化过程主要发生了物理变化
B.海水制镁时,可以通过电解海水得到金属镁
C.可燃冰具有热值高、不产生残渣废气等优点,被称为“未来能源”
D.利用海水涨落,推动水轮转动从而可以发电
【答案】B
【解析】A、海水淡化过程中,主要是水的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说法正确:B、海水制镁通常将石灰乳加入海水或卤水中,沉淀出氢氧化镁,氢氧化镁再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镁,电解熔融状态的氯化镁,就能制得金属镁,不是通过电解海水得到金属镁,说法错误:C、可燃冰的主要成分是甲烷的水合物,可燃冰具有热值高,不产生残渣废气等优点,被餐为“未来能源”,说法正确 ;D、利用海水涨落,推动水轮转动从而可以发电,说法正确。故选B。
(3)下列关于水净化过程中常用方法的说法正确的是
A.明矾可以使水中悬浮的不溶物沉降
B.过滤能除去天然水中的所有杂质
C.活性炭的吸附作用可使海水转化成淡水
D.过滤能使硬水转化成软水
【答案】B
【解析】A、淡化膜不能用普通滤纸代替,是因为离子能够通过普通滤纸,故选项说法不正确;B、右侧池中海水浓度变大,是因为溶剂水的质量减小,溶质质量不变,故选项说法正确;
C、物质是由元素组成,则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分子是由原子构成,则水分子是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故选项说法不正确;D、经过膜分离技术处理后的淡水可能仍然含有微量的溶解固体、有机物、微生物等杂质,属于混合物,故选项说法不正确。故选B。
(4)海水淡化可以缓解水资源匮乏的问题。海水淡化可以采用膜分离技术(如图),水分子可以透过淡化膜(其他离子不能透过)。下列分析正确的( )
A.淡化膜可用普通滤纸代替 B.右侧池中的海水密度增大
C.水分子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D.膜分离技术得到的淡水为纯净物
【答案】C
【解析】 A、目前海水淡化最主要的方法是膜法和热法,A选项正确;
B、海水淡化需要一定的成本和能耗,我们要珍稀每一滴水,B选项正确;
C、蒸馏法淡化海水的原理是利用物质的沸点不同进行分离,C选项错误
D、目前常用淡化海水的方法是膜法和热法,两种方法都没有生成新物质,发生的主要都是物理变化,D选项正确。
故选:C。
(5)近年来,我国海水淡化工程总体规模稳步增长,对缓解今后淡水危机具有重要意义。下列有关海水淡化的说法,错误的是( )
A.目前海水淡化最主要的方法是膜法和热法
B.海水淡化需要一定的成本和能耗,我们要珍稀每一滴水
C.蒸馏法淡化海水的原理是利用构成物质的微粒大小不同分离物质
D.目前常用淡化海水的方法发生的主要都是物理变化
【答案】B
(6)下列关于能源、资源、环保的叙述正确的是
A.能产生温室效应的气体有二氧化碳、甲烷、二氧化氮、臭氧等
B.地球上总水储量很高,但淡水很少,为解决此问题,海水淡化现已被广泛应用
C.科学家发现海底埋藏着大量的“可燃冰”,其主要成分为甲烷水台物
D.作为重要的能源,燃料对于人类社会是非常重要的,所以应该大力开采
【答案】C
【解析】A、能产生温室效应的气体有二氧化碳、甲烷、臭氧等,二氧化氮不是温室效应气体,故A错误;B、地球上总水储量很高,但淡水很少,海水淡化受技术水平限制,还没有被广泛应用,故B错误;C、科学家发现海底埋藏着大量的“可燃冰”,其主要成分为甲烷水合物,故C正确;D、作为重要的能源,燃料对于人类社会是非常重要的,所以应该合理开采,故D错误。故选:C。
(7)3月22日是“世界水日”,有关水的认识正确的是( )
A.可用过滤的方法将海水淡化
B.自来水厂投药消毒的过程发生了化学变化
C.明矾可以除去水中所有杂质
D.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
【答案】B
【解析】A.过滤只能除去难溶性杂质,不能除去可溶性杂质,不能使海水淡化,不符合题意;B、自来水厂投药消毒的过程,发生了蛋白质变性,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符合题意;C、明矾溶于水形成的胶状物具有吸附性,可以吸附水中悬浮的杂质,加速其沉降,不能除去所有杂质,不符合题意;D、水是由H、O元素组成的,不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水是纯净物,不符合题意。故选B。
(8)水对于生命活动、工农业生产具有重要意义。下列有关水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农业上采用喷灌和滴灌可以节约用水
B.电解水的实验可以证明水是由2个氢元素与1个氧元素组成
C.生活中可以用煮沸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
D.工业上可采用蒸馏法从海水中获取淡水
【答案】B
【解析】A、为节约用水,农业上浇灌改大水漫灌为喷和滴。A正确;
B、电解水的实验可以证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B错误;
C、为降低水的硬度,日常生活中常采用煮沸的方法。C正确;
D、利用蒸馏法控制水的沸点100℃,使水变为蒸气通过冷凝得到蒸馏水,能使海水淡化。所以工业上可采用蒸馏法从海水中获取淡水。D正确。
综上所述:选择B。
(9)如图是一款简易海水淡化器,对于该装置淡化海水的过程认识正确的是( )
A.海水中含有的盐分被蒸发 B.水杯收集到的水是混合物
C.与自来水的净水过程相同 D.变化中没有产生新的物质
【答案】D
【解析】A、淡化海水的过程中,海水中含有的水分被蒸发,盐分不会蒸发,故A错误;
B、水杯收集到的水是水蒸气凝结而成的,属于纯净物,故B错误;
C、该淡化海水的过程中应用的是蒸馏,自来水的净水过程中没有蒸馏,故C错误;
D、此变化中只是水的状态变化,没有产生新的物质,故D正确。故选D。
(10)科学家设计合成了多孔石墨烯膜用于海水淡化,当海水流过石墨烯膜时,钠离子和氯离子被水分子包裹而不能通过,独立的水分子却能通过。这种海水淡化的方法属于( )
A.过滤 B.吸附 C.沉淀 D.消毒
【答案】A
【解析】当海水流过石墨烯膜时,钠离子和氣离子被水分子包裹而不能通过,独立的水分子却能通过,能除去海水的盐,实现了氯化钠和水的分离,过滤通过孔洞的大小分离物质,故这种海水淡化的方法类似于过滤操作;故选:A。
(11)蒸馏法淡化海水中如何使冷凝效果更好:
(1)① ② ③ 。
(2)如何检验冷凝水是否为淡水:(氯离子的检验)

化学方程式: 。
(3)海水淡化的主要方法有: 、 。
【答案】(1)①将小试管放在盛有冷水的烧杯中 ②增加导管的长度 ③在导管上包裹上湿冷的毛巾
(2)向冷凝水中滴加硝酸银溶液,若没有现象,说明是淡水;若产生白色沉淀说明不是淡水 NaCl+AgNO3=NaNO3+AgCl↓ (3)膜法(反渗透法) 热法(多级闪急蒸馏法)
【解析】(1)蒸馏法淡化海水中如何使冷凝效果更好:①将小试管放在盛有冷水的烧杯中;②增加导管的长度;③在导管上包裹上湿冷的毛巾;④改用冷凝管等方法;
(2)氯离子的检验用硝酸银溶液,化学方程式为NaCl+AgNO3=NaNO3+AgCl↓;
(3)海水淡化的主要方法有:膜法(反渗透法)、热法(多级闪急蒸馏法、低温多效蒸馏法)等。
(12)我国首次海域可燃冰试采成功,可燃冰外观像冰,主要含有甲烷水合物(由甲烷分子和水分子组成),还含少量二氧化碳等物质。
(1)可燃冰属于_______(填“纯净物”或“混合物”)。
(2)化学家在较低的温度和压力下,用甲烷等为原料制成了金刚石薄膜,该变化属于_____(填“物理变化”或‘化学变化”)。
(3)甲烷(CH4)可用作燃料,其充分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
(4)常温常压时,由甲烷和另两种气体组成的混合物中,碳元素的质呈分数为80%,则另两种气体可能是________。
A.H2和CO B. H2和C2H2 C. C2H2和C2H4 D.CO和C2H4
【答案】(1)混合物 (2)化学变化 (3)CH4+2O2点燃CO2+2H2O (4)BCD
【解析】(1)根据题中的叙述可知可燃冰属于混合物;
(2)甲烷等为原料制成了金刚石薄膜,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故该变化属于化学变化;
(3)甲烷(CH4)可用作燃料,其充分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CH4+2O2点燃CO2+2H2O;
(4)因为甲烷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75%,混合物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80%,另两种气体中含碳量大于75%。
(13)我国海域可燃冰试采获得成功。可燃冰是资源量丰富的高效清洁能源,能释放出天然气。
(1)生活中,可以利用天然气(主要成分是甲烷)获得热量。甲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
(2)工业上,可以利用甲烷获得氢气,其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
图1 图2
①图1所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在图2横线处补全相应微粒的图示。
【答案】(1)CH4+2O2点燃CO2+2H2O (2)①CH4+H2O一定条件CO+3H2 ②
【解析】(1)甲烷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化学方程式为CH4+2O2点燃CO2+2H2O;
(2)①根据图1分析,甲烷和水反应生成一氧化碳和氢气,化学方程为CH4+H2O一定条件CO+3H2;②分析图2,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另一生成物为。
(14)在人们担心化石能源将被耗尽的时候,科学家发现海底埋藏着大量可燃烧的“冰”——“可燃冰”,其中主要含有甲烷水合物,可燃冰将成为未来新能源,但在开采技术上还存在着困难,2017年我国在可燃冰开采技术上有了较大突破。
⑴写出CH4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
⑵可燃冰作为未来新能源,与煤、石油相比其优点是 。(答一点即可)
⑶天然气作为家用燃枓,有时燃气灶的火焰齡出现黄色或橙色,锅底出现黑色,为避免这种现象的发生,你将如何操作?
【答案】(1)CH4+2O2点燃CO2+2H2O (2)污染小、热值大等(合理即可) (3)调大燃气灶的进风口等(合理即可)
【解析】(1)甲烷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化学方程式为CH4+2O2点燃CO2+2H2O;
(2)可燃冰的优点是热值大,几乎不产生任何残渣和废气(合理即可);
(3)燃气灶的火焰齡出现黄色或橙色,锅底出现黑色,是因为燃烧不充分,应调大燃气灶的进风口或减小进气量等(合理即可)。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8.1 海洋化学资源 课时作业
(一)课堂作业
(1)烟台是座美丽的海滨城市。下列对海洋化学资源利用的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利用多级闪急蒸馏法淡化海水
B.利用风吹日晒的方法从海水中得到食盐
C.利用向海水或卤水中加入石灰乳的方法将海水中的Mg2+富集沉淀出来
D.利用海底蕴藏的大量“可燃冰”作燃料,以它为燃料不会加剧温室效应
(2)以下对自然资源利用的过程中,只发生物理变化的是( )
(3)青岛是一座美丽的海滨城市,减少海洋污染是每个公民的责任。下列情况中不会造成海洋污染的是( )
A.垃圾填海 B.油轮泄漏 C.海水“晒盐” D.生活污水排入海洋
(4)下列关于“可燃冰”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可燃冰”存在于海洋表面
B.“可燃冰”能燃烧,所以水也有可燃性
C.“可燃冰”燃烧后几乎不产生任何残渣或废气
D.“可燃冰”就是天然气冷却后得到的固体
(5)如图是用蒸馏法淡化海水的简易装置,对该装置的认识错误的是( )
A.加热前应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B.试管①与试管③中的水分子结构不同
C.导管②中主要发生水三态变化中的液化过程
D.试管①中溶质的质量分数越来越大
(二)课后作业
(1)对海水加压,水分子通过半透膜进入淡水池,得到淡水的过程如下图所示。加压一段时间后,海水池中没有晶体析出,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氯化钠被半透膜拦截
B.淡水池中水分子变大
C.海水池中氯化钠溶质质量分数不变
D.浓缩后的海水一定是氯化钠的饱和溶液
(2)海洋是巨大的资源宝库。下列有关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海水淡化过程主要发生了物理变化
B.海水制镁时,可以通过电解海水得到金属镁
C.可燃冰具有热值高、不产生残渣废气等优点,被称为“未来能源”
D.利用海水涨落,推动水轮转动从而可以发电
(3)下列关于水净化过程中常用方法的说法正确的是
A.明矾可以使水中悬浮的不溶物沉降
B.过滤能除去天然水中的所有杂质
C.活性炭的吸附作用可使海水转化成淡水
D.过滤能使硬水转化成软水
(4)海水淡化可以缓解水资源匮乏的问题。海水淡化可以采用膜分离技术(如图),水分子可以透过淡化膜(其他离子不能透过)。下列分析正确的( )
A.淡化膜可用普通滤纸代替 B.右侧池中的海水密度增大
C.水分子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D.膜分离技术得到的淡水为纯净物
(5)近年来,我国海水淡化工程总体规模稳步增长,对缓解今后淡水危机具有重要意义。下列有关海水淡化的说法,错误的是( )
A.目前海水淡化最主要的方法是膜法和热法
B.海水淡化需要一定的成本和能耗,我们要珍稀每一滴水
C.蒸馏法淡化海水的原理是利用构成物质的微粒大小不同分离物质
D.目前常用淡化海水的方法发生的主要都是物理变化
(6)下列关于能源、资源、环保的叙述正确的是
A.能产生温室效应的气体有二氧化碳、甲烷、二氧化氮、臭氧等
B.地球上总水储量很高,但淡水很少,为解决此问题,海水淡化现已被广泛应用
C.科学家发现海底埋藏着大量的“可燃冰”,其主要成分为甲烷水台物
D.作为重要的能源,燃料对于人类社会是非常重要的,所以应该大力开采
(7)3月22日是“世界水日”,有关水的认识正确的是( )
A.可用过滤的方法将海水淡化
B.自来水厂投药消毒的过程发生了化学变化
C.明矾可以除去水中所有杂质
D.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
(8)水对于生命活动、工农业生产具有重要意义。下列有关水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农业上采用喷灌和滴灌可以节约用水
B.电解水的实验可以证明水是由2个氢元素与1个氧元素组成
C.生活中可以用煮沸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
D.工业上可采用蒸馏法从海水中获取淡水
(9)如图是一款简易海水淡化器,对于该装置淡化海水的过程认识正确的是( )
A.海水中含有的盐分被蒸发 B.水杯收集到的水是混合物
C.与自来水的净水过程相同 D.变化中没有产生新的物质
(10)科学家设计合成了多孔石墨烯膜用于海水淡化,当海水流过石墨烯膜时,钠离子和氯离子被水分子包裹而不能通过,独立的水分子却能通过。这种海水淡化的方法属于( )
A.过滤 B.吸附 C.沉淀 D.消毒
(11)蒸馏法淡化海水中如何使冷凝效果更好:
(1)① ② ③ 。
(2)如何检验冷凝水是否为淡水:(氯离子的检验)

化学方程式: 。
(3)海水淡化的主要方法有: 、 。
(12)我国首次海域可燃冰试采成功,可燃冰外观像冰,主要含有甲烷水合物(由甲烷分子和水分子组成),还含少量二氧化碳等物质。
(1)可燃冰属于_______(填“纯净物”或“混合物”)。
(2)化学家在较低的温度和压力下,用甲烷等为原料制成了金刚石薄膜,该变化属于_____(填“物理变化”或‘化学变化”)。
(3)甲烷(CH4)可用作燃料,其充分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
(4)常温常压时,由甲烷和另两种气体组成的混合物中,碳元素的质呈分数为80%,则另两种气体可能是________。
A.H2和CO B. H2和C2H2 C. C2H2和C2H4 D.CO和C2H4
(13)我国海域可燃冰试采获得成功。可燃冰是资源量丰富的高效清洁能源,能释放出天然气。
(1)生活中,可以利用天然气(主要成分是甲烷)获得热量。甲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
(2)工业上,可以利用甲烷获得氢气,其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
图1 图2
①图1所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在图2横线处补全相应微粒的图示。
(14)在人们担心化石能源将被耗尽的时候,科学家发现海底埋藏着大量可燃烧的“冰”——“可燃冰”,其中主要含有甲烷水合物,可燃冰将成为未来新能源,但在开采技术上还存在着困难,2017年我国在可燃冰开采技术上有了较大突破。
⑴写出CH4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
⑵可燃冰作为未来新能源,与煤、石油相比其优点是 。(答一点即可)
⑶天然气作为家用燃枓,有时燃气灶的火焰齡出现黄色或橙色,锅底出现黑色,为避免这种现象的发生,你将如何操作?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