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迢迢牵牛星 教学设计 (3)

文档属性

名称 30.迢迢牵牛星 教学设计 (3)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语文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04-14 17:48:4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1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把握重点字词,理解诗歌内容,诵读有感情。 2、理解诗歌以神话故事喻现实生活的手法,体会诗歌主题。 3、体会叠词使用的妙处。 (二)能力目标 1、通过学习,掌握“诗歌三步读“的方法,并能转化运用。 (三)情感目标 1、通过对诗歌主题的理解把握,体会到社会战乱给当时的劳动妇女带来的身心伤害。
2学情分析
~作为同时收录在高中和初中教材的这首诗歌,如何让七年级学生能读懂,读透,又不至于觉得太晦涩?结合七年级学生的实际情况,我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教学设计: 1、以“读”为课堂教学主线。通过音读——意读——品读三个环节,学生在读准字音、读准节奏的基础上,理解诗歌意思,并进行品读赏析。 2、以诵读为主要学习方式,在读中悟,在读中品,在读中得到感情的共鸣。 3、关注全体学生,问题设计由浅到深,循序渐进。深层次的题目给学生多角度切入点,使个层次学生能获得收获。 4、注重课堂反馈,注重及时、多元化的评价。 5、注重夯实基础知识,注重能力的培养。教给学生诗歌鉴赏的规范答题格式。注意培养学生将课堂学习的方法内化为自己的学习能力。
3重点难点
~1、理解诗歌以神话故事喻现实生活的手法,体会诗歌主题。 2、体会叠词使用的妙处。
4教学过程
4.1 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活动1【练习】课前预习
1、收集一下有关牛郎织女的传说
2、试读本诗,解决生字词。
活动2【导入】导入课文
(一)根据课前收集的资料,用自己的话说说牛郎织女的故事,时间在一分钟左右。 (出示有关传说图片作为指引,导入课文)
活动3【讲授】了解《古诗十九首》
《古诗十九首》大致是东汉时期的作品,作者无从查考,后人因这些诗的风格和内容比较接近,就把它们编在一起,统称《古诗十九首》。 这19首诗,在内容上,多写夫妇朋友间的离别相思和文人士大夫的失意郁闷心情。(提示:东汉战乱不断,社会相对动荡)
活动4【讲授】诗歌三步读
1、音读
(1)听教师范读。(教师配乐范读,并出示节奏划分)
(2)正音,检查预习 纤:xiān 擢:zhuó; 札:zhá; 涕:tì; 间:jiàn ;脉:mò
(3)全班配乐朗读,注意字音和节奏。
2、意读
(1)把握重点字词,提问解决。 迢迢:遥远; 皎皎:明亮; 擢:伸出; 素:白皙; 终日:一整天: 章:布帛; 涕:眼泪; 零:落下; 去:距离 几许:多少; 盈盈:清澈、晶莹的样子 间:隔 脉脉:含情脉脉的样子
(2)在掌握重点字词的基础上,理解诗歌大致内容。 一边是遥远的牛郎,一边是隔了银河的灿烂织女。 伸出柔美洁白的双手,札札札地穿梭纺织。 从早到晚也织不出布来,眼泪零落如雨。 清清的银河水浅浅,相隔的距离能有多远? 隔一条清清的银河,只能含情注视沉默不语。 (3)思考:了解了诗歌内容后,大家想想本诗是叙事诗还是抒情诗?抒情主人公是谁?抒发了什么感情?对谁的感情? 抒情诗,抒情主人公是织女,抒发了织女对牛郎的思念之情。 (提示:本诗以织女为意象,所谓意象,就是诗歌中能表达作者情感的人物或者事物。诗歌通过对织女这个意象的刻画,抒发了织女的别恨哀怨和向往团聚之情)
(4)男、女生读诗 (读完后,引导学生从字音、节奏、语速等方面进行比较,找出不足,促进提高)
3、品读
(1)品句析情 思考:你最喜欢诗歌中的哪句?为什么?(学生讨论探究) 以“我喜欢……句,因为……” 的句式回答,并将答案形成文字。 (提示:可从语言(如叠词的运用)、表现手法、思想感情、修辞等方面任选一角度赏析) 教师示范分析一句: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我喜欢“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一句,因为诗歌中的“擢”让人如见其形,“弄”让人如闻其声。这句通过动作描写既写出了织女的勤劳,又写出她试图借忙碌的劳动来掩饰排遣自己的愁思。
小组讨论5分钟。
(教师巡视,及时对讨论中学生出现的问题给予提示帮助。)
小组选出“发言人”对小组讨论结果进行陈述。 (在学生回答反馈中,简析叠词的表达效果。
先示范“迢迢”作用,提示学生用写了什么事物的什么状态的句式回答其余叠词的作用)
迢迢:写牵牛星之远
皎皎:写织女星之明
纤纤:写素手之细之美
札札:写机杼之声
盈盈:写银河之水,清且浅
脉脉:写相视之态,含情脉脉
(2)体味主题: (提示:作品创作背景——当时的社会环境,社会动荡,战乱纷争) 牛郎织女 隔河相望 不能团聚 比喻 人间男女 相爱受压制 不能欢聚
(3)全班配乐齐读,读出情味
活动5【活动】赛一赛
以小组为单位,选派代表背诵,看谁背得又快又有感情。 (以小组为单位,激发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做到当堂背诵)
活动6【活动】小结
以“我学到了……”的句式谈谈自己的收获。 (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收获,可小组内交流,可教师提问反馈)
活动7【作业】课后作业
1、背诵并默写本诗。
2、以“我喜欢……句,因为……”的句式,课后品析其他几句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