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山东省德州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开学摸底考试历史试题

文档属性

名称 【精品解析】山东省德州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开学摸底考试历史试题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4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5-01-03 14:30:35

文档简介

山东省德州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开学摸底考试历史试题
1.(2024高三下·德州开学考) 考古学家在内蒙古敖汉旗兴隆洼村发现了距今8000多年的文化遗址,该遗址出土了锄形器、铲形器、刀、砍砸器、盘状器、长条器、锛、石斧等十几种器物。这可以用来说明该地(  )
A.铁制农具的出现 B.阶级分化的加剧
C.原始农业的发展 D.手工业技术的成熟
【答案】C
【知识点】中国石器时代的人类与文明;原始农耕畜牧的出现及其影响;中国古代的食物生产与生活
【解析】【分析】铁制农具的出现在春秋战国时期,与题意不符,A错误;阶级分化和贫富差别是在新石器时代晚期出现的,与材料时间不符,B错误;据材料“该遗址出土了锄形器、铲形器、刀、砍砸器、盘状器、长条器、锛、石斧等十几种器物。”和所学可知,从内蒙古兴隆洼遗址清理出的锄形器、铲形器、刀、砍砸器、盘状器、长条器、锛、石斧等原始工具,可以知晓在当时,该遗址的居民已经进行了农业生产,该遗址为研究原始农业的发展提供依据,C正确;新石器时代的手工业技术还是较为原始的,D错误。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是本质类选择题,时空是新石器时代的中国。本题以兴隆洼遗址为背景材料,考查了原始农耕畜牧的出现及其影响、中国古代的食物生产与生活和中国石器时代的人类与文明等知识点,关注本题特定的时空背景,解题关键是准确探究材料的主旨,旨在培养学生时空观念和史料实证的历史学科素养。
2.(2024高三下·德州开学考) 秦朝“为驰道于天下,东穷燕齐,南极吴楚,江湖之上,濒海之观毕至”;又修直道从甘泉至九原;西南“略通五尺道”。秦朝修建这些道路的目的是(  )
A.加强国家行政管辖 B.建立完善的道路系统
C.防止诸侯犯上作乱 D.推动商品经济的发展
【答案】A
【知识点】秦朝的统一措施及其影响;古代的陆路交通
【解析】【分析】据材料概括可知:从道路到达地点可以看出涵盖了东南西北各地的全国道路,从而可以看出有利加强国家行政管辖,维护统一,A正确;完善的道路系统只是表现,材料要探究其目的,B错误;止诸侯犯上作乱,是目的之一,用以概括以偏概全,C错误;推动商品经济的发展,是客观影响,不是主观目的,D错误。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是目的类选择题,时空是秦朝的中国。本题以秦朝驰道和直道为背景材料,考查了古代的陆路交通和秦朝的统一措施及其影响 ,关注本题特定的时空背景,解题关键是准确探究,旨在培养学生史料实证和历史解释的历史学科素养。
3.(2024高三下·德州开学考) 两宋时期,商人群体消费书画艺术品等高雅文化成为一种时尚,一些人购买字画“元非酷好,意作标韵,至假耳目于人”。这说明当时(  )
A.重学风气提升文人素养 B.商业发展影响社会风气
C.财富增加助长奢侈之风 D.市民兴起推动文化进步
【答案】B
【知识点】宋元时期的社会变化;宋元时期的文学艺术
【解析】【分析】材料并未体现重学风气,A不符合题意;据材料“两宋时期,商人群体消费书画艺术品等高雅文化成为一种时尚”并结合所学可知,宋代商品经济繁荣,富民阶层崛起,因他们没有政治特权,更急于通过跻身上层社会得到身份上的认同,基于书画作为精神类奢侈品的特性,他们广泛加入书画消费的行列,B符合题意;材料体现的是商人群体热衷于消费书画艺术品等,并非奢侈之风,C不符合题意;材料体现的是商人群体的书画消费,并没有体现市民兴起推动文化进步,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是本质类选择题,时空是宋朝的中国。本题以书画艺术品为背景材料,考查了宋元时期的文学艺术和社会生活 ,关注本题特定的时空背景,解题关键是准确探究材料现象的本质原因,旨在培养学生唯物史观和历史解释的历史学科素养。
4.(2024高三下·德州开学考) 明朝实行官员任职回避制度。一般来说,所有官吏的任用都实行亲族回避,地方官吏实行亲族和地区的双重回避,一些重要官吏则实行具有特殊要求的职务回避。该制度(  )
A.保障了科举制度的公平性 B.促进了官员履职的公正性
C.反映了监察制度的严密性 D.体现了官员考核的科学性
【答案】B
【知识点】明朝政治体制的变化
【解析】【分析】材料没有提及“科举制度”,A错误;据材料“一般来说,所有官吏的任用都实行亲族回避,地方官吏实行亲族和地区的双重回避,一些重要官吏则实行具有特殊要求的职务回避。”和所学可知,官员任职回避制度的目的在于预防官员徇私舞弊与滥用职权,这促进了官员履职的公正性,B项正确;官员任职回避制度是明朝官员的任用制度,不是监察制度,C错误;“官员考核的科学性”在材料中没有体现,D错误。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是推断类选择题,时空是明朝的中国。本题以官员任职回避制度为背景材料,考查了明朝政治体制的变化,关注本题特定的时空背景,解题关键是准确探究材料信息的影响,旨在培养学生史料实证和历史解释的历史学科素养。
5.(2024高三下·德州开学考)下表为晚清财政收入税种所占比重(%)变化对照表。这一现象(  )
年份 田赋 盐税 厘金 关税
1842 76 13 0 11
1885 48 11 19 22
1911 27 26 24 23
注:厘金是指清政府于国内交通要道设立关卡征收的商业税。
A.导致了自然经济的解体 B.体现了列强资本输出的加剧
C.反映了传统社会的转型 D.加重了国家的财政负担
【答案】C
【知识点】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近代商业贸易变化对中国的影响
【解析】【分析】鸦片战争后,自然经济开始解体,A错误;厘金是清政府征收的商业税,与列强资本输出无关,B错误;材料提及的是收入税种的变化,田赋比重下降,其它税收比重上升,可见晚清时期的经济结构正在发生变化,传统社会逐步向近代社会转型,C正确;厘金的征收,有利于增加国家财政收入,D错误。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是本质类选择题,时空是晚清的中国。本题以晚清财政收入税种所占比重(%)变化对照表为背景材料,考查了中国关税制度 ,关注本题特定的时空背景,解题关键是准确探究材料数据的类型及涉及的主旨,旨在培养学史料实证和唯物史观的历史学科素养。
6.(2024高三下·德州开学考) 1875年,光绪帝发布上谕:“官方亟宜澄叙。外省督抚遇有地方差委事宜,自应于本省各员内量材器使。嗣后不得率调他省人员,以杜营私奔竞之弊。”该上谕意在强调(  )
A.社会矛盾不断激化 B.洋务运动举步维艰
C.官员结党营私严重 D.中央权力有待加强
【答案】D
【知识点】洋务运动;第二次鸦片战争及其影响
【解析】【分析】材料主要体现对于地方官员选拔的控制,没有提及社会矛盾,A不符合题意;这一时期洋务运动正处于上升期,B不符合题意;材料没有提及官员的结党营私,只是对于地方官员选拔控制,C不符合题意;据材料,1875年,光绪帝发布上谕:“官方亟宜澄叙。外省督抚遇有地方差委事宜,自应于本省各员内量材器使。嗣后不得率调他省人员,以杜营私奔竞之弊”,也就是地方的督抚对于本地官员的委派只能在本地选拔,不能从其他省调用,通过这种方式控制地方官员的调用选拔,这就说明这一时期地方督抚实力增强,中央也要加强权力,D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是推断类选择题,时空是1875年的中国。本题以光绪帝发布的上谕为背景材料,考查了洋务运动 ,关注本题特定的时空背景,解题关键是准确探究材料的主旨,旨在培养学生史料实证和历史解释的历史学科素养。
7.(2024高三下·德州开学考) 中共中央在洛川会议中指出:“过去阶段中,由于国民党的不愿意与民众的动员不够,因而没有完成争取民主的任务,这必须在今后争取抗战胜利的过程中去完成。”这一决议(  )
A.意在反击国民党顽固派势力
B.突出了根据地新民主主义的性质
C.强调完善边区政府组织建设
D.推动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
【答案】D
【知识点】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解析】【分析】这一决议是为了争取抗战的胜利,并非意在反击国民党顽固派势力,A错误;材料并未涉及抗日根据地的性质,B错误;材料没有体现边区政府组织建设的完善,C错误;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1937年8月下旬,为了制定战胜日本侵略者的纲领、方针和政策,中共中央政治局在陕北洛川召开扩大会议,毛泽东作了军事问题和国共两党关系问题的报告,指出共产党的中心任务是动员一切力量争取抗战的最后胜利,这一决议促进了国共两党合作抗日的实现,D正确。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是推断类选择题,时空是抗日战争时期的中国。本题以洛川会议为背景材料,考查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 ,关注本题特定的时空背景,解题关键是准确提取材料的有效信息,旨在培养学生时空观念和史料实证的历史学科素养。
8.(2024高三下·德州开学考) 1950年,刘少奇提出:“在(土地改革)运动开展的地区,普遍地召集了县、区、乡三级的人民代表会议和农民代表会议,农民积极分子已大批产生,已有三万八千多个乡政权实行了改造。”据此可知,土地改革(  )
A.实行了农民土地所有制 B.提升了基层组织动员能力
C.落实了基层民主制度 D.加快了农业社会主义改造
【答案】B
【知识点】新中国的土地改革
【解析】【分析】农民土地所有制虽与土地改革有关,但与材料主旨无关,A错误;据材料可以看出,人民代表会议和农民代表会议已经普遍的召集,并且有大量的农民积极分子出现,这些都表明了基层组织动员能力的提升,B正确;材料强调是农民积极参加,与基层民主制度不符,C错误;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开始于1953年,D错误。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是推断类选择题,时空是1950年的中国。本题考查了土地改革 ,关注本题特定的时空背景,解题关键是准确探究材料的信息,旨在培养学生时空观念和历史解释的历史学科素养。
9.(2024高三下·德州开学考) 到1978年底,全国大约有各类社队企业152.4万家,社队企业收入为431.4亿元,占当年农村经济总收入的29.7%,安置农村劳动力2826.5万人。这反映出(  )
A.经济体制改革效果显著 B.农民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
C.农村产业结构有所突破 D.农村剩余劳动力大为增加
【答案】C
【知识点】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解析】【分析】1978年底才召开十一届三中全会,经济体制改革刚开始,无法达到“效果明显”,A不符合题意;农民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夸大了当时社队企业发展的影响,B不符合题意;据本题材料信息可得出主要结论:改革开放前夕,农村企业已经有了一定的发展,这是农村产业结构有所突破的表现,C符合题意;改革开放后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村剩余劳动力大为增加,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是本质类选择题,时空是1978至1987年的中国。本题考查了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关注本题特定的时空背景,解题关键是准确把握材料涉及的史实是改革开放前夕,旨在培养学生时空观念和史料实证的历史学科素养。
10.(2024高三下·德州开学考) 法国史学家布洛赫指出,中世纪西欧的国王在实施国政时需王国议事会商议,但在这样的商议中,“国王仅仅是去寻求他的主要臣属和个人的封臣的建议……而这条准则如何被严格运用,则取决于力量的平衡”。他意在说明国王与封臣的关系(  )
A.具有不对等性 B.保持着平衡状态
C.极其容易破裂 D.已失去社会约束
【答案】A
【知识点】封君封臣制度
【解析】【分析】据本题材料信息得出主要结论:中世纪西欧国王实施国政时根据自身力量来确定是否与王国议事会商议,说明国王与封臣的关系具有不对等性,A正确;国王与封臣的关系与自身力量有关,并不是保持着平衡状态,B错误;极其容易破裂表述过于夸张,C错误;中世纪时国王与封臣的关系并未失去社会约束,D错误。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是目的类选择题,时空是中世纪的西欧。本题考查了封君封臣制度 ,关注本题特定的时空背景,解题关键是准确探究,旨在培养学生史料实证和历史解释的历史学科素养。
11.(2024高三下·德州开学考)图为1303年英国剑桥大学召开会议通过的法规。这反映出剑桥大学(  )
◆一切法令和特许权只能通过大学全体会议的多数投票确定。 ◆剑桥所有的布道活动必须在大圣玛丽学院定期进行。 ◆在大圣玛丽学院进行布道的人选必须由校长确定。
A.摆脱了教会影响 B.获得了自治权力
C.取得了王权支持 D.具备了独立精神
【答案】D
【知识点】欧洲的大学教育
【解析】【分析】剑桥所有的布道活动必须在大圣玛丽学院定期进行说明还没完全摆脱教会影响,A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剑桥大学自治权力,B错误;14世纪的大学主要依托教会的支持,C错误;据材料的内容可以看出,剑桥大学的进行布道的人选必须由校长确定,定期进行会议,推行全体会议的多数投票决定一切法令和特许权,可得出具备了独立精神,D正确。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是本质类选择题,时空是1303年的英国。本题以剑桥大学的法规为背景材料,考查了欧洲的大学教育 ,关注本题特定的时空背景,解题关键是准确探究材料的主旨,旨在培养学生唯物史观和历史解释的历史学科素养。
12.(2024高三下·德州开学考)图为1400~1800年世界主要贸易路线和白银流向示意图。据此可知(  )
A.中国对外贸易呈现明显优势 B.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格局发展
C.贸易种类以工业产品为主 D.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已经形成
【答案】A
【知识点】明清时期商业的发展;古代中西方商业贸易及影响
【解析】【分析】据材料中的图示信息可知,中国成为从欧洲和美洲流出白银的主要去向,成为世界范围内白银的主要输出方向,结合所学,明清时期中国的丝绸、茶叶、瓷器等在外贸中处于优势地位,白银大量流入我国,中国对外贸易呈现明显优势,A正确;材料的主旨信息并非强调世界格局以欧洲为中心,B错误;仅从图示信息无法得出具体的贸易种类,C错误;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但材料的主旨信息是世界主要贸易的路线和白银的流向,考查的是世界贸易下地区经济的发展,D错误。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是推断类选择题,时空是1400~1800年的世界。本题以世界主要贸易路线和白银流向示意图为背景材料,考查了古代中西方商业贸易及影响和明清时期商业的发展 ,关注本题特定的时空背景,解题关键是仔细观察示意图 ,旨在培养学生时空观念和历史解释的历史学科素养。
13.(2024高三下·德州开学考)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指出:进口关税政策强行将国内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转变为资本,使用国家行政权力干预市场,实现由传统生产方式向先进生产方式的跨越。贸易保护能够用国内市场滋养生产方式落后的工业部门,使其在国内市场进行自由竞争,发展壮大。据此可知,马克思(  )
A.揭示了资本主义剥削的本质 B.继承了重商主义经济理论
C.肯定了贸易保护主义的合理性 D.首创了国家宏观调控的思想
【答案】C
【知识点】马克思主义与《共产党宣言》
【解析】【分析】材料只说明贸易保护的积极作用,没有提及资本主义剥削的本质,A项;马克思主义一定程度上继承了英国的古典政治经济学,排除B项;据材料,马克思认为,贸易保护能够用国内市场滋养生产方式落后的工业部门,使其在国内市场进行自由竞争,发展壮大,说明其认可贸易保护,通过贸易保护,落后的生产部门也能够在市场竞争中发展壮大,C项正确;凯恩斯首创国家的宏观调控,排除D项。故答案为:C项。
【点评】本题是推断类选择题,时空是1848年的德国。本题以《资本论》为背景材料,考查了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关注本题特定的时空背景,解题关键是准确领悟材料的观点,旨在培养学生史料实证和唯物史观的历史学科素养。
14.(2024高三下·德州开学考)下图是对苏俄(联)某一经济政策核心内容的叙述。该政策的实施(  )
重新启动市场机制,利用贸易和商品经济连接小生产者、工业、农业和国内外要素资源,利用市场把小商品经济、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和国家资本主义经济融入社会主义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使它们共同服务于实现工业化、提升生产力的总目标。
A.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B.促进了国民经济的恢复
C.实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目标 D.推动了农业集体化的开展
【答案】B
【知识点】新经济政策
【解析】【分析】影响题。根据材料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21年(苏俄)。根据材料信息可知,该政策是新经济政策,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新经济政策有利于国民经济的恢复,B项正确;新经济政策有利于提高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排除A项;
苏联第二次五年计划完成,实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目标,排除C项;1929年苏联开始进行农业集体化,排除D项,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是影响类选择题,时空是1921年的苏俄。本题以经济政策核心内容为背景材料,考查了新经济政策,关注本题特定的时空背景,解题关键是准确联系所学判断该政策是新经济政策,旨在培养学生史料实证和历史解释的历史学科素养。
15.(2024高三下·德州开学考)瓦加杜古泛非电影节是非洲三大电影节之一。该电影节从1973年起每届设置的主题,包括“电影对提高黑人文明意识的作用(1973年)”“电影与人民解放(1985年)”“电影与身份认同(1987年)”等。这一举措旨在(  )
A.增强非洲人民的民族意识 B.丰富非洲民众的精神生活
C.推动非洲地区的经济发展 D.缓和非洲同殖民国家的矛盾
【答案】A
【知识点】“二战”后新兴民族国家的文化发展
【解析】【分析】据材料可知,瓦加杜古泛非电影节从1973年起每届设置的主题,包括“电影对提高黑人文明意识的作用”“电影与人民解放”“电影与身份认同”,这些主题旨在强调非洲人民的民族意识,强调非洲人们的身份认同和民族自豪感,A正确;“丰富非洲民众的精神生活”虽然也是电影节的目的之一,但并非主要目的,B错误;电影节与推动非洲地区的经济发展不大,C错误;不可能缓和非洲同殖民国家的矛盾关系,D错误。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是目的类选择题,时空是1973年以来的非洲。本题以瓦加杜古泛非电影节的主题为背景材料,考查了二战后新兴民族国家的文化发展 ,关注本题特定的时空背景,解题关键是准确探究,旨在培养学生史料实证和历史解释的历史学科素养。
16.(2024高三下·德州开学考) 今河南新郑郑韩故城是东周时期唯一一座经过武力征伐而改朝换代的都城,在考古遗存上留下了鲜明的印记。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图1春秋郑都布局示意图 图2战国韩都布局示意图
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图1、图2反映的城市演变特征。
【答案】从城市军事性质的角度作答:城市面积缩小,河流屏障作用凸显,体现了战国时期兼并战争日趋激烈背景下城市军事防御色彩增强。
从城市布局角度作答:原城市逐渐分为东、西两城,墓葬区消失,体现了城市布局更为规整。
从城市职能角度作答:手工业作坊数量增多,体现了当时工商业发展,说明城市的经济功能增强。
从城市规划角度作答:图5宫殿区、国朝和官署相对集中,体现了城市规划适应了王权加强的需要。
【知识点】春秋战国的纷争;春秋战国时期的手工业发展;春秋战国时期的商业发展;古代城市的产生
【解析】【分析】首先,考生要明确什么材料的时间是春秋战国时期的城市。然后,考生需要结合题目所给的信息来选择哪些角度去描述城市的演变特征。从城市军事性质的角度、从城市布局角度、从城市职能角度、从城市规划角度等等。最后,结合所学知识多问题进行阐述。从城市军事性质的角度作答:城市面积缩小,河流屏障作用凸显,体现了战国时期兼并战争日趋激烈背景下城市军事防御色彩增强。
从城市军事性质的角度作答:城市面积缩小,河流屏障作用凸显,体现了战国时期兼并战争日趋激烈背景下城市军事防御色彩增强。从城市布局角度作答:原城市逐渐分为东、西两城,墓葬区消失,体现了城市布局更为规整。从城市职能角度作答:手工业作坊数量增多,体现了当时工商业发展,说明城市的经济功能增强。从城市规划角度作答:图5宫殿区、国朝和官署相对集中,体现了城市规划适应了王权加强的需要。(若从其他角度作答,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
【点评】本题是论述题之含绘图说明类,时空是春秋战国时期的中国。本题以城市布局示意图为背景材料,考查了古代城市的产生、春秋战国的纷争 、春秋战国时期的手工业发展和春秋战国时期的商业发展等知识点 ,关注本题特定的时空背景,解题关键是需要考生根据题目所创设的情境和提供的图文信息进行现场学习和思维构建,考查考生再学习的能力,旨在培养学生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唯物史观、历史解释和家国情怀等历史学科素养。本题为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即可。
17.(2024高三下·德州开学考)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882年,新任督办新疆军务的湘军总统刘锦棠向清廷提出了自己的新疆建省方案。这时调任两江总督的左宗棠也奏请清廷在新疆建省。1884年,清廷以刘锦棠方案为蓝本,在西域建立新疆省,并命刘锦棠为新疆首任巡抚,魏光焘(原甘肃布政使)为新疆布政使。由于自1860年后,沙俄侵占了我国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44万平方公里的领土,1881年中俄伊犁交涉又割占7万平方公里的中国领土,全疆行政中心被迫由伊犁转移到乌鲁木齐。
新疆建省总结了历代管辖和治理西域的历史经验,清理和废弃数名并用的地名,统称为“新疆”,具有“故土新归”之意。从自然历史地理来看,“疆”字左半边的“弓”与“土”代表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地区,又是为沙俄以武力侵占去的地区;“疆”字右半边的“叠”,三横代表阿尔泰山、喀喇昆仑山、天山三大山脉,两个“田”代表准噶尔盆地和塔里木盆地。它是我国古代“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对沟通中国与中亚、西亚、欧洲的经济文化和通商关系,产生过重要作用。这里是古老的黄河流域文化与中亚游牧文化、西亚波斯文化、南亚恒河文化和欧洲古希腊文化交汇的地方。
——据马大正《中国边疆经略史》
结合材料信息,说明你对清政府新疆建省原因的认识。
【答案】19世纪80年代、沙俄侵略等信息,边疆危机;
从开明官员推动的角度作答;
自然地理位置信息,新疆战略地位重要;
历史上推动中外经济文化交流。
【知识点】晚清时期的边疆危机
【解析】【分析】据材料“由于自1860年后,沙俄侵占了我国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44万平方公里的领土,1881年中俄伊犁交涉又割占7万平方公里的中国领土,全疆行政中心被迫由伊犁转移到乌鲁木齐。 ”和所学可知,19世纪80年代,沙俄侵略等信息,边疆危机。据材料,“1882年,新任督办新疆军务的湘军总统刘锦棠向清廷提出了自己的新疆建省方案。这时调任两江总督的左宗棠也奏请清廷在新疆建省。1884年,清廷以刘锦棠方案为蓝本,在西域建立新疆省”可知,开明官员推动。据材料“从自然历史地理来看,疆字左半边的·弓’与‘土’代表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地区,又是为沙俄以武力侵占去的地区;‘疆’字右半边的‘叠’,三横代表阿尔泰山、喀喇昆仑山、天山三大山脉,两个‘田’代表准噶尔盆地和塔里木盆地”可知,新疆战略地位重要。据材料“它是我国古代“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对沟通中国与中亚、西亚、欧洲的经济文化和通商关系,产生过重要作用。这里是古老的黄河流域文化与中亚游牧文化、西亚波斯文化、南亚恒河文化和欧洲古希腊文化交汇的地方。 ”可知,历史上推动中外经济文化交流。
【点评】本题是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1882年到1884的中国。本题以马大正《中国边疆经略史》为背景材料,考查了晚清时期的边疆危机 ,关注本题特定的时空背景,解题关键是全面准确探究材料的原因,旨在培养学生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唯物史观、历史解释和家国情怀等历史学科综合素养。
18.(2024高三下·德州开学考)中粮(COFCO)集团有限公司是与新中国同龄的中央直属大型国有企业。它的发展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新中国的经济与社会发展状况。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中粮集团大事记
1952年 “中粮”前身——中国粮谷出口公司、中国油脂出口公司、中国食品出口公司成立,主要发展农粮产品出口,换取外汇,此后长期隶属于对外贸易部管理。
1965年 公司更名为中国粮油食品进出口总公司。中粮履行国家赋予的专业化经营和粮油食品进出口行业管理的双重职责,在国内有40多家分公司。
1979年 可口可乐在阔别中国30年后,由中粮以寄售的方式重返中国市场,并通过发展成为畅销饮品。
1988年 各地粮油食品分公司同总公司脱钩,中粮开始由营管型公司向经营型公司转型,由单一的外贸代理公司向实业化企业转型。
1998年 中粮改制为国有独资企业,更名为中国粮油食品进出口(集团)有限公司
2011年 中粮斥资亿元收购法国波尔多地区的雷沃堡酒庄;完成对澳大利亚第四大糖厂Tully的并购。
——据中粮集团有限公司《中粮志》(1949-1998;1999—2019)等
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粮集团的发展“反映了新中国的经济与社会发展状况”。
【答案】1952年中粮集团前身企业成立及其活动,反映出新中国成立之初的恢复发展国民经济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1965年公司更名并履行国家赋予的专业化经营和行业管理的双重职责,反映出当时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已经确立的状况。
1979年,中粮集团以寄售的方式销售可口可乐,可口可乐重返中国市场,反映出当时中美关系改善的状况。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粮的转型、改制、更名,反映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开展的状况。
2011年中粮对海外酒庄、糖厂的收购、并购,反映出21世纪我国对外开放不断深化的状况。
【知识点】中美关系、中日邦交正常化;城市经济体制改革;食物生产的现代化;食物储备技术的发展;现代中国社会生活的变化
【解析】【分析】结合材料1952年中粮集团前身企业成立及其活动,反映出新中国成立之初为恢复发展国民经济采取了一系列措施。结合材料1965年公司更名并履行国家赋予的专业化经营和行业管理的双重职责,反映出当时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已经确立的状况。结合材料1979年,中粮集团以寄售的方式销售可口可乐,可口可乐重返中国市场,反映出当时中美关系改善的状况。结合材料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粮的转型、改制、更名,反映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开展的状况,结合材料2011年中粮对海外酒庄、糖厂的收购、并购,反映出21世纪我国对外开放不断深化的状况。
【点评】本题是特点类材料题,时空是1952-2011年的中国。本题以中粮集团大事记为背景材料,考查了现代中国社会生活的变化、食物生产的现代化、食物储备技术的发展、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中美关系等知识点,关注本题特定的时空背景,解题关键是准确把握迁移新中国的各个历史阶段,旨在培养学生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唯物史观、历史解释和家国情怀等历史学科素养。
19.(2024高三下·德州开学考)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菲律宾马克坦岛的双面碑
正面 背面
(碑文)1521年4月27日,拉普拉普和他的战士们,在这里打退了西班牙入侵者,杀死了他们的首领--费尔南多 麦哲伦。由此,拉普拉普成为击退欧洲人侵略的第一位菲律宾人。 (碑文)1521年4月27日,费尔南多·麦哲伦死于此地。他在与马克坦岛酋长拉普拉普的战士们交战中受伤身亡。麦哲伦船队的一艘船——维多利亚号,在埃尔卡诺的指挥下,于1521年5月1日升帆驶离宿务港,并于1522年9月6日返抵西班牙港口停泊,第一次环球航海就这样完成了。
问题缺失:拆解老师补充问题为:表中纪念碑正反两方面各是怎样评价麦哲伦的?谈谈你对以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为代表的探寻新航路的看法。
【答案】碑文正面将麦哲伦看作是野蛮的西方侵略者,将拉普拉普看作是击退西方侵略的民族英雄。碑文反面则记载了麦哲伦及其船队的航海贡献。
麦哲伦环球航行是为了获取更多的财富,对所到之处的掠夺给当地人民带来灾难,这体现了麦哲伦扮演了西方侵略者的角色。拉普拉普在殖民化浪潮中抵抗西方入侵者,成为当地人民心目中的民族英雄。
而麦哲伦的历史贡献则在于他的船队完成了人类第一次环球航行,客观上给菲律宾人带来了西方先进的文明;加强了世界各地之间的联系,促进了世界市场的形成。
对同一历史事件记载不同,反映了记述者所持立场和观察问题角度不同。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评价,我们应该坚持历史的、辩证的原则,全面地看待问题。
【知识点】新航路开辟后的人口迁移与物种交换;新航路开辟后美洲食物物种的交流;新航路开辟后食物物种的交流的影响;新航路开辟后商品的世界性流动
【解析】【分析】据材料,“拉普拉普和他的战士们,在这里打退了西班牙入侵者,杀死了他们的首领一费尔南多·麦哲伦。由此,拉普拉普成为击退欧洲人侵略的第一位菲律宾人”,碑文正面将麦哲伦看作是西方侵略者,将拉普拉普看作是击退西方侵略的民族英雄。“他在与马克坦岛酋长拉普拉普的战士们交战中受伤身亡。麦哲伦船队的一艘船维多利亚号,在埃尔卡诺的指挥下,于1521年5月1日升帆驶离宿务港,并于1522年9月6日返抵西班牙港口停泊,第一次环球航海就这样完”,碑文反面则记载了麦哲伦及其船队的航海贡献,他的船队完成了人类第一次环球航行,客观上给菲律宾人带来了西方先进的文明,加强了世界各地之间的联系,促进了世界市场的形成。对于对同一历史事件记载,反映了记述者立场和观察问题角度,我们应该坚持历史的、辩证的原则,全面地看待问题。
【点评】本题是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1521年的世界。本题以菲律宾马克坦岛的双面碑为背景材料,考查了新航路开辟后的人口迁移与物种交换、新航路开辟后美洲食物物种的交流、新航路开辟后食物物种的交流的影响和新航路开辟后商品的世界性流动主等知识点 ,关注本题特定的时空背景,解题关键是运用唯物史观准确探究历史,旨在培养学生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唯物史观和历史解释等历史学科素养。
1 / 1山东省德州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开学摸底考试历史试题
1.(2024高三下·德州开学考) 考古学家在内蒙古敖汉旗兴隆洼村发现了距今8000多年的文化遗址,该遗址出土了锄形器、铲形器、刀、砍砸器、盘状器、长条器、锛、石斧等十几种器物。这可以用来说明该地(  )
A.铁制农具的出现 B.阶级分化的加剧
C.原始农业的发展 D.手工业技术的成熟
2.(2024高三下·德州开学考) 秦朝“为驰道于天下,东穷燕齐,南极吴楚,江湖之上,濒海之观毕至”;又修直道从甘泉至九原;西南“略通五尺道”。秦朝修建这些道路的目的是(  )
A.加强国家行政管辖 B.建立完善的道路系统
C.防止诸侯犯上作乱 D.推动商品经济的发展
3.(2024高三下·德州开学考) 两宋时期,商人群体消费书画艺术品等高雅文化成为一种时尚,一些人购买字画“元非酷好,意作标韵,至假耳目于人”。这说明当时(  )
A.重学风气提升文人素养 B.商业发展影响社会风气
C.财富增加助长奢侈之风 D.市民兴起推动文化进步
4.(2024高三下·德州开学考) 明朝实行官员任职回避制度。一般来说,所有官吏的任用都实行亲族回避,地方官吏实行亲族和地区的双重回避,一些重要官吏则实行具有特殊要求的职务回避。该制度(  )
A.保障了科举制度的公平性 B.促进了官员履职的公正性
C.反映了监察制度的严密性 D.体现了官员考核的科学性
5.(2024高三下·德州开学考)下表为晚清财政收入税种所占比重(%)变化对照表。这一现象(  )
年份 田赋 盐税 厘金 关税
1842 76 13 0 11
1885 48 11 19 22
1911 27 26 24 23
注:厘金是指清政府于国内交通要道设立关卡征收的商业税。
A.导致了自然经济的解体 B.体现了列强资本输出的加剧
C.反映了传统社会的转型 D.加重了国家的财政负担
6.(2024高三下·德州开学考) 1875年,光绪帝发布上谕:“官方亟宜澄叙。外省督抚遇有地方差委事宜,自应于本省各员内量材器使。嗣后不得率调他省人员,以杜营私奔竞之弊。”该上谕意在强调(  )
A.社会矛盾不断激化 B.洋务运动举步维艰
C.官员结党营私严重 D.中央权力有待加强
7.(2024高三下·德州开学考) 中共中央在洛川会议中指出:“过去阶段中,由于国民党的不愿意与民众的动员不够,因而没有完成争取民主的任务,这必须在今后争取抗战胜利的过程中去完成。”这一决议(  )
A.意在反击国民党顽固派势力
B.突出了根据地新民主主义的性质
C.强调完善边区政府组织建设
D.推动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
8.(2024高三下·德州开学考) 1950年,刘少奇提出:“在(土地改革)运动开展的地区,普遍地召集了县、区、乡三级的人民代表会议和农民代表会议,农民积极分子已大批产生,已有三万八千多个乡政权实行了改造。”据此可知,土地改革(  )
A.实行了农民土地所有制 B.提升了基层组织动员能力
C.落实了基层民主制度 D.加快了农业社会主义改造
9.(2024高三下·德州开学考) 到1978年底,全国大约有各类社队企业152.4万家,社队企业收入为431.4亿元,占当年农村经济总收入的29.7%,安置农村劳动力2826.5万人。这反映出(  )
A.经济体制改革效果显著 B.农民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
C.农村产业结构有所突破 D.农村剩余劳动力大为增加
10.(2024高三下·德州开学考) 法国史学家布洛赫指出,中世纪西欧的国王在实施国政时需王国议事会商议,但在这样的商议中,“国王仅仅是去寻求他的主要臣属和个人的封臣的建议……而这条准则如何被严格运用,则取决于力量的平衡”。他意在说明国王与封臣的关系(  )
A.具有不对等性 B.保持着平衡状态
C.极其容易破裂 D.已失去社会约束
11.(2024高三下·德州开学考)图为1303年英国剑桥大学召开会议通过的法规。这反映出剑桥大学(  )
◆一切法令和特许权只能通过大学全体会议的多数投票确定。 ◆剑桥所有的布道活动必须在大圣玛丽学院定期进行。 ◆在大圣玛丽学院进行布道的人选必须由校长确定。
A.摆脱了教会影响 B.获得了自治权力
C.取得了王权支持 D.具备了独立精神
12.(2024高三下·德州开学考)图为1400~1800年世界主要贸易路线和白银流向示意图。据此可知(  )
A.中国对外贸易呈现明显优势 B.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格局发展
C.贸易种类以工业产品为主 D.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已经形成
13.(2024高三下·德州开学考)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指出:进口关税政策强行将国内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转变为资本,使用国家行政权力干预市场,实现由传统生产方式向先进生产方式的跨越。贸易保护能够用国内市场滋养生产方式落后的工业部门,使其在国内市场进行自由竞争,发展壮大。据此可知,马克思(  )
A.揭示了资本主义剥削的本质 B.继承了重商主义经济理论
C.肯定了贸易保护主义的合理性 D.首创了国家宏观调控的思想
14.(2024高三下·德州开学考)下图是对苏俄(联)某一经济政策核心内容的叙述。该政策的实施(  )
重新启动市场机制,利用贸易和商品经济连接小生产者、工业、农业和国内外要素资源,利用市场把小商品经济、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和国家资本主义经济融入社会主义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使它们共同服务于实现工业化、提升生产力的总目标。
A.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B.促进了国民经济的恢复
C.实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目标 D.推动了农业集体化的开展
15.(2024高三下·德州开学考)瓦加杜古泛非电影节是非洲三大电影节之一。该电影节从1973年起每届设置的主题,包括“电影对提高黑人文明意识的作用(1973年)”“电影与人民解放(1985年)”“电影与身份认同(1987年)”等。这一举措旨在(  )
A.增强非洲人民的民族意识 B.丰富非洲民众的精神生活
C.推动非洲地区的经济发展 D.缓和非洲同殖民国家的矛盾
16.(2024高三下·德州开学考) 今河南新郑郑韩故城是东周时期唯一一座经过武力征伐而改朝换代的都城,在考古遗存上留下了鲜明的印记。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图1春秋郑都布局示意图 图2战国韩都布局示意图
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图1、图2反映的城市演变特征。
17.(2024高三下·德州开学考)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882年,新任督办新疆军务的湘军总统刘锦棠向清廷提出了自己的新疆建省方案。这时调任两江总督的左宗棠也奏请清廷在新疆建省。1884年,清廷以刘锦棠方案为蓝本,在西域建立新疆省,并命刘锦棠为新疆首任巡抚,魏光焘(原甘肃布政使)为新疆布政使。由于自1860年后,沙俄侵占了我国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44万平方公里的领土,1881年中俄伊犁交涉又割占7万平方公里的中国领土,全疆行政中心被迫由伊犁转移到乌鲁木齐。
新疆建省总结了历代管辖和治理西域的历史经验,清理和废弃数名并用的地名,统称为“新疆”,具有“故土新归”之意。从自然历史地理来看,“疆”字左半边的“弓”与“土”代表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地区,又是为沙俄以武力侵占去的地区;“疆”字右半边的“叠”,三横代表阿尔泰山、喀喇昆仑山、天山三大山脉,两个“田”代表准噶尔盆地和塔里木盆地。它是我国古代“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对沟通中国与中亚、西亚、欧洲的经济文化和通商关系,产生过重要作用。这里是古老的黄河流域文化与中亚游牧文化、西亚波斯文化、南亚恒河文化和欧洲古希腊文化交汇的地方。
——据马大正《中国边疆经略史》
结合材料信息,说明你对清政府新疆建省原因的认识。
18.(2024高三下·德州开学考)中粮(COFCO)集团有限公司是与新中国同龄的中央直属大型国有企业。它的发展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新中国的经济与社会发展状况。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中粮集团大事记
1952年 “中粮”前身——中国粮谷出口公司、中国油脂出口公司、中国食品出口公司成立,主要发展农粮产品出口,换取外汇,此后长期隶属于对外贸易部管理。
1965年 公司更名为中国粮油食品进出口总公司。中粮履行国家赋予的专业化经营和粮油食品进出口行业管理的双重职责,在国内有40多家分公司。
1979年 可口可乐在阔别中国30年后,由中粮以寄售的方式重返中国市场,并通过发展成为畅销饮品。
1988年 各地粮油食品分公司同总公司脱钩,中粮开始由营管型公司向经营型公司转型,由单一的外贸代理公司向实业化企业转型。
1998年 中粮改制为国有独资企业,更名为中国粮油食品进出口(集团)有限公司
2011年 中粮斥资亿元收购法国波尔多地区的雷沃堡酒庄;完成对澳大利亚第四大糖厂Tully的并购。
——据中粮集团有限公司《中粮志》(1949-1998;1999—2019)等
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粮集团的发展“反映了新中国的经济与社会发展状况”。
19.(2024高三下·德州开学考)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菲律宾马克坦岛的双面碑
正面 背面
(碑文)1521年4月27日,拉普拉普和他的战士们,在这里打退了西班牙入侵者,杀死了他们的首领--费尔南多 麦哲伦。由此,拉普拉普成为击退欧洲人侵略的第一位菲律宾人。 (碑文)1521年4月27日,费尔南多·麦哲伦死于此地。他在与马克坦岛酋长拉普拉普的战士们交战中受伤身亡。麦哲伦船队的一艘船——维多利亚号,在埃尔卡诺的指挥下,于1521年5月1日升帆驶离宿务港,并于1522年9月6日返抵西班牙港口停泊,第一次环球航海就这样完成了。
问题缺失:拆解老师补充问题为:表中纪念碑正反两方面各是怎样评价麦哲伦的?谈谈你对以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为代表的探寻新航路的看法。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C
【知识点】中国石器时代的人类与文明;原始农耕畜牧的出现及其影响;中国古代的食物生产与生活
【解析】【分析】铁制农具的出现在春秋战国时期,与题意不符,A错误;阶级分化和贫富差别是在新石器时代晚期出现的,与材料时间不符,B错误;据材料“该遗址出土了锄形器、铲形器、刀、砍砸器、盘状器、长条器、锛、石斧等十几种器物。”和所学可知,从内蒙古兴隆洼遗址清理出的锄形器、铲形器、刀、砍砸器、盘状器、长条器、锛、石斧等原始工具,可以知晓在当时,该遗址的居民已经进行了农业生产,该遗址为研究原始农业的发展提供依据,C正确;新石器时代的手工业技术还是较为原始的,D错误。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是本质类选择题,时空是新石器时代的中国。本题以兴隆洼遗址为背景材料,考查了原始农耕畜牧的出现及其影响、中国古代的食物生产与生活和中国石器时代的人类与文明等知识点,关注本题特定的时空背景,解题关键是准确探究材料的主旨,旨在培养学生时空观念和史料实证的历史学科素养。
2.【答案】A
【知识点】秦朝的统一措施及其影响;古代的陆路交通
【解析】【分析】据材料概括可知:从道路到达地点可以看出涵盖了东南西北各地的全国道路,从而可以看出有利加强国家行政管辖,维护统一,A正确;完善的道路系统只是表现,材料要探究其目的,B错误;止诸侯犯上作乱,是目的之一,用以概括以偏概全,C错误;推动商品经济的发展,是客观影响,不是主观目的,D错误。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是目的类选择题,时空是秦朝的中国。本题以秦朝驰道和直道为背景材料,考查了古代的陆路交通和秦朝的统一措施及其影响 ,关注本题特定的时空背景,解题关键是准确探究,旨在培养学生史料实证和历史解释的历史学科素养。
3.【答案】B
【知识点】宋元时期的社会变化;宋元时期的文学艺术
【解析】【分析】材料并未体现重学风气,A不符合题意;据材料“两宋时期,商人群体消费书画艺术品等高雅文化成为一种时尚”并结合所学可知,宋代商品经济繁荣,富民阶层崛起,因他们没有政治特权,更急于通过跻身上层社会得到身份上的认同,基于书画作为精神类奢侈品的特性,他们广泛加入书画消费的行列,B符合题意;材料体现的是商人群体热衷于消费书画艺术品等,并非奢侈之风,C不符合题意;材料体现的是商人群体的书画消费,并没有体现市民兴起推动文化进步,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是本质类选择题,时空是宋朝的中国。本题以书画艺术品为背景材料,考查了宋元时期的文学艺术和社会生活 ,关注本题特定的时空背景,解题关键是准确探究材料现象的本质原因,旨在培养学生唯物史观和历史解释的历史学科素养。
4.【答案】B
【知识点】明朝政治体制的变化
【解析】【分析】材料没有提及“科举制度”,A错误;据材料“一般来说,所有官吏的任用都实行亲族回避,地方官吏实行亲族和地区的双重回避,一些重要官吏则实行具有特殊要求的职务回避。”和所学可知,官员任职回避制度的目的在于预防官员徇私舞弊与滥用职权,这促进了官员履职的公正性,B项正确;官员任职回避制度是明朝官员的任用制度,不是监察制度,C错误;“官员考核的科学性”在材料中没有体现,D错误。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是推断类选择题,时空是明朝的中国。本题以官员任职回避制度为背景材料,考查了明朝政治体制的变化,关注本题特定的时空背景,解题关键是准确探究材料信息的影响,旨在培养学生史料实证和历史解释的历史学科素养。
5.【答案】C
【知识点】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近代商业贸易变化对中国的影响
【解析】【分析】鸦片战争后,自然经济开始解体,A错误;厘金是清政府征收的商业税,与列强资本输出无关,B错误;材料提及的是收入税种的变化,田赋比重下降,其它税收比重上升,可见晚清时期的经济结构正在发生变化,传统社会逐步向近代社会转型,C正确;厘金的征收,有利于增加国家财政收入,D错误。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是本质类选择题,时空是晚清的中国。本题以晚清财政收入税种所占比重(%)变化对照表为背景材料,考查了中国关税制度 ,关注本题特定的时空背景,解题关键是准确探究材料数据的类型及涉及的主旨,旨在培养学史料实证和唯物史观的历史学科素养。
6.【答案】D
【知识点】洋务运动;第二次鸦片战争及其影响
【解析】【分析】材料主要体现对于地方官员选拔的控制,没有提及社会矛盾,A不符合题意;这一时期洋务运动正处于上升期,B不符合题意;材料没有提及官员的结党营私,只是对于地方官员选拔控制,C不符合题意;据材料,1875年,光绪帝发布上谕:“官方亟宜澄叙。外省督抚遇有地方差委事宜,自应于本省各员内量材器使。嗣后不得率调他省人员,以杜营私奔竞之弊”,也就是地方的督抚对于本地官员的委派只能在本地选拔,不能从其他省调用,通过这种方式控制地方官员的调用选拔,这就说明这一时期地方督抚实力增强,中央也要加强权力,D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是推断类选择题,时空是1875年的中国。本题以光绪帝发布的上谕为背景材料,考查了洋务运动 ,关注本题特定的时空背景,解题关键是准确探究材料的主旨,旨在培养学生史料实证和历史解释的历史学科素养。
7.【答案】D
【知识点】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解析】【分析】这一决议是为了争取抗战的胜利,并非意在反击国民党顽固派势力,A错误;材料并未涉及抗日根据地的性质,B错误;材料没有体现边区政府组织建设的完善,C错误;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1937年8月下旬,为了制定战胜日本侵略者的纲领、方针和政策,中共中央政治局在陕北洛川召开扩大会议,毛泽东作了军事问题和国共两党关系问题的报告,指出共产党的中心任务是动员一切力量争取抗战的最后胜利,这一决议促进了国共两党合作抗日的实现,D正确。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是推断类选择题,时空是抗日战争时期的中国。本题以洛川会议为背景材料,考查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 ,关注本题特定的时空背景,解题关键是准确提取材料的有效信息,旨在培养学生时空观念和史料实证的历史学科素养。
8.【答案】B
【知识点】新中国的土地改革
【解析】【分析】农民土地所有制虽与土地改革有关,但与材料主旨无关,A错误;据材料可以看出,人民代表会议和农民代表会议已经普遍的召集,并且有大量的农民积极分子出现,这些都表明了基层组织动员能力的提升,B正确;材料强调是农民积极参加,与基层民主制度不符,C错误;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开始于1953年,D错误。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是推断类选择题,时空是1950年的中国。本题考查了土地改革 ,关注本题特定的时空背景,解题关键是准确探究材料的信息,旨在培养学生时空观念和历史解释的历史学科素养。
9.【答案】C
【知识点】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解析】【分析】1978年底才召开十一届三中全会,经济体制改革刚开始,无法达到“效果明显”,A不符合题意;农民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夸大了当时社队企业发展的影响,B不符合题意;据本题材料信息可得出主要结论:改革开放前夕,农村企业已经有了一定的发展,这是农村产业结构有所突破的表现,C符合题意;改革开放后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村剩余劳动力大为增加,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是本质类选择题,时空是1978至1987年的中国。本题考查了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关注本题特定的时空背景,解题关键是准确把握材料涉及的史实是改革开放前夕,旨在培养学生时空观念和史料实证的历史学科素养。
10.【答案】A
【知识点】封君封臣制度
【解析】【分析】据本题材料信息得出主要结论:中世纪西欧国王实施国政时根据自身力量来确定是否与王国议事会商议,说明国王与封臣的关系具有不对等性,A正确;国王与封臣的关系与自身力量有关,并不是保持着平衡状态,B错误;极其容易破裂表述过于夸张,C错误;中世纪时国王与封臣的关系并未失去社会约束,D错误。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是目的类选择题,时空是中世纪的西欧。本题考查了封君封臣制度 ,关注本题特定的时空背景,解题关键是准确探究,旨在培养学生史料实证和历史解释的历史学科素养。
11.【答案】D
【知识点】欧洲的大学教育
【解析】【分析】剑桥所有的布道活动必须在大圣玛丽学院定期进行说明还没完全摆脱教会影响,A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剑桥大学自治权力,B错误;14世纪的大学主要依托教会的支持,C错误;据材料的内容可以看出,剑桥大学的进行布道的人选必须由校长确定,定期进行会议,推行全体会议的多数投票决定一切法令和特许权,可得出具备了独立精神,D正确。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是本质类选择题,时空是1303年的英国。本题以剑桥大学的法规为背景材料,考查了欧洲的大学教育 ,关注本题特定的时空背景,解题关键是准确探究材料的主旨,旨在培养学生唯物史观和历史解释的历史学科素养。
12.【答案】A
【知识点】明清时期商业的发展;古代中西方商业贸易及影响
【解析】【分析】据材料中的图示信息可知,中国成为从欧洲和美洲流出白银的主要去向,成为世界范围内白银的主要输出方向,结合所学,明清时期中国的丝绸、茶叶、瓷器等在外贸中处于优势地位,白银大量流入我国,中国对外贸易呈现明显优势,A正确;材料的主旨信息并非强调世界格局以欧洲为中心,B错误;仅从图示信息无法得出具体的贸易种类,C错误;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但材料的主旨信息是世界主要贸易的路线和白银的流向,考查的是世界贸易下地区经济的发展,D错误。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是推断类选择题,时空是1400~1800年的世界。本题以世界主要贸易路线和白银流向示意图为背景材料,考查了古代中西方商业贸易及影响和明清时期商业的发展 ,关注本题特定的时空背景,解题关键是仔细观察示意图 ,旨在培养学生时空观念和历史解释的历史学科素养。
13.【答案】C
【知识点】马克思主义与《共产党宣言》
【解析】【分析】材料只说明贸易保护的积极作用,没有提及资本主义剥削的本质,A项;马克思主义一定程度上继承了英国的古典政治经济学,排除B项;据材料,马克思认为,贸易保护能够用国内市场滋养生产方式落后的工业部门,使其在国内市场进行自由竞争,发展壮大,说明其认可贸易保护,通过贸易保护,落后的生产部门也能够在市场竞争中发展壮大,C项正确;凯恩斯首创国家的宏观调控,排除D项。故答案为:C项。
【点评】本题是推断类选择题,时空是1848年的德国。本题以《资本论》为背景材料,考查了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关注本题特定的时空背景,解题关键是准确领悟材料的观点,旨在培养学生史料实证和唯物史观的历史学科素养。
14.【答案】B
【知识点】新经济政策
【解析】【分析】影响题。根据材料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21年(苏俄)。根据材料信息可知,该政策是新经济政策,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新经济政策有利于国民经济的恢复,B项正确;新经济政策有利于提高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排除A项;
苏联第二次五年计划完成,实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目标,排除C项;1929年苏联开始进行农业集体化,排除D项,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是影响类选择题,时空是1921年的苏俄。本题以经济政策核心内容为背景材料,考查了新经济政策,关注本题特定的时空背景,解题关键是准确联系所学判断该政策是新经济政策,旨在培养学生史料实证和历史解释的历史学科素养。
15.【答案】A
【知识点】“二战”后新兴民族国家的文化发展
【解析】【分析】据材料可知,瓦加杜古泛非电影节从1973年起每届设置的主题,包括“电影对提高黑人文明意识的作用”“电影与人民解放”“电影与身份认同”,这些主题旨在强调非洲人民的民族意识,强调非洲人们的身份认同和民族自豪感,A正确;“丰富非洲民众的精神生活”虽然也是电影节的目的之一,但并非主要目的,B错误;电影节与推动非洲地区的经济发展不大,C错误;不可能缓和非洲同殖民国家的矛盾关系,D错误。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是目的类选择题,时空是1973年以来的非洲。本题以瓦加杜古泛非电影节的主题为背景材料,考查了二战后新兴民族国家的文化发展 ,关注本题特定的时空背景,解题关键是准确探究,旨在培养学生史料实证和历史解释的历史学科素养。
16.【答案】从城市军事性质的角度作答:城市面积缩小,河流屏障作用凸显,体现了战国时期兼并战争日趋激烈背景下城市军事防御色彩增强。
从城市布局角度作答:原城市逐渐分为东、西两城,墓葬区消失,体现了城市布局更为规整。
从城市职能角度作答:手工业作坊数量增多,体现了当时工商业发展,说明城市的经济功能增强。
从城市规划角度作答:图5宫殿区、国朝和官署相对集中,体现了城市规划适应了王权加强的需要。
【知识点】春秋战国的纷争;春秋战国时期的手工业发展;春秋战国时期的商业发展;古代城市的产生
【解析】【分析】首先,考生要明确什么材料的时间是春秋战国时期的城市。然后,考生需要结合题目所给的信息来选择哪些角度去描述城市的演变特征。从城市军事性质的角度、从城市布局角度、从城市职能角度、从城市规划角度等等。最后,结合所学知识多问题进行阐述。从城市军事性质的角度作答:城市面积缩小,河流屏障作用凸显,体现了战国时期兼并战争日趋激烈背景下城市军事防御色彩增强。
从城市军事性质的角度作答:城市面积缩小,河流屏障作用凸显,体现了战国时期兼并战争日趋激烈背景下城市军事防御色彩增强。从城市布局角度作答:原城市逐渐分为东、西两城,墓葬区消失,体现了城市布局更为规整。从城市职能角度作答:手工业作坊数量增多,体现了当时工商业发展,说明城市的经济功能增强。从城市规划角度作答:图5宫殿区、国朝和官署相对集中,体现了城市规划适应了王权加强的需要。(若从其他角度作答,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
【点评】本题是论述题之含绘图说明类,时空是春秋战国时期的中国。本题以城市布局示意图为背景材料,考查了古代城市的产生、春秋战国的纷争 、春秋战国时期的手工业发展和春秋战国时期的商业发展等知识点 ,关注本题特定的时空背景,解题关键是需要考生根据题目所创设的情境和提供的图文信息进行现场学习和思维构建,考查考生再学习的能力,旨在培养学生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唯物史观、历史解释和家国情怀等历史学科素养。本题为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即可。
17.【答案】19世纪80年代、沙俄侵略等信息,边疆危机;
从开明官员推动的角度作答;
自然地理位置信息,新疆战略地位重要;
历史上推动中外经济文化交流。
【知识点】晚清时期的边疆危机
【解析】【分析】据材料“由于自1860年后,沙俄侵占了我国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44万平方公里的领土,1881年中俄伊犁交涉又割占7万平方公里的中国领土,全疆行政中心被迫由伊犁转移到乌鲁木齐。 ”和所学可知,19世纪80年代,沙俄侵略等信息,边疆危机。据材料,“1882年,新任督办新疆军务的湘军总统刘锦棠向清廷提出了自己的新疆建省方案。这时调任两江总督的左宗棠也奏请清廷在新疆建省。1884年,清廷以刘锦棠方案为蓝本,在西域建立新疆省”可知,开明官员推动。据材料“从自然历史地理来看,疆字左半边的·弓’与‘土’代表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地区,又是为沙俄以武力侵占去的地区;‘疆’字右半边的‘叠’,三横代表阿尔泰山、喀喇昆仑山、天山三大山脉,两个‘田’代表准噶尔盆地和塔里木盆地”可知,新疆战略地位重要。据材料“它是我国古代“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对沟通中国与中亚、西亚、欧洲的经济文化和通商关系,产生过重要作用。这里是古老的黄河流域文化与中亚游牧文化、西亚波斯文化、南亚恒河文化和欧洲古希腊文化交汇的地方。 ”可知,历史上推动中外经济文化交流。
【点评】本题是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1882年到1884的中国。本题以马大正《中国边疆经略史》为背景材料,考查了晚清时期的边疆危机 ,关注本题特定的时空背景,解题关键是全面准确探究材料的原因,旨在培养学生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唯物史观、历史解释和家国情怀等历史学科综合素养。
18.【答案】1952年中粮集团前身企业成立及其活动,反映出新中国成立之初的恢复发展国民经济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1965年公司更名并履行国家赋予的专业化经营和行业管理的双重职责,反映出当时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已经确立的状况。
1979年,中粮集团以寄售的方式销售可口可乐,可口可乐重返中国市场,反映出当时中美关系改善的状况。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粮的转型、改制、更名,反映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开展的状况。
2011年中粮对海外酒庄、糖厂的收购、并购,反映出21世纪我国对外开放不断深化的状况。
【知识点】中美关系、中日邦交正常化;城市经济体制改革;食物生产的现代化;食物储备技术的发展;现代中国社会生活的变化
【解析】【分析】结合材料1952年中粮集团前身企业成立及其活动,反映出新中国成立之初为恢复发展国民经济采取了一系列措施。结合材料1965年公司更名并履行国家赋予的专业化经营和行业管理的双重职责,反映出当时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已经确立的状况。结合材料1979年,中粮集团以寄售的方式销售可口可乐,可口可乐重返中国市场,反映出当时中美关系改善的状况。结合材料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粮的转型、改制、更名,反映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开展的状况,结合材料2011年中粮对海外酒庄、糖厂的收购、并购,反映出21世纪我国对外开放不断深化的状况。
【点评】本题是特点类材料题,时空是1952-2011年的中国。本题以中粮集团大事记为背景材料,考查了现代中国社会生活的变化、食物生产的现代化、食物储备技术的发展、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中美关系等知识点,关注本题特定的时空背景,解题关键是准确把握迁移新中国的各个历史阶段,旨在培养学生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唯物史观、历史解释和家国情怀等历史学科素养。
19.【答案】碑文正面将麦哲伦看作是野蛮的西方侵略者,将拉普拉普看作是击退西方侵略的民族英雄。碑文反面则记载了麦哲伦及其船队的航海贡献。
麦哲伦环球航行是为了获取更多的财富,对所到之处的掠夺给当地人民带来灾难,这体现了麦哲伦扮演了西方侵略者的角色。拉普拉普在殖民化浪潮中抵抗西方入侵者,成为当地人民心目中的民族英雄。
而麦哲伦的历史贡献则在于他的船队完成了人类第一次环球航行,客观上给菲律宾人带来了西方先进的文明;加强了世界各地之间的联系,促进了世界市场的形成。
对同一历史事件记载不同,反映了记述者所持立场和观察问题角度不同。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评价,我们应该坚持历史的、辩证的原则,全面地看待问题。
【知识点】新航路开辟后的人口迁移与物种交换;新航路开辟后美洲食物物种的交流;新航路开辟后食物物种的交流的影响;新航路开辟后商品的世界性流动
【解析】【分析】据材料,“拉普拉普和他的战士们,在这里打退了西班牙入侵者,杀死了他们的首领一费尔南多·麦哲伦。由此,拉普拉普成为击退欧洲人侵略的第一位菲律宾人”,碑文正面将麦哲伦看作是西方侵略者,将拉普拉普看作是击退西方侵略的民族英雄。“他在与马克坦岛酋长拉普拉普的战士们交战中受伤身亡。麦哲伦船队的一艘船维多利亚号,在埃尔卡诺的指挥下,于1521年5月1日升帆驶离宿务港,并于1522年9月6日返抵西班牙港口停泊,第一次环球航海就这样完”,碑文反面则记载了麦哲伦及其船队的航海贡献,他的船队完成了人类第一次环球航行,客观上给菲律宾人带来了西方先进的文明,加强了世界各地之间的联系,促进了世界市场的形成。对于对同一历史事件记载,反映了记述者立场和观察问题角度,我们应该坚持历史的、辩证的原则,全面地看待问题。
【点评】本题是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1521年的世界。本题以菲律宾马克坦岛的双面碑为背景材料,考查了新航路开辟后的人口迁移与物种交换、新航路开辟后美洲食物物种的交流、新航路开辟后食物物种的交流的影响和新航路开辟后商品的世界性流动主等知识点 ,关注本题特定的时空背景,解题关键是运用唯物史观准确探究历史,旨在培养学生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唯物史观和历史解释等历史学科素养。
1 / 1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