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四川省雅安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入学联考历史试题

文档属性

名称 【精品解析】四川省雅安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入学联考历史试题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06.0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5-01-03 15:00:22

文档简介

四川省雅安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入学联考历史试题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16小题,每小题3 分,共48 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2024高二下·雅安开学考)1215年签订的《大宪章》规定:“国王征税必须得到‘全国人民的一致同意’……”但到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之前,《大宪章》在政治生活中的影响已变得微不足道,国王也不遵守其中的条款。造成这一现象的直接原因是(  )
A.法律革新 B.商品经济发展
C.宗教改革 D.封建王权强化
2.(2024高二下·雅安开学考)1902年,慈禧太后发布劝诫缠足上谕:“汉人妇女,率多缠足,由来已久,有伤造物之和。 嗣后缙绅之家,务当婉切劝导,使之家喻户晓,以期渐除积习。”这说明(  )
A.自由平等观念逐渐被大众普遍接受
B.清末新政有利于女性摆脱封建桎梏
C.政府谕旨改变了人们传统审美标准
D.维新变法推动了女性社会地位提高
3.(2024高二下·雅安开学考)20世纪 80年代,英国白金汉宫中的 40 位常任次官和135位副常任次官,大多数是由撒切尔夫人与其阁臣根据他们的政治倾向而任命的;同时期美国总统为了推进行政改革,往往利用政治任命官员,从而加强了对文官系统的控制。以上现象说明(  )
A.文官选拔的公平机制不复存在 B.文官政治中立原则受到冲击
C.英美政党的政治运行出现混乱 D.文官群体政治权力不断膨胀
4.(2024高二下·雅安开学考)《唐律疏议·名例》中的“八议”“十恶”“同居相为隐”,《户婚律》中的“子孙不得别籍”“同姓为婚”“妻无七出”等,将礼的概念和术语引入法律,并运用大量的儒家经典和经义对法律条文进行解释。这反映了(  )
A.社会矛盾尖锐的状况 B.儒学衰落的社会现实
C.德礼为本的法治思想 D.基层社会治理的艰难
5.(2024高二下·雅安开学考)下表所示是 1975年对内蒙古通辽地区的部分考古调查结论。据此可知,中国古代(  )
从舍根墓群的考古结果看,至少从东汉时期开始,陶罐、陶壶、马具和海螺等饰物已经成为促进该地区鲜卑、匈奴和契丹等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重要媒介
辽代韩州城遗址、豫州城遗址及墓地等考古遗存,说明古代通辽地区作为东部“草原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是传播、扩散我国北方游牧民族生产生活方式和文化精神的重要通道
进入清朝以后,通辽地区进入由游牧向定居转型的社会发展状态
A.少数民族地区封建经济发达 B.民族交流交融的历史悠久
C.游牧民族生产方式遭到废弃 D.民族间文化交流居于主导
6.(2024高二下·雅安开学考)有学者对近代某国际体系描述道:欧洲大陆各国通过战争对当时的国际关系进行了重新“洗牌”,导致了欧洲各国实力的调整,并开创谈判方式使之趋于平衡,让欧洲各“组织起来的独立政治实体”形成的一个“国际社会”。该体系是(  )
A.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B.维也纳体系
C.雅尔塔体系 D.威斯特伐利亚体系
7.(2024高二下·雅安开学考)1957 年 10月,周总理指示外交部“必须配齐所有兄弟国家和各重要资本主义国家语言的翻译”,以外国语学院为培训基地,国家出资聘请专家。20世纪 60年代中期,国家又制定了培养翻译的五年规划。这些举措(  )
A.意图完善国民教育体系 B.出于打开外交局面的需要
C.逐步开启了全方位外交 D.标志着外交政策走向成熟
8.(2024高二下·雅安开学考)日本学者曾对日本出土的 48 批铜钱资料进行统计:在总数 554 714 枚铜钱中,中国古钱占99.8%,其中唐钱占 8.54%、北宋钱占 82.36%、南宋钱占 1.46%、明钱占 7.32%,其他朝代的中国钱占0.32%。这反映了古代中国(  )
A.经济发展具有强大的辐射力 B.货币外流有效缓解日本钱荒
C.钱币已经成为世界通用货币 D.主要依托钱币进行对外交流
9.(2024高二下·雅安开学考)图1所示是 2018年我国个税改革前后家庭缴税额对比情况。这体现了此次个税改革(  )
A.与农业税改革步伐一致 B.提高征税以增加财政收入
C.利于缩小社会贫富差距 D.简化手续以刺激居民消费
10.(2024高二下·雅安开学考)唐代规定,如果家庭成员不上户口,家长要被判服劳役三年;如果户口没有按要求登记清楚,或者少登记了人口,少登记一人徒一年,两个人罪加一等(一年半);如果逃亡一人,责打三十楠竹板子。明代、清代法律中的有关规定更加严厉。这些规定意在(  )
A.加强社会控制 B.增加财政收入
C.改革户籍制度 D.完善基层治理
11.(2024高二下·雅安开学考)二战后,美国社区的事务不由政府包办而由社区居民自己决定。由当地居民自愿组成的社区委员会是社区管理的核心机构,对社区事务拥有很大的发言权。委员是义务担任的,不拿报酬,有少量补贴。据此可知,美国基层治理的主要特征是(  )
A.村社自治 B.政府主导 C.社会化管理 D.基层自治
12.(2024高二下·雅安开学考)下表所示是全国选派留苏学生情况。这反映了(  )
时间 留苏大学生 农机专业学生
1952—1957年 专业 人数 人数 占比
32 个 121人 22人 18%
A.农业劳动力的匮乏 B.新中国渴望农业的机械化
C.农业生产方式变化 D.苏联农业的国际领先地位
13.(2024高二下·雅安开学考)18 世纪,英国从意大利学会了蚕丝纺织技术,又从荷兰模仿了精制的毛纺织技术,并转到棉纺织技术上,发明了“飞梭”、水力纺纱机等。英国还向德意志地区学习了用木炭做燃料的高炉炼铁法等,最后发明了轧制技术。这体现了(  )
A.向他国学习是技术创新的主要方式
B.棉纺织技术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核心
C.英国高度重视技术引进与科技开发
D.工匠的经验累积引发第一次工业革命
14.(2024高二下·雅安开学考)2022 年 12 月 9 日,首架 C919 客机正式交付东方航空并进行首飞,“工业皇冠上的明珠”闪耀世界。C919的研制,使上海临港形成了集设计、制造、试飞、配套于一体的产业布局,使我国商用飞机产业的创新链、价值链、产业链得到延伸和拓展,带动了新材料、电子信息等领域技术的集群性突破。据此可知,C919的成功研制(  )
A.体现了我国综合国力的增强
B.奠定了我国航空工业的领先地位
C.标志着我国工业强国的建成
D.推动了我国航空航天时代的到来
15.(2024高二下·雅安开学考)根据出土的苏美尔乌尔第三王朝时期的 35 000 余份档案文献记载,当时的对外贸易管理机构周密、高效、守法,文献档案内容极其详尽、细致,每条商贸道路上设有驿站,提供各种服务。材料可用于说明苏美尔乌尔第三王朝时期(  )
A.国内市场的形成 B.对外贸易的繁荣
C.文化交流的频繁 D.商业规模的扩大
16.(2024高二下·雅安开学考)近年来,国际贸易保护主义有所抬头,然而以跨境电商为代表的数字贸易却逆势而上,成为国际贸易领域的热点。我国中小企业跨境电商出口更倾向于互联网渗透率高、移动网络覆盖率高的国家,跨境电商通过降低贸易成本从而提升贸易竞争力。对材料信息理解最准确的是,近年来(  )
A.数字经济超越两次工业革命 B.我国引领当今世界数字经济
C.数字经济助推国际贸易发展 D.跨境电商推动世界市场形成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2分。
17.(2024高二下·雅安开学考)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参加秋收起义的一位连长在家信中写道:“我天天行军打仗,钱也没有用,衣也没有穿,但是精神非常的愉快,较之从前过优美生活的时代好多了,因为是自由的,绝不受任何人的压迫;同志之间亦同心同德,团结一致。”抗日战争时期,中共普遍开展的抗日救亡宣传,“动员了全国的老百姓”,“造成了陷敌于灭顶之灾的汪洋大海”之势。 解放战争时期,新式整军运动通过诉苦和三查,让广大干部战士倒出了苦水、挖出了苦根、提振了士气,也使得大批国民党俘虏兵成为“解放战士”。 民主革命时期,党还通过办学、扫盲、办报、出书、广播、演剧、演讲等方式,加强文化教育、发展革命文艺、推动移风易俗,提高群众思想文化水平,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在艰苦的物质条件下营造出朝气蓬勃的精神状态。
——摘编自胡昌勇《培根铸魂育新人——中国共产党精神文明建设的百年历程》
材料二
1979年9月,党的十一届四中全会正式提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科学概念。 1982年9月,党的十二大报告专列“努力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一章,指出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全党的任务,是各条战线的共同任务。1986 年9 月,党的十二届六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方针的决议》。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促进了党
风和社会风气的好转,也促进了蒋筑英、罗健夫、朱伯儒等一批时代楷模的涌现。 时代楷模的感人事迹,为全国人民投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强大精神动力。
——摘编自中央文明办《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概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开展精神文明建设的主要措施及其深远意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改革开放初期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发展历程并分析其作用。
18.(2024高二下·雅安开学考)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当生产力发展到个体小家庭能够独立完成再生产全过程时,以大家庭为单位的集体劳动容易挫伤人们的生产积极性。孝公三年(前359年)规定:“民有二男以上不分异者,倍其赋。”通过加倍征收赋税来强制推行以一夫一妻及其未成年子女构成的小家庭。 孝公十二年(前350年)颁布的《分户令》更为严厉:“令民父子兄弟同室内息者为禁。”通过析分民户,一夫一妻制的小家庭成为秦国社会最小的组成单位,这样就形成了大批的个体小农。在地广人稀的秦国,二男以上分立门户,各自可授田百亩,大家庭里的劳动力被挖掘出来,成为国家的佃农,国家控制的人丁大幅增加;这些人丁自立门户,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粮食产量也相应增加。
——摘编自高士荣《秦国商鞅变法中〈分户令〉的重大意义》
材料二
古罗马的不断扩张使“住在意大利而以务农为业的罗马公民和意大利公民的人数大为减少了,这不仅由于战时的死亡,还由于不断地向外迁徙,首先是迁移到东方去,而后来也向西方迁移。 因此没有农民来屯垦荒地。 而另一方面,又有着大群的奴隶,同时还有一批愿意使用奴隶来耕种土地的人”。于是,农业生产者的构成发生了明显变化,来自南意、北非和东方等地的具有高度文化技术的奴隶取代了原来的公民农民,罗马人在海外征服的胜利创造了农业劳动力的新源泉。农业生产中使用大量奴隶劳动的大庄园蜂拥而起。
——摘编自左芙蓉《人口社会构成的变化与早期罗马帝国的经济繁荣》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秦国农业经营模式的变化,并说明其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古罗马“大庄园蜂拥而起”的原因。
19.(2024高二下·雅安开学考)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7 世纪末,咖啡通过也门穆哈港口的船只和商队,经红海和陆地到达埃及的地中海口岸,再传播到地中海沿岸和西欧。 由于需求量不断增大,英国、法国和荷兰的商人开始深入也门去采购,在穆哈设厂并专门派船运往欧洲。英国的咖啡进口量从1685---1688年的每年21.3万磅,上升到1699—1701年55.2万磅,到了1713—1715年,又升至135万磅。 随着各国之间交流的加强,咖啡逐渐被引入西半球国家,咖啡产业迅速发展。 至1800年,委内瑞拉已成为世界第三大咖啡生产区,当时种植园主要生产糖料作物,作为补充的咖啡极大增加了种植园的收益。
——摘编自潘宏胜《咖啡的传播与贸易》
材料二
17—18世纪,咖啡成为巴黎乃至欧洲大陆高雅人士的消费品。 这时期民众对奢侈品的仿效追逐导致商品需求和市场日益扩大,改变了原有的生产方式,催生出新的制度和商业文化。王室、贵族和富裕阶层对咖啡等奢侈品的神秘感吸引着新兴市民阶层,刺激他们更多、更紧张地工作,产生了所谓“勤劳革命”。 咖啡、糖、巧克力、烟草、茶这些“成瘾性食品”以及精致家具等耐久高档品共同促进了奢侈消费的增长,奢侈品得以“物化”。
——摘编自潘宏胜《咖啡文化与现代文明》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7—18 世纪咖啡产业发展的特点并分析推动咖啡产业发展的因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咖啡在欧洲传播的影响
20.(2024高二下·雅安开学考)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视角 何为制度 研究取向
内部视角 法令条文 制度的支配性 中央 国家 自上而下
外部视角 现实运作 人的能动性 地方 社会 自下而上
——摘编自孙正军《何为制度——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研究的三种理路》
任选材料中的一个研究视角,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中国古代史知识进行阐述。 (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表达准确,逻辑清晰。)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D
【知识点】中古西欧的议会君主制与《大宪章》
【解析】【分析】A、结合所学知识,材料反映的《大宪章》对英国政治生活影响较小,没有涉及《大宪章》等法律的发展,排除A;
B、结合所学知识,商品经济的发展对政治生活的影响体现在,市民阶层兴起,支持王权扩张,属于材料现象的根本原因,并非直接原因,排除B;
C、结合所学知识,宗教改革的时间生在16世纪,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C;
D、结合所学知识,材料可知,1215年签订的《大宪章)确立了“王权有限、法律至上”的原则,但到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前(1640年前),《大宪章》对国王几乎没有任何制约力且在政治生活中影响小,反映了英国封建王权的强化,故D正确;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获取材料信息,调动运用所学知识,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理解《大宪章》的相关内容,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历史解释素养。
2.【答案】B
【知识点】清末“新政”与预备立宪
【解析】【分析】A、结合所学知识,清末新政中的劝诫缠足是为了巩固封建统治,而非宣传资产阶级自由平等思想,排除A;
B、结合所学知识,清末新政是20世纪初清王朝发起的一场自上而下的改良运动,其根本目的是遏制革命并继续维护清廷的专制统治,材料中慈禧太后发布劝诫缠足谕旨客观上有利于女性摆脱封建桎梏,故B正确;
C、结合所学知识,清政府谕旨不可能改变人们传统审美标准,排除C;
D、结合所学知识,材料反映的是清末新政,而非19世纪末的维新变法,排除D;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获取材料信息,调动运用所学知识,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理解清末新政的影响,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历史解释素养。
3.【答案】B
【知识点】西方文官制度及其影响
【解析】【分析】A、结合所学知识,此时英、美只是注重文官的政治倾向,并不能说明公平机制已不复存在,排除A;
B、结合所学知识,据材料“大多数是由撒切尔夫人与其阁臣根据他们的政治倾向而任命的,同时期美国……加强了对文官系统的控制”可知,文官的任用越来越多注重政治倾向,表明此前的“中立原则”受到了冲击,故B正确;
C、结合所学知识,材料只是设计文官政治的中立原则受到冲击,无法体现欧美政党的政治运行是否出现混乱,排除C;
D、结合所学知识,注重文官的政治倾向并不能说明文官群体政治权力不断膨胀,排除D;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获取材料信息,调动运用所学知识,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理解西方文官制度的相关内容,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历史解释素养。
4.【答案】C
【知识点】《唐律疏议》及其地位
【解析】【分析】A、结合所学知识,材料反映的是儒家思想对法律的影响,没有涉及当时社会矛盾是否尖锐,排除A;
B、结合所学知识,材料反映的是儒家伦理思想受到统治者的重视,排除B;
C、结合所学知识,据材料“将礼的概念和术语引人法律,并运用大量的儒家经典和经义对法律条文进行解释”可知,儒家伦理成为唐代法律的重要组成部分,反映了德礼为本的法治思想,故C正确;
D、结合所学知识,材料中没有基层治理的相关信息,排除D;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获取材料信息,调动运用所学知识,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理解《唐律疏议》的特征,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历史解释素养。
5.【答案】B
【知识点】元朝的边疆治理与民族关系;明清时期的民族关系与民族政策
【解析】【分析】A、结合所学知识,民族间的交流推动了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的发展但封建经济并未达到发达的程度,排除A;
B、结合所学知识,据材料可知,在东汉时期机已经存在民族之间的交往、交流和加绒,反映了我国民族交流交融的历史悠久,故B正确;
C、结合所学知识,少数民族生产方式依旧还是以畜牧业为主的,排除C;
D、结合所学知识,民族间文化交流居于主导说法过于绝对化,排除D;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获取材料信息,调动运用所学知识,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理解古代民族交融的相关内容,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历史解释素养。
6.【答案】D
【知识点】国际法的形成
【解析】【分析】A、结合所学知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是一战之后形成的国际体系,排除A;
B、结合所学知识,维也纳体系建立起大国协调、欧洲均势为特征的国际关系体系,但其并非“开创”谈判方式结束战争,威斯特伐利亚体系开创了用国际会议和通过谈判达成协议的形式解决国际争端、结束国际战争的先例,排除B;
C、结合所学知识,雅尔塔体系是二战后形成的国际体系,排除C;
D、结合所学知识,据材料“欧洲大陆各国通过战争”“并开创谈判方式使之趋于平衡”可知,材料描述的是威斯特伐利亚体系,开创了用国际会议和通过谈判达成协议的形式解决国际争端、结束国际战争的先例,故D正确;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获取材料信息,调动运用所学知识,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理解威斯特伐利亚体系的相关内容,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历史解释素养。
7.【答案】B
【知识点】新中国的外交政策与外交成就
【解析】【分析】A、结合所学知识,材料反映的是培养翻译人才,不能整体体现“国民教育体系”,排除A;
B、结合所学知识,据材料“必须配齐所有兄弟国家和各重要资本主义国家语言的翻译”“以外国语学院为培训基地,国家出资聘请专家。20世纪60年代中期,国家又制定了培养翻译的五年规划”可知,当时中国的外交工作亟须取得突破,国家通过培养翻译人才适应外交工作的新发展,故B正确;
C、结合所学知识,形成全方位外交格局是在改革开放以后,排除C;
D、结合所学知识,材料只能体现外交的发展,但信息无法反映“外交政策走向成熟”,排除D;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获取材料信息,调动运用所学知识,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理解新中国的外交内容,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历史解释素养。
8.【答案】A
【知识点】中国古代货币的演变
【解析】【分析】A、结合所学知识,据材料“对日本出土的48批铜钱资料进行统计”“在总数554714枚铜钱中,中国古钱占99.8%,其中唐钱占8.54%、北宋钱占82.36%、南宋钱占1.46%、明钱占7.32%,其他朝代的中国钱占0,32%”可知,日本经济受到中国的较大的影响,反映了我国古代经济发展具有强大的辐射力,故A正确;
B、结合所学知识,材料只涉及出图的中国铜钱情况,单凭材料信息无法得出日本铜钱发行是否能够满足经济发展需要,排除B;
C、结合所学知识,材料只涉及日本发现的中国铜币,无法体现中国古代钱币已经成为世界通用货币,排除C;
D、结合所学知识,中国古代对外交流的方式丰富多元,并非主要依托货币,排除D;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获取材料信息,调动运用所学知识,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理解中国古代货币演变的相关内容,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历史解释素养。
9.【答案】C
【知识点】中国个人所得税
【解析】【分析】A、结合所学知识,农业税改革发生于2006年,排除A;
B、结合所学知识,改革目的是缩小贫富差距,并非为了增加财政收入,排除B;
C、结合所学知识,据材料可知,个税改革后家庭缴税在1000元以下的纳税人有所减少,对于高收入人群征收的税率提高,这有利于降低高收入群体的收入,提高低收入群体的收入,进而有利于缩小贫富差距,故C正确;
D、结合所学知识,材料反映的是个人税改革前后的家庭缴税情况,没有涉及简化手续,排除D;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获取材料信息,调动运用所学知识,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理解个人所得税的相关内容,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历史解释素养。
10.【答案】A
【知识点】中国古代法律体系
【解析】【分析】A、结合所学知识,材料中提到唐代规定,如果家庭成员不上户口、户口没有按要求登记清楚、少登记了人口、出现逃亡等情况下,都会有相应的惩罚措施,这些措施的实施意在加强政府对人口的控制,防止人口流动对社会秩序造成的影响,故A正确;
B、结合所学知识,清朝时期取消了人头税,户口的控制与增加财政收入没有直接关系,排除B;
C、结合所学知识,改革户籍制度是加强社会控制的方式,排除C;
D、结合所学知识,完善基层治理的目的也是为了加强对基层的控制,排除D;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获取材料信息,调动运用所学知识,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理解中国古代的法律内容,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历史解释素养。
11.【答案】D
【知识点】近代以来西方国家的基层治理
【解析】【分析】依据材料“美国社区的事务不由政府包办而由社区居民自己决定”可以看出美国基层治理具有自治的特点,D项正确;
村社自治是古希腊基层自治的特点,A项错误;
依据材料“美国社区的事务不由政府包办而由社区居民自己决定”可知,不是政府主导,而是基层自治,B项错误;
材料中未体现美国基层自治引入了社会化管理,C项错误。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西方国家的基层治理,解题的关键是解读分析材料“美国社区的事务不由政府包办而由社区居民自己决定”,结合二战后美国基层治理的特点解答,侧重考查学生解读分析材料、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12.【答案】B
【知识点】建国初期国民经济的恢复
【解析】【分析】A、结合所学知识,表格中并未提供关于农业劳动力数量的直接信息,排除A;
B、结合所学知识,据材料可知,1952-1957年,全国选派的留苏学生中,农机专业的学生占比较大,此时期中国正在进行工业化建设,这反映了当时新中国对农业机械化的强烈需求,故B正确;
C、结合所学知识,表格中并未提供足够的信息来直接证明农业生产方式已经发生了变化,排除C;
D、结合所学知识,表格仅提供了关于中国留苏学生的数据,并未涉及苏联农业的国际地位,排除D;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获取材料信息,调动运用所学知识,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理解新中国经济建设的相关内容,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历史解释素养。
13.【答案】C
【知识点】工业革命的背景
【解析】【分析】A、结合所学知识,材料没有体现出向他国学习先进技术是创新的主要方式,排除A;
B、结合所学知识,“棉纺织技术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核心”在材料中无从体现,排除B;
C、结合所学知识,材料中反映出当时英国高度重视技术引进,并经过学习后进行科技创新,故C正确;
D、结合所学知识,“经验累积引发第一次工业革命”是对材料的片面解读,排除D;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获取材料信息,调动运用所学知识,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理解工业革命开展的历史条件,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历史解释素养。
14.【答案】A
【知识点】改革开放以来的综合国力不断提升
【解析】【分析】A、结合所学知识,首架C919客机的成功研制和交付,展示了中国在商用飞机领域的实力和技术水平,这是我国科技创新和高端制造业发展的重要成果之—,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种成果的取得需要强大综合国力的支撑,故A正确;
B、结合所学知识,虽然C919的成功研制代表了中国在商用飞机领域的发展,但并不能说明我国航空工业已经处于领先地位,排除B;
C、结合所学知识,虽然C919的成功研制代表了中国在商用飞机领域的发展,但并不能说明我国已经成为工业强国,排除C;
D、结合所学知识,C919的成功研制主要是在商用飞机领域,而不是航空航天领域,排除D;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获取材料信息,调动运用所学知识,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理解我国综合国力增强的表现,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历史解释素养。
15.【答案】B
【知识点】古代西亚文明
【解析】【分析】A、结合所学知识,材料强调的是对外贸易,与国内市场的形成无关,排除A;
B、结合所学知识,据材料“苏美尔乌尔第三王朝时期的35000余份档案文献记载,当时的对外贸易管理机构周密、高效、守法”信息可知,苏美尔人非常注重对外贸易的管理,注重对外贸易的通道配套设施的建设,说明苏美尔对外贸易的繁荣,故B正确;
C、结合所学知识,材料强调的是经济的发展,与文化交流的频繁无关,排除C;
D、结合所学知识,材料强调的是经济的发展,与商业规模的扩大无关,排除D;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获取材料信息,调动运用所学知识,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理解古代西亚文明的相关内容,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历史解释素养。
16.【答案】C
【知识点】国际贸易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解析】【分析】A、结合所学知识,材料无法得出数字经济与两次工业革命的在量上关系,排除A;
B、结合所学知识,材料没有涉及中国与其他国家数字经济的对比,不能得知中国成为当今世界数字经济的引领国家,排除B;
C、结合所学知识,据材料“国际贸易保护主义有所抬头,然而以跨境电商为代表的数字贸易却逆势而上,成为国际贸易领域的热点”“移动网络覆盖率高的国家,跨境电商通过降低贸易成本从而提升贸易竞争力”可知,材料反映了数字经济对国际贸易保护主义是一种很好的应对方式,数字经济对国际贸易起到了推动作用,故C正确;
D、结合所学知识,世界市场形成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排除D;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获取材料信息,调动运用所学知识,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理解国际贸易发展的相关内容,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历史解释素养。
17.【答案】(1)主要措施:整顿党风、开展整军运动;开展抗日救亡宣传.提高群众的思想文化水平;加强教育推动移风易俗。
意义:使中国共产党赢得了民心,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新中国。
(2)发展历程:从提出科学概念,到成为全党和各条战线的共同任务.再到出台指导方针。(4 分)
作用:促进了党风和社会风气的好转;促进了-批时代楷模的涌现;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
【知识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解析】【分析】(1)主要措施:据材料“精神非常的愉快……是自由的,绝不受任何人的压迫;同志之间亦同心同德,团结一致”及所学知识可知,整顿党风、开展整军运动;据材料“中共普遍开展的抗日救亡宣传,‘动员了全国的老百姓’,‘造成了陷敌于灭顶之灾的汪洋大海’之势”可知,开展抗日救亡宣传,提高群众的思想文化水平;据材料“党还通过办学、扫盲、办报、出书、广播、演剧、演讲等方式,加强文化教育、发展革命文艺、推动移风易俗”可知,加强教育推动移风易俗。意义:据材料“动员了全国的老百姓”“民主革命时期……在艰苦的物质条件下营造出朝气蓬勃的精神状态”及所学知识可知,使中国共产党赢得了民心,带领中国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新中国。
(2)发展历程:据材料“党的十一届四中全会正式提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科学概念”到“指出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全党的任务,是各条战线的共同任务”再到“党的十二届六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方针的决议》”可知,提出科学概念到成为全党和各条战线的共同任务,再到出台指导方针。作用:据材料“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促进了党风和社会风气的好转”可知,促进了党风和社会风气的好转;据材料“也促进了蒋筑英、罗健夫、朱伯儒等一批时代楷模的涌现”可知,促进了一批时代楷模的涌现;据材料“为全国人民投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强大精神动力”可知,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获取材料信息,调动运用所学知识,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理解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开展精神文明建设的主要措施及其深远意义,理解改革开放初期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发展历程及其作用,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历史解释素养。
18.【答案】(1)变化:由大家庭经营转变为个体小家庭经营;由集体耕作到个体经营。
影响:加强了社会控制;有利于稳定社会秩序;提高了农民生产积极性;推动了秦国的富国强兵,为其统一六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原因:古罗马扩张丧失大量农业人口;奴隶大量产生
【知识点】西欧庄园与农奴制度;古代劳作方式的发展
【解析】【分析】(1)变化:据材料一“当生产力发展到个体小家庭能够独立完成再生产全过程时,以大家庭为单位的集体劳动容易挫伤人们的生产积极性”可知,由大家庭经营转变为个体小家庭经营;据材料一“通过加倍征收赋税来强制推行以一夫一妻及其未成年子女构成的小家庭”可知,由集体耕作到个体经营。影响:据材料一“成为国家的佃农,国家控制的人丁大幅增加”可知,加强了社会控制;据材料二“令民父子兄弟同室内息者为禁”可知,有利于稳定社会秩序;据材料一“这些人丁自立门户,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粮食产量也相应增加”可知,提高了农民生产积极性;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农业的发展,推动了秦国的富国强兵,为其统一六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原因:据材料二“住在意大利而以务农为业的罗马公民和意大利公民的人数大为减少了,这不仅由于战时的死亡,还由于不断地向外迁徙,首先是迁移到东方去,而后来也向西方迁移。因此没有农民来屯垦荒地”可知,古罗马扩张丧失大量农业人口;据材料二“而另一方面,又有着大群的奴隶,同时还有一批愿意使用奴隶来耕种土地的人”可知,奴隶大量产生。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获取材料信息,调动运用所学知识,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理解秦国农业经营模式的变化及其影响,理解古罗马“大庄园蜂拥而起”的原因,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历史解释素养。
19.【答案】(1)特点:范围广;利润丰厚;与欧洲国家的殖民扩张联系紧密;发展迅速。
因素:咖啡自身的成瘾性;新航路开辟后世界各地之间经济联系日益密切.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不断扩展:西方殖民扩张。
(2)影响:丰富了欧洲的饮食种类;改变了人们的饮食习惯和生产方式;促进了新的商业文化出现;推动了奢侈品消费的增长;有利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知识点】新航路开辟后美洲食物物种的交流;新航路开辟后食物物种的交流的影响;新航路开辟后商品的世界性流动
【解析】【分析】(1)特点:据材料“随着各国之间交流的加强,咖啡逐渐被引入西半球国家,咖啡产业迅速发展”可知,范围广;据材料“由于需求量不断增大,英国、法国和荷兰的商人开始深入也门去采购,在穆哈设厂并专门派船运往欧洲。”可知,需求量大,利润丰厚;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英国、法国、荷兰大量的采购与与这些国家的殖民扩张联系紧密;据材料“随着各国之间交流的加强,咖啡逐渐被引入西半球国家,咖啡产业迅速发展”可知,发展迅速。
因素:据材料“英国、法国和荷兰的商人开始深入也门去采购,在穆哈设厂并专门派船运往欧洲”及所学知识可知,新航路开辟后世界各地之间经济联系日益密切,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不断扩展;西方国家不但对外殖民扩张。同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咖啡自身的成瘾性推动了咖啡需求量的增加。
(2)影响:据材料“17—18世纪,咖啡成为巴黎乃至欧洲大陆高雅人士的消费品”可知,丰富了欧洲的饮食种类;据材料“王室、贵族和富裕阶层对咖啡等奢侈品的神秘感吸引着新兴市民阶层”可知,改变了人们的饮食习惯和生产方式;据材料“刺激他们更多、更紧张地工作,产生了所谓‘勤劳革命’”可知,促进了新的商业文化出现;据材料“精致家具等耐久高档品共同促进了奢侈消费的增长”可知,推动了奢侈品消费的增长;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商业文化和消费的增长有利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获取材料信息,调动运用所学知识,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理解17—18 世纪咖啡产业发展的特点并分析推动咖啡产业发展的因素,理解咖啡在欧洲传播的影响,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历史解释素养。
20.【答案】示例
论题:中国古化封建王朝通过制度建设确立中央对地方的统治.强化中央集权
阐述:秦灭六国统-一中国后,秦王朝在秦国实践的基础上,在全国范围内实行郡县制,建立了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汉武帝颁布“推恩令”.使王国势力不断被削弱,强化了中央权力;在中央与地方关系方面,唐代中后期由于地方节度使权力过大,王朝日趋衰落;宋代吸取唐代的历史教训,从制度上强化中央权力,如充实禁军、文官担任地方官并辅之以通判进行监督,设立转运使等;元代行省制度的建立.进一步加强了中央集权,行省制是中国古代地方政治制度发展史的--次重大变革,对明清乃至近现代中国地方行政制度均有重要影响。
总结:综上所述,中国古代封建王朝强化中央集权的制度与措施,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
【知识点】内外服制;分封制、宗法制与礼乐制;皇帝制、三公九卿与郡县制;中外朝制
【解析】【分析】首先,据材料视角“中央”“地方”及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内容知识可知,中国古代封建王朝不断强化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强化中央集权。据此可确定论题:中国古代封建王朝通过制度建设确立中央对地方的统治,强化中央集权。然后进行阐述。在论述中主要结合中国古代秦朝、汉朝、唐朝、宋朝、元朝、明清时期加强中央集权的史实进行阐述。可进行阐述如下:秦灭六国统一中国后,秦王朝在秦国实践的基础上,在全国范围内实行郡县制,建立了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汉武帝颁布“推恩令”,使王国势力不断被削弱,强化了中央权力;在中央与地方关系方面,唐代中后期由于地方节度使权力过大,王朝日趋衰落;宋代吸取唐代的历史教训,从制度上强化中央权力,如充实禁军、文官担任地方官并辅之以通判进行监督。 设立转运使等;元代行省制度的建立进一步加强了中央集权,行省制是中国古代地方政治制度发展史的一次重大变革,对明清乃至近现代中国地方行政制度均有重要影响。最后,总结提升,明确主旨,中国古代封建王朝强化中央集权的制度与措施,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获取材料信息,调动运用所学知识,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理解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相关内容,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历史解释素养。
1 / 1四川省雅安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入学联考历史试题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16小题,每小题3 分,共48 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2024高二下·雅安开学考)1215年签订的《大宪章》规定:“国王征税必须得到‘全国人民的一致同意’……”但到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之前,《大宪章》在政治生活中的影响已变得微不足道,国王也不遵守其中的条款。造成这一现象的直接原因是(  )
A.法律革新 B.商品经济发展
C.宗教改革 D.封建王权强化
【答案】D
【知识点】中古西欧的议会君主制与《大宪章》
【解析】【分析】A、结合所学知识,材料反映的《大宪章》对英国政治生活影响较小,没有涉及《大宪章》等法律的发展,排除A;
B、结合所学知识,商品经济的发展对政治生活的影响体现在,市民阶层兴起,支持王权扩张,属于材料现象的根本原因,并非直接原因,排除B;
C、结合所学知识,宗教改革的时间生在16世纪,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C;
D、结合所学知识,材料可知,1215年签订的《大宪章)确立了“王权有限、法律至上”的原则,但到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前(1640年前),《大宪章》对国王几乎没有任何制约力且在政治生活中影响小,反映了英国封建王权的强化,故D正确;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获取材料信息,调动运用所学知识,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理解《大宪章》的相关内容,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历史解释素养。
2.(2024高二下·雅安开学考)1902年,慈禧太后发布劝诫缠足上谕:“汉人妇女,率多缠足,由来已久,有伤造物之和。 嗣后缙绅之家,务当婉切劝导,使之家喻户晓,以期渐除积习。”这说明(  )
A.自由平等观念逐渐被大众普遍接受
B.清末新政有利于女性摆脱封建桎梏
C.政府谕旨改变了人们传统审美标准
D.维新变法推动了女性社会地位提高
【答案】B
【知识点】清末“新政”与预备立宪
【解析】【分析】A、结合所学知识,清末新政中的劝诫缠足是为了巩固封建统治,而非宣传资产阶级自由平等思想,排除A;
B、结合所学知识,清末新政是20世纪初清王朝发起的一场自上而下的改良运动,其根本目的是遏制革命并继续维护清廷的专制统治,材料中慈禧太后发布劝诫缠足谕旨客观上有利于女性摆脱封建桎梏,故B正确;
C、结合所学知识,清政府谕旨不可能改变人们传统审美标准,排除C;
D、结合所学知识,材料反映的是清末新政,而非19世纪末的维新变法,排除D;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获取材料信息,调动运用所学知识,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理解清末新政的影响,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历史解释素养。
3.(2024高二下·雅安开学考)20世纪 80年代,英国白金汉宫中的 40 位常任次官和135位副常任次官,大多数是由撒切尔夫人与其阁臣根据他们的政治倾向而任命的;同时期美国总统为了推进行政改革,往往利用政治任命官员,从而加强了对文官系统的控制。以上现象说明(  )
A.文官选拔的公平机制不复存在 B.文官政治中立原则受到冲击
C.英美政党的政治运行出现混乱 D.文官群体政治权力不断膨胀
【答案】B
【知识点】西方文官制度及其影响
【解析】【分析】A、结合所学知识,此时英、美只是注重文官的政治倾向,并不能说明公平机制已不复存在,排除A;
B、结合所学知识,据材料“大多数是由撒切尔夫人与其阁臣根据他们的政治倾向而任命的,同时期美国……加强了对文官系统的控制”可知,文官的任用越来越多注重政治倾向,表明此前的“中立原则”受到了冲击,故B正确;
C、结合所学知识,材料只是设计文官政治的中立原则受到冲击,无法体现欧美政党的政治运行是否出现混乱,排除C;
D、结合所学知识,注重文官的政治倾向并不能说明文官群体政治权力不断膨胀,排除D;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获取材料信息,调动运用所学知识,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理解西方文官制度的相关内容,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历史解释素养。
4.(2024高二下·雅安开学考)《唐律疏议·名例》中的“八议”“十恶”“同居相为隐”,《户婚律》中的“子孙不得别籍”“同姓为婚”“妻无七出”等,将礼的概念和术语引入法律,并运用大量的儒家经典和经义对法律条文进行解释。这反映了(  )
A.社会矛盾尖锐的状况 B.儒学衰落的社会现实
C.德礼为本的法治思想 D.基层社会治理的艰难
【答案】C
【知识点】《唐律疏议》及其地位
【解析】【分析】A、结合所学知识,材料反映的是儒家思想对法律的影响,没有涉及当时社会矛盾是否尖锐,排除A;
B、结合所学知识,材料反映的是儒家伦理思想受到统治者的重视,排除B;
C、结合所学知识,据材料“将礼的概念和术语引人法律,并运用大量的儒家经典和经义对法律条文进行解释”可知,儒家伦理成为唐代法律的重要组成部分,反映了德礼为本的法治思想,故C正确;
D、结合所学知识,材料中没有基层治理的相关信息,排除D;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获取材料信息,调动运用所学知识,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理解《唐律疏议》的特征,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历史解释素养。
5.(2024高二下·雅安开学考)下表所示是 1975年对内蒙古通辽地区的部分考古调查结论。据此可知,中国古代(  )
从舍根墓群的考古结果看,至少从东汉时期开始,陶罐、陶壶、马具和海螺等饰物已经成为促进该地区鲜卑、匈奴和契丹等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重要媒介
辽代韩州城遗址、豫州城遗址及墓地等考古遗存,说明古代通辽地区作为东部“草原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是传播、扩散我国北方游牧民族生产生活方式和文化精神的重要通道
进入清朝以后,通辽地区进入由游牧向定居转型的社会发展状态
A.少数民族地区封建经济发达 B.民族交流交融的历史悠久
C.游牧民族生产方式遭到废弃 D.民族间文化交流居于主导
【答案】B
【知识点】元朝的边疆治理与民族关系;明清时期的民族关系与民族政策
【解析】【分析】A、结合所学知识,民族间的交流推动了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的发展但封建经济并未达到发达的程度,排除A;
B、结合所学知识,据材料可知,在东汉时期机已经存在民族之间的交往、交流和加绒,反映了我国民族交流交融的历史悠久,故B正确;
C、结合所学知识,少数民族生产方式依旧还是以畜牧业为主的,排除C;
D、结合所学知识,民族间文化交流居于主导说法过于绝对化,排除D;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获取材料信息,调动运用所学知识,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理解古代民族交融的相关内容,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历史解释素养。
6.(2024高二下·雅安开学考)有学者对近代某国际体系描述道:欧洲大陆各国通过战争对当时的国际关系进行了重新“洗牌”,导致了欧洲各国实力的调整,并开创谈判方式使之趋于平衡,让欧洲各“组织起来的独立政治实体”形成的一个“国际社会”。该体系是(  )
A.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B.维也纳体系
C.雅尔塔体系 D.威斯特伐利亚体系
【答案】D
【知识点】国际法的形成
【解析】【分析】A、结合所学知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是一战之后形成的国际体系,排除A;
B、结合所学知识,维也纳体系建立起大国协调、欧洲均势为特征的国际关系体系,但其并非“开创”谈判方式结束战争,威斯特伐利亚体系开创了用国际会议和通过谈判达成协议的形式解决国际争端、结束国际战争的先例,排除B;
C、结合所学知识,雅尔塔体系是二战后形成的国际体系,排除C;
D、结合所学知识,据材料“欧洲大陆各国通过战争”“并开创谈判方式使之趋于平衡”可知,材料描述的是威斯特伐利亚体系,开创了用国际会议和通过谈判达成协议的形式解决国际争端、结束国际战争的先例,故D正确;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获取材料信息,调动运用所学知识,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理解威斯特伐利亚体系的相关内容,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历史解释素养。
7.(2024高二下·雅安开学考)1957 年 10月,周总理指示外交部“必须配齐所有兄弟国家和各重要资本主义国家语言的翻译”,以外国语学院为培训基地,国家出资聘请专家。20世纪 60年代中期,国家又制定了培养翻译的五年规划。这些举措(  )
A.意图完善国民教育体系 B.出于打开外交局面的需要
C.逐步开启了全方位外交 D.标志着外交政策走向成熟
【答案】B
【知识点】新中国的外交政策与外交成就
【解析】【分析】A、结合所学知识,材料反映的是培养翻译人才,不能整体体现“国民教育体系”,排除A;
B、结合所学知识,据材料“必须配齐所有兄弟国家和各重要资本主义国家语言的翻译”“以外国语学院为培训基地,国家出资聘请专家。20世纪60年代中期,国家又制定了培养翻译的五年规划”可知,当时中国的外交工作亟须取得突破,国家通过培养翻译人才适应外交工作的新发展,故B正确;
C、结合所学知识,形成全方位外交格局是在改革开放以后,排除C;
D、结合所学知识,材料只能体现外交的发展,但信息无法反映“外交政策走向成熟”,排除D;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获取材料信息,调动运用所学知识,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理解新中国的外交内容,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历史解释素养。
8.(2024高二下·雅安开学考)日本学者曾对日本出土的 48 批铜钱资料进行统计:在总数 554 714 枚铜钱中,中国古钱占99.8%,其中唐钱占 8.54%、北宋钱占 82.36%、南宋钱占 1.46%、明钱占 7.32%,其他朝代的中国钱占0.32%。这反映了古代中国(  )
A.经济发展具有强大的辐射力 B.货币外流有效缓解日本钱荒
C.钱币已经成为世界通用货币 D.主要依托钱币进行对外交流
【答案】A
【知识点】中国古代货币的演变
【解析】【分析】A、结合所学知识,据材料“对日本出土的48批铜钱资料进行统计”“在总数554714枚铜钱中,中国古钱占99.8%,其中唐钱占8.54%、北宋钱占82.36%、南宋钱占1.46%、明钱占7.32%,其他朝代的中国钱占0,32%”可知,日本经济受到中国的较大的影响,反映了我国古代经济发展具有强大的辐射力,故A正确;
B、结合所学知识,材料只涉及出图的中国铜钱情况,单凭材料信息无法得出日本铜钱发行是否能够满足经济发展需要,排除B;
C、结合所学知识,材料只涉及日本发现的中国铜币,无法体现中国古代钱币已经成为世界通用货币,排除C;
D、结合所学知识,中国古代对外交流的方式丰富多元,并非主要依托货币,排除D;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获取材料信息,调动运用所学知识,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理解中国古代货币演变的相关内容,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历史解释素养。
9.(2024高二下·雅安开学考)图1所示是 2018年我国个税改革前后家庭缴税额对比情况。这体现了此次个税改革(  )
A.与农业税改革步伐一致 B.提高征税以增加财政收入
C.利于缩小社会贫富差距 D.简化手续以刺激居民消费
【答案】C
【知识点】中国个人所得税
【解析】【分析】A、结合所学知识,农业税改革发生于2006年,排除A;
B、结合所学知识,改革目的是缩小贫富差距,并非为了增加财政收入,排除B;
C、结合所学知识,据材料可知,个税改革后家庭缴税在1000元以下的纳税人有所减少,对于高收入人群征收的税率提高,这有利于降低高收入群体的收入,提高低收入群体的收入,进而有利于缩小贫富差距,故C正确;
D、结合所学知识,材料反映的是个人税改革前后的家庭缴税情况,没有涉及简化手续,排除D;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获取材料信息,调动运用所学知识,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理解个人所得税的相关内容,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历史解释素养。
10.(2024高二下·雅安开学考)唐代规定,如果家庭成员不上户口,家长要被判服劳役三年;如果户口没有按要求登记清楚,或者少登记了人口,少登记一人徒一年,两个人罪加一等(一年半);如果逃亡一人,责打三十楠竹板子。明代、清代法律中的有关规定更加严厉。这些规定意在(  )
A.加强社会控制 B.增加财政收入
C.改革户籍制度 D.完善基层治理
【答案】A
【知识点】中国古代法律体系
【解析】【分析】A、结合所学知识,材料中提到唐代规定,如果家庭成员不上户口、户口没有按要求登记清楚、少登记了人口、出现逃亡等情况下,都会有相应的惩罚措施,这些措施的实施意在加强政府对人口的控制,防止人口流动对社会秩序造成的影响,故A正确;
B、结合所学知识,清朝时期取消了人头税,户口的控制与增加财政收入没有直接关系,排除B;
C、结合所学知识,改革户籍制度是加强社会控制的方式,排除C;
D、结合所学知识,完善基层治理的目的也是为了加强对基层的控制,排除D;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获取材料信息,调动运用所学知识,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理解中国古代的法律内容,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历史解释素养。
11.(2024高二下·雅安开学考)二战后,美国社区的事务不由政府包办而由社区居民自己决定。由当地居民自愿组成的社区委员会是社区管理的核心机构,对社区事务拥有很大的发言权。委员是义务担任的,不拿报酬,有少量补贴。据此可知,美国基层治理的主要特征是(  )
A.村社自治 B.政府主导 C.社会化管理 D.基层自治
【答案】D
【知识点】近代以来西方国家的基层治理
【解析】【分析】依据材料“美国社区的事务不由政府包办而由社区居民自己决定”可以看出美国基层治理具有自治的特点,D项正确;
村社自治是古希腊基层自治的特点,A项错误;
依据材料“美国社区的事务不由政府包办而由社区居民自己决定”可知,不是政府主导,而是基层自治,B项错误;
材料中未体现美国基层自治引入了社会化管理,C项错误。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西方国家的基层治理,解题的关键是解读分析材料“美国社区的事务不由政府包办而由社区居民自己决定”,结合二战后美国基层治理的特点解答,侧重考查学生解读分析材料、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12.(2024高二下·雅安开学考)下表所示是全国选派留苏学生情况。这反映了(  )
时间 留苏大学生 农机专业学生
1952—1957年 专业 人数 人数 占比
32 个 121人 22人 18%
A.农业劳动力的匮乏 B.新中国渴望农业的机械化
C.农业生产方式变化 D.苏联农业的国际领先地位
【答案】B
【知识点】建国初期国民经济的恢复
【解析】【分析】A、结合所学知识,表格中并未提供关于农业劳动力数量的直接信息,排除A;
B、结合所学知识,据材料可知,1952-1957年,全国选派的留苏学生中,农机专业的学生占比较大,此时期中国正在进行工业化建设,这反映了当时新中国对农业机械化的强烈需求,故B正确;
C、结合所学知识,表格中并未提供足够的信息来直接证明农业生产方式已经发生了变化,排除C;
D、结合所学知识,表格仅提供了关于中国留苏学生的数据,并未涉及苏联农业的国际地位,排除D;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获取材料信息,调动运用所学知识,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理解新中国经济建设的相关内容,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历史解释素养。
13.(2024高二下·雅安开学考)18 世纪,英国从意大利学会了蚕丝纺织技术,又从荷兰模仿了精制的毛纺织技术,并转到棉纺织技术上,发明了“飞梭”、水力纺纱机等。英国还向德意志地区学习了用木炭做燃料的高炉炼铁法等,最后发明了轧制技术。这体现了(  )
A.向他国学习是技术创新的主要方式
B.棉纺织技术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核心
C.英国高度重视技术引进与科技开发
D.工匠的经验累积引发第一次工业革命
【答案】C
【知识点】工业革命的背景
【解析】【分析】A、结合所学知识,材料没有体现出向他国学习先进技术是创新的主要方式,排除A;
B、结合所学知识,“棉纺织技术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核心”在材料中无从体现,排除B;
C、结合所学知识,材料中反映出当时英国高度重视技术引进,并经过学习后进行科技创新,故C正确;
D、结合所学知识,“经验累积引发第一次工业革命”是对材料的片面解读,排除D;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获取材料信息,调动运用所学知识,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理解工业革命开展的历史条件,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历史解释素养。
14.(2024高二下·雅安开学考)2022 年 12 月 9 日,首架 C919 客机正式交付东方航空并进行首飞,“工业皇冠上的明珠”闪耀世界。C919的研制,使上海临港形成了集设计、制造、试飞、配套于一体的产业布局,使我国商用飞机产业的创新链、价值链、产业链得到延伸和拓展,带动了新材料、电子信息等领域技术的集群性突破。据此可知,C919的成功研制(  )
A.体现了我国综合国力的增强
B.奠定了我国航空工业的领先地位
C.标志着我国工业强国的建成
D.推动了我国航空航天时代的到来
【答案】A
【知识点】改革开放以来的综合国力不断提升
【解析】【分析】A、结合所学知识,首架C919客机的成功研制和交付,展示了中国在商用飞机领域的实力和技术水平,这是我国科技创新和高端制造业发展的重要成果之—,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种成果的取得需要强大综合国力的支撑,故A正确;
B、结合所学知识,虽然C919的成功研制代表了中国在商用飞机领域的发展,但并不能说明我国航空工业已经处于领先地位,排除B;
C、结合所学知识,虽然C919的成功研制代表了中国在商用飞机领域的发展,但并不能说明我国已经成为工业强国,排除C;
D、结合所学知识,C919的成功研制主要是在商用飞机领域,而不是航空航天领域,排除D;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获取材料信息,调动运用所学知识,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理解我国综合国力增强的表现,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历史解释素养。
15.(2024高二下·雅安开学考)根据出土的苏美尔乌尔第三王朝时期的 35 000 余份档案文献记载,当时的对外贸易管理机构周密、高效、守法,文献档案内容极其详尽、细致,每条商贸道路上设有驿站,提供各种服务。材料可用于说明苏美尔乌尔第三王朝时期(  )
A.国内市场的形成 B.对外贸易的繁荣
C.文化交流的频繁 D.商业规模的扩大
【答案】B
【知识点】古代西亚文明
【解析】【分析】A、结合所学知识,材料强调的是对外贸易,与国内市场的形成无关,排除A;
B、结合所学知识,据材料“苏美尔乌尔第三王朝时期的35000余份档案文献记载,当时的对外贸易管理机构周密、高效、守法”信息可知,苏美尔人非常注重对外贸易的管理,注重对外贸易的通道配套设施的建设,说明苏美尔对外贸易的繁荣,故B正确;
C、结合所学知识,材料强调的是经济的发展,与文化交流的频繁无关,排除C;
D、结合所学知识,材料强调的是经济的发展,与商业规模的扩大无关,排除D;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获取材料信息,调动运用所学知识,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理解古代西亚文明的相关内容,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历史解释素养。
16.(2024高二下·雅安开学考)近年来,国际贸易保护主义有所抬头,然而以跨境电商为代表的数字贸易却逆势而上,成为国际贸易领域的热点。我国中小企业跨境电商出口更倾向于互联网渗透率高、移动网络覆盖率高的国家,跨境电商通过降低贸易成本从而提升贸易竞争力。对材料信息理解最准确的是,近年来(  )
A.数字经济超越两次工业革命 B.我国引领当今世界数字经济
C.数字经济助推国际贸易发展 D.跨境电商推动世界市场形成
【答案】C
【知识点】国际贸易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解析】【分析】A、结合所学知识,材料无法得出数字经济与两次工业革命的在量上关系,排除A;
B、结合所学知识,材料没有涉及中国与其他国家数字经济的对比,不能得知中国成为当今世界数字经济的引领国家,排除B;
C、结合所学知识,据材料“国际贸易保护主义有所抬头,然而以跨境电商为代表的数字贸易却逆势而上,成为国际贸易领域的热点”“移动网络覆盖率高的国家,跨境电商通过降低贸易成本从而提升贸易竞争力”可知,材料反映了数字经济对国际贸易保护主义是一种很好的应对方式,数字经济对国际贸易起到了推动作用,故C正确;
D、结合所学知识,世界市场形成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排除D;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获取材料信息,调动运用所学知识,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理解国际贸易发展的相关内容,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历史解释素养。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2分。
17.(2024高二下·雅安开学考)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参加秋收起义的一位连长在家信中写道:“我天天行军打仗,钱也没有用,衣也没有穿,但是精神非常的愉快,较之从前过优美生活的时代好多了,因为是自由的,绝不受任何人的压迫;同志之间亦同心同德,团结一致。”抗日战争时期,中共普遍开展的抗日救亡宣传,“动员了全国的老百姓”,“造成了陷敌于灭顶之灾的汪洋大海”之势。 解放战争时期,新式整军运动通过诉苦和三查,让广大干部战士倒出了苦水、挖出了苦根、提振了士气,也使得大批国民党俘虏兵成为“解放战士”。 民主革命时期,党还通过办学、扫盲、办报、出书、广播、演剧、演讲等方式,加强文化教育、发展革命文艺、推动移风易俗,提高群众思想文化水平,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在艰苦的物质条件下营造出朝气蓬勃的精神状态。
——摘编自胡昌勇《培根铸魂育新人——中国共产党精神文明建设的百年历程》
材料二
1979年9月,党的十一届四中全会正式提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科学概念。 1982年9月,党的十二大报告专列“努力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一章,指出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全党的任务,是各条战线的共同任务。1986 年9 月,党的十二届六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方针的决议》。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促进了党
风和社会风气的好转,也促进了蒋筑英、罗健夫、朱伯儒等一批时代楷模的涌现。 时代楷模的感人事迹,为全国人民投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强大精神动力。
——摘编自中央文明办《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概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开展精神文明建设的主要措施及其深远意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改革开放初期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发展历程并分析其作用。
【答案】(1)主要措施:整顿党风、开展整军运动;开展抗日救亡宣传.提高群众的思想文化水平;加强教育推动移风易俗。
意义:使中国共产党赢得了民心,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新中国。
(2)发展历程:从提出科学概念,到成为全党和各条战线的共同任务.再到出台指导方针。(4 分)
作用:促进了党风和社会风气的好转;促进了-批时代楷模的涌现;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
【知识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解析】【分析】(1)主要措施:据材料“精神非常的愉快……是自由的,绝不受任何人的压迫;同志之间亦同心同德,团结一致”及所学知识可知,整顿党风、开展整军运动;据材料“中共普遍开展的抗日救亡宣传,‘动员了全国的老百姓’,‘造成了陷敌于灭顶之灾的汪洋大海’之势”可知,开展抗日救亡宣传,提高群众的思想文化水平;据材料“党还通过办学、扫盲、办报、出书、广播、演剧、演讲等方式,加强文化教育、发展革命文艺、推动移风易俗”可知,加强教育推动移风易俗。意义:据材料“动员了全国的老百姓”“民主革命时期……在艰苦的物质条件下营造出朝气蓬勃的精神状态”及所学知识可知,使中国共产党赢得了民心,带领中国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新中国。
(2)发展历程:据材料“党的十一届四中全会正式提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科学概念”到“指出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全党的任务,是各条战线的共同任务”再到“党的十二届六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方针的决议》”可知,提出科学概念到成为全党和各条战线的共同任务,再到出台指导方针。作用:据材料“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促进了党风和社会风气的好转”可知,促进了党风和社会风气的好转;据材料“也促进了蒋筑英、罗健夫、朱伯儒等一批时代楷模的涌现”可知,促进了一批时代楷模的涌现;据材料“为全国人民投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强大精神动力”可知,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获取材料信息,调动运用所学知识,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理解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开展精神文明建设的主要措施及其深远意义,理解改革开放初期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发展历程及其作用,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历史解释素养。
18.(2024高二下·雅安开学考)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当生产力发展到个体小家庭能够独立完成再生产全过程时,以大家庭为单位的集体劳动容易挫伤人们的生产积极性。孝公三年(前359年)规定:“民有二男以上不分异者,倍其赋。”通过加倍征收赋税来强制推行以一夫一妻及其未成年子女构成的小家庭。 孝公十二年(前350年)颁布的《分户令》更为严厉:“令民父子兄弟同室内息者为禁。”通过析分民户,一夫一妻制的小家庭成为秦国社会最小的组成单位,这样就形成了大批的个体小农。在地广人稀的秦国,二男以上分立门户,各自可授田百亩,大家庭里的劳动力被挖掘出来,成为国家的佃农,国家控制的人丁大幅增加;这些人丁自立门户,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粮食产量也相应增加。
——摘编自高士荣《秦国商鞅变法中〈分户令〉的重大意义》
材料二
古罗马的不断扩张使“住在意大利而以务农为业的罗马公民和意大利公民的人数大为减少了,这不仅由于战时的死亡,还由于不断地向外迁徙,首先是迁移到东方去,而后来也向西方迁移。 因此没有农民来屯垦荒地。 而另一方面,又有着大群的奴隶,同时还有一批愿意使用奴隶来耕种土地的人”。于是,农业生产者的构成发生了明显变化,来自南意、北非和东方等地的具有高度文化技术的奴隶取代了原来的公民农民,罗马人在海外征服的胜利创造了农业劳动力的新源泉。农业生产中使用大量奴隶劳动的大庄园蜂拥而起。
——摘编自左芙蓉《人口社会构成的变化与早期罗马帝国的经济繁荣》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秦国农业经营模式的变化,并说明其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古罗马“大庄园蜂拥而起”的原因。
【答案】(1)变化:由大家庭经营转变为个体小家庭经营;由集体耕作到个体经营。
影响:加强了社会控制;有利于稳定社会秩序;提高了农民生产积极性;推动了秦国的富国强兵,为其统一六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原因:古罗马扩张丧失大量农业人口;奴隶大量产生
【知识点】西欧庄园与农奴制度;古代劳作方式的发展
【解析】【分析】(1)变化:据材料一“当生产力发展到个体小家庭能够独立完成再生产全过程时,以大家庭为单位的集体劳动容易挫伤人们的生产积极性”可知,由大家庭经营转变为个体小家庭经营;据材料一“通过加倍征收赋税来强制推行以一夫一妻及其未成年子女构成的小家庭”可知,由集体耕作到个体经营。影响:据材料一“成为国家的佃农,国家控制的人丁大幅增加”可知,加强了社会控制;据材料二“令民父子兄弟同室内息者为禁”可知,有利于稳定社会秩序;据材料一“这些人丁自立门户,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粮食产量也相应增加”可知,提高了农民生产积极性;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农业的发展,推动了秦国的富国强兵,为其统一六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原因:据材料二“住在意大利而以务农为业的罗马公民和意大利公民的人数大为减少了,这不仅由于战时的死亡,还由于不断地向外迁徙,首先是迁移到东方去,而后来也向西方迁移。因此没有农民来屯垦荒地”可知,古罗马扩张丧失大量农业人口;据材料二“而另一方面,又有着大群的奴隶,同时还有一批愿意使用奴隶来耕种土地的人”可知,奴隶大量产生。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获取材料信息,调动运用所学知识,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理解秦国农业经营模式的变化及其影响,理解古罗马“大庄园蜂拥而起”的原因,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历史解释素养。
19.(2024高二下·雅安开学考)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7 世纪末,咖啡通过也门穆哈港口的船只和商队,经红海和陆地到达埃及的地中海口岸,再传播到地中海沿岸和西欧。 由于需求量不断增大,英国、法国和荷兰的商人开始深入也门去采购,在穆哈设厂并专门派船运往欧洲。英国的咖啡进口量从1685---1688年的每年21.3万磅,上升到1699—1701年55.2万磅,到了1713—1715年,又升至135万磅。 随着各国之间交流的加强,咖啡逐渐被引入西半球国家,咖啡产业迅速发展。 至1800年,委内瑞拉已成为世界第三大咖啡生产区,当时种植园主要生产糖料作物,作为补充的咖啡极大增加了种植园的收益。
——摘编自潘宏胜《咖啡的传播与贸易》
材料二
17—18世纪,咖啡成为巴黎乃至欧洲大陆高雅人士的消费品。 这时期民众对奢侈品的仿效追逐导致商品需求和市场日益扩大,改变了原有的生产方式,催生出新的制度和商业文化。王室、贵族和富裕阶层对咖啡等奢侈品的神秘感吸引着新兴市民阶层,刺激他们更多、更紧张地工作,产生了所谓“勤劳革命”。 咖啡、糖、巧克力、烟草、茶这些“成瘾性食品”以及精致家具等耐久高档品共同促进了奢侈消费的增长,奢侈品得以“物化”。
——摘编自潘宏胜《咖啡文化与现代文明》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7—18 世纪咖啡产业发展的特点并分析推动咖啡产业发展的因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咖啡在欧洲传播的影响
【答案】(1)特点:范围广;利润丰厚;与欧洲国家的殖民扩张联系紧密;发展迅速。
因素:咖啡自身的成瘾性;新航路开辟后世界各地之间经济联系日益密切.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不断扩展:西方殖民扩张。
(2)影响:丰富了欧洲的饮食种类;改变了人们的饮食习惯和生产方式;促进了新的商业文化出现;推动了奢侈品消费的增长;有利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知识点】新航路开辟后美洲食物物种的交流;新航路开辟后食物物种的交流的影响;新航路开辟后商品的世界性流动
【解析】【分析】(1)特点:据材料“随着各国之间交流的加强,咖啡逐渐被引入西半球国家,咖啡产业迅速发展”可知,范围广;据材料“由于需求量不断增大,英国、法国和荷兰的商人开始深入也门去采购,在穆哈设厂并专门派船运往欧洲。”可知,需求量大,利润丰厚;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英国、法国、荷兰大量的采购与与这些国家的殖民扩张联系紧密;据材料“随着各国之间交流的加强,咖啡逐渐被引入西半球国家,咖啡产业迅速发展”可知,发展迅速。
因素:据材料“英国、法国和荷兰的商人开始深入也门去采购,在穆哈设厂并专门派船运往欧洲”及所学知识可知,新航路开辟后世界各地之间经济联系日益密切,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不断扩展;西方国家不但对外殖民扩张。同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咖啡自身的成瘾性推动了咖啡需求量的增加。
(2)影响:据材料“17—18世纪,咖啡成为巴黎乃至欧洲大陆高雅人士的消费品”可知,丰富了欧洲的饮食种类;据材料“王室、贵族和富裕阶层对咖啡等奢侈品的神秘感吸引着新兴市民阶层”可知,改变了人们的饮食习惯和生产方式;据材料“刺激他们更多、更紧张地工作,产生了所谓‘勤劳革命’”可知,促进了新的商业文化出现;据材料“精致家具等耐久高档品共同促进了奢侈消费的增长”可知,推动了奢侈品消费的增长;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商业文化和消费的增长有利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获取材料信息,调动运用所学知识,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理解17—18 世纪咖啡产业发展的特点并分析推动咖啡产业发展的因素,理解咖啡在欧洲传播的影响,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历史解释素养。
20.(2024高二下·雅安开学考)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视角 何为制度 研究取向
内部视角 法令条文 制度的支配性 中央 国家 自上而下
外部视角 现实运作 人的能动性 地方 社会 自下而上
——摘编自孙正军《何为制度——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研究的三种理路》
任选材料中的一个研究视角,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中国古代史知识进行阐述。 (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表达准确,逻辑清晰。)
【答案】示例
论题:中国古化封建王朝通过制度建设确立中央对地方的统治.强化中央集权
阐述:秦灭六国统-一中国后,秦王朝在秦国实践的基础上,在全国范围内实行郡县制,建立了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汉武帝颁布“推恩令”.使王国势力不断被削弱,强化了中央权力;在中央与地方关系方面,唐代中后期由于地方节度使权力过大,王朝日趋衰落;宋代吸取唐代的历史教训,从制度上强化中央权力,如充实禁军、文官担任地方官并辅之以通判进行监督,设立转运使等;元代行省制度的建立.进一步加强了中央集权,行省制是中国古代地方政治制度发展史的--次重大变革,对明清乃至近现代中国地方行政制度均有重要影响。
总结:综上所述,中国古代封建王朝强化中央集权的制度与措施,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
【知识点】内外服制;分封制、宗法制与礼乐制;皇帝制、三公九卿与郡县制;中外朝制
【解析】【分析】首先,据材料视角“中央”“地方”及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内容知识可知,中国古代封建王朝不断强化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强化中央集权。据此可确定论题:中国古代封建王朝通过制度建设确立中央对地方的统治,强化中央集权。然后进行阐述。在论述中主要结合中国古代秦朝、汉朝、唐朝、宋朝、元朝、明清时期加强中央集权的史实进行阐述。可进行阐述如下:秦灭六国统一中国后,秦王朝在秦国实践的基础上,在全国范围内实行郡县制,建立了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汉武帝颁布“推恩令”,使王国势力不断被削弱,强化了中央权力;在中央与地方关系方面,唐代中后期由于地方节度使权力过大,王朝日趋衰落;宋代吸取唐代的历史教训,从制度上强化中央权力,如充实禁军、文官担任地方官并辅之以通判进行监督。 设立转运使等;元代行省制度的建立进一步加强了中央集权,行省制是中国古代地方政治制度发展史的一次重大变革,对明清乃至近现代中国地方行政制度均有重要影响。最后,总结提升,明确主旨,中国古代封建王朝强化中央集权的制度与措施,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获取材料信息,调动运用所学知识,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理解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相关内容,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历史解释素养。
1 / 1
同课章节目录